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在锦绣大地有个摊位,做地毯生意的,我想开网店个网店,这方面有没有专业人士?

当前位置: &
中国企业应用大学之特别人物-一个经济学家与全世界做生意(一)
作者:一个经济学家与全世界做生意(一) 时间: 阅读: 次
一边旅行,一边赚钱!卖掉房子,放弃高薪工作与城市生活,到世界各地体验真实的商品交易!跟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买卖!旅游经商,估计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这却是事实。发展经济学硕士、在伦敦英美大型金融机构从事过多年公司财务和金融培训的经济学家柯纳•伍德曼,正要告诉我们他的沿途经历。
混迹金融界多年,受够了虚拟的数字和残酷的裁员后,柯纳希望能亲身体验活生生的世界贸易。于是,他怀揣2.5万英镑,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出发,在苏丹参与骆驼交易、用赞比亚咖啡换南非红酒、把辣椒卖给印度人、到中亚当马贩子、丝绸之路押宝和田玉、到墨西哥卖冲浪板、巴西伐木头……他用最古老的方式做生意,与全世界最厉害的商贩杀价,时而亏得一塌糊涂,时而赚得盆满钵满。5个月后,他奇迹般地穿越金融风暴,让自己的本钱翻了一番,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生意经与满坑满谷的好玩故事。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新鲜有趣的“环球买卖之旅”。在最近连续4期杂志中,我们将跟随柯纳去见识世界上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市场,分享做生意的各种秘诀,体验经济背后纷繁复杂的商业文明与故事……
你或许赚不了太多的钱,也可能没什么安全感,但靠自己的两条腿昂然站在大地上,操持这样那样能实现自我的行当,这里面别有一番意义。 ——柯纳•伍德曼
我必须亲自去看一看
2004年的夏天,我30岁,单身,住在伦敦市中心的时髦街区,拿着大多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高薪。我是一家美国大商号的企业财务分析师,目前正着手重组英格兰北部的一家玻璃制造公司,老板派我来让四百号工人下岗失业。这家公司最近开始拖欠贷款,我在办公室里计算了一番,这家公司没有未来了。
毫无疑问,经济现实的确严酷:这些为公司忠心耿耿干了一辈子的人,只能领到800英镑的赔偿金,而且没有任何商榷余地。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来错了地方,我不应该是传达这种坏消息的人。我学经济不是为了这个,我必须辞了这份工作,必须今天就这么干。可今天还没有结束:还剩下三百八十号人没听到噩耗呢。
我试图到尼泊尔去逃避这一切。在这个并未受到现代商业波及的世界中,偶然出现的牦牛商队却成了解决我内心危机的最佳答案:我突然很想搞懂那些古老的市场,我对这个念头着了迷。
跟严酷的公司财务世界比起来,人们如何在古老的商品市场上经营运作呢?难道是同样的无情吗?我们忘记了什么?还是从来没学会过?我能靠着自己学的经济和分析知识去这个市场里竞争赚钱吗?又或者,因为我是个白人、是个新手、是个外行,所以我不适合这古老的世界?
回家后,我开始进一步琢磨这个想法,我意识到,全世界我能去参与的市场数都数不清。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靠着少量的现金,跟这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做生意,走完整个地球,最后带着丰厚的利润回来。
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露天集市,是全世界最古老、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我打定了主意,要是我想靠着贸易绕完地球,必须先在这儿通过考核。
预热:摩洛哥的地毯生意
项目:地毯
投资:350欧元
利润:250欧元
一到马拉喀什,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实地勘察市场,盘算该怎么才能赚些钱。我得在一个古老的市场里撑下来,麻烦的是,我给自己定了个限制:只投资500英镑,三天就得赚钱。
摩洛哥的所有人都懂地毯。地毯之于摩洛哥,就相当于煤炭之于过去的纽卡斯尔,是命脉啊。而对每一个来马拉喀什完成“到此一游”任务的旅客而言,买点东西带回去是必须的,本地的地毯卖家们则让他们梦想成真了。
我想,最开始还是到集市去兜一圈,尽可能多看看不同的摊点,跟商人们聊聊,搞懂供应链的运作,利润打哪儿来。
所有的地毯卖家都聚在一起。矮矮胖胖毛发浓密的商人法拉兹,高兴地向我解释起市场的运作来。马拉喀什出售的地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该国北部工厂生产的地毯,颜色鲜艳,带有几何图案。这种地毯受摩洛哥本地人欢迎,游客很少买。第二种是土著柏柏尔族妇女手工制作的毯子,羊毛织造,用本地植物染色。透过编织地毯的纹样,你甚至能知道它出自哪位妇女之手。游客们喜欢买的是这种地毯,商人们赚钱也靠它。
接下来,这个市场第二个重要特点是价格的概念。露天市场上不会有谁往东西上贴价签。你问“多少钱”,他们会告诉你一个比本钱价格高十倍左右的价格。这儿做生意就是这样,这家摊点的生意比那家好,靠的就是店主的口才。
我总算搞清楚了,倘若我打算进入这个市场,需要合适的产品和恰当的销售技巧。
与露天市场不同,布沙伊卜相当于马拉喀什里的精品商店。在我等着见老板萨米尔的时候,三十多名游客被导游带了过来,一队售货员正等着轮流“出场”。这些售货员精通多种外语,从日语到瑞典语都会说,他们非凡的销售技巧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当地人眼里,到布沙伊卜卖地毯,是马拉喀什最好的工作了。
我看到了一个从这个市场里赚钱的机会,想借用萨米尔的店一个下午。我对萨米尔说,我打算找一张地毯来卖,如果我能几个小时之内把它卖掉,我会分给他20%的利润。他却说我是不可能成功的,进而提议我们打个赌:我可以占用他的摊位,如果我能在离开之前卖掉地毯,所有的利润都归我。可要是我没卖出去,地毯就归他了。
战书都下到我脚跟前了,该去找地毯了。
每一张地毯都有故事
我最喜欢的地毯全都来自摩洛哥南部,那儿是柏柏尔人的故乡。我打算去那儿采购。
要怎样才能走进一户柏柏尔人家呢?简单的回答:敲门。经过一番简单的交谈,男主人让他的两个儿子到房里捧出了他们家的所有地毯。来不及细想,十多张地毯已经整整齐齐地摆在了院子外面。
每一张地毯都是这家的女主人用家里的织布机织出来的,但它们有几种不同的风格。屋里拿出的最后一张地毯,缀着精美而低调的黑白几何纹样,镶了一圈藏红色的边。这样一张地毯,我会很乐意把它铺在伦敦的公寓里。要是这张毯子里还附带着一个好故事,我想我们就可以成交了。
我刚刚一说自己对这张地毯有些兴趣,想问问价格,我就知道自己成了挨宰的牺牲品。
萨米尔曾告诉我,一张6英尺×4英尺的地毯,绝不能给到300欧元以上。可对方的开场价是600欧元:这是他母亲亲手织就的最后一张地毯,她留下的唯一纪念品,是她最精致的手艺……但我猜他只不过是想软化我,不让我压价,柏柏尔人一出娘胎就开始谈判了。
在谈判里,以沉默对待对手,是个了不起的里程碑,我只是叫他给我一个更优惠的价格。这不是柏柏尔人惯常的做法,他希望我还个价,但我却拒绝照这一套来。最终,柏柏尔先生松了口:450欧元——我什么也没说,他自己降了25%。
我决定,400欧元是我的上限。要是我出的钱多过了这个数,回马拉喀什就根本赚不到什么利润了。我认为300~350欧元更合理,于是我打算从200欧元开始。
经过一番冗长的争论与讨价还价,他终于报出了一个底价:350欧元。这下跟我期待的可能结果很接近了,他则坚决表示,价格上再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我需要来点创造性,从这笔交易里多弄到点价值。
我的最后一招是请他们给我一袋子羊毛,再一起照张相。很好,成交。我们握了手,我有了一张地毯,一袋子羊毛,还有了证明这笔高贵交易(足足350欧元)真实性的证据。现在我该去把它卖掉啦。
我最初试着向游客展示羊毛,还给他们看我跟卖地毯的柏柏尔家的合影。可出师不利,这些人对我的故事毫不动心。导游带来了一车又一车的游客,可我和我的地毯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无视。它要沉底了。我或许懂得一星半点的经济学和贸易,可要是我不赶紧学会推销员天生的轻松自在,就会饱饱地吃一顿失败的苦果。
突然,我瞅到一对看起来像是认真打算买点东西的夫妇正在商店的对面。他们已经看过了好些地毯,而且还在继续看。我意识到,一抹微笑和自信的态度能帮你赢得别人的心。这下,我可以继续展示我的货物和故事了。
“买下这地毯吧!”我想了又想,同时继续微笑,带着鼓励意味地点头示意。他们喜欢地毯的花纹,他们能留着羊毛吗?能留下照片吗?我要价多少钱呢?最终他们同意了,他们愿意按我的要价—&#欧元,买下这地毯。
第一站:喀土穆
项目:骆驼
投资:0美元。运输不存在的骆驼,损失150美元
银行账户余额:49850美元。
不久之后,我又回到北非。在此期间发生了几件事儿。首先,我把公寓卖了。我把自己的所有物品都寄存到别处,靠卖房子赚了25000英镑,并想出了一个计划。
我决定要靠做买卖环游世界。我有25000英镑,兑换成了50000美元,我可以把它们投入到任何我自认为能赚钱的产品上。于是我订了一张环游世界的飞机票。
我拟定了一张时间表,从北非开始,一直向南,来到南非,经印度、中亚,横穿中国南下,再到日本,之后飞越太平洋,穿过墨西哥和巴西,最后回家。除了日本以外,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如今正欣欣向荣。
在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人们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与此同时,又尽量避免太成熟的经济体,以便我能为新业务找到最好的机会。撇开旅费,我估计自己能用五个月的时间环游完世界,顺便把自己的钱翻倍,回来的时候银行里剩下10万美元。
我打算从苏丹开始,方案大致是这样:找些东西,在沿途的各个国家贩卖。我计划的前半截是,在苏丹卖了骆驼之后,朝着南方走,顺道拿些非洲咖啡去开普敦,之后可能从开普敦出口点冷冻咖喱到印度。
那以后,谁知道呢?我现在只知道一件事:我已经上路了。第一站:苏丹的首都——喀土穆。
我打算去苏丹南方着手骆驼买卖。欧拜伊德的市场上,有许多南部来的骆驼出卖,商人们又把骆驼运到北部,在埃及开罗的比尔加什市场上转手贩卖。根据我在家里的初步研究,我对这个行业的经济有了个粗略的概念。在南部,一头健康的好骆驼卖300~600美元,可等把它运到开罗,就值700~1000美元了。这是一趟1000多英里的旅程,历史上根据走完它所需的时间,称之为“40日之路”。
这对我来说显得有点艰巨,因为室外温度足有48℃。所以,我的计划是雇辆车运送骆驼,花上四天时间开完这1000英里的路程。由于我肯出现金,运输成本可以尽量压低。我会一路押着骆驼去开罗,只要我能在最后的谈判环节死死挺住,那么,我应该能从交易里榨出少许油水。
倘若别人给我提供的数字不错,我又敲开了各个环节的大门,我在欧拜伊德买8头骆驼要花4000美元,一路上的运费和饲料费还得再花上1000美元,总计是5000美元。要是我能完完整整把所有的骆驼都运到开罗,在那儿它们值8000美元。
我正谨慎地迈出第一步——骆驼完全不在我的专业领域啊。骆驼买卖是一行有风险的生意,我得好好准备,免得出乱子。遗憾的是,计划总会出差错。为了取得在苏丹买卖骆驼的手续,我浪费了大量时间。
既然欧拜伊德指望不上了,喀土穆本地的骆驼市场似乎成了接下来的最好选择。喀土穆的骆驼市场没有停车场,那儿是沙漠里的一大片空地,有许许多多的骆驼。尽管天色已经很晚了,仍有一些商人在展示自己的牲口。
我打听的第一头骆驼是头四五岁的雄骆驼,按我的调查,它能在开罗卖1000美元左右。要想赚得利润,包括运输和饲料费,我得在苏丹以500~550美元的价格买到它。人家告诉我,类似体格和样子的骆驼,在南部就卖这么多。跟亲信讨论了一番之后,商人说,这头骆驼的价格是900美元。能有什么机会?毫无机会!就算我明天再来,消息也早就传遍了市场,说有一个好玩的外国佬满身都是钱,正活活地渴望被狠狠地敲一顿竹杠呢。
我错失了欧拜伊德市场,这下喀土穆骆驼市场也泡汤了,我有点泄气。我开始怀疑我再也没法在苏丹找到价格合理的骆驼了。然而,栋古拉还有一个骆驼市场,而我的联络人埃米里自然是帮忙的理想人手。
我给埃米里先生打了个电话。我特别想知道,跟喀土穆的市场相比,那儿的选择余地和价格怎么样呢?
明天的事儿说不准
我必须找到一些骆驼。大清早,我们就起身做好了准备,因为我们要坐汽车去栋古拉。那是一辆路虎,谈好的价格挺有竞争力:100美元,还免费搭派一名司机。我们精力充沛地上了路,把喀土穆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沿着通往栋古拉的道路奔驰,穿过了撒哈拉沙漠的东部边缘。
栋古拉城没有城墙,任何人都可以从沙漠里走进来。我们路过了一处柴油泵,几辆骆驼运输车正在排队加油。
这是我在苏丹进行第一次谈判的好机会。要是事先不安排好运输车辆,等我明天真买了骆驼就没辙了,更不必说在谈判上占据有利地位。我问了几个有车的司机,谁明天有空带上我去栋古拉运骆驼?有个人说他愿意,但要400美元,我告诉他,这价格太贵了。他说,光是柴油就得花100美元,再说他还得空车回来呢。
我还价200美元,因为在这个地方,两天挣50美元已经是一笔大钱了。他解释说,他得花三天时间,所以300美元更合理。如此一来一回,我俩都看出这话题的走向了。我们在250美元上握手成交,我答应明天买了骆驼以后就去见他。
第二天一早, 我就朝市场进发,我下定决心要完成这项工作。我想赶快去市场,按时买好骆驼,按时跟卡车碰头。然后,我会开车驾着我的骆驼一路去埃及,越过国境线,把它们卖掉,赚到满满一袋子的利润。
埃米里的皮卡车停在城中心一处没有墙的牲口圈旁,这一站似乎不在我的计划内。牲口圈的一角有四五头样子可怜、长着疥癣的骆驼,还有四五十头同样乱糟糟的山羊。接下来,晴天响起了霹雳。这就是市场。
为了这么些蹩脚货,埃米里让我横穿了半个沙漠!我天旋地转。我兜里揣着价值5000美元的苏丹硬通货,却连根骆驼蹄子都买不到,活见鬼,这怎么可能呢?我气得抓狂了。“谁能卖给我几头该死的骆驼!”我听见自己的惨叫徒劳地回荡在沙漠上空。
我昨天安排的骆驼车到了,然而,我的骆驼在哪儿呢?我能做的,就是向他道歉,对浪费了他一天时间表示遗憾,并给他50美元作为赔偿。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失败了,在第一道路障前跌倒了。我来苏丹是为了跟世界上最棘手的商人过招。结果,我非但没能像自法老时代以来成千上万的商人一样,沿着尼罗河顺利前行,反而被自己的天真幼稚给困住了,是我离开的时候了。
在非洲赚钱从来不是件容易事儿,但我仍然坚信,这儿的机会是属于爱冒险的投资客的。这时,我有了一个与朋友格兰特聊天时冒出来的想法:格兰特是一家伦敦大公司的咖啡经纪人,我跟他谈了谈非洲咖啡生意的事儿。我建议搞一次相对较小的交易,比方说英镑。他打听了消息之后,带回一句口信给我——赞比亚。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经济学家柯纳会将赞比亚咖啡卖到南非、把非洲辣椒卖到印度、在中亚当一回马贩子。接着,他将来到中国……)
----------------------------------------------------------------------------------
中国大学生毕业前实习
大学生在职培训
中国大学生档案户口托管服务 中国大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服务& 高校数字传媒& 高校纸介传媒 中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 大学生扶贫救助 大学生职前企业应用管理者培训 大学生在职企业应用管理者培训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
大学生就业资格认证大学生名企就业 大学生管理者就业 大学生中高端就业 大学生大学生档案户口托管服务& 大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 大学生创业指导 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
社保代缴 高校数字传媒 高校传媒 企业内训 华诚大学生救助 华诚实习
华诚企业应用培训华诚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 锦绣前程大学生救助 锦绣前程大学生寒假实习锦绣前程大学生暑假实习
锦绣前程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 锦绣前程大学生培训鉴定认证 锦绣前程数字传媒 锦绣前程纸介传媒 锦绣前程高校传媒    历史老师写历史:  第一章 抠门天子  第一节 【道光皇帝其人其事】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爱新觉罗.旻mín宁  原名:爱新觉罗.绵宁  年号:道光  职业:皇帝  在位时长:30年(,39岁登基),在位时长在清朝皇帝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其高祖父康熙皇帝(8岁登基,在位61年,康熙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而且子女最多的皇帝,共有35子、20女),其祖父乾隆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4年太上皇,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9岁),以及其孙子光绪皇帝(4岁登基,在位34年)  生卒:1782年~1850年(乾隆四十七年——道光三十年)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血型:?  生肖:虎
楼主发言:106次 发图:0张
  学历:皇家教育(文凭绝对够硬。皇家家庭教师都是清一色的最一流名师、学界泰斗、文坛领袖、世间大儒)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故宫)   驾崩地:北京圆明园  祖籍:辽宁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社会关系:祖父: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祖母:魏佳氏(孝仪纯皇后,嘉庆皇帝为母亲追封的尊号)  父亲:爱新觉罗.顒琰yóng yǎn(嘉庆皇帝)  母亲: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  配偶:(这个比较多,有20人)  包括四任皇后:孝穆成皇后(第一任,钮钴禄氏)、  孝慎成皇后(第二任,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第三任,钮钴禄氏,她是咸丰皇帝奕詝的生母)、  孝静成皇后(第四任,博尔济吉特氏,她的尊号来得比较坎坷,是道光皇帝死后由咸丰皇帝以及后来掌握国家实权的慈禧太后追封的,她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以及妃、嫔、贵人等十多人  子女:(这个也比较多)9子10女,比较有名的是皇四子奕詝zhǔ(咸丰皇帝)、皇六子奕訢xīn(恭亲王)、皇七子奕譞xuān(醇亲王,他是光绪皇帝载湉tián的生父、末代皇帝宣统溥pǔ仪的祖父)  皇位继承人:皇四子 爱新觉罗.奕詝zhǔ(咸丰皇帝,他是同治皇帝载淳的生父、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的老公)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性格特长:抠门(这个……);摇摆不定  座右铭: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包括海外夷国的!(靠!不仅抠门,而且霸道!)  庙号:宣宗  谥号:成皇帝(全称比较长: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陵寝:慕陵(河北易县 清西陵 龙泉峪)  生平最得意之事:平定张格尔叛乱  生平最窝囊之事: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节 【道光皇帝的抠门绝技】  道光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抠门皇帝,其抠门已经抠出了一定的境界,令我等后辈为之惊叹。诸位不信?请看:  例一:当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经常不吃晚饭,有时候揣两块干饼就着开水送服,目的是为了省点饭菜钱(“伙食费”)。  例二:当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他就洗洗睡了,目的是为了省点“电费”(蜡烛)。
  例三:当他登上皇位以后,有一次召集前线将士开会,散会后决定宴请众将士(双方都不容易啊,前线打仗的将士们很苦,是该好好犒劳犒劳;道光皇帝很抠,有请客这一举动也属比较稀奇)。  众将大喜(别高兴得太早)。  等到饭菜端上桌子以后,众将立马傻眼:一人一碗打卤面,关键是汤面上就漂着几根肉丝(这也太抠了吧,倒不如出去来碗牛肉拉面)。  这帮武夫几筷子下来,面条已所剩无几,又不敢立刻全吃完,怕黄了道光皇帝的面子,于是乎只能低头,深情地凝视着碗里所剩的最后几根面条。  更令人难熬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光皇帝竟然又喋喋不休地开了一个时辰的会。(您到底饿不饿!)  以后再也不奢望得到道光皇帝的赏宴了,这或许是众将士的共同心声。  咱们的胃,伤不起啊!
  例四:道光皇帝有一次闲来无事,决定去视察大内仓库,不料却发现里面堆满了宝贝,有珍贵的人参、药材,有美味的绍兴黄酒,有沁人心脾的普洱茶,更有上千件漂亮的瓷器、丝绸、缎和皮毛制品……  看到这些宝贝,道光皇帝的两眼直冒金光(黄金的“金”),于是,一个想法已在他脑海里形成。  从第二天起,道光皇帝开始陆续把仓库里的宝贝赏赐给王公大臣们,当然,这里的赏赐是要加引号的。  因为,不是免费赏赐,而是有偿赏赐,而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皇帝赏赐,做臣子的哪敢不要,但又不能白要,还是乖乖地掏钱吧,当然还要口是心非地“谢主隆恩”。  比如一件唐努乌梁海的貂皮要交二十两银子(约合人民币6000元,与市场价相比,打折力度还是挺大的,但大家要知道,这些都是仓库里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积压品,质量已大不如以前)。  王公大臣们亲身体验了道光皇帝的抠门性格,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实在是一句至理名言。  就这样,大内仓库的宝贝们被“赏赐”一空,道光皇帝小发了一笔横财(私房钱),真是大慰朕心呀。  能在紫禁城的皇宫大内发现“商机”,找到一条致富之道并亲力亲为付诸于实践,这样看来,抠门的道光皇帝好像还蛮有生意头脑的。
  例五:流传最广、最为经典的抠门事迹莫过于“道光皇帝的补丁”了。  有一次散朝以后,道光皇帝表情神秘地留下了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一品,相当于国家总理),似有重大国事相问。  然而,道光皇帝的问题却是:“打个补丁要多少钱?”(史载:道光皇帝“衣非三浣不易”,即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这样穿衣服当然得破。)  这种突然袭击的发问,让曹振镛大为慌乱,他堂堂一品大员,哪里知道打个补丁要多少钱。于是他随口答道:“回皇上,大概三两银子吧。”(约合人民币900元,其实三两银子在当时都可以做好几套名贵衣服了)。  “三两,这么少!”  为什么内务府(管理皇家日常消费的机构)给朕打个补丁要报销上千两银子?  简直岂有此理,丧尽天良!  道光皇帝愤怒了!立刻召内务府大臣(相当于皇家大管家)来,准备大开骂戒。  没想到,内务府大臣反而振振有词:“皇上您衣服的补丁是在苏州打的,手工上乘,并且剪了上百匹湖绉(浙江湖州的一种名贵丝织品),好不容易才对齐了花纹,而且还有运费,保镖押送费……”  “什么,什么,还要保镖押送!”道光皇帝要疯了。  “回皇上,最近大运河上治安不好,万一半途丢了您的衣服,咱奴才们的小命可就不保啦!”  这下轮到道光皇帝傻眼了。  算了,算了,以九五之尊与奴才们斤斤计较,太丢架子了,不值得。大不了以后朕不找内务府这帮王八蛋补衣服了,让后宫皇后带头,妾们跟上,学着补衣服,完全可以做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嘛。
  又一次散朝后,道光皇帝再次留住了曹振镛,问:“一个鸡蛋要多少钱?”(内务府一个鸡蛋报销5两银子,约合人民币1500元,真够黑的!)  由于上一次打补丁事件,得罪了内务府,搞得内务府大臣已经憋气了好久没和曹振镛讲话了,这一次曹振镛可算是学乖了,说了句谎言:“回皇上,奴才——从不吃鸡蛋!”  真不愧是官场老狐狸,一举两得,既不开罪于内务府,又回答了皇帝陛下的问题。由此看来,作为官场六字真言“多磕头,少说话”的创始人曹振镛,能屹立于官场高位几十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我坚持认为,曹老狐狸之所以不说真话,恐怕还有其他的顾虑:上次皇上问补丁,从此后宫打补丁;这次皇上问鸡蛋,万一皇上一激动,命令后宫开养殖场养鸡,那可如何是好?  成何体统!
  皇帝如此崇尚“节俭”,做臣子的要再不有所表示,那还有没有职业道德!  很快上行下效,便产生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  北京城的旧衣店生意火了!  王公大臣们纷纷高价抢购旧衣服,买不到的,就自个儿拿剪刀把新衣服剪几个洞,再揉皱了,再打上补丁,就为了上朝时能得到道光皇帝的好评(疯了,疯了,真的疯了)。  榜样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  有时候,我不禁会想:这帮衣衫褴褛的君臣上朝的时候,知道的人认为是皇帝老儿在召开朝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丐帮帮主在召开丐帮大会呢!
  第二章
都是鸦片惹的祸?  然而,一提起道光皇帝,大家最先想到的不是他的抠门,而是带给他一生耻辱的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那么,这场侵略战争为什么会冠以“鸦片”之名呢?  因此,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对鸦片进行一番鉴定。
  第一节 【鸦片是个什么玩意儿】  鸦片,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是那黑不溜秋的煤球状物,甚为丑陋!  其实,鸦片是由罂粟花汁提炼而成。而罂粟花,却生得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煞是美丽!  这也告诉我们:美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邪恶。
  看好 火钳刘明
  鸦片,又名阿芙蓉,原产地南欧和小亚细亚,唐朝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  每次看到是阿拉伯人传播,我都会在心里喊一声:“靠,怎么又是你!”  为什么要说“又”呢?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基本上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往欧洲(印刷术除外,印刷术在14世纪末由波斯人传到西方);数字本是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竟然被叫做阿拉伯数字……  因此,阿拉伯人就是世界文明传播的使者(中介),当之无愧的世界“传王”!  当然,这个传播文明的使者,有时候一不高兴也会毁灭文明。  比如公元647年(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在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数次较量中,终于攻占北非埃及的名城——亚历山大(当时埃及属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范围),然后一怒之下将亚历山大图书馆珍藏的几十万册古典图书,分配给四千多家浴池当作烧水的燃料,烧了六个月还没有烧完,这给古典文明带来了巨大的浩劫。
  言归正传。  不过,明朝以前,中国一直是把鸦片当作药用的,凡是像样的药铺都会有卖,名叫“阿芙蓉膏”(后来鸦片在清朝泛滥,改了个更好听的名字——“福寿膏”,民间则俗称“大烟”)。  此物,含有大量的吗啡和生物碱,适量服用有安神止痛之效,但若过量服用,就会使人麻醉产生幻觉,从而使人神魂颠倒、飘飘欲仙(比如看老母牛都是双眼皮),而且极易吸食上瘾。
  一旦上瘾,很难戒掉。烟鬼们若一天不吸,轻者坐立不安,重者鼻涕眼泪直流,甚至浑身抽筋,恰似万箭穿心。时间一久,烟鬼们肌体削瘦,形如枯槁,沦为废人(可参照吸毒人犯的尊容),直至走向死亡。  综上所述,给鸦片的定义是:鸦片,就是个毒品!  鉴定完毕。  强烈呼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二节 【鸦片到底是如何泛滥的】  对于毒品,政府的态度该是什么?  答:当然是:严禁,严打!  没错,清政府也是这么做的!  1729年(清世宗雍正七年),雍正皇帝颁布了第一道禁烟令(这也是全球第一次禁毒)。  此后,禁烟法令一道比一道严厉,一代比一代严厉。
  然而,令清政府尴尬的是,多年的努力,换来的竟是鸦片输入数量的节节攀升。  来看一组数据:雍正年间,鸦片年平均输入量200箱;  乾隆年间,鸦片年平均输入量1000箱;  嘉庆年间,鸦片年平均输入量4000箱。  而到道光年间,鸦片走私已经泛滥到一个可怕的数字:1837年(道光十七年),鸦片年输入量已经突破了40200箱!  从曾祖父到曾孙子,鸦片输入的数量竟然翻了200倍!  这,就是大清国禁烟的成果!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这样的疑问:鸦片,为何会越禁越多呢?  原因不外乎从两个方面考虑,英国方面和中国方面。  一两百年前,有两样东西把中英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紧密相连。这两样东西有共同的特点:都能提神醒脑,都能致人上瘾。  聪明的你肯定猜到了,这两样东西,一是茶叶,一是鸦片。  英国曾有好事者用两头猪做实验,一头猪吃麦芽,另一头猪喝茶,结果几天后,喝茶的那头猪暴毙了。于是,茶叶有毒的论调便喧嚣尘上。
  尽管有人宣称茶叶有毒,但是英国人对茶叶的喜好已达到爱不释口的境地了,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都喜欢在茶水里加点蜂蜜什么的,喝起来甜丝丝的,清香溢口。茶水,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饮料了。  因此,英国商人宁可带着大把大把的白银,不远万里来中国购买茶叶。
  当时,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居于垄断地位,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当然,代表中国品牌,同时也让英国人乖乖掏钱的还有丝绸、瓷器等(中国在历史上也被西方称为“丝国”或“瓷国”,比如“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而“瓷器”的英文单词就是小写的china)。  有了茶叶、丝绸、瓷器这三样宝贝,英国的白银从此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中国。  而英国运往中国广州的商品,如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中国人只是煞有介事地摸一摸、看一看,摸过看过之后就是不买(纯属好奇),真是气煞英国商人也。
  比如英国运往中国的金属制品之一——刀叉,闭着眼睛我们都能猜到结果肯定会滞销。  中国人吃饭用两根棍子就舞得虎虎生风,何必用钢制刀叉吃饭,多此一举嘛。  再比如英国运来的睡衣睡帽、钢琴等产品,结果肯定也滞销。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都快成饿鬼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穿睡衣弹钢琴,享受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呢……(英国商人的脑袋真不知是什么材质做成的)
  英国商人不考察中国国情,商品自然卖不出去(当然,英国货滞销的根本原因大家都学过,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封建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这样的反差令英国商人大为恼火,他们挖空心思,终于找到了可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武器”:贩运鸦片。
  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外国鸦片贩子不仅有英国人,还有美国人、印度人、荷兰人等,其贩运到中国本土的鸦片(烟土)种类主要有“公班土”(即孟加拉地区所产鸦片,为最上等鸦片,为达官贵人所享用)、“白皮土”(即印度马尔瓦地区所产鸦片,其品质稍次,但“物美价廉”,最为畅销,为普通大众所享用),以及土耳其地区所产鸦片、伊朗地区所产鸦片(来自于这两个地区的鸦片品质较差,价格也低,为下层百姓所享用)。  前两种品质较优的鸦片被英国商人牢牢控制,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基本进不到货。  因此,在疯狂的鸦片贩运中,英国商人扮演了最浓墨重彩的角色(绝大部分外国鸦片贩子都是英国商人)。  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我们会发现,鸦片贩运的大本营,不在英国,不在美国,不在荷兰,而在印度(英国的殖民地,被称为“英国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东方明珠”)。  加尔各答——英属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这恶名远播的东印度公司,即鸦片贩运的真正幕后推手。
  顺便说一下,印度就是印度,那为什么会有“东印度”这个怪怪的名字呢?是指印度本国的东部地区吗?  答曰:非也,非也!  “东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是相对于“西印度”而言的,这种地区称呼的由来还要怪哥伦布这个著名海盗(另一冠冕堂皇的名称是“著名航海家”,其实他在发现的那块陆地上干的那些杀人放火抢人钱财的勾当,与盗匪并无两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波涛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经过自己“精密”的计算,坚定地认为他到达的地方就是亚洲的印度,并至死都不改其初衷(真是个老顽固)。  老顽固哥伦布,还一厢情愿地给当地的土著居民起名为“印第安人”(即印度居民),其实是大错特错,哥伦布船队到达的地区是一块从未被欧洲人所了解的与世隔绝的新大陆——今天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由此,各种版本的史书上都称此件大事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其实有争议,最早到达美洲的也极有可能是比哥伦布船队早大半个世纪的中国明朝下西洋的郑和)。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后不久,另外一位意大利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也指挥船队来到了美洲,他经过实地考察,提出这里不是亚洲的印度,而是一块新的大陆。后来,这块大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其实欧洲新航路开辟时期,真正最早到达亚洲印度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由葡萄牙王室支持,于1497年,即明孝宗弘治十年,到达印度的大城市卡里库特,中国古代称此城为“古里”,后来达.伽马就在此地去世。比达.伽马早大半个世纪的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也在此地病逝)。  后来为了区分哥伦布发现的“印度”和真正亚洲的印度,就有了“东印度”(东方的印度)这样的名称。  而且,广义上的“东印度”除了包括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国,还包括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也称“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这里还有个国家叫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不是印度,就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万隆会议的那个国家,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害得某些同学老是答错)。  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迅速崛起,侵占印度尼西亚为殖民地,并称该地为“荷属东印度”……  唉,有点晕,怎一个乱字了得。
  言归正传。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明神宗万历年间),是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崛起的新秀(如荷兰、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的一种利器。其远非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可比,它不仅垄断贸易,而且还有权开设法庭,甚至拥有军队。  1757年(清高宗乾隆年间),东印度公司将孟加拉的国库洗劫一空,其嚣张程度可见一斑。  公司竟敢抢劫政府!到底谁是公司,谁是政府?
  中国政府的禁烟,面对的就是如此强大的对手。  鸦片,从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地贩运到广东珠江口外的伶仃洋的海面上。  伶仃洋,也作“零丁洋”,距广州城只有大约20公里的行程。洋面上常年停泊着几十艘大趸dǔn船,船上堆满了毒品鸦片。然后再由鸦片走私犯用“快蟹船”(船的两侧有快桨数十只,形如横行的大螃蟹,由几十个水手奋力摇桨,船速如飞)从大趸船上卸下鸦片,再贩运到中国沿海各地。因此,中国东南沿海的鸦片走私渐成泛滥之势。  由此可见,伶仃洋虽名为“伶仃”,实一点也不寂寞,反而呈现出热火朝天的交易情形(但是,却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毒品交易)。
  既是走私,少不了要偷偷摸摸,暗地里进行。如果没有清朝当局官员的配合,是很难大获成功的。  有一则典故,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敲竹杠”是“敲诈勒索”的意思,但你知道“敲竹杠”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吗?  它竟然来自于鸦片走私!  话说清朝有一船主走私鸦片,但又害怕沿途遇上海盗或海关稽查官员,于是别出心裁,将鸦片全部藏在船上的竹篙里(真能藏)。  运气不好,船起航不久,便遇到了清朝的海关稽查官员(唉,真倒霉,今天出门忘了看皇历啊)。  停船,搜!  稽查官员例行公事,进行了一番搜查,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正欲放行。  但是稽查官员此时烟瘾上来了(特色),想抽两口,于是他掏出大烟管准备把烟管里面的残渣敲出来,以准备装新烟。  不巧的是(或者说巧的是),他敲打的那个物体正是竹篙。  完了,露馅了,毕竟做贼心虚,船主赶紧把稽查官员请到舱内,有事好商量,开个价吧。  稽查官员刚开始还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等船主一比划,全明白了。  没关系,人不认人,钱认人。就这样,稽查官员笑纳了一笔银子,卖了个顺水人情,放行了。  日后,再遇到鸦片走私船,敲敲竹篙就是暗示:该交保护费啦。  这就是“敲竹杠”典故的来历。
  因此,在那个时代,鸦片走私犯怕的是遇见海盗,而不是清朝的海关稽查官员。遇见海盗,货没了,人也没了(小命休矣);而遇见海关稽查官员,就好办多了,银子可以打发。  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当然,有时候稽查官员也不只要银子,还要没收一些鸦片样品用来上缴,以证明他缉私有功。  有史料记载:广东水师“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而福建水师更为夸张,居然靠协助鸦片走私为业,甚至走私的鸦片一时不能进入市场,还可以寄存于炮台附近(不是免费)。  海关,由这一帮王八蛋镇守,能禁住鸦片才怪呢!
  当然,鸦片泛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市场,有人抽——咱国人就好这一口。  这一点,我不免要批评国人了,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如此上瘾(比如日本),倒是我们,不仅抽出了特色,还抽出了那个举世闻名的的称号——“东亚病夫”。  那个时代的国人,抽鸦片已经抽出了一定的境界,形成了一种雅致的休闲文化。  你看,遍地的烟馆,名字很诗意,如“梦乡阁”、“烟雨楼”;  鸦片的名字也很梦幻,叫“福寿膏”(明明折福短寿,还想增福添寿);  再看那烟馆的环境,绝对星级标准,墙上挂着名人画,地上铺着新地毯,榻上垫着锦绣褥,再配上红木烟缸、白玉烟枪、精美烟灯,两个烟鬼横卧对吸,真个儿逍遥自在,快乐似神仙。  有人借中国人随地吐痰等陋习而下判断,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粗野的民族之一。  其实错了。  林语堂先生(小说名著《京华烟云》的作者,精通英语)曾以纯英文写出《生活的艺术》一书,把中国人的情趣、休闲介绍给西方,书中描绘了一种东方浪漫乐观、快意人生的生活方式,曾令西方人口水直流,大为羡慕,以致有书评家称:“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想立刻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  所以说,中国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情调、最从容不迫的民族之一。  你看,连吸食鸦片都可以成为如此有格调的的休闲文化。  当时,有一则故事为鸦片毒品走入中国万千民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把它称为营销广告。  广告的主人公是位少妇,新婚后不久丈夫便死了,但是祸不单行,不久自己的双腿又瘫痪了。  遭此生理和心理的沉重打击,小寡妇从此万念俱灰,遂削发为尼,遁入空门,与青灯木鱼长相伴。  有一天,小尼姑偶然得到了一些鸦片,闲来无事,于是放在灯上烤着吸,不料鸦片烟的臊味没了,反而飘出一股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不久之后,小尼姑瘫痪的双腿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这种类似的淋病、梅毒、花柳、牛皮癣、包小姐的小广告,今天贴在电线杆上都有路人相信,何况在那个没有手机短信电脑网络的年代!  这类营销广告的魔力巨大,对万千民众的心理是一种致命的杀伤力。
  第三章
禁烟大辩论  第一节【史上最新的“鸦片弛禁论”】  对于日渐严峻的鸦片走私形势,道光皇帝也急得是焦头烂额,到底有啥好法子呢?  1836年(道光十六年)初夏的一天,道光皇帝的办公桌上有这样一份奏折,其行文流畅,立意新颖,一下子抓住了道光皇帝的眼球。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一、 开禁鸦片,允许进口,征收药材税。  因为纳税比行贿便宜,这样有利于减少贪污腐败,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二、允许国人种植罂粟,自产自销,支持国货,抽国产鸦片,抵制洋鸦片(这也算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这样,洋人便无利可图,外来鸦片不禁也会消失(“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三、禁官不禁民。  只禁止官员、读书人、兵丁吸食鸦片(“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不得任令沾染恶习”),普通民众就由他去吧(“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  反正这帮瘾君子都是不务正业、无足轻重的人(“率皆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而且中国人口众多,损失一些烟鬼,无碍大局(“海内生齿日众,断无减耗户口之虞”)。  这,就是史上最新的“鸦片弛禁论”。  文章作者许乃济,浙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时任太常寺少卿(四品京官,管理礼乐,是个闲职)。  许乃济曾当过广东按察使(三品,相当于广东省管理民生的副省长),对鸦片走私相当熟悉(广东省的鸦片走私最为严重),因此写这种文章也算是专业对口、得心应手。  许家共七兄弟,其中许乃济等3人高中进士,其余四兄弟也皆中举人,时人有“七子登科”之美誉,许家也显赫一时。  然而,这篇奏折将彻底终结许乃济的政治生涯,使他在历史上蒙上“汉奸”的骂名,他本人也在不久后随之忧愤而死。  不过,当时道光皇帝对许乃济的这篇奏折还是颇有赞许的,甚至有些心动,因为在文章末尾有加重语气的一句话:国家“(如果弛禁鸦片,那么)每年可省中原千余斤(白银)之偷漏!”(感叹号系本人友情提供!)  (此语估计是许乃济抓住了道光皇帝的抠门特征而故意为之。)  心动不如行动!道光皇帝立刻将许乃济的奏折下发,让中央地方各大僚讨论上报。  广东的效率最高,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相当于广东省省长)祁贡、粤海关监督文祥,三位广东重量级大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复奏。  广东大员们经过商量,决定支持“鸦片弛禁论”,由两广总督邓廷桢领衔上奏。  事实证明,三个臭皮匠,臭死诸葛亮,这将是彻头彻尾的一步臭棋。
  如果知道京城的舆论浪潮,邓廷桢们估计是要吃后悔药的。  其实,还没等许乃济的奏折出京,“鸦片弛禁论”就已经被批得体无完肤了。  批评的理由有:  一、不禁普通民众吸食鸦片,而独禁官员、读书人和兵丁,这种双重标准,根本就办不到。  要知道,官员兵丁这些人原来的身份也是普通民众啊(“其初,大抵平民也”)。  二、吸食鸦片,会导致传统伦理纲常的崩溃  (“父不能诫其子,兄不能保其弟,主不能制其仆”)。  三、明明知道是毒品,还任其横行,还对其征税,国家还要不要脸!  (“况明知为毒人之物,而听其流行,复征其税课,堂堂,无此政体!”)  四、任瘾君子自我毁灭,太不人道了,毕竟皇恩浩荡,普沐众生嘛。  由此看来,许乃济的悲剧还是输在了“道义”二字上。  见此舆论风向,两广总督邓廷桢立刻顺风倒,调转枪头,反对“鸦片弛禁论”(真是个见风使舵的老滑头)。  所以,“鸦片弛禁论”的最大效用,就是从此无人敢再提鸦片弛禁政策。
  第二节【史上最严的“鸦片严禁论”】  好不容易有了关于治理鸦片的新思路,却被大臣们如此抨击,道光皇帝很沮丧。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  1838年(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硝烟再起,矛头直指“鸦片弛禁论”。  黄爵滋,江西宜黄人,时任鸿胪寺卿(管理朝会礼仪,也是个闲职)。  他是道光王朝的著名“谏臣”,他敢说敢言,无所回避,而且弹无虚发,乃是一代“骂神”。他的这番火药味十足的言论就是史上最严的“鸦片严禁论”。  “骂神”出马,绝对一个顶俩。  有清一代,要评最有名的奏折,黄爵滋大人的这篇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以至于被排进了相关的历史教科书。  这篇名奏的题目叫《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有点拗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鉴赏一下这篇出自黄大人之手的优秀作文,感受一下其老到而犀利的文风。  文章的开头,即用机关枪般的排比问句向道光皇帝连续“扫射”。  “臣惟皇上宵衣旰食,所以为天下万世计者,至勤且切(先拍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而国用未充,民生罕裕,情势积渐,一岁非一岁之比,其何故哉?  (但是国库并不充实,民众也不富裕,而且一年不如一年,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一问。)  考诸纯庙之世,筹边之需几何?  (想当年您祖父乾隆皇帝时期,国家为巩固边防花了多少银子?二问。)  巡幸之费几何?  (乾隆皇帝经常下江南旅游,上热河打猎,到承德避暑,又花了多少银子?三问。)  修造之用又几何?  (修建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大型土木工程,又花了多少银子?四问。)  何而上下充盈,号称极富?  (然而即便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钱,国库里还不有的是银子!?五问。)  至嘉庆以来,犹徵丰裕。士夫之家以及巨商大贾奢靡成习,较之目前,不啻霄壤。  (目前就算与您父亲嘉庆皇帝时期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  (难道是越奢侈就越富裕,越节俭就越穷困吗?六问。)”  用对比、排比的手法,再加六个连珠炮般的发问,畅快淋漓,痛快!痛快!  这对道光皇帝能起到醍醐灌顶的警醒之效!  (道光皇帝生于1782年,即清高宗乾隆四十七年,他本人亲身体验过“康乾盛世”的富饶,因此比较有感触)  当然,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越奢侈就越富裕,越节俭就越穷困”的道理。  其实在乾隆皇帝的统治后期,由于这位自称为“十全老人”的最高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贪图享受,“康乾盛世”已经走向了末路;  再加上嘉庆皇帝时期的镇压白莲教叛乱,道光皇帝统治前期的镇压张格尔叛乱、填补黄河决口等大型国事都花去了数千万两银子,因此国家的财政才显得格外拮据。
  接着,黄爵滋大人又公布了自己研究的数据:  鸦片这种害人的东西,造成白银大量外流,现在已达到了每年三千万两,而且无穷无尽,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以中土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年复一年,不知伊于胡底。”)  每年三千万两的白银外流,太夸张了(道光王朝全年的财政收入仅为四千万两白银左右)。  这个数据纯属黄大人凭空杜撰。  不过,不说得危言耸听点,怎能震撼到道光皇帝的小小心灵呢(是吧,你懂的……)。  看来,黄爵滋比许乃济更懂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的抠门特征还真是深入人心呢。  那么,怎么禁烟呢?  黄爵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治理方案——重治吸食。  他说,臣查了一些资料,洋人也是重治吸食。  如果有洋人胆敢吸食鸦片,政府就召集群众前来观看,然后把吸食者绑在竹竿上,用大炮轰到大海里喂鱼去,因此其他洋人被吓得心胆俱裂,就不敢吸食鸦片了。  (真是异想天开,不知黄大人查的是什么资料,是“天方夜谭”看多了吧。)  有了洋人重治吸食的例子,接着黄大人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措施:  给瘾君子一年期限戒毒,一年之内若戒不掉毒瘾,即按谋反罪斩首(这也是中国首次提出用死刑严惩吸毒者的言论);  若吸食者为官员,知法犯法,则罪加一等,官员本人斩首,并取消其子孙后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等等,还没完,还有……  黄大人又搬出了历史悠久的监督办法——保甲连坐法,五户为一保,让家人邻人互相监督举报。  若五户当中有一人吸食鸦片,则五户人家全部处死;  若有旅客吸食鸦片,就将旅客以及旅馆老板处死……  (真是简单粗暴)  动不动就是杀,杀,杀!真不知黄大人这么多年来读的是什么书?  唉,读书人真他娘的惹不起呀!  不过,黄大人的初衷是好的。  他认为,那些烟鬼宁肯戒烟,哪怕戒死在家里,也不愿被拉出去砍掉脑袋。  那么时间一长,没有了吸食者(市场),走私就会自绝,鸦片也会随之消失。  (“无吸食者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  最后,黄大人又打了个比方:  有谁见过到庙里推销梳子的商人?  (其实黄大人错了,梳子是可以推销卖给寺庙的,和尚、尼姑虽不用梳头,但可以转赠给香客啊。  聪明的方丈住持可以试一试哦。)  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既无利可图,洋人岂不自讨没趣,黄大人的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至此,完美收工。  纵观黄爵滋大人的这篇大作,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排比,有对比,有设问,有反问,有例证,有虚拟,有……  做到了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是一篇极其优秀的关于鸦片政策的命题作文。  若这篇佳作不能成为千古名奏,实在没有天理!
  道光皇帝又一次心动了(不过,这一次,心是被震动的)。  立即下发黄爵滋的奏折,令各省督抚、将军,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早定禁烟大计。  于是,一场关于禁烟政策的大辩论再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展开。  黄爵滋的这篇火药味十足的“鸦片严禁论”的奏折被下发到地方,各省总督、巡抚、将军等重量级大僚进行了大讨论,大谈读书心得。  讨论完毕,道光皇帝共收到了29份命题作文,其中有8份基本赞同黄爵滋的主张(林则徐是其中之一),其余21份均持反对或保留意见。  反对意见中,直隶总督琦善的看法最具有代表性。  他认为,如果斩杀吸毒者,那么如何处置贩毒者?  如果贩毒罪轻于吸食罪,岂不量刑失衡,本末倒置!  对的,琦善大人抓到了点子上了,贩毒罪肯定要高于吸食罪,就好比谋杀罪肯定要高于自杀罪。  (自杀应该属于个人自由,好像也不是什么罪)  其次,瘾君子那么多(粗略估算一下,有两三百万呢,难道要开除所有人的地球籍),诛不胜诛啊;  如果不诛,那么法律的权威何在?  朝廷的威严何在?  皇上您的威严何在?  那么,究竟该如何禁烟呢?  琦善大人给出的意见,仍然是重点抓鸦片走私。  事情又再次回到了原点。  第三节【决心真难下】  持续了两年的禁烟大辩论,已让道光皇帝陷入了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兄弟我容易吗)。  但是,一起突发事件让摇摆不定的道光皇帝终于下定了禁烟的决心。  日(道光十八年九月初八,还真是个吉祥的日子),庄亲王奕卖、镇国公溥喜在北京城郊的一间尼姑庵聚众吸食毒品鸦片,被巡逻的禁军士兵抓了个现形。  (两位皇族仁兄不敢在自己家里吸毒,于是约好了偷偷躲到尼姑庵来吸毒,本以为此地隐蔽比较安全,可没想到……  唉,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缝,放屁都砸脚后跟……)  这种丑闻竟然发生在“首善地区”的北京城,而且吸毒者还是皇室成员(一位亲王,一位公爵),真是令皇家颜面扫地。  由此也可见,鸦片毒瘾的蔓延程度之深。  道光皇帝听闻报告,龙颜震怒,立即下令革除这两个倒霉蛋的爵位,并下令,全城戒毒。  事后,道光皇帝越想越不解恨,又迁怒于前年的“鸦片弛禁论”作者许乃济,把他直接降职为六品顶戴,并勒令其退休回家(休致)。  可怜的许乃济,人到暮年又遭此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不久之后便气死了。  至此,“鸦片弛禁论”大败而归,“鸦片严禁论”大获全胜(公道自在人心)。  不过,至始至终,“鸦片弛禁论”的阵营都势单力薄,许乃济几乎是孤军奋战,由此观之,许乃济也不能算是孬种了。  可惜,违背了“道义”,就注定会输得彻彻底底。  1838年(道光十八年)11月8日,道光皇帝收到了直隶总督琦善的一份奏折,称天津禁烟大获成功,查获烟土13万两,  (这也是自1729年雍正王朝时期第一次下令禁烟以来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查获鸦片毒贩十一人。  这一破纪录的禁毒成绩,令道光皇帝龙颜大悦,对禁烟大业也信心倍增。  在奏折中,琦善特别提到:这些鸦片是广东商人在广东购买并从广东运来的。  广东商人,广东购买,广东运来,广东广东,又是广东!  有人说,琦善此举是心怀鬼胎,别有用心。  对,也不全对。  作为直隶总督(天下第一总督,政治地位最高),琦善管理的是京、津及河北地区,他当然希望把禁止毒品之责任推向南方遥远的广东。  (其他各省督抚也是这个想法)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必奇怪。  说不全对,是因为,道光皇帝虽然平庸,但并不糊涂,哪个省份鸦片毒品走私最为猖獗,他还是心知肚明的。  自清朝闭关锁国以来,乾隆皇帝时期决定,中外通商仅限广州一埠,并专设“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鸦片毒品走私由洋人与“广州十三行“的行商相互勾结,再加上广东官府的受贿包庇,已经形成了一条牢固的产业利益链。  因此,广东的鸦片毒品泛滥也是全国各省份最为严重的,甚至到了连乞丐也会抽上两口的境地。  (“粤中鸦片烟满地,虽乞儿亦啖之”)  之前,两广总督邓廷桢一开始支持许乃济的“鸦片弛禁论”,就是因为他身处广东,深受其害,深受其苦。  接下来,就看道光皇帝选择谁为缉毒先锋前去广东,谁能担此大任?  其实,道光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最佳人选。
  第四章
林则徐的抉择  第二天,道光皇帝的办公桌上有这样一份奏折,其掷地有声的警告直接击中了道光皇帝的天灵盖。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  (相信奏折中这段话,不管哪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都会收录,因为它即将开启一个时代)  若是没钱没兵,岂不成了光杆司令,那我道光岂不真的变得到处都光,想到这里,令人不寒而栗!  这是道光皇帝迄今为止受到的最为严重的警告:鸦片会导致亡国!  再去扫一眼署名人,到底是谁?  文章作者林则徐,时任湖广总督。  第一节【从天才少年到封疆大吏】  林则徐(年),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闽侯县人),字元抚、少穆、石麟。  请原谅,写这么多名字,大家不要怪我。  古人有三四个名字尚属正常,就算有七八个名字也不稀奇(只是登记户口的同志可能会眼花)。  不过,林则徐的这些名字却是大有来历。  1785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年)8月30日,小林同志诞生的那天晚上,林父做了一个梦,“梦中亲见凤凰飞”,凤凰乃天上飞的神鸟,这可是吉兆。  毕竟是知识分子(秀才),林父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美誉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于是小林同志已经有了两个名字:少穆、石麟。  当时,福建巡抚(相当于福建省省长)徐嗣曾是位名声在外的大清官,也是林父的偶像,于是林父再为儿子起了两名:则徐、元抚。  则、元,都有学习、效法的意思,林父的意思很明白,即希望儿子以徐嗣曾为榜样,努力向其看齐,梦想儿子也能成为像徐嗣曾那样为民造福的父母官。  (有梦想才有希望,后来的林则徐果然圆了父亲的梦想,并且在历史上的名声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的偶像)  林则徐,这个光辉的名字,从此将与他相伴一生,并终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林则徐是家中老二,实际上是长子(大哥夭亡),还有一个弟弟和八个姐妹,家中十几口人,僧多粥少,常常有上顿没下顿,家境算是贫寒。  (这种情形直到后来林则徐科举有成参加工作,林父担任某书院的院长时才有所改观)  林父是位秀才,为维持生计,在私塾当教书先生;  林母则教女儿们学做女红以养家糊口。  所以,童年林则徐每天的情况大致是:上学前,把母亲和姐妹们做好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然后去上学,放学后,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周而复始。日子虽说贫苦,但也充实。  贫苦的童年并没有击垮林则徐,反而养成了他勤俭、坚毅的品格。  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父母对林则徐的教育非常严格,父亲更是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儿子。  也许是家境使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则徐特别好学,小小年纪就能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到了考试的年纪了,林则徐在父亲的陪伴下参加了童子试。  因考场内考生众多(其实大多是前来送考的家长,与如今倒也有几分相像),熙熙攘攘,林则徐老挤不进去,于是父亲干脆把林则徐扛在肩上,硬是挤进了考场。  考官一见林则徐父子这副模样,便随口取笑道:“骑父作马”,随即引发了哄堂大笑,弄得林父很是尴尬。  没想到,骑在父亲肩膀上的小林则徐立马就回敬了一句:“望子成龙”。  满考场为之惊叹。  林则徐的下联对仗工整,既解了父亲尴尬之围,又道出了父亲盼子成才的迫切心情,其才思之敏捷,令人叹为观止,果然是块读书的好料啊。  勤奋好学,再加上天资聪颖,离成功已然不远了。  林则徐,加油!  之后的林则徐,在考场上顺风顺水,所向披靡。  14岁,林则徐中秀才;  20岁,林则徐中举人。  在这里,不妨列举两位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超级名人做个比较:  洪秀全,屡考屡败,34岁仍未考中秀才,最后“气疯”了大病了一场,病好了就去创立了中西合璧的“邪教”组织——“拜上帝教”而造反去了……  (其实我估计这位仁兄的疯病还没好)  范进,屡考屡败,54岁才终于考中举人(名次还不低,为广东乡试全省第七名),直高兴得手舞足蹈,终于一口真气没缓过来,激动得疯了,幸亏有他老丈人胡屠夫的“铁砂掌”在……  看着这些成绩单,我们不禁感叹:人与人,就是不一样呀,读书也是要靠天赋的,林则徐,真是少年天才啊!  中举后,林则徐迎娶一生的挚爱郑淑卿(双喜临门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从此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伴一生,成为模范夫妻的典型,为人间留下了一段佳话。  后来在同治、光绪年间,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还专门为他们夫妻二人制作了蜡像,以示敬意和纪念。  然而,人总有“滑铁卢”的时候。  在省城能考出好成绩(考举人在省城考),到京城未必能行得通(这与球类运动相似,主场常赢,客场未必赢)。  年(清仁宗嘉庆年间),林则徐两次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对于一位省级高材生而言,其苦闷的心情可想而知。  再回家复读吧,争取下次再战(一般是三年一考)。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幸亏,千里马终有伯乐赏识。  这位伯乐还是位大人物——福建巡抚(相当于福建省省长)张师诚。  张伯乐慧眼识才,很快为失意的林则徐找了份工作,招聘林则徐为自己的幕僚(师爷)。  福建,与广东唇齿相依,广东省的鸦片走私猖獗,与其紧邻的福建省情形也好不到哪去。  因此,在任张师诚的幕僚期间,林则徐学会了很多,熟悉了治理鸦片走私相关的业务,这也为日后他做出那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准备了条件。  在工作之余,林则徐也没有落下功课的复习,他在不断积聚着能量,等待着下一次的科举进士考试。  进士登科,成为天子门生,这是千百万学子心中的至高荣誉。  1811年(清仁宗嘉庆十六年),林则徐默默收拾好行李,再次踏上了京城的征途。  这一次,多年的苦读没有白费。  皇榜出来了,考中进士啦!  考试成绩还相当了得,“二甲”第四名(即全国第七名,因为“一甲”只有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授庶吉士,入翰林院。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是青年林则徐的远大志向,现在,终于实现了,至少是在学业上。  此时的林则徐26岁,还是很年轻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从此,一条亮闪闪的康庄大道(仕途——学而优则仕),就此出现在青年林则徐的面前。  此后的林则徐在官场上一路高歌猛进,从御史、湖道、按察使、布政使、河督、巡抚拾级而上,一直做到了湖广总督。  (注意:“湖广”一词沿用的是元朝“湖广行省”的名称,清朝湖广总督管理的是湖北、湖南两省,不包括广东、广西;管理广东、广西的是两广总督)  从一介贫寒子弟到国家封疆大吏,林则徐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这样看来,科举考试制度还真是个好东西,至少它做到了不分贵贱,相对公平,分数之下人人平等。  在湖广总督任上,林则徐大力推行禁烟运动,比如配制戒烟药丸,严惩贩烟者、开烟馆者,注重保甲监督机制的完善等等,其禁毒成绩位居全国前三名。  (第一名自然是两广总督邓廷桢,他身处广东禁毒第一线,可以理解)。  林则徐本人也是最早站出来支持黄爵滋“鸦片严禁论”的地方大僚。  种种情形,可见林则徐禁烟的决心之坚定。  林则徐,正是道光皇帝心中关于南下广东禁毒的最佳人选。  立即下诏,宣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陛见。
  第二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838年(道光十八年)11月27日,林则徐从湖北武昌(湖广总督府所在地)启程,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北京。  道光皇帝热情地接待了林则徐,接下来的八天之内,连续八次召见,并恩准林则徐紫禁城内骑马,可林则徐是南方人,不善马术,于是又特赐林则徐紫禁城内“乘肩舆”(坐轿子);  并且很体贴地命人为林则徐“上毡垫”(跪在地上不疼,还有防寒保暖之功效),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影视剧中大家都见过,有尚方宝剑的那种,很牛逼),加封兵部尚书衔,并有权节制广东水师。  这一令人眼花缭乱的连环式的宠赏,当朝又有几人能够享用?  满朝文武,惟林则徐一人而已。  林则徐如此受宠,连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都吃醋了(枢相也为之动色)。
  然而,这对林则徐来说是好事吗?  想当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刘备为寻访英才,曾三顾茅庐,而且三顾有两顾没成功,真正与诸葛亮正式交谈的只有一次(第三顾,即“隆中对”)。  后来,诸葛亮出山,为了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恩德,为刘备以及后主刘禅(扶不起的阿斗)竭尽所能,匡扶蜀汉,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最终,灯灭油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吹牛逼
  各位网友小伙伴们还在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烦心吗?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算卦占卜的半仙师傅小伙伴们信不信是自己的事,我只是给天涯的涯友们一个知道这位师傅的平台,不喜勿喷谢谢!!因为看见被蒙骗的人太多了,现在有真正的高人在,咱也不能埋没了人才,本人小女一枚,结婚五年了,婚姻上不是很幸福,因为老公想要孩子,可我一点都不争气,偏偏五年了一点怀孕的迹象都没有了,去了不少正规的医院,也吃了不少偏方,最终还是没有孩子,老公对我也冷淡了,跟我吵架骂我说:你就是一个不下蛋的老母鸡,要你有什么用如果在一年之内还不能给我生个一男半女的咱俩就过到头了,而且公婆对我也是爱搭不惜理,骂骂咧咧,我怕离婚我怕失去这段姻缘,我就四处寻求解决的方法,吃药算卦求子都没有好使过,也被骗了几万元钱,说实话我对骗子也是恨之入骨,但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老公骂完我生气走了,我哭着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在天涯闲逛又发现了一个算卦的是北方的一个半仙师傅,我就半信半疑的加了她的QQ号,在这里就长话短说了,师傅要我的资料照片让我付了一百元香火费之后就开始和我说了,妹子你婚姻挺幸福的,我一看就生气了,我说我幸福能找你吗?师傅回答我说你别着急,你婚姻幸福是真的,可是因为你没有孩子所以才让你后来的婚姻不幸福的,我一看厉害真是高手在民间啊!之后跟我说你要有个孩子,求子之后你的婚姻就能好,我说对对!!!!后来师傅帮我做了个求子的法事现在我的宝宝都快一岁了是个女孩,因为当时这位半仙师傅给我了很多的优惠费用给我减免了一半,我才给他宣传的,这位半仙师傅的QQ是: 七 一 五 一 五 八 五 九 八(转换下小写)  
  【正文更新】  因此,在封建帝王的眼里,捧你,是利用你,要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踩你,是把你当替罪羊或完成任务后已无利用价值(飞鸟尽,良弓藏)。  捧你,就给恩宠(金元政策);踩你,就吃一刀(大棒政策)。  金元政策+大棒政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弄残了多少人……  一句话,捧得起你,就踩得死你。
  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为明太祖朱元璋鞍前马后,运筹帷幄搞好后勤,退休之后战战兢兢地活着,期盼能够安享晚年。  可是最终大老板朱元璋还是以谋反罪(“胡惟庸案”,案情的具体内容朋友们可参见“当年明月”石悦先生的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提前开除了李善长的地球籍,并夷其三族。
  明朝第一才子解缙,为明成祖朱棣修成了千古流芳的巨著《永乐大典》以后,价值利用完了,最后还是没有逃过那一劫(由锦衣卫先在狱中灌醉解缙,然后拖到雪夜里活活冻死)。  ……
  有人会说,“这是他们死有余辜,因为李善长被宰相胡惟庸犯罪集团拉下了马,解缙则是参加了朱棣儿子们的权力角逐(储位之争)……”  这是帝王逻辑。因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这样看来,林则徐后来的命运已是注定的了。其实,当时已有人为林则徐的命运感到担忧了(“有识者已为文忠危”)。  那么,道光皇帝如此盛情款待,林则徐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呢?
  八天之内,八次召见,林则徐只表达了一个想法:“压力太大,我不想去。”  如此胆小软弱的表达,实在有违民族英雄的形象。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  没错,你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这是真的。  有人可能会说:“什么民族英雄嘛,摆什么架子呢!”
  似乎在某些人的眼里,林则徐就应该大义凛然,立马接过尚方宝剑,然后表情坚毅(注意要用特写镜头),斩钉截铁地说:“好,我去!”
  似乎他们认为,英雄就应该这个样子,就应该义不容辞,就应该无所畏惧,就不能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犹豫、妥协 ……  可是我要告诉你,那样的英雄只存在童话故事里,你的苛刻要求不是在对待一个正常的人,而是超人。
  也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林则徐的一种策略,以退为进,以争取道光皇帝更大的支持。”  ……  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真的林则徐。
  真的林则徐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一开始他有压力,有忐忑,有顾虑,都是正常的。  他知道此行的责任重大,万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仅愧对皇上,辜负皇恩,而且还会输掉官位名誉,甚至输掉身家性命。
  对于前途的渺茫,林则徐很是担忧。  广东的水,深着呢。从洋人到行商再到官府,鸦片走私已经形成了一条牢固的产业利益链,要想打碎它,谈何容易。
  再者,道光皇帝给出的是道两难选择:“鸦片务须断绝,边衅决不可开”。  要禁绝毒品鸦片,又不能引发中英冲突,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高。
  另外,中央高层的权力格局也让林则徐有后顾之忧。  原先的首席军机大臣是曹振镛(前文叙述“道光皇帝的补丁”时已出场过),此人谨小慎微(小心谨慎,一守文法),凡事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是位著名的官场不倒翁。
  官场六字真经“多磕头,少说话”就由他发明创造。(有人曾虚心请教曹振镛身居高位屹立不倒的秘诀,曹振镛笑嘻嘻地回答:“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在曹振镛漫长的一生中(活了八十多岁),不怎么办好事,也不大办坏事;不怎么帮人,也不大害人(真不容易啊)。
  但,他偏偏是林则徐科举进士考试的恩师,对林则徐也颇为赏识器重。  若有恩师坐镇中央,林则徐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可是,曹振镛在1835年(道光十五年)已经去世。此时,坐镇中央的已换成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满族人)。  穆彰阿秉承前任的“优秀”传统,同样也是谨小慎微(与道光皇帝搭档的多是此类,抠门对谨慎,果然“黄金搭档”,真绝配也),也非常善于揣摩道光皇帝的心思。
  但他与明哲保身的曹振镛相比,还有个很大的不同:  穆彰阿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朝廷内外隐约有个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号称“穆党”。
  科举进士及第的考生,都必须到穆彰阿府上登门拜访(俗称“拜码头”);连地方督抚进京觐见,都要事先询问一下穆彰阿的意见……  气焰如此嚣张,穆彰阿集团对道光皇帝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而林则徐的平生知己,两江总督(天下第二总督,管理富饶的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经济地位最高,政治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陶澍此时已病入膏肓……  种种情形,可见林则徐忧心忡忡。
  接下来,我举一则“龚自珍求职”的故事,大家就不难看出林则徐当时的真实心绪。  大诗人龚自珍是林则徐的好友,其官运不佳,漫长的官场生涯只提升过一次(比林则徐差太多了)。
  目前,龚自珍在北京的一闲散衙门上班(时任礼部主客司主事,七品小官),收入很少,长期靠借贷维持生计(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被借了个遍,日后他们看到债务人龚自珍都急忙绕道行走),生活可以说是相当潦倒,但仍不改其名士派头。  (本人强烈怀疑,龚自珍的传世名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首先为自己大声疾呼的)。
  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后,让龚自珍看到了希望,他希望好友能雪中送炭,危难之中伸援助之手带他南行,赏他个一官半职。  于是,大冷天的(道光十八年的数九寒冬),龚自珍就穿着夏天的单装,光着两个臂膀子,连个帽子也不戴,手里还摇着把大的破蒲扇子上门拜访。
  (这个造型比较雷人,与活佛济公倒有几分神似。诸位不要误会,诗人不是穷到如此田地,而是保持名士派头,颇有魏晋风骨。)  于是……  于是,大诗人龚自珍被门卫保安当作要饭花子兼神经病患者而拒之门外。
  后来林则徐得知此事,专门写了一封委婉的信送给龚自珍,说明自己的苦衷,里面有这样一句“事势有难言者 ……”  (其实就是委婉地拒绝了龚自珍的要求)  是的,我有难言之隐,希望好友能够体谅……
  自己南下广东,已是凶多吉少,绝不能把好友也拖进禁毒漩涡,受此牵连。  因此,“不想去”是林则徐的真实想法,但为了国家和民族,他却不能不去。
  传说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生是死,是福是祸,我已无所避趋。  明知此行凶多吉少,却能毅然踏上征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这才是真实的林则徐,这才是真正的坦坦荡荡的民族英雄。
  画外音:  带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带着道光皇帝的嘱托,禁毒先锋——第一位钦差大臣林则徐即将启程南下广东。  在广东,林则徐又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林则徐又是怎样一一化解的呢?  敬请关注——第五章
《广东的较量》  谢谢朋友们捧场,欢迎围观拍砖······  您的肯定,是我最大的欣慰!
  @市隐苏新 65楼
22:37:40  传说吗  -----------------------------  谢谢您的回复,我普及的是正史,不是传说。
  嗯,故事还蛮有意思的,请继续,,,
  记好。  
  @1天到晚游泳的鱼_ 69楼
23:01:07  嗯,故事还蛮有意思的,请继续,,,  -----------------------------  谢谢捧场,您的肯定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GONGDQ 70楼
23:06:38  记好。  -----------------------------  朋友,您所说的“记好”是什么意思呀?
  历史的确如此,吾正在舞文弄墨 里传《百年悠梦》,望切磋。
  @衣上霜 73楼
23:58:00  历史
的确如此,吾正在舞文弄墨 里传《百年悠梦》,望切磋。  -----------------------------  好的,谢谢
  又一个历史老师,希望你有真才实学,靠东拼西凑,口出狂言,那只能成名早,臭名亦快。
  写得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可别是兔子的尾巴哦!
  @江南__明月 1楼
20:32:38  学历:皇家教育(文凭绝对够硬。皇家家庭教师都是清一色的最一流名师、学界泰斗、文坛领袖、世间大儒)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故宫)  驾崩地:北京圆明园  祖籍:辽宁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社会关系:祖父: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祖母:魏佳氏(孝仪纯皇后,嘉庆皇帝为母亲追封的尊号)  父亲:爱新觉罗.顒琰yóng yǎn(嘉庆皇帝)  母亲:喜塔拉氏(孝......  -----------------------------  道光出生地更精确的说是在北京紫禁城撷芳殿,希望改一下,这样更严谨一些。写的不错,具有当年明月的风格,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谢谢哥们儿,您说的对,希望能听到您更多的提问
  【正文更新】  第五章
广东的较量  第一节【南下广东】  道光十八年的冬天,北京城,大雪,北风那个吹……  林则徐的心情也似这冰封的世界难以舒展。  他已不畏惧死亡,在从做出南下广东的决定那一刻起,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他担忧的是道光皇帝的禁烟立场是否会动摇,道光皇帝对自己的支持热度能撑到何时;  他担忧的是穆彰阿等权臣对禁烟运动的掣肘;  他担忧的是如何打碎鸦片走私的利益链,如何团结广东大员们与自己共进共退……  林则徐就是带着这样一份复杂的心情,踏上了漫漫征途。
  从北京到广州,途中历经直鲁皖赣粤五省(直隶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广东),需要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  一路南下,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已然远去,不断映入眼帘的是秀美明媚的南国风景,林则徐的心情也渐渐地舒畅起来。
  清狗!滚粗,别歌功颂德了,凡是异族在我华夏,国当受辱,文化凋零。我汉人当政,必出现国强民富,顶立世界  
  【正文更新】  第五章
广东的较量  第一节【南下广东】  道光十八年的冬天,北京城,大雪,北风那个吹……  林则徐的心情也似这冰封的世界难以舒展。  他已不畏惧死亡,在从做出南下广东的决定那一刻起,他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他担忧的是道光皇帝的禁烟立场是否会动摇,道光皇帝对自己的支持热度能撑到何时;  他担忧的是穆彰阿等权臣对禁烟运动的掣肘;  他担忧的是如何打碎鸦片走私的利益链,如何团结广东大员们与自己共进共退……  林则徐就是带着这样一份复杂的心情,踏上了漫漫征途。  从北京到广州,途中历经直鲁皖赣粤五省(直隶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广东),需要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  一路南下,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已然远去,不断映入眼帘的是秀美明媚的南国风景,林则徐的心情也渐渐地舒畅起来。
  @一锅窝头 81楼
23:07:57  记号  -----------------------------  谢谢关注
  【正文更新】  行至江西省泰和县,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南行队伍稍作停息休整。  在离泰和县不远的江西吉安县,是一位已故英雄的家乡。  此人,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
  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这一年南宋最后一支反抗力量被消灭,最后一位战时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自尽,南宋灭亡),此人曾以一介文人之力,组织义兵,与元朝军队血战到底,但最终抗元失败不幸被俘,被元军押解走向人生的最后一站——大都(今北京)。  途中,他面对浩瀚的海洋,留下了正气满神州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 。
  @江南__明月
20:32:38  学历:皇家教育(文凭绝对够硬。皇家家庭教师都是清一色的最一流名师、学界泰斗、文坛领袖、世间大儒)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故宫)  驾崩地:北京圆明园  祖籍:辽宁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社会关系:祖父: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祖母:魏佳氏(孝仪纯皇后,嘉庆皇帝为母亲追封的尊号)  父亲:爱新觉罗.顒琰yóng yǎn(嘉庆皇帝)  母亲:喜塔拉氏(孝......  -----------------------------  @潇潇枫雨林 77楼
22:05:32  道光出生地更精确的说是在北京紫禁城撷芳殿,希望改一下,这样更严谨一些。写的不错,具有当年明月的风格,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  谢谢关注
  【正文更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就是南宋状元、抗元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曾在福建潘墩组织义兵抗元,他的故事在福建地区广为流传,当地人民也为他建立了祠堂以示纪念。  几百年来,他的英雄事迹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  在少年时期,林则徐就经常到文天祥祠堂来祭拜,今天我们在那里仍然可以看到林则徐留下的墨宝:  热血腔中只有宋  孤忠岭外更何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段时期,文天祥成了少年林则徐心中的偶像。  然而,那时的林则徐肯定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他本人也会像自己的榜样文天祥一样,成为万人敬仰、万世流芳的大英雄。  因为他即将做一件震今中外的大事,正是这件大事成就了他的美名,使他最终与文天祥齐名,并与历史上历朝历代其他的大英雄们一起,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第二节【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在江西泰和县,钦差大臣林则徐向广东方面发出了通缉令,榜上有名的都是罪大恶极的鸦片贩卖或鸦片走私的嫌疑犯,共计62名,要求广东方面先行监控或逮捕,防止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  经过六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抵达广州,时间是日(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  也就是说,道光十八年的小年、除夕,道光十九年的春节、元宵节,林则徐都是在南下广东的路途中度过的。  昔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而今的林则徐为南下禁烟,也做到了这一点。  看来,伟大的人物总有相通之处。  那么,此时的广州,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由于林大人“林青天”盛名在外,广州民众对于这位钦差大臣的到来,欢呼雀跃,他们抱着极大的希望,期盼鸦片毒源早日销声匿迹,甚至有些瘾君子,也痛哭流涕,发誓决定从今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精彩  
  而外国的鸦片贩子也实实在在地受到了震动,他们的嚣张行为也有所收敛,他们下令,所有的外国鸦片趸船立刻驶离伶仃洋(也作“零丁洋”),暂避锋芒。  于是,昔日热闹沸腾的伶仃洋,此时像它的名字一样,重又归于寂寞和冷清。
  与此同时,澳门的每日鸦片价格报表也已经停盘好几天了。  “我看不到哪怕一个鸦片零售商,也没有人过来询问鸦片的价格。”有的鸦片贩子非常沮丧地说。  但是,外国的鸦片贩子仍然心存侥幸,他们认为,对于广东的禁烟,朝廷派来的大僚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再过几天,很快就会“雨过天晴”,形势就会有所好转,广州会再次回到他们的掌控之中。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则徐并没有对他们采取进一步的针对行动。  这更加坚定了外国鸦片贩子的认识:林则徐的禁烟将与之前的广东大员禁烟一样,注定是一场虎头蛇尾的行动(只是做给朝廷看的),这位钦差大臣应该也是可以用银子搞定的。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在给林大人估价了,准备施行贿赂。  事情真的是在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吗?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开网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