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那年中国城市结婚费用清单

35年前的岁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春华秋实。 35年后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开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4年伊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又将为着梦想而伟大出发,大步走向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经济发展的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
1978年起到80年代初期,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契机,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当天新华社全文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相继予以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引发激烈争论,全国性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展开。
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思想解放的铺垫下,一般只需几天时间的研究年度经济工作的中央工作会议,成为为时36天破除沿袭“文革”错误的“两个凡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舞台;成为结束“以阶级立场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奏,并由之为改革的启动做出了思想、政治、组织准备。这一阶段的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打破指令性计划的一统天下,逐步引进市场机制,承认市场竞争,确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各自的范围和界限,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即:从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前十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后十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共21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历时36天,是启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全面认真纠正了“文化大革命”...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82年春节期间,陈云和经济学家谈话时提出“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论断。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搞起的“包产到户”,突破农村僵化生产关系的坚冰;同期在四川广汉农村推出的“联产承包”和摘“人民公社”牌子,则是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协调推进。这些体现民众首创精神的改革实践,由于有党中央的及时支持,迅速在全国获得推广,改革于是率先在中国农村取得突破。由于农业生产关系大改善,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短短一两年时间,中国就结束了食品供给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有了人民生活的大改善,改革由之获得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城市,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和第一、第二步利改税;实行了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改贷”;进行了第一次机构改革。从开放来说,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沿海14个口岸城市,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从而打破了过去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决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任何社会变革都需要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同样需要排头兵。邓小平要求“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
1984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广东、福建后,肯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建议增加对外开放城市。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并于5月4日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这14个港口城市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些港口城市同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1978年10月,四川省委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宁江机床厂等6个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1979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当时叫省革命委员会)就制定了《四川省地方工业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决定把试点范围扩大到100个工业企业,并在40个商业企业中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紧接着,云南、北京等地也在国有企业中开始扩大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工作。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了建立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以法律为依据的、稳定的利润分配关系,使国营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从1980年起,国家先后在18个省市的几百户国营企业中进行了征收所得税即利改税的试点工作,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行。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今后三年内,对价格不作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应该改革税制,加快以税代利的步伐。”“这项改革需要分别不同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对国营大中型企业,要分两步走。”根据这个精神,从1983年开始,我国对国营企业实行了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这一步改革,主要是对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即把企业过去上交的利润大部分改为用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实践证明,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比利润留成、利润包干等办法,在促进国营企业发展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1978年 11月10日至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共212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过程中的“14个最”沈宝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经历了酝酿准备、全面展开、补课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历时三年多,经过好几个回合,从以下“14个最”可以略见这一过程的全貌。
日,持续了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散会。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原中顾委委员于光远在《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一书中指出,就当时的历史事实来说,中央工作会议已经为三中全会做了充分准备,即三中全会要确定的路线方针任务等,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都已经提了出来,并且有了解决问题的主张。
邓小平: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于光远:我不清楚是何时、由谁首先提出要召开这个会和怎样提出来的,不清楚中央常委的几个人对召开这个会都有怎样的想法;胡乔木:把党的工作重点由清查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当时,就是三中全会以前中央工作会议,1978年底,就很不容易...
改革领先不等于发展领先。和少数明星村镇相比,小岗更是中国千万个乡村的缩影。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不仅要靠天吃饭,更多要靠市场吃饭。但由于基础设施不足,信息不对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和风险,绝大部分农民往往无所适从,最终在风险的考量下日渐保守。
广汉市金鱼镇离广汉城约7公里,属川西平原。如今的金鱼,农民早已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生活。从镇中穿过的川陕公路两旁,远远近近,一座座漂亮的砖瓦楼房在翠竹绿树中亭亭玉立,昔日的草房已难得觅见了。来往的车辆中,年轻农民们驾着摩托,载着穿着时尚的妻子和孩子,鸣响喇叭,穿行在热闹的集镇上。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20多年来,围绕着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主线,我国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袁宝华同志在很长时间里站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线,积极指导和领导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整顿和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特别是在七十年代末期,他主持并领导了以扩权让利为突破口的企业改革,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今天再来回顾二十几年前的“利改税”,那似乎已经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了,不过,如果要探讨改革开放,特别是探讨这期间中国税制的改革,却始终回避不了这几个字。“利改税”是中国税收走向市场化的起点,甚至可以说,是改变改革开放整个进程的关键一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为了制订全面改革的蓝图,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之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主要经验。为了制订全面改革的蓝图,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日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321人。
早在1962年,广东社科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卓炯便提出了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79年春卓炯又撰写了著名论文《破除产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同年,在无锡召开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规律讨论会上,厦门大学教授胡兆培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0年9月,时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顾问的薛暮桥为体改办起草了一份题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的文件,其中写道:“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薛暮桥的提法得到了胡耀邦和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但也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反对。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大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起草小组由胡乔木负责。在《决议》的起草过程中,从1980年3月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邓小平多次谈过对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的意见。这些意见成为起草决议的“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
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75名委员和1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200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69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在改革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之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把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制;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实行“市管县”的体制,部分城市计划单列;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带,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逐步建立,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的城市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具有局限性,缺少一个城市综合改革的全面经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第一阶段综合改革试点从中等城市起步。1980年9月,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意见》提出在近期改革计划中选择一两个大城市发挥经济中心作用的试点,选择几个大中城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三个条例,即《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2月5日,国务院又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三个重要条例和若干规定的颁布,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乡镇企业”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中国官方文件是1984年。乡镇企业的前身是农村社队企业,社队企业诞生于农业合作化高潮中。由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限制和“一平二调”政策的干扰,以及“三就”(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方针的限制,社队企业几经起落,一直未得到正常发展。198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对社队企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整、整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提上日程。邓小平1980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的《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成为“指导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正式把以“党政分开”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议事日程。
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18日,邓小平在会上作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国务院领导成员变动,中央的考虑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从长远考虑,解决好交接班问题。二、阐明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三、揭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认,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由农村开始,在经过将近六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经验,于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阐明了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在理论和政策上有多处重大突破,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要。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到半月,中央就召开了理论工作务虚会。会期很长,从日一直到4月初才结束。当时集中了北京和各省市的理论工作者和宣传人士共四五百人,主要讨论真理标准问题。所以,理论务虚会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第二阶段。在预备会上,中央秘书长兼宣传部长胡耀邦讲话强调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几年的、十几年的、几十年的经验教训都可以议。还提出了一些可以议论的具体问题,如“四人帮”问题、文革的问题、宣传问题、思想战线甚至毛主席的错误等,都可议论。当时许多人颇为振奋,感到真正要实行民主了,所以都认真地做了准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于1987年金秋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称得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大丰收。
日,本报发表了《“关广梅现象”姓资还是姓社?》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关广梅的名字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辽宁省本溪市诞生的“租赁改革”模式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改革的标志,“关广梅现象”更成为含义深刻的代名词。
在中国过去30年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及其扮演的角色,值得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乡镇企业发展是继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出现的又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通道。它在国有经济一统天下而且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率先打开了所有制多元化和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的局面。
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江泽民主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具体化。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中国南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论断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即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思想理论问题,对诸如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概括,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新一轮改革潮的动员令,也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作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到新阶段的宣言书。
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整顿”的方针。此后,关于计划和市场改革方向的争论再起。1990年2月,北京一家大报刊出一篇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章提出一个重大问题:是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的改革?认为,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取消公有制为主体,实现私有化;一个是取消计划经济,实现市场化”。这是90年代最早提出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文章之一。此后,关于姓“社”姓“资”的大争论持续不断。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和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李鹏主持了大会开幕式。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该报告共分10部分: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过去五年的工作;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认识。大会还首次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纲领,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依法治国”由此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大会确立"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要“法治”还是要“人治”,曾在法学界引起一场广泛争论。这场持续近20年的论战,为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正式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将‘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确立下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报告同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十五大报告中采用了“法治”的概念,将“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表述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也是我国1982年宪法的第三个修正案。在这个修正案中,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就是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其第十三条修正案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或者更准确地说,转变为国家的宪政目标。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决定,从此,从治理国家的模式上说,告别了我国数千年的人治模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决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规模继续扩大,并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完成了加入WTO的过程,由此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承包制、股份制等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根据1994年11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的安排,百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时间是两年,即到1996年结束。
1989年12月,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召开了一次上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拍板确定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同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正式营业,这标志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诞生和股市的起步。
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原则,统账结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出台。《通知》提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应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
日至17日,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通知》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卫生医疗体制1998年开始推行“三项改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2000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三改并举”进行部署。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改。此次医改主要措施包括: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实行医药分家等。这些措施被解读成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日,中国政府全部完成了与世贸组织138个成员中向中国提出谈判要求的36个成员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11月10日下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此次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1月11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随后即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了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中国入世的批准书。至此,中国入世的法律程序全部完成。
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在会上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
日,北京一家大报刊出一篇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章提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文章的回答时肯定的。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路径,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演进轨迹,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拓展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一次理论创新,阐明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解决了改革开放中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此后的经济发展,都在这一框架下展开。
1989年已明确表示退出政治舞台的邓小平为何要在1992年1月南方谈话?导致他南方谈话的起因又是什么呢?
日,邓小平首次提出20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小康,小康目标从此成为我们党思考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标尺。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小康目标进行过多次调研、论证、思索,使小康目标逐步明确、小康社会的轮廓逐步清晰,并设计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具体发展步骤,完整地描绘出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100年间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值此小康目标提出30周年之际,回顾邓小平关于小康目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50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加深对法制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新中国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建立人民的法制。
日,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8周年的日子。18年历史并不算长,但这18年来风风雨雨的历程不平凡。在姓社姓资的争论中蹒跚起步,发展到全球十大证券市场之一,短短的18年里,中国证券市场完成了跨越式大发展。
从1980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改革城镇住房投资、建设和分配制度的总体设想以来,住房制度改革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在广大城镇展开,至今已30年。从1993年到1998年,我有幸参加这项工作,担任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深深体会到搞这项改革的艰难,几乎一直是在争议中探索前进的。当时,住房制度改革在80年代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入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阶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段经历让我永远不能忘怀,既有看到老百姓通过房改改善了住房条件,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也有不少不如意之处,尝尽了酸甜苦辣,值得总结的东西很多,现就主要方面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它意味着历经15年的奋争与期待,中国终于昂首跨入WTO大门!15年,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实在是极短的一瞬,而对于所有参与或关注这场马拉松谈判的人来说,15年又是一次十分漫长曲折甚至带有戏剧性色彩的征程。15年来,伴着复关和入世谈判,中国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出一大步,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此刻,我们有必要检视一遍这15年的风雨足迹,梳理一下那曾经有过的重重心结: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谈判为什么如此艰难?中国为推动入世做了些什么?入世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些什么?入世后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日,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个通知的下发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这一天起,历经整整10个年头的住房制度改革,从此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新的一轮改革。20年的积累探索后,中国的住房改革,终于在制度层面完成了彻底转身。房地产业赶上了“千年等一回”的黄金时代。
依法治国是中共中央不久前提出的治国方略,并已为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肯定,依法治国不仅是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种带有制度性的重大变革。
十六大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共十六大宣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号召全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分为12个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进入了国际上通常所说的工业化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准确认识和切实解决我国在发展关键时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党的理论创新面临的重大课题。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全面总结了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和从中获得的深层次理论认识。他在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表述...
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听取了吴邦国就《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的说明。经过审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十年,在科学发展旗帜下的中国改革, “发展计划”变为“发展规划”,“又快又好”变成“又好又快”,“人均”取代“总量”,“质量”重于“数量”,改革发展思路发生根本转变:教育改革大胆突围,医疗改革破冰前行,社会保障愈发完善,以人为本的民生本色成为改革主旋律;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着力启动司法改革,追求公平正义让改革更具底气;始终心系农村发展,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后,时隔十年,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通过有关农村改革的决定,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石。在这十年时间,由于执政党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有效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还让国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十年时间,我国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双翻番”,由2001年的9.5933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51.9300万亿元。与此同时,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面貌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2010年10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经过对全国90多个候选城市筛选选定全国35个...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科学判断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从5个层次概括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从4个方面阐明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贡献,概括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的5条基本经验。
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就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
刚才,几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这些发言告诉我们,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难度不小。但只要我们思想重视,加强领导,依法办事,持之以恒,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收到明显成效。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几千年来,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为贫富差别的存在而成为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但人人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始终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目标。而今,这个梦想将在21世纪初中国的大地上成为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情、党情、国情、社情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出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对于继续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改革35年来,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与此同时,“发展起来”之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大量积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了今天,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时期在中国道路上开拓新境界的重大抉择。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为实现“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份文件成为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的阶段。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要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所在,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我们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2月17日至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在这里举行。中央对举行这一研讨班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开班式。学习讲话、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全班交流……5天时间里,174名来自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解放军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接受了一次高规格、高强度、高效率的集中学习。学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深入阐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问题,视野宽阔、思想深刻,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决心,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到了新的高度。这次研讨班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大举措,大家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学习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实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登记费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