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收入才是炒股消灭中产阶级级?年收入20万,也不算中产吧,别人炒股都亏几百万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钟雪灵:关于中产阶级几个敏感话题
关于中产阶级几个敏感话题
&文/钟雪灵&
另附其他内容
有人称,因为社会保障机制的匮乏和政策调整的随意性都可能随时剥夺中产阶层的一切财富,让他们短期内沦为一无所有。这使在社会上占有最大比例的中产阶层不由自主地生出些许忧虑和慌恐。中产阶级是“被牺牲的社会群体”,这是怎样一种概念呢?中产阶级到底是怎样界定的?你是中产阶级吗?为什么有那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拿他们说事儿?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中产阶层如何才能摆脱最终“被牺牲”的命运呢?
两年前有人撰文《谁将是下一个被牺牲的群体》,提到中小工商业者承载这一“光荣使命”,虽没说直说“中产阶级”的概念,明眼人却心知肚明。
去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股票持续大跌,又有人撰文《中国股市:一年消灭了中产阶级》,提到若以1亿人炒股为计,平均每人损失20万元;或以8000万股民为计,平均每人损失25万元,称对许多人而言,这刚好是他们保证住房、出行、日常开销后的全部积蓄。
前不久又有人撰文提醒大众,称中国中产阶级将难逃被牺牲的命运(忘了确切的标题)。紧接着又有人著文《中产阶层何以走出“被牺牲”的社会陷阱》。
我不是专业人士,对一些观点也不想发表什么独家见解,只是把一些资料和言论搜集整理让大家自己去判断吧。
中国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中产阶级呢?对此,人们莫衷一是。有人强调他们的职业,说是公务员、企业白领、事业单位、学校教师等,也有人称,中产阶级“是成功透过教育渠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的”等等不一而足。
对此,国家统计局公布一份最新调查结论:“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在我国,“中产阶级”首次得到了这样清晰的数字化界定。“6万元~50万元”的标准来自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这项调查历时4个多月,发放问卷30万份,有效问卷263584份。据相关人员透露,完成这项调查最低人工费用支出600万元。
权威的东西是否就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呢?其实,不同国家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是不同的。
2002年瑞典人均GDP为25400美元,中产阶级的比重占55%,85%的家庭拥有
小轿车,75%的家庭有电脑,50%的家庭有郊外私人别墅,70%的家庭每年出国度
假和旅游。在普通瑞典市民心目中,中产阶级是一对父母,一对孩子,人均住房面
积80平方米。
韩国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上线大约是6.8万美元,底线是4.4万美元;韩国在2万美元到3.6万美元之间。
  德国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中产阶级大约占50%,富人占10%。目前,
有相当多的德国中产阶级租住公寓。据调查,德国一栋房产的平均售价为26.3万欧
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人员一辈子全部工资收入的35%。
台湾中国香港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在2万美元~4.1万美元之间;中国台湾是2万
美元到3.8万美元之间。
  美国在美国,年收入在4万到2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都属于中产阶级的队伍。美国的中
产阶级分子在企业中大多担任中层管理职位,其中不乏“专业人士”,如医生、律
师、会计师、计算机技术人员。有一种说法这样描述美国的中产阶级:“住在郊区,
有1幢(分期付款)2间至4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1只狗, 2部汽车。门前是
修剪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
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
  新加坡新加坡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新加坡的房屋分为政府组屋、共管式公寓、私人公寓、私人排屋以及私人别墅几个种
类。中产阶级一般选择私人公寓或排屋。私人公寓一般为比较豪华的结构。排屋又
称联体别墅,是一排排连在一起的洋房,拥有自己的庭院、停车场。
  法国房租约占巴黎人月收入的1/3,甚至1/2。巴黎市中心平均房价每平方米2万多
法郎,而在巴黎西部新建的豪华区,每平方米则达20万法郎。城里住不起,中产阶
级以上的巴黎人便纷纷到乡下建“行宫”,每到周末开车到乡下度假。
  印度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只有不到10%的家庭买得起目前最流行的印日合资“玛鲁蒂
“牌小汽车或日本的丰田摩托车;中等中产阶级的大多数只能买一部印度产轻便摩
托车;而下等中产阶级中的多数人还得骑自行车上班。
&附:中产阶层何以走出“被牺牲”的社会陷阱
近日,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表示,我国中产阶层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现在中国中产阶层占人口22%至23%,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新华网8月18日)
  这是一个让我们为之欣喜的信息:1999年我国中产阶层大致占15%,2008年是22%至23%,大致是每年增加1%。首先是私营企业主(人数)在扩大,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是中产;其次知识分子(人数)扩大了。但是,欣喜有可能是短暂的,更可能是自欺欺人。因为当下我们面临的尴尬问题是,中国社会对中产阶层的认同意识正在下降,甚至比10年前的认同度还低,有关研究表明,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大约有5%的人不能保持中等收入位置,他们绝大部分遁入了社会收入的最底层,也有学者从统计学上验证了中等收入者的脆弱性、不稳定性。正因如此,“莫让中产成牺牲品”也是一些学者的劝诫。
  那么何以认识如此矛盾的现象呢?笔者以为,当下中产阶层的弱小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表现在中产阶层对社会可预期和自身发展可预期的不确定性上,对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握上。中产阶层的弱小既可以从数字上看到,也可以从现实中观察到。不管人们对于中产阶层的概念有着怎样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却是有目共睹的,即在经济发达国家,居于最富有的与最贫穷的阶层之间的是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它成为社会的主体。如在美国,社会上最富有的阶层大约占6.7%,最贫穷的阶层大约占6.2%,其余的87.1%的家庭,大致都处于一种中等收入的地位上。而我国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是要命的,但中产阶层面临的道路非常狭窄:要么努力进入高收入群体,要么往下走,返贫为低收入群体。因为对于中等收入者来说,高房价、看病贵等因素透支的不仅仅是今后几十年的收入,还有再教育或者投资、创业的机会,也透支了往上发展的路径。
  就世界范围来说,不少国家出现了中产阶层消失的现象,如果再扩大视野,我们就会发现对未来不确定性产生恐惧的何止中产阶层,这种恐惧几乎成为社会所有阶层的焦虑情绪。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进一步聚集于强势群体的手中,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而弱势群体是最先也是最强烈地感受到了社会改革的成本与代价,于是庞大的弱势群体队伍中就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公众的社会焦虑开始于某些不安的心理倾向,如果引起这些不安心理倾向的因素没有及时消除,便会引发社会焦虑。社会焦虑如果不被及时遏制,便极有可能在公众之间传染,促使社会焦虑蔓延,引发社会问题。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产阶层的演进是一个重要的表征。笔者的观点,中产阶层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一个自发和自然的过程,而是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产物。如果任由效率优先、市场机制独行,政府不能有效地运用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去引导、协调这一过程,那么,就不能消除“中产成牺牲品”的社会陷阱。唯有进行制度创新,提供制度出口,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中产阶层渐渐处于“橄榄”的腰部。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中产阶层占45%以上的现代社会目标。(朱四倍)
&附:中国股市:一年消灭了中产阶级,谁炒谁亏,多进多亏
&来自: 马丁理财
中国股市从去年中到现在,上证综合指数从6124点跌破2000点,一年多时间,损失近70%,深沪两市市值跌去20万个亿,成为全世界股市暴跌之最。据一些唱衰者预言,这还不是“底”,还有可能向点进军。在中国,进入股市梦想发财的人,最多时据说有1亿,现在大约也还有万左右。
我周围的朋友和熟人,没有涉足股市的少之又少;坦言没有被股市套牢的也少之又少,高调说自己从股市赚了钱的,几乎没有。有一位朋友,去年本来攒够了钱想买房子,看见股市正红火,心想快进快出,打个短线,捞个一两万的,就投了进去。没有想到,30万元一进去,股指就一路下滑,越陷越深,到现在帐面上只剩下了8万多一点。如今全家人还住在租来的两间破烂小房子里。每天望着跌跌不休的大盘,肠子都悔青了。还有一位,不但自己炒股,亲戚还把钱也交给她炒股,一共投进50
多万,如今只剩下十多万了。可以这样说,谁炒谁亏,多进多亏,少进少亏,没有不亏的。
The Lehman
Press(雷曼通讯社)9月17日对全国股民进行了一次有5000多人的网络问卷调查。说,在这轮下跌行情中,“新手套死在山顶,老手套死在山腰,高手磨死在山底”。
这个前所未有的熊市,对投资者的杀伤力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中央电视台对76万投资者调查说,92%的股民亏损。综观20年股市发展历程,至少有92%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或者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
由于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中小散户投资者的身份做一个比较准确的调查,所以对这里的人员构成还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够进入股市玩一玩“纯粹的货币游戏”的人,绝大部分首先是衣食无忧,其次总得要有点本钱。这样对中国股民的身份,还是可以是大致界定一下:中产阶级。
中国现在的这个股市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最早进入股市的应该是那些利用改革开放时机或“空子”,掘得了第一桶金的人,随后跟进的是一些拿到了一点离退休金或从工厂改制岗位上退下来获得一些补偿金的人,还有从国外赚回点外汇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九十年代中以前的绝大部分股民;到现在,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工资改革,工薪族多少也有了点积蓄,于是所谓白领阶级便成为了股市的主力军。这些白领阶级应该包括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层人员,小、中、大学的教师、科研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外资雇员、私营企业的大小老板们。这些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存、住房、子女教育需求以后,还积攒下了一笔“余钱”,为余钱寻找出路的结果,当然首选就是股市。
这次股灾,使股市缩水20万亿。按1亿股民算,每人损失20万,按8000万股民算,每人损失25万。仔细想来,中国的中产阶级,若凭工资等劳动收入,从90
年代中到现在,除去住房、医疗、教育等支出外,所能积攒下来的货币收入,大约也只有20-25万这个数。也就是说,一场股灾,把中国刚刚崛起的中产阶级轻易地就消灭了。他们要想重新崛起,如果股市状况没有大的改变,用工资和经营来重新积攒,那么少说还得10
年的时间。看来中央的扩大内需调控政策即将面临水源枯竭的困境。
前两年一些学者突然对社会中产阶级产生了兴趣,铺天盖地的文章颇热闹了一阵。我当时并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中产阶级”这个定义就没有任何值得研究的东西。所有的群体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是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社会也是一样,贫、富是两极,总是少数人,界于两头中间的人群,也就是“中产阶级”,总是占绝大多数,任何社会都一样,这有什么好吵吵的?就拿我们从前的农村来说吧,宣传上整天说“地、富分子”和“广大的贫、下中农”,好像社会只有两极存在。其实,你到村里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地主、富农是少数,真正的“贫、下中农”也是少数,并不“广大”。“广大”的还是界于两者之间的人。只不过那个时候都贫困,看起来除去地主,满眼就都是穷人了。说实话,那时的地主也富裕不到哪里去,按生活水平来讲,绝大多数人可能比不上今天农村的一户普通农民。
后来我才知道,学者们钟情“中产阶级”,其实他们关心的不是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位问题,而关心的是如何在中国尽快地让大多数人富裕起来,拥有自己的财产。让富裕起来的人成为社会的“中坚”,这样一个社会就建立起稳固的基础起来了,动乱就不会发生了。应该说,他们的用意是好的。一个社会是否稳固,与老百姓的富裕程度肯定有密切关系,古人说,“仓廪实,知礼仪”,英国人又说,“三代富翁,才能培养出一个绅士”。人的文明程度是和人的物质生存条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造反,打、砸、抢、烧、杀,肯定与贫困的生存状况有关。但是这应该是过了时的,或不全面的社会稳定观。现代社会的稳固,不仅要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还要有政治条件。物质条件保证生存,政治条件维护公平。什么是保证当今社会稳定的政治条件呢
?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合乎现代人认识水平的国家政治制度,或者说就是这个社会的权力产生和治理方式必须合乎真正的民主宪政原则,否则重大社会动荡或灾难仍不可避免,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就是例子。
当然不管怎么说,让国民拥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使绝大多数人的财产与经济增长同步,是政府的天职。所以我们不管用什么词语来表达,让国民都富裕起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也不反对“尽快地培育起中国的中产阶级”。因为贫穷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讲,是祖辈挥之不去的魔咒。人们世世代代寄希望于“圣人明君”出世,还倡导什么“天下为公”,“均贫富”,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海偃河清”了。可最后总不免还是有一帮陈涉、吴广揭竿而起,历史再重复前一个历史的过程。中国人从来没有走出历史循环论,这与贫困有直接的关系,但还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
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中国人也快速地富裕了起来。GDP
达到24万亿,居民银行存款达到了20万亿,外汇储备有1.8万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富裕程度,这无疑激起了经济学家构建“中产阶级”社会的梦想。但是他们忘记了,中国是一个还没有走出传统政治窠臼的国家,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作为独立的人,即个人,还没有从集体中彻底分离出来。所以我们常常强调国家、强调集体、强调统一,强调一致,惟独不强调个人的权利。所以政策从来都是向国家、集体倾斜,个人利益比起国家、集体微不足道,是随时准备“牺牲”掉的。你被牺牲掉了,还应该感到无上光荣。这次股灾,对所谓中产阶级的打击,就仍然是这一思路延续的必然结果。
股市的本质是直接融资。通过直接融资,把社会闲散资金及时、充分调动起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炒股的作用就是形成社会关注度,指示产业进步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使众多决策正确的投资人获得应有的回报。但是在中国设立股市的目的却是另一个样的,用众多股民的话说,就是“圈钱”,圈钱的目的是为了拯救、维护、运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中国被赋予了代表社会公众利益、代表社会公平的功能,所以政府就会不遗余力地来保护它们。这样,在整个股市的操作过程中,比如“包装上市”、“划定大小非”、“内部原始股”、“同股不同价”等都被设计出来了。这些明显的对一般投资者歧视的政策,在中国却大行其道,也没有一个有影响的人站出来,提出异议。后来民营企业也搭上了这班车,仿效国有企业的样子,从股市分一杯羹。
手中有了点余钱而不知如何处置的小富起来的中国人,仿佛患了投资饥渴症一般,纷纷拥进股市,以为可以抢食到一个个大馅饼。他们以为“股市有风险”的话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国有企业怎么会骗人呢?政府怎么会让老百姓吃亏呢?再加上好赌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之一,媒体又不断编造出股市造富神话,于是诱使大多数人身陷其中,终遭灭顶之灾。
我早说过,国有资产或公有制企业的前途,若没有严格的符合公有的操作规范和程序,最后都要:或者是沦落到彻底无人管的无人所有,或者是变成事实上的个人或集团私有。中国股市的问题恰恰就是这样,国家的股市被利益集团完全攫为了私有,成为了个人、集团的敛财机器。
《世界企业家》()日说,截止到2006年,已查出用造假手段圈钱的上市公司就有20多家。查出来怎么办呢?据说有一半的案件受理不开庭,或开庭不判决。如银广厦诉讼标的1.75亿,涉及80多名原告,法庭受理后只判了一个,其他均未开庭。东方电子案涉及原告六、七千名,诉讼标的4、5亿元,该案已经过证据交换,但始终未开庭。还有什么生态农业也是立案不开庭。济南轻骑、郑百文是开庭不判决,等等。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政府和企业是沆瀣一气的,企业代表了“全民的利益”,个人注定是要被牺牲掉的。谁碰上了,自认倒霉吧!
再让我们看一看那个“被开除的证券公司老总”透漏出来的“内幕”,你就更可以明白,所有进入股市的人,被牺牲掉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他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要是有人能在每一个最底点买入和在最高点卖出,只要拿十万块钱,有个3——5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这在其他国家肯定是天方夜谭,但在中国绝对有人能做到。谁能把握住大盘的高、低点?制定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低点?操纵个股的人。前者是证监会,后者是机构投资者。这两者在国外正规的股市里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在中国已经变成了“猫鼠一家亲”的关系。举例说就有:
——新银河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里任要职;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的秘书;
——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
——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汪建熙曾任证监会副主席;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忘连洲在业内更是赫赫有名,他是基金法起草小组长。……
不止于此,还有证监会这只“猫”和基金公司这些“老鼠”的融合:
据这位被开除的证券公司老总说,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有15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还有7家公司的董事也曾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甚至连国外的私募基金也来聘请证监会的离职官员去任职。
证监会已经与券商、基金公司结成紧密的关系了,接下来再看看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上市公司是由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既然证监会与券商已经是亲戚了,那么由券商一手带大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就入伙成了一家人。都成了一家人,谁来监管谁呢?
有了这样的联手关系,再买通或豢养一批不良专家学者和媒体舆论,那么中国股市想风平浪静,也不可能了。人们习惯说股市市值蒸发了20万亿,我觉得用“蒸发”一词,其实是不恰当的。蒸发给人的印象是平白无故丢了,谁也没有得到。其实每个人投进股市去的都是真金白银,真金白银是不会蒸发的,只不过是落进了别人的口袋,你看不见罢了。
这样的证监会不出事是绝对不可能的。据企业透漏,申请上市,光公关费就得花上三五千万元,而真正落到券商手里的也不过一、两千万元。陆续揭发出来的案件就有:前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受贿被判刑九年,前中国证监会贵阳特派办负责人高勇领刑死缓。更值得一提的是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此案现在虽然还没有什么结果公布,但这个人的表演真可
以用震烁千古来形容。他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后又从西南财经大学获得一个博士学位,踏入政坛,出任薄一波的秘书,随后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证监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这样一位与音乐毫不沾边的人,据说连五线谱也不知道的人,最后竟然创作出大量音乐作品,他的《神州颂》,成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频率最高的曲目,从06-08年演出50多场,每场费用一百多万元,最后竟然还演出到了奥地利的金色音乐大厅,让国人大跌眼镜。谁给他资助的呢?企业上市公司、券商、地方政府;谁给他制造音乐天才神话的呢?文化音乐界的名人、大腕。等到王益被双规了,所有的神话也随之销声匿迹了,又一场中国版皇帝的新衣也落幕了,可王益给人的思考真是无穷无尽!在中国地位是无所不能的,在世界钱也能通神呀!
看了上面的东西,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结论了。股市只有大起大落,才能制造出机会,谁能把握机会呢?当然不是散户股民,他们只能充当奉献者,牺牲者,在懵懂之间,被人放上了砧板。
当股民们对中国的经济稳步增长和股市的大起大落迷惑不解的时候;当平安股票深度套牢千百万人,却挡不住平安老总们还可以拿到天价年薪(单马明哲先生就可以拿到6600多万),还挡不住他们没有钱花了,还可以再次申请天文数字的再圈钱申请之时;当银行股和中石油一上市就狂跌不止,一下子遭受灭顶之灾的股民抱怨同股不同价、境内境外不同价,导致让内部人、外国人大发横财的时候,他们应该彻底醒悟过来了,国有企业并不是他们的亲爹亲娘,股市也不是他们应该停留的地方,因为这一切都是在国家的名义下,被个别人和利益集团设计操纵的、极度缺乏公平正义的一个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中产十大标准发布:个人年收入至少20万
摘要:中国中产十大标准据某调查公司编制的《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群体判别有十大标准,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中产群体.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揭秘手中股票不涨怎么办? 小心行情突然发生逆转 注意!后……
中国中产十大标准据某调查公司编制的《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群体判别有十大标准,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中产群体.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揭秘手中股票不涨怎么办? 小心行情突然发生逆转 注意!后市很可能有特大利好 1.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2.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以上;3.拥有私人轿车,价值在20万以上;4.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5.拥有企业规模(企业营业执照注册资本100万以上)或员工15人以上;6.在上市公司、中国知名品牌企业、地方知名品牌企业、中国企业规模排行榜前500上榜企业或跨国公司代表处、三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单位中担任董事、董事长、监事长、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或总裁的人士;7.担任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的委员;8.是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班就读学员;9.拥有私人服务人员(私人医生、律师和保健护士);10.名牌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中的博导、学科带头人.知名的、有成功历史的自由职业者或专业人士.《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1. 生活在城里2. 25到45岁间3. 有大学学位4. 专业人士和企业家5.年入1万&6万美元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有房有车可度假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3. 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4. 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5. 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国内外专家对此意见不一七指标看你是否属中产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今晨《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中产阶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文章还质疑了中国中产阶级定义中的一些误区.误区一:收入[收入多少算中产?5万元还是50万元?]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文章称,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义是以收入为标准.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因此文章认为,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误区二:职业[蓝领没有中产?]各行各业都有中产阶层除了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外,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DD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文章称,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他们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对比国内看职业、收入和学历今年年初,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主编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中国中产标准1收入及财富水平:个人年收入6万以上2学历: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3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4就业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职业具有较高回报5职业权力:有一定的调度权及发言建议权6生活方式:中等以上消费水平,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7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注:以上为记者综合各机构对中产的标准)网友将心中的中产阶层做出如下描述:1 年收入20万元以上.2 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3 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4 有丰富的夜生活,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5 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待过三年以上.6 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7 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8 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9 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中国中产阶层生活&下流&化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年收入6万~50万元都算是中产阶层,也就是说月入5000元就能跻身中产.如今,房价飙升,cpi疯涨,月入5000元,连一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到.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自己是中产,他们的生活正呈现&下流化&趋势.不过,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过去,康林逛丹尼斯,经常出入咖啡厅,生活很小资.如今,她&堕落&到去黄河路批发市场买衣服,到地摊消费.这一切改变,都从她买房开始.有学者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被分化&.从物质上讲,&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在高涨的房价中逐渐成了现实.她是中产旅游、购物、娱乐一个都不少2006年,康林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工作后,她在郑州月收入5000元,算得上是白领一族,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典型的&小资&,时尚、新锐、有情调.闲着没事时,常去咖啡厅喝咖啡,电影院有新片上映她总是最先看,几乎每星期都会去西餐厅吃顿大餐,买衣服更是毫不吝啬,商场里上千元的衣服,只要她看上了,眼睛都不眨一下.时不时地,康林会去唱下ktv,或者泡吧,每晚动辄三四百元.因为经常去唱歌,她对王菲的歌模仿得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每年,康林还喜欢来一趟固定旅行,云南大理、西双版纳、杭州、三亚等很多地方她都跑遍了2005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份调查结论称,&6万元~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计算)的标准&.去年,郑州也有媒体报道称,月入5000元应该算作中产阶层.按照这个标准,早在几年前,康林就是个典型的中产了.生活改变买房成了&分水岭&去年7月,一套房子,改变了康林的生活.2010年,她决定走进婚姻殿堂,打算买一套房子在郑州安家.此时的房价,已从2005年的2500元1平方米上涨到了7000多元/平方米.她跑遍郑州市,一套一套看房子,位置好点的楼盘房价已在8000元/平方米了,同时,房贷7折优惠提高到了8.5折,首付由两成变成了三成.她算了算,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70万元左右,首付要20余万元.他们从家里凑了十几万元,加上自己的一点存款,在管城区买了三居室.今年7月份交房,她和男友一边攒钱准备装修,一边要还房贷,还要付房租,一个月下来,光房租加房贷就要3000多元.&太可怕了,每天一睁眼大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康林从未觉得压力如此之大.&想想过去去ktv,一晚上消费三四百,真是不可思议.&买房大半年了,康林没再去泡过吧,没去唱过ktv.物价上涨压力从餐桌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年,全国大旱的情况下,粮价上涨已传导到了终端饭馆、市民餐桌上.去超市买东西时康林发现,去年2.5元/斤的东北大米,现在已卖到了2.8元/斤,一袋面粉由半年前的70多元涨到80多元.超市里,青菜和水果更是贵得很,3元一斤的青菜很难买到.康林买了一把香菜、一把小葱和3个西红柿,一下花了21元.她本想买点水果,一看价格只好作罢,猕猴桃7块多一斤,苹果5块多一斤,吃不起啊.如今,没涨价的就要数馒头了,以前一元4个,现在仍然是一元4个,但个头明显小了许多.以前,康林晚上吃一个馒头就饱了,现在经常要吃俩.1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5.3%,比去年12月上涨了0.9%.有媒体报道称,今年cpi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一个对比疯涨的cpi和原地踏步的工资&5年了,生活变化很大,但工资却还在原地踏步.&提起工资,康林很郁闷.这5年中,康林的工作岗位一直在变,但她的工资却没怎么变化.其实,不止康林有这样的感慨.来自郑州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0年郑州全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97元,比上年增长10.4%.过去5年,郑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大部分时间都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这说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没有与政府收入增长速度同步.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1990年~2005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到41.4%,降了1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以职工的低收入为代价.中产&腰粗& 社会才稳定什么是中产阶层?在郑州月入多少才能称得上是&中产&?河南商报联合新浪河南进行的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在郑州,当前月收入8000元~1万元才能算中产阶层.不过,在高房价和高物价的轰炸下,部分中产阶层备感压力,有人甚至&跌出&中产.专家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消费的主力军,壮大中产阶层队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才最利于社会稳定.数据六成人认为月入8000元以上才算中产物价涨了,中产的标准也随之水涨船高.商报调查显示,六成人认为月收入8000元以上算中产阶层;33.3%的市民认为,月收入1万到两万才能跻身中产阶层行列.从调查情况来看,5000元的标准确实陈旧了,没有人认为月入5000元算中产,8.3%的网友认为,月收入5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可以算是中产.和河南商报调查相对应的是,大河网上有网友算了笔账:月入元,你连衣服都穿不起,可以裸奔;月入元,城中村就是你的家,除非你爸叫李刚&&月入元,扎根发芽,等35岁以后吧;月入5000元以上, 你还可以畅想一下未来.溯源什么原因导致中产&下流化&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产阶层的&下流化&?37%的人认为是通货膨胀、物价攀升导致了&下流化&,37.1%的人认为是高房价导致&下流化&,18.5%的人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下流化&,还有7.4%的人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政府更应该还富于民,控制好高房价和高物价,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产队伍.标准有钱有闲有房常去旅游才算得上中产在你眼中,中产阶层什么样?商报调查显示,35.7%的市民认为,生活品位很重要,32.1%的人认为收入很重要.另外有21.4%的人认为,社会地位最关键,10.8%的人认为教育背景最关键.除经济因素外,中产阶层还应具备哪些条件?调查显示,21.2%的人认为要有钱有闲,常去旅游才算得上中产阶层.19.2%的人认为,要有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有10万元以上的汽车才算中产.17.3%的人认为要经常充电学习,15.4%的人认为要有生活品位,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有13.5%的人认为,要有丰富的夜生活,听音乐会或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等,还有部分人认为应知道各种礼仪.专家观点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中产凹陷,社会或现&m&形中产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未来走向如何?宋向清也曾关注过此问题,他留意到日本作家大前研一提出的&m&形社会理论.&m&形社会即原本人数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除一小部分能往上挤入少数的高收入阶层,其他大多沦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阶层,原本的中间阶层凹陷下去,社会像个被拉开的&m&.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最稳定在郑州,中产阶层要有100万元左右的财产.从收入角度来说,个人年收入要在10万~100万元,才能算得上中产阶层.也就是说,至少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才能算得上中产.当前,两极分化正在加剧,有钱人和穷人在增多,中产阶层却在减少.中产阶层生活水平下降,是由于收入上涨跟不上物价上涨所导致的,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它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中产阶层庞大,社会才不容易出问题.中产阶层是消费的主力军,中产阶层多是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的白领或中小企业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应当有50%~60%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搭个向上流动的&梯子&吧如何成为中产,如何避免财富缩水?专家指出,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调整税收结构非常重要,国家要还富于民,同时创造更多条件,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梯子&.形成呼应的是,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希望&&国家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福利.样本创业,能否更上一层楼?中小企业主是中产阶层重要组成部分.33岁的李凯在一家私企工作,月入5000元,妻子是公务员,月入3000元.按月入5000元的标准看,李凯可以算是中产了.即便如此,他仍时常感到焦虑.1500元房贷,1300元油费,2000元孩子教育费用,这是每月必不可少的固定支出项目,加起来已占月收入的六成.李凯的父母今年70多岁,看病的费用也让他吃不消.&我敢失业吗?敢生病吗?我已经三个星期没休息了.&李凯觉得,自己是房奴、车奴、孩奴.在他看来,只有创业,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和李凯一样,面对重压,一些中产者没有逃避,而是做出了更主动也更冒险的选择&&创业.去年5月,由智联招聘等联合发布的《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49%的中国白领表示正在计划自主创业.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看来,中小企业主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中产阶层,就要鼓励创业,在银行贷款、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使更多创业者成为中等收入者.税费高税费让中小企业头疼调整收入分配势在必行作为中产阶层的重要来源,不少中小企业主则备感头疼,税费让他们觉得压力大.张军经营一家馒头生产企业,按规定,他需要缴纳企业增值税17%.馒头流向市场后,销售馒头的还要缴8%的营业税.&你算算,一元的馒头,缴0.25元的税,不重吗?&张军说.不仅是中小企业主,工薪阶层也觉得税扣得厉害.李玲月入近6000元,但每月税款将近500元,加上各种社会保险,将近六分之一的收入都被扣除了.&20多年前个人所得税主要向少数高收入者征收,而今天,处于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征收主体,这违背了个税征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则.&李玲觉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该上调至5000元.在宋向清看来,现在物价攀升,还按原来的个税起征点已远远不合时宜了.调整税收结构非常必要,&最重要的是,要还富于民&,为&扩中&创造更多有利条件.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调整个税起征点已板上钉钉,还将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等.物价抑制物价房价消除市民心中的痛一座房子,消灭一个中产.现实中,高房价是消灭中产的最有力武器.买房后巨大的生活落差,让31岁的范明很不适应.他是郑州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中层,月收入接近5000元.去年12月买房后,他基本上不再出去赴宴,因为考虑到要回请,朋友约去喝咖啡他也再没去过.&一套房子,让我回到了&解放前&.&范明感慨.&收入是根本,在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中产阶层所附属的其他东西也会消失.&范明说,高昂的房价将多数白领过滤出了中产阶层的队伍.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说,房价和物价上涨确实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需要出台有力举措,抑制房价和物价的上涨.两会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物价,房价更是监控的重点,稳定房价不力,政府要担责.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则称: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较大幅度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支招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动的&梯子&有时,李玲非常沮丧.她觉得,在可以预见的日子里,自己无法晋升,也没再创业的可能,除非自己&中了500万&.李玲很想去一家国企上班,但没一定的社会关系,想进那家单位&比登天都难&.&我大学同学一毕业就去了,我能力又不比她差,谁让人家有个当领导的爹呢.&李玲有时不服气,凭啥自己不能进入那个高收入群体.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大学生就业中就出现了不少&拼爹&游戏.在宋向清看来,一些高收入行业,比如银行、通信等行业,确实存在人为设置门槛、体制问题等,导致上行通道不顺畅.他认为,当民众失去向上流动的平等机会时,被&锁定&也就难以避免,&穷二代&、&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蚁族&等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政府应进一步进行改革,打通上行通道,一个社会的流动渠道越通畅,社会结构才会越稳定.壮大中产阶层,更要培养好后备军.&宋向清说.2010年中产者账本他们来自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他们有体面的工作和收入.让我们为他们的2010年算算账&2010年的这一轮物价上涨,让&中产&们有了切肤之痛.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广东省城市居民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者成为对物价不满的新舆论群体.记者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五名&中产&,为他们梳理一年中的一项开支,试图勾勒中国大城市中&中产者&的虎年生活. 他们言谈中流露,过去的一年,开始觉得&价格之事直接而沉重,与生活赛跑的感觉更为明显.车跑12000公里花销16000元个案:吴先生,38岁,公司职员,有房有车城市:北京年度收支:夫妻俩税后年收入18万元,月开销1万元,年结余6万元年届不惑的吴先生,在朋友开的一家外贸公司做高管,爱人是一名大学教师.结婚多年,享受二人世界,没有要小孩.2010年,夫妻俩的工资跟2009年差不多,但他说每个月的开销却直线上涨,生活品质没有&水涨船高&.车子是他家每年一笔不小的开销,去年只开了12000公里,杂七杂八的花销就有16000多元.&去年北京汽油前后涨了两次,现在已经到了每升7元1角多,记得2009年的时候,还只有6元多.&他年初买的一张充值卡,里面存了8000元,到年末的时候,只剩1000元了.&我的车子是小排量的,只有1.2升,所以跑100来公里,只要7升多,但北京四环内交通堵得一塌糊涂,汽车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没有急事的时候才用,否则都是挤公交.&除了油钱,车子保险费1300多元,除了必买的交强险800多元,还有一个第三者责任险,400多元.&因为车子比较旧,从去年开始没有买盗抢险,省下了1000多块.&为了节省养车开支,他这辆已经有7年车龄的小车,已经很少享受到4s店维修保养的权利了,&除非是影响驾驶安全的关键问题,否则都是到汽配城维修,价格比4s店便宜三分之二.&就这样,一年下来维修了6次,保养维修费也要3000元左右.车船税480元、年审费175元、停车费2000元、违章费400元、洗车费300元、其他杂费1000元,&好在北京的公路算全国修得特别好的,都算到市政里面了,不用动不动就交过路过桥费,加上2009年北京取消了养路费,去年我过路过桥费只有3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我开车的成本1公里也要1元多,北京出租车1公里才2元,这车子成了个鸡肋.&&我的恩格尔系数是40%&个案:周先生,30岁,公司职员,有房有车城市:上海年度收支:夫妻俩税后年收入18万元,月开销约8000元,年结余8万元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自己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一名小主管,爱人则在银行,2010年收入未涨但尚算稳定.结婚前家里给他买了房买了车,没有购房、购车压力,但他继承了上海人的精打细算,发现2010年上海食品类价格涨了一成,&我家的食品支出比2009年增加了,我家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又增高了.&没有特殊情况,小两口早饭、晚饭都是在家解决,自己下厨做饭,每天40元左右,一月就是1200元,中午两人在外就餐,一个月两人是1000元左右,每个月还要买一些零食800元.两人每个月用在&吃&上的钱大约是3000元,一年下来要36000元.&平均差不多每个月用在伙食上的开销,比2009年多了500元,一年下来多了6000元&.夫妻俩一年内的其它开销加起来则有:日常用品费用1000元,服装费15000元,医疗费3000元,美容费3000元,教育、培训费1000元,交通费10000元,度假费用3500元,红白喜事和交际费8000元,电费、煤气费、水费7500元,固定电话费500元,移动电话费3000元,书报费 500元,邮费200元,互联网费1000元,其它费用2000元.&加起来差不多花了60000元&.&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像水果、青菜都明显贵了,这一块的开支就得增加,而其它很多开销都是刚性需要,如交通费之类无法消减,只好把娱乐、旅游费用消减,一年只去了上海周边地区玩了几回.&周先生说,自己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去年他家的恩格尔系数起码上涨了5个百分点,快到四成了,&这个数字比较高,人家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只有 20%&.养个宝宝赶上供房个案:王先生,38岁,公司职员,有房有车城市:广州年度收支:夫妻俩税后年收入23万元,月开销13000多元,结余7万元有房有车的王先生,夫妻俩年收入税后有23万元,生活富足,但自从前年年末添了一个宝宝,家庭开销每个月起码增加了3000元,直喊&养儿不易&.宝宝吃的奶粉,一岁前是明治,满一岁后是雅培,每月2.5罐,&没有去正规商场买,而是在家附近的妇婴店购买,价格是180元,比商场便宜了20-30 元.&一年下来,光奶粉钱就要5400元.宝宝还要吃一些辅食,主要是家里自己做的,也买些面条、米糊、饼干、酸奶之类,每个月都得100多元,一年就要 1200元.小孩子的洗涤用品需要专用的,洗发水、沐浴液、液体香皂、护肤凡士林,价格在20-50元不等,一年下来花去了 1200 元.随月龄变化,一年内奶嘴更换了4次,每个奶嘴25元,共计100元.衣裤,鞋帽,平均每个月100多元,这些一年加起来得3000元,&商场里儿童服装都不打折,小孩子衣服很贵,而且宝宝的个子长得快,衣服很快就不能穿了&.为了让宝宝亲近大自然,每个周末都会抽空带他出去游玩, 每次大概100元,一年下来得要5200元.&宝宝稍大一点后,给宝宝报了一个音乐早教班,一个月四次,每节课费用为100多元.平时偶尔也给宝宝买其他书籍和教材,一次几十元,一年下来预计教育方面的投入就有2000元&.玩具主要是朋友送的多,但自己也要购买,一年下来花了400元.&宝宝很健康,平时偶尔感冒,医疗保健方面的开销不多,一年500元.&孩子是让家里的老人带,但去年春节的时候,老人回老家,一口气请了两个保姆,用了1个月,花了5000元.&后来请钟点工,没有宝宝之前,一个星期一次,现在增加到2天一次,每次50元,这项开销就增加了6000多元.&&一年下来宝宝的直接间接花费若干,花销很大,都快赶上供房了.&买个房成了&奴&个案:柳小姐,27岁,媒体,有房无车城市:广州年度收支:个人税后年收入7万元,月开销6000元,无结余柳小姐2009年大学毕业,从北方来到广州工作.2010年,她决定买房.她的父母特别传统,觉得有房之后才算是在这个城市生根了,而她自己看着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狠心一咬牙,在广州越秀区买了一套44平方米的二手房.&楼龄已经有20年了,一平方米还要15000多元,加起来总价是68万元,税费近4 万元.&她工作一年大概存了5万元,父母和亲戚朋友凑了20万元,付了首付,贷款43万元.父母后来又凑了15000元,把房子简单装修了,添了简单的家具.&买房后,别人看着我有房,觉得我松了一口气,没有购房压力了,其实哪里知道我的苦衷.房贷每个月要还3200元,要还15年,想想我现在27岁,15年后,我都42岁了,不敢想!买房时首付、税费,很大一部分是借的,也要还,老爸老妈虽说不用我管,可我也不能可劲儿挥霍,这么大了,责任还是要担的.&&虽然有时走在路上,会为自己拥有这个城市的一片屋檐而自豪,但背着房贷,一点生活品质都没有了.&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房奴&,一月税后收入6000元,刨除3200元的房贷,只剩下2800元可以用,水费、电费、燃气费、电话费、网络费等刚性开支,七七八八就要1000元,剩下1800元,&现在物价这么高,什么都涨,光吃饭就要一大半,买菜看到一斤茼蒿七块钱,就不敢买.其他的娱乐、衣服开销,基本就消减为零.&明税&暗税&1.4万个案:孙小姐,28岁,会计,无房无车城市:深圳年度收支:个人税后年收入9万元,月开销4000元,年结余4万元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财税的孙小姐,2008年到深圳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我对自己一月、一年要交多少税,并没什么清晰的概念.但我一看工资条,就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个纳税人.&每月固定工资加上加班费和差补收入大约10000元,除去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公积金共1830元,每月个人所得税859元,拿到手仅为7311多元.一年下来,光工资单上显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有10308元.学财税出身的她告诉记者,这只是个人缴纳的看得见的税,其实还有一部分看不见的、间接缴纳的税.她举例道:她与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平摊后月租要 1500元,房东开发票,当中含有5.5%的营业税,一个月就有82.5元;她一般都在外面吃快餐,每个月要1200元左右,包含了大约66元的营业税; 每个月都要购置250元左右的护肤品,高档化妆品的消费税为30%,也就是每个月交税75元;每个月购买将近100元的书籍,使用100元左右的水、煤气,按照13%的增值税率计算,交税26元.加上去年买衣服前前后后花了4000元左右,包含17%税率的增值税680元.&粗略估计一下,光这几项一年间接缴的税有3600多元.&两项一相加,这些税一年要缴约14000元,占到每年工资收入的一成还要多.记者手记中产者:看上去很美你是中产者吗?记者问这些月收入近万或过万的白领们,他们居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按照社会学通常的定义,职业是衡量中产的最重要标准,只要是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往往就纳入中产群体.而中国的现实却是,诸多中产并不认同自己的中产者身份.为什么呢?在中产者自身看来,所谓中产不仅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还要有钱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现实却是&即便我们有中产的收入,也没法过上具有中产气质的生活.&记者的一位朋友,与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感慨万千,&我们得考虑养老、得考虑奉养老人,还得考虑抚养小孩,教育、医疗、房子等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大堆.如果无风无浪、平平安安,生活品质还算有保障,但这种生活犹如看上去很美的瓷器,稍有风吹雨打,就可能被打碎.&他觉得中产者是在不停地与生活赛跑,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往下走.2011年通胀形势下中产伤不起第三次,姚凯终于如愿以偿考入北京市某机关单位,尽管月薪只有4000元,不到他在外企打工时的一半,但30岁的姚凯却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下来了.&没有保障,没有房子,没有户口&这是姚凯对他研究生毕业五年来的总结,从民营企业到日资企业,从月薪2000到月薪近万,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他的&成绩&还算优秀,但姚凯却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单身、买不起房,7*24小时工作,压力大,上升空间小,父母年纪渐大&&但如今的生活让他很满意:工作轻松,生活稳定,福利高,还有申请限价商品房的资格.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招录比例3000:1.近几年,&姚凯&式工作几年后考公务员的人数增长迅速.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热衷挤进&体制内&,从收入数字来看,更是中等收入阶层甘愿滑入低收入群体的怪象.然而,中等收入阶层却面对着四项&硬支出&:交税、存钱养老、买房子和抵抗通胀.现实中,结构性上扬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的房价、沉重税负和并不乐观的保障体系,都在残酷地瓜分你的收入,拖着中等收入阶层远离富裕.&基尼系数&决定了中等收入与富人阶层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刘易斯拐点&注定了今天人口结构的变局中中等收入群体的尴尬地位,不向上,就下流化.根据波士顿发布的《2010年中国财富报告》,在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户数占所有中国家庭户数的0.2%左右,管理资产超过百万美元是国际通行的定义&高净值人群&的一项标准.波士顿咨询副总裁邓俊豪表示,中国内地富有家庭的管理资产额年增长率连续超过15%,0.2%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5,代表分配着70%财富的人口比例在不断地收窄.而收入结构呈现&梨形&,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模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变化却不大,而中等收入阶层占社会总人口比重过低,仅为5.04%(200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等收入向上,是&资产状况良好、幸福感较强的中产阶级&,向下,则是&日益为硬支出焦躁的社会底层&.中等收入阶层的种种困惑,和&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十分相似.跻身中等收入国家&&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至快车道的决定时期.&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适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制约,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经济学家汤敏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从人均gdp两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似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国家走了20多年还没到.如果能像韩国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人均 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阵营;但如果像东南亚、拉美国家那样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也可能最终陷入&5000美金怪圈&.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能实现目标.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这个贫富差距警戒线,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些学者更是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更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中等收入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对低收入阶层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转移的大趋势,而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是保证这一趋势下劳动力优势的必要条件,但如今,这种优势似乎已接近尾声.据联合国测算,预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于2014年左右将进入实质性短缺状况,至2017年,劳工需求达到8.37亿人,供应8.19亿人,就业市场静短缺达到1760万人.另外,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008年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性的低点,未来将显著提升.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东就表示:&就业市场的逆转,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始退色,从过往新兴国家的经历看,刘易斯拐点之后,低端工资无一例外地会出现一次持续的飞涨.&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中国的低收入人群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差距将越来越小,现实的情况不仅表现在普通农民工收入已经接近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甚至还表现在部分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超越普通白领的收入.中等收入离中产阶级有多远&&中等收入国家下的中等收入阶层并不等同于中产阶级,因为中产越来越倾向于对一类人群综合生活状态的评价,比如你住的房子的房价,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你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而这些软硬实力的评价标准无法统一也不好界定,所以用收入水平这一单一标准来考量,既简单又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关于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标准的界定,来自2005年国家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测算的起点依据是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根据三重换算而来的收入参考标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万元,上限是18万元左右,同时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较大,最终被界定出来的标准是6万-5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在研究中产阶级特征的过程中,采用社科院2006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当年的人均收入,并确定人均收入的2.5倍作为划分&高收入者&的收入标准,把平均收入线至平均收入线2.5倍之间的人群定义为&中等收入者&.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试着总结这一阶层的特点:收入的来源的主体是工资薪金收入拥有较高学历,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回报有能力支付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满足家庭成员丰富的文化精神需求提供必须的物质条件.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同样危机四伏.无法改变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异,又躲不开成本不断的加大的住房、生活、教育、养老开支,更因为收入水平的原因得不到&保障性福利&的支持,富难穷亦难.高福利惯出养尊处优&影响中产阶级状态很大的因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在国外如果要有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除了这群人收入比较高以外,还需要有各方面的保障. 就是说你进入中产阶级后,地位是非常稳定的,不会一下子因为家庭经济遇到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地位就下降了.&李春玲分析指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才能使中产阶级人们的心态、经济状态和地位比较稳定.中印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类似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欧洲,就是靠高税收高福利政策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在瑞典,只要三口之家有一个实现就业,基本上就可以全家衣食无忧,成为中产阶级家庭.有数据显示,瑞典70%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欧洲人普遍享受的高福利待遇与高税收是分不开的.据欧盟统计局与欧盟税务总局去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欧盟税收总额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将近40%,其中北欧国家更高,占gdp的将近一半.为了实现社会的高度公平,收入越高需要缴的税越多,而收入低的话可以享受不少税收上的优惠条件,这种 &劫富济贫&的做法大大缩小了人们的贫富差距.这样的制度也有弊端,不少人抱怨,这种规定让人丧失了工作甚至是赚钱的动力.记者去年到瑞典采访时曾在一间中餐馆用餐,每次去用餐都能发现几名50多岁的男子在餐馆内聊天喝啤酒.据餐馆老板介绍,这几位根本不上班,就靠各种福利保障过日子,而且过得还很滋润.此次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让欧盟开始反思这种高税收、高福利发展模式的弊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在考虑从改革劳动力市场和养老金体系入手.然而,养尊处优惯了的欧洲人是否能够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各国都很重视中产阶级不过,无论如何改革,要保证中产阶级占据社会的大多数始终是欧美政府的目标.在社会学家看来,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角,一个社会应当有六七成的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才会稳定、健康.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中产阶级&概念深入人心,&中产阶级&甚至可以看作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状态.出于拉票的目的,美国政客向来都是以&中产阶级代言人&自居.也因此,最近,当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顿,美国政府极力出手相救.奥巴马政府特别成立了拯救中产阶级工作小组,由副总统挂帅,寻求解决之道.由于中产阶级所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举世公认,许多国家都曾或正在将扩大中产阶级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步骤.中国也是如此,今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立橄榄型社会的目标.对此,李春玲建议,应该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平抑房价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扩大中国的中产阶层数量.链接:你是中产吗?什么人才算是中产阶级?在全球都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各种统计数据也互相冲突.比如,2005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印度有5000万中产阶级人口;同年,世界银行则认为,印度中产阶级人口达2.64亿.而且,对于中产阶级,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标准.欧美:大多数人&除了巴菲特和流浪汉,恐怕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自认为是中产阶级,&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福斯特说.在美国,中产阶级是一种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取决于收入绝对值,而在于是否满足六项指标:拥有体面住所,包括租房在内;拥有汽车;能够供得起子女上学;拥有退休保障;拥有医疗保险;支付得起家庭度假费用.欧洲的情况类似,人们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比较简单:除了富人和穷人,其他大部分人都是中产阶级.印度:会说英语在印度,通常认为说英语的人口属于中产阶级,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少数人外,一个人在生活中说英语场合越多,就越有可能是中产阶级或富人阶层.因为印度的官方场合和商业场所基本上以英语为主导语言,掌握英语很大程度上是从事高收入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英语也意味着受到良好的教育.印度现在有大约3亿人口以英语为第二或第三语言,这一人口规模与大多数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也基本相符.各国中产的非典型烦恼他们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也是面对压力最多的阶层.各国的中产阶级,都有着典型或者非典型的烦恼美国:上学、旅行都差钱《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晴川发自北京 36%的美国人如今表示,无力再继续向退休账户里存钱了;43%的美国的退休账户里存款余额不足1万美元;在过去一年中,24%的美国工人表示由于经济恶化打算推迟退休.这样一组看似枯燥的数据,隐隐暗示着美国的中产阶级正面临危机.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教育为例,由于金融危机,州政府进一步缩减教育开支,学校只好涨学费.以拥有20多个分校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为例,今年学费比去年上涨了204美元.而过去五年来,这所学校的学费累计上升了1710美元.在此背景下,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处境最为尴尬:富人子弟不缺钱,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救济而且成功率很高.但中产阶级子女既缺钱又不一定符合申领救济的资格,于是他们只好去申请学生贷款.&在这方面,最难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生经济救助服务项目主任迪恩&库尔求说.根据加州规定,大学生要申请政府救助,其家庭年收入要在7万美元以下.而那些不够申领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由于只得求助于贷款,平均每人身上背着1.4万美元的债务.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心理学专业四年级学生贾森&博克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的父母都是自由职业者,父亲从事金融服务,母亲是理发师.他们家的收入虽属中产,但却背负着房贷.他每周两天上课,其余时间都在纽波特海滩的公共图书馆打工,每小时挣12美元.由于在打工的同时还要按时完成作业和论文,他每天大概只能睡5个小时.能够和家人度假也是中产阶级身份的一种标志.不过,在金融风暴劲风疾吹之下,这种以往寻常美国家庭的享受也逐渐成了一种奢望.记者此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曾在弗吉尼亚州的旅游点遇到几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退休老人.他们说,他们本来很希望去中国看一看奥运会,但囊中羞涩,已无力支付海外旅游的费用了.于是他们只好选择费用比较低的国内游,而且还是尽量住在亲友家里,因为&我们还得留点钱在退休账户里养老呢&.印度:家庭主妇投身职场《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亚南发自孟买印度的中产阶级分为新老两个群体.老中产阶级通常来到孟买这样的大城市比较早,抓住了经济改革的机遇,他们仅靠房租,收入就非常可观.但这些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男性家庭成员,对于以经营公司为生的中产家庭更是如此.今年68岁的拉克家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迁居孟买较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买下了两处房产,而在这二三十年间,房价上涨了二三十倍.不过,拉克并没打算卖房子,他们一家三代5口人住在一套三居室,另外的一套两居室则用来出租,每个月租金和人民币将近2万元.拉克自己还开了个公司,现在已经交给儿子打理.公司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却也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拉克的夫人和儿媳都是家庭主妇,雇有两个佣人、一个司机.生活富足的拉克已经去过迪拜6次了,对拉克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出国旅游往往会首选欧洲.新中产阶级不像老中产阶级那样有钱有闲,他们通常受过良好教育,有让人羡慕的工作.今年不满30岁的维希诺伊就是其中一例.他研究生毕业以后, 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维希诺伊月收入超过10万卢比,这在印度算是高收入,但谈到是否有在孟买买房的打算时,他连称孟买房价如何之高,买房如何不易,况且他还没有计划结婚.在印度大城市中,像维希诺伊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异乡客很多,这些群体基本属于白领群体,主要受益于印度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工作机会.不过,生活成本高涨,房价高企也使得他们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他们还面临资产缩水的困扰,加上国内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代表新兴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信用卡持有量和消费都出现了下降.印度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度信用卡持有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快速增长,在财年达到2750万张,而在随后两年分别下降至2470万张和1830万张.此外,由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印度新中产阶层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比利时:就业成了新问题《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发自布鲁塞尔比利时人生活中最大的支出就是住房和食品,其中住房在许多家庭的开支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对在一家中资公司工作、月薪2500多欧元的劳拉说,自己现在租了 16平米的一个小房子,每月租金就要400欧元,正准备租住的公寓的月租金要850欧元.劳拉表示,从长远来看肯定还是买房子更合算,但是单身的她现在还无法承受.除去这两项,比利时人在其他方面就不需要太操心了.从教育到医疗再到养老,国家的一系列福利政策为人们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以教育为例,从幼儿园(接收两岁半以下幼儿的托儿所除外)到大学的收费水平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公立学校费用低廉,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私立学校的收费也在人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以比利时的幼儿园为例,孩子每个月只需交50多欧元的饭钱,学杂费一年10欧元,学校组织观看演出或者外出游玩每次也只是5欧元而已.一个月下来平均费用不会超过60欧元.此外,比利时的医疗保障也很充分,一般的工薪阶层每年只需向保险公司缴纳100欧元左右的保费,看病和买药就可以报销将近95%,所以无论大病小病,都不用担心无钱看病.然而,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还是多少给中产阶级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许多公司为了渡过难关而不得不裁员,或者停止招人.在这种大背景下,失业成为让工薪阶层担心的一个问题.一位在英国航空公司工作的比利时人表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很担心公司为了压缩成本让自己丢掉饭碗.在比利时,失业人员在头半年内可以拿到与工作时一样的工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记者认识的一位朋友表示,虽然失业后的生活保障不存在问题,但生活质量肯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如果从政府拿到失业金的话,需要经常汇报自己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往来情况,因此免费的午餐吃起来也不容易.中国:没房子,不敢&中产&《国际先驱导报》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北京 &我哪算中产阶级,无车无房无孩子,三无人员.&一见面,张小平就无奈地对记者说.河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小平2004年来北京闯荡.最初在一家计算机类杂志社工作,由于自己工作勤奋又能干,月收入经常在8000元上下浮动.在出版社工作的女朋友每月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那时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小资&,几乎很少在家自己做饭吃.然而,2009年底,张小平失业了,婚后买房计划也宣告泡汤.&2008年底刚开始看房时,东五环外的房子均价7000一平米,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这一犹豫就拖到了现在,房价每平米已经涨到了一万七.&张小平说,这几年,他的财力在不断积累,却远远赶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我知道很多人都面临和我同样的问题,如果不是个体的原因,必然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张小平感慨道.在北京上地一家大型软件公司上班的周琦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扰.他和妻子工作不错,收入不菲,算是标准的&中产&家庭.原本他们一直没想买房,直到今年年初妻子意外怀孕,才意识到该有个固定的家.不过周琦无论如何算计,在动辄数百万的房价面前,他备感无力.&中国人特别注重房子,认为你有了房子才进入稳定的经济生活状态,这个房子的概念和中产阶级身份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春玲说,目前的房价不太有利于年轻人很快加入到中产队伍里来.&由于房价的高涨,中产阶层的生活状况出现了问题,使他们对这个阶层的本质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个体不够坚强,总体不够成熟,出现了&苦奴&心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分析.而缺乏社会保障也使得很多即便有房有车的人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场病或者一场意外就变成穷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没有上千万不敢说自己是中产阶级吧.&面对记者的采访请求,这些大众概念中的&中产&或&准中产&们大多认为中产是一种不可及的生活状态.(文中人名为化名)
中国中产十大标准发布:个人年收入至少20万由安丰网编辑整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频道。
请选择您对本文的评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股消灭中产阶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