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购买蓝筹美国上市a股etff基金对a股有什么影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50ETF期权对A股有多大影响?|证券|股票|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50ETF期权对A股有多大影响?
  《红周刊》特约作者 王炜
  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合约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未来几年将会有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陆续上市。自从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出台以后,市场盈利模式有重大改变,大量投资者利用股票和衍生品的期现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套利、套保和投机获得了丰厚利润。此次,50ETF期权合约出台后市场会出现哪些改变呢?
  认识50EFT期权
  与期货比较,期权是交易双方关于未来买卖权利达成的合约。期权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买方有以合约规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而卖方则有被动履约的义务。期权的卖方需要缴纳保证金,而期货买卖双方均需缴纳保证金。期权是非线性产品,保证金非比例调整;期货是线性产品,保证金按比例收取。期权合约类似保险合同,本身具有价值(权利金)。期货合约本身无价值,只是跟踪标的价格。期权买方的收益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波动,但其亏损只限于购买期权的权利金;期权卖方的收益只是出售期权的权利金,其亏损则是不固定的。期货则随着期货价格的变化,买卖双方都面临着无限的盈利与亏损。
  50ETF期权是以上证50ETF为标的开发的期权,假设以(601398)股票期权为例,.8元买入期权的代码如下:股票代码是6个数字,期权代码含有标的代码、到期年份月份和行权的价格。
  期权交易的手法
  期权一般新挂上市24个合约,价格波动跟标的价格波动在一定条件下是线性关系,这是期权能套保的主要功能。以上证50ETF期权为例,50ETF日收盘价2.316元,假设买入即将上市的ETF认沽2.000元期权,由于该期权没有实值,市场给与虚值价格为0.10元。假设投资者认为市场降杠杆将导致股市暴跌,认同今年9月会跌300点以上,即从2300点跌到2000点。则可以用0.10元的价格买入2015年9月上证50ETF.000元认沽合约期权,一旦9月上证50指数跌到1800点,该投资者则能获利至少0.2元的收益,实际可能比这高得多。
  采用买入认沽期权而不是卖出认购期权可以避免承担无限风险,如果指数不下跌,这笔资金则可能全额亏损。成熟的投资者经常采用在市场即将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用本金的2%~5%进行远月合约的投机交易。
  这种在市场转折点进行远月套保交易的方式也被机构经常使用。比如现在很多投资者在股市套牢10%,假如是持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券商的,可以在买入和股票市值同等金额的50ETF认沽远月合约期权(小盘股等和上证50指数涨跌线性相关差的不能用这种方式套保),大概只要总资金的3%就能锁定指数下跌风险。也就是最多再亏3%,能规避大部分市场涨跌风险。更为成熟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计算个股和50指数的弹性关系,放大或缩小期权配置的比例。
  股票期权对A股有无影响?
  根据常识,如果两者存在利益关联度,则有影响的概率存在。可以回想一下为什么这次上证50指数上涨这么多?去年11月下旬以后,50指数是所有指数涨幅最大的,难道暴涨真的和50ETF期权上市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我们确信没有关系,不过出于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不妨假设或许是因为有部分资金在11月下旬明确知道50ETF就在2月初能上市,那么,他们会怎样策划资本逐利的游戏呢?
  50ETF期权上市以前,大幅拉升权重股在股市和股指期货上获利。上市以后,再通过50ETF期权的高杠杆,股市暴跌中再次获得巨额收益!似乎看来这个策略是有可能的。当然,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所有的设想都要事实证明。■
  (作者系资深期货市场人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uibeier: 投资实战篇——大行情中投资蓝筹股的收益分析
一、抽血篇——A股市场7年熊市的病根是什么? 二、造血篇——造血机制的完善正在进行中 三、蓝筹股是牛市的源动力 四、银... - 雪球&:投资实战篇——大行情中投资蓝筹股的收益分析一、抽血篇——A股市场7年熊市的病根是什么?二、造血篇——造血机制的完善正在进行中三、蓝筹股是牛市的源动力四、银行股的弹性分析五、投资银行股的收益预期一、A股市场7年熊市的病根是什么?& &&&&&A股市场自2007年10月沪指摸高6124点后,到目前为止已熊达7年之久,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沪指最大跌幅达72.83%。如果说这场暴跌走势源自金融危机和获利回吐盘的双重打击,股指狂泻倒也有情可原,但此后A股市场持续了近7年熊市则让人匪夷所思,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者美国,其股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幅下挫54.44%,道指最低跌至6470点。但金融危机过后,美国股市重新步入牛途,到目前为止不但收复全部失地,而且连创新高,这些年来累计涨幅已达165%。而同期A股市场却不断下挫,尤其是这一年来长期徘徊在2000点区域,呈极度低迷态势,A股怎么了?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发展形式并不差,一直担当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这7年来经济增长维持8.75%的均速,但中国股市却持续走低。美国经济这10年来一直维持低增速发展态势,但股市却呈现大好局面,道指连续拔高,与A股走势形成巨大的剪刀差,难道股市又不是经济的晴雨表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不搞明白A股走熊的根本原因,只靠表象因素其实很难审视及评判市场,造成A股遭遇灭顶之灾的根本性原因到底是什么?是2005年股改全流通的后遗症、无羞耻的IPO扩容和无休止的的老股增发,是这些无节操的巨额扩容造成A股市场大量失血,进而令A股连续数年熊冠全球。& &(1)、股改的后遗症让A股走向地狱之门& &&&&&2005年的股改给了A股市场一场盛宴,但同时也把A股推向地狱。历史原因造成A股市场股权结构畸形,使得A股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先天性顽疾,同股不同权的病症让上市公司大股东无需过多关心股价表现,只要能从市场融来资金即万事大吉。而股改的实施根治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病态,股改的对价补偿让市场为之疯狂,大股东的财富变化曲线终于与流通股东达成一致,尤其是ST公司、绩差公司的大股东在对价补偿外,还纷纷承诺注入优质资产做额外补偿。由此,A股市场借助股改这场盛宴爆发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超级牛市行情,两市股指最终上涨5倍之多。但股改的后遗症又把A股推向深渊,因为食客们在豪吃海吃盛大宴席后,多数食客站起身擦干净嘴上油花转而选择继逃单跑掉,他们忘记了豪吃过后还要承担非流通股上市后的承接义务,同时也忘记了要给“大、小非”的空降准备“赎身”银两。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按约定准备实施减持时,他们无形中发现自己又成了被人人喊打的角色。& &&&&&股改的初衷原本是想通过全流通来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酬,借此消除A股制度性差异,遏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恶性“圈钱”的欲望,强迫大股东多关心公司股价的市场表现,强化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共同的利益基础。但这一美好初衷在A股市场又被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们做了创新,就是大股东利用二级市场疯狂减持套现,加数倍收回投资成本后,然后将公司置于随波逐流境地,完全忽视其他股东的利益。这不是股改制度的缺陷,而是退市制度的不足,也是人性悲哀的体现,是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缺失、惩处力度不强的体现。股权分置改革进程中,“大、小非”减持早在预料之中,诱发股市下跌的主因不是“大小非”本身,而是股市压根就没有给“大小非”减持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而股市流动性不足的制度缺陷无法追究任何个人或群体,但“大小非”的履约减持凸显了股市流动性的不足,这不仅伤害了股民,也伤害了市场诚信。谁应为股市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答曰:无人负责。& &&&&&股改的全流通对A股市场到底造成多大冲击?我无需用整个市场的流通市值增加数做对比说明,我只以2006年的超级牛股——中信证券在股改前后的市值增减情况作简单说明:日实施股改时,中信证券的总市值是129.03亿元,其中流通市值是28.08亿元。中信证券股改实施后相继解禁万股,共分5批次解禁,如果只按这5次解禁时每个解禁日当天增加的市值做累加统计,这5次解禁合计增加流通市值820.47亿元。按理来说,如果是牛市氛围,如果市场处于极度狂热中,解禁股分批减持的压力会被市场的狂热所掩盖,但是当解禁股涌出量越来越大、供给量无限增大时,这种狂热终有清醒之时,尤其是当大股东自己都连续大手笔把所持解禁股倾巢倒向市场时,投资者终将明白享受完股改盛宴后,最终留给自己的是黄泉不归路,最终结果就是万丈巨厦顷刻间崩塌,对A股市场而言,就是股价从哪里起来,然后再跌回哪里。(2)、无羞耻的IPO扩容,让市场彻底崩溃& &&&&&股改的全流通给市场带来重度摧残,市场崩塌期间又遭遇近乎变态的IPO扩容重创,这好比是一个生命垂危的伤者又被钝刀子割肉,这种割法即使是活人也要被吓死,而IPO这把钝刀割的又是苟延残喘濒死的病患!& &&&&&2010年沪、深两市有327家公司IPO上市,融资总额4685.22亿元,超越亿元的IPO融资额。而2007年的A股市场是有史以来的超级牛市,2010年的A股市场还没有从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恢复过来,但IPO的融资规模却创了历史记录,并且这一年的IPO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发行价高,如海普瑞和汤臣倍健等发行价超过百元;二是发行市盈率高,2010年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7.93倍,有214只个股的发行市盈率超50倍,而当时A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足20倍。这样恶性圈钱的后果是什么?高市盈率、高价发行的新股上市后高开低走,对市场人气给予重度摧残,如发行价过百元的海普瑞,上市首日摸出188元的天价后,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虽然其在2011年实施过10送10的分红方案,可现在的股价也才20元左右。& &&&&&2010年的IPO恶性圈钱没有随年度的结束而终止,更没有随A股的再度走熊而减缓,2011年IPO上市282家,募资总额再次达到4486.45亿的规模,再度超越2007年牛市IPO募资总额的记录,只稍稍屈尊于.22亿的募资总额。这样恶性圈钱的后果,就是股指连续破位下行,市场重心不断下挫。而投资者的惨重损失并没有令相关部门放下屠刀,2012年继续实施变态的IPO,年内再度发行152家,募资资金1017.93亿,市场的反应自然是惨烈暴跌,股指直接跌破2000点。直到这一刻,有关部门才放下屠刀,因为它知道,面对这样的伤者如果再肆无忌惮的宰割下去,那伤者彻底咽气将是必然。(3)、无休止的增发、配股,榨干A股最后一滴血液& &&&&&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因2009年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刺激了经济复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经济的虚假繁荣、资产泡沫和高通胀等货币投放量过大的后遗症。这一年A股市场的融资总额合计达到9346.44亿元,因为除了IPO扩容募资4685.22亿元外,老股再融资也创下历史纪录:2010年A股市场实施增发的公司有144家,募资总额达到3220.95亿元,较2007年全年的再融资总额3288.18亿元仅少67.23亿元。而2010年A股市场配股的股数也达383.413亿股,配股募资1431.86亿元,这一配股募资额不但创下历史纪录,同时比年合计9年的配股募资总额还高。那么2010年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和配股,合计抽血9346亿是什么概念?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们的政府于同年11月宣布:从2009年起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来经济刺激发展,也即每年投资2万亿,而9346亿元是当年经济刺激计划近一半的额度,并且这9346亿还只是IPO、增发和配股耗费的资金额度,别忘记市场还有大批量的股改解禁减持对市场在冲击,所以,A股岂能不跌?& &&&&&2011年A股市场的定向增发融资规模再度井喷,年内又有298家公司宣布定向增发预案,其中179家公司完成定增,全年募资总额4368.5亿元,较比上年再度大幅增加36%。而同年A股市场IPO募资额4486.45亿元,两者合计又近9000亿元。& &&&&&2012年A股市场崩盘式下挫,随沪指探低至2000点区域,IPO终于暂停,但当年仍募资1017.93亿。IPO是停了,但老股的再融资对市场的重创并没停止,年内有157家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募资总额又达3436.5亿元。虽然这一募资规模比2011年的4368.5亿元有所减小,但此刻A股市场已经近乎崩盘,投资者彻底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局面中,市场的连续暴跌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重大摧残,大批资金含恨退出市场。& &&&&&2013年A股的IPO处于停滞状态,再融资继续成为企业从资本市场募资的重要途径,年内有239家公司完成定增,募资总额又达3511亿元;& &&&&&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股改的全流通和IPO扩容、定向增发等融资行为,对A股形成了巨大创伤,带给投资者的就是持续7年的熊市。根据中登公司披露的数据:这些年来A股的日均开户数持续创新低,上市公司的持股股东户数逐年下降,如2010年股东户数为7829.9万户,2011年为7771.82万户,2012年为7412.24万户,到2013年底只余7094.54万户,这不是说流通股的的持股集中度提高了,而是离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了。而这一切情况的发生,是建立在连续三年有760余家公司上市的基层上,原本新公司上市,应该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者才合常理,可实际情况却是老投资者不断砍仓离场、含泪退出资本市场。所以,造成A股连续7年呈现大熊市的根源,是市场的输血机制没有完善,而一味的抽血造成市场资金存量出现重大流失,而其他所谓的“不利因素”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其实都是次要的,比如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认为A股上不去的原因是什么“无风险利率过高”?这些因素都是扯蛋的,和A股长期走弱其实都没大关系,对此我只说一点:年A股走出为期5年的牛市时,1996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0.98%。二、A股还有跌的空间吗?造血机制的完善正在进行中& &&&&&A股还有跌的空间吗?跌不动了,因为A股太便宜了。任何一轮调整行情的底部是否确认?其实都是以大盘蓝筹股的底部是否形成为基准。大盘蓝筹股确认了底部,那么市场的底部也自然形成,包括2014年度A股市场的底部确认也是如此,如果蓝筹股止跌,那么大盘根本无法再行走低,这就是为什么这一年来A股市场长期徘徊在2000点区域磨而不破的原因,因为蓝筹股已经跌不下去了,因为A股太便宜了。截止到8月底: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的市盈率分别为7.42倍、8.2倍和20.86倍,尤其是两市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低至4.38倍,这在全世界的资本市场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两年经济增速稍有放缓,但A股2467家公司2014年上半年合计实现盈利12607.24亿元,比2013年中期的11426.21亿元增长10.34%,这是在宏观经济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收益,A股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不值得称道吗?& &&&&&A股即将上行的趋势已经压不住了:2013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两极分化,主板市场虽然继续维持弱势格局,但创业板市场逆市上涨82.73%,这意味着场内资金已经开始趋于活跃。对于创业板的走强从表象上看,是做多资金打着看好新兴行业及民营企业成长潜力的旗号,但其实真正原因是创业板各公司市值偏小,存量资金易于撬动才是主因。那么A股市场是否会以创业板不断上行、主板不断示弱来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绝对不会,创业板的走高只是场内存量资金主动寻求市场的突破口,它给A股整个市场走强起到了刺激作用,最终的市场主角仍将是主板,而主板的主角必然是蓝筹股。因为这波即将走强的行情主要驱动因素是估值修复,但A股市场并不是所有行业及公司的股价都低估。如果从数据上看,创业板387家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150.51亿元,同比增长15%,但其平均65倍的市盈率已经透支了未来若干年的业绩,A股市场真正便宜的股票是蓝筹类公司,如金融、保险、煤炭、能源、建筑和汽车等行业的公司,如16家上市银行股,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神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建筑、上汽集团等都属于明显的低估状态。而这其中,银行股的价值最为低估,16家上市银行在2014年中期实现净利润6849.24亿元,增幅14.1%,占A股市场全部2537家公司所实现利润总额12662.47亿元的54.09%,而这一盈利额是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不良率有所上升、同业业务不断压缩等多从因素叠加影响下实现的业绩增长,并且还高于整个银行业2013年全年12.8%的净利增幅。& &&&&&前面我已经说明造成A股市场长熊7年的根本性原因是股改全流通、IPO扩容、老股再融资对市场无节操的大肆抽血,那么现在A股的造血机制完善了吗?我想说的是造血机制已经初现端倪。A股市场长期走熊,但理财市场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末,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56.43万亿,同比增长86%,年内理财产品余额为9.5万亿。与理财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存量资金不断外流,2013年A股市场的资金净流出额约2000亿元,主要是公募基金为应对基民赎回而进行的被迫减持。而基民赎回基金的动因就是理财产品的高回报与A股的持续亏损形成了资金争夺战。资本是逐利的,一方面是A股市场的投资者不断退场,另一方面却是以QFII、RQFII为代表的外围资本不断净买入,两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而随着A股蓝筹公司投资价值的凸显,产业资本、民间资本也开始关注股市,先知先觉的资金亦开始跑步入场,此前长期活跃在房地产市场、煤炭矿产领域的资金都开始把目光转向A股市场,一些产业资本陆续开始举牌及增持银行、地产类公司的股票。而深、沪市场两融余额增加的情况也进一步印证投资者正在大幅增加A股的投资比例,如7月11日至8月底,两市的融资余额已经从4200亿元增加至5237亿元,不到两个月时间两融余额增加近千亿元。另外预示市场即将转强的数据是近来QFII、RQFII的开户数连创新高,8月底单周的A股个人投资者账户开户数达到16万户的高水平,这一切都说明开始跑步入场的各类资金在迅速增加,这些是A股造血机制正在量变的反应,而促成A股造血机制能否成功的质变因素则是即将实施的沪港通及未来A股向全球开放的大趋势能否有效实施。& &&&&&A股市场向国际开放是A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是任何人可以逆转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走向世界是必然,中国必须有与自身经济体系、经济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级金融中心,而上海则是最佳选择。但上海如果想把自身发展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怎么可以不对外开放?其实,A股市场的开放一直都在进行中,只是此前的步子迈的相对保守,如12年前QFII制度的设立是A股实验性开放的初始,4年前RQFII的设立是A股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尝试,沪港通的设立则是A股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提速。金改后,人民币可自由兑现的金融政策实施后,A股必然全面对外开放,这一切的改革进程已经步入快车道,因为用人民币替代美元的部分功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沪港通的实施对A股市场到底会有多大影响?我以2007年国务院颁布“港股直通车”政策后香港市场的剧烈震荡做例证:2007年初,香港道富投资一直游说中央政府,要求政府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海外资产,从而使香港既成为一个投资流出渠道,也成为投资目的地。当时,推出“港股直通车”这一政策的最初设想是源于天津滨海新区与中银国际的业务交流,双方提出由中国银行开办这一业务,以此作为国家对滨海新区诸项优惠政策中在资本项目下的特殊政策,这一方案上报国务院后获得了批复。2007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后,外管局宣布了“港股直通车”计划即将实施,此举立刻引发香港股市井喷式上涨,令恒生指数在短短两个月内从不到20000点的位置,迅速飙升至10月30日31958点的历史新高。而2007年11月,国务院认为“港股直通车”计划还不成熟,于是政府提出无限期推迟“港股直通车”,结果香港市场大跌,11月5日单日下跌1526点,创下港股单日最大跌幅,尤其是中资股下跌的最为惨烈。从香港市场在“港股直通车”计划推出始末的变化情况看,市场的开放对其发展有重大影响,而现在沪港通正式实施前的这段时间,我们自己的投资者还没完全认识到沪港通的重要性,而外围资金已经大批流向香港,欧美日的基金对亚太地区投资标的选择已经通过调仓做好准备,QFII、RQFII和追踪A股的ETF已经处于骚动状态,沪港通的初定额度为3000亿元,规模是过去12年QFII和过去4年RQFII所批准总额的一半,所以,对A股市场将产生巨大影响。此前已经获得RQFII资格的汇丰环球、未来资产环球投资、安石投资管理、施罗德投资管理等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很多是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机构投资者,摩根资产管理已经在香港趁势推出首只主动管理型的RQFII产品,抢先布局低估值的A股。瑞银证券的研究人员表示:沪港通实施后,随着新增外围资金的进入及QFII和RQFII的增仓,预计到2015年底,外围投资者持A股的市值有望达到8500亿元至9000亿元的水平,将占A股全部流通市值的8—9%,而目前A股市场全部公募基金持股的市值为1.13万亿元,也即外资持股的规模最终将达到全部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的75%,这样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将非常巨大。目前QFII的可投资规模实际上是有亿元左右,但真正已经使用的额度只有2000亿元左右,而QFII的仓位可以提高到80%或者更高。RQFII的总额度现在大约是2500亿元,目前实际使用的额度约600亿元。沪港通实施后,当A股市场有明显的上涨趋势时,QFII和RQFII的仓位会不断提高,所以外资的流入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对A股市场而言,长期持续的资金流入,势必促成A股市场营造出慢牛持续走高的趋势。三、蓝筹股是牛市行情的原动力& &&&&&前期,金融市场流传的一个段子让人忍俊不禁,是说国内某券商分析师到香港、新加波、中国台湾做路演,目的是了解外资的投资逻辑和选股偏好,这位分析师向某外资机构推荐了一只估值是35倍PE的新兴行业股票,老外一听市盈率是35倍,脱口而出:“你有常识吗?你工作几年了?”,伴随这句质疑之语的同时,老外脸上隐含的潜台词是“35倍市盈率买一只股票,简直是疯了”。这个段子充分验证了国内、国外投资机构对投资品种的选择标准的偏差之大。因为如果对内地投资机构推荐10倍市盈率的股票,对方肯定会质疑你有没有常识?但欧美资金看中的恰恰是低市盈率、大市值、高分红率及低负债类真正优质的公司,同时要求投资标的必须有数年的正现金流,说明欧美资金是真正以价值投资作为选股标准,而国内机构则多是打着价值投资的幌子,实际是在做恶性炒作的举动,那么沪港通实施后,外资进来后会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品种?毫无疑问,是A股市场上众多的低价优质的蓝筹股。1、当前A股市场与国外市场蓝筹股估值的比较  我们以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估值情况做对比,选取如下市场做对比样本: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孟买SENSEX30指数、东京交易所指数、韩国KOSPI50指数、英国FTSE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30指数、恒生指数、上证指数。这些市场所在国家或地区2013年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是:中国2013年的GDP增速为7.7%(超过年初7.5%预期目标),继续遥遥领先其他任何国家。印度GDP增速5.70%,排名第二;法国的GDP表现较差,同比增长仅0.5%。上述地区各市场的加权利润增长情况是:上证TOP40为14.30%,仅次于德国的19.70%,但14.30%的利润增长在各市场中仍属表现优异的级别;在指数的涨跌方面:上证综指2013年下跌6.75%,全球排名继续垫底。2013年涨幅最大的是日本市场,上涨56.72%,道琼斯、纳斯达克、德国DAX指数的涨幅均在25%以上。亚洲市场除了日本涨幅较大外,韩国、印度、香港市场的涨幅都排名靠后,但韩国KOSPI50指数和印度市场SENSEX30指数至少都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位区域横盘,总体呈现较强势头,印度SENSEX30指数在2014年上半年终于选择突破上行,半年时间累计上涨18.38%。而香港恒生指数则受A股拖累,虽然恒指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1.59倍,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盈率水平,但2013年度仅仅小涨4.74%,离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位置仍相去甚远。估值方面,上证TOP40的平均市盈率为10.59倍,平均市净率1.5倍,均大幅低于10个市场的均值,两项指标分别低估50%。  中国经济长期领跑全球,大型蓝筹公司的盈利能力始终位居世界最前列,并且持续保持稳定高增长,但股价被极度扭曲。美国股市有130年发展历史,标普500的估值始终在10—23倍市盈率区间波动,历史平均为16.5倍。美国股市估值低于10倍的情况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五次,且每次低于10倍估值后都爆发一轮大级别的牛市。而目前上证综指的市盈率仅为9.70倍,这是极度的不合理,从长期看,股市估值必须向均值回归,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蓝筹股在大级别行情中的实际市场表现究竟如何?& &&&&&A股市场如果爆发大级别行情,低价优质的蓝筹股是不是真如很多人认为的“大烂臭”没机会?这显然是极为粗浅的认识。A股市场虽然是资金推动型市场,但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级别行情里,蓝筹股都是推动市场走牛的源动力,我以A股市场成立20年来,爆发过的2次有代表性的大级别行情为例进行说明:&(1)、日—日大牛市,上证综指从512.83点上涨至2245点,历时五年半,上涨幅度338%;&(2)、日—日大牛市,上证综指从998.23点上涨至6124点,历时两年半,上涨幅度513%;&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我以这两次大级别行情启动前市值最大的50家股票作样本进行分析,看大市值蓝筹股与大盘指数的走势对比,分析结果如下:把两次牛市启动前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按最终涨幅进行排序,最终涨幅排名前十位的股票在行情启动前的平均市盈率分别是12.7倍及13.2倍,均低于这50只股票在行情启动前18.7倍及17.8倍的平均市盈率。而行情启动前市盈率较高的股票,在牛市里最终的实际涨幅都基本排名靠后,这一现象在年的牛市中更为明显,2005年牛市里涨幅前十位的股票平均市盈率是13.2倍,这些股票平均上涨1344%,涨幅排名在41—50名的10只股票,其在行情启动前的平均市盈率为23.3倍,最终平均涨幅是286%。2005年大牛市中最值得玩味的是:流通市值排名前十位的钢铁股平均市盈率是6.3倍,平均市净率是1.1倍,平均股息率达到7%,这与现在银行股所处境遇及其相似,也是不被市场所看好,因为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钢铁行业被视为夕阳行业、产能过剩、没有成长性,加上市场普遍认为钢铁行业是国企管理水平极其低下的典型代表。但就是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这十家市值最大的钢铁股在2007年大牛市中极度“疯狂”了一把,平均涨幅771%,远高于沪指513%的涨幅,并且这十只市值最大的钢铁股有八只轻松跑赢大盘指数的涨幅;如果把这些钢铁股按市盈率进行排名,市盈率最低的前十只钢铁股平均PE是5.39倍,在这轮牛市中平均上涨838.25%,这进一步说明估值越低,相对涨幅越大。& &&&&&通过流通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在2007年牛市行情里的具体表现做分析测算后,可以看到这50只最大流通市值的股票平均涨幅是721.33%,远高于沪指513%的涨幅。而这50只大市值票中涨幅超过700%的,都是在指数中占据大权重的成份股,同时多数是属于金融、地产和钢铁行业的各股。这几个行业在当时的熊市中普遍不被市场看好,因他们被认为流通市值过大,成长性更被认为有问题,所以在行情启动前,这些行业的各股基本都是处于被市场抛弃的境地中,如这5只银行业平均市盈率15.29倍,市净率2.19倍,市场承认这几只银行股都属于被严重低估状态。但当时银行业的不良率比现在高出很多,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中国银行业随时会破产倒闭,所以银行股与现在一样被市场遗弃。但2007年牛市里,这5只银行股的平均涨幅是937.19%,几乎是同期大盘指数涨幅的2倍。所以,影响各股涨跌幅的制约因素不是流通市值的大小,而是估值的高低,也即估值越低涨幅相对会越大。同时,A股市场的历史证明了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低估值股票,在牛市行情中绝对不会被市场遗忘,这些在指数中占有较大权重的蓝筹股,在牛市中往往都是担当引领大盘上涨的重要角色,所以蓝筹股确实是大盘上涨的源动力。& &&&&&在牛市中,几乎任何基金经理都难以跑赢指数,如果我们在月份买入市场最不看好的低估值、高股息率钢铁股、银行及地产股,无疑会轻松跑赢市场指数和几乎全部公募基金。所以,在股票市场低迷阶段,买入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股票组合,一方面由于高股息率的存在,可以拥有稳定的股息收益、抵御熊市冲击;另一方面,在牛市行情启动后,外围资金的介入最终是以这些优质蓝筹股为主,所以蓝筹股往往有极大概率跑赢大盘指数。并且,在牛市来临后,估值越低的股票越容易获得超额收益,而估值较高的股票,其最终回报率往往也一般,这从下面统计的两次大级别行情里不同估值股票的实际涨跌情况可以看出,市盈率低的股票往往在大行情中涨幅居前,并且远超市场指数的上涨幅度。3、银行股在各级别行情里的市场表现到底如何?& &&&&&与2005年牛市行情启动前钢铁股所遭遇境地几乎一样的就是A股市场上目前已经上市的16家银行股,一直以来银行股的持有者不断被市场予以嘲讽,甚至于银行股的持有者已经不太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拿着银行股,因要么遭遇对方质疑的目光,要么就得不厌其烦的解释自己持银行股的原因,因为很多自以为聪明的投资人认为投资银行股是极其弱智的行为,难道长期以来银行股的市场表现真的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 &&&&A股市场目前已上市的银行股有16只,第一只银行股——深发展是1991年4月挂牌上市。深发展上市后的最初9年里,它是两市唯一的一只银行股,同时也是大权重股,与四川长虹分别担当深沪两市的风向标,无数次在大级别行情里充当市场领头羊的角色,以至于当时有顺口溜,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意思是深发展稍微动一下,大盘就要抖一抖。其实深发展当时的流通股本只有3.57亿股,流通市值就20亿元左右,与四川长虹的股本结构大体相当。但当时市场容量小,在缺乏机构资金参与的市场环境下,深发展和四川长虹的地位确实无法撼动。随1996年牛市行情的启动,银行股集中挂牌的小高潮开始,浦发、民生、招商和华夏这四家银行相继挂牌上市。2005年牛市行情启动后,中行、工行、建行等巨无霸上市,然后是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以及兴业、北京银行也相继挂牌。这样,深、沪两市合计有16只银行股挂牌上市,其中深圳只有2家,分别是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其余14家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那么最近10年买入并长期持有银行股,损益到底如何?& &&&&在此,我用A股市场这10年来5个不同市场区间段里银行股的实际走势做测试样本,经过精确计算后得到如下结果:& &&&(1)、日—日期间,这是A股历史上最大级别的牛市行情,银行股的实际市场表现如何?& &&&&日是A股市场极具重要意义的时点,当日沪指跌破千点并下探至998点,这也是A股市场自1997年以来17年间唯一的一次破千时点,而这次破千之举终结了自2001年6月份开始的4年大熊市,并且后期为A股市场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超级牛市行情,沪指于2年后的日最高上摸6124点,涨幅513.62%。在这波牛市里,两市仅有的5只银行股平均涨幅937.19%。其中,浦发银行上涨1141%,招商银行上涨1014%,都远超同期沪指513%的涨幅。而即使涨幅最小的华夏银行也上涨了741%,超出沪指涨幅227个百分点。所以,这5只银行股在这波超级牛市里当仁不让的成为市场领头羊。也许有人说:“2005年爆发牛市行情时,这5只银行股的实际流通市值比现在小很多”,但我要告诉你:当年招行的市值在深沪两市里排名第四,民生、深发展和浦发的市值在两市分别排在第7、第9和第11位,所以这几只银行股在当时都是属于超大市值品种。& &&&&&从上表可见,2005年6月前后这5只银行股的总市值、流通市值在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仁不让的属市场中大权重股,对指数的运行趋势影响巨大。市场在千点区域徘徊时,上证A股的静态市盈率为14倍,银行股是15.29倍,两者基本相当,当时评论媒体也是认为银行股的估值被严重低估,但市场也普遍对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并不看好,而深沪两市自沪指跌破千点并启动反弹行情后,这5只银行股率先展开上攻行情,最终引领深沪两市走出超级牛市行情。& &&(2)、日—日,时间跨度10年,正好涵盖超级牛市和最大级别熊市的完整牛熊周期,银行股的实际表现又如何?& &&&&&根据精确统计结果:从日到日,沪指累计上涨是100.91%,而涵盖这10年完整牛熊周期的5家银行股平均涨幅是410.82%。其中,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上涨561.74%和527.35%,涨幅最小的招商银行也上涨了288.82%,都远超沪指100.91%的涨幅,这说明:在一个较长的市场周期里,长期持有银行股可以获得远超指数涨幅的收益水平。& &(3)、日—日,是时间周期跨度达7年的最大熊市,银行股在最大级别的熊市里表现如何?& &&&&&A股市场这7年大熊市开始后,银行股的走势一直被市场所诟病,因为银行股的市盈率估值从6100点的60倍滑落到8、9倍,再到目前的4、5倍,这让整个市场为银行股的落败而扼腕叹息,长期持有银行股的投资人时常被视为市场上最可怜的人,甚至还被热炒绩差股的投机者讽刺挖苦,这令银粉苦不堪言,好像自己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丑事,因为银粉们无形中发现自己成为被市场批评教育的对象,那么熊市里持有银行股究竟“惨”到什么程度?我们假设在2007年10月沪指6124点时买入银行股,然后看7年熊市里始终持有银行股究竟会“惨”到什么程度?从日沪指上摸的6124点算起,到日为止,沪指的累计跌幅是66.74%,但同期挂牌上市的14家银行股平均跌幅是52.27%,也即银行股的跌幅其实远小于大盘指数的跌幅,并且这个跌幅还是在银行股的估值被市场严重低估下的跌幅。而这7年熊市里银行股跌幅相对稍大情有可原,因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年,世界各主要市场的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当时美国市场银行股的下跌幅度均超过70%,跌幅最大的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分别下跌98%和95%。但我们的银行股随其大幅下挫并不合常理,因为欧美的银行业与中国银行业在经营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就是欧美银行业在经营中过多的依赖于金融衍生品的投机,而中国银行业一直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基本不涉及金融衍生品业务,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完成情况没有受金融危机大影响的原因。而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市场曾经暴跌的银行股相继重新走强,大多重新步入上行趋势,并逐渐收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失地,可我们的银行股却继续在低位徘徊?其实根本性原因是A股市场的资金严重供给不足,作为资金推动型市场,资金的匮乏让流通市值动辄千亿的银行股很难被市场热流资金轻易翘动。而股价长期没有好的表现,加上评论媒体有失偏颇的一味唱空银行业,其结果就是造成银行股上驻留的资金不断外流,所以7年熊市里银行股被市场遗弃实属正常。但即便如此,银行股在这7年熊市里的仅有的两次小级别反弹行情里,仍大幅跑赢市场:如日—日期间,A股走出持续9个月的超跌反弹行情,上证指数从1664点算起最高反弹108.59%,而同期银行股的反弹幅度是149.46%,比大盘指数的反弹幅度高41个百分点;在日—日的反弹行情里,上证指数反弹23.89%,而同期银行股的平均反弹幅度是44.86%,高出大盘指数20.97个百分点。& &&&&&所以,从银行股在A股市场最近10年来的走势情况看,无论是大级别的牛市行情,还是小级别的反弹行情,银行股的走势都始终强于大盘涨跌的总体水平,那么银行股已经低迷了7年之久,如果A股市场再爆发大级别行情,银行股的走势会如何呢?四、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的股票弹性分析&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已经知道A股市场最近10年来,无论是什么级别的行情,银行股都轻松跑赢大盘,尤其是长期持有银行股可以轻松获取可观的投资收益,比如从日起持有银行股到现在(日),平均收益可以达到410.82%,而同期沪指的涨幅只有100.91%,所以银行股其实可以作为长期的投资品种。但A股市场有16只银行股,因公司规模、成长性和股价弹性等差异性因素,这些银行股在市场中的实际表现又各有不同,并且这种差异在欧美资本市场上也同样存在。目前,两市的16只银行股,通常意义下被划分为两个群体: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1、以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5大国有商业行,这些银行的股东都是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或中国财政部。这5大行成立较早,体量规模极大,业务范围几乎渗透全国城乡各个角落。曾经这5大国有行在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中占据绝对主力位置,但随着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发展,这5大国有行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股票的市场表现,也相对弱于中小股份制银行。& &&&&&备注:光大银行的股东也是汇金投资,但因为光大银行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市场总体也将其放在中小股份制银行的群体内。& &&&&2、以浦发、兴业、民生、华夏、平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成立日期普遍是实行改革开放的90年代前后,经过20年的发展,这些原本是侧重地区性银行业务的小型银行现在已经发展成全国性的中大型银行,当然这个所谓的“大”与5大国有行的“大”仍有本质区别。& &&&&&在A股市场上,5大国有行的股价走势与11家股份制银行的股价走势及股票弹性有很大差别。从日A股见顶后到这轮调整行情的最低点日,11家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平均跌幅是73.94%,4大国有行(农行当时未上市)的股价跌幅是65.34%,两者与沪指72.83%的跌幅基本相当。4只国有行股价的跌幅稍小于11只股份制银行的跌幅,不是因为这4只国有行的股价抗跌,而是其上市时间较晚,都是在牛市后半程上市,获利盘对盘口压力相对较小,所以这阶段里4大国有行的跌幅相对稍小;而日A股见顶后到日期间,11只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平均跌幅是51.59%,4大国有行的股价跌幅是55.07%,两者也基本相当,跌幅都明显小于同期沪指66.74%的跌幅,这表明从较长的市场周期看,无论是大型国有行,还是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其股价的长期抗跌性都强于大盘指数。但是在市场上涨阶段,5大国有行的股价涨幅与11家股份制银行的股价涨幅有悬殊的差距,如日沪指探底1664点后到日展开的超跌反弹行情中,以及日—日展开的又一轮小级别反弹行情中,11只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分别弹升171.86%和55.08%,5大行的股价反弹幅度只有93.47%和22.38%,前者比后者分别高出78.39和32.7个百分点。如果横向对比,就是11家股份制银行的股价涨幅比5大国有行的股价涨幅分别高出0.84倍和1.46倍。而从2008年11月沪指探低1664点到日期间,时间跨度周期是5年半,两个取样时点都是市场相对底部的位置,11只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平均上涨幅度为85.53%,5只大型国有行的股价平均涨幅只有26.90%,虽然两者都超过大盘同期19.32%的涨幅,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价涨幅比国有行股价的涨幅高58.63个百分点,也即11家股份制银行股价的涨幅是5大国有行股价涨幅的3.18倍,这个差距不可谓不小。& &&&&&同为银行股,市盈率估值水平相差无几,缘何国有行的股价与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在历次行情中表现出如此大的差距?除了股份制银行未来的成长空间大于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流通市值大小的差距造成了5大行的股性出现呆滞特征,但不是5大国有行的流通市值太大,而是其实际流通市值太小,如果以最近一次银行股启动相对大些级别反弹行情的日全部银行股的流通市值数据做分析:& &&&(1)、11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流通市值是844.23亿元,5家国有行的平均流通市值是4954.21亿元,两者市值相差近6倍。5大国有行中,A股总流通市值最大的是工行,其A股流通股数是2646.11亿股,扣除财政部和汇金合计持有的2474.71亿股后,工行的A股实际可流通股数是171.28亿股。从最近几年工行的股东结构明细上可以看到:汇金和财政部所持股份的数量基本不变,汇金的持股数量小幅增加是源于多次为稳定市场而进行了小幅增持,增持后这些股份始终处于锁定状态,对实际流通市值不产生任何压力。而工行的股东结构明细里有个股东是属于保险理财产品性质的资金,其持股目的是以财务投资为主,一般不轻易减持,即使持股数量有变,也多是属于小比例微调,这些保险理财产品锁定的流通股数约80亿股,所以工行真正流通在A股市场上的可流通股数实际连90亿股都不到,如果按日银行股启动反弹行情时工行的股价算,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实际可流通A股的市值是350亿元,这在上海市场的流通市值排序里,勉强排到第62位。而建行的A股流通市值名义上是有400亿元,因建行的总股本是2500亿股,但2404亿股为H股,A股只有95.94亿股。而这95.94亿股里,若扣除平安保险两个理财产品锁定的近30亿股后,建行实际的可流通A股大约是65亿股,实际可流通市值约260亿元,这在沪市A股的流通市值排名中位于90名以往;中行剔除汇金所持股份后,全部散落在外的流通股合计只有65.63亿股,全部市值才180亿元,即使中行的这些A股全部在市场流通,其流通市值在沪市A股的市值排名中位处200名以外。所以,5大国有行的股价表现不如其他11家股份制银行活跃,能说是因为这5大行的流通市值过大?& &&&(2)、对5大行的市场表现不佳,很多人潜意识里是认为5大行属于A股市场的大笨象,市值过大,资金难以轻易拉动,其实这全是认识上的误区,目前A股市场上真正流通市值大的恰恰是股性最为活跃的股份制银行,如浦发、兴业、招商、民生等,这些银行股的流通市值都在千亿以上。其中,招行的流通市值已经超过2200亿元,但每次市场启动各级别行情时,招行的市场表现都非常出色。之所以5大行的股价表现长期不如11家股份制银行,总体原因是5大行的体量规模过大,成长性不如中小股份制银行,加上这五头“笨象”的实际流通市值过小,日均成交额过小,无法容纳启动银行股的机构群巨额资金,如2014年以来,工、农、中、建、交5大行的日均成交额分别只有1.98亿元、2.19亿元、0.92亿元、1.05亿元和3.24亿元,这样的日均成交额根本无法容纳启动银行板块的大型机构群资金。所以其流通市值过小及成交过于清淡的不利,令5大行的股票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而市场对5大行流通市值过大的错误认识,也让场内资金不敢轻易介入这5家国有行的股票,最终导致这5家国有行的股价走势每天呈锯齿状运行,经常是在上下1、2分钱的区间做窄幅震荡,这也令银行股的整个市场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综上所述,如果选择银行类股票进行投资,我们按常理应该首选中小股份制银行,如浦发、兴业和平安等,那么具体选择投资标的过程中,到底选哪个?说没有准确答案也可,说答案很明确也行,我自己的原则是不选5大行的股票,这是从这16家银行股在最近10年来长期市场表现得出的结论,原因在上面我已经说的很清楚。而中国银行业在经营上同质化极为明显,业务结构也都相差不大,各股的估值又极为相近,某些经营指标虽然有微小差别,但总体上都是半斤八两,没有谁最突出,也没有谁最柔弱,所以在具体投资标的选择上,主要是从股票弹性上着手。& &&&&&如果把历年来各级别行情中16家银行股股价表现优异的标示出来,可以看到平安、浦发、民生、招商、兴业、宁波和北京银行等数只股票的长期市场表现一直较为活跃。这其中,宁波行和北京行的地方银行色彩过于浓重,从发展前景来讲这两家银行也许有地域性过强的不足。民生银行因前几年业绩增速较快,及有名人持股的影响,所以民生在2012年底的反弹行情中表现较为抢眼,但正因为民生银行在2012年底这波反弹行情中涨幅过大,也令民生银行的PE、PB在16家银行股中长期鹤立鸡群,最后造成民生的股价在2013年下半年表现几乎最差,跌幅明显大于其他银行股,加上民生的A股较比H股价格高出少许,这也让民生的股价显得有些另类。招商行前几年因为管理层原因,发展速度较比其他股份制银行明显落后,虽然新行长上任后市场对其给予厚望,并且2014年度上半年招行的业绩提升确实迅猛,但我担心这个业绩提升只是2013年第三季度通过配股募集的275亿元资金带来的功效,加上招行的股价表现在这几年都不出彩,所以我个人也很少关注招行。& &&&&&剩下的就是浦发、兴业和平安三个。2014年上半年,浦发半年报里披露了江浙地区的不良爆发加大的潜在威胁,让很多市场人士为之邹眉,但我个人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是看其总体情况,而不是细究其某方面不足。对浦发而言,我不认为它在江浙地区不良爆发的相对明显就认为其经营上有严重瑕疵,也不会因为浦发没涉及青岛150亿的融资诈骗案就认为他业务经营严谨,我只看总体情况,浦发在各项经营上都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方面,但各方面都不差,所以综合经营能力排前列,这也是浦发这些年来业绩增长一直在16家银行股里位居第一阵营的原因。但浦发最让我看好的不是这些年业绩的增速如何,而是上海自贸区设定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因为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先锋,一直享有优厚的政策条件。上海设立自贸区后,势必在利率、汇率等金融领域做出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理所应当成为上海金融改革的重头戏。一直以来,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以香港和新加坡为主,有超过70%的海外人民币业务是在香港和新加坡两地完成。但近年来,伦敦、巴黎、纽约、悉尼以及台湾等地纷纷大力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都在争做人民币结算中心。其中,伦敦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2013年伦敦已超越新加坡成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但上海设立自贸区后,上海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交易中心,因为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目前这四个“中心”的建设势头极为迅猛,其在金融、贸易及航运等方面的优势是国内其他任何城市都难以匹敌的,上海自贸区势必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并且其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市场规模最终将大于香港、新加坡及伦敦,由此提升人民币的全球辐射力。2014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曾发布信息:指明2014年底前将推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细则,文中明确提出“金融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尽快把金融市场做大做强!”,同时,相关人士明确指出:“用好用足自贸区优势, 推动自贸区与金融中心联动发展,要求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牢牢立足人民币基础业务,围绕人民币谋求创新发展,做大人民币在岸市场,努力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的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这些信息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把上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而现在有人民币离案业务牌照的银行有交行、招行、浦发及平安银行,根据2002年首批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牌照发放时的规定,这4家商业银行被允许通过其总行营业部及各分行的业务人员,从事与境外企业及个人有关的存贷款及其他银行业务。而目前包括4大行在内的其他商业银行要想做离岸业务,都要转道有牌照的这4家银行做中转,所以如果上海开始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业务,对浦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浦发银行的总部在上海,大股东是上海国资委,借助自贸区设定的契机,上海国资委正紧锣密鼓的打造浦发这个银行金融控股平台,而自贸区的优势及金改优势将是其他上市银行所无法共享的。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让招行和平安两家银行迅速发展壮大,上海自贸区的设定意义远高于当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意义,上海设定自贸区的目的是把上海发展成世界金融中心,那么壮大起一个浦发银行实属正常。而设立自贸区的目的其实主要是金融改革,上海对金融国资的改革已经从浦发银行和国泰君安两大上市公司开始实施,目前浦发银行的多位副行长已陆续就任上海各国资金融企业的一把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打造浦发为国资金融控股平台的战略布局正在进行中。对于兴业和平安银行,不想再多评述,平安转型已经成功,背靠中国平安集团这个大金融平台,这是其他银行股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平安集团对其它实施完整合后,平安银行迅速增长的业绩已经说明一切。兴业银行无需多说,一直以来都是股份制银行中的佼佼者。五、投资银行股的收益预期& &&&&&前面我已经用很长的篇幅及各种数据对比分析了蓝筹股在大级别行情中的市场表现,同时也求证了这10年来无论是大牛市行情,还是小级别反弹行情里,银行股的涨幅都远大于大盘指数的涨幅。在此,我暂时不去奢望未来5年、10年银行股能带来多少倍利润,我只着眼于未来一、两年的中短期利润。如果A股爆发新一轮牛市行情,我不认为是因为什么无风险利率下行等因素,我前面说过:年A股爆发大级别牛市行情时,1996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0.98%,难道当时的无风险利率就低了?& &&&A股走强的关键驱动因素就三点:& &&&&&1、A股跌的时间太长了,熊市已经7年了;& &&&&&2、A股太便宜了。按日数据:上证综指的市盈率是11.23倍,众多优质蓝筹股的市盈率还躺在6、7倍处,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是4.38倍,投资价值极为突出。当然,我知道蓝筹股的投资价值是公募基金看不见的,因为公募基金眼里小票才有黄金;& &&&&&&3、造血机制完善了,沪港通实施后,巨额的欧美资金可以随意在A股市场里淘金了。& &&&&&对上面这些看好A股市场的因素我只三言两语带过,不想详细阐述了,我只简单预测中短期内(1—2年)投资银行股的预期收益。如果A股市场爆发相对大些级别的行情,驱动因素应该是估值修复,因为沪港通实施后,欧美资金可以很方便的进出A股市场淘金。目前A股市场上众多蓝筹股的估值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相关行业股票的估值相比,差距极为悬殊,如银行股目前的市盈率是4.38倍,美国市场银行股的市盈率是12.90倍,香港市场银行股的市盈率是11.43倍。考虑到银行业在未来几年仍将处于高速增长状况中,那么相对年而言,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到3.92倍和3.40倍,所以银行股的投资价值极为突出。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质疑:银行股能确保未来2年继续高增长?我的答复是可以,这种高增长岂止是未来两年,是未来若干年都可以。简单来说,银行业如果想实现高速成长,其通常手段是通过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模式来完整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这是中国银行业此前一直采取的重要手段。在此,假设银行业的再融资道路被堵死,优先股也不发行了,其实银行业靠内生力量增长一样可以完成可观的利润增长,如果用简单的算法:上市银行的分红率为30%,净资产收益率为20%,则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为:(1—30%)*20%=14%。举例说明如下:假设100亿净资产,20%的ROE,当年利润是20亿,20亿利润分红30%后,其余70%约14亿转入净资产,这样下一年度净资产是114亿,同样20%的ROE,下一年度的净利润是22.8亿,较比上年20亿的净利润增加2.8亿,则可以简单估算为净利润增幅14%,所以银行业即使不实施再融资,只靠内生力量发展,也可以得到快速增长,所以行业发展没问题。& &&&&&&&&&&&&&&&&&&& &因文字的字数限制,后面部分文字我用截图方式发完
已有252人赞助了这篇帖子2458雪球币:18816811111110076706666666666666666583330222020121211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7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空a股et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