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信托受益权拆分转让转让业务会成为主流趋势么?

相关热词搜索:
微信公众平台信托受益权转让-金斧子解码10元信托:借贷外衣下的“受益权转让”|信托|信托公司_凤凰财经
解码10元信托:借贷外衣下的“受益权转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该交易门槛初期仅100元,现已提至1万元,但仍远低于市场公认的100万元门槛。争议点在于,这是否违反“受益权拆分转让,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的规定。
尽管曾遭监管层的当头棒喝,互联网理财平台拆解信托投资门槛的努力从未停止。近日,深圳互联网产品推荐平台“高搜易”推出“信托宝”产品,打出“10元买信托”口号。而就在今年4月,曾通报“信托100”网站低门槛团购信托的业务违规,并表示将严肃处理。“信托受益权的真正转让行不通,我们设计了新的交易模式,经得起推敲。”在南山区办公室,高搜易创始人陈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与常见的团购信托不同,信托宝本质是让信托产品持有人通过P2P融资,以产品为质押和主要偿付来源。从法律上看,这是一笔债权融资;但交易结果与信托受益权转让并无差别。由此,信托宝得以规避监管层对受益权转让的种种限制。“难点在受益权质押,未来如果有条件,我们希望能做成独立的信托质押登记中心,最终愿景则是信托资产交易所。”陈康说。新模式试水过去一周里,高搜易悄悄发了三期产品。首期收益来自民生信托“锦盛19号恒大翡翠华庭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资仅10万元,收益率9.23%,满标后投资人仅27名。此后两期产品募资额分别上升到20万、30万,收益率均为10%,期限均为3个月。市场上常见的“团购信托”,多向信托公司直接认购新发产品;高搜易则瞄准了信托二手市场。陈康认为,信托受益权的转让一直难成气候,是因《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此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信托受益权只能转让给合格投资者;进行拆分转让的,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有些信托公司每年接到上亿的转让申请,挂出去没人接。投资者不高兴,信托公司也苦恼,总不能自己掏钱接盘。”陈康说。此外,投资者可能持有等值100万的信托受益权,却只有30万用款需求,整体转让不划算。信托宝的模式如下:信托产品持有人以产品受益权为质押,通过、平台获得融资,并以产品的本息回报兑付信托宝投资人。质押后,融资人等于获得了等额的信贷额度,可在额度内借取任意金额的资金,期限亦可按其需求来“剪裁”。具体操作则涉及三个机构。信托公司推介转让人,并在后台作质押登记;高搜易提供信息撮合,且在官网开辟投资渠道;交易环节则由“前海赚帮”负责,这是一家新设立的P2P平台,尚未构建独立网站,参与此项交易是为了建立客户群。“我们对用户实行双注册,即注册了高搜易账号,同时就有了赚帮的账号。”陈康说,未来高搜易还可与各P2P合作,而不介入交易环节,因而也不承担投资风险。“用户可以通过小额分散的投资来把控。”“P2P借贷经常以房产、作质押。前者难处置,后者不够安全,不如信托受益权质押。”陈康表示,信托宝以“10元买信托”为卖点是突出交易实质,故页面并无融资人信息。该模式的难点在于,并非所有信托公司都愿配合作质押登记。有媒体报道称,上月监管部门已批准全国信托登记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届时信托受益权质押可实行统一登记,为二级市场转让提供极大便利。“如果交易各方认可,我们也希望开展质押登记业务。”他说。“合成术”合规否?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对信托“合格投资人”的定义值得商榷:“最低100万”、“不超过50人”等门槛本意是将风险局限于少数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但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投资者并未承受与收益匹配的风险。这为理财平台拆解信托门槛提供了一定论据,甚至打出“金融普惠”的口号。但设计合规的交易结构并不容易。今年4月,银监会表示“信托100”网站“100元买信托”的业务违规。据该公司官网发布的《委托认购协议》,业务模式大致如下:信托100用户自主选购平台上的信托产品,然后与“财商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委托后者购买产品;财商通接受资金后,以自己名义购买信托,取得收益后兑付用户。该交易门槛初期仅100元,现已提至1万元,但仍远低于市场公认的100万元门槛。争议点在于,这是否违反“受益权拆分转让,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的规定。尽管受监管“棒喝”,记者发现信托100尚未停止相关业务。在陈康看来,该交易模式政策风险较大,而高搜易的模式则“经得起推敲”,因为在法律上受益权根本没有转移。他认为这是金融的“合成术”,正如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时,有投行通过持有阿里股东软银、雅虎的股票头寸,并建立特定空仓“剥离”无关资产,“合成”了阿里巴巴的股票。采用质押借贷的法律关系,也能“合成”实质的受益权转让,且规避相应法律限制。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冯加庆表示,该模式不存在大的障碍,但质押环节也可能有瑕疵。“如果汇集资金,则有集资风险;如果不汇集,则主合同由多笔债权构成,信托受益权质押给哪个主体,该主体是否合格质押权人,出现争议是否会被判无效?这都需要考虑。”(编辑 赵萍)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随着工业4.0以及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长期稳健增值可期。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富盈人生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1000元起投。
近一年收益率
凤凰点评:十万起购的顶级私募,连续7年为客户带来绝对正收益。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70517
播放数:280362
播放数:1347390
48小时点击排行全国信托登记中心落地上海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全国信托登记中心落地上海
  从猜测到落地,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并没有如期升格为全国信托登记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国性的信托登记中心在沪落地。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目前监管部门已经下发相关文件,批准成立全国信托登记中心,业务主要围绕信托受益权集中登记、信托合同登记、信托受益权转让及质押融资等展开。市场人士预期,全国性信托登记中心的成立,对盘活信托市场资产,扩大信托受益权的流转平台提供了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了信托因流动性不足产生的风险。
  据了解,2006年上海信托登记中心成立,上海国际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成为上海信托登记中心首批会员单位。8年来,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在办理信托各项登记手续,完善法律法规方面积累一定经验。  这种经验也成为全国信托登记中心落户上海的一个原因。  此前曾参与银监会调研的某“中”字头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全国信托登记中心之所以最后落户上海,很大原因是上海先行经验或可成为参考。事实上,全国信托登记中心的讨论已经多年,之所以没有成立,根本原因还是我国财产登记制度的缺失。“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尚无法规,又何况是财产中的,其合法性更让人质疑,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该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13万亿流转平台  “相比其他金融产品,信托本身的流动性较差,但是随着全国信托登记中心的上线,信托的转让、抵押、质押等都可以操作,解决了流动性的问题,对我们做业务来说,便利性增强。”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业务一部张丽说。  张丽坦言,平时业务中也会遇到客户买了信托产品,但是又突然需要钱的情况,只能私下找客户来受让其信托产品。“寻找客户的范围往往也仅限在自己公司范围内,如果全国信托登记中心上线,对业务部门来说,可以选择的受让资源范围扩大,对客户来说,可以快速转让有效解决流动性问题。”  以该信托公司为例,目前发生上述案例的几率为1/50。张丽说,今年以来已经帮两位投资人私下找受让客户,信托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相比以往,今年办理的这部分业务有上升趋势,可能还是受大环境影响,特别是银监会99号文对信托流动性的要求,使得部分投资人对信托的兑付风险多了一层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信托产品受让的占比并不大,但信托公司已经从中发现了商机。  据记者了解到,当前一些信托公司也陆续推出了统一的受益权转让平台,比如华宝信托的“流通宝”、中信信托“信惠财富”等。不仅如此,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上海信托登记中心为代表性的第三方信托产品转让平台的成立,也为信托受益权转让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优选金融执行总裁张虎成认为,虽然平台逐渐丰富,但是这些平台的内容往往是限于本公司的业务,受让群体也多是本公司的客户,存在区域性、项目少、交易慢的问题。  中国信托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末,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2.48万亿元,预计三季度末,信托规模将迈上13万亿元的大关。这意味着,未来68家信托公司近13万亿元信托资产得以在全国信托登记中心盘活,实现受益权转让,缓解流动性难题。  对此,上述信托公司人士也表示,上海自贸区《信托登记试行办法》旨在结合自贸区实验区制度创新,推动信托行业创新试点,办法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目前信托产品流动性不足,实现信托受益权转让的功能。  在该人士看来,信托受益权转让是其流动性的最末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68家信托公司业务在流转平台的无缝对接,不应跳过操作细节而直接对应结果,最终形成本末倒置的结果。
(责任编辑:DF100)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央行降准释放逾万亿,稳增长迎“及时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伊利马砸锣的GU: 兴业的经营理念我很认同,但是信托受益权的转让... - 雪球&:兴业的经营理念我很认同,但是信托受益权的转让只是你行做通道的业务而已,还有大量回购的//:回复:兴业出台了201...:兴业银行的真实业绩和拨贷比同业业务的本质是什么?未来会遭遇什么样的监管?兴业为什么14年收紧房地产贷款,并大幅提高拨备?计提拨备是不是能简单解读为隐藏利润的超级利好?我们来毛估估一下兴业资产端的真实贷款规模。兴业13年底贷款资产1.35万亿,总资产3.67万亿,占总资产36%,而一般银行贷款占比在50%左右,例如招行是54%、浦发是48%,民生是48%;而同时兴业持有信托及其他受益权5540亿,比12年暴增了40%,规模是贷款资产的小一半,加上这一块,兴业的贷款与总资产占比与正常银行大体相当,占总资产的52%。因此,我们可以大体判断,这部分持有的信托受益权实际上是兴业绕开监管的变相贷款。对于这部分表外资产兴业从不披露对应的实业流向,风险系数却按信贷资产的25%计算,用脑子想想这里头藏着什么,不良发生率多少,拨备覆盖够不够?兴业拨备计提了181亿,这是隐藏利润吗,这明显是储备过冬啊!即便不计算其他同业资产,我们只是把5540亿以信托受益权形式包装的变相贷款计入分母,假设这5540亿变相“贷款”的不良率为零,计算的结果:真实的拨贷比就不是2.68%,而是变成了大概1.9%左右,低于浦发、民生、招商的2.36%、2.21%、2.22%,这不是隐藏利润,而是透支利润,风险覆盖远远未达标。如果按照招行的2.22%拨贷比计提,应该计提211亿拨备,兴业真实的利润毛估估大概只有390亿左右,低于浦、民、招。这个数字算出来我也吓一跳,是不是算错了?(这也是拨贷比指标的一个弊端,不良率越低,拨贷比反而越低,越需要补充拨备,如果5540亿资产设定不同的不良率,真实的拨贷比就会发生变化,在此仅为提供一种分析思路,为兴业的风险资产估值)声明:从历史上看,兴业是家好公司,但业务一直很特殊。在估值极低的银行板块也是低估品种,未来未必不是一只超级大牛股。本人不持有兴业,也看不懂兴业,对兴业的年报是按自己的土办法毛估估,分析的结果与大家有差异,我的判断是年报不及预期,而非隐藏利润、超级利好。兴业年报出来,一致叫好;股价一跌,集体失语。这不科学,大家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兴业的真正问题是:如何为他的风险资产估值和定价?这个帖子纯属抛砖引玉,希望圈内人士解读兴业,为雪友解答这个问题。读读下面这篇文章,我记得《同业鸦片》这本书最先在雪球连载过,作者应该在雪球潜水的金融业内人士,希望有高人能把兴业的真实业绩和存贷比说清楚。
--------------------------------------------------------------  在《同业鸦片》中,蓝兴银行被描述得像一个“山大王”,它成立的资金平台则像水泊梁山山寨,是一个股份制银行携手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打造的同业资金快速清算平台。而蓝兴银行犹如寨主,带领百家小兄弟在金融市场冲杀,所向披靡。而在现实社会,兴业银行也通过“银银平台”的打造,赢得了“同业之王”的美誉。此称号又不仅指其在中小银行中的号召力,更是对其如入化境的同业业务创新能力的赞誉。  伴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反弹,兴业银行于当年开始大幅扩大信托受益权资产规模。虽然该行从未披露信托受益权对应的实业资产,但地产是重要部分。原因是“只有贷款受限的企业才会去做信托融资。这些企业中,有几个可以承受信托融资成本?除了矿业就是房地产业,暴利行业对利率不敏感,另外一个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可能根本没想还钱”,上述银行分析师表示。目前,信托计划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高达12%。  “这部分是典型影子银行。”在今年《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上,针对银行的信托受益权资产,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对记者表示。“原本房地产开发贷款受规模控制,受银行存贷比限制,亦有政策窗口指导,但房地产业有融资需求,银行也有创利的冲动,影子银行的介入,令一切问题得到解决。”马蔚华说。  对于银行来说,将开发贷“打扮成”信托收益权还有特别的好处。尽管资产规模增加了,但对流行性影响不大。根据规定,传统信贷的风险权重为100%,而属于计在同业资产项下的信托受益权,风险权重仅为25%。  2008年,兴业银行表内的信托受益权资产仅18.43亿元,及至2013年上半年,该项资产规模达到7136.46亿元,占总资产的近20%。这还不包括银行利用表外理财资金承接的信托受益权。  单就表内而言,信托受益权资产被计入三类资产项下,银行打算持有到期的信托受益权计入应收款项类投资;打算出售的信托受益权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外最主要的一块则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而操作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正是“同业之王”兴业银行开发的创新业务。  原本,银行做买入返售的标的主要是债券、票据等金融资产,但自2010年,兴业银行开始涉猎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  兴业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向记者介绍了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的经典模式。银行A有客户,但不想给其办理贷款,便找了一家信托公司打造了一个信托受益权。这时,银行B买下这个信托受益权,而银行A则担保在信托受益权到期前,按照约定价格回购信托受益权。  通过操作买入返售,逆回购方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同业资产,不受存贷比限制,风险资本占用较少,而正回购方的担保业务可不入表。  上述银行分析师告诉记者,由于表外担保业务同样占用资本,通过将担保协议地下化,即达成所谓的“抽屉协议”,可令正回购方彻底解脱。  正因为操作模式多样化,在买入返售项下做信托受益权,可实现资产负债在银行表内表外腾挪。  兴业银行一位支行行长告诉记者,前几年,由于监管不到位,很多城商行、农商行可利用表外资金业务来做买入返售,于是便成了银行间买入返售的“中间人”,以令上下两家的资产负债全部出表。“替大银行消了几千亿规模。”该行长表示。  连续的财务报表显示,2010年,兴业银行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余额为14.5亿,仅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0.39%;但2011年,该项资产增加为2831.2亿元,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53.73%。兴业银行做大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与它收购兴业信托的步调一致。直至2013年上半年,兴业银行 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的规模不断加大,并一直保持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一半左右。  买入返售的钱何来?还是来自银行内部。“我们吸收同业资金,与买入返售业务匹配起来,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李仁杰曾表示。  截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上线客户共318家。而这些中小银行,由于地域限制,往往存贷比较低,有“闲钱”可以拆出。根据兴业银行历年年报,自2010年至2012年,同业存放的增幅分别是76.22%、50.08%、42.69%。  换句话说,兴业银行实际上是拿同业拆借的钱去放贷。由于这种操作一般是拆短借长,因此该银行因期限错配饱受质疑。  同业末路  对于“同业之王”的称号,兴业银行内部感受很复杂。  随着8号文的出台,107号文的悄然下发,9号文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同业业务的空间不断被压缩。  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其中规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非标准化(下称“非标”)债权的规模不得超过理财产品余额的35%,及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  受限上述规模控制,很多表外非标资产转移到表内,很多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暴增,大幅度挤压了流动性,而这正是造成去年6月钱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擅玩”非标资产的兴业银行更无例外。2013年6月末,该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的信托受益权,由上年末的807.4亿元激增到了2231.17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信托受益权,由上年末的559.14亿元增加到了674.23亿元。  而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向相关部委和各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107号文),该文件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监管的“顶层设计”。  如果说107号文虽然规格高,但更多的是原则性的,那么让银行更感到紧张的还是迟迟未出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9号文)。网上流传的版本中,9号文针对同业业务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同业融资纳入全行统一授信体系,计算资本和拨备;不允许银行接受或者提供“隐性”或“显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禁止同业代付业务和买入返售业务中,正回购方将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等。  “这意味着,今后,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没法做了。”兴业银行信贷部门人士表示。当然,也有银行业人士认为,107号文既出,9号文便不会出台。  “文件一出,有的银行马上跌停。”马蔚华意有所指,8号文公布的第二天,兴业银行放量跌停。  事实上,针对同业业务的监管不是兴业银行遇到的全部考验,风险更来自市场。如果说上一次房地产低谷期,兴业银行通过压缩房地产贷款规模来逃脱,这一次兴业银行又将如何逆市脱身?  据了解,今年以来,兴业银行压缩表外地产非标业务的力度较大。实际上,该银行意识到风险的时间可能更早。“除了开发贷,我们对其它地产融资业务也实行名单制管理。”兴业银行总行人士表示。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托受益权转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