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自定义转账公式如果不同时期借入不同汇率怎么做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金融创新
&&&&&&&&&&&&&&&&
/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金融创新 
迎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贺《对外经贸热点研究丛书》出版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完善政治体制等方面 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伟大的业绩,都是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密不可分的。正是这一关于改革和开放的决策,揭开了中国发展史上崭新的 一页。经过十几年的共同努力,终于使中国在通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上迈出了 关键性的一步。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但又不尽如此。历史上美国、日本都曾把握 了机遇,抓紧时间,大大发展了自己并取得了成功。这次中国也面临着机遇, 而邓小平毅然抓住了它。中国能不能利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全国上下协力、 万众一心来实现中华民族十二亿同胞的愿望——振兴中华呢?我认为十分可 能,关键在于稳定、持续而有效地发展。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这正是所谓“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也需要你”。这种相互依存的局面, 既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政治上,甚至军事上。基于这一点,全世界各种 国际经济、金融、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组织机构,都应在和平共处、相互依 存、取长补短的前提下,求得共同发展,使世界人民都能分享科学技术和经 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既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间相处的一个前提,那么各国之间相互了解,共同制订并遵守规则就很有必要。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摸索、 实践,终于作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这充分表明 了中国政府能高瞻远瞩,有雄才大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 创始成员国,中国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也必然会加快。因 此,研究中国与世界市场接轨问题就迫在眉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些热心 于此事的教授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负责人,对这个命题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组织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些充满活力、颇有才华的中青年教师,及时编 写了《对外经贸热点研究丛书》。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对社会的一种 贡献。尽管它还是初步的,但有积极意义,我赞成他们的这一举动。长江后 浪推前浪,今朝新人展才华。作为一个在半个世纪前也曾热心为我国国际贸 易著书立说的老人,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我祝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界能有 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问世。安子介一九九五年七月于香港人民币汇率改革与金融创新一国际金融与国际收支1.确立金融的基本概念  在研究国际金融之前,让我们首先树立一些关于金融的基本概念和思维 方式。我在国际金融的第一节课,总是提问:什么叫金融?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大抵是说:金融是借钱,是货币流通,是资金的流动,等等。总起来说,关于金融不是一般商品交换,而是货币的独立运动; 不是技术和使用价值的学问,而是有关价值的学问,这一点是意识到了。金融,是货币的流通与信用。 金融不是一般商品的流动,一般商品的流动叫做贸易,但是贸易里面有金融。买卖东西要经过货币中介,要使用汇票、期票、支票和信用卡,有赊 购、租赁,有贷款,有信用证,这些都属于金融范围。金融也不完全等于资 本的流动,马克思说资本有三种形式: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前 两种是实物形态的资本,不是金融,但是货币资本;贷款、股票、债券、金 融期货、外汇、保险,就属于金融范围。可以说,金融是货币和支付凭证的 流通和借贷。另有一类特殊的金融:商品期货、租赁、土地买卖等,表面是商品而实质是金融,即实质上是价值的独立运动,但是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货币为什么能够流通起来?是因为商品的流通需要货币的流通。一般买卖商品总要付款,这就是货币流通。但在大多数场合,只要不是零售,货币并不总是与商品同步运动。比如批发商甲向生产商乙订购 10 万元家具,当时 不能付款,要在 3 个月后把家具卖出以后,才能付款;但是乙方需要先拿到 钱去买木材,这笔钱从何而来?如果乙方有钱,可以垫付。甲可以在 3 个月 后直接向乙付款,也可以开一张汇票给乙,指明要乙在 3 个月后持票向丙兑 现——前提是正好丙方欠甲 10 万元。这实际上是甲把钱借给了丙,又向乙贷 款,而由丙在 3 个月以后直接向乙还款。类似的办法还有很多,于是就出现 各种各样的商业信用和债权债务关系。1.1 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  如果甲乙双方都没有钱,乙方可以把汇票卖给银行,当然银行要扣掉 3 个月的利息,10 万元按照年息 8%,3 个月的利息是 2%,要扣掉 2000 元——这就叫做贴现。银行到 3 个月后凭汇票向甲所指定的丙方要回现金。这实际上是银行贷款给甲方。此时,商业信用就变成了银行信用。 商业银行可以把汇票卖给中央银行——叫做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改变再贴现率,来控制信用的规模。如果再贴现率太高,乙方宁可不生产,也不 愿意把汇票卖给银行,于是生产就出现下降。再贴现率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 三大杠杆之一,另两个杠杆是变动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中央银行参加公开市场 买卖——国家介入了金融活动。1.2 资金有时间价值——时空转换不仅仅是游戏 从贴现引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有时间价值:今天的 10 万元可以推迟到明年花,但只要不是往地下埋金子的土地主,就要使资金增殖,要跟上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至少可以存 入银行,假设年息 10%,一年后成为 11 万元。今年的 10 万元就等于明年的11 万元。这是存款的概念:A=B(1+R)n  n——时间 A——资金未来价值 B——资金现在价值 R——利 率反过来,未来的资金也可以提前到现在花,明年的 11 万元,贴现到今年来,就是 10 万元,这就是贴现的概念: B=A/(1+R)n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金融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特性,它可以脱离商品和资金 物质形态的限制,成为抽象的价值符号;它不仅可以在不同空间移动,比如 把钱从美国汇到英国——如果英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去吃利差;也可以在 不同的时间移动,把钱从未来提到现在,或者从现在推迟到未来,其价值将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到此,我们或许可以理解美国儿童电视剧里,人们可以通过时空隧道,从 19 世纪跑到 20 世纪,不仅仅是一种幻想,而是某种现实规律的形象化的 表现。1.3 收入的资本化  金融,是货币的流通与信用。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它的时间价值是以利 率为基本依据而变化的。把未来的资金贴现到现在来花,这一金融现象产生了收入的资本化。国库券的价格是怎么形成的?  面值 100 元的国库券,年利 10%,1 年期,到期收入 10 元。但是国库券 与存款不同,不是支付 100 元,取出 110 元,而是采用“倒扣”的办法;财 政部在出售时预先扣除 10 元利息, 100 元面值的国库券用 90 元卖出;1 年后用 100 元购回来。倒扣的数额=国库券面值×利息率国库券出售价格=面值-倒扣的数额=面值-面值×利息率       =面值×(l-利息率) 股票的价格和地价是怎样形成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股票和地价,是没有劳动投入的,没有价值但是有价格。股票价格是股息的资本化,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资本化,是收入的资本化,即用股息或者地租除以利率,其含义是:把未来的收入按 照年份,贴现到目前,一次性出卖,其出卖的价格就是股价或地价。这说明, 所有者是一次性地把他未来若干年获取股息或地租的权利,卖了出去。简单公式是:P=A/Ii——利率 P——股价或地价 A——收入:股息或地租 如果加入时间因素如 20 年,就要把每年的收入贴现以后相加,成为理论上的股票价格和地价:1 年 2 年 3 年P = A1/( 1 + i )+ A2/( 1 + i ) 2 + A3/( 1 + i ) 3+??+ An/( 1 + i ) n  实际的股票价格和地价,是以理论价格为基础,在公开市场上拍卖而形 成的。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民的经济预期,看涨则先买后卖,看跌则先卖后  买。地价则是许多准备买地的公司,预计收入并扣除可以计算的成本以后, 剩下的资金多少,就是可以用于买地的最高价格。各个公司公开竞争,出价 最高者买到,地价得以形成。  可以看出,收入的资本化,在数量上是用收入除以利息率,将未来收入 “贴现”到目前;在性质上是将自己获得未来收入的权利一次性卖出;而通 过资本市场的公开竞争确定实际价格。  利息率是资金的价格,通过利息率的换算和金融机构的操作,可以实现 目前资金和未来资金的互相转换,可以将未来资金的收益权标价出售。收入 的资本化,是特殊的金融现象。1.4 结论 在论述国际金融以前,首先建立基本的金融概念和思维方式,十分重要。 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是资金的独立运动,这种运动具有时空转换特性,使资金具有时间价值。这就使得资金的运动更加灵活和变化无穷。无数 金融工具的创新,使运动的灵活性变为现实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经济的效率。 资金的价格是利息率,利息率的水平是由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通过利息率的中介,可以使收入资本化,产主了股票价格、土地价格这 一类特殊的金融范畴。在资金、股票、土地、国库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和商品买卖一样,基本的原则是“贱买贵卖”,即在价格低处买进,在价格高处卖出,在价格低的时 刻买进,在价格高的时刻卖出。空间上的价格差构成现货买卖,时间上的价 格差构成期货买卖。两者是互相联系的。以最简单的商品买卖为例:北京的 毛毯 100 元,新疆的毛毯 50 元,商人就会从新疆买进而到北京卖出。但是运 输是有时间的。如果运到以后北京的毛毯落价到 50 元,那么商人就会亏本。 金融——货币的流通与信用不仅仅是借钱,而是包含了十分丰富和复杂 的内涵,特别是它的运动速度,比一般商品要快得多,灵活得多;运动形式 要复杂得多。这就产生了独立于一般商品运动之外的金融的运动、金融的操作机构和金融的独立学问。2.外汇与外汇管制2.1 五花八门的各国货币 国际金融,所研究的是国际间货币流通与信用。 在一般情况下,各国都不允许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本国居民和法人需要进口或出国时,必须用本市去外汇银行或政府指定的可以经营外汇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兑换外汇;出口创汇及其它外汇收入,在汇回本国时,应该卖给 本国银行,称为“结汇制”。本国法人到外国去投资,或借款给外国人,本 市需要兑换成外币;外国投资进来,外币需要兑换成本市。国际金融钉国内 金融不同的,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货币互相兑换和买卖,以各种不同的货币计 价和计算,因而在技术上更为复杂。  正因为各国之间的货币经常需要互相兑换,所以就形成了货币兑换的数 量和价格。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国家不限制外汇兑换的数量,外汇之间的 兑换价格,外币与本币之间的兑换价格即汇率,由市场决定;在计划经济下, 国家控制外汇兑换数量,规定汇率标准,一切要经过行政部门的审批。实际 上,外汇与汇率制度,在于两个极端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外汇管制。表 1—1 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货币(1985 年)国家 货币
外汇管制情况
定值标准 汇率( 1 ¥=?
中国 人民币
RMB ¥
严格管制
出口换汇成本
3 . 2
台湾 新台币
NT $
非居民申报制,限制居民
一揽子货币 39.89
香港 港币
HK $
1972 年全部自由兑换
与美元挂钩 7.8
澳门 澳门元
Pat
全部自由兑换
与港币挂钩 8.1164
缅甸 缅元
Kyat
限制居民
特别提款权 7.842
印度 印度卢币
Rs Re
限制居民
一揽子货币 12.166
印尼 盾
Rp
基本自由
美元 1125
伊朗 里亚尔
RL RLS
严格管制
特别提款权 84.228
伊拉克 第纳尔
ID
限制居民
美元 3.2169
日本 日元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220
朝鲜 圆
Won
严格管制
黄金
卢布 0.94
韩国 圆
W
自由兑换
一揽子货币 890.2
马来西亚 圆
M $
自由兑换
一揽子货币 2.4265
蒙古 图格里克
Tug
严格管制
卢布 3.3555
菲律宾 比索
P
限制居民
市场供求 20.9
沙特阿拉伯
里亚尔
SRL
自由兑换
特别提款权 3.645
新加坡 圆
S $
自由兑换
一揽子货币 2.1
泰国 铢
B
限制居民
一揽子货币 26.65
越南 盾
D.
严格管制
计划汇率 91.88
以色列 新谢克尔
NIS
自由兑换
一揽子货币 1.4995
尼日利亚 奈拉
部分管制
美元 1
南非 兰特
R
限制居民
美元 0.391
阿根廷 奥斯特
$ A
自由兑换
美元 0.8
续前国家
货币
外汇管制情况
定值标准
汇率(1 ¥=?)
玻利维亚

$ b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1.69
巴西
克鲁扎多
Cr $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1989 年 11.358
加拿大

Can $
自由兑换
美元
1.3975
美国
美元
US $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ISDR=1.09842
法国
法郎
FF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7.561
德国
马克
DM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2.4613
意大利
里拉
Lit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1678.5
荷兰

Gld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3.0448
葡萄牙
埃斯库多
ESC
部分管制
一揽子货币
157.49
西班牙
比赛塔
Pta
限制居民
美元
154.15
瑞典
克朗
SKr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7.6155
瑞士
法郎
SF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2.2809
英国
英镑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1 英镑=1.4445 ¥
澳大利亚

$ A
自由兑换
一揽子货币
0.6809
新西兰

$ NZ
自由兑换
市场供求
0.4985
2.2 外汇:不仅是外国钞票  外汇(Foreign Exchange),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兑换 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外汇主要是指外国钞票,但是不仅仅是外国钞票,还包 括: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I Monetary Fund,IMF)对于外汇的定义是: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我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是:外汇是指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等;其他外汇资金。 以上定义说明了外汇的几个特点。——外汇不仅是外国钞票,也包括其他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外汇必须是以外币表示,而不是以本币表示;  ——外汇必须是能够在国外获得补偿的债权,外国人拒付的票据是不能 够称为外汇的;——外汇必须是能够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即用可兑换货币(Convertible Currency)表示的支付手段,以不可兑换的货币表示的支付 手段,不能作为外汇。2.3 外汇管制:使外汇成为稀缺资源  外汇管制(Foriegn Exchange Control),指国家直接控制外汇兑换 的数量和价格。出口和其他渠道获得的外汇,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外汇价格——牌价汇率,全部结售给政府指定的外汇银行;所有外汇资源的分配集权 于有关当局;进口和其他的外汇需求必须首先向当局申请,得到批准后,按照当局制定的牌价汇率购买外汇。在外汇管制下,外汇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社会公众和厂商不能把持有的本国货币自由地兑换成外汇,本市的流通被界 定在本国范围以内。外汇管制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机构。一般由政府授权中央银行作为执行外汇管制的机关。英国和 日本由财政部管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专门成立了外汇管理局。中国 的外汇管理局隶属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副行长兼任外汇管理局局长。  ——管制对象。居民(Resident),是指在外汇管制国家以内居住和营 业的本国和外国的自然人和法人。非居民(Non—Resident),是指在外汇管 制国家以外居住的自然人和法人。外汇管制对于居民和非居民,待遇是不同 的。  ——管制目标。包括外钞,外国铸市,支付工具(汇票,期票,支票, 旅行支票等),有价证券(股票,公债,公司债券,人寿保险单,存折), 黄金,白银,白金,钻石等等。  ——管制范围。包括对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资本收支,银行帐户存 款,汇率,黄金和现钞等进行管制,不准自由汇出和携带出入境。对于各种 项目的管制程度,可以有许多不同,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外汇管制。2.4 外汇管制与货币可兑换性  外汇管制,与货币可兑换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货币可兑换性,是 指一种货币兑换别种货币或支付手段的能力。按照货币可兑换性程度,可以 分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第八条规定:成员国对国际经常性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实行歧视性安排或多 重汇率制,有义务随时按照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性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 该货币即为可兑换货币。第十四条规定了过渡措施,即成员国可以在一段时 期内,维持其加入基金时正在实行的,对经常项目的支付和转移的限制。到1990 年底,世界上已经有 60 多个国家接受基金章程第八条义务,成为货币可自由兑换国家。  ——可自由兑换货币,分为不完全自由兑换货币和完全自由兑换货币。 不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是局部的自由兑换货币,只有厂商和公众能够在国内不 受限制地用本国货币从金融机构购买外汇。如果一国货币不仅能在国内,也 能在国外和国际外汇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同时在任何项目下都可以 自由兑换,就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在国际结算、国际信贷、国际储备三个 方面都能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承认的,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即成为 国际货币,例如美元、英镑、日元、马克等。  ——有限度可兑换货币,是指本国货币实行一种介于完全和不完全自由 兑换之间的体制,即在货币持有者身份、交易方式、资金用途、支付方式等 方面采取一定限制。只有很少的国家实行完全不可兑换的货币制度。  可以看出,货币可兑换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外汇管制程度。外汇管制 严格的,货币可兑换性弱;外汇管制不严格的,货币可兑换性强;完全没有 外汇管制的,货币是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但是,真正要取得国际货币 资格,则需要国际上普遍接受,作为结算、信贷和储备手段才行,这就不是 自己国家取消外汇管制,宣布自由兑换,就可以达到的了。3.国际收支3.1 从宏观角度看外汇流量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每年每月都会有一个收支表,记载收入 多少,支出多少,这是从微观角度看收支。如果是外汇收支,对企业来讲, 叫做外汇平衡。如果不平衡,可以使用本市,买卖外汇,达到外币和本市都 平衡。  一个国家,要从宏观角度看外汇收支。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 各方面的交往,必然产生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到期要进行结算,这就 引起国家之间的货币收入与支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是 1 年内的外 汇收支,称为国际收支。这种以外汇现金统计的国际收支,是比较老的方法。 由于信用的发展,许多项目虽已发生,但没有付款;有的已经付款,但没有 发生。于是新的国际收支概念,不再以现金为基础,而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 活动为基础。只要实际经济活动已经发生,无论付款与否,都计入当年的国 际收支;如果实际的经济活动没有发生,即使已经付款,也不能计入当年的 国际收支。  这种以交易为基础的国际收支概念,反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手册 中:“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的统计表,它表明:1.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余国 家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以及收益方面的交易;2.该经济体所持有的货币 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余国家或地区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的变化 和其它变化;3.为平衡不能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帐目所需的无偿转 让和对应项目。”可以看出,新的概念,不把国际收支看成是一个实际支付的帐目,而看成是一个实际经济活动的“统计表”和“系统记录”,这反映了在国际经济 活动中,由于信用的发展,外汇支付已经和实际经济活动脱节。3.2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 Statement)是指,一个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对外外汇收支总额的对照表。主要的项目是:1.经常项目(Currency Account)——贸易(Trade):进口,出口。  ——劳务(service):运费,保险费,旅游费,互派大使和代表团的费 用,利息股息利润汇出,等等。——单方面转移(Tranfers):汇款,年金,赠与,援助,赔款等。2.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长期资本:借贷期在 1 年以上的资本,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短期资本:借贷期在 1 年以内的资本。3.分配的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4.错误与遗漏(Error and Ommissions)5.官方储备项目 看懂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于分析经济形势是非常重要的。外汇储备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我们将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改革方向”一章中,结合 人民币汇率详谈。3.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包括两种情况: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称为顺差(Surrlus);外汇支出大于外汇收入,称为逆差(Deficit)。  对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任务之一。政府宏 观调控的四大任务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调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调节各个项目的任何一个或者儿个项目。顺差时可 以增加进口,鼓励海外投资和旅游;逆差时可以增加出口控制进口,引进外 资,发展国际旅游,鼓励劳务输出。  到最后的不平衡,可以用“官方储备项目”来平衡,包括外债和储备增 减两项,当顺差时,可以增加外汇储备,向国外贷出款项;当逆差时,可以 减少外汇储备,或者借入外债。作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最后必然是收支平衡 的。对于深层次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需要变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  ——当顺差时,可以将汇率升值,扩张国内经济,以增加进口,同时因 为国内物价上升,出口会减少,这样,顺差就会减少。  ——当逆差时,可以将汇率贬值,收缩国内经济,减少进口,国内物价 下降,出口增加,这样,逆差就会减少。  这是变动国内经济,求得外部平衡的办法,同时国际收支也可以主动进 行调整,以求得内部平衡。在一个时期内,当然应该做到国内外经济双平衡。 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建国 40 多年来是如何被外汇不足所苦 恼,到了
年,又如何被突然膨胀的外汇储备所折磨。3.4 几个数字“小游戏”既然我们已经谈到了国际收支平衡表,那么顺便来谈谈统计问题。 研究经济学,数字统计是基本功之一,国内外的统计方法往往有差距,国内的统计又十分不完整、不准确,要搞清楚,有时候并不容易。试举几例:  ——我国进口数字,有两种口径。一个是经贸部数字,一个是海关数字。 经贸部数字每年比海关数字要少 100 多亿美元。原因是,经贸部只统计进口 以后,向国内市场销售的部分,而海关是按照入海关的登记,只要入了海关, 不管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加工之后再出口,都算做进口。因此,每年 100 多亿美元的加工出口,都计算为进口。这显然是高估了我国的进口。但是我 们对外是愿意公布海关数字的,以免国际上说我们出口太多,进口太少。——我国与美国的贸易,美国方面一直鼓吹对中国予以制裁,因为每年对美国贸易顺差 100 亿美元;而我国数字,对美贸易不仅没有顺差,而且有 逆差。这 100 多亿美元的出口,是经过香港向美国出口的。大陆商品经过香 港出口美国,究竟算做中国向美国出口,还是算做香港向美国出口,成为争 议问题。1997 年回收香港后,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关税区,仍旧是独立 进行统计,问题还是有争议的,当然根本问题不在统计,而在中美双方的利 益和政治关系。  ——我国 1992 年的外汇储备,有两种数字,一说是 200 亿美元,这是指 国家可以动用的外汇;一说是 400 亿美元,包括了中国银行的外汇头寸。——我国 1993 年的外贸情况,公布为 120 亿美元的逆差,即进口比出口多 120 亿美元;实际上,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是因为外 资大量进入中国。在数百亿美元的进口中,有 160 亿是外国直接投资,即外 国企业以设备进口做投资,虽然记为进口,但是中国方面没有支付现汇。这 样,在进口帐上多记了 120 亿美元,但是在资本输入帐上,又多了 160 亿美 元。所以在贸易项目是逆差 120 亿美元,而在总的国际收支上,反而是 40 亿美元的顺差。  ——按照不同的方法计算的人民币汇率,相差 7 倍之多,成为国际级的 大争议。本书将在第六章人民币预测中,结合汇率理论详细分析。——对于中国关税的估计:
1992 年以前按照算术平均数计算的关税是36%,按照几何平均数计算的关税是 22.5%,后者是以实际进口数量为权 数,分别乘以名义关税率计算出来的,反映了我国实际关税的征收情况。但 是中国存在名义繁多的减免税措施,在行政主管机构和海关行政领导人手中 掌握着减免关税的权力,每年正式批准减免的关税,估计占名义关税的一半。1992 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失控和腐败更加严重,这一年进口数量最大,据海 关统计是 806 亿美元,减去“三来一补”等在国内加工后又出口的部分,真 正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额,估计是 650 亿美元,按当期 1:
5.8 汇率换 算为人民币,是 3770 亿。1992 年海关征收关税 270 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最 高水平,实际征收的关税率是 7%(270 除以 3770)。如果将大约 100 亿美 元走私算上,进口总额是 750 亿美元,换算为 4350 亿人民币,以 270 亿除以4350,关税率是 6%。如果把走私的 100 亿美元按照 20%的关税率计算,应 该征收 116 亿人民币的关税,逃掉的关税相当于征收的 42%。这样的统计绝 对不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对估计“复关对于中国的影响”这样的大问题,显 然可以提供重要的根据。3.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一张简化了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这样的:单位:亿美元
分 析
经常项目
— 60 经常项目逆差 60 亿美元,原因是:
进口
— 160 进口 160 亿美元
出口
+100 进口 100 亿美元
资本项目
+20 资本项目顺差 20 亿美元,
平衡项目
+40 总的国际收支逆差 40 亿美元,由官方储备下降弥补
分析似乎很简单。但是其“诀窍”在于,官方储备下降 40 亿美元,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不是负号,而是正号。这是由于平衡表的技术性质所决定 的。平衡表,要求收支平衡。实际上是不可能能完全平衡的,这就需要一个 “平衡项目”在技术上来平衡,使得一个平衡表算下来,收支相抵,其和为 零。于是,平衡项目的符号就需要与一般符号相反,支出是正号,收入是负 号。这个问题,在我每次对于学生的“国际金融考试”中,都有 1/4 的学生 答错。4.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 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总称。  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 款权。  战后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三个国际组织:世界银行负责长期贷款和投 资,关贸总协定负责贸易,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汇率和短期借款。会员 国要按照自己在基金中的份额,交纳本国货币,其中有 25%必须是黄金或可 兑换货币。于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具有一个巨大的、由各国货币组成 的“货币篮子”。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时候,可以向基金借任何  一个国家的货币。 普通提款权,就是指各会员国向基金认缴份额的可兑换部分。由于会员国可以随时借到相同数目的款项,等于在基金中有一部分“储蓄头寸”,因 此算做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  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储量资产。 不发纸币,只在各会员国中央银行记帐,每年按照份额分配一次,可以用做 各会员国政府之间的支付。开始发行时与美元等价,1 特别提款权等于 1 美 元,后来美元逐步贬值。现在,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了越来 越大的价值标准,支付手段,储备手段的货币职能。  国际清偿能力(Iniernational Liquidiiy),包括国际储备,但是不 等于国际储备。一个国家的国际清偿能力,即还债能力,不仅仅看它的国际 储备的多少,而且要看它的向国外筹借资金的能力。就是说,借新债以偿还 旧债的能力。在金融上,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借到多少钱,不仅仅取决于有多 少自有财产和外汇可供还债和抵押,也取决于这个国家或企业的“筹款能 力”,即它的金融联系和信誉。如果能够随时筹借到上亿美元,那么外汇储 备即使不多,国际清偿能力仍旧很强,就可以借到更多的钱。国际储备的结构变化的几个特点  ——外汇储备代替黄金,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80 年代,黄金在 国际储备总量中占 10%,到 1988 年下降到 6%;——马克与日元的比重上升。1987 年,各国官方储备资产的结构是:美元 67.1%,英镑 2.6%,马克 14.7%,法郎 1.2%,瑞士法郎 1.6%,荷兰盾 1.1%,日元 7%,其他货币 4.7%;  ——特别提款权比重上升,但是仍旧没有能够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 产;一国际储备大部分在发达国家。 1988 年,发达国家占 65.1%,发展中国家占 34.9%,石油输出国占 7.5%,非石油输出国占 27.5%;  ——黄金的收益最高,但是流动性差;美元则因为贬值,二者在国际储 备中比重下降。说明国际金融的某些特点:在各种货币中,偏爱流动性高又 有升值趋势的货币。——外汇储备的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资金不流动,就没有价值。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受到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外贸依存度、国际信誉的影响。5.结论  1.外汇与外汇管制,是讲外汇的数量问题。外汇不仅仅是外国钞票,也 包括其它信用手段和支付凭证,当然它们必须都是以外币单位所表示的,为 外国某一经济主体所承认、并且兑现的。  外汇管制使外汇成为稀缺资源,是一个重要观点。它说明,一开始时可 能是因为外汇短缺,才实施外汇管制,但是一旦实施了外汇管制,外汇就越 来越成为稀缺资源。越管制,外汇越不够用,不管制了,外汇反而没有人要 了——好比 1994 年的中国。这说明,短缺主要是一种体制现象,而不是自然 现象,短缺是计划经济造成的,又是计划经济的存在条件。只有消除计划经 济,才能消除短缺。  2.国际收支,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以 1 年为单位,看一个国家的外汇 支出和收入情况。顺差和逆差,各自有调节方法。保持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 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其它三个是:经济增长,就业增加,  物价稳定。它们是衡量国内经济平衡的标准,而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内外 经济平衡。3.国际储备王要是外汇储备,这是一个国家维持国内外经济平衡 的关键。在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时,要经常注意外汇储备的数量,这是静态指 标。动态指标是国际收支状况,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国内外经济平衡与 否的标准。  清偿能力比储备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信誉好,借款能力强,就可 以减少外汇储备数量,提高运用资金的规模和效益。  最后,要注意在基本统计和分析上过关,首先是看到数字和公式不头疼, 然后能够取舍、分析和应用。学会了哲学和数学,学经济就不难;学了经济, 再接受政治、文学、法律、历史、文化,似乎要比从其它学科进入经济,更 容易些。可能就是因为经济学枯燥、抽象的缘故。因此,具备一个周密、灵 活的好的思维方式,掌握适当的分析方法,可能是最重要的。  二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1.国际货币体系1.1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与要素搭配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各国政府对货 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 织形式。一个货币体系,有几个要素:  ——定值标准:各国货币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比价。作为国际货币体系, 最早是采用黄金做价值标准,战后采用黄金和美元双重标准, 1973 年以 后,采取特别提款权和货币篮子作为定值标准。  ——互相比价:各国货币之间如何确定比价?在黄金为价值标准时,两 国货币是根据各自的含金量确定各自的比价。比价波动的界限是什么?在不 同的货币制度下,一般规定 1—2.5%不等。货币比价的调整,根据什么原则, 采取什么手段?  ——汇率形成机制:是固定的,浮动的,有管理的浮动, 还是组织货币 区域,对内固定汇率,对外浮动汇率?——储备货币:是黄金,外汇,还是特别提款权?根据各种要素的相互搭配,就产生不同的货币体系。表 2 — 1 汇率体系比较货币要素
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定值标准互相比价汇率机制储备货币
黄金含金量固定汇率黄金
黄金、本位币与本位币的比价固定汇率黄金、外汇
特别提款权与货币篮子多元化选择管理浮动外汇
1.2 金本位:典型的南场调节  古典经济学所鼓吹的“看不见的手”,表现在国际经济中,是自由贸易 和金本位的汇率制度。两个国家的货币制度,如果都是金本位,那么两国之间货币的比价,就根据含金量来确定。比如,英国确定,1 英镑的含金量是 1 克黄金,美元确定 1 美元的含金量是 2 克黄金,那么,1 美元就可以兑换 2 英镑。 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第一,是各国货币在国内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第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 在金本位下,纸币如果发行多了,就会大量流向中央银行去兑换黄金,国家黄金储备少了,就会收缩纸币发行。其实,当时真正的货币不是纸币, 而是金属铸币。一个人有了黄金,可以到铸币厂去铸造金币;金币多了,也 可以融化成为金块。只要流通中的金币多了,自动就可以退出流通。在真正 的金本位或银本位下,一般没有通货膨胀的可能。  在金本位下,两国货币的比价即汇率,是政府规定各自的含金量时就固 定了的。而黄金自由进出口,是自动维持汇率的机制。举例:1 英镑含金量为 1 克,1 美元含金量为 2 克,1 美元兑换 2 英镑。 此时由于特殊原因,在美国发生了美元贬值,1 美元只能兑换 1 英镑。 于是,就会发生货币投机。投机者总是遵循“低处买进,高处卖出”的原则行事的。这时他将怎样投机呢? 他首先要寻找,何处何货便宜?美国美元便宜,在美国以 1 英镑买进 1美元。换成黄金 2 克,运到英国;按照 1 英镑含金量 1 克,换成 2 英镑。此 时投机者已经赚了一个英镑。他继续把 2 个英镑运到美国,换成 2 美元,再 换成 4 克黄金运到英国,又换成 4 英镑。  这样投机的结果,会造成黄金大量从美国流向英国。美国黄金储备少了, 就会收缩美元发行,美元少了,就会升值,回到与英镑 1:2 的比价。  ——投机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这点可以从古典的金本位运行中看出 来。但是,这种投机必须是不带垄断的。1.3 金汇兑本位制:双重标准的汇率制度  金本位可以在完全的市场调节下维持经济和汇率的稳定,当然是十分优 越的。但是,它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就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黄 金本身,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而黄金天然是货币。就是说,没有谁一 定要把黄金做为货币材料,黄金是因为它的启然性质,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成为货币的。其实,黄金作为电线或者装饰品可能是优越的,但是作为货币 材料,未必优越。黄金适于做货币的自然性质,无非是:价值高,易于分割, 易于保管。实际上,黄金并不易于分割,与金币并存的,有大量辅助货币。 黄金的保管费非常高。特别是,黄金分布十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非和俄 罗斯;更为致命的是,黄金的生产根本跟不上世界贸易的增长。金本位的存在,与其说是资本主义历史上一个黄金时期,不如说是一个逻辑起点,用它分析市场经济的逻辑,恐怕更有价值。有人甚至怀疑历史上 是否真正有过纯粹的金本位。总之,金本位只存在一个不长的时期。一遇战 争和经济危机,各国就纷纷禁止黄金出口,停止纸币与黄金的自由兑换,金 本位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演变为金块本位制——黄金 基本上下能自由兑换和自由进出口,只有大量兑换——以“金块”为单位时, 才可以兑换。实际上,在一般交换中,黄金与纸币已经脱钩。另一种更有意义的货币制度,是金汇兑本位制。就是规定一种重要的货币为本位货币,与黄金挂钩,规定含金量,并维持自由兑换;其他各国的货 币,与本位币挂钩。这种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的货币制度,实行了 25 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 布雷顿森林体制:战后金汇兑本位制2.1 基本特征:“双挂钩”  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美国和英国,就开始考 虑战后世界经济重建的问题,特别是解决“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和经 济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按照实力变化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国家资本主 义在战后取得了充分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减少了失业和经济波动,在国际上 也大大地发展了互相的合作与协调,使斯大林在 1953 年的“资本主义国家之 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预言失效。  战后世界各国的合作,在政治上表现为联合国的建立,在经济上表现为 三个世界经济组织的建立:贸易上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投资上的世界银行;  货币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新的世界经济组织,既体现了经济与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即人类在国际协调和合作方面的发展,逐步取代无秩序的竞争和战争;又是在一两个大国 的主宰和支持下进行的,谁有实力,谁就最有发言权,就可以当霸主。同时, 准就要负担更大的义务和责任。在战后一大堆烂摊子上当霸主,也不是那么 容易的。  经过 4 年战争,德日战败,英法削弱,苏联削弱且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 阵营。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一半的工业生产,3/4 的黄金储备,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的霸主,进而支配世界的主要事物,是必然的,同时,美国负担了 联合国大部分经费,对许多国家如日本实行低关税的鼓励措施,以其实力为 背景,支持各国际组织的发展,这点在国际货币体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1944 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筹建联合国的 44 个国家的代表参 加该会议,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是金汇兑本位制,以 美元做为本位货币。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固定官价为 1 盎司黄金=35 美元;这个比价有意 压低了黄金价格,目的在于压制黄金生产,扩大美元作用。美国政府负责维 持这个价格,并保证美元自由兑换黄金。——各国货币确定含金量以后,换算成对美元的比价,也是固定汇率。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比价,把波动控制在正负 1%以内; 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成为黄金,只有先兑换美元,再兑换黄金。2.2 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内在矛盾  在布雷顿森林体制(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Rate)中,美元 成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世界货币,实际上,美元就等于黄金符号。美国拥有 随意发行美元,弥补自己的国家收支逆差的特权。就是说其它国家出现国际 收支逆差,必须增加出口或者借债弥补,或者收缩国内经济以减少进口,都 需要付出真正财富的代价。只有美国可以随意发行美元,美元在理论上可以 直接兑换黄金,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流出的美元尚不会流回美国兑换美国政 府的黄金,于是美元在概念上就等于黄金,可以暂时充当国际经济中一般财 富的代表,美国可以大量发行美元,去购买其它国家的商品和企业,美国国 内的通货膨胀,可以随意向国际输出。这种在一定意义上的所谓“白拿白要”的特权,是以美国的经济实力和信誉保证的。美国必须承担以自己的黄金自由兑换美元的义务,必须承担巨 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必须使得各国政府、企业和居民信任美元,愿意接受美 元。而美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的信誉,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的存在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制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美国大量的国际收支 逆差。  美元要想作为有特权的“国际货币”,一个前提条件是,美元必须能够 大量流到世界各地去。怎么能够大量流出呢?——白给行吗?援助是很少的,而且不能构成一种经济机制。  ——国际收支顺差行吗?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是大量的顺差,其他各国 的货币就会流向美国,美元还是流不出去。  ——美元要想成为国际货币流向世界,只有在国际收支大量连年的逆差 时才有可能。在贸易方面,美国降低了对自己盟国的关税,使得大量盟国的  产品得以向美国出口,比如战后 20 年内,日本对于美国产品的关税率是 15%,而美国对于日本产品的关税率是 5%。在投资方面,美国大量进行海外 投资。这种战略是为美国以军事为中心向全世界扩张的“超级大国”霸权服 务的。  以上政策,主要是根据美国的世界政治军事战略制定执行的,不能说美 国在经济上占了多大便宜。相反,其他各国倒是在经济上占了极大的便宜。 向美国的高出口,不仅使各国获得了当时十分宝贵的美元,更为重要的是, 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火 车头”,1 美元的出口,可以促进本国几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这是众所周 知的“出口乘数效应”。说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的政治目标,而丧失了巨大的 经济利益,可能更符合于实际。否则,怎么解释美国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 在经济上就被德国和日本所赶上了呢?  美国以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支持了资本主义 20 年的经济发展。因为美 国有多少逆差,资本主义其它各国就有多少顺差,其它各国获得经济动力迅 速发展,是和美国的扶持,包括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分不开的。美 国以巨大的经济代价,换来遍布全球的势力范围,包括遍布全球的海外投资 网。当美国趋于衰落时,就开始收缩其势力范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收缩起来,也还有巨额财富可以失而复得,比如里根把利率从 5%提高到 20%,一下子吸引了巨额海外资本,同时解决了美国的长期国际收支逆差和美元贬值问题。以后的过程,就是美国不断收缩其势力范围,降低其国际地位, 回收其经济利益的过程,其政治军事地位的下降和经济地位相对的回升,是 有联系的。3.“货币篮子”:人类智慧与伦理的结晶  正因布雷顿森林体制造成美国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所以它维持 20 年, 实属长命。因为,世界经济恢复以后各国拥有了大量美元,就要用美元向美 国政府兑换黄金,美元定价高,黄金十分便宜,到 60 年代初期,就连续出现 美元危机:大量美元到黄金市场上抢购黄金,使黄金价格猛升。美元有义务 维持黄金官价,就不得不大量抛出黄金以收购美元。美国的办法是:拉各发 达国家共同抛出黄金。以致维持了十年的黄金官价,终于无法维持。1971 年,美国单方面停止了黄金与美元的自由兑换,在自由市场上,金价上升到 1 盎司黄金 200 美元,以后连续上升到 400 美元,最高达到 600 美 元。同时美元仍旧维持按照官价,与各国政府之间兑换黄金,称为“黄金双 价制”——双轨制并不是中国人的创造。但是这次黄金双轨制,不过两年多,到 1973 年,美国终于完全停止了兑换黄金的义务,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听 凭美元在国际市场贬值。  这一次是美国在经济上真正地“坑”了西方的盟友。各国储存的大量美 元,不再能够低价取得黄金,只能任其日益贬值。美元虽然仍旧有实力作为 主要的国际储备手段和结算手段,但是已经无法任意发行,因为它无法自由 兑换黄金。失去了发行特权和信誉的美元,不再具有稳定的性质——以前这 种稳定,是依靠美国的经济力量,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和自由兑换造 成的。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最重要职能——价值标准,由谁来承担呢?  ——特别提款权行吗?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实规定,特别提款权代替美 元作为定值标准。但是,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又由什么决定呢?开始规定与美  元 1:1,是一个循环决定,不久,美元就贬值到 1.4 美元兑换 1 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也规定了含金量,但是,黄金价值不再稳定,又怎样解决呢?问 题的关键,是失去了维持固定比价的调节机制。  ——直接恢复金本位行吗?这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空想。连简单国际贸 易都对付不了,金本位怎能调节如此复杂,如此规模巨大的国际经济呢?恢 复金本位制的努力不会有成果,说明完全自由竞争、自发调节的国际经济不 会再有,黄金也将摆脱不成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赋予它的“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职能,回到它的自然状态中去:去做工业原料,做首饰项链和戒指。 社会赋予一种不怎么样的东西以这么大的职能,寄希望一种本来就不怎么稳 定而且越来越不稳定的东西对于整个货币制度和经济制度做自发调节,只能 说明社会的不发达,说明人类的智慧和伦理的不发达,说明人类社会组织协 调能力的落后。而目前那些主张恢复金本位的观点,只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 力枯竭的表现。  ——实际上,人类的创造力并没有枯竭,而且在 25 年后,比 25 年前创 造美元本位的时候更加发达了。1973 年以后,为了解决特别提款权以何为标 准定值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了“货币篮子”——合成货币。  “货币篮子”本来早已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帐目,就是由各国货 币所组成的一个大的“货币篮子”。 1973 年,专家们挑选出在国际贸易中 占前 16 位的国家,以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为权数,对这 16 个国家的汇 率做加权平均,算出一个平均汇率,就是特别提款权应该具有的价值,换句 话说,特别提款权是根据世界 16 个最大贸易国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出来 的,并且可以每年加以调整。1981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把篮子里的货币数量缩小到 5 个, 1991年这 5 种货币权数是:美元 40%,马克 21%,日元 17%,法郎和英镑各占11%。为什么以货币篮子计算出来的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可以保持其价值的 稳定性呢?这是因为,这 5 个国家是世界最大的 5 个贸易国家,其互相之间的贸易占了世界贸易相当大的部分。一个国家的顺差,就是另一个国家的逆差,5 个国家之间的总顺差和总逆差,基本是相等的。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 币贬值,其平均数是不变的。正因为 5 个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不平衡可以在 很大程度上互相抵消,汇率变动可以互相抵消,因此,做为加权平均数,特 别提款权的价值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从“货币篮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战后国际经济的有序化是大大地发展了,各国之间协调矛盾的能力大大发展了,市场经济的导向仍然得以 坚持,市场经济的规律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所利用、所调节,这象征 着人类智慧和伦理关系的发展。这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经验对于中 国的改革也是有用的。3.1 人类的智慧与组织能力仍然受到挑战  1973 年以后实行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一揽子货市”为特别提款 权的定值标准,以特别提款权为各国货币的定值标准,波动幅度从 1%扩大到 2.5%,克服了黄金价值的不稳定性,克服了美国国力下降无法维持世界 货币稳定所带来的美元危机,以主要国家的互相协调,取代了美国一国独霸 的局面,可以说是国际间经济协调能力的一大进步。但是,又经过 20 年以后, 国际货币制度仍然出现缺点。  最大的缺点是,浮动汇率即市场经济,似乎没有能够解决基础性失衡这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按照浮动汇率的性质,是应该能够调节各国和汇率之间 的不平衡的。甲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货币马上升值;不到 1 年,顺差自 动纠正;出现逆差,货币贬值,促进出口限制进口,逆差消失。各国之间的 汇率是经常小幅度变动的,进出口也是互相变动的,可以随时调节国际收支 不平衡。  但是,出现了十分奇怪的现象: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越来越大,对日本 的逆差超过了每年 600 亿美元,美元无论怎样贬值,日元无论怎样升值,都 无法调节美国对日本的巨额逆差。而且美元的贬值趋势,早已经不是什么“暂 时性的”,而是长期性国际收支失衡所带来的。有人用长期竞争力的差距和 日元信誉程度高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无论如何,浮动汇率在解决长期不平 衡方面是无能为力的。  这无疑会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新的危机,特别是严重的外汇投机,使 得浮动汇率逐渐失去稳定性。人类的智慧又在经受新的考验。4.结论  战后金汇兑本位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它以美国强大的、 垄断性的实力为后盾,以美国长期巨额国际收支逆差为代价,取得了可观的 成就。一方面巩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扩大了美国在全世界的势力范围,另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复兴。但是,它的优点同时就是它的缺点。美国国力的降低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发展,最终使这个国际货币体系垮台,代之以“货币篮子”即合成货币,做 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定值标准。了解各种国际货币体系的机制和特征是一项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更加复杂的问题。三汇率:货币的价格1.汇率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汇率是货币的价格  市场经济,依靠价格起最基础的调节作用。价格受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影 响,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商品数量的变化, 又是由价格所调节的。价格高昂,生产扩大,消费下降,会产生供过于求, 使价格回落;价格低落,会使生产下降,消费扩大,产生供不应求,使价格 上升。价格受数量的影响,又能够调节数量;价格受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又 能够调节生产和消费。  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有行政和经济两种方法。行政方法的特征是 直接控制数量,基本方法是行政领导层层审批;经济方法主要是通过变动经 济参数,影响商品的成本和价格,通过价格的变化,间接影响商品的数量, 基本的手段是公开拍卖,特别是政府手中掌握的紧缺资源,如土地、贷款指 标、进出口许可证、平价物资、原始股票,等等,通过进行公开拍卖以确定 价格。目前中国这类紧缺资源,基本是由行政审批,存在各种优惠,优惠的 权力掌握在行政官员手里,成为腐败的温床。因此,目前的中国,市场经济 远远未曾完善。政府用以调控价格的“参数”,包括:利率,税率,汇率等等。政府以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变动这些参数。参数本身也可以看成是 一种价格,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而汇率是货币的价格: 是以外币所表示的本市的价格,或者是以本市所表示的外币的价格。1.2 1 美元兑换 5 元人民币:谁是商品?谁是货币?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叫做成本加利润,在我国实行价内税的情 况下,还包括税收。在国外实行价外税,税收是另标出的。商品标价 100+10 元,说明价格是 1.00 元,消费者多交 10 元是给政府的税收。这样可以明确纳税人的意识,我国早晚要实行价外税。 在一般研究货币与商品的关系时,由于商品总是一个具体的使用价值,比如 1 台电视 1000 元,商品是商品,货币是货币,不可能弄混。但是在货币兑换中,双方都是货币,谁是买主,谁是卖主,搞不清楚。必须指出:搞清 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你在货币兑换方面,将永远是一团乱麻。货币兑换,比如 1 美元兑换 5 元人民币,谁是商品?谁是货币?  我们规定一条十分简单的原则:外币是商品,买卖对象;本市是货币, 支付对象。——你永远不可能自己买卖自己国家的货币,只能去买卖外币。 就中国人来讲,主要是指位于中国的银行,它只能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去 买卖其它货币;而美国的银行,只能以美元为支付手段,去买卖其它货币。下一步的逻辑,就是判断:何为本市?何为外币?  1 美元兑换 5 元人民币。如果你知道是在那国的银行兑换,就可以知道 哪为本市,哪为外币。对于美国银行来说,美元是本币,人民币是外币;对 于中国银行来说,人民币是本币,美元是外币。如果把美元和人民币在伦敦 兑换;就无法判断了。此时可以根据其它因素分析,比如买卖者是谁,为什 么进行等等。另一种判断办法,是首先知道了汇率的标价方法,从而推算出来的。2.技术难点: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  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Direct Quotation):以 1 个或 100 个外国货币为单位,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如 1 美元等于 5 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来讲,就是直接标价。  间接标价(Indirect Quotation):以 1 个或 100 个本国货币为单位, 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如 1 英镑等于 5 美元,对于英国来讲,就是间 接标价。  使用间接标价的,主要是英镑和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原因,英国和 美国曾经先后是世界金融中心,习惯于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缘故。  加上买入价与卖出价,问题就搅得复杂了。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买入外 汇以后,要加上 5‰的手续费,再卖出去,就出现了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区别。在直接标价时,买入价在前,卖出价在后。 比如 1 美元等于 5 元人民币,实际上是:1 美元等于 4.9-5.1 元人民币,4.9 是买入价,5.1 是卖出价。 其含义是:  中国的银行买卖美元时,每买入 1 美元,支付 4.9 元人民币;每卖出 1 美元,收入 5.1 元人民币。每买卖 1 美元,赚取 0,2 元人民币价差。在间接标价时,卖出价在前,买入价在后。比如 1 英镑等于 4.9-5.1 美元,4.9 是卖出价,5.1 是买入价。 其含义是:英国的银行在买卖美元时,每卖出 4.9 美元,收入 1 英镑;每买入 5.1 美元,支付 1 英镑。每支付 1 次英镑,再把英镑收回,赚取 0.2美元。  可以看出,由于标价方法的不同,本来是一样性质的外汇买卖,有了不 同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与我们的常识相似,因为买卖对象是外汇——美元, 并以美元为 1,就是说,做为商品一方的美元,单位是不变的,而做为货币 一方的人民币,是变化的,增长了 0.2 元——我们在买卖一般商品时,也是 如此。4900 元买进一台电视,5100 元把它卖出去,赚了 200 元价差,商品没 变,也不可能变,而货币一方是增长了。但是,间接标价与我们的经验相反。1 英镑=4.9—5.1 美元,买卖对象——商品一方是美元,支付对象——货币一方是英镑。规定以英镑为 1,就 是说,货币支付一次再收入一次,没有变化,还是 1 英镑;银行赚的手续费 在哪里呢?在商品一方:美元增长了。在英国的银行买卖美元时,开始是卖出 4.9 个美元,收入了一个英镑;然后再把这个英镑支付出去,买回 5.1 个美元。做为货币的英镑没有增加,但是做为商品的美元增加了 0.2 元。这在 一般商品买卖中是荒谬的,一个商人只有赚取货币,没有赚取商品的。电视 批发商多赚一台电视,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货币买卖中,商品是外汇,赚 取商品就是赚取外汇——比在直接标价法下赚取本国货币还要好得多。这可 能就是以自己货币为标准的好处吧!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3.1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概念  固定汇率(Fixed Rate),是由政府规定的汇率,政府有义务维持汇率 的波动幅度,不能超过 1%。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都是固定汇率制。在某 些国家之间实行的“钉住制度”,或者西欧各国货币之间的“蛇形浮动”, 都是政府所规定的固定汇率。    在固定汇率下,货币价值上升称为升值(Revaluation);货币价值下降 称为贬值(Devaluation)。这是指固定汇率下法定汇率的变化。如果法定汇率规定的货币价值高于货币的实际价值,称为货币高估( Overvaluation );法定价值低于货币价值,称为货币低估 (Undervaluation)。浮动汇率(Floating Rate),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 关系决定的汇率。一般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府规定的波动幅度比较大。 如果货币价值上升,称为上浮 ( Appreciation ),下降称为下浮 (Depreciation)。 两种汇率机制的特点,将在下面相互比较中体现出来。3.2 两种汇率不同的调整方式与调整代价  固定汇率一般不做微调,只是在出现基础性国际收支失衡以后,才由政 府做一次性的大调整。  固定汇率的调整代价是很大的。平时把汇率固定起来,而市场经济的供 求是经常变化的,要求价格和汇率及时变化,如果维持不变,就要实行外汇 外贸管制,损失经济效益;如果在市场经济下维持固定汇率,就要不断变化 国内经济,以与涉外经济取得均衡。如德国常年国际收支顺差,德国企业家 赚取了大量外汇,到本国出售,德国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多了,本市马克就 有升值趋势。但是固定汇率下不允许马克升值,德国政府有义务发行马克, 收购美元,以维持汇率不变。这样,德国等于被迫扩张国内经济,制造通货 膨胀,扩大本国外汇储备,以维持固定汇率。这对于一战以后饱尝通货膨胀 之苦,二战以后坚决不搞通货膨胀的德国来说,绝不是什么福音。顺差毕竟是一种富裕病。经常遇到国际收支逆差,货币贬值的国家更惨。需要抛出外汇收购本国货币,或者收缩本国经济,维持固定汇率。可以说, 固定汇率的实质是以国内经济的波动,来换取涉外经济的稳定,并需要较多 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在被迫实行货币的大幅度贬值时,对国内经济 和外贸的冲击又太大。可以说,实行固定汇率的代价是很大的,国家负担了 维持本国货币与外汇比价的责任,而且这个干预外汇市场的责任,主要是由 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的一方单独承担。浮动汇率是主要依靠市场规律,自动进行调整,汇率几乎每日都在小幅度波动,给外贸财务和经营带来不稳定,但是没有突然的大幅度的变化。政 府干预的义务不大,需要维持或调整汇率时,也是由双方政府共同出面干预, 调整的代价较小。在浮动汇率下,需要经常变化的不是国内经济,而是外贸。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货币贬值,出口上升进口下降;顺差时货币升值,进口上升出 口下降。进出口的数量是由价格和汇率调节的,是经常变化的,根本不是计 划经济下按照计划进出口的概念。由于无法事先由计划规定进出口数量,进 口多少,出口多少,主要是看国内外价格的对比。如果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 格,就进口;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就出口。可以说,浮动汇率是以外贸 的不稳定换取国内经济的稳定。3.3 汇率应用的不同历史阶段  一般来说,依靠市场机制的浮动汇率,效率较高,代价较小,可以分散 风险,体现市场供求关系,比固定汇率优越。但是,它主要适用于经济比较 发达的国家。在这些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复杂,足够自 立,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存在互相制约的关系不允许国内经济发生大的波动。  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只是国内经济的次要部分,特别是国内经济不再受到外汇 短缺的制约。因此,在汇率选择上,不可能牺牲国内经济的稳定,来换取涉 外经济的稳定。同时,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足够强大和独立,不需要国家为 它承担外汇风险。在固定汇率下,汇率风险是国家代替企业承担的。而在浮 动汇率下,汇率风险是企业自己承担的。企业自动承担汇率风险以后,就发 展起一套风险防范的机制,通过各种保值措施,利用市场规律来避免外汇风 险。再者,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比较先进,比较灵活易于调整,进出口商品 的价格弹性高,就是说,销售数量对千汇率和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货币升 值,出口马上下降,进口马上上升;货币贬值,出口马上上升,进口马上下 降。——想要搞浮动汇率调节外贸,起码的条件是本国的进出口商品要对价 格和汇率的变动有反映。——正如我们马上就要论述到的,在许多发展中国 家和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事情往往并不如此。  与发达国家相反,发展中国家往往倾向于固定汇率。在经济发展初期, 外汇短缺是致命的弱点,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把出口创汇,放到经济各目 标的首位,就连国内经济的稳定,也要服从于出口创汇。出口计划,是经济 计划中最重要的计划,只要能够完成出口任务,国家外贸公司亏损多少,一 律由国家财政补贴。补贴不起,就采取人民币贬值的办法,促进出口。国家 垄断对外贸易甚至对内贸易,为的是挤出国内资源,保证出口。汇率贬值的 实质,也是贬低国内资源的价值以廉价出口。因为外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 颈”,所以只要有了外汇,就可以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 进口耐用消费品的利润和关税,也是惊人的。于是,计划经济就有所谓“外 贸宏观效益论”,认为出口亏损没有关系,只要有了外汇,就可以发挥更高 的国民经济整体的效益——这是以进口用汇的高效益为前提的。但实际上, 计划经济的审批用汇制,无法提高外汇使用效益;出口计划虽然能够完成, 但是出口效益不能提高,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在“以出口为生命线”的发展阶段,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稳定外贸成本,使国家为外贸企业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为了稳定汇率,即稳定出口, 不惜动员国家力量,全力支持出口创汇。在这个阶段,采取固定汇率是有利 的。何况,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过早实行浮动汇率,企业 承担全部外汇风险,又没有转移风险的工具,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就像 1994 年的中国一样。因此,虽然我们从价值取向上,肯定浮动汇率的优越性,但是也应该做具体分析。不同汇率,适用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使是在全世界 普遍实行浮动汇率的情况下,也有许多弱小的国家,采取“盯住”某一个国 际货币的办法,与之建立固定汇率,随同这个本位货币一同浮动。最著名的 港市,就是在全部自由兑换后,承受不了国际资本向港币投机的压力,与美 元建立了固定汇率的。而更为弱小的澳门,则把货币盯住了港市,这是总体 浮动汇率中的固定汇率。3.4 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汇率制度按照灵活程度分为三大类:  ——盯住汇率:盯住某种货币或货币篮子不变,当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 的不平衡时,允许小幅度波动,但是波动幅度在 2.25%之内。  ——有限灵活汇率:要求一国汇率相对于某种货币平均每月浮动幅度保 持在 0.5%以下。  ——更为灵活的汇率:不受幅度限制,实行独立自主调节原则。 IMF 成员国对于汇率制度的选择是:  ——绝大多数成员国选择盯住汇率,但走势趋减。更多的国家采取更为 灵活的汇率。1981 年 143 个成员国中有 93 个采取前者,31 个国家采取后者,1985 年 151 个成员国中有 93 个采用前者,1990 年 151 个成员国中,前者为89 个,后者增加到 48 个。  ——在采取盯住汇率的国家中,盯住美元的国家减少,盯住货币篮子的 国家增多。盯住美元的国家,由 1981 年的 38 个减少到 1990 年的 28 个,而 同期盯住货币篮子的国家从 21 个增加到 35 个,盯住特别提款权的国家,由15 个减少到 7 个。  ——在选择更加灵活的汇率的国家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国家越 来越多。1981 年选择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 18 个,1990 年增加到 21 个,而同 期选择独立浮动汇率制度的由 8 个增加到 23 个。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再向固定汇率方向发展,也未可知。总的趋势是把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效控制的浮动汇率。
4.汇率贬值与价格弹性 汇率变化对于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 我们主要研究国际收支逆差对于经济的影响,顺差的影响是相反的,可以简略。  货币贬值,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贬值降低了本国商品 和劳务的相对价值,使出口上升,进口下降,国内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外国 旅游者和投资者手中的美元,其购买力提高,刺激消费,从而促进了本国外 汇收支由逆差转变为顺差。贬值促进出口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可以看得更清楚。  一个出口商,从中国购买出口商品,假设价格是 10 元人民币,他需要向 银行借钱,收购国内产品。出口到美国后,收入 1 美元,就是说,他的“换 汇成本”是 10 元人民币——就是说,他每创汇 1 美元,要花 10 元人民币。 他是否亏损,要取决于汇率是多少。如果汇率是 1 美元等于 8 元人民币,那么出口商把 1 美元卖给中国银行时,可以得到 8 元人民币——他是亏损的,不可能继续出口这种商品。国家 如果想要出口这种商品,或者给予补贴,或者把汇率贬值到 1:10,此时, 换汇成本在 10 元以下的商品全部可以出口了。中国的出口,在汇率贬值过程 中得到了发展。  这种汇率贬值,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以促进出口数量的增加的情 况,是一般的宏观经济规律。在研究这种规律时,我们没有涉及微观基础对 于宏观的影响,在这个“降价能够促进销售”的结论上,我们是有前提的, 这就是假定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大于 1。  当我们把希腊字母“得尔塔”,引进分析时,就已经超过了纯粹宏观的 范围,接触到了微观方面的问题。“得尔塔”是增量的意思,两个增量之比 叫做弹性。只有当弹性大于 1 的时候,许多宏观规律才能够正常地发挥,如 果弹性小于 1,规律就起相反的作用。弹性有许多种,我们在这里主要接触需求对于价格的弹性问题。 需求对于价格的弹性=购买数量变动%/价格变动%汇率贬值,意味着出口商品降价出售。比如电视机,当每台 10000 元的时候,销售 1000 台,总收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友自定义转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