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脱媒现象对我国传统银行业带来哪些挑战

日08:27&&&&&&&&
记者 杜金&&&&&&&&来源:金融时报
  在金融脱媒大趋势下,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金融脱媒正在加速。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负债端资金来源被分流,而贷款投放也被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挤占,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竞争下技术脱媒愈演愈烈,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金融脱媒无疑给银行业带来阵阵寒意。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旧有的经营方式显得僵化陈旧。“金融脱媒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采访中,专家和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主动适应,加大创新,推进战略转型,早日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综合化商业银行的转型,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融脱媒寒意袭来
  “目前商业银行的负债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中长期存款资金未来将受到保险和养老金的冲击,而一般性的中短期存款又被理财、信托吸引走,证监会不久前又放开了证券公司代售理财产品。一方面,中长期资金来源受影响;另一方面,中短期存款又被分流。”
  实际上,此前就有媒体披露,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据人民银行统计,2011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降低6.7个百分点。“假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再稍微放开的话,各家银行的压力将相当大。”宗良担忧地表示。
  同时,过去数年间,随着债券市场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银行贷款一家独大的格局悄然终结。继存款脱媒之后,今年非常规信贷的规模显著增长,贷款脱媒的特征也开始显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钱学宁博士表示:“金融脱媒是中国金融体系均衡的必经路径,是银行信贷主导的金融服务转向市场化融资模式的正常反映。从2000年至2012年银行信贷融资已经从社会信用总量的90%左右快速下降至55%左右。”有媒体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72万亿元,只占当期社会融资总量11.73万亿元的57.3%;而同期,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的占比则累计增加了9.8个百分点。从最新公布的11月数据看,在信贷需求有所放缓的背景下,11月社会融资总量仍维持在万亿元以上高位,也说明金融脱媒情况仍在延续。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崛起,“分食”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6万亿元,同比翻番。可以说,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技术脱媒已经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带来诸多挑战,更直接挑战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边界及运行模式,这令商业银行倍感压力。
  银行业务和风险承压
  资金与技术脱媒的深化,对银行业的冲击已然显现。
  “大客户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优质大客户的脱媒现象将更加普遍,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以高端大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定位难以持续。
  更值得警惕的是,金融脱媒使得银行本身的风险悄然上升。业内人士表示,金融脱媒后,市场上的融资需求会转移到影子银行,目前而言,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体现在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上。
  事实上,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民间金融的风险已陆续暴露,并牵连到当地的银行系统。而银信合作的一些理财产品的资产质量也值得关注,有一些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的基础资产多是一些空壳房地产项目、长期基础设施工程,有的资金甚至投向了一些高风险项目,而这些项目可能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倘若资金链条断裂,影子银行的危机将可能迅速传导至银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
  在钱学宁看来,金融脱媒,虽然短期内由于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反而受益,但从长期来说,金融脱媒会给银行的传统主业带来影响,银行的一些传统优势在金融业整体创新风潮和市场细分压力之下会逐渐消失,利差收入将降低,代之以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
  巩固优势 加强创新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中国金融市场会加速发展,由此带来金融脱媒也将进一步加速,这将会给传统银行的资产、负债、客户群体以及市场空间带来更大的挤压。对此,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近日在2012年第七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上提出:“中国银行业必须顺应金融市场发展和资金脱媒加速的大势,适时打造自己的服务优势、技术优势、效率优势、安全优势,适时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资产负债及盈利的协调、稳定增长。不断创新,不创新必然落后,落后必然会被淘汰。”
  钱学宁认为,银行业必须尽快借助当前的政策、规模和渠道优势,搭建新兴金融平台,寻求新的金融服务创新与利润增长点,并进行成本重建,迎接其他金融同业的挑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金融脱媒及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银行应从市场规范、流动性管理以及利率形成等方面,作出适应性调整。而由于理财和财富管理本身就是资本节约型业务,因此培育理财业务,也是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实现业务转型的策略。
  业内人士也表示,银行业除了要加快业务转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服务银行转变,还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大型和零售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作者简介:许涛(1970-),女,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   摘 要:长期以来,存款一直是"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金融脱媒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对策略探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作者简介:许涛(1970-),女,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 中国论文网 /2/view-4903219.htm  摘 要:长期以来,存款一直是银行业的生命线。在资金成本不变,资金供不应求的背景下,高息差带来且必然带来高盈利。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未来民营银行的将会大量出现,激烈的竞争会使传统高息差逐步压缩,同时,随着网络金融、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发展,未来大量的资金将会绕开银行这个媒介,在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进行体外循环,进而造成“金融脱媒”的现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金融脱媒是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将来我国银行业必然面临金融脱媒所带来的更为剧烈的冲击。未来如何应对金融脱媒现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市场条件下,金融脱媒的环境及特征(characteristics)、对我国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influence)及我国银行业的应对措施(measures)即采用CIM分析框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银行业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脱媒;盈利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   2004年我国经济出现一个怪现象,在货币信贷投放量下降6500亿元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仍然较往年增加,货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的所需的货币资金从何而来?原来,大量的货币资金并没经过银行体系,而是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由供应方转移到了资金使用者手中,发达国家称之为“金融脱媒”现象。应该说,金融脱媒现象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政府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产生的时代背景   导致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从投资者的角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手中持有的货币资金越来越多,客观上需要寻找恰当的投资渠道。另外,在我国长期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银行业存款利率是由政府制定,存款利率水平较低,甚至难以抵抗通货膨胀,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居民迫切需要寻找除存款外的较为稳妥的投资渠道。其二,从资金需求者的角度,企业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由人民银行确定,这样企业的融资成本被锁定在一个区间内,银行业的利润由利差决定,在信贷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等相对安全的领域,出于降低融资成本及经营周转需要的需要,客观上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其三,从政府角度,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创新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我国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股票、基金及债券市场,这些融资渠道一方面为居民手中存款找到了相应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又为资金需求方找到了相对廉价的资金,在资金需求和供给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造成资金脱离银行体外循环,形成金融脱媒。最后,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政府稳步推进金融深化,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应运而生,比如P2P网络贷款公司的发展,通过网络直接将资金需求和供应方联系起来,既能满足资金供应方资产增值的需求,又能满足资金需求者,寻找资金的需要。余额宝是最新创新金融工具,将货币基金转化为一种网络产品,在客户申购和赎回之间创立更为便捷的投融资渠道,收益率是银行活期利率的十几倍,同时货币基金本身的低风险性也能保证盈利,余额宝一经推出,即受到热烈追捧,截至日,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即余额宝)的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全球货币基金中排名51位。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针对银行理财、风险投资基金的金融创新产品也会不断涌现,未来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些都对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形成巨大冲击,引起的金融脱媒现象也是空前的。这迫切需要我国银行业提前布局,转变利润增长模式,应对挑战。   2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基本特征   2.1 伴随金融市场化稳步推进   自1993年中国确立了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目标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渐呈现加速趋势。尤其入世后,每1-2年就会推出一项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措施。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预计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我国将会完全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另一方面继今年6月20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后,中国国务院办公厅7月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当前银行业利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我国银行数量将会出现一个大量增长的历史进程。这将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存贷款利差将会进一步缩小。这将迫使银行从经营对象从大中型企业转向中小型客户,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提出挑战。   2.2 我国银行盈利结构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差业务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利息收入仍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公布的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这和国际上的先进银行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以渣打银行为例,传统的信贷业务始终维持在8%以下,利润主要来自于交易银行、全球市场等业务。在这些银行的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也即普遍意义上的中间业务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国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从品种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结算类、汇兑类业务为主,业务新品种少,份额小,无法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国外银行存在很大差距。   2.3 金融创新处于初级阶段,但创新思维活跃,大量创新工具将随着放松金融管制不断涌现   组织方面,我国建立了包含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保险机构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方面,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在金融技术方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对接。可以说,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具备外在条件并全方位展开。通过这些创新可以增强我国金融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极大地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
  2.4 居民金融资产存款占据主导地位,但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占比中,存款占据主导地位,但持有资产种类正日趋多样化,未来金融脱媒存在较大的空间,从而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也会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以来我国存款增量连续下降,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2010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2.03万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88万亿元,同比少增2.61万亿元。 金融脱媒正在加速。通过深入分析,存款主要流向以下几个领域。   (1)向银行表外理财产品。根据普益理财统计,2008年至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2.6万亿、5万亿和7.05万亿元。   (2)民间借贷。在信贷资源紧缺、资金面紧张的形势下,民间借贷2011年以来格外火爆对资金形成了分流。   (3)其他金融资产如国债、企业债券、基金公司等。   此外,信托、艺术品、收藏品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2.5 我国银行业正加速脱媒   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投放人民币贷款增加6.72万亿元,只占当期社会融资总量11.73万亿元的573%,而同期,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的占比则累计增加了98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债券发行量达97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20.5%。以影子银行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为代表,中国融资供给正加速脱媒。当前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同比增速已经从2009年的45%下滑到15%左右。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型银行,已经感受到了金融脱媒的压力。   3 金融脱媒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对措施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金融脱媒必然会对我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提出挑战,我国银行业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拓展全球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不仅为投资我国的企业提供支持,而且帮助我国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在企业贸易和投资往来中不断获益。应该奉行“跟随客户”战略,把对国内企业和居民的服务延伸到境外市场,并以此防止客户流失并争取到更多客户。环球市场部的业务主要涉及外汇、利率及信用产品、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产品的交易和买卖、资本市场、企业融资以及渣打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等方面。类似于中资银行企业银行中的投行及国际业务部门,主要是资本和资金业务,它的业务增长和外汇、债券市场的发展等。另一方面通过全球化的发展可以拓展业务至金融市场尚不完善的地区,通过利用传统业务方面的优势,开拓市场,获取利润。   3.2 调整客户结构,加强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占比   金融脱媒必然伴随着居民资产的证券化,资本市场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的同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自有运营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将回流至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交易越兴旺,资本市场发展越快,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越迅速,同业存款、企业大额存款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果同这些客户维持好合作关系就可以促进资金回流入银行体系,从而抵消金融脱媒造成的影响。   另外,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将会更多采用企业债等灵活的融资渠道,因此银行面对的这些客户业务规模将会缩小,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因为融资渠道相对狭小,仍然会将银行作为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未来如果能在中小企业市场有所作为,一方面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把控风险的能力,回归银行业本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3.3 成立产品创新团队,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尽快开发拓展类“余额宝”、大额可转让存单等金融产品,依靠银行的信誉为支持,抢占市场的同时,促进资金回流。以P2P和O2O模式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拓展相关产品,紧紧围绕客户,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在互联网发展中抢占先机,促进客户资金的回流。   另外,可通过发放股票质押贷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等方式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资金,积极支持直接金融市场的发展。   3.4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新的金融市场发展格局和新的发展方式要求银行要以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手段技术,不断支撑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控、补偿等方面不断创新,全面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   3.5 推进综合化经营   商业银行必须向全面经营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现有金融混业业务;积极实践创新的综合经营业务;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培育和加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功能;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综合经营试点。   最后,银行业还可以依旧通过发行金融债、次级债等拓宽筹资渠道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带来的压力,总而言之金融脱媒的深化将带动直接金融市场的繁荣,面对这种新兴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通过中间业务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樊志刚,王小娥.中国居民资产配置趋势及商业银行对策[J].金融论坛,2012,(03).   [2]苏福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金融论坛,2007,(0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字号: 】 【】 【】
银行业应积极应对脱媒带来的挑战
作者:陈莹莹 秦浩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9月7日,由《财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大众报业集团发起主办的“齐鲁峰会2014”论坛在青岛举行。峰会以“金改时代中的齐鲁新坐标”为主题,围绕围绕金融新政、国企改革、区域经济、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上,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前中国招商银行行长兼CEO马蔚华指出,目前中国高储蓄的优势在脱媒的情况下出现了明显的拐点。资本性脱媒方面,本世纪初,银行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高达90%多,十年以后的今天,这个数已经降到50%左右;技术性脱媒方面,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全面进入银行的各个领域。银行过去独有的支付平台,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强烈的挑战。针对脱媒带来的挑战,马蔚华表示,传统银行必须变革,今后应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新型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创造一个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环境。同时推动综合化经营,从过去的分业管理向多元化经营发展。银行业也应发展互联网思维,发展客户体验至上的思维和开放包容的意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以余额宝为例探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启示_励志成长-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以余额宝为例探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启示以余额宝为例探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启示(原作者:张琪)【摘要】余额宝自2013年6月上线以来,大获成功,各电商巨头纷纷效仿,掀起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热浪,因此,余额宝也就成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本文就余额宝这一增值模式的介绍,随后对我国传统银行业与余额宝进行优劣对比,最后对余额宝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做分析并提出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关键词】余额宝 传统银行 互联网 金融一、引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预言,21世纪传统银行业将成为一群灭绝的恐龙。自互联网金融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向传统银行,银行的最大的竞争就不再是银行业,而是阿里巴巴等现代科技企业。2013年6月份,支付宝正式退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财模式――余额宝,其根本在于利用客户存在其内的资金购买基金实现增值,一方面实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财模式,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支付宝余额没有利息的问题。二、余额宝概况余额宝是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中就可获得一定的收益,实际上是购买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增利宝是首只互联网基金,专为支付宝定制,兼具理财与消费,一键开户,1元起购,实现了真正T+0支付。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即购买了增利宝货币基金,并享有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消费和转账。余额宝的第三季度的销售成绩,其基金规模就超过556亿,用户数突破1300万,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三、余额宝传统银行业的优劣势比较(一)余额宝的优势。1.收益高。余额宝相对于传统银行活期存款的优势在于它有着较高的收益水平,原因是其资金用于购买基金,而基金的收益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率。2.流动性强。余额宝相对于定期存款的优势在于流动性强,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不仅能够提供高收益,还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几乎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一方面在时刻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同时,与支付宝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支持T+0实时赎回,这意味着转入支付宝余额宝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至支付宝余额,实时到帐无手续费,也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3.成本低、易操作。余额宝相对于一些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最低限额,最低一元便可以购买,而且操作简便,不需要跑到银行办理复杂的手续,实现了平民理财。(二)余额宝的劣势。1.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余额宝中的钱用于购买基金,基金公司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出现大幅缩水或投资者集中赎回的情况,可能会使公司陷入财务风险。2.互联网金融安全性差。通过余额宝理财要依靠网络,网络当中不确定因素多,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且对于一些年龄大的投资者来说,网络知识的缺乏将阻碍其把资金转移到余额宝内。(三)传统银行的优势。1.资产实力雄厚。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从2003 年末到 201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增长了 123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 18.35%,与此相比,余额宝的资产规模无法与商业银行抗衡。2.信用品牌优势。由于银行对于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监管,也给予了极高的支持,所以其在公众心中地位无法撼动。3.银行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商业银行拥有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IT基础构架以及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的物理网点。4.投资品种更多。在投资类型上,通过银行渠道可以买到更多类型的基金。银行代销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包括股票型,债券型,指数型,混合型,私募基金,期货基金等。5.风险管理优势。作为最主要的信用中介机构,银行通过对于融资方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审核借贷主体的资格,完成资金从资金融出方到资金融入方的转移。相比其他融资渠道,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领先的优势。(四)传统银行的劣势。1.操作不够便捷。传统金融模式的大部分的业务来自于消费者到金融机构网点的实体操作,客户必须亲自到银行或券商的营业网点办理有关的存取买卖业务。2.小微信贷成本高。传统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收益与成本不匹配。3.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家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产品,由于受到其运营模式的限制,所有的信贷产品大多同质化,期限不等但相对较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要。4.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在实际生活中能取得的数据信息有限以及缺乏处理数据的有力工具,传统金融在信贷风险的评估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及启示(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1.存款被分流。自从互联网理财产品上线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向互联网理财产品流动的速度加快,对商业银行的存款造成了很大的资金流失。2.收入来源受到冲击。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浮出水面并逐步走向成熟,深受草根阶层欢迎,未来将威胁到银行传统小微贷款业务;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极大地威胁着基于银行支付功能而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3.加速金融脱媒。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银行丧失了其霸主地位,传统银行面临两个挑战,表现为两个脱媒,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二)对传统银行业的启示。1.变革经营服务模式。传统银行业应当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加速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加快银行互联网化进程。2.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人才结构中增加信息技术人才比重,在内部设立信息技术部门,以便及时把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出更多的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金融产品。3.加速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促使银行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启示银行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包装自身,提高对投资者的服务意识,改进及创新产品和增值服务。4.合作中求共赢。要跟互联网企业合作和各类数据分析的专业厂商合作,双方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叉销售,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励志成长好评励志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脱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