去银行存钱 经大堂经理推荐存成了 什么《前海人寿保险骗局》利息是高点,但是总感觉不保险!

我上个月去银行存钱,后来竟被办成了人民保险,说是利息会高一些是吗?想请人帮我算一下,比较下哪个划算_百度知道
我上个月去银行存钱,后来竟被办成了人民保险,说是利息会高一些是吗?想请人帮我算一下,比较下哪个划算
按这个分红,没想到办好后看是一份保险单,也不急用?能拿多少我存的是2万元,还说这刚办好里面就有21560?谢谢知道的人帮我回答一下,这是真的吗?6年后我能拿回钱吗?如果是存款2万6年能拿多少,6年不取,我是想利息高点,存定期的,就问工作人员,利息会高于存款,他说这个保险和定期存款一样,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个情况我在银行存款的时候经常遇到。如果6年以内你要取出来你就亏大了,你属于违约,还是保险划算。如果你确定6年以内不动用这笔钱的话,本金你都拿不回来
现在既然都存了,就存6年的吧,你的意思是说这种没有银行存款划算是吧?你能帮我大概算一下两种的利息吗?
比银行存款划算,但是也不能划算太多,多不了多少钱。他们有个误导,年化利率、约定分红,这些术语,有空你研究一下,其实比存款高不了太多的。去年我想办工商银行的大额存款,年化利率7点几,好高啊,那时候存款5年期才5点几,可是一细算,银行的是月息,年化利率是年息,差不太多的。
2万块钱不多,存6年就存一下吧,退保是不划算的,就当换个保险柜放着吧。以后可千万计划好了,如果急用钱的话你这钱不就是亏了么?保险公司拿你的钱也无非就是去投资基金、股票之类的,现在的股市你也知道,赚不了多少的,但是和你约定的保底利率即使投资亏了也还是能给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谁也不会去存,他在忽悠您,您得到的利息能比存在银行5年期利息高就不错了,结果,让他们帮助您做项目投资产生红利,业务员就告诉您虽然存了20000元,如果业务员不夸大利息,保单已办好就会有利息,这位业务员也太能吹牛了,具体能分多少红利那是未知数!您也不想一想,对吧,欺骗客户您好。咱要知道?不可思议,您的钱是投到保险公司!不要想到退保,不会忽悠客户,您未来的利益那是保险公司的分红,谁也不敢保证您到时候必须分那么多的红利?看了你说的问题,明显的是违反了保险法?你不会想一想!自然存了!这种银保产品目前全国退保率最高,欺骗您,存这样理财产品比银行到时候利息高很多,你存的是银行里面卖的保险您是不是听了业务员说?会是真的吗?并且还免费送给您意外保险,所以就决定存款了?明显的再把您当做傻瓜来忽悠,你上网查一下全国各家保险公司退保率最高的是哪一存款不就明白啦,就说您刚刚存里面钱,钱还没有划出去就产生了1560元的利息啊,那样你就亏大发啦?保险公司傻瓜吗,咋一听让自己感觉不错,业务员这样向您吹牛,就等六年好啦,刚办好就已经有了21560元是吧!您存六年到最后的利息分红!祝您在外平安顺利
现在既然都存了,就存6年的吧,你的意思是说这种没有银行存款划算是吧?你能帮我大概算一下两种的利息吗?
银行年期利息谁都会算,保险公司的分红是不确定的,并且是未来的,还没有走到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估计大约数的,您选择的公司他的整体经营利润确定了自己的分红.
为您推荐:
人民保险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可以控告银行他们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股票/基金&
银行卖前海人寿保险存误导 专家警示高收益风险
作者:谭冰梅
   记者走访发现,银行理财销售有诸多误导
3?15临近,记者近日在各大银行网点调查发现,银行理财经理在销售各类理财产品的时候,仍存在诸多销售误导。例如把保险产品当银行理财产品卖。此外,夸大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隐瞒投资风险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对一些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理财经理大都用“从没亏过”这样的言辞隐瞒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而业内人士提醒,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一旦超过8%,其投资渠道大多为信托类高风险产品,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误导 1
  理财产品
  “变身”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业务人员驻点银行网点属违规
  近日,有投资者陈小姐(化名)向本报投诉,说被的理财经理忽悠,3万元买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后来竟是一份保险产品。
  陈小姐称,此前两次到银行,是同一个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在前后两次的销售过程中,她都没有看到过“年金产品”详细介绍书与产品说明书,工作人员也没说明该“年金产品”就是某保险公司的人生年金保险。
  陈小姐告诉记者,该工作人员多次强调,这份理财产品比银行定期存款收益要高,除了高收益外,还具有“保障功能”,同时还送了一份“财富珍钞”。
  陈小姐后来发现3万元买来的银行理财产品竟是新华人寿的一份保险产品。随后,她向广发银行投诉,但该行在核实情况时发现,原来那位“客户经理”并非银行员工,而是(,)的业务人员。
  按银保新规,保险公司不能在银行设驻点。记者随后致电广发银行,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这样一个客户投诉,目前陈小姐和新华保险正协商全额退保。银行这位工作人员强调,“银行早已按照银保新规,不再让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在银行驻点,新华保险的业务人员并非驻点,而是巡点。”
  一年前,记者在深圳华侨城的一家支行里,曾看到新华人寿的业务人员在里面驻点销售保险产品。
  记者随后暗访了深圳的广发、农业、建设、几家主要大行,没有发现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在银行驻点。
  当记者表示要咨询保险产品的时候,几家银行的大堂经理均表示,可以直接跟银行理财经理咨询,如果客户有深入了解保险产品的需要,银行可以跟保险公司联系,让其安排业务人员过来解疑答惑。但银行方面明确表示,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已不允许到银行网点驻点。
   误导 2
   夸大保险产品收益
   超七成消费者遭遇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误导
  尽管保险公司不能在银行设驻点,但记者以普通顾客身份到多家银行暗访时发现,在为顾客提供理财咨询时,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首推的仍是保险产品,并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
  在华侨城支行的理财室,当记者咨询理财产品时,一位理财经理首推了一款“海利年年”,称该产品不仅保本,而且有5.1%的年利率,此外,这款产品按月付利,复利计算,投资收益率远远高过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
  直到记者主动追问这款产品是不是保险产品时,该理财经理才不情愿地承认。这款由前海人寿推出的“理财产品”,其实是一款万能险产品。也即是说,这款产品购买后至少要持有3年,如果投资人中途退保,将被保险公司扣掉3%―5%的手续费。
  这位理财师称,如果购买50万元上述产品,按复利计算,3年下来就有8.2万多元利息收入,看起来收益还不错。但是,这位理财师并没有告诉记者,上述产品的复利很可能只是个“预期”,事实上,万能险在投资不理想的情况下,收益率很可能只有2.5%,比银行的存款利率还要低。
  今年年初时,银率网发布的一项银行零售业务的调查显示,超七成消费者遭遇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误导。银行将代销产品当自家产品销售仍然是发生最频繁的误导情况,其中保险当理财产品居误导行为榜首,占比达32.66%。
  误导 3
  非保本产品不提风险
  去年有172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
  收益,有6款理财产品到期零收益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除了夸大收益率,不少理财师还对一些非保本产品不提风险,只说“过去几年均没有出现亏损”这样的言辞。
  在农业银行设在华强北的一个网点,柜台的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目前收益最高的一款产品是160天年化收益率达6.5%,5万元起购。
  工作人员介绍,该款产品3月5日起息,8月13日到期可获得收益1424元。当记者质疑该款产品非保本有风险时,工作人员表示:“我们银行做了200多期,每一期都是利率定了多少就是多少,但是对外都必须说非保本,因为在监管,不能说这么高的利率。”
  当记者问6.5%是不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时,工作人员解释,“虽然是非保本,但我们银行过去几年均没有出现亏损,6.5%的收益率原则上我们都能达到。”
  但记者看说明书上写明的是“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6.5%”。说明书上还标明,如果要购买该款产品,客户必须签名承认自愿承担风险。
  记者发现,对于理财产品非保本、预期收益率的解释,大部分银行表示不会有亏损。农行的上述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我们银行的非保本产品还没有出现过亏损。”
  而据银率网理财产品数据库统计,家商业银行共发行45825款理财产品,较2012年环比上升56.2%,其中有172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有6款理财产品到期零收益。
  延伸阅读
  监管薄弱 销售误导屡禁不止
  有关未涉及对消费者的民事赔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理财经理之所以愿意推保险产品,而不是自己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原因还是利益作怪。按行业规定,理财经理销售一些代销产品例如保险、信托产品时,其销售提成远比销售银行自有理财产品的提成要高,此前银行理财经理销售“飞单”屡禁不止并成为行业潜规则,背后也是同样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误导屡禁不止的原因,除了利益的巨大诱惑,再就是监管的薄弱和相关法律的缺失。
  深圳律师金焰告诉记者,在中国,目前仍然仅通过金融监管机构的行政制裁来规制金融机构的不当销售行为,法律上尚未明确规定因金融机构的不当销售行为而引发的损害赔偿制度。这位律师指出,“监管层对银行违规销售理财产品的监管并不到位。”
  记者查询到,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违规开展理财产品销售造成客户或银行重大经济损失的由中国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还可以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但此法条仅针对金融机构,未涉及对金融消费者的民事赔偿。
  投资提醒
  收益超8%理财产品风险很大
  从业10多年的资深理财师李秋颖告诉记者,在投资领域,从来就是高利益高风险,不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的美事。
  李秋颖告诉记者,银行的保本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在4%―5%之间,非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则在5.5%―7%之间。“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控制在8%以内,超过这个收益率的,基本可以肯定是信托类、基金类产品,往往风险较大,很有可能亏本。”
  这位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本金的安全还是很重要的,建议以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主;如果资金很雄厚,也要有一定的“财商”,当你打算购买一款理财产品时,应该主动去研究这款产品,包括它的投资去向、担保公司、信用问题等,不仅要关注静态的信息,还要关注资产变化时的动态信息。如果你缺乏专业知识,不妨请一些在业内具有品牌声誉的专业机构帮你进行投资操作。
  据李秋颖介绍,过去两年里,银行也发行过收益率高达15%的信托理财产品,但这样的产品往往风险很大,投资者的本金亏损一半不足为奇。李秋颖提醒,如果投资者要投资这类高风险产品,一定要了解清楚该产品是否是银行抵押、担保方式如何、是自有资金支付还是投资收益支付等关键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去银行存定期,稀里糊涂的就存成保险的了。前海人寿保险。这可靠吗?存银行的好还是前海也保障呢?_百度知道
去银行存定期,稀里糊涂的就存成保险的了。前海人寿保险。这可靠吗?存银行的好还是前海也保障呢?
提问者采纳
不是稀里糊涂
是柜台销售人员的诈骗行为
不到三年五年是绝对不能取的,赶紧举报他们吧,把钱存成定存的。这保险比定存利息少又没什么保险保障。
很多银行机构都在做保险兼业代理。邮政更容易欺骗老百姓,让人觉得既有利息又有保障,存的时候还不说是保险,说的理财帐户之类。
是啊!至少得存三年利息才有百分之零点五,两年拿钱利息会变少
存多久了?
保险有十天的犹豫期
我还可以退的,十五天
要想保障就真真切切结合自己收入和家庭结构去设计买专门的教育险或家财险或人寿险,
这个存款不灵活。急需不能取
保险的强制储蓄对我们存款有一定好处。
谢谢!我再问问之前有在银行工作过的朋友
因为之前我爸爸去存几万块钱,结果变成了保险。我拍了照片
银监局打了举报电话,邮政储蓄 的领导到家里赔礼道歉了。
你要学会维权
把钱给我们退换了。
嗯嗯!钱要存得心安
我朋友以前也是干这个的,她说没事的。这要不中途拿钱就没事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被漂亮的客户经理忽悠了
我比她漂亮多了
看能撤销吗
还在犹豫期呢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首先存款是一种储蓄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而保险主要是应付各种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种“未雨绸缪之计”,关键看你办的是什么保险,是否适合你或者是你想要的。
再来看你具体办的是什么险种的保险了,你应该有份合同的,看一下合同是不是你需要的,如果保障你觉得能接受,那办了也就办了,如果不合适,保险是有一个犹豫期的,一般自收到合同之日起10日内是可以解除合同,收个10元左右的工本费,全额退款的,当然办理退保就得去保险公司办理,银行是只是代理卖保险的业务。如果过了犹豫期,办退保的话就只能按现金价值退,估计再10%左右,损失大不建议退保。如果你没有参与签收保险合同回执签名,电话回访确认,你可以投诉要求解除保险合同,全额退给你。金额不大的,缴费期限不长的话,建议就不折腾了,...
是全额付款的
保障是什么样的,一次性付款,保险期限是多少年
主要是看保险是否是你需要的,是否影响你用钱计划,如果都满意,就没问题,保险合同跟发票都收好了。
保险是可靠的。公平的来看国家已经成立了保监会,所以所有保险公司的存在都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呢,具体买不买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确实有保险方面的需求,则可以适当购买。如果有可能急用钱,则不推荐购买。 长期来看,保险的收益与定期差距不大,并且还多了一重保障的功能,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当你需要把钱提前支取出来用的时候,则比较麻烦,不满三年提前支取一般还会扣你的本金。 购买保险有10天的犹豫期,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可以在10天内尽快选择退与不退。希望你能满意。
保险是可靠的。公平的来看国家已经成立了保监会,所以所有保险公司的存在都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呢,具体买不买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确实有保险方面的需求,则可以适当购买。如果有可能急用钱,则不推荐购买。 长期来看,保险的收益与定期差距不大,并且还多了一重保障的功能,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当你需要把钱提前支取出来用的时候,则比较麻烦,不满三年提前支取一般还会扣你的本金。 购买保险有10天的犹豫期,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可以在10天内尽快选择退与不退。希望你能满意。
保险是可靠的。公平的来看国家已经成立了保监会,所以所有保险公司的存在都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呢,具体买不买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如果确实有保险方面的需求,则可以适当购买。如果有可能急用钱,则不推荐购买。 长期来看,保险的收益与定期差距不大,并且还多了一重保障的功能,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当你需要把钱提前支取出来用的时候,则比较麻烦,不满三年提前支取一般还会扣你的本金。 购买保险有10天的犹豫期,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可以在10天内尽快选择退与不退。希望你能满意。
看你自己选择,先看懂保险条例
条约大概都知道,就是钱不在自己这里不放心。
那你就把钱退回来
有想,这样我才不会过得不安稳。每天想着可不可靠
一时的冲动
人寿保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今天去农业银行存款,碰到他们大堂经理,极力推销中国人寿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说利息比银行还高_百度知道
今天去农业银行存款,碰到他们大堂经理,极力推销中国人寿国寿新鸿泰两全保险(分红型),说利息比银行还高
  银行保险就是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来销售保险。一般销售起来,销售人员都是称这是一款无风险的收益比存银行定期划算的理财,然后会讲一大堆话术,以达到帮客户洗脑的效果。  陷阱1 谎称存款送保险  定期存款送保险已成为银保销售惯用的伎俩,近日很多媒体报道称,一些消费者当初办理的存款如今却变成各家保险公司的保单,令人意外。  为何银行人员明明说的是办理定期存款送一份保险,怎么最终就变成了保单?通常,银保销售人员在得知客户要办理存款业务时,便声称目前正在推出一款收益较高的存款产品,还能赠送保单甚至是礼品。由于大家对银行的信任度比较高,便不假思索地签了字,最终酿成了存款变保单的苦果,其中受误导最多的是老年人及妇女。  需要提醒的是,银行存款首先没有起点限制,而且利率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最高也仅可上浮10%,存款的凭证不同于保单,到期只有利息,更不进行分红和送保险,当去银行存款时被要求在保单上签字时就要提高警惕。  陷阱2 保险概念理财化  在银保销售误导行为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保险概念模糊化,销售人员往往借着理财的由头向客户推销,刻意避免不提保险字样。近日张女士去银行网点买理财产品,工作人员极力推荐一款2万元起步的生命理财一号年金保险,称前两年收益达到最大化,年化收益率高达5.2%,起点比一般理财产品门槛低,而收益又较高。张女士仔细看过产品说明书后,发现上面写着生命人寿的字样,当问及是否是保险产品时,销售人员则称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理财产品,并不是单纯的保险产品。据记者了解,这实则是一款趸缴型的年金保险(万能型),保险期间为终身,投保的初始费用为1.5%,即1万元只有9850元进入个人账户。如果前两年退保还要分别收取5%和4%的手续费,产品的收益率显示前五年最低为2.5%,产品说明书上演示了低中高三档收益率,并不像销售人员说的那样可获得固定收益。  陷阱3 篡改投保信息防退保  银行对保险销售并不排斥,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可以从中赚取不菲的代销费。一位从事银行保险销售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行情,银行每卖一张保单,保险公司大约需付给银行7%左右的中间业务费,这也不排除一些银行为了自身利益而蓄意进行销售误导,甚至还篡改投保信息阻止保险公司进行客户回访。  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利益关系或许成为销售误导屡禁不止的一个深层原因,丰厚的提成促使银保销售人员为利益而不惜违规操作,而其上司对这种行为常保持默许的态度。投保人则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也极易被销售人员误导,而在事后纠纷中,由于取证困难,绝大多数投保客户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保险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购买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不要轻易相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  陷阱4 夸大收益做诱饵  投资者追求高收益无可厚非,但这也成为保险销售误导的一大诱因。保监会通报情况显示,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情况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近几年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率普遍较低,使当初销售时承诺、夸大收益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营销员就抓住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率的心理,在推荐产品过程中打出高收益的旗号,而这也成为销售中的一个陷阱,这里通常宣称的高收益往往是产品演示的预定最高收益率或者累计收益率。  保险产品通常涵盖保障功能,其预期收益普遍不高,分红也不确定,消费者不要被承诺的高收益所蒙蔽,例如一款保险产品宣传海报上称收益率高达10%,实则这是产品五年的累计收益率,其年化收益率远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如果消费者对产品收益情况不明确,不妨长个心眼,要求销售人员对收益情况、领取方式做个书面说明,或者对其收益承诺进行录音,这样如果日后产品收益落差较大,可以此作为投诉的证据。  陷阱5 保险责任隐藏玄机  购买保险的首要功能就是保障,每位投保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全面的保障,保险销售人员在推介过程中经常会故意夸大保险责任和保障范围,从而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除了销售人员盲目夸大保障范围之外,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也不排除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将保险责任分得很细,而实际承保的范围很窄。例如,一位女士购买招商信诺趸缴型步步为赢投连险几年后生病去世,其子女本以为可以获得承诺的10万元身故保险金,但却只拿到了3.5万元的赔付,远低于其当初投保的5万元。  仔细看条款才发现,保险期间只有意外身故才能最高获得10万元保障,而非意外身故则只能获得当时的个人账户价值,但在“非意外身故保险金”条款中表示,“被保险人在本合同有效期间内由于意外事故之外的原因导致身故,本公司按索赔申请审核完成日最近的评估日的投资单位价格向身故保险金受益人给付个人账户价值”,实则就是没有身故保险金。然而,这款产品责任免除中并没有明确指出,非意外身故不在保障范围之内。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款产品在设计时就埋下了造成销售误导的种子,投保人如果不专业、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其中的玄机。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停售。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上没有哪一款产品可以真正做到无所不保,因此在投保时,要仔细了解保险产品的责任范围,最重要的是责任免除条款,对于任何有疑义的问题,都要想办法弄清楚之后再决定是否投保。  陷阱6 保险期限也是谜  在消费者对银保销售的投诉中,不难发现,销售人员在保险期限上也动起歪脑筋,很多银保营销员为了能使客户投保,在签单时并不轻易告知还需要连续几年缴费,特别是一些假借理财之名进行的推销行为,消费者往往在被告知续缴保费时才得知事实真相。  一种最常见的误导就是将期缴产品说成是趸缴,消费者到第二年被通知缴保费时才发现上当受骗,但这时退保却要蒙受很大损失。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有的销售人员称产品期限灵活,可以随时支取,而事实并非如此,只是有的保险产品可按一定的比例提供有息借款。  另外一种就是隐瞒保险期限,因为大多数投资人都希望尽早获得收益,因此倾向于选择短期产品,销售人员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求,例如对一款缴费广告五年、十年后满期领取生存金的产品,销售人员将其保险期限说成五年甚至更短。很多投保人以为保险到期提取生存金,却被告知还需继续缴费,若坚持取出则属于主动退保,从而引发了消费者的投诉。  因此,投保人在选购银保产品时,首先自己要弄清合同中的缴费时间及满期时间,这是两个概念,满期时间才是开始领钱的时间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要让他们知道,客户不是好欺负的红利是不确定的,不然过了10天损失就大了,找一个愿意说实话的业务员再买都可以。要退的话趁早。但业务员的误导是很令人气愤的。
其实退与不退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定,带上合同和你自己的身份证到就近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营业厅办理,有必要的话,我们不能纵容他们,如果是我就坚决退掉。 中国保险市场经常会发生误导客户的事情,也就是说很难保证一定会比银行收益高
提问者评价
谢谢大家的热心回答,就是不喜欢他们推销员的不老实
其他9条回答
也没反应有误导这些问题,可以去保险公司要求全额退保,反正差距也不会特别大,那就只能退保(有损失)。退保要去中国人寿的客服网点。或者在电话回访中直接反映有误导,或者就留着吧就当是个教训,比较多。如果还没接过电话回访,要求全额退保不用考虑十天的问题。以是否接到电话回访为标志如果接过电话回访
投诉的话,估计退的回来。
其他麻烦,毕竟是你自己签字认可的。
可以退,在你拿到合同后的10天内退无损失,这十天叫犹豫期。
这款新的理财1600多只是给你的固定利息。余下还有每年的分红,并且这款分红是可以每年取出来用的,如果不领的话按3.5%给你复利计算。这种理财就是都是存钱,如果这笔钱不急用的话存在这个给自己多一个保障也好。这也是您对家庭的一个负责任的做法。银行定期就是存钱容易取钱容易相对的说就是存不住钱。这种方式是能存的住钱给自己养老或给小孩做教育金的。如果真要退。去银行或保险公司网点都可以。
十天之内退哦,十天之后要扣钱了
就去你买的地方退。
你错了,那个是保底利息,到5年后有五笔分红的,利息再加五笔分红是比存银行多得。我买过的,只不过那个分红是不固定的。
红利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很难保证一定会比银行收益高。新鸿泰两全保险是中国人寿保险原有“鸿泰”保险产品的升级版,提供生存保障和身故保障,还可以通过分红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现实生活中,去金融机构办理存款,偶尔会遭遇存单变保单的情况,部分经营单位在普通柜台而非专柜出售保险,业务员含糊其辞,把风险说成储蓄、理财产品或是“有保险功能的理财产品”,极力劝说客户购买。等客户发现时为时已晚,如果退保将有一定的损失,无奈只能继续持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可以去申请退还。
首先那个肯定不是什么大堂经理,是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他们之间都是有利益合作的,如果你真的有需要也可以买,是真的,不过这样的机会到处都是,甚至还有更好的,就看你子这么选择了】
新鸿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海人寿保险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