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企被地方企业占股,格力电器是不是国企说明国企太腐败了?

两会访谈:一个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的国企改革思路
更改文字大小: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一个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的国企改革思路
婉拒记者多次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廖庆轩8日在北京终于坐下来向媒体细谈重庆国企改革思路。
国企改革作为中国改革重头戏,顶层设计方面已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下来。舆论热点转向地方的具体改革举措。
“大家似乎觉得重庆国企改革方案一经推出就是一个地方推进国企改革的详尽安排计划。我不是这样看这事。”廖庆轩说,重庆国企改革方案早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就已开始制定,但并未公开,“方案做了原则性规定,可能显得粗糙,但我们的实际操作内容很多、很细”。
国企改革和国资改革的重要一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是“不推出”,另一方面是“乱推出”。
廖庆轩说,在个人利益驱动下,有人会以保护国有资产为名,充分竞争领域很多企业都不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因为国企在自己手里管,总有利用权力的机会;也有人会利用程序、估值、制度不成熟时,抓紧推进对国资不能体现价值最大化的国企与民企合作,如此国企也会处于被动,不能真正保护国资。
基于改革的复杂性,廖庆轩提出数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在推进混合所有制过程中保护国企权益。廖庆轩说,如果企业中国有部分占股过低,董事会中说不上话,又不好转让股份,国资就没有得到严格保护。但这也不是说一定要设置国有股份持有下限,民营企业也可以是小股东,但他有保护自己的约束条件,以确保相关权益。
第二个问题是混合所有制的推进重点。“首先要考虑竞争领域企业”,廖庆轩说,一般的工业、商业企业没有必要一定由国资来做。即便是垄断企业,也可以切出可以市场化的部分。例如,石油行业的油气站,航空产业的航空食品,都可以采取市场化手段运作。一些基础设施的管理也可以拿给民企、外企来做。
监管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国企内有不正常的高薪状况。某些垄断国企收益与员工没有必然联系,高额的年金就不恰当。廖庆轩说,像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实行免税优惠未必恰当,更不应该由公共财政买单。
混合所有制的推进步骤也应思考。“我国的国有资产构成特殊,如果简单地说一两年内完成,那连方法论都是错误的。”廖庆轩说,国有资产的估值、审计、分析、价值最大化都需要时间,不能在没搞清价值时就简单大量推出转让。国家应该给一个时间表,这对改革工作非常重要。而如果十年内,充分竞争的行业大量国资企业没有改革进展,也是不恰当的。
对于重庆国企改革进程,廖庆轩估计,5年左右,八成以上竞争类国企会实现混合所有制,相当一部分会全部退出。
关于外界关心的国企上市问题,廖庆轩透露,重庆商社集团、四联集团正准备集团层面实行混合所有制。重庆特别主张大型国企整体上市,因为大企业管理链条长、资产情况复杂、土地等资源多,难以在短时间内估值。但在上市过程中,其信息公开,社会关注,价值就能得到更公正的估计。上市后转让股份也简单。(完)
手机天山网 iPhone客户端
手机天山网 Android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微信扫描关注)
中国新闻网赵晓提议国企改革或应从试点开始稳步实施|财经|经济|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赵晓提议国企改革或应从试点开始稳步实施
  11月4日,临近立冬,北京上空迎来久违的“APEC蓝”,与赵晓老师的对话,就是在他位于北京昌平别墅小院的书房里展开的。
  与愉悦轻松的对话环境相比,我们所讨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命题,却一点也不轻松。对这一命题进行追溯,不仅不可避免地引发对既往国企改革的感叹,更勾起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些许担忧。
  作为国内最早系统研究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学家,早在2004年,还在国务院国资委任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期间,赵晓就撰写并发表了题为《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时代》的文章,表达了对混合所有制的关注和肯定,并指出混合所有制未来将成为“新的主流的所有制形式”。
  但随着实践的推进,改革的争议似乎更大了,现实面前,一些理论上看似简单的问题,答案也不再清晰。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方向是无可置疑的吗?改革的目的究竟何在?怎样解释和对待目前改革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杨国英 发自北京
   2014年10月,《混合所有制的逻辑》一书问世,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系统阐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部专著,知名经济学家赵晓作序推荐。在该书的推荐序中,赵晓集中阐述了他对当下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意见和看法。
  此次对话中,对于混合所有制这一改革方向,赵晓依旧给予了肯定。但他同时指出,通过对现阶段改革现状的观察不难发现,由制度不规范、不清晰带来的一些突出问题,也的确对改革的成败构成了考验。透过赵晓的思考,在加深对混合所有制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改革的关切和忧虑。
  十年的变与不变
  时代周报:你怎样看待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定位?应该怎样评价混合所有制?
  赵晓:这个方向是好的。就西方国家来说,混合所有制是普遍存在的。西方国家纯粹的国有企业很少,很多都是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应该说是全世界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当然,混合所有制包含了好几个层面,因为参与“混合”的资本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资本等。比如说国有、民营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混合。那我们现在讲的就是民营的股份进到了国企的股份,这个可以说是狭义的混合所有制,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我读到的《混合所有制的逻辑》这本书也是把重心放在了民企如何参与改革上面。我想这个改革的方向是好的,是正确的。
  时代周报:你很早就关注混合所有制。我们在网上看到你2004年就发表过相关文章,而且给予的是正面和积极的评价。十年前的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赵晓:那个时候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说是如火如荼。当时恰恰是国有企业改革往前走的时候。大家一是希望从国有企业的布局上进行调整。布局调整就是该国有企业存在的领域,国有企业就留在里面,不该存在的它就全部退出。
  第二个就是进行分类,比如说航空公司,有一部分你可以管制,但是有些环节你就完全可以剥离。再比如说国家电网,分类之后,网这一块是可以管制的,但发电就可以切出来,让民营企业来搞,这叫做网电分离。即便是在电网这一块,也可以有一定的民营参股。
  当年混合所有制搞得非常火热,但是2004年也是国企改革的一场大考验,举步维艰。然后现在重新启动国企改革,搞混合所有制,其实这些十年前我们都已经讨论过了。
  国有企业现在也是不得不改了。过去国企,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在改革上进展缓慢。有些领域出现了一定的“国进民退”。
  时代周报: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讲,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的与核心应该是什么?
  赵晓:核心就是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国企不改革它把所有的资源都吸走了。矿产资源吸走了,金融资源全部吸走了,然后国家一旦要进行宏观调控要放水了,宏观资源全部吸走了。那最后它就变成一个完全没有效益的经济体。
  中国改革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变成负增长了。这是很危险的。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克鲁格曼就预言亚洲经济会崩溃。原因就在于他发现亚洲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变成负增长。
  所以怎么办呢?我们现在就只能改革,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要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就一定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否则国有企业就会像一个黑洞,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吸走。
  用制度保公平
  时代周报:民营企业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如果国有企业仍然是大股东。那么国资委还管不管?2008年的139号文还有效吗?
  赵晓:其实国资委应该管它的股份这一块,以股东的身份进行管理,而不是以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来管,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国有企业。你拥有50%的股权,那你就以50%的股份来管,民营企业有另外50%的话语权,同股同权。
  时代周报:我们现在不是按《公司法》来管理。
  赵晓:对,这就是问题。你是同股同权按照公司法来管理,还是按照部门权力,或者按照现在的监管体系管理。哪一个大,权大还是法大。同股同权,还是同股不同权。
  你同股不同权也是可以的,你可以借鉴“金股制度”,划定出权力的边界,给民营企业一些规定的权力配置。现在这些东西都是模糊不清的。
  时代周报: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进行,在细节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企业资产是以什么方式评估,是以企业的资产评估,还是以效益评估。因为有一些国有企业效益也很好,如果用净资产评估入股是不是就不合适了?
  赵晓:对,这实际上是要求公平、公正。怎么样来评估它的股权价值?怎么样来评估它的合理的股份构成?收益是怎么来的,是政府给了支持,投了四万亿,他拿到了,产生的金融套利收益,还是经营有方产生的收益?还是行业内垄断所产生的收益?你都要搞清楚。
  时代周报:国家提出鼓励员工持股。如果说通过引进民企实行“混改”,有些国企不是特别积极,但我们会发现有的国有企业很欢迎员工持股。问题是,员工持股是不是往往意味着变相的MBO?
  赵晓:没错,就是变相的MBO。国有企业当然愿意了,掌勺的人能占到绝大多数股份。
  现在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游戏规则都不清晰。包括所谓的国有企业员工持股,你有没有游戏规则?或者说你有没有占股比例的界定?平均持股当然不好,不科学没效益,但是高管,包括管理层、业务和技术骨干,他们的占股比例整体是多少,要有一个科学的政策界定。比如,90%的普通员工你给他们持股,是不是应该占到30%或35%?
  时代周报:在中石化的零售渠道改制中,包括11家民企在内的25家投资者参股近30%,腾讯是其中一家。腾讯的入股不涉及产业投资,中石化需要这种金融投资吗?如果说中石化的改制是为了改善公司治理,那腾讯这样的企业入股,是不是背离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
  赵晓:国企尤其是央企,盘子太大,一般的民营资本往往没有足够的实力参股,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金融系统,对整个民企的支持是非常少的,民企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撑,所以最后除了几家相对来说比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做一下金融性的投资之外,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产业投资。这样混合所有制的构想就难以实现。
  这实际上是配套改革的问题,相关的配套改革。应该给予参与混合所有制的一些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钱不够,可不可以发行股票?发行基金?使得民营企业能够进入。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可以放大资金杠杆?
  时代周报: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有些企业家受到了清算,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全面推开,未来会不会有同样的隐患?
  赵晓:这也是我担心的。这一波的民营资本跟国有资本相结合,在缺乏好的制度环境的条件下,在缺乏各种具体的规范化的条文推动下,将来有一批民营企业家很可能难免后顾之忧。你挣钱了,可能被认为侵吞了国有资产。你没挣钱就会被国企拖死。
  时代周报:结合既往的经验和目前的状况,你认为改革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做什么?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赵晓:目前的问题在于缺少一个较为完备的制度来保障。这个问题当然是出在国企,就是国企这边能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制度保障,在引入民营资本的时候,能不能保证公平、公正。
  如果不能保证公平、公正,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又一波的国有资产倒卖、利益输送或者说寻租的浪潮。这是很可怕的,它实现不了制度设计者的构想和初衷。
  创造更好的改革氛围
  时代周报:民营企业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很好,但在参与改革时会很谨慎,甚至有很多顾虑。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这种心态?
  赵晓:我们总结过去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相结合能走出一条光明的大路。你看中国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海外上市,比如新浪,包括阿里巴巴,一定要跑去美国上市,为什么不在中国A股上市呢?因为他们要寻求国际资本的保护。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结合,一般会走出一条规范的道路。
  但是民营资本跟国有资本相结合的话,会有很多现实的问题。现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用法律和制度规范解决好这些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树立公信。
  时代周报: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各个地方都在搞,目标也很明确,推进很快。特别是一些改革重镇,动作很大,提出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要在全省占到某个比例。
  赵晓:一定会出来这些东西。实际上,我们现在最需要着力改善改革的环境和氛围。当年有真理标准的讨论,人心思改,我们有几次改革的浪潮,第1个是在上世纪80年代,大家都很振奋。第2个就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解放思想,从人心开始、从社会氛围开始。第3次改革就是2001年加入WTO,开放带动了一批改革。比较而言,现在我们更需要相应的氛围。
  时代周报:对于未来改革的推进,你有没有具体的建议?
  赵晓:其实你可以先在一个局部区域进行改革,先试一试。划出几个城市来改革,比如说,找出不同类型的几个城市,先实行混合所有制,然后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用三到五年再推开,可能会比较好。现在没有任何试点,一窝蜂地推开,就容易成为早产儿,是不是健康很让人担心。
  国企混改三样本
  2014年,被称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元年。在年初,各地“两会”上国企改革都成为讨论的关键议题,各地政府报告纷纷将国企改革列入2014年的改革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各大央企、地方国资委关于本地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也次第出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11月中旬,已经有上海、贵州、湖南、天津、重庆等22个省市公布了地方国企改革方案。
  上海:突出资本改革
  日,上海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被称为“上海国企改革20条”。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首个吃螃蟹的省市,上海国企改革第一枪打响。其《意见》成为后来者研究、模仿和超越的对象。
  此次上海的改革突出国资改革,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从国资国企改革到“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看上去只是字面的表达不同,实质上是政府职能的一次重大调整:政府将只管国资,而不干涉国企的具体事务。
  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中,上海明确,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广东:创新分类混改
  日,广东省国资委报送的两个国资重组方案――省属企业商贸资产、旅游酒店资产重组方案,正式获省政府批准。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和国资国企重镇之一,也于2014年2月份推出了国企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并在此基础上于8月18日颁布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广东省国企改革的时间表,全面确立了广东国企改革的整体脉络。11月11日,为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广东省区别省属国企管理层级和功能定位的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拉开了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
  先按照省直属国企、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的层级进行纵向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别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省属国有企业集团,主要通过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来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省属二级及以下企业,分别针对准公共性企业、竞争性企业、科技型企业、非主业企业、长期亏损企业以及休眠企业等六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纵向分类”是广东省国企改革的创新之处。
  中石化:新资本带动战略
  自今年2月19日发布公告,宣布启动销售业务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中石化开始领跑新一轮“混改”。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意向中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战略投资,即能为中石化带来技术、管理、市场、新业务,能让公司增值的投资者;另一类则是财务投资者。相比之下,中石化将优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前段时间,傅成玉在达沃斯论坛上谈到改革会继续深化,“大步的还在后面”。他说,这次引资仅仅是形式,是第一步,以后更大的变化在机制上,市场化的、去行政化“都在后面”。据报道,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引入25家投资者、引资1070.94 亿元,在11月将完成交割。
  (据公开报道)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国企大揭密24:联想之类企业姓公还是姓私?
联想、海尔之类的企业是不是国企?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此处以联想为例,联想指最高层级母公司联想控股,包括但不单指联想控股下的联想集团,以下是联想控股新的股权结构:中国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有联想控股36%股份,代表联想职工持股会的联持志远持股24%为第二大股东,泛海控股与联恒永信分别持有20%及8.9%股份。个人控股方面,董事长柳传志持股3.4%,为个人第一大股东,常务副总裁朱立南持股2.40%,陈绍鹏持股1.00%,唐旭东持股1.00%,宁旻持股1.80%,黄少康持股1.50%。
要准确理解联想姓什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目前的联想,下属企业有上市公司,但母公司仍然是一个非上市公司。从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看,只能确切地说母公司第一大股东姓公。至于第一大股东是否有控制权,从现有资料难以判断。如果第一大股东没有实质控制权,则尽管在合并报表时联想控股可能被合并到第一大股东中,仍然不能称联想为国有企业。
(2)姓公还是姓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对股份制企业,无论上市还是非上市,其法人资产中往往是多种所有制法人股东、个人股东并存,当然也有同一所有制法人企业不同法人股东组成的,各方按股权比例享有相应权益。
(3)股份制企业是不是就一定不是国企吗?作为国企,被政府监管是必须的,包括政府审计、巡视、党委监督等等,且对高管薪酬及工资总额有所限制。有些企业采取“骑墙”策略,用混淆视听的说法,有时说自己是国企有时说自己不是国企,可能的目的是想左右逢源,两个方面的好处都享受。
(4)除了前文提到的合并报表之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外,在股份制企业中还存在“一致行动人”的问题,增加了对公司控制的复杂性。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8年修订)第83条的规定,一致行动人是指通过协议、合作、关联方关系等合法途径扩大其对一个上市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者巩固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在行使上市公司表决权时采取相同意思表示的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5)代理人操纵问题,股份制公司中,董事会或经营层架空股东,侵犯国有股东权益,也可能使国有企业的控制权旁落,出现资产流失甚至掏空公司的问题。当然,这一问题也可归纳到法人治理方面。
(6)考虑到大企业是多层级的,且每个独立法人均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应对各层级企业姓什么的问题具体分析,并以每个独立法人为单位考量,才能给出清晰的答案。
(7)股权与控制权的匹配有四种关系,当国有股权和政府控制权匹配时(且通常情况下是匹配的),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国企。
综上,联想之类企业姓公还是姓私,可能是个“糊涂”问题。当然,“糊涂”也有好处,如“水至清则无鱼”,或者“浑水摸鱼”。至于这个“糊涂”问题能否说清楚?只要信息透明点,且分清企业、股权/股东、资产等概念,是一定能说清楚的。
【备注:联想控股拟在年A股整体上市】
有分析人士表示,联想控股将是股市又一个巨无霸,目前,仅旗下联想集团的总市值已达到772.33亿元,加上联想控股旗下另一上市公司神州数码(HK.00861)目前超过150亿元的总市值,以及融科智地、丰联酒业、苏州星恒等其他13家子公司,一旦上市,其体量或成为数千亿的巨无霸。
  截至2011年底,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1831亿元,总资产1505亿元,员工总数约4.5万人。联想系已经有两个H股上市公司,未来选择在A股上市,估值高,融资多,对上市公司有利。有报道称,除融资目的外,联想控股的上市也解决了企业主人问题。早前员工持股会拥有的联想控股股权已被老员工分完,而上市之后,新管理层将有机会持股,获得激励。
  目前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布局包括核心资产运营、资产管理、“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三大板块。其中,核心资产运营是联想控股实现中期战略目标的支柱业务,包括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五大行业,它与资产管理板块(含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联想之星”孵化器投资板块形成良好的互动。资产管理板块将持续创造现金流,为核心资产的运营和孵化器的投资提供资金保障;与此同时,资产管理还扮演了核心资产项目储备库的重要角色。
  目前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包括:联想集团、融科智地、丰联酒业、苏州星恒、增益供应链、安信颐和、神州租车、联合保险经纪、拉卡拉、联泓集团、佳沃有限公司、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联想之星等。
【备注:联想控股的股权(选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柳传志在谋求联想控股上市前,将第一把“火”点在了联想控股的第二大股东——联想职工持股会的头上。
2011年年6月1日,联想职工持股会将所持的联想集团股票全部转手给“北京联持志同”、“北京联持志远”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这也是两家公司首次对公众露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北京联持志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持志远)、北京联持志同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持志同)以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柳传志一人。
就在日,联想控股股东会决议,联持志远吸收合并联想职工持股会。至此,联持志远正式接收联想职工持股会35%的股权,成为排在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之后的第二大股东。此前,联想控股的二股东为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其会员成员为618名联想系员工。
2010年8月,柳传志迈出整合联想持股会的第一步。他与联想系高管朱立南、宁旻、李勤、曾茂朝等五方共同出资,设立北京联持志同,注册资金500万元,其中柳传志占股51%,任法人代表。随后,柳传志又将职工持股会618名会员拆分组建了15个公司,名称为北京联持会管理咨询中心(壹~拾伍),与联持志同组建成立了联持志远,其中联持志同出资1万元,而北京联持会的15家管理咨询中心中,联持志同又分别出资1万元,合计16万元。
工商资料显示,联持志远成立于日,注册资金232.3030万元,法人代表为联持志同。日,该公司注册资金增至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就在联持志远成立的第二天,柳传志就以联持志远和联想职工持股会双方法定代表人的名义签署了一份合并协议书。日,在包括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全部股东的表决下,北京联持志远正式吸收合并联想职工持股会,并成为联想控股第二大股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学习国企增加“接班意识”是不是一个讽刺?
来源:映象网
  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恢复了“自由生活”。自去年11月底,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其余均是年纪相仿的“创一代”。有人质疑,政府操心干预民企接班人是否有必要?挂职模式成效几何?
  佛山组长100名民营企业家的“富二代”到国企挂职,有什么现实背景呢?原来,民营经济是佛山市的经济支柱,占全市GDP比重的60%。然而,民营企业家的孩子们多不愿接班,没有使命感。长此以往,家族式民营企业将有衰败之虞,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令人忧虑和心焦。
  国企靠着国家的政策支援,垄断资源和市场,才得发展。如果把他们放到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他们未必能存活。机制僵化的国企,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其实,当地政府让民营企业家的“富二代”挂职,真实的目的就是激活他们“接班”的意愿。那么,这是否暗示我们:国企领导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接班意识”呢?若真的如此,民营企业家的“富二代”们提过在国企挂职学习,增加“接班意识”,恰好又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国企的“国”字招牌,决定了它的“政府部门”属性,其人才招聘过程应阳光透明,而不能通过暗箱操作,或者搞令公众诟病的萝卜招聘,这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然而,很多国企领导阳奉阴违,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子女或亲属招进国企,国企似乎成了“群亲堂”,更有甚者,有些国企垄断刻意把自己的子女、亲属培养成国企接班人。
  以前,由于国家对国企监管不严格,国企员工子女的岗位继承、“接班”成了他们的灰色福利。不过,随着国过对国企的严格监管,所谓的“接班”早已成了昨日黄花。然而,虽然明面上没有了国企子女“接班”之说,但这种非法的行为,还在一些地方隐匿,或有死灰复燃之势。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大庆油田调整职工子女进入企业就业的政策,引发了不满,职工集体上访;另据媒体报道,惠州某国企自2009年共招聘8人,这些人全部是领导的子女或亲属,令人嗟叹。这些事例,无不说明国企领导子女的特权。
  民营企业“富二代”挂职国企增加“接班”意愿,这在不经意间验证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某些国企的“家族式”管理,正成为国企沦落的内因,我们不能不正视。在改革如火如荼的现今,如何改革国企,让他们焕发勃勃生机?这是考验政府改革智慧的试题,在解答这个改革难题的过程中,杜绝国企职工、领导的子女通过非法途径接班,也不容忽视。(黄齐超)
责编:刘大彬
进入3月份了,天气也渐渐回暖,厚厚的棉衣已经不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季节,来和小编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电器是不是国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