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里有一个“技术市场上证指数成交额额”,指什么?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中国统计年鉴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23: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中国统计年鉴.XLS
官方公共微信我国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精心收集的各类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技术市场活跃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3】
胡家勇&陈健&&日14:21&&
  四、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利益集团对政府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首先要对原有的粗放发展方式作出量化定义。目前,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核算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两个:一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员数量;再是要素投入使用效率的提高。全要素增长率反映的是后者,它是指在扣除要素投入增加的影响后,由其他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如技术进步和管理改进等。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来做分析,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出研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TFP的优点是,它属于非参数方法,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的形式作出任何预设。
  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所涉及的投入产出变量选取,本文以年除西藏、海南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应指标为样本数据。其中,重庆与四川合并计算。产出指标为各省GDP,数据取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GDP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以1952年为基期,利用以1952年为基期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计算而得。投入指标分为资本和劳动。资本存量数据使用复旦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张军、吴桂英、张吉鹏、张学良、陈刚等所编制的截止到2005年各省资本存量数据,以同样方法补充到2008年。由于他们的资本存量数据是1952年的价格,2006年以后的固定资本形成按照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所提供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成1952年不变价格。劳动投入则按通行做法以各省就业人员数量度量,在《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缺失内蒙古1979年就业人员数据,以及重庆1985年之前的就业人员数据,对这些缺失数据按趋势作估算处理。计算软件为DEAP2.1。
  DEA-Maimquist指数核算TFP的一个作用是分解TFP的构成,把TFP增长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计算表明,TFP增长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来自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几乎没有,这一结果与傅勇、白龙(2009)的结论类似。这典型地表明了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增长。首先,经济增长中资本投资的贡献率比TFP的贡献率要大得多;其次,TFP增长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不明显。至于技术进步,显然,中国的技术进步基本上还是依靠引进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为主。因此,技术效率变化的低劣突出说明了中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在对政府转型和利益集团影响论述的基础上,对影响TFP增长③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对TFP增长影响因素作回归分析,我们选取年时间区段。这样做是基于数据的易获得性,在下面涉及的影响因素中,有些在1990年代才开始有统计数据。
  在影响政府转型的利益集团的有关论述中,应该考虑到,正是地方政府规模膨胀和控制资源过多,干预和主导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并存在各种腐败现象,才使得各利益集团有可寻之机,借口自己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行政策寻租。这方面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我们选取政府的行政管理费相对文教科卫事业费的比例作为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衡量,以该比例的变动率衡量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膨胀程度,用以反映地方政府的规模膨胀和干预经济程度。数据选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各地地方财政收支额一栏,其中广西、宁夏缺年的文教科卫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重庆缺1995年的行政管理费,均按财政支出的同步比例作推算。
  对于国有企业利益集团,我们选取各地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衡量。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栏。选取国有投资占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占用资源的程度,相比之下,国有经济的产值相比投入往往偏低,不能真正反映国有经济占用资源的程度。
  在依附权力的资本集团中,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代表即房地产利益集团,选取商品房销售额占GDP比重来反映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扩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额取决于商品房销售面积与房价,这两者,特别是房价的高涨,在商品房销售额中可以体现出来。虽然直接采取房价涨幅指标更为直观,但房价统计存在许多争议。至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它更多的是反映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也就是未来房价的上涨,而不是现在。
  除了以上这些影响变量,影响TFP增长还存在其他一些控制变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一般来说可以改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有利于TFP的提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一般来说基础设施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但基础设施本身的高投入、低回报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指标选取上,我们将各省铁路和公路里程,前者以14.7的换算系数折合成公路里程,进行合并计算后,再除以各省GDP,以体现相对于GDP的增长程度。基础设施相关数据取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各省市“运输线路长度和民用汽车拥有量”一栏。
  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与产业结构变动有关的经济聚集程度对生产率的影响。经济聚集程度的提高,一般表明需求市场规模的扩大,信息交流的便利和企业外部经济的改进。我们按《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各省市人口状况一栏统计城镇人口比例。不过,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存在,《汇编》中一些省市用非农人口比例替代。河北缺年、年的城镇人口比例,按《河北统计年鉴》所能找到的2000年非农人口比例对这些年份作推算。吉林所缺数据由《吉林统计年鉴》补充。福建缺失2000年前数据,以《福建统计年鉴》中所能找到的1990年人口普查城镇化率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城镇化率作平滑处理。广东缺乏年、年数据,所缺各年份比重作平滑处理。四川缺乏数据较多,统计年鉴也不全,鉴于四川重庆合并计算,以及省情类似,以重庆代替,但《重庆统计年鉴》只从1996年开始,不过1年之差不会有太大变化,四川重庆以重庆年的城镇化率代替。
  3.产业结构。一般而言,生产要素从低附加值部门流向高附加值部门可以提高生产率,这是从要素配置改善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TFP的影响。考虑到中国处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可以用非农产业所占比重来衡量,这也是通常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做法。数据取白《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各省市生产总值中工业和第三产业加总所占比例。
  4.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按教育程度衡量的有效劳动力。一般来说,人力资本由劳动人口与其受教育年限的乘积而得。不过,这里简单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各年各省市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中,6岁及其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来衡量人力资本,或者简单说受教育水平。其中,1995年数据是按照年、年两年的平均趋势推算,2000年的数据以相邻两年作平滑代替。
  5.进出口外贸。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外向型。在理论上,对外贸易能促进比较优势产业,对中国而言是劳动密集产业优势的发挥,并通过市场的扩大促进规模效益的提高,以及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等。以《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各省市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中的进出口总额除以对应省市GDP来衡量经济外向程度。
  6.外商直接投资(FDI)。一般来说,FDI能够显著补充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国家的资本,形成更快的经济增长。由于汇率基本不变,我们选择《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各省市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除以对应各省市GDP来衡量各地引进外资的程度。青海缺年的FDI数据,从青海统计年鉴上补充。
  7.金融发展。金融深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上,以各省市金融机构存贷款除以GDP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其中各省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取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各省市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一栏。
  8.研究与开发(R&D)支出。R&D的指标选取,与计算人力资本存量一样,理论上应是根据逐年的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按照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这里以各地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代替,指标采取技术市场成交额除以对应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科技投资的比重。这种代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技术市场成交额直接反映企业用于技术引进和开发上的部分投资。技术市场成交额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各年技术市场成交额一栏。其中青海缺2000年数据,以相邻年份作平滑处理。
  9.市场化。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经济转型的过程,市场化以改善资源配置和强化激励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其中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低效的国有企业占产出份额的减少,相应地非国有企业份额的提高。以历年除国有及其控股企业之外的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市场化的指标,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工业部分。其中,山西缺失2002年数据,青海、新疆缺失2005年数据,以相邻年份做平滑处理。
  基于因变量TFP变化是增长指数,以上所有解释变量也为相应的增长指数,即在原有比率基础上计算出比率的变动率。采取增长指数相当于做了一次差分,数据时间区段上减少1995年这一年,为年。在采用的面板数据计量回归中,由于数据做了差分,一般可以认为,在时间截面上,消除了非平稳的趋势。增长率的比较也无需考虑解释变量内生性的问题。在计量方法上,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考虑到各地存在的固有差异因素,以及各年份之间在诸如货币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宏观影响的固有差异因素,我们对个体和时间都采取固定效应做法,即时点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采用EVIEWS7.0软件作回归分析,构建了5个回归模型。模型1包含了所有解释变量;鉴于基础设施和城市化通常的高度相关,模型2和模型3分别省略了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变量;另外,基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及进入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特别是房地产),模型4和模型5分别对和的时段做了回归。结果见表1。
从计量结果可以看出,行政管理费和国有投资的系数都显著为负(模型1),行政管理费对文教科卫事业费比率的增长提高一个百分点,TFP增长率下降1.2个百分点。王小鲁等(2009)的研究表明,行政成本的增长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类似地,国有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增长提高一个百分点,TFP增长率下降0.4个百分点。这证实了前面所指出的利益集团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损害。对于以房地产利益集团为代表的依附权力的资本利益集团,以房地产销售代表的影响系数为负,表明对增长质量的损害,但并不显著。这初看起来似乎不支持房地产利益集团对增长质量有害的论断。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必须把房地产在GDP贡献中的特殊机制考虑进来,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房地产业的暴利机制使得房价飞涨,GDP随之增长,而房地产的投入并没有变化,这表明房地产似乎应显著地促进TFP增长才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无法用普通的系数显著与否来判断,而应该说,给定房价飞涨的事实,房地产对TFP增长的贡献,除非计量结果显著为正,使得我们无法证实房地产对TFP增长的负面作用,否则,就能断定其负面作用。因此,这一结果正说明了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有害性质和房地产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非实质作用。进一步,在模型5中,房地产在其极具景气的时期,贡献却显著为负,也加强了这一判断。
  至于其他控制变量,FDI占GDP比重衡量的FDI对TFP增长贡献显著为负,这说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弱,这与其他一些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如孙辉煌,苏基溶,2009)。也说明,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主要是在廉价劳动力的配合下,通过扩大资本形成来实现的④。进出口对TFP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这说明外贸增长促进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效果可能还抵不上其他领域的低效。在模型5中,进出口的作用显著为正,这可能更加说明入世的作用。基础设施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基础设施变量是折合的公路里程对GDP比重的变化率,这可能表明基础设施相对GDP的超前发展,对TFP增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可能无法一概而论,原因之一可能是基础设施本身的低回报,如果过于超前,它可能会抵消基础设施的正面作用。至于非农产业,对TFP增长的边际效应不显著,可能是计量的时间段是从1996年开始,通过产业结构变动提高TFP应该在这之前的时期较为显著,那时是中国初步工业化时期,要素配置结构的变动效应较为显著,而到19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主要是非农产业的资本深化现象已经出现了。关于金融增长,实证结果看不出其对TFP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也符合一般的看法。鉴于中国金融机构以国有银行为主,银行本身的粗放增长对TFP增长不可能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也再次证实国有部门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以教育水平来体现的人力资本对TFP增长贡献并不显著,除了指标选取的问题,加上模型5的系数为负,我们猜想这可能和同期大学扩招,但就业并没有同步跟上有关。类似地,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对TFP增长贡献也不明显,这可能说明除了少数地区,多数地区通过经济聚集效应的边际增长(注意回归是增长率之间的回归)推动TFP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提高城市间的群聚和带动效应,如“长三角”城市群那样,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最后,技术市场成交额的增长对TFP增长贡献不显著,这当然不是真正的R&D资本存量,不过,借用这个指标,也可能部分说明了科技成果使用效率的问题。至于市场化,作用也是不显著,这可能与样本的时间范围有关,这段时期国有企业经过重组,由于产业和政策(特别是信贷)上的有利因素,整体效益实现改善。⑤
  总之,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实证支持了地方政府规模膨胀、国有企业利益集团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依附权力的资本利益集团对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所发挥的实质影响。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应从遏制这些利益集团的措施入手。
(责任编辑:张湘忆(实习)、秦华)
成果简介海外油气勘探风险效益 油气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自1993年…
常用社科查询库→ → → →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阅读:67
[摘要]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的相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创造了世界奇迹,却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代价。据统计,2008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为7.3%,而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市场中所占比重为17.7%,居于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二①。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严重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市场,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1 中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78~1984年为技术市场形成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完成了技术市场的观念转变、初步尝试的工作。1985~1991年为技术市场的形成时期。 在这一阶段,随着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技术合同法》出台和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的论断,我国完成了技术市场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1992~2001年为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逐步由重点培育商品市场转移到重点培育要素市场,《科学技术进步法》出台,我国技术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管理日益法制化。加入WTO以后,技术市场进入深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任务主要是把我国的科技水平从纯学术研究、技术引进过渡到以提高自主原始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发展阶段。目前,技术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的纽带。 1.1 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多年来,我国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从1988年的72.5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2 665.2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0%。其中,1992年增长率为历年来最高(38.1%)②,这与当年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此后技术市场增速减缓,尤其是199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出现负增长(-8.6%);1998年又有较大的增长,这与科研机构的市场意识加强、企业和技术中介日益活跃有关; “十五”时期,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速逐渐稳定,年均增速为15.2%,超出同期GDP增长率(9.6%)近6个百分点。同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GDP的比值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991年为0.44%,1993年上升至极值点0.59%,1996年由于经济形势变动降至最低点0.42%,随后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最高值0.89%。 1.2 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有序的技术市场管理体系。一是管理监督体系。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已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1 000多家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3 000名左右;共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1 200家左右,从业人员2 000多名,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市场管理监督体系。二是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据调查统计,全国网上技术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办的技术交易网站,如“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网”、“中国技术联播”、“中国技术交易网”等;另一类是由省市政府部门主办的技术交易网站,如“北京技术市场”、“江苏省科技成果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中国海峡技术交易网(福建)”、“创业网(重庆)”、“安徽省技术市场”等。2006年6月14日,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启动全国技术合同网上认定登记系统。 1.3 技术市场运作规范化、法制化 市场经济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技术市场也不例外,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促进了技术市场运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合同法》为主要框架的法律体系。为保持技术市场法律政策的稳定性我国又重新发布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和《技术合同示范文本》。2008年7月起施行的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将新时期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方针、战略上升为法律,对技术市场有了更多更全面的描述,将使技术市场的管理有法可依、工作更加有序。另外,各省(市、区)陆续出台地方性的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1.4 技术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加强 近几年来,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和地方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多次组织人员赴国外考察技术市场和中介机构发展状况,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与此同时,《科技兴贸“十五”计划纲要》、《软件出口管理和统计办法》、《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发布,促使国际技术贸易不断增多,技术出口额连年增加。到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4 156.11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比重达29.1%。 此外,技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推动技术引进。 技术市场为国际技术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大力引进技术发展本国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0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技术合同10 170项,金额为271亿美元;同时,技术引进主要涉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信息和化工等领域,而这些行业都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2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市场的发展滞后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十四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建设好技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20多年来,技术市场在市场体系的法律、法规、政策监管等方面有了不少进步,但比技术市场起步晚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可谓后来者居上。 相比之下,技术市场有些滞后了。据测算,2006年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程度仅为57%③。而根据国家商务部认可的测算结果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2003年为73.8%⑤。可以看出,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步伐,因此,虽然我国技术市场已经形成,但发展尚需完善、水平亟待提高。可以说,技术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技术市场的发展不是自觉的,而是不规范的,属于跟进型和被动型。 2.2 企业作为技术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我国技术市场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企业既是技术供给方,又是技术需求方。但由于企业制度等原因,很多企业在技术市场中的行为有很大的短期性,追求的是短期受益,企业对国内技术需求的动力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⑥。另外,据统计,我国企业的消化吸收强度(用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值表示)2008年仅达0.242,而世界发达国家消化吸收与引进的经费投入一般为3∶1,韩国消化吸收与引进的费用比例更是达到5∶1⑦。在技术供给方面,由于企业投入的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的资金和力度不足,科技型的企业占的比例太少,制约了企业的技术供给,其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虽然我国国内企业专利数量占国内申请总量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15.5%上升到2008年的41.2%,但仍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 2.3 技术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 价格是技术商品交易的核心,技术商品价格决定技术商品的供求关系。我国技术价格调控管理缺位,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定价不规范。技术商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技术产品的价格评估带来了一定难度。而我国目前技术价格评估管理不规范,技术要素的价格评估、知识产权管理隶属不同部门,造成市场分割、价格信号失灵,导致技术市场效率低下。我国技术商品交易价格突出存在着“一低、一高”的问题,即:“一低”是国内技术商品的价格远低于国外引进技术,比如2008年前者为每份合同为117.75万人民币,而后者为每份合同266.80万美元,以2008年的平均汇率6.95人民币元/美元折算,技术引进合同的价格约为国内技术价格的16倍;“一高”是指我国技术交易的成本过高,由于我国技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中介机构的功能和服务水平较差,增加了技术交易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 2.4 技术市场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技术市场的法律规章,技术市场的政策法规在国家层面上缺位,导致各地的技术市场监管不统一、交易行为不规范,技术交易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增加了技术交易的风险成本,影响了技术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 另外,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进行的,在管理上依旧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烙印,如地区封锁、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等。与此同时,技术市场监管呈现弱化趋势,在国家层面上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仍然存在,但各地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多数被精简或者合并,人员减少,并且多为兼职,致使技术市场监管不到位和不规范的交易行为普遍存在,使得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和规范。 2.5 技术市场缺乏与其他要素市场的深层次互动 我国要素市场发展不平衡,技术市场遇到了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尤其是资本市场。要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首要任务是建立风险投资的金融体系,并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发达国家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风险投资的方式解决从技术开发到商品化过程中的资金制约,而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我国风险投资环境建设一开始就采用了政府主导型的运作模式,表现为风险投资机构多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基本按照国有企业模式运营。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在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合理性逐渐暴露,非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培育功能。因此,如何使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满足创业型高新技术与创业资本的对接,以及创业资本以转让超过收益权方式回收投资的现实需要,是技术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将促使技术市场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和全面提升。 3 促进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技术市场的发展仍需完善,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有效地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本着“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具体而言,技术市场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发展的动力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政府发挥其宏观指导的职能,依靠市场协调完成微观的技术经济活动。 3.1 完善技术市场价格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国际惯例,又符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技术市场价格机制和服务体系,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一方面,针对大多数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技术商品,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宏观调控,实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价。为此,有必要出台与技术价格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价格行为,逐渐完善技术价格形成机制,并最终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技术资源。另一方面,完善技术评估机制。一是健全技术评估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技术评估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必要加强立法促进技术评估工作规范化,为技术评估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二是制定完善、科学的技术评估方法,有必要对经评估的技术商品的价格进行跟踪、监测,并对需要评估的技术成果所有者提供咨询服务与定价指导,以保证技术商品价格能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增加技术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既要对技术评估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监督;又要建立完善的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团52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28卷 体和公众的监督力量,提高我国技术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四是加强技术评估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的技术商品价格服务网络,为技术市场主体获取信息提供便利,也为技术评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NextPage]
3.2 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要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完善企业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 有必要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培养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意识,促使企业行为长期化,从而激发企业对技术的内在需求。其次,设立研发机构,加大企业技术投入。企业的研发机构可以最大效率地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不能仅限于被动地吸纳科技成果,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研发,强化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再次,慎重选择需引进的技术,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当前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数量和金额不少,但关键问题是要加快消化吸收的速度,以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通过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最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对小企业,特别是小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政府应在税收、审批和管理制度上进一步放宽限制;同时,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技术活动提供便利,促使其发挥巨大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3.3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规政策环境政府的宏观调控、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技术市场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因此,要建立公平、公开、等价的交易原则,促进技术市场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政府应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原则,明确技术市场监管、行业管理部门职责,加强技术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分工明确、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富有活力的技术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加大技术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技术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以非法手段侵害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权和以假冒伪劣技术欺骗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二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合同登记制度,强化监督机制,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加强技术市场运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技术安全。 有必要加快技术市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包括以下4个层面: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现有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对于规范技术市场的活动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深入贯彻《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专利法》等法律,健全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并出台《全国技术市场条例》,形成系统配套的全国性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为技术要素市场运作和司法运作提供依据,为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技术要素市场提供进一步的法律保障,使我国技术要素市场步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3.4 加强技术市场与其它要素市场之间的互动 3.4.1 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完善风险投融资机制 一是进一步拓宽风险资金来源,除了加强政府和企业投入建立的风险基金外,还要积极吸引国外风险资本和国内民间闲置资金加入。二是完善风险投资资金的退出机制,建立或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组织,加强对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与监督,为创业风险资本提供进入与退出的通道。三是在发展商业性创业基金的同时,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以协助商业性创业基金对企业的投资。四是完善政策支持,政府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通过建立专项技术项目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的积极性。 3.4.2 促进技术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吸纳高素质人才 技术商品的转移利用,要辅之以劳动力的流动,与各种形式的专业人才流动相结合,因此,技术市场的发展,必须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为保证,这就必须有劳动力市场的支持与配合。 有必要不断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机制,为劳动力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便利,有力推动技术流动与人才流动的结合,使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战略格局。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BP世界能源统计2009》. ②技术合同交易额的增长率按其可比价格进行计算。由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为当年价格,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根据GDP缩减指数对其进行缩减。 ③张江雪从技术市场主体发展程度、技术市场运行的完善程度、技术市场法律政策环境的保障程度和技术市场的效益等四个角度出发,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程度进行了衡量,该指标体系得到技术市场领域权威专家的认可。其相关论文《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程度的测度》发表在2010年的《科研管理》杂志。(下转第63页)第4期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53势。上述现象表明,中国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积极参与态度使其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产出数量增长喜人,在发展速度上是一种快速奔跑的状态,而同期日本则维持了一种稳定中略增的态势。 5.2 中、日两国通过SCI国际合著论文反映出的近年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均是一种宽领域覆盖、学科力量分布广泛的格局两国各自SCI国际合著论文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每年均在200个左右。但是,中、日两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学科分布既有共性又有差异。SCI国际合著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学科中,两个国家相同的学科有7个,这说明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具有互为支撑的基础。SCI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统计和学术影响力水平统计显示,目前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中均未形成绝对强势的学科。相对而言,多学科材料科学在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是比较优势的学科,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则是日本国际科技合作中较为优势的学科。 5.3 中、日两国近年来均已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了全球合作网络,各自的合作国家/地区数量每年均已超过100个,分布遍及五大洲根据SCI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表现,中、日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具有较多共性。两国各自的重要合作伙伴均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地区。尤其是美国,在中、日两国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布局中均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中、日两国与美国合作最多的学科领域同为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这清楚反映了美国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的科技竞争力。 5.4 根据5年来SCI国际合著论文统计,可以清楚看到中、日两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科研主体均集中在高校和专业科研院所,尤其是具有科研能力的大学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参与基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最多、成果最为突出的机构代表。但是,将中、日两国的大学相比较可以发现,日本的大学无论是在SCI国际合著论文数量上还是在论文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总体要好于中国的大学。尤其是将进入两个国家各自SCI国际合著论文数量排名前5位机构的大学进行比较,这种差距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我国的部分科研机构在SCI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NextPage]
④中国商务部2003年曾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成为中国商务部向欧盟要求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所提交的重要材料。同时,该报告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研究奖和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因此,本文将该院的研究成果作为相对权威的测算结果。 ⑤数据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2005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3. ⑥汪建成,毛蕴.技术改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机制〔J〕. 经济管理,2007,(3).22-27. ⑦傅正华,林耕,李明亮.我国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71. 参考文献: 〔1〕Arora A,Fosfuri A,and Gambardella A.Markets fortechnology: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strategy〔M〕.Cambridge:MIT Press,2001. 〔2〕安玉琢.国外技术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0,(3). 〔3〕陈晴,傅正华,高宁.我国技术市场的成就和新时期的主要任务〔J〕.科学管理研究,2004,(1). 〔4〕傅正华,林耕,李明亮.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6,(2). 〔5〕李志军.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3). 〔6〕林耕.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柳卸林,方新.18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J〕.新华文摘,2004,(12). 〔8〕马彦民.新时期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主要方针与任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5,(5). 〔9〕秦宛顺,刘学.中国技术市场的形成、发展与运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5).参考文献:〔1〕Caroline Wagner and Loet Leydesdorf.Mapping the net-work of global science:comparing international co-au-thoships from 1990to 2000〔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2005,1(2):185-208.〔2〕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