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小型养老院不能自理老人养老院

当前位置:合肥热线 > 资讯中心 >
合肥养老护理员一人照顾8位老人 工作辛苦养老院难招人
来源:市场星报
关键字:&&&
核心提示:一间套房内,两个独立的房间,共住着8位老人,他们大都已经生活无法自理。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无法自己吃饭,一位护理员阿姨正在喂这位老人吃饭……这是记者在省城一家大型养老院内看到的一幅场景,这位护理员阿姨需要日夜24小时照顾这8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就是省城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的常态。
一间套房内,两个独立的房间,共住着8位老人,他们大都已经无法自理。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无法自己吃饭,一位护理员阿姨正在喂这位老人吃饭&&这是记者在省城一家大型养老院内看到的一幅场景,这位护理员阿姨需要日夜24小时照顾这8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就是省城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的常态。
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需要养老,需要人照顾,但是儿女需要工作挣钱,老人该由谁来照顾?谁又愿意照顾老人呢?省城养老护理人员的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庐阳乐年长者之家、合肥包河区振亚老年公寓等省城多家养老机构,面对面与工作人员、养老护理人员、老人们交流,了解最真实的状态。
一人全天候照顾8位老人
一会这位老人该喂饭了,一会那位老人要喝水,护理员王阿姨在房间里不停地忙活着,她基本上24小时都要不停地忙活着,她要负责的是住在这间房间里的8位老人的日常生活。
记者走进包河区的这家大型养老院,看到王阿姨负责的这间公寓内,住着大多是80岁以上的老人,并且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每天,王阿姨要帮助老人们换洗衣服,不能自己吃饭的老人,她要一口一口地喂。
白天,老人的床边就是王阿姨的工作台,晚上,老人的床边拉出一个折叠床,便是她休息的地方。王阿姨告诉市场星报记者,她今年已经67岁了,来自霍山农村,在这家养老院也已经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一个人照顾他们8个,现在也已经习惯了。&
记者在走访省城多家养老机构的过程中看到,每家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均需照顾4~8位老人,有的还可能照顾更多。在庐阳区的一家老年公寓内,市场星报记者也看到一名护理员正在喂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吃饭。
&老奶奶已经90多岁啦,不能自理也不能说话了,只能跟着人学说几个字,生活得全部照顾。&张大姐边与市场星报记者交流,边喂老人吃饭,&老人必须吃流食,不然吃不动,也消化不了,需要特别制作。&
整个采访过程中,到处尽是这样的场景,很多老人都必须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照顾。
&年轻的小姑娘根本不会考虑来做护理员的,只有这些来自郊区、农村的大姐们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合肥庐阳乐年长者之家办公室主任朱丽君告诉记者,通常从事养老护理员岗位的人员年龄稍大,一般在五六十岁。
&现在的护工特别难招,人才市场上根本招不到,年轻人不愿干,年龄太大的干不了,我们这里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从农村过来的。&合肥包河区振亚老年公寓的一位肖姓副院长告诉记者,护理人员的确比较辛苦,老人们的日常照料全靠他们。
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时间长,的确比较辛苦,那这个岗位到底能不能留住人呢?朱丽君坦言:&流动性比较大,只有一半左右的护理员较为稳定。&
此外,记者采访过程中得知,省城现有的护理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非常有限,只有个别养老机构专门送护理人员赴上海等地参加培训,并考取相应资格证。&我们养老院内部开展了专业的培训,主要是让一些服务时间长、技能较好的护理人员培训新手,教授他们一些专业的护理知识等。&肖院长告诉记者。
护理员多来自农村,难招也难留
今年省本级计划培训2000名养老护理员
对于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以及老人及其家人的呼声,政府部门有没有计划出台相关政策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
&养老护理员的确非常辛苦,但是他们确实非常需要,目前,省民政厅正在制定相关培训政策,计划对全省的养老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的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张振粤告诉记者,今年省本级计划培训2000名养老护理员。
张振粤介绍说,除了省本级开展培训外,全省各地也将推出相应的培训政策,将陆续为全省的养老护理员送去更专业的知识,对她们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也将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无奈:老奶奶患妄想症,骂走俩护理员
&这位奶奶,她吃饭的时候就必须在房间门口吃,不愿意在食堂吃,一不小心就要发脾气。&工作人员指着房间门口的葛奶奶告诉记者,她已经91岁,患有&被偷妄想症&,已经骂走了两个服务员。
记者了解到,葛奶奶虽然已经91岁,但身体好得很,生活可以自理,但是总不愿意跟人合住,还总是怀疑别人偷了她的东西,之前服侍她的两名护理员都被她给骂走了。
&每次护理员走进她的房间,她总是怀疑护理员偷了她的东西,经常把护理员搞得非常尴尬。&工作人员介绍说。后来,院里给她调整了护理员,但是之后的一名护理员得到了同样的&待遇&,最终也干不下去了,现在又换了一名护理员,总是顺着她的意思,相处得还算好。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葛奶奶身世也比较可怜,现在已经没有子女,剩下孙子一人也拿老人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老人,养老院只能选择谦让着,老人不习惯跟人合住,就暂且安排她一个人住;老人跟护理员闹别扭,总是调整护理员,安慰老人。
最美:再婚老人照顾瘫痪老伴,10年如一日
奶奶坐在轮椅上,爷爷一边喂奶奶吃饭,一边帮奶奶擦拭嘴角,那场面显得无比温馨,也印证了&最美不过夕阳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日前,记者走进了爷爷杜象波和奶奶鲍振英在合肥庐阳乐年长者之家的&家&,看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56岁的时候,我们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时的她皮肤好白,人长得也漂亮。&今年86岁的杜象波谈及初见妻子的景象,仍历历在目。
杜爷爷有两儿两女,鲍奶奶没有孩子,但结婚后,杜爷爷和鲍奶奶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和谐。不过10年前,82岁的鲍奶奶患了颈椎病,最终导致瘫痪。现在的鲍奶奶必须靠轮椅生活,并且也已经失去了语言能力。
鲍奶奶患病后,杜爷爷照顾非常用心,连热水都不让她倒。&大家都说我太惯她啦,现在不能走都是我惯的。&杜爷爷难过地说,说着眼泪还不停地往下流。
&她不能动了,我不能就不管她了啊!&现在,杜爷爷每天都帮着照顾鲍奶奶。谈及此事,坐在轮椅上的鲍奶奶虽然说不出话,但是眼角已经流出了泪水。
等我们老了,谁来照顾我们?在采访中,一些养老护理故事让人感慨不已,他们或是瘫痪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他们或是患了精神疾病,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管怎样,总之他们老了,需要人照顾了,需要专人护理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不同老人的护理故事。
责任编辑:张平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图片新闻推荐
“快看快看,红月亮露脸啦。”10月8日晚间,难得一见的“红月亮”在合肥露&&&&&&&&&&&&&&&& 对于启止摄影,我想很多网友已经很熟悉了,相信很多网“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任何的0~3岁是亲子间感情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段时间里所形成亲们还记得我们四月份的庐江两日游么?还有五月份的阜
8月起,安徽省将启动“POS终端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试点,,单磁条银行卡 对于老一辈来说合肥的中心可能是四牌楼、城隍庙、坝上街、三里街,而如今合 合肥从之前的三线城市到现在升级为二线城市,未来2016年或者2015年合肥也会设备精良,视觉震撼打造百变的你私人定制,美味佳肴重访丝绸之路文化盛宴日式料理,时尚健康尝在嘴里,甜在心头环境优雅,种类丰富传递温情,表达爱意
关于本站 | 广告发布 | 联系方法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免责声明 | 加入收藏 |
Copyright ?
hefei.c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老年人生存现状调查:住不进去的养老院
福州老人护理院,一名老人抱着心爱的玩具坐在走廊里。
人口老龄化,这个谈论多年的老话题,正在变成真真切切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现在,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空巢”时代,我们正在以跑步的速度进入老龄社会,养老形势十分急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78亿。但截止到2010年,我国养老机构仅4万多个,床位300万余张,不足全国老年人口的2%。这造成了很多老人想住养老院安享晚年,却住不进去的困境。为什么住进养老院这么难?又该如何让每个人“老有所养”?《生命时报》记者深入调查分析,与专家共同探讨。
7年我才排进养老院
经过7年苦苦等待,张奶奶和老伴儿终于住进了北京最“火”的一家公立养老院。“为住进养老院,我们托了不少关系,住进来就彻底踏实了。”
张奶奶一直没要孩子,所以养老问题考虑得比较早,老两口商量好一起在养老院颐养天年。退休后,他们在家里互相照顾,直到70多岁才开始联系养老院。“谁想到这么难进,早知道这样,一退休就应该登记排号。”7年前,当养老院的接待人员告诉他们,前面已经排了近千人时,老两口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但是,他们还是很坚定地选择公立养老院,“就是图个放心、踏实。以前听说过不少民办养老院的负面新闻,所以不会考虑。”
同时登记了几家大型公立养老院后,老两口便开始了漫长等待。起初,还满心期待,有一些盼头。但是,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每次电话咨询时都是“没床位,接着等”的答复,这让岁数一年老过一年的他们渐渐有了恐惧感,“真担心排上时,已经没那口气了。”于是,他们开始想法找关系,层层托、层层找,“拉下老脸也得把自己最后一程安排好”,张奶奶对这个想法十分坚定。今年年初,张奶奶和老伴儿终于如愿以偿,住进了这家配套设施以及护理服务均处于领先地位的公立养老院。虽然住进去以后,老两口不是很习惯,但他们还是十分庆幸能“挤”进来。
7月13日上午10点多,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张先生再次拨通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电话。“您好,请问我家老人排到多少位了?”电话那头的回答跟3个月前所差无几,“前面还有几千人,着急的话就去其他家看看吧。”这是张先生给母亲登记了3年后,又一个“无功而返”的电话。无奈之下,张先生又先后去了多家养老院“考察”。他发现,多数公立养老院设施完善、服务齐全,地址多在市区,价格相对便宜,但是“一床难求”;有些远郊的小型公立养老院,虽然有空床,但“那里的设施条件很差,把老人送进去我不放心”;私立养老院的条件相对要差一些,收费又高,每月将近4000块钱,“这个经济压力太大了”。去年,张先生的母亲突发脑溢血,成了需要卧床的半自理老人,但不少养老院都拒收不能自理的老人。这样的窘境更让张先生一筹莫展。
今年82岁高龄的王大爷,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市西城区椿树馆街附近。每天,他自己打胰岛素,自己做饭、吃饭、遛弯、看电视;每个周末,洗个澡,洗洗衣服;每月中旬,独自坐公交车去医院开药。迟暮的生命,就这样日复一日简单地重复着。王大爷有一个独子,但早就因为闹矛盾断了联系。几年前老伴儿去世后,生活就全靠他自己打理。但是岁数不饶人,王大爷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生病了,真的没法照顾自己。”邻居纷纷劝他找个养老院。王大爷便通过社区,在几家大型公立养老院登了记,却一直杳无音信;私立养老院几千元的费用,王大爷不足3000元的退休金又无力支付。他只能继续这样独自生活着。
两极化的公立养老院
“一床难求”的故事,每天都在很多有老人的家庭中上演着。公立养老院究竟是什么样?为什么这么难进?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展开了详细调查,发现了公立养老院的“双重面孔”。同为公立养老院,有的床位过千,有的却仅有几十张;有的场地开阔、风景优美、服务周到,有的却空间狭小,缺乏基本护理人员;有的排队人数近万,有的却床位闲置……
7月10日,记者来到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华严北里的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身处闹市区静谧之处的它,交通十分便利,周边环境宜人。“一床难求”都不足以形容它抢手的程度,“排10年也住不进”似乎更为恰当。
初进一福,记者看到,里面的环境和条件不亚于星级酒店。这里共有1100张床位,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分别住在不同区域,院内还有一所老年病医院,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房、网吧和多功能厅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居住区分为套房、单间和双人间,平均每个房间二三十平方米,都配备了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此外,24小时生活热水、供氧、呼叫、消防报警等生活辅助系统也十分完备。
台球室内,85岁的李大爷正全神贯注地打着台球。他告诉记者,一福的服务、设施都挺好,人员素质也都很高,但是,“在这里生活得时间长了,感觉还是很压抑,有点被关起来的感觉。身边都是老人,时不时听说谁走了,会有生命结束的恐惧感。”
随后,记者以家属身份咨询一福接待处“大概几年能排进来?”工作人员说,“这不好说,除了老人‘西’去,很少有人退房,每年能空二三十张床,10年都不一定能排进来。”目前,所有床位都是满负荷,前面排了9000多人,其中自理区刚排到2007年登记的。
与一福一墙之隔的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只接收能够自理的老人。其生活服务设施同样十分完备,但仅有230张床位。记者咨询了解到,这里的入住时间也说不准,前面已经排了上千人。
跟“招牌”市属公立养老院相比,北京市乡镇、街道办的养老院却是另一番景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附近的怡乐园敬老院,是一家由街道投资兴办的养老院,于1998年开业,一共有56张床位。经过几次询问,记者才找到“隐蔽”于一所大型餐厅旁的这家养老院。推开大门,是个小小的露天院子,三五个老人坐在院中晒着太阳。正对大门的是厨房,“大厨”正在室外准备今天的食材。整栋大楼,只有一楼属于养老院,楼上是居民住宅。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楼道显得有些阴暗,一名老人站在楼道中间,背影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房间分为四人间和单间。在四人间,记者看到四张床脚对脚顶在一起,仅留出一条狭窄的过道,老人的东西零散地码放在床边。单人间也不大,摆了一张单人床,就基本没有活动空间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家养老院还有两张男床,女床已经住满了,如果排号也不知要等多久。据民政局网站介绍,该养老院“能通过专业的技能、护理水准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养老、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项目。”但实际上,由于缺少专业护理人员,这里目前只接收全自理老人。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类似情况在多家街道养老院中有所体现。床位少、空间小、位置偏、护理缺,几乎成了共性。因为入住老人少,所以收入少,资金不充裕,很难再有钱去改善环境。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街道养老院陷入了恶性循环。
乡镇政府设立的养老机构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虽然收费较低,但位置偏远,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周边配套生活医疗服务设施缺乏,导致了养老品质大打折扣,让很多人不愿意选择。
多元化养老各有苦衷
事实上,难以入住的公立养老院并非老人度过晚年的唯一或最好选择。急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让不少人看中了“养老”这块市场上巨大的“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开始逐步发展,然而,20多年过去了,它们不仅难以和公立养老院平分天下,经营困难、空床率高、对老人护理不周等负面新闻更是降低了老人对它们的信任度。此外,新兴的房地产经济中,也有人将“养老”作为房子的一大卖点,力图打造新型的养老社区。这些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多元化养老方式,能否让中国老人消费得起、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
民营养老院困境重重。7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某地级市城乡结合部的一家民营养老院。养老院位于外环路边,楼前不断有一辆辆货车疾驰而过,掀起阵阵尘土。推开大门,十几平方米的院子里,靠窗摆着一排木椅,门厅里,七八个老人正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这里更像一个大家庭,老人们住在各自的房间里,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表,随性地出来散步、看电视,能自理的老人偶尔去附近的澡堂泡个澡。有时候,会有一些文艺队来给老人们义演小品、相声。养老院的陈院长告诉记者,这里开了6年多,投资不算太大,一共30多万,可是承包后的头两年都亏损,直到第3年下半年,老人基本住满了,经营状况才开始回暖。这几年中,陈院长只是听新闻里说,政府支持民办养老院,可他却没得到过一分钱的补贴。这家养老院的收费算是比较低的,自理老人每月800元,全护理老人每月1500元。陈院长说:“民办养老院的利润很薄,很多同行都中途不干了。不好干,照顾老人的标准一点儿不能降,但是成本不断在涨。”护理员不好找,这是养老院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伺候老人的活,很多人不愿意干,一个月工资1600元,包吃包住,但没人愿意来。”目前,陈院长手下一共有14个护理员,却要照顾60位老人。
老人社区服务坚持不易。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教授居住的小区叫“太阳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虽然地方偏远了点,却是北京开发较早、且目前已小有名气的养老社区之一。2008年起,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0年,很多老人看中太阳城的环境与医疗等配套设施,选择买房入住。熊必俊教授觉得,他们算得上是居家养老这一模式的受益者。
一走进太阳城小区,记者就明显感到这里与其他小区的不同。住宅楼单元门口不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从门口到电梯的路上也没有一个台阶;电梯与医院的非常相似,宽大且两侧都有扶手,可防止老人跌倒;入户门和房间内所有的门,都采用了加宽型,可任由轮椅出入;由于很多老人眼神不好,房间在设计上特别增加了采光性。此外,熊必俊教授告诉记者,小区虽大,但每隔半小时就会有电瓶车绕小区一圈,将老人送到超市、邮局等生活服务区。社区食堂更是为很多老人解决了吃饭问题,两人吃一顿饭不过20多元,甚至更少,若是不方便出门,食堂还有送餐服务。每个老人的家里,都装着一套“医疗求救系统”,就在固定电话的旁边,还有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小呼叫器,小区附近就是999急救中心,只要一呼叫,医护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但规划虽好,坚持不易。有居民向媒体反映,如今这里的服务远不如刚住进来那几年了。“那时每栋楼下都配备一名保安,出门手臂一挥,电瓶车就停在眼前,如果你拿的东西重了,小区工作人员会马上过来帮忙。可现在,这里和普通小区的差别越来越小了。”首批买房的胡奶奶说。
养老公寓收费昂贵。在太阳城中,有两栋叫“银龄公寓”的楼。熊教授说,它们类似于养老公寓,只允许出租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可自主选择是否提供护理服务,但费用不低。记者了解了一下,入住银龄公寓的每位老人押金以10万元起步,交纳的押金越多,房租越便宜。老人如果需要护工,还要按自理、半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的情况支付相应费用。按照雇一位护工每月3000元计算,这里的居住成本可达到每月五六千元。
与“银龄公寓”类似的,还有中国燕达国际健康城。2010年,这一号称“国际高端医疗和养护航母”的房地产项目在北京燕郊开业,将客户群锁定在社会精英、海外人士等收入较高的老年退休群体。今年50岁的赵女士是北京某外企一名高管,儿子已经在国外定居,因此很早就开始考虑自己和老伴的养老问题。2011年,健康城开业不久,她就拉着老伴去参观。“硬件倒是挺好的,楼建得很漂亮,小区里还有一条河,公寓里有无障碍设施,旁边有护士站,但总体感觉没什么人气。”健康城里有一座5星级的国际医院,但赵女士发现,医院里大屏幕上显示的专家名字很少,而且基本没什么人来看病。“这种养老模式挺好的,但总觉得目前仅停留在理念化上,还少了点实用性。”
7月13日,记者拨通了燕达国际健康城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健康城的入住率已经达到70%以上,90%的住户都是中央机关和各部委的退休干部。一间66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为5600元。该工作人员说,如果不愿意交高额租金,也可以采取“押金抵减”方式,一次性交84万元押金,3年内可以免费住在小区里,享受医疗、保洁、老年大学等各项服务,3年后不住可以将押金全额退还老人。7月15日,记者专门走访了这家健康城,发现它并非全像该工作人员说的那么好。目前健康城的入住率只有40%左右,入住的老人确实素质很高,但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最便宜的“家居式”公寓针对能自理的老人,打完7折后,一对老夫妻住每月仍需8000多元。
“托老所”无急救设备。近年来,照管老人的“托老所”成为养老机构的一种重要补充。这些“托老所”大多开在社区里,被托管的老人白天在这里用餐、洗澡、午休、就医、读报上网等,晚上再回到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与养老院相比,托老所的优势是价格便宜,老人来去自由。每个月的托老费用,多则六七百元,少则三四百元,大大减轻了老人及子女的经济压力。然而,大部分托老所没有配备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既不能接收无法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也不具备留宿条件。再加上个别老年人不愿接受这种“幼儿园式”的管理模式,所以托老所在一些地方开展得并不顺利。
“公立难进,私立难营”原因何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1.78亿60岁以上的老人,但截至2010年,只有314.9万张养老机构的床位,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现实是:每60个老人要去争抢一个养老院床位。事实上,很多老人并不喜欢住在养老院。有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农村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分别为11.3%和12.5%。然而,当老人不能自理时,除了养老院,他们还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吗?
将近60岁的徐女士在国外生活过多年,回国后她正对自己的养老做安排。“退休后会先找保姆,如果生活不到一起,就会考虑养老院。在国外,老人不可能跟孩子一起生活,都在社区和养老院。而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孩子要照顾四个老人,压力太大了,我们要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在了解国内养老院的现状后,她表示不一定非要挤公立养老院,会考虑民营的,“不过要看管理情况、收费标准、服务设施等。”徐女士认为,最好的养老方式应该在社区,因为大家长期在社区生活,环境熟悉,话题也聊得来。
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而对于民营养老院来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平认为,“它们大多在郊区,距离市中心较远,附近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很多老人不愿意选择。”此外,民营养老院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也令它们无法发展壮大。以北京为例,最新数据显示,全市401家养老机构中,有186家民办养老院,占46.4%,然而,它们普遍面临着以下问题:城市中心区寸土寸金,民营养老院规划、用地不得不让位于商业价值;扶持政策多年未落实到位;失能、半失能老人被公立养老机构所拒,只能辗转至此,随之而来的是高成本、高风险……
郭平表示,目前我国民营养老院能享受的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据我了解,民营养老院如果入住率不到50%,就难以为继,达到70%可以维持经营。”这导致很多民营机构为节约成本,减少配套设施,造成护理人员不够专业,服务不够规范,价格也比公立养老院高很多。
要解决我国养老院“公立难进,私立难营”的尴尬状况,郭平指出,光靠政府扶持还不行,“应该打破养老院属于非营利机构的限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适当开放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我国整体的养老服务品质。”
此外,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紧缺是它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最少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但目前从事这个职业的,只有22万人,其中真正持证上岗的仅2万人。护工大多数都能为老人做清洁、饮食、排泄等基础护理工作,但对于老年专科疾病的护理、心理抚慰、康复指导等却知之甚少,且一个护工同时照料五六个老人也是常事。
在熊必俊看来,养老院再好,也应该尽可能推迟入院时间,居家养老还是人们意愿的主流。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认为,强化居家养老,最重要是做好三件事:一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二是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减轻亲属照料的压力;三是尽可能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徐女士告诉记者,国外不少养老院都和幼儿园建在一起,老人和孩子一起玩儿,可以极大缓解他们的孤独和抑郁。家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有着难以言喻的非凡意义,安坐家中却能享受到各种养老服务,徐女士说,这是她所盼望的“中国式”养老。
】【】【】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最新消息:5月25日20时左右平顶山市鲁山县城西琴台办事处三里河村一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截至26日凌晨4时30分,抢险人员共抢救出44人,其中:38人死亡、4人轻伤、2人重伤,伤者已送医院救治。93岁老人在跑步机上锻炼。一家养老机构内的老人在打麻将打发时间。在康馨老年护理院,专业医护人员为老人查体。中午,一家养老机构里的老人在休息。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照顾老人。从今年1月起,胜家民族养老院负责人刘强为办“消防证”,跑了20个部门,但依然没结果。根据国家新政策,新设立以及现存养老机构想要获得设立许可证,需要通过消防验收,未获得许可和依法登记前,养老机构将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年人。通不过消防验收,刘强的养老院就成为“黑户”,变成无证经营了。然而,拥有四家养老院的李想(化名)却不担心,他称,全市不少养老机构都通不过消防验收。“总不能把这些养老院全关了吧?”李想的这句话是很多养老机构负责人心中的“定心丸”。市民政局相关部门称,他们虽然在努力推进此事的解决,但该问题,牵扯面太广,仅靠民政部门一家之力,很难解决。市消防支队相关人员则明确表示,如果在整改期限内,相关单位或者机构依然通不过验收,是要受到相关处罚的。消防验收难倒养老机构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要求,养老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消防、卫生、财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出台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申请设立养老机构,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交消防验收合格意见,或者消防备案凭证。未获得许可和依法登记前,养老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年人。该办法实施前设立的养老机构,不符合设立条件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1年内完成整改。新政策出台后,不仅徐州市,全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都陷入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窘境。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养老机构都是租赁的老旧房屋,无土地证、产权证、规划设计;小型养老机构租用民房,消防存在天生缺陷;消防部门对养老机构并无专门标准,而是参照公共标准;养老机构投入不足。市民政局相关部门称,他们虽然在努力推进此事的解决,但该问题,牵扯面太广。仅靠民政部门一家之力,很难解决。“一旦整改到期,政府动真格的,把‘无证’的养老院全取缔了怎么办?”刘强说,如何通过消防验收,已成为绝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当务之急。养老院负责人刘强说,消防部门要求他们提供施工图、水电图,为老人公寓增加一处楼梯等。刘强说,他也积极配合整改。“毕竟消防安全非常重要。再说,通不过验收,民政部门也不会给我们新的许可证。”刘强说,他为提供相关证明,已经跑了不下20个部门。看着手里盖着满满当当公章的文件,刘强说,他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跑下这“消防证”。正当刘强为“消防证”积极努力时,一些位于老旧小区内的养老院负责人则根本不奢望通过消防验收。李想目前经营了三家养老院,都在市中心的小区聚集区内。“我经营的这三家,都存在好多年了,被转手多次。”对于消防验收,李想直言不讳,“这样的老旧小区都没法提供设计图纸,更别说改造了。”而且消防车也曾到养老院所在小区实验过多次,根本进不来。李想坦言,他们只能通过增加防火设备,来增强防火能力。据他了解,全市九成的养老机构,都没通过消防验收。老人的需求又客观存在。“总不能把养老院全关闭了吧?”李想的这句话是很多养老机构负责人心中的“定心丸”。从今年1月起,胜家民族养老院负责人刘强为办“消防证”,跑了20个部门,但依然没结果。根据国家新政策,新设立以及现存养老机构想要获得设立许可证,需要通过消防验收,未获得许可和依法登记前,养老机构将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收住老年人。-机构现状紧俏的床位无处可去的老人为何这些养老机构负责人能这样“淡定”?李想说,一个客观现状是:老人一旦成为儿女的“累赘”,养老院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说,老人的亲属没有精力和耐心伺候,而医院高昂的费用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现在李想经营的三家养老院基本上都住满了,有一家养老院,男性老人想入住都没床位。“我对养老院的认识最初是来自电视剧:老年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生活有人照料。但自己经营起养老院,这个印象彻底被颠覆了。”李想说,被送进养老院的老人,百分之九十都是家人无法照料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还有很多人头脑不清醒,无法与人交流,80%的老人需要24小时照看,90%的老人需要护工伺候吃喝、大小便等。对于李想的说法,刘强也赞成。他的胜家民族养老院位于铜山区汉王镇。开阔的院子里,各种健身器材齐备,有的老人正在锻炼。杨凤兰是这家养老院的具体负责人,今年60岁刚出头,因在家排行老三,人称“杨三姐”,就连养老院里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看到她,都热情地打招呼:“三姐,你来啦。”这不,88岁的王奶奶就喊住了“三姐”,让她吃点葡萄再去忙。为啥“杨三姐”这么受欢迎呢?“对我们照顾好啊!我来养老院才半年就胖了10斤。”王奶奶说,她是被“三姐”直接从医院接到这里的。说到这里,王奶奶忍不住抹眼泪。原来,王奶奶有四儿一女,她和老伴一直跟小儿子一起住,住在单独搭的一间房里,自己做吃弄喝。前些年,王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她仍旧跟小儿子一家吃住,起初小儿媳妇待她也还可以。王奶奶叹道,前年她把房子过户到小儿子名下。自此后小儿媳妇对她的态度大为转变。“给我剩菜、剩饭吃不说,还给我脸色看,一心想赶我走。”王奶奶为了小儿子夫妻俩和睦,并没有把这些事告诉给小儿子,但小儿媳妇并没有所改变,反而明着骂丈夫,实则是说给婆婆听。有一次小儿媳妇还直接质问王奶奶为啥不去其他儿子家中生活。“太受气了,我当时就心想,我还是死了吧,就喝药了。”王奶奶说,她觉得房子给了老小,其他孩子就会认为应该老小照顾她。后来虽然王奶奶被抢救了过来,但小儿子的家是不能再回了,她就这样被“杨三姐”直接从医院接了来。王奶奶说,刚来的时候她是面黄肌瘦,现在真的成了胖老太。“‘三姐’天天问,想吃啥,怎么个吃法。咱住着心情还舒畅,这能不胖吗?”说到这,王奶奶双手拉住“杨三姐”,对着其他老人说:“我都想好了,让‘三姐’和闺女给我送终。”但听说养老院变成“黑户”,可能被关门后,王奶奶有些愣住了:“啊?关门,那我去哪啊?”恼人的纠纷未知的风险除了消防验收是把悬在养老院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外,与家属的纠纷也让养老机构吃不消。在李想的办公室内,两块A4大小的纸板上写着收费标准。该标准根据老人自理情况,分为不同的价格。自理老人1200元/月,部分不能自理老人元/月,基本不能自理元/月,完全不能自理元/月。“家属都嫌贵,根本不能按上面的价收。”李想说,实际收费都要打折扣的。他其中一家养老院,有四个护工,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还有水电、伙食等支出。他说,整个算下来这家养老院每月纯利润也就6000元左右。如何区分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呢?李想说,其实他们也就是凭借经验。他承认这也引起很多问题。“很多老人被送来时,身心健康都已经很差。”李想说,有的老人住个三五天或者几个月,就突然去世了,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有些家属可能会拿老人的去世做文章。他记得,有位老太太住进养老院才一个多月,突然就去世了,而此前一天,她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在老人去世后,她的亲属全来了,有些亲属一次都没在养老院里露过面,其中有不讲理的,甚至让养老机构对老太太的去世负责。经一事,长一智。此后,老人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李想都非常紧张,赶紧通知家属,免得惹纠纷。刘强也经历过类似的事。他说,他们院内的一位老人睡觉从床上掉下来。虽然院方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并无大碍,但老人家属以此为由,再也不缴纳养老费了。“这样事件多发生几起,真的会让养老院经营不下去。”刘强明白,有些子女就是想摆脱负担。刘强说,如果能有一套评估老人健康的体系,给入住的老人进行评估,发生意外后,又有保险机构兜底,他们这些创业者,就不用每日都这么提心吊胆了。-模式创新医养结合政策差一步相比前两位创业者,康馨老年护理院的徐红云院长要从容的多。“在消防上,我们前期就投入了50多万,消防验收很顺利。”而对于风险应对,徐院长同样很有底气。据了解,康馨老年护理院有主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其他医务人员17名,护工24位。医生早晚查房,医护人员24小时轮值,护工24小时陪护。养老院内还有24小时全方位监控。“平时老人可以得到对症治疗,出现紧急情况,医生可以紧急抢救。”徐红云认为,医养结合应该是未来养老院的发展趋势。据她统计,入院的老人都身患疾病,大部分处于失能、失智状态。其中,心脑血管类的疾病占绝大多数。“今年,我们成为第一家在养老服务机构中开通医保刷卡试点的单位。”徐红云说,在他们这里入住的老人到他们养老机构的门诊部就诊时,可以使用医保卡。即使这家模式先进的养老院,也有自己的烦恼。专业的医疗服务,意味着收费要高于普通的养老院。“其实很多老人疾病发作时,已经达到住院标准。”徐红云举例说,一般老人的养老费用是每月2000元到5000元,临终关怀是每月6000元,如果一位老人突发脑梗,他们医生也有治疗资质,慢慢帮助老人康复,总费用会低于医院,老人生活也能得到照料,但无法通过医保报销。这样一比较,他们的收费明显比住院的医疗费高了。“如果医保能放开,就会更减轻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负担。”另外,徐红云还期待社保部门能对养老院的门诊进行医保试点,让周边居民到这里就诊可以使用医保卡。据徐红云介绍,康馨老年护理院是一级医院,但针对周边社区的门诊治疗,却不能使用医保卡。这样,造成门诊就诊人数很少。如果门诊收入增加,徐红云相信,她们养老院的发展,也会得到更有力的支撑。精神慰藉不能只是说一说在市卫生局批注下,康馨老年护理院设立了临终关怀科。“精神慰藉,不能只是说一说。”徐红云说,为抚慰临终老人,他们会安排专职护工24小时陪伴。而心理咨询师、负责的医生,要每日与老人进行交流。“老人的心理问题,一是怕孤单,二是怕死。”徐红云说,入住的其他老人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骂人的、打人的都有发生。在李想眼里,骂人、打人已不算大问题。“无法与人交流,子女漠不关心,但意识很清醒,生活却不能自理,这样的老人最痛苦。”上个月,李想说,院内一位老人就曾试图自杀。这位老人曾发生车祸,导致半身不遂、不能说话,只有一条胳膊能动。护工一人没法给他洗澡,会喊老人儿子帮忙。有时老人女儿也会来。但这对儿女见面就吵,对老人没关爱表达。“老人意识很清醒,有时会敲床沿,试图表达。”李想说,老人就凭一条胳膊,扯断墙壁的电线,试图电死自己。“子女能不定时探望下、关爱下老人,都对老人的心理有一定的慰藉作用。”但李想发现,很多老人如果没有存款、房产或者退休金,他们的儿女,甚至不会来看他们一眼。他记得一个老太太,虽然不能说话,但头脑清醒,自己炒股。老人在世时,她的儿子一次没来过,老人去世那天,他的儿子来到,将老人直接拉到殡仪馆火化。回头来到养老院,将老人股票卖掉,老人遗物一样没拿。“一位老太太,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从来没看过他。”刘强也举了一个例子,四个女儿倒轮番过来,但每次话题不离老太太名下的房产。没想到,老太太的遗嘱还是将房子留给了儿子。负面的气息充斥着养老院;家属的纠纷增加着养老院运营风险;消防验收,让人头疼;相关的政策,跟不上养老院的发展。但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依然看好养老行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力度,每年在增加,我认为,我们目前遇到的诸多难题,政府也会帮助解决。”对此表示很有信心。-官方说法新政后还有很多努力要做“养老机构行业这几年发展迅速,政府很多政策跟不上。”市民政局福利慈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省、市的扶持政策都在陆续出台,但还有很多努力要做。根据国家对养老服务体系的设计,我国养老服务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这三种养老模式占比为90%、7%、3%。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徐州共有养老机构242家,徐州户籍老人163.3万,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24.7张。根据上述设计,徐州的床位数还有一定差距。福利慈善处负责人称,到2015年,我市应该可以达成目标,但我市老年人在呈每年5%的速度递增,人口老龄化加快,到2020年,江苏省要求,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40床。“目前,徐州公办养老院有21家,床位数3115床,民营72家,床位数7903床。”福利慈善处相关负责人称,这并未包括农村五保供养的养老床位。但主城区,公办养老院只有4家,民营数量较多,达到46家,但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客观情况,对养老机构的需求,逐渐加大。徐州户籍老人数,在全省排第二。而老年人数量,又呈5%的年增长速度。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需要的基础护理的人也越来越多。而现在的家庭结构,也不能让所有老人得到照顾。“一对年轻夫妻上面,可能有4—8位老人。”福利慈善处工作人员说,即使一个老人生病,夫妻二人可能都无暇照顾。因此,政府在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从2014年起,对符合条件的以自建产权用房举办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以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鼓励各地采取发放日常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社会办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国外、境外企业和个人在我省设立外资养老服务机构,在政策优惠方面享有同等待遇。而我市新出台的《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规定:从2014年起,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按5︰5的比例对主城区自建产权用房的各类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35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租赁用房、租期5年以上且已运营2年的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2500元给予一次性改造补贴;对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且入住满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每月80元和7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各县(市)和铜山、贾汪区也要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享受政策扶持之前,养老机构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消防验收。”慈善处工作人员确认,我市只有10%的养老机构,达到消防部门标准。虽然,他们也努力与消防部门协商,并将问题反映到省民政厅,但牵扯问题太多,始终没有一个解决方案。“我们也和消防部门多次沟通,能否有针对养老机构的验收标准。”慈善处工作人员称,毕竟大部分养老机构都是租赁的老旧房屋,无土地证、产权证、规划设计。而小型养老机构多租用民房,消防存在天生缺陷。消防部门对养老机构并无专门标准,而是参照公共标准。很多养老机构资金没那么雄厚,盈利微薄,也没有足够资金投入或改造。但消防部门,并不敢轻易“接招”。消防不过关还可能受处罚徐州市消防支队相关人员介绍,如果不通过消防验收,这些养老机构,本身就是违法存在。“但养老机构不能作为一个整体,他们是个体违法。”消防支队人员说,每家养老院的情况都不一样,并没有一个针对养老院消防验收的标准。他们的消防验收,都是根据国家现行法律及相关条例和规范。而每家养老院规模、建筑设计等不同,他们会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找出对应的标准,进行验收。每一家养老院,都是不同的标准。据了解,国务院养老意见出台后,消防验收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外省市针对这一情况,也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例如四川省针对现状,作出规定:利用已有房屋改建的,应提供有资质部门出具的房屋安全质量检测报告书,环境保护、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相关意见或养老机构所在社区提供的相关证明。这里面提到的“社区”二字,就是破解目前办证难问题的关键。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慈善处工作人员称,这类规定,只是针对微型的托老机构。而且,让社区开证明,等于让社区担责任。社区,并不一定敢开这个证明。但也说明,徐州市的养老机构面对这个问题,还需要更高层级部门介入。市消防支队相关人员则明确表示,如果在整改期限内,相关单位或者机构依然通过不了验收,是要受到相关处罚的。最新动态民营养老机构床位补助标准提高7月下旬,《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昨日,市民政局对此进行了解读。相关负责人说,《实施意见》的核心就是将加大民营养老机构的支持。《实施意见》表示,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使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70%以上,并在税收和社保补贴上加大支持;将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助标准。省级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补助标准从元提高到元/张;市级建设补贴标准自建产权的由3000元/床提高为3500元/床,失能、半失能老人运营补贴由60元、50元分别提高到80元、70元。《实施意见》表示,将积极促进医养融合发展。这就要求人保、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意见》提出,将建立老年人政策性保险制度。坚持“机构投保、保险公司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保险制度,增强养老机构的抵御风险能力及老年人接受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实施意见》将在养老服务用地上给予支持。而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将要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激励制度;设立养老护理岗位补贴;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此外,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落实收费优惠政策。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不能自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