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信银行官网骗了一万块钱怎么办

  不知大家有没有在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被大厅里的工作人员推荐办理保险,就是每个月存点零钱,然后5年或10年后返高额回报?——提醒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啊!LZ工薪族,已经存了5年,回报分文未见,本金还赔进去26000元!  如题,5年前在中信银行存款时,被大厅内的业务员赵女士热情介绍了一份保险产品,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些人不是中信银行人员,而是中信集团旗下保险公司——信诚保险的业务员,但也衣着整齐,在中信的营业厅内办公,给人好像银行人员的错觉。  本人并不想投保,而当时业务员是作为理财或投资手段介绍的,说每个月的零花钱600多元随便花掉也可惜,不如存起来到他们的保险账户里,存10年即可返10万元,但本人提到近几年可能要买房,不想办理长期业务,该业务员就说也可以存5年,每个月存1000多元,5年后返10万元,还热心地算收益率,大概在年利率5%以上,业务员还说:“您看,比存定期还合适!而且还送一份保险。”看到业务员那么热心,balabala说得挺辛苦,收益率也确实挺高,本人又耳软面薄,就答应了办理。  拿到合同后,有10天的犹豫期,发现合同上写着主合同满期是在2036年,即27年以后,再去中信银行时就特地问了这个时间问题,结果业务员赵女士说合同上虽然那样写,但实际不是,然后说了一大堆保险方面的解释,本人自己是外行,就相信了,签了字,然后在中信银行就地办理,每个月从卡里打1000多元给信诚保险。  现在快满5年了,已存了63000多元,其间买房借了不少钱,贷了不少款,一直指望拿到这10万元还钱,结果再一问,说原来办我这个保单的业务员离职了,联系不上了,而且只能在2036年领到10万元,除非身故,或者期间生了重大疾病或残障,否则只能退保,退保只能领取现金价值37000多元,原来业务员承诺的收益率完全没有了,而且本金还赔进去26000元。打了客服电话,也有信诚保险的业务员打电话来沟通,但情况就是:1.退保,自认损失26000元,2. 继续持保,已经等5年了,再等22年后在2036年领取10万元。算了,就当26000元买了包子喂狗了……  其实,其他银行也有不少办理类似保险业务的,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意志坚定,千万不要被银行里那些卖保险的忽悠,他们为了卖出保险什么都敢承诺,以后就不认账了——LZ就是前车之鉴哪!切记!
楼主发言:20次 发图:0张
  顶一顶,让大家多看到,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辛苦钱!
  现在这类情况很多,要多加小心!
  银行靠不住啊 骗子太TM多了
  顶一下,多点人看到,少点人上当!
  ||&@北京楼凤__:&银行靠不住啊&骗子太TM多了&现在真是骗子满天飞,坐在家里就时不时接到骗钱的电话,去银行存个款都会被骗投保,真是可怕。
  可能一进银行大厅,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就盯上你了,然后开始忽悠,忽悠一个算一个,谁被骗上套谁倒霉。
  这事怨我
  楼主应该强硬点投诉去保监会,,不要吃哑巴亏  
  银行的人都TMD这么干的.这么骗人他也是看人的,看你面相老实就这么搞你.  闹吧,事闹大就好了.
  @果狸的小媳妇2013 9楼
22:06:46  楼主应该强硬点投诉去保监会,,不要吃哑巴亏  -----------------------------  我吃亏在合同确实那么写的,业务员却说得不同,拿业内行话搪塞我,我以为自己外行,就相信业务员了。所以我想发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不要再像我一样上当。
  @二丫是个处 10楼
22:11:25  银行的人都TMD这么干的.这么骗人他也是看人的,看你面相老实就这么搞你.  闹吧,事闹大就好了.  -----------------------------  唉,我还确实生活中就是与人为善的老实人,这年头老实人真吃亏啊。
  推荐的时候说是主要是理财型,保险是附带的,现在又说主要是保障型,不是理财投资型——不知道他们怎么培训业务员的,可能就让他们随便忽悠客户,只要客户签了,交了钱,再过几年就把手机号一换,然后说业务员离职了,就推脱干净了。
  现在不指望别的,就想大家都看到,不要像我一样被披着银行外衣的保险给骗了。
  防骗从来不能松懈,既要防江湖骗子,也要防那些衣冠楚楚的合法骗子——穿着白领的衣服,包藏着一颗黑心。
  居然过了五年才发觉上当,lz真够可以的。  我老婆办了这个,被我发现。幸好不到一个月,都追回了。  
  @天军 16楼
22:34:21  居然过了五年才发觉上当,lz真够可以的。  我老婆办了这个,被我发现。幸好不到一个月,都追回了。  -----------------------------  这还是因为原来承诺5年可以连本带利返回,我才想到要去确认一下的,不然还蒙在鼓里呢。你老婆真幸运,有你给把关,估计她也是个单纯的人。
  注意防骗!
  骗子太多,卖保险的尤其不讲信用,务必要小心。
  所有的坏事都是我做的,除了我都是好人
  谨防被骗投保。
  看到的人多注意吧!不要轻信别人,尤其是卖保险的。
  防骗顶帖,见者留心。
  顶帖,看见的都小心,现在去银行经常会看到这种业务的,一旦上当可没有后悔药。
  顶一顶
  6年前被平安保险忽悠到买他们的保险产品 就是小孩子的那种长大后什么读大学的钱 嫁妆的钱 创业什么的都可以提取 也可以返现金的 一月要交多少忘了 反正挺多的 当时买了钱也交了 直接存在一张卡里 回家想想问问身边的人 人家说我是不是疯了 同事们的是100多一个月 你的要上千,吓的我当晚把钱给取出来了 他是要3个工作日才能保进去好像
看到你这个事情感觉我当时很明智 哈哈哈
  其实百度一下,能看到不少这样的事:  中信的:  /life//15946.htm  中信银行存钱被骗购信诚保险 如今本钱也难退还   10:18来源: 舜网 网友评论 (0)  昨天,济南市历下区市民张女士向本报反映称,她于两年前去中信银行存钱,结果被银行工作人员和信诚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劝说买成了保险。张女士说,因为生病用钱,她想退保,竟被告知“所有钱款均无法退还”。  张女士今年58岁,是一名退休工人,自称文化水平不高。2009年8月,她来到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经十路支行,准备存下1万元钱。“柜台上有个女的,跟我说办理财产品更划算,又叫来一个男的,好像是经理,跟我介绍这个产品,说利息20%,比存钱划算,他们单位很多人都在买”,张女士指着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银行保险投保书上的签名说。从签名看,张女士所说的一男一女分别是保险公司客户经理和银行机构网点经办人。  张女士说,她以为对方推荐的是养老保险,而且利息较高,加上对方是银行员工,觉得应该没问题。于是,她与对方签订了投保书,为女儿办理了“信诚福连金生投资连结保险”,每年缴费6000元,缴费期为10年。合同生效日是日。  连续交了两年保费共计12000元后,2011年她和丈夫陆续生病,无法继续交钱,于是在9月底找到相关人员,决定取出所有的钱款,却被告知“你存的是股票基金性质的,没法退”。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是保险,就更得退了”,张女士说,对方告诉她,由于钱款已经被以多种形式投放,余额仅剩下7000多元,所有钱款均无法退还。这让张女士无法接受,“我稀里糊涂被忽悠买了保险,没想到现在连本钱也退不回来。”  http://comment./money_bbs/7HRHOVUE00252V0H.html  储户中信银行存钱被骗购信诚保险 申请退保遭拒  我也曾经做过保险业务,了解保险公司的运作,其实保险公司也是利字当头,逼着业务员要出业绩,至于业务员通过什么手段取得保单,从来也是不过问的,业务员本身也为了追求业绩和迫于保险公司的压力,不会按客户的需求制定合适的险种,反正游说到客人购买就成功了,很多时候都是存在误导的成分,从来不说保单的条条框框,夸大保险的好处,说实在,按我对保险的了解,中国的保险条款对被保险人的保障不是很高,不过鉴于中国的保险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好的东西,保障型的险种可以适量买一点,但投资险根本就不值得购买,收益不高,还把钱套住在保险公司,买保险一定要慎重!!
  建行的:  建设银行联合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欺骗储户买保险!  /ask/question_1999739.html  建行与太平人寿骗保!!!  http://www./asite/asp/gzjd/show.asp?id=241136  建行存钱被骗买了民生和太平洋人寿的保险  /content//content_.htm  我父亲于07年3月在南京的建设银行里面存钱。哪知有天柜台小姐介绍什么理财产品给他,说现在银行存款利息低,不如买太平洋人保的金诚利保险(万能型),而且又能有保险又能分红,利息比存银行的高很多,他50多岁的人了,文化也不高,做了一辈子的国企普通工人也不懂,就这样的糊里糊涂的就这么办了 30000块钱的理财产品。之后又在08年2月去存款时,在柜台小姐的介绍下有办了一个民生金玉满堂两全保险D型(分红型),又是办了15000.  前不久广播电台节目和电视新闻里说到要银行驻点保险的相关新闻,在我母亲听到后觉得被骗了,于是问起我,我才觉得父亲被骗了,于是我跟银行的工作人员了解了下才知道:  民生金玉满堂是五年缴纳十年后才能收益前,而太平洋人保的金诚利保险(万能型),保单上写的是 日止,银行工作人员说要等我父亲70岁的时候才能提出来。作为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45000元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且这是存着为我办婚事用的钱,可因为他什么都不懂就知道有钱拿而且还有保险。。所以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办了。  我现在都不知道该什么办了。。。 请你们帮个我解决的办法。
  交行的:  http://www.xici.net/d.htm  交通银行业务员骗客户买理财保险  2013年1月,我去交行买理财产品,结果业务员推荐买平安理财保险,买了3年期,说有10%分红,每年还有国家利率计息,还有平安分红,相信了她的话,把买理财的钱全买了,共5万元的。一年后收到平安的信,发现本金是5万,利息只有500,算下只有1%的收益,这算不算欺骗,找到平安投诉,平安说合同没问题,回访没问题,退保只给退30900元,业务员本人还不承认欺骗,您说可以告业务员欺骗吗,还是有其他的方法?  /p/  扬州交通银行和友邦保险联合诈骗  三年前去扬州新城河路望月苑交通银行存钱,被他里面的客户经理李庆花欺骗办理成了保险。说三年后可以保本,0风险,并且得到利息和分红。现在去取钱了利息加分红只拿到500。以三年前利率3.33%来说少了我一千多元。骗子银行。我该怎么要回我的钱?  http://comment./money_bbs/7HRHOVUE00252V0H.html
  中行的:  大家看看:中国银行与保险公司联合骗保   /read-htm-tid-.html  中国人寿与中国银行勾结骗老人买保险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8515273  今年7月25日回了一趟老家湖北黄石铁山。看看年老的父母亲,并放松一下心情,没想到却碰到了一件让我很窝火的事。  母亲跟我说父亲年底去中国银行铁山分行,将每个月政府发放的700多元,已累积一万元左右的养老金存个一年的定期。  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去银行后,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有中国人寿的人员(父亲不知道,以为都是银行人员,穿的都是白领装,都在银行里面有办公桌),一起围上来糊弄我父亲。他们跟我父亲说,存银行很不划算,存在他们那里,一年有8%的利息,存满五年可以一次性取出来,父亲60多岁的人了,眼睛也老花,由于还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场一起说教,百般纠缠之下存了4000元(他们先要求把一万元全部存进去),是在在银行综合办理窗口办理。父亲一直以为像定期存款一样,占了便宜,将收单像定期存折一样保存得好好的。  当母亲拿给我看时,我一看就相当的气愤,这哪里是存款,这明显就是保险——格式非常简单、什么收益都没有说的一份所谓的分红保险。按照上面说的,五年后取出的现金价值只有18000元左右,也就是交了两万元五年后只能拿来18000,十年后才能取22500元,前五年中间每年可能有300-500元的分红(这个在保单上都没有写,后来我去交涉时听那个经理这么说的)。这不是骗人吗?他们利用银行的公信力,利用银行的信誉来骗人!当然像我们这些年轻人肯定骗不了,所以他们就选择骗60多岁的老人,中国银行中国人寿道德之恶劣到何种地步!
  工行的:  http://www./plus/complain.php?aid=4481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保险联合欺骗老年人买保险  被投诉对象: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保险   投诉内容: 您好,我爷爷刘海泉生于1937年,现已有77岁,于2011年3月带着一万元去工商银行办理两年定期存款业务,期间被银行工作人员误导糊里糊涂就办理了中国人寿国泰新鸿泰两全保险(保单号0176),  当时在柜台存钱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说你要存定期去另外一个窗口,我爷爷就按照工作人员指引去了该柜台,由于我爷爷已有74岁高龄,本着对国有银行的信任,就去了该柜台,该柜台工作人员接待了我爷爷就说让他存个三年的,说三年比两年利息高,我爷爷说多一年高一点利息,那就存三年吧,并且承诺利息会比两年的要高,我爷爷就高高兴兴地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签了字回家了,  现在三年到期我爷爷要取出钱,打单上的电话询问却被告知保单是五年的,现在三年取出来连本金都拿不回,只能拿回9000多,我打了保险公司电话,保险公司却继续派人去我爷爷家忽悠他(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说现在三年取出来划不来,并且要他继续存五年,说五年的利息加分红能拿三四千,我爷爷让它们出具书面承诺,他们却又改口了,并且威胁我爷爷说他现在如果要取钱,就直接去银行,不要找他们,  找当时跟他办理业务的人员,说钱存银行了,不关她们的事,现在找他们也没用。我爷爷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工人,现在已经77岁高龄了,三年前好好的去银行存钱,糊里糊涂就变成保险了,难道作为国有企业的工商银行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提醒老人,而是为了自己的私益去误导欺骗老年人吗?  一万块钱加上一点利息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高管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作为普通退休老工人,一个月只有一千多的工资,要省吃俭用多久才能存一万块钱,而银行的三年定期利息也够老人家几个月的生活费了,而就是这老年人辛辛苦苦存下来的一万块钱,老年人盼着的三年定期利息就这样被银行与保险公司欺骗了,我爷爷现在天天晚上睡不着觉,天天念着明明是在银行怎么就被骗了呢
  农行的:  .cn/.shtml  农行存款3万元遭遇欺骗 取款时发现竟是太平保险  前我存款时,农行的工作人员劝我存一个理财产品,不但利率比银行利率高,而且还能赠送保险。但今年我去取款时,他们却告诉我,我当年存的是保险,要想提前支取得损失不少利息。我整个存款手续都是农行的工作人员帮我办的,怎么就变成保险了?难道农行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卖保险?”12月16日,市民王女士给本报打来投诉电话,称自己3年前被中国农业银行于洪支行的工作人员“忽悠”了,把3万元存款存成了保险。  3年存款时遭遇银行柜员“推销”  据王女士介绍,日,她前往铁西区云峰南街29号的中国农业银行于洪支行,准备存3万元定期存款。当她告诉工号为“150B”的女柜员她要存3万元3年定期存款时,对方并没有为她办手续,而是告诉她,银行现在有一款理财产品,不但利率比银行存款高,而且还能分红,并赠送保险。对于保险,王女士并不在意。但她听说利率高,而且还能分红的条件后,便动了心。在那名银行柜员的帮助下,她以丈夫的名义在那里存了3万元钱,并在一堆文件上签上了自己丈夫的名字。离开银行前,那名柜员提醒她,如果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她丈夫打电话,她丈夫一定要回答知道此事。王女士以为是关于赠送保险的事,没有细问便答应了。离开银行时,她拿到了一本3万元的活期存折,对方告知她存款期是3年。  取款时发现自己“上当”了  日,王女士拿着存折再次到农行于洪支行取款。但工作人员看了她手中的存折和相关手续后告诉她,她当年存的是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保险产品,如果现在支取,属于提前支取,肯定要损失一定的钱。工作人员称,王女士最多能拿到1000多元的利息。对此结果,王女士感到难以理解,她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购买过保险。便向银行进行投诉,此后的一段时间,银行、保险公司和她进行了几次协商,保险公司最终认定她替丈夫代签的保险合同是无效合同,保险公司可以给她退款,加上利息合计为31400余元。对此结果,王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因为她不但没有拿到比以往更多的收益,反而损失了1000多元的利息。但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个结果已经是最终结果,如果她还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王女士说:“为了1000多元,也不值得打官司啊?据我了解,和我遭遇一样的市民还有不少,农行的柜员在最初根本没告诉我存的是保险啊,这不是欺骗我们储户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新闻源 财富源
中信银行女职员诈骗2亿追踪: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 14:28
  邓倩娴提供给债权人的"借款确认书及还款计划",伪造银行公章和行长私章。
  《女职员涉诈骗2亿》追踪
  利用“银行过桥”业务,借款数额超过2个亿,背后牵扯出十几个债权人,连带受害人有两百多人(见新快报7月28日A17)。今年4月28日,南海支行前职员邓倩娴被佛山公安局南海分局以涉嫌合同诈骗刑事逮捕。事件曝光后,多名债权人打破沉默,开始走上举报和诉讼之路。昨日上午,邓倩娴案的4名债权人召开媒体发布会,更多关于这桩案件的细节浮出水面。
  邓倩娴丈夫一早就知情
  债权人完某是最早借钱给邓倩娴的人。从2010年3月开始,完某通过另一债权人周某球认识了邓倩娴,邓告诉她在银行可以帮客户做短期的“过桥”业务(帮助一些贷款到期暂不能还款的银行客户还款,然后由银行客户再次贷出还给借款人,借款人从中拿取一笔利息)。周某球和邓倩娴的丈夫周汉强、小叔子周汉文是同村兄弟,相识多年,加上邓开出了日息3‰—5‰的“诱饵”,比银行利息高出了50多倍,并且承诺每笔资金连本带利一周内还清。经过几次成功的“试水”,完某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完某称,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邓倩娴共向她借了2500万元,未付利息超过1500万元。
  其他几位债权人的经历大抵相似,最后一位被骗的胡某,从2011年12月至今年1月份,共分44次给邓倩娴借出了8700万元,除1900万元已还清外,其余6800万元全都打了水漂。胡某今年3月向警方报案,警方随后将邓拘留。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周汉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切都是妻子邓倩娴瞒着他做的,他毫不知情。而几位债权人纷纷指出,周汉强是在说谎。从一开始,都是以周汉强对外牵头寻找借款人,邓倩娴在背后操作的模式骗钱。每次借款周汉强都有参与,不可能不知情。此外,债权人借出的资金大多是转入周汉强名下的两个银行账户。完某说,其间,周汉强的弟弟周汉文也有份参与借款、抵押房产等,“邓倩娴只是一枚棋子,实际上她的家族都牵扯其中”。
  8月15日,周汉强被警方刑事拘留。
  受害者超200人,关系链复杂
  邓倩娴案发后,受害者了解到,周某、蔡某、完某、谭某、欧某、胡某等10多个债权人,总共筹集了超过2亿元的资金借给邓倩娴,而后面的利益人则超过了200人。这些债权人除了自己的钱外,还找亲戚朋友筹借资金,借给邓倩娴,他们目前也面临着被逼债。胡某称,所借的钱中,有些是工厂的钱,现在工厂不能运作,有个老人家因为钱要不回来要自杀。他希望警方能追回来一些资金,偿还债主的债务。
  据新快报记者此前了解,受害者中有企业主、个人、银行职员甚至政府工作人员,关系链非常复杂。因顾忌自己的特殊身份,目前仍未有报案。
  目前,这些受害者组成了利益同盟,向公安机关控告周汉强和邓倩娴夫妇合伙诈骗,追讨欠款。其中债权人蔡某已经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书。受害者了解到,目前周汉强仍被警方刑事拘留,邓倩娴案已被移交到佛山市检察院。
  邓倩娴为何屡屡得手?
  银行职员身份、家族实力、利用熟人信任
  如此巨额的资金,邓倩娴是如何成功骗到手的?这与她的银行职员身份有很大关系。胡某说,他们每次谈事,邓倩娴都是到她在中信银行的办公室,他看到了邓倩娴所说的“过桥业务”的材料。胡某说,邓倩娴出现资金链问题时,她曾给债权人出示了一份《请示报告》,上面明确写着:“若我们到期未能偿还这笔借款本金和利息,其法律责任由我行承担。”落款为中信银行佛山分行行长文某的印章和签名、佛山分行的专用章。
  为什么没有对邓倩娴怀疑过?“在银行谈的业务,由银行职员跟你谈的,还有银行的章,怎么会想到是假的?”胡某说。
  记者看到一份《借款确认书及还款计划》显示,佛山分行行长文某向邓倩娴借了1.5亿元,上面也是盖了中信银行和文某的章。事发后,受害人找到中信银行求证,文某否认自己签过这样的确认书,警方最终证实这些都是邓倩娴伪造的。
  受骗的债权人中,多数是邓倩娴夫妇的朋友和熟人。如蔡某的丈夫和周汉强从中学开始就是朋友,对彼此的家庭环境都很熟悉,几十年来一直都有生意和生活上的来往。周某球则是周汉强同村长大的兄弟,完某是周汉文妻子的朋友。
  据悉,邓倩娴夫妇家境富裕,周汉强父亲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工程,周汉强在南海工商分局做一名普通办事员,兼做一些工程,他的弟弟周汉文也做生意。法院查封邓倩娴资产时,他们有10来套房产。
  “我们自己也有一时的贪念,想着资金拿出去有收益。”蔡某的丈夫说,但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对邓倩娴身份及其雄厚家底的信任,才一再地投入。
  资金流向
  据债权人查询的资料及邓倩娴提供给债权人的股票、债券资料,部分受害者大致勾勒出了巨额资金的去向。
  1.通过其家族成员转移涉嫌诈骗资金,用于其家族工程项目、项目公司投资等。
  2.购买传销网站产品。
  3.购买股票。
  4.支付利息。
  5.提取现金用于尚未明确的用途。据债权人共同集中反馈的信息,邓倩娴曾利用债权人提取现金共计2000万-3000万元,这笔款的用途目前不得而知。
来源:东方网
作者:曾春花
编辑:周悦
中信银行(601998)
高清图集赏析  1.中信银行佛山南海支行,诈骗客户资金2亿元,中信说是员工的问题,不是银行的责任!/9248931.shtml  2.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诈骗客户资金4000万元,中信说是员工的问题,不是银行的责任!.cn/money/bank/ywycp/.shtml  3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先有卷走客户资金7000万,又爆诈骗客户资金2400万,中信说是员工的问题,不是银行的责任!  ……中信种种诈骗行为百度一下,眼花缭乱!钱存进中信就是他的,出了问题就是员工的,概不负责,中信银行何以“信字当头”,让储户何以安心!珍惜血汗钱,远离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员工伪造理财产品敛财2400万 判刑7年半客户起诉追责银行  每经记者 徐超 发自浙江温州  温州乐清的黄女士夫妇俩,直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自己和丈夫多年做生意攒下的辛苦钱,就蒸发掉了2400万元。  黄女士夫妻俩都是温州市下辖的乐清市柳市镇人,在当地做生意多年,小有成就,家底也比较殷实。2011年的时候,原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经理高喜乐,向黄女士推荐了一款叫“中信投资宝”的理财产品,理财期限是一年,预计年收益率是7%。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8月,黄女士总共分12次购买了“中信投资宝”共计2400万元。  到了日,黄女士突然接到银行方面的电话,被告知所购买的“中信投资宝”理财产品是假的,合同文本是假的,所盖公章也是假的。2400万元已经被高喜乐占为己有,黄女士要自行向高喜乐追讨这笔巨款,中间造成的损失和银行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高喜乐因为伪造理财产品触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今年4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黄女士认为,中信银行负有监管不力之责,应由银行赔偿损失,银行认为这是员工私底下的个人借贷行为,与银行无关。于是客户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昨天(7月1日),该案件在温州乐清法院开庭审理。  一应俱全的理财合同  黄女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生意人每天钱款往来进出,都要和银行打交道,所以黄女士很早的时候就跟高喜乐认识了。“那个时候我们柳市还没有中信银行,中信银行柳市支行所在的房子是当地的一家信用社,后来并到中信银行去了。”黄女士说,高喜乐还在信用社做柜台的时候,两个人就认识了。后来信用社并给了中信银行,黄女士一家大部分财产和生意款项的账户,仍旧设在中信银行。“中信投资宝”就是高喜乐主动推荐的,预计年收益率7%,比存个活期要好。  日开始,到日,案发前黄女士分12次投入了2400万元,每一笔买入的金额分100万、150万、200万、250万、300万不等。都是通过黄女士在中信银行的网银直接转账的,具体操作人是高喜乐。每次转账后,黄女士手机上会收到提醒短信,黄女士深信不疑,转出的钱,已经买进了理财产品。  记者还看到了黄女士提供的“中信投资宝”理财产品合同文本。整份合同叫《“中信投资宝”报告书》,左上眉头是中信银行的中英文字样和logo,右上眉头是温州分行。  对于什么是“中信投资宝”,文本的解释是“为贵宾客户提供各类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满足贵宾客户资产增值的需求,由本外币存款、本外币理财、股票、基金、国债、信托、保险、委托贷款等产品组成,为客户创造高于传统存款产品的收益。”  购买的条件是,金额起点人民币50万或等额外币,以万元的整数倍递增。  每个月买入的产品,理财期限规定是一年。投资取向是“委托贷款”,到期一次性支付,利随本清。  报告书的最后一条、也就是第六条内容注明:本报告书经客户签字或盖章后,我行客户经理按本报告书要求进行相关业务操作。  最后,是客户黄女士和客户经理高喜乐的亲笔签名,并且盖上了“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的公章。报告书前面三页的边上,也盖上了公章。  伪造理财产品判刑七年半  令黄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份理财产品和理财合同,竟然彻头彻尾是假的。  根据黄女士的回忆,日深夜11点,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的领导打来电话,说有要事面谈。见面后,黄女士夫妻俩听到的是,“中信投资宝”这个理财产品是假的,合同文本是假的,公章也是假的。是高喜乐骗了2400万去放高利贷,结果下家跑了,高喜乐还不出钱,于是主动把事情交代出来了。  对于如何解决2400万元,黄女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认为是高喜乐的个人行为,银行不应该担责,需要黄女士这边和高喜乐自行协商解决。黄女士无奈报警。  日,温州乐清检察院以“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对高喜乐提起公诉。温州乐清法院审理查明,2011年4月到日,被告高喜乐违反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利用其担任中信银行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经理的职务便利,多次以办理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为由,伪造中信银行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印章,与客户签订“中信投资宝”报告书,吸收客户黄女士资金3450万。高喜乐为了赚取利差,未将有关资金存入银行委托贷款指定结算账户,私下借贷给他人(后追回1050万),其余借贷给他人的资金2400万无法追回,给客户黄女士造成资金损失2400万元。日,高喜乐主动投案自首。  法院认为,高喜乐违反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吸收客户资金3450万元且未存入银行指定账户,致使客户2400万元无法追回,造成客户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  法院最后判决高喜乐罪名成立,有期徒刑外,再处罚金40万元。据悉,高喜乐没有提起上诉。  银行否认监管不力被起诉  高喜乐虽然判了刑,但黄女士认为,理财产品是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又是在银行的经营场所(柳市支行一楼大厅)签名盖章并购买的,作为一名普通客户,如何去分辨合同的真假?公章的真假?“是不是每一个到中信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都要先验一验公章的真伪?然后再咨询下律师,所办理业务的操作行为,是员工个人行为还是能代表银行的工作行为?”  黄女士认为,就算是高喜乐设了一个局骗了自己的钱,但是银行也是负有监管不力的连带责任的,对于归还2400万元和期间可能造成的损失,银行是有责任的。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采访中信银行的时候,银行也表示,高喜乐事件,纯粹是一起个人的借贷行为,是游离在银行正常工作以外的事情。  在和中信银行协商无果后,黄女士把银行起诉到了法院。  黄女士认为,因中信银行疏于管理,造成其客户经理高喜乐利用被告经营场所、银行职员身份等条件,通过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造成原告合法权益受损。因此,银行应该赔偿原告损失,并以一年期存款利息4.6%赔偿一年的利息。  在昨天的庭审中,中信银行给出了5条答辩意见,认为银行和客户黄女士间不存在委托理财合同关系,高喜乐的个人行为并非职务犯罪,客户的损失刑事判决书已经明确由高承担,而且客户自己未妥善保管自己的账户也要承担责任,银行自己的内部管理是非常完善的。  黄女士代理律师胡波认为,黄女士作为银行的客户,在办理理财产品业务时,民事行为的一方责任主体就是被告银行而非高喜乐个人。因此,原告作为被告客户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当然也应向被告银行主张权利而不是向其内部工作人员个人主张权利。而且高喜乐的职务犯罪,是在具备被告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并在从事被告银行业务过程中进行的,其身份来自于被告银行的认可,职权来自于被告银行的授予,对外代表着被告银行。从原告的角度看,被告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就是被告银行的活动,因此高喜乐的行为后果应由被告银行承担。  法院未当庭宣判。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银行雇佣员工,就有监督义务和责任,在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便利犯罪,银行首先监管缺失,造成客户损失,且一切行为都发生在银行工作场所中,期间客户不知道也没有发觉他们之间存在任何私下交易,所以银行应当负全责
  骗子,赎回理财产品才是正道
  骗子,骗呆子和傻子及贪子
  如果中信银行不承担全部责任 天理不容
  真想讲粗囗............
  银行必须担责,赔偿客户损失  
  搞金融的大多是高级骗子这也是学西方华尔街那帮人精。这帮没事在办公室琢磨什么金融创新搞个什么理论,变着法骗。  
  很可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信营业部的经理告之存储的钱二十来天少了一万伍仟元,说什么理财基金我买了,即回银行要求取回存款,说什么要等四五才可以,投诉总行,十几个电话,得到答复会加及处理,会有工作人员给予联系我答复,但是两个星期过去石沉大海,打总行95558总行投诉,得到答复依旧是会加急处理,无结果。只有回到原行点取回受损失的存款,从此再也不信这种毫无信用可言,垃圾的中信银行!
  现在是出英雄的时代。
  中信银行永远拉黑。  
  从股巿隐性诈骗发展到银行公开坑蒙拐骗,土匪裆进步不小哦。
  现在的银行的确是让人不放心,前几天去银行存一些钱,莫名其妙就被带到VIP单间,我还以为服务质量提高了,一进去两个人过来跟我说存钱不划算,介绍了一堆理财产品,收益好像比放高利贷还好,转身回去,还是放点现金安心
  什么理财产品,那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买没有不存在的东西,那摆明了坑你???还往里跳,傻。。。  
  自绝于人民
  路过 支持
  狗杂碎!死骗子!无耻啊!  
  我说中信的工资待遇咋那么高,原来钱是这么来的  
  @还我血汗钱2400 这样的银行,出了事情,就知道一味的推卸责任,你说谁还敢和这样的银行打交道啊?银行的领导脑袋都是猪脑袋,没办法,能够进入这样的单位做到那个高位去的也不是我们普通人....
  骗子,中信银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活在这个国度自己要活明白。  
  不用看,买理财品的都是SB,那东西要能赚钱,还这么多人买金条干嘛?  
  围观,顶起来。
  银行业就是一个寄生行业,以前是蚊子,现在是蚂蟥了
  网路不给力,请检查网络连接或刷新页面  
  我真无语!谁能让我们相信??????  
  他妈的都是中国这帮领导的错!上面不正下面歪!吃亏的永远是人民!人民又不团结!他妈的!
  真是无赖的说法!
  回复第8楼,@vincen68  很可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信营业部的经理告之存储的钱二十来天少了一万伍仟元,说什么理财基金我买了,即回银行要求取回存款,说什么要等四五才可以,投诉总行,十几个电话,得到答复会加及处理,会有工作人员给予联系我答复,但是两个星期过去石沉大海,打总行95558总行投诉,得到答复依旧是会加急处理,无结果。只有回到原行点取回受损失的存款,从此再也不信这种毫无信用可言,垃圾的中信银行!  --------------------------  所以说,现在很多客户讲其他的什么银行,什么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多高,连年利率都比你们四大行高,我就很无语了,有时候客户很鄙视地说“我要把钱全部转走,去某行买理财产品,收益比你们高好多好多”我心里笑笑,也不辩驳,你的钱爱咋滴咋滴,亏了我保证你流不出一滴泪。理财产品啊什么的,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看风险大小,自己自己的承受能力。作为一名银行职员,我本着良心告诉大家,买理财产品,要先了解他,我们行的理财产品都是很有规律的(避免广告,省略我的公司,反正是四大行之一)比如产品名字,比如每月两期,每周一期,比如收益幅度。不经常买理财产品的人先要关注一阵子,常买的人不要随意去买新产品,突然遇上收益高的产品你要多几个问(有时候季末冲刺存款我们也会退出几期高收益的,过几天就没了;遇上其他小银行出什么大事了,我们也会推出几期高的,趁机把它们的存款拉过来)要是得不到合理解释的您就别高兴得那么早啦,否则等在你前面的就是火坑!  
  回复第12楼,@知道你牛BBB  现在的银行的确是让人不放心,前几天去银行存一些钱,莫名其妙就被带到VIP单间,我还以为服务质量提高了,一进去两个人过来跟我说存钱不划算,介绍了一堆理财产品,收益好像比放高利贷还好,转身回去,还是放点现金安心  --------------------------  嗯,您遇到那事,我想肯定有,但是我说不清楚啥情况。反正奉劝您一句:不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买,觉得自己捡到便宜了,回家去网上搜搜再来捡  
  回复第33楼,@静夜里的风  回复第12楼,@知道你牛BBB   现在的银行的确是让人不放心,前几天去银行存一些钱,莫名其妙就被带到VIP单间,我还以为服务质量提高了,一进去两个人过来跟我说存钱不划算,介绍了一堆理财产品,收益好像比放高利贷还好,转身回去,还是放点现金安心   --------------------------   嗯,您遇到那事,我想肯定有,但是我说不清楚啥情况。反正奉劝您一句:不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买,觉得自己捡到便宜了,回家去网上搜搜再来捡   --------------------------  不错哦我也遇见过!但是我直接回绝了!  
  真是太好了。
  bug!!!!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信银行网上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