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离退休人员洛阳市社会保障局卡领取地址查询

若文字为链接,鼠标移动到链接处,便可放大;若文字为纯文本,请用鼠标选中需要放大的文字
政府信息公开
市政府办公室公开目录
&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洛政〔2013〕101号&洛阳新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洛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10月22日&&&&&&& &洛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之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公共服务。为加快推进洛阳城乡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豫政〔2012〕110号)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洛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本计划主要涉及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领域,是2013&2015年间构建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向全民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理念,着力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着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全市人民。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努力实现供给有效扩大,发展较为均衡,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按照与国家、省标准相衔接、与我市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2013&2015年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基本公共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4%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0.5%以上,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城乡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就业岗位持续增加,三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社会保险实现广覆盖。各类保险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实现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3%,60岁以上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全面实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不断提高福利水平。努力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万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5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计划生育服务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为重点,保障育龄群众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以内。保障性住房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全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达到20万套(户)以上,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千人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残疾人提供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残疾人社会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三、基本公共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免费免除学费、杂费以及农村寄宿生住宿费,免费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农村中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通小学不低于530元,普通初中不低于730元适龄儿童、少年覆盖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寄宿生生活补助 年生均补助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覆盖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在寄宿生生活补助基础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每生每天营养膳食补助3元(每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覆盖率100%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免学费标准按公办学校收费许可,每年每生最高2100元,最低1200元农村学生、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覆盖率100%,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5%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资助每生每年不低于1500元,资助两年 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率100%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 平均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各县区各学校结合实际在元范围内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率100%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资助 每人每天4元,每年按200天计算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家庭主要成员或幼儿本人患重大疾病或残疾的儿童覆盖率100%高等教育高校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提供6000元助学信用贷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目标人群覆盖率100% (二)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5年全市70%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配建相应规模的中小学。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努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政策,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就读,享受与流入地学生同等待遇。逐步实行城乡教职工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编制和工资倾斜政策。完善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和支教交流制度。深化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合理配套建设城镇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创办分园或合作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创办幼儿园,引导、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2015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一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2%和81.5%。3.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能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普通高中规模化、优质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继续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推进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校企合作、教产一体化办学。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数量达到7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逐步形成城市区以专门化学校为主体、县(市)综合性学校与专门化学校相结合的格局。基本公共教育保障工程专栏★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国家校舍安全工程计划73所学校的加固改造;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新建和改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8个,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训计划,足额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普通高中改造工程。每个县(市)改造普通高中1&2所,使其校舍用房构成达到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5%以上接入宽带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四、劳动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就业服务和管理免费享有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和失业登记等服务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创业服务免费享有创业咨询指导、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获得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为有创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提供2.5万人次创业培训就业援助免费享有公益性岗位配置和政策指导、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认定、就业岗位即时服务、就业培训等,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帮助3万零就业家庭和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残疾人等享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新成长劳动力享有6-12个月的补贴性劳动预备培训;符合条件的人员享有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为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残疾人、新成长劳动力提供各类职业培训100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不低于60%;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技能鉴定12万人次劳动关系协调免费享有劳动关系政策咨询、集体协商等服务存在劳动关系的就业人员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免费享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服务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就业人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以上,50%案件在基层调解组织解决劳动保障监察免费享有法律咨询和执法维权服务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二)主要任务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1.城乡就业服务和管理。完善并全面实施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失业登记等免费服务,加快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实名制,尽快实现一人一证。完善劳动就业监测体系,有效预防、调节和控制失业。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就业信息服务水平。.基本创业服务。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三年提供创业培训万人次。建立创业咨询专家队伍,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健全创业项目开发征集、市场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统一的创业项目库,定期推介发布创业项目。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三年共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培训市场监管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完善远程职业培训平台。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参加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得到一次创业培训机会。4.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权益保护。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完善企业工资的共决机制、调增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面推进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完善案件办理协查制度。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处机制。&劳动就业服务保障工程专栏&★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县、乡两级服务设施建设,完成3个县级试点、12个乡镇级试点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省定17个产业集聚区和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和预警工程。建立覆盖全市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络,开展就业需求预测,适时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五、社会保险(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基本养老金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68.6万人左右(不含离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低于每人每月55元,并逐步提高标准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的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参保人数300万人左右,覆盖率达到93%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8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职工、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102万人左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倍左右城镇非从业居民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农村居民制度覆盖所有目标人群,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支付失业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费、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以及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失业保险金标准不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职工参保人数61万人左右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医疗和康复、伤残、护理及工亡等待遇;用人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及护理待遇、5&6级伤残津贴待遇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职工参保人数61.3万人左右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职工参保人数53.2万人左右(二)主要任务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1.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基础养老金不低于每人每月55元,并逐步提高标准。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完善和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重点提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将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将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年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元。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门诊统筹,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范围,逐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率明显高于医院。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水平,做好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的衔接工作。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医保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年大病保险基本覆盖所有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员。积极推进支付方法改革,完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工伤保险全覆盖,逐步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工伤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工伤保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立以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基础,集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为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体系,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农民意外伤害保障机制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生育保障机制。社会保险保障工程专栏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县(市、区)社保中心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实现由目前的服务大厅窗口制经办向综合柜员制服务转变。社会保障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建设全市持卡人员数据库,做好与省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卡交易与清算系统及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系统的对接工作;开发社会保险网上经办系统,实现保险业务网上申报和审批。六、基本社会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社会救&& 助最低生活保障按照能维持当地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所需费用,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自然灾害救助灾后12小时内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因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困难的人员覆盖率100%医疗救助医疗救助起付线逐年降低或取消,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率原则上不低于50%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五保户以及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覆盖率为100%流浪乞讨者生活救助免费享有临时基本食物、住处、急病救治和返乡及安置等服务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覆盖率100%; 城区均设有标准的救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免费享有生活照料、教育和职业培训、医疗救治、行为矫治、心理辅导、权益保护、返乡及安置等服务流浪未成年人覆盖率100%; 城区均设有标准的救助机构社会福利孤儿生活保障社会散居600元/月,机构1000元/月孤儿覆盖率100%艾滋病患者生活定量补助200元/月艾滋病患者目标人群覆盖率100%艾滋病感染儿童生活定量补助600元/月艾滋病感染儿童覆盖率100%农村五保供养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由省统一确定五保对象覆盖率100% ,集中供养能力达到50% 以上殡葬补贴免除810元基本丧葬费用丧葬人员覆盖率100%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各县(市、区)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家庭收入情况评估,确定补贴标准城镇散居&三无&老人、独生子女和计生双女困难父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省级以上劳动模仿、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以及其他生活困难的老年人50%以上优抚安置优待抚恤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人员覆盖率100%重点优抚对象集中供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孤老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抚恤优待对象覆盖率100%退役军人安置自主就业的,在领取退役金后,享受扶持就业优惠政策; 其他分别采取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方式予以安置退役军人覆盖率100%(二)主要任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强优抚安置工作。1.社会救助。坚持动态管理,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措施,按救助对象不同需求实行差别化救助。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定体系,提高救助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切实解决五保对象基本生活、就医和住房困难,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确保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逐步实行诊疗费用即时救助,降低并逐步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建成市、县、乡三级联网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市灾害信息管理自动化。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建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2.社会福利。全面落实孤儿和受艾滋病感染儿童的最低养育标准,建立健全孤儿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分类保障机制,分类施保提高贫困家庭儿童生活水平。着力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功能建设,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水平。推动婚姻登记机关管理标准化和信息联网,推行婚姻登记免费。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社区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实行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相结合,适度提高供养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居家养老,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运行。年,全市机构养老床位达到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张床位。.优抚安置。健全孤老优抚对象和重残退役军人集中供养制度。落实退役士兵各项优惠政策。加快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拓展社会化安置渠道;确保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生活补助费用按时足额发放;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基本社会服务保障工程专栏★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建设工程。加强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机构及能力建设,建立及时有效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工程。加快市社会福利老年养护楼工程建设,力争9个县(市)各建立一所集养护、康复、托管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综合防灾减灾工程。完成市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加强城区社区综合减灾防灾工作,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抵御能力。组织防灾减灾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灾情管理工作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个县(市)分别建成一所示范性养老机构,每所床位数不低于张。全市所有城镇和%以上的农村建制村分别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逐步完善市、县(市、区)、乡(办)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有需求的失能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七、基本医疗卫生(责任单位:市卫生局牵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常住人口免费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免费享有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等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达到总人数10%预防接种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以街道(乡镇)为单位,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传染病防治就诊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及时发现登记、报告、处理,免费享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达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100%儿童保健免费建立保健手册,享有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和健康指导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孕产妇保健免费建立保健手册,享有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老年人保健免费享有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一般体格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80%慢性病管理免费享有登记管理、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和体格检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免费享有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70%卫生监督协管免费享有食品安全信息、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咨询、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等服务与指导城乡居民覆盖率达到70%以上婚前保健免费享有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医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在市内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覆盖率90%以上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基本药物制度享有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逐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药品安全保障享有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物药品出厂检验合格率达到100%(二)主要任务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和质量水平。1.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及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体系。依托县级医院建设农村院前急救网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2.医疗服务。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标准化卫生室,城市区每个街道办事处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于1000平方米),每个社区居委会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少于150平方米)。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建设,鼓励医疗服务人才到基层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专科和人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居民健康卡免费发放,并实现与新农合业务互联互通。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进32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人事分配制度、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补偿机制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统筹利用中西医卫生资源,加强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4.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鼓励在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物质量监管。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程专栏★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成15个县(市、区)卫生监督中心、9个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建设,积极推进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标准化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成10个县级医院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建设,9个县(市)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都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完成152所乡镇卫生院和2981个行政村卫生室的达标改造。 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完成市中心医院和河科大二附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建设全科医生培养实训网络,培训住院医师名,培训全科医生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完成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工程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全民健康信息和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覆盖率达到。八、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单位:市人口计生委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咨询免费获取避孕药具,免费享有查环查孕经常性服务、术后随访服务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教育、咨询服务本地育龄人群覆盖率100%,流动人口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2% 以上临床医疗服务免费享有避孕和节育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避孕节育免费服务育龄夫妇覆盖率100%再生育技术服务免费享有再生育相关的医学检查、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覆盖率100%宣传服务免费获取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等宣传品城乡居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享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妇覆盖率80%以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每人每月20元奖励费依法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且子女未满18周岁的夫妇目标人群覆盖率80%以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每人每年发放不低于960元的奖励扶助金年满60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妇覆盖率95%以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70元、220元的扶助金;给予节育手术并发症一级、二级、三级人员适当补助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以上伤残独生子女父母及节育手术并发症三级以上人员覆盖率90%以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的奖励扶助金年满55周岁且不满60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妇覆盖率95%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奖励扶助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或1200元的特殊困难家庭救助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独生子女父母覆盖率90%以上部分计划生育家庭低保对象生活补助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助金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待遇的领证独生子女父母覆盖率90%以上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贴每人每年发放960元养老补贴符合政策生育,依法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城镇60周岁以上居民覆盖率90%以上(二)主要任务以全员人口信息基础数据为依托,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保障城乡育龄人群身心健康,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1.计划生育服务。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理念和模式,积极拓展服务范围。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免费制度,完善避孕药具发放途径。积极宣传计生知识,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宣传家庭覆盖率达90%以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开展生育关怀活动,实施特困救助制度、计划生育低保对象生活补助制度、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贴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探索建立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父母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保障工程专栏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根据实际新建或改扩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更新和增配必需的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和高档次数字化医疗设备等,使每个县(市、区)和乡镇都有一个符合服务机构标准和信息化要求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九、基本住房保障(市住建委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廉租住房享有实物配租的,套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内,租金标准由市、县政府确定;享有租赁补贴的,租赁补贴标准由市、县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增加廉租住房不低于0.13万套,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水平由市、县政府根据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确定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不低于6万套棚户区改造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具体标准由市、县政府确定(有国家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棚户区居民,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不低于4.9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每户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40&60平方米,但人均13平方米以上,3人以上(含)家庭人均不高于18平方米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改造农村危房2万户(二)主要任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不低于万套,使其逐步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建立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筹集、供应和管理制度,努力扩大保障面,并逐步实现与廉租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实行租补分离廉租保障,政府给予租住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保障对象货币补贴补助。棚户区改造。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和产业集聚区的村庄改造,逐步推进零星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垦区、林区棚户区改造。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不低于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合理确定补助对象和标准,逐步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群众的农村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造农村危房万户。保障性住房管理。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政府投资的新开工保障住房项目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组织建设和管理。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与保障住房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动态监管机制,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准入、配租、退出管理机制。建立市级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住房保障信息公开,确保房源落实和分配公平、公正。基本保障住房保障政策专栏&土地政策。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列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使用收回的国有土地和储备土地。财税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通过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投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土地出让金收入按不低于比例按宗提取,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给予税收优惠。各类保障性住房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营性服务收费按低限减半收取。金融政策。鼓励建立保障性住房投资机构,规范发展地方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融资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融资主体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投融资主体发放中长期贷款。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十、公共文化体育(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文物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公益性文化服务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公共空间设施和基本服务项目实现免费开放。图书馆每周开放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不少于42小时除文物古建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向社会(城乡居民)开放文艺演出活动行政村每年组织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全市农村居民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免费享有影视放映、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图书销售和借阅为一体的流动文化服务。每个乡镇每年送1场以上戏剧演出基本建立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网络,保障公益演出场次广播影视农村广播电视无偿提供包括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以及河南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在内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逐步增加节目套数和提高播放质量以农村居民为主,基本实现所有通电行政村和自然村村和户户通广播电视电影放映行政村(社区)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每场财政补贴200元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应急广播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后及时获得政令、信息等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分层次、分类型、全方位立体覆盖新闻出版公共阅读服务农村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图书不少于2000册实现行政村村村有农家书屋文化遗产展示文化遗产展示门票减免减免参观文物古建及遗址类博物馆的门票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覆盖率100%群众体育体育场馆开放有条件的公办体育设施(含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免费项目或有关收费标准由市、县政府制定;开放时间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平时不少于3小时;公办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实行免费开放,在学校寒暑假期间,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可供使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含学校体育场地)占全市公共体育设施总数达到70%以上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覆盖城乡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方便群众就近健身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普遍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实现&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全民健身服务免费享有健身技能指导、参加健身活动、获取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免费提供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对城乡居民,培训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占全市人口比例不低于2&;每年接受国民体质测试人数达全市人口的2&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率达到35%(二)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益性文化。以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加大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提高面向公众开放、展示的水平。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广泛开展社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活动制度化。广播影视。加强农村基层广播电视和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全面实现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力争实现户户通。在有线网络未通达、无线网络不能覆盖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和城市区社区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城镇数字影院新建改建步伐,力争每个县(市)至少有个数字影院。积极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强地面数字电视建设,逐步完成地面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工作。新闻出版。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逐步扩大基本免费或低收费阅读服务范围。继续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农村和中小城市出版发行网点。群众体育。开展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分钟健身圈。扶持乡镇文化体育综合站(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站(点)等建设。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积极推广广播体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面向大众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公共文化体育保障工程专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遗址博物馆总数达到17家以上。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80%以上达到二级馆标准。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80%的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支持唐宝斋唐三彩展示馆等省级展示馆、洛阳正骨医院、偃师市河洛大鼓传习所、南无拳传习所等省级传习所发展,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载体建设。加快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快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建成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濒危急需抢修项目和国保、省保单位为重点,做好全市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积极开展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涧西工业遗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和综合开发工程;保护展示重要文物遗迹,做好车马坑、古墓壁画、古建彩绘等的技术保护工作。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引导和支持县级政府加大对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馆建设的投入。每年投入市级财政资金和体彩公益金万,免费为公园广场、社区或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实施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十一、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市残联牵头,民政局、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一)基本标准服务项目保障标准服务对象覆盖水平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保费补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规定享受政府社会保险费补贴重度和贫困残疾人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康复项目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参保残疾人覆盖率100%残疾人基本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不能到校上学的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送教上门服务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率达到90%残疾人教育资助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寄宿生享受生活费用和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补助;高中阶段教育学费、杂费、课本费免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资助目标人群覆盖率100%,为200人次提供学前教育训练费和生活补助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对接受手术、辅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提供资助0&6岁残疾儿童,覆盖6000人(次)左右残疾人就业服务免费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享有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免费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享有就业信息发布、残疾人职业培训等服务实现城乡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新增就业3145人,为1.62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够收看到有字幕和手语的电视节目,在公共图书馆得到盲文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服务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16个盲人阅览室,配置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市县两级电视台争取普遍开办手语节目;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加配字幕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免费享有体育健身指导服务建立6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残疾人比率达到15%以上(二)主要任务按照平等、参与、共享的原则,加大政府投入,以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为重点,优先发展社会急需、受益面广、效果好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1. 残疾人社会保障。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将符合条件的由父母或兄弟姐妹抚养的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并完善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生活补助、护理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生活救助等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予以补助。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开展残疾人部分辅助器具纳入慢性病报销试点。残疾人基本服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落实残疾人个体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各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建立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试点。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专栏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个县级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与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和建立健全参加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相结合,增强托养服务能力。特殊教育学校提升工程。重点加强所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十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坚持科学规划,引导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发展。涉及公共服务的各类规划,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的原则要求,以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打破行政区划、城乡界限,统筹空间布局,制定实施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搞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创新试点,不断破除制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市内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内容和实施步骤相互对接。实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分阶段、有重点地纳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市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加快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政府新增公共财力优先投向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流动服务等手段,促进农村共享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提升社区综合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志愿者服务。到年,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二)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落实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对重点开发区域,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供给模式、供给规模与人口分布相适应。对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的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加大困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大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优先安排困难地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资项目;加大相对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支持力度。(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宏观决策机制,保持市内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基本一致。完善现有各类区域协调机制,探索实现区域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营、共享。(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十三、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计划职责分工,切实落实所负责领域的任务,做好行业发展规划、专项建设规划等与本计划的衔接,并以本计划为基础,制订各自领域的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各县(市、区)要切实按照本计划的要求,提高本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接受市政府的绩效评价和监督问责。(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二)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建立公共财政投入基本公共服务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增长幅度与财力增长相匹配、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逐步按照地区常住人口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优先安排预算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保证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合理界定市、县级的基本公共服务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开展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财政承担投入按时、足额落实到位。严格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市财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三)创新供给模式.建立多元供给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领域,公平开放基本公共服务准入。对社会力量兴办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立服务机构一视同仁,在实践证明有效的领域积极运用政府购买、特许经营、服务外包、合同委托、土地出让协议配建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充分发挥公共投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保留其事业单位序列并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投入、资源保障和监督管理。推进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建立新型公共服务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产权制度,深化各相关领域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市国资委、编办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四)加强监测评估.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并报市政府。强化人大、政协、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监督。(市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2.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制度,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结果要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激励相联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在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预算透明度,加强对各项资金的审计和监管,建立并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责任追溯制。(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版权所有:洛阳市政府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联系电话:(6 电子信箱:webmaster@
建议使用分辨率,IE7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维护:洛阳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号&&|&&访问量:[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关离退休人员涨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