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小浪底调水调沙水库是不是日元借款建的

赚日元到中国来开销,是不是很划算啊?_百度知道
赚日元到中国来开销,是不是很划算啊?
这样下去对中国也太不公平了,吃碗面800日元在日本普遍能赚到30万日元一个月,太高了.8万人民币,目前日元对人民币汇率100日元对5.7人民币,就是45左右块人民币,中国吃碗面才7到8块,我拿800日元在中国可以吃4碗面,等于近1,也就说,日本人普通一个月赚30万日元,如果按汇率算
提问者采纳
其实现在赚日元到中国消费是很不划算的事情了,您提出的100日元换1块RMB,但是如果您10&#47,您可以算下,因为06年的时候是30W日元可以换近2W人民币左右09年的时候就可以换2,由于汇率导致日元贬值了多少,所以如果您不是很缺人民币的话,30W贬值了6000块,不建议您现在换成RMB消费;11年的时候在日本.1W人民币,应该会回暖吧。 所以此划算非彼划算,11年8/9月份封顶可换2.5W人民币左右,您就知道,原因是汇率问题.3&#47,可以持有个3~5年,当年的汇率是30W日元可以换到2;4W人民币您说的也是对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日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目前买入日元是不是日后可以赚一笔_百度知道
目前买入日元是不是日后可以赚一笔
看到现在日元走势,觉得可以买点,等以后再换回人民币,专家给点建议吧
提问者采纳
从形式判断,中日如果争端再起,日元应该是跌而不是涨,所以现在应可以考虑做空而不是做多日元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我个人认为。。日元是有钱人。。至少10缉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渐00YAN。。总好多RMB~~100元。。{只是我个人认为,供参考}
日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门峡后传(18):小浪底,远不是休止符
自打2001年小浪底枢纽建成以后,黄河治理的焦点就转移到了小浪底,三门峡从此式微,按理说,故事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由于小浪底是三门峡的擦屁股工程,延续了三门峡未竟的任务,所以在这里专门讲一讲小浪底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作为三门峡工程“身后事”的一个交代。关于小浪底如何决策,如何建设,前面已经说过了,此处不赘,单从2001年小浪底建成开始讲起。
21世纪初小浪底建成时,黄河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用一个“惨不忍睹”来形容,那是一点都不过分。50年代时,黄河下游河槽(还不算河滩)的行洪能力还高达8000秒立米,到了21世纪初的时候,已经普遍减少了4成以上,最糟糕的高村河段,只要1800秒立米的流率就会漫滩!这形象地说明了当时黄河下游的淤积已经严重到了怎样的程度。
河槽淤积了,“二级悬河”现象自然是愈演愈烈。实测显示,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河槽的平滩水位,普遍比临河的河滩高出半米到四、五米不等,本来黄河下游就是悬河,像河南开封河段,河滩本来就比城区高出13米,现在河槽里的水竟然比河滩还要高四、五米,弄得这防洪任务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展。
那说了,这么严重的淤积,都是三门峡的错?倒也不是,后来陆续建成的刘家峡和龙羊峡两座水库,也帮了很大的倒忙。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水库改变了黄河年内水、沙的分配情况,因此对下游存在着与三门峡类似的“水沙逆调节”问题。根据计算,光是年间,刘家峡、龙羊峡两座水库平均每年就要为下游“贡献”5800万吨泥沙淤积量!有了这俩哥们凑热闹,下游就更不得安生了。
另外一个因素是前面提到过的生产堤。由于生产堤干扰防洪,所以曾经一度严令禁止了,但随着下游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沿黄两岸又按捺不住冲动修建生产堤,开发滩区土地。面对既成事实,这一回上级很无奈:究竟是防洪问题重要捏,还是吃饭问题重要,或者说,是鸡滴屁更重要?所以干脆就睁只眼闭只眼,听任生产堤恢复了,上面来文件要拆,就装模作样拆一下,没过几天又死灰复燃,结果是进一步恶化了下游的行洪能力。到如今,黄河下游滩区已经生活了170万人口,这些人终日生活在黄河水的直接威胁下,一旦黄河爆发洪水,这170万人将首当其冲遭受灭顶之灾。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黄河中游及其关中平原的淤积并没有好转的迹象,这个在前面已经详细说过了。总而言之,小浪底建成时,面对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小浪底责无旁贷的第一任务,就是三门峡丢过来的那个防洪的皮球。但是考虑到淤积问题的复杂性,小浪底的汛期调节方式也是极其复杂的,简单地说,就是对于400秒立米以下的来水,增加到400,保证发电和下游用水;对于400~800之间的来水不做控制;800~2000之间的来水,调蓄成800下放,避免河道上冲下淤;的来水又不做控制,以使下游全河道冲刷;8000以上来水方进行滞洪调节。听上去很绕口是不是,不过目的倒很简单,就是为了实现“大水大沙”,把把小水期的淤积调蓄到大水期排放。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小浪底并没有完全遵守这个原则,2003年,黄河流域出现秋汛,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很长,达到了50多天,当时计算的结果是,如果没有小浪底拦蓄,花园口流率大约有6000秒立米,按理说小浪底应该是敞泄不管才对,但考虑到下游河道不堪一击,所以还是进行了拦蓄,把花园口流量控制在了2700秒立米以下,保护了下游180多万人民和200多万亩耕地的安全。平心而论,6000的流率强度并不大,换在50年代,这点来水甚至连河槽都填不满,可是到了21世纪就成了一次牵动全国人心的大洪水,这也侧面说明了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有多么糟糕。
这里顺便说说2003年那场秋汛,这次秋汛对关中平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由此引发了迄今以来最激烈的一次关于三门峡存废之争的大讨论。其实呢,把这个屎盆子扣在三门峡头上,可真是有点半冤不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三门峡断面的最大流率才4500秒立米,称其为“洪水”很勉强;加上担心出现淤积,所以三门峡根本就是敞泄,防洪的担子都压在小浪底身上,从这个角度说,三门峡并没有直接责任;但是别忘了,上游干、支河道已经因为三门峡的缘故淤高了,所以才会出现如此之小的洪水却造成如此之大损失的奇怪现象,因此翻陈年老账,责任还是出在三门峡那里。当然罗,现在即使真的如陕西人呼吁的那样,把三门峡拆掉了,潼关高程还是降不下来,下次洪水关中照淹不误,还白白浪费一笔拆建费呢,这是题外话。
那有人要问了:当年三门峡蓄水拦洪才几年就出那么大的麻烦,以至于要彻底放弃防洪功能;怎么小浪底就不怕悲剧重演么?这就是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小浪底不是没有淤积问题,而是淤积的负面影响比三门峡小,这里原因很多,主要的一点,就是小浪底的正常运用水位才275米高程,大大低于潼关高程,加上小浪底远在三门峡下游130公里远的地方,所以泥沙淤积对潼关以上河道基本没有影响,而库区两岸工农业又不是那么很发达,淤一点问题也不大。当年黄万里虽然坚决反对修三门峡工程,但对小浪底的态度就不那么排斥,提出在满足若干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修建小浪底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也说明,黄万里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所谓“反坝派”,一味地反对任何大坝,他之所以反对三门峡,是建立在对黄河河性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
防洪只是第一步,造成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在于泥沙,所以小浪底的第二个大课题是减淤,这里面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把上游来沙拦在水库里头,不给下游增加新的淤积;二是想办法把下游河道里已有的淤积冲刷到海里去,从而改善河道。
拦沙的任务比较好办。小浪底有127亿立方米库容,其中淤沙库容75.5亿,蓄它几十年没问题,所以小浪底在设计规划时,设定了20年的蓄水拦沙时间,其间拦截大约78亿吨泥沙;20年以后再改为“蓄清排浑”运用,尽量保持一定的库容,再坚持30年,直到用满50年后水库报废。从头10来年的情况看,截至2010年,小浪底库内已经淤积了28.33亿立方米泥沙,也就是损失了大约22%的库容,淤积速度比预计得还要略好一点,这里有上游来沙少于常年平均值的原因,也有水库调度优化的原因,后面会提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是下游河道里已有的那些泥沙呢?靠人工清淤是不现实的,还是要回到40年前那个人造洪峰的点子上去,把泥沙冲进大海。几十年来,一直有人盼着能够重新有机会尝试三门峡那个未竟的试验,好不容易盼到小浪底修好了,这拨人就开始寻思人造洪峰的事情了,方案和40年前差不多:每隔三年在非汛期蓄水40亿立方米左右,然后下泄清水,制造一个5000秒立米的人造洪峰,根据计算,这样能够冲刷掉下游大约6000万吨泥沙,平均每年2000万吨。
不过接下来的计算给大家泼了一瓢凉水:黄河非汛期流量本来就少得可怜,而且近年来一直是有减无增,想在非汛期蓄到40亿立方米的水谈何容易。再说了,就算蓄足了水,哗啦一下放掉,等到开春就没有春灌的水了。所以这个玩法既不可行又太奢侈,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幸运的是,理论上的突破给了人造洪峰试验新的希望。以往的理论认为,只有清水才具有比较强的冲刷能力,所以必须在非汛期蓄水冲刷;经过科技人员几十年的研究,现在发现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高含沙泥水也能够具有很强的冲刷能力,这样一来,人造洪峰试验就可以改在汛期河水浑浊的时候进行了,而且还不浪费冬季宝贵的蓄水,一举两得。当然罗,这里说得简单,实际具体到细节上门道就多了,比如流率改控制多大,人造洪水里泥沙浓度多少比较合适,颗粒粗细怎么搭配,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把握,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而言之,人造洪峰从设想一步步成为了可能。
到了日,一切准备就绪,黄河第三次人造洪峰试验(官方说法是第一次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11天时间里,小浪底共向下游释放了26.1亿立方米的水量,大约6640万吨泥沙因此被冲刷入海。受到这次试验成功的鼓舞,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又接连进行了两次试验,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一共耗水100.41立方米,将2.568亿吨泥沙冲入大海。由于流量控制得当,不大也不小,所以既没有出现大的漫滩,也没有发生事前人们担心的“刷河南、淤山东”的情况,而是基本实现了下游全河段冲刷,成效明显。
从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开始,还拉上了上游的万家寨和三门峡,几个哥儿们一起搞了个联合调度,简单地说,就是大家伙一起往下放水,在冲刷下游的同时,在小浪底库内制造异重流,把库区的泥沙给带出去,减轻小浪底的淤积。前面说过,几十年前三门峡就曾经尝试过异重流排沙,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一设想一直没能实现,现在时代不同了,异重流排沙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进步,从第三次试验开始就运用上了这一成果,以后更是拉上了支流的陆浑、故县两个水库,规模越来越大,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那么,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有什么影响呢?由于调水调沙是个新鲜玩意,资料十分有限,大部分内部数据还锁在黄委和水利部的保险柜里,加上黄河形态的变化也不是三年五载就能看得出来的,所以下面只能作一些粗略分析判断仅供参考。
首先必须承认,调水调沙取得了一定效果。从2002年至今,历年调水调沙已经将7亿多吨泥沙送入大海,下游的最低平滩流率,已经从不足1800秒立米上升到2010年的4000秒立米,应当说改善是比较明显的。
不过,虽然汛期小浪底将大量泥沙冲入大海,但是黄河下游在非汛期仍然是淤积的,长期来看,平均每年4亿吨,近几十年来水来沙偏少,但每年仍然有8000万到1亿吨的样子,刚好在目前小浪底的冲刷能力之内,所以从总体上说,调水调沙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仅仅是略有冲刷而已,二级悬河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黄河下游宽浅游荡的河道形态也没有实质性的好转。如果未来遇到丰沙年,小浪底能不能再加大冲刷力?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会不会出现反复?这都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而且调水调沙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人造洪水给下游带来了大量粗沙(原因前面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每调水调沙一次,下游河道里泥沙颗粒的平均直径就增加一点,下一次就必须动用更多的水量和更大的流率去冲刷。你看02年第一次调水调沙,26.1亿水量冲刷了6640万吨泥沙,平均39.3立方米水就能冲刷一吨泥沙;到了2010年,90.7亿吨水量才冲刷了1.446亿吨泥沙,冲刷一吨泥沙的耗水量增加到62.7立方米,增幅是很惊人的。打一个难听的比方,这就好比瘾君子,每次毒瘾发作,下一次都需要更大的剂量才能满足,如此恶性循环,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万一下游泥沙颗粒直径增长到人造洪水的冲刷力无法冲刷的程度,黄河下游的淤积问题就将成为一个永无破解可能的死结。
最严重的问题是,50年后小浪底淤满了该怎么办?现在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50年的时间也就弹指一挥间,这么短时间内黄河上、中游的减沙工作不可能完成,届时黄河下游又将大量淤积。由于小浪底是黄河下游干流上最后一个可以修建大型水利设施的坝址,那时候就没有任何措施可以哪怕是暂时阻挡一阵泥沙的淤积了。为了减淤,现在人们又在黄河北干流修建碛口和古贤水利枢纽,但这样又能把问题拖多久呢?——所有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有让时间来检验了。
所以,三门峡的故事讲完了,小浪底的话题还远远没有结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浪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