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哪些主要步骤 化工原料都有哪些可以变成化工产品

知识点梳理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实验,具体的有关内容如下:1.反应式是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实验步骤是:(1)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2)反应后,先撤走并熄灭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其炸裂;也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铁再次被氧化).4.实验现象是红棕色的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如果点燃尾气,能够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 5.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在有关一氧化碳的实验时,都需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常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如上图所示).
铁的冶炼【知识点的认识】铁的冶炼是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一个复杂过程.如图所示:具体的铁的冶炼情况如下:1.反应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2.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其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_{2}}{{O}_{3}})Fe{{S}_{2}}、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_{3}}{{O}_{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_{{}}}{{O}_{3}})和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_{2}})等;焦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和产生还原剂CO;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3.主要设备是高炉.如图所示:4.涉及到的反应(以赤铁矿为例)有:(1)焦炭燃烧产生热量并生成还原剂,即(2)氧化铁被CO还原成铁,即;(3)SiO2与CaCO3分解产生的CaO反应生成硅酸钙,即(炉渣主要成分).5.产物为生铁(主要为Fe、C合金)、滤渣(主要含有)和高炉气(主要含有CO).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及其综合利用【知识点的认识】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如图所示:.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它们都是不.它们的具体情况分别是: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此外,煤中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2.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的黏稠状液体,密度比水的稍小.如图所示:.3.天然气也是混合物,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因为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但是已经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化石燃料的主要用途如图所示:;它们的综合利用分别如下:1.煤的综合利用: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和粗氨水等.其中,焦炉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可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气和化工原料;粗氨水可用于制化肥;焦炭可冶炼金属(如炼铁等)、制水煤气、做电极等;黑糊糊的煤焦油也是个大宝库,已经从它里面分离出了上百种化合物,又进一步制成了各种有用的物质,如染料、炸药、农药、药物、化肥、涂料和塑料等.如图所示:.2.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以得到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等不同的产品,如图所示:;从而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例如,人们常利用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的燃烧,给工厂、农村、汽车和家庭生活等提供了所需要的动力和热量.又如,化学科技工作者设法把燃料油中较大的分子裂解成含二个、三个、四个碳原子等的小分子,然后把它们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像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农药、炸药、化肥、染料、洗涤剂等.这就是20世纪兴起的综合利用石油产品的工业--石油化工,它已经并正在为满足和丰富人类的物质需要作出贡献.如图所示:.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通常也把池沼中的气体称为沼气.如图所示:.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燃料问题.如图所示:.天然气除主要用作燃料外,也用于制造化工原料、化肥和炭黑等.
物质发生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知识点的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等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相似的试题还有: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B.由煤加工成焦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煤的加工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如图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例回答:①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②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理_____;③高炉炼铁会产生大量的高炉气体,其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CO和氧化铁尘粒.请你对高炉气体的处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_____.(3)化肥厂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是煤、空气、水.生产简要流程如下: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①C+O2=CO2;②C+H2O=CO+H2.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判断:反应②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4HCO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B.由煤加工成焦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产品D.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煤的加工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右图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①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两个主要作用:______、______.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理:______ 2Fe+3CO2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B.由煤加工成焦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产品D.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2)煤的加工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如图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请根据图例回答:①焦炭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炼铁的原理();③高炉炼铁会产生大量的高炉气体,其主要成分是高浓度的CO和氧化铁尘粒.请你对高炉气体的处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化肥厂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是煤、空气、水.生产简要流程如下: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①C+O2=CO2;②C+H2O=CO+H2.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判断:反应②()(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4HCO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略解析: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8、已知: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②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现要分析一种仓库里的固体烧碱样品.(1)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你的猜测是正确的.
科目:初中化学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某校学生对买来的工业固体烧碱的杂质成分进行研究,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在工业上用食盐和水配成饱和食盐水,通过电解(通电)制得烧碱溶液,再将溶液浓缩即可得到固体烧碱,通电过程中还可得到氢气和氯气(Cl2).他们推测该工业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钠,并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假设.(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
固体完全溶解
②用试管取上述试液,加入过量稀硝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中
有生成有生成
证明原固体烧碱中含有碳酸钠
③向试管中再加入硝酸银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原固体烧碱中含有(2)请写出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3&)现取100g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此时质量分数约为26.5%)进行电解,当反应停止后,生成氯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反应后所得烧碱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丹徒区模拟)某校学生对买来的工业固体烧碱的杂质成分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②在工业上用食盐和水配成饱和食盐水,通过电解(通电)制得烧碱溶液,再将溶液浓缩即可得到固体烧碱,通电过程中还可得到氢气和氯气(C12).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假设]该工业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导致该工业固体烧碱中含有碳酸钠杂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实验设计]他们设计了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假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
固体完全溶解
没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试管取上述试液,加入过量,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③再向试管中加入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固体烧碱中含有[产品分析]取该工业固体烧碱样品46.91克(只含两种杂质)加人足量蒸馏水,向所得溶液中先滴加2-3滴;再滴加7.3%的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共用去稀盐酸510克.①实验过程中开始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出现的原因是.②欲测定样品中所含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则除以上数据外还需测定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44克,则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有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反思与应用]利用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时可以向水中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能否向水中加该工业固体烧碱样品?(填“能”或“不能”)
科目:初中化学
(2005?宣武区二模)已知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某化工厂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分析该化工厂仓库里的固体烧碱样品.(1)小组成员猜测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支持这种猜测的依据是(用化学方方程式表示)CO2+2NaOH=Na2CO3+H2O.小组成员选用了三种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碳酸钠确实存在.请你将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填在下表中.
化学方程式
(2)请你也猜测一下,该样品还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你的猜测是正确的.
(1)把固体烧碱溶于水
科目:初中化学
(2003?辽宁)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得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最后得到固体烧碱.请推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NaCl、Na2CO3.当前位置:
>>>硫酸既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实验室重要的..
硫酸既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实验室重要的化学试剂。(1)将浓硫酸滴到布条上,放置一会儿后可以观察到布条变成_______色。(2)浓硫酸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通常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浓硫酸能与金属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X,X的化学式为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重庆市中考真题
(1)黑(2)H2SO4+Ca(OH)2==CaSO4+2H2O(3)SO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硫酸既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实验室重要的..”主要考查你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酸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酸的性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定义:化学上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的通性: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跟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比氢强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3)跟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可溶性碱发生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2HCl+Ba(OH)2=BaCl2+2H2O常见酸的性质: (1)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工业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带有黄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立即产生白色酸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水蒸汽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2)硫酸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SO3。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除去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①吸水性: 浓H2SO4吸收水形成水合硫酸分子(H2SO4·nH2O),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通常用作干燥剂。 ②脱水剂: 浓硫酸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分子的构成(H:O=2:1)夺取而使有机物脱水碳化。纸、木柴、衣服等遇浓硫酸变黑,这就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其碳化的缘故。 ③强氧化性: &&& 在浓硫酸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H2SO4分子而不是H+,H2SO4分子具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使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后面的一些金属溶解,可将C、S等非金属单质氧化,而浓硫酸本身还原成SO2。但是,冷的浓硫酸不能与较活泼的金属Fe和Al反应。原因是浓硫酸可以使Fe和Al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里面的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钝化。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我们往蔗糖上滴加浓硫酸,会看到蔗糖变黑并且体积膨胀。又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往浓盐酸中滴加浓硫酸会产生大量酸雾,可用此法制得氯化氢气体。 (3)硝酸也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N2O5,而不是NO2。 &&&&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能挥发。打开浓硝酸的瓶盖在瓶口会产生白色酸雾。浓硝酸通常带黄色,而且硝酸越浓,颜色越深。这是因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时分解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NO2又溶于硝酸溶液中而呈黄色。所以,实验室保存硝酸时要用棕色(避光)玻璃试剂瓶,贮存在黑暗低温的地方。硝酸又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只能用玻璃塞。 &&&&& 硝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不管是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硝酸能溶解除金和铂以外的所有金属。金属与硝酸反应时,金属被氧化成高价硝酸盐,浓硝酸还原成NO2,稀硝酸还原成NO。但是,不管是稀硝酸还是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都没有氢气产生。较活泼的金属铁和铝可在冷浓硝酸中钝化,冷浓硝酸同样可用铝槽车和铁罐车运输和贮存。硝酸不仅能氧化金属,也可氧化C、S、P等非金属。 浓H2SO4为什么能做干燥剂:因为浓H2SO4有强烈的吸水性,当它遇到水分子后,能强烈地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系列水合物。这些水合物很稳定,不易分解,所以浓H2SO4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能吸收多种气体中的水蒸气,实验室常用来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如:CO2,SO2,H2,O2可用浓H2SO4干燥,但碱性气体如:NH3不能用浓H2SO4来干燥。 为什么浓H2SO4能用铁槽来运输:当铁在常温下和浓H2SO4接触时,它的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阻止浓H2SO4;对铁的进一步腐蚀,这种现象叫钝化。 活泼金属能置换出浓H2SO4中的氢吗?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活泼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浓H2SO4和稀H2SO4的性质不同,活泼金属与浓H2SO4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只能生成水和其他物质,因为它具有强氧化性。&敞口放置的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变化:
胃酸:在人的胃液里,HCl的溶质质最分数为0.45%— 0.6%,胃酸是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的。它具有以下功能:(1)促进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使蛋白质在人体内容易被消化,吸收;(2)使二糖类物质如蔗糖、麦芽糖水解;(3)杀菌。酸的分类和命名 1.酸根据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如:盐酸(HCl)属于无氧酸,硫酸(H2SO4)、硝酸(HNO3)属于含氧酸。 2.酸还可以根据每个酸分子电离出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如:每分子盐酸、硝酸溶于水时能电离出一个H+,属于一元酸;每分子硫酸溶于水时能电离出两个H+,属于二元酸。 3.无氧酸一般从前往后读作“氢某酸”。如:HCl读作氢氯酸(盐酸是其俗名),H2S读作氢硫酸。 4.含氧酸命名时一般去掉氢、氧两种元素,读作 “某”酸。如:H2SO4命名时去掉氢、氧两种元素,读作硫酸,H3PO4读作磷酸。若同一种元素有可变价态,一般低价叫“亚某酸”。如:H2SO3读作亚硫酸,HNO2读作亚硝酸。
发现相似题
与“硫酸既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实验室重要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056523561992091559602396521469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条变成圆形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