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股东控股股东质押股票稀少的股票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昨日晚间,一批上市公司再发公告,宣布了重要股东的增持事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有43家公司公告了重要股东增持事项。  从增持股东的类型来看,控股股东、公司高管皆有,而公告的内容里,既有提示增持进度的,也有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的事项。  例如,青海明胶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长连良桂及其控制的天津滨海浙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的资金增持公司股份;海利生物也称,7月29日,接到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张海明通知,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张海明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部分股份,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张海明于7月11日承诺计划以自有资金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择机增持不少于100万股公司股票。  也有的公司发布公告,对于此前宣布的增持计划宣告完成。例如,北新路桥称,公司控股股东在7月15日至7月29日期间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为5300万元,已完成本次增持计划。  【相关报道】    导读:一旦市场二次探底且突破前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也将逐渐显露。当股价低于平仓线时,若无法追缴保证金,大股东同样也会被强制平仓。如果希望从“大股东股权质押”这个主题中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必须要相信一个假设前提:大股东有意愿、有能力“自救”。 &  1。牛市启动以来,“股权质押”规模激增  2014年7月“牛市”启动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开始进入了“全面质押”的阶段  2014年1月-6月期间,709家上市公司总计完成1853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605亿股,参考市值约6233亿元,按照30%-50%的折算率,上市公司约获得资金亿元。  2014年7月-12月期间,832家上市公司总计完成2393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4042亿股,参考市值约40022亿元,按照30%-50%的折算率,上市公司约获得资金亿元。  2015年1月-7月期间,973家上市公司总计完成2974次股权质押,质押股本842亿股,参考市值约15476亿元,按照30%-50%的折算率,上市公司约获得资金亿元。  虽然,参与股权质押的公司数量在每个时间段内只增加了100多家,但是,对于单个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来说,不管是质押次数、还是质押规模,自牛市启动以来,都出现了疯狂式的增长.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2014年下半年开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大规模爆发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上市公司企业内部因素(现金流极度恶化),2012年年报显示,A股全部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合计约45967亿元,同比增速52.8%,而2013年年报显示,A股全部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陡降至30603亿元,同比下降33.4%,造成上市公司现金流极度恶化,因此,2014年,A股上市公司对于资金的诉求非常强烈。  另一方面,是来自于资本市场环境的外部因素(股价飙升),2014年7月,经过多年连续下跌的A股市场终于迎来爆发,仅2014年下半年,上证综指涨幅就达到了58%,个股方面尤其是股权质押较为容易的主板股票更是疯狂上涨,其中31支股票涨幅超过200%、191支股票涨幅超过100%、737支股票涨幅超过50%.相同折算率下,股价的飙升使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中可以获得更多资金,促发了大股东股权质押的积极性.  2。泥沙俱下,“大股东自救”带来投资机会  此前对于这一轮“泥沙俱下”式的暴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场内融资盘和场外配资的连锁爆仓,然而,在本周一、周二连续两天的大跌后,一旦市场二次探底且突破前低,股权质押的风险也将逐渐显露。当股价低于平仓线时,若无法追缴保证金,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同样将会被强制平仓,即:银行将质押的股份以大宗交易、二级市场直接抛售等方式变现,以还本付息。  目前,除了传统的上市公司将股权质押给银行进行融资,现在市场上更为常见的是与信托公司进行质押融资,理财产品作为资金提供方.  如果我们希望从“大股东股权质押”这个主题中寻找投资机会,那么必须要相信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大股东为避免自己公司的股票被强行平仓、抛售变现,绝不会轻易放任股票价格逼近预警线甚至是平仓线,否则,如果想保住股权,必须掏出大量现金来追补保证金,而在目前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下,相信短时间内凑够大量现金是极为困难的。  因此,如果投资者相信这个假设,或者说如果投资者相信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市值管理能力,那么,我们建议可以寻找那些“股权质押进行中,股价迫近或已经跌破预警线、平仓线”的股票,买入这类股票并与大股东站在同一战线上,等待“大股东自救”式的快速反弹。  为寻找股权质押中,股价迫近或已经跌破预警线、平仓线的股票,我们按照以下预设条件进行筛选:  1。市场上股权质押业务的质押率一般在30%-50%之间,本篇报告我们取40%的平均水平来计算。  2。股权质押的综合成本,粗略按照10%来计算。  3。预警线、平仓线我们分别设定为150%、130%,这样一来,预警线的计算公式为:预警线=质押股价*质押率*(1 综合成本)*150%,平仓线的计算公式为:平仓线=质押股价*质押率*(1 综合成本)*130%.  4。我们在股权质押中,选取以“质押式回购”方式进行的交易,同时要求质押方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包含部分持股比例较高的二股东).  5。由于大量上市公司大股东为防止“股权质押爆仓”,选择了停牌的权宜之计,因此,我们最后筛选出那些“股价位于105%*预警价格以内,且仍然在交易中”的股票。(详见下表,点击查看大图)  [PAGE@默认页1]    一场股灾,让A股市场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奇葩之作。其中,最广受吐槽的就是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宣布对本公司股票增持100股,这让许多买了这些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倍感心寒。  在这轮股灾最严重的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要求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若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  除了不许减持给市场制造进一步下跌的压力,紧接着,7月10日,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证监会再出杀手锏,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等从5项措施中选择一项措施来维护公司股价。这5项措施分别为: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简而言之,就是要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买股票。  上市公司股东或高管增持自家股票,往常都是一个利好。尽管通知发布后,的确引发了一轮上市公司高管增持潮,但不同上市公司的增持态度和力度却大相径庭。有的上市公司高管在证监会通知发布之前,眼见自己公司的股价连续跌停,惨不忍睹,已跌成了“白菜价”,便拿出巨额资金主动增持,资金动辄上亿元人民币;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掏钱出来羞羞答答,只拿出几百元或千元增持100股(一手),被网友调侃为“拿菜钱增持的一手哥”。  高管最少增持不到800元  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18日,沪深两市共有1612笔高管增持。其中1000股以下(含1000股)的有130笔,有22笔增持股数仅为1手(100股),也就是A股交易的最低限额。这22笔中,有5家是7月8日证监会要求之后增持的。  增持金额最少的是苏常柴A(000570)的一笔增持,金额只有765元,增持时间是7月9日。查阅资料发现,实际增持的叫徐胤,在“与董监高的关系”一栏显示的是公司董事徐倩的兄弟姐妹。  长高集团(002452)也有一笔1手的增持,金额为838元,增持时间是7月15日。实际增持的叫陈湘,也是公司监事陈志刚的兄弟姐妹。资料显示,从2011年至今,陈志刚共进行过5笔减持,累计减持金额764万元,目前仍持有109.12万股。以7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近千万元。  其他增持1手的还有深国商(000056)、丰乐种业(000713)、中联电气(002323)、赞宇科技(002637)、九洲电气(300040)等上市公司,实际增持的也均为高管的亲戚,增持金额仅一二千元。其中九洲电气增持人是副总裁刘富利的配偶。  增持1手的还有一些高管本人,包括艾派克(002180)监事宋丰君,增持金额4020元,宋丰君本人的年薪为19.53万元。西藏发展(000752)董事刘琪,增持金额958元,刘琪本人显示的年薪为5万元,2011年以来进行过3笔减持,减持金额6.45万元。其中今年3月一笔减持金额1.14万元。另外7月2日,西藏发展另一名董事马高翔以16.99元的价格增持200股,花费3398元。  与此同时,也有个别高管在二级市场买入1手股份的同时再另外进行增持。如永高股份(002641)董事长卢震宇7月6日买入1手,7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买入864万股。冀凯股份(002691)董事、董秘田季英7月14日买入1手,之前一天的7月13日已买入3.11万股。  高管兄弟1手频繁做T 0  当然,增持100股还不是最奇葩的,真正奇葩的要数爱尔眼科(300015)副总经理李爱明的兄弟李爱军,他居然频繁买卖1手股票做起了差价,还做了一次T 0!  6月30日,李爱军以27.39元的价格买入1手爱尔眼科,7月1日就以34.5元卖出,不算手续费、佣金的话盈利700多元;7月2日又以30.08元买入1手;7月3日上午以29元再买入1手,当天以31.18元卖出,做了一次T 0,盈利172元,目前他依然还持有1手爱尔眼科。  公开资料显示,李爱明在爱尔眼科的年薪为36万元,目前仍持有爱尔眼科12.49万股。以7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约428万元。去年10月份,李爱明已通过二级市场减持4.16万股,套现117.16万元。不知道李爱明看到自己亲兄弟每天1手辛辛苦苦在二级市场做短线赚点菜钱,心里会有何滋味呢?  无独有偶,加加食品(002650)董事肖赛平的姐姐肖月亮在7月2日以15.56元买入2手加加食品,3日就以16.8元卖出,盈利248元。资料显示,肖赛平的年薪为80.12万元,持股数达5315.54万股,市值超过7亿元。  “三手哥”、“五手哥”也不少  除了一大群“一手哥”,仅仅增持300股、5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也不少。  根据梅雁吉祥(600868)的公告,该公司监事丘秀容计划增持公司股票300股以上。按照7月8日梅雁吉祥的收盘价3.32元计算,这位监事的增持总额约为996元。7月14日,丘秀容实际增持2000股,增持金额9400元。但这1万元都不到的增持金额,还是引来了诸多质疑,因为丘秀容本人的年薪高达49.1万元。  另外,长春高新(000661)监事李茜仅增持了400股;中航动控(000738)高管张姿也仅增持了400股;时代万恒(600241)高管罗卫明仅增持了200股。  还有上市公司有多位高管增持几百股。其中,中航三鑫(002163)高管侯志坚、王霞各增持500股,高管姚婧增持了800股,还有两位高管各增持1000股;蓝鼎控股(000971)有两位高管各增持600股;方兴科技(600552)有两位高管各增持800股。  迷你增持行为广受投资者质疑  “与其增持100股,还不如不要增持来得好,差评!”看到最近铺天盖地出现这类新闻后,许多股民气不打一处来。还有投资者表示:“有些公司高管增持,居然100股、几百股地增持,这种公司,大家应该把它扔入垃圾堆!永远不要碰它!”还有股民认为:“这些人就是一个劲儿想圈股民的钱,从来不知道回报市场,大家以后不要买他们家的股票了!”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相比上市公司高管掏出真金白银来增持,只增持10手甚至1手的上市公司恐怕不但不会提振投资者信心,反而会让投资者对你这家上市公司失去继续持股的信心。因为如此少的增持金额都不如散户,可见高管都对公司没有信心,投资者更会避而远之,进而导致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  尽管增持100股的上市公司高管多是迫于压力而做出的护盘姿态,但目前来看,这种消极增持姿态的效果反而是负面的,把原本好端端的“喜事”,硬是办成了“丧事”。  专家表示,“五选一”救市政策落实下去的时候,每个公司的执行力度都不一样。如果公司高管和股东确实看好自身的发展前景,那么投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资金去回购股票,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既增加了持股数,加大了控制权,又能获得投资回报收益。但如果觉得自身股价离真正的价值还有非常大的溢价,那么增持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增持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试金石  换个角度看,此次高管增持100股的搞笑事件反过来也成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试金石。  那些真正有业绩支撑被这轮暴跌错杀的上市公司,因为质地好,有发展潜力。大股东心里非常清楚,所以他们自然会非常乐意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换句话说,即使证监会不发文要求增持,他们也是会增持的。也就是说,按照价值投资逻辑,一个业绩良好但估值明显偏低的上市公司,是股灾中的“错杀股”,自然会引来大股东和高管的巨额增持。  相比之下,经过暴跌后,之前出现较大泡沫的上市公司如今出现了价值回归,此时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则处于可买可不买的心态:如果有钱的话,可以多买一些;如果手头紧,或者觉得公司股票还不够便宜的话,则只会象征性地买个几百股以示完成任务。这类上市公司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发展比较温和,不具备高成长性,二是股票价格没有打折。  对于被爆炒后即便股价已经腰斩、但在大股东和高管眼里价格仍然虚高的股票,其大股东或高管显然没有任何动力去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恰恰相反,在股灾之前乃至于股灾发生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大量减持自己的股票。在证监会发文之后,他们能够不再疯狂减持自家股票就已不错了。如今,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的股票市盈率高达几百倍,即使股价腰斩,市盈率还是相当高,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公司盈利能力来计算,这些公司高管要辛苦干上几百年才能挣到公司的市值。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减持反而是最合理的选择,在泡沫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依然增持才是傻瓜举动。这样的上市公司高管增持100股也是应景之举。  对投资者来说,如何寻找股灾之后的“错杀股”,从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举动上,或许就能发现值得你入手的“错杀股”。(来源:理财周刊)[PAGE@默认页2] (来源:证券日报)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 正文
[公司]南风股份大股东杨泽文拟少减持1600万股
来源:全景网
发布时间:日 20:57
作者:柴冰
&&& 全景网12月30日讯&南风股份(300004)周一晚间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之一杨泽文调整了减持计划,拟减持股数由不超过3100万股下调为不超过15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7.98%。此外减持日期不变,仍为日至日。
&&& 公告显示,杨泽文为公司前任董事长,持有公司股份4106.6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1.84%,上述股份已于日起解禁。杨泽文及其子杨子善、杨子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0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73%,其中杨泽文为单一最大股东。
&&& 南风股份表示,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后,杨泽文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将低于20%;但杨泽文及其子合计持有公司股份超过48.75%,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全景网/柴冰)
千股千评&注: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免责声明:上市公司(基金公司)在本网站回答投资者提问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合法性由上市公司(基金公司)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栏目所有内容全景网拥有完整版权,相关网页内所有资料内容,未经全景网书面授权,任何人不
得转载、摘编、复制、建立链接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经全景网授权转载的,必须正确标注来源和作者,侵权必究。
Copyright 2008 Shenzhen Securities Informatio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
转载联系电话:6,254270怎样的股份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就是得有相对控股的大股东,但股份也不能占绝对优势。
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当年的国美事件对公众理解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有积极的意义,遗憾的是,这学费不是由学生们来交的,而是由国美股东来交的。国美在经营上的优势,受此事影响很大,反映在股价上,也是远远跑输大盘和竞争对手。
此事的发生,除去黄光裕入狱这个偶然性的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美的股份结构,即大股东黄光裕控股地位的得失。
通过资本市场投资公司,本质上是&搭车&,搭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车。投资者当然不想为股东之间的争斗买单。那么,对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吗?或者说,什么样的股份结构对投资者是危险的,什么样的股份结构对投资者是比较理想的呢?
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风险主要有两种:
一是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占的股份太多,比如超过50%。在这种股份结构下,散户的投票对公司治理基本起不了任何制约作用,尤其是大股东是一个自然人,这种情况下,基本就是把自己的投资风险交给了变幻莫测的人性。如果出现大股东、管理层决策失误,或者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小股东完全无能为力。
二是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占的股份太少,比如少于5%。那么投资者需要担心的是,大股东或者管理层是否会足够努力,甚至要怀疑,他们会不会搞腐败或者关联交易捞个人好处。有好多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就是这样的情况。我有个朋友,以前买了一家西部地区的钢铁公司的股份,买了不少,去参加股东大会。他说,在会上公司一位管理层带着不忿的眼光问他:你哪来这么多钱买这么多股份?为什么不忿?因为这个公司的管理层基本是没股份的,而那一年公司的股价又涨了很多。从此我那位朋友再也不敢持有这家钢铁公司的股票了。现在一些新上市的公司也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前期融资过猛,上市后创始人或者创始团队基本上就成了职业经理人了。
说到这里,结论很清楚,怎样的股份结构对投资者更有利?就是得有相对控股的大股东,但股份也不能占绝对优势。
举个例子。1999年,一个年轻人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他拉了几个同学、朋友入伙,在创始股份设置上是这样的,他自己持股47%左右,另几个合伙人持有的股份都比他少,但几个人的股份加起来,正好比他一个人的股份多一点。事后说起为什么股份构成是这样的,他说是为了犯错误的时候有人能制止他。当时,这公司做什么业务,靠什么挣钱还不明白呢。
你得佩服这创始人的远见吧?投资这样的公司放心吧?这个创始人名叫马化腾,他创办的公司叫腾讯。
那么,你现在可以检查一下,你所持有的公司,大股东的股份结构是不是合理的。
日发布于i美股。本文节选自方三文所著《老二非死不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方三文为雪球创始人,原网易副总编
24小时报不停
阿里为应对假货推出全网举报机制 8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乐视称2015年电视销量已超300万台,电商渠道占比超80%
广电总局发布TVOS2.0 华为阿里参与研发
鸿海收购夏普条件曝光: 要求夏普管理层下台
罗永浩:曾试过出钱帮代工厂度过难关
马斯克:特斯拉开发全自动驾驶汽车只需2年
互联网投资银行上市邦与芒果卫视打造投融资类电视节目《烈火真金》
沙特王子看上了美国打车应用Lyft
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对手机预订旅行依赖全球最高
央行:电子渠道开户单日额度不超1万
聚美优品正计划成立影视公司
研究:到2020年十分之一美国家庭将拥有机器人
证监会:战略新兴板明年推出,定位高于创业板
富士通分拆PC和手机业务,或与Vaio合并
中信国安拟20亿收购有线电视网络资产,28日复牌
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破200亿
传中小微金融平台三农资本老板自首,官网称公司高管正接受调查
洗发水牙膏等关税大幅提升,海外代购或受影响
传Bilibili联合SMG成立哔哩哔哩影业
亚马逊推僧侣上门念经服务,被批将宗教商品化
证监会证实暂停PE新三板融资,PE因频繁融资引质疑
废品回收O2O淘弃宝获得e袋洗共享基金1000万Pre-A轮融资
能读懂你情感的计算机可能在明年问世
国行Surface Book开卖,售价11088元起
快递实名两月遭遇落地难题,只有少数快递企业要求登记身份信息
万能淘宝被玩坏,老北京雾霾1毛钱遭贱卖
马云关注女子体育:女人强则世界强
王健林伦敦7.7亿购豪宅,合同现英女王签字,纳税近1亿
Apple Pay与15家银行合作,或农历新年前上线
网传代工厂中天信结束营业,锤子称不影响T2发布
同程旅游全资收购上海美辰国旅
微软必应搜索市场份额稳步上涨,位居全美第二
宝马将于2020年推出全新9系和电动i6两款新车
乌克兰一公司称已攻克无线充电技术难题,可给最远5米外的设备充电
微博等6家公司联合声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
外媒称WhatsApp正测试视频聊天功能,叫板苹果FaceTime
Alphabet明年超苹果?市值或首破万亿美元
HTC董事长王雪红:我们技术领先,品牌永远不会消失
小米手环年销量曝光:突破1000万
华为回应终端成立子公司传闻:未听说
Opera Mini浏览器体验欠佳,但用户量已超过3亿
4家估值超10亿美元科技初创企业拟明年上市
Twitter创始人:在网页上发布内容正越来越没有意义
新版小米插线板发布,支持“远程操控”和“智能学习”
百度被指抄袭高德地图,路况功能、排列顺序、配色均相似
国内两大动漫BT站关停,免费时代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控股股东股票被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