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微信支付证件号不符与银行预留信息不符怎么办

&&&新闻热线:021-
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
原标题: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
  手机没有收到提醒短信,太原市民李先生卡里的钱却分几次被转走了。他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办卡时在银行所留的手机号码,被莫名其妙地改了。1月14日、15日,记者详细调查了此事,并就李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目前,李先生已报案,警方已介入此事,正在调查中。
  【蹊跷】
  身份证、银行卡都在身上,卡里的钱却不见了
  新年刚过,李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工资卡里的钱有些不对劲儿。于是,到工商银行一个营业网点查询明细。结果发现,从日开始,到12月28日,先后有4笔钱从卡上划出。23日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走10元,26日是通过“银联”先后消费500元、5500元,28日还是通过“银联”,消费300元。“身份证、卡都在自己身上,家人、朋友也没有外借过,卡里的钱怎么就不见了?”正当李先生一头雾水之际,突然想起了之前收到的两条短信。他赶紧拿出手机进行查询,两条信息全都来自95588,一条是12月22日收到的,提示“您已成功注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有一条的接收日期是12月23日,提示有10元钱通过网上银行转出,这条信息也正好能和消费明细对应上。但此后,李先生再没有收到关于这张卡的任何消费提示短信。“前两天单位刚让提交了个人身份证、工资卡账号的相关信息,说是短信服务到期了,要重新办,所以就没当回事。”李先生对自己的疏忽大意后悔不已,一下丢了6300多元钱,真有些心疼。
  【调查】
  钱已被转到一个来自广东的支付宝账户里
  那么,李先生的钱都被转到哪里去了呢?银行卡的交易明细显示,李先生的钱是通过“银联”消费的。李先生拨打了银联的客服电话95516,客服人员查询后告知:“三笔钱全都买了汇添富基金。”于是,李先生又联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基金买入没多长时间,就被分批次卖掉了。卖掉的钱,被转到一张同名的工行信用卡上。而通过核对信息,李先生发现,这张信用卡正是单位几年前开通的年金卡,自己一直没有使用过。
  于是,李先生再次来到工商银行,查询信用卡交易明细。消费记录显示,钱已被转到一个支付宝账户里。几天后,李先生接到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支付宝账户来自广东。
  自己的银行卡与手机号码绑定,为什么银行卡被消费6000余元,自己只收到10元钱的短信提示?一番折腾之后,李先生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李先生通过银行的自助查询机查询发现,自己这张工资卡上预留的手机号码已经赫然变成一个陌生号码,根本不是自己当初办卡时所留的号码。客服人员告诉李先生,如果开通网银,客户随时可以登录网银更改相关信息,包括预留的手机号在内。
  银行工作人员推测:个人信息遭窃取
  李先生的网银怎么会被无端注销?预留的手机号不经过身份核对,怎么就会被随意篡改?
  14日,记者跟随李先生来到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的工商银行大营盘支行。“回想一下,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蹊跷的事情发生?”待李先生说明来意后,网点负责人李杰提醒李先生,网银被注销,可能是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账户信息被盗所致。
  李先生自己回想,这张卡虽然开了网银,但几乎没有用过。也就是在日左右,自己曾将网银和微信绑定,莫非是这里出了问题?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李杰表示,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任何猜测都有可能,“转钱的人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窃取了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非法手段复制了银行卡,又通过POS机刷卡买了基金,最后又通过信用卡将钱转到支付宝。”李杰分析认为。
  对于预留手机号码被更改的事实,银行一客服人员在电脑上给李先生做了演示。只要提供网银的登录密码,可以直接在网上对预留手机号码进行更改。
  【检验】
  第三方支付不需要交易密码便可进行
  这样看来,除了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李先生的预留号码被恶意篡改。如果不是预留号码被篡改,李先生会及时发现账户异常。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预留手机号被更改”后发现,与李先生一样遭遇的人很多。很多网友预留手机号被篡改后,银行卡上的钱被消费,有的网友损失甚至高达数十万元。并且,与李先生一样,这些网友的银行卡并没有丢失。
  银行预留的关联手机号真的这么容易变更吗?1月15日,记者电话联系多家银行的客服,询问是否可以在网上,或是电话里更改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工作人员回答说,更改关联手机号,需要本人带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但是,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银行的预留号码是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更改的。这一点,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银行的预留手机号如何被人动了手脚还是不解之谜,另一个环节也让李先生感到不安:“如果我的预留手机号被人改了,第三方支付难道不需要交易密码就能轻易转走我账户里的钱?”
  关于这个环节,记者也做了一个试验。记者用从来未绑定过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尝试绑定他人的银行卡。绑定过程要求输入银行卡的用户名和卡号。随后,对方会发送一条验证码到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上。输入验证码后,就完成了绑定。然后,就可以自行设置一个支付密码。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只需要用到这个新设置的支付密码。整个绑定和支付过程不涉及银行卡本身的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提醒】
  及时更改网银初始密码身份证银行卡分开放
  不管是注销网银,还是更改预留的手机号码,甚至到后来的“银联”消费,毫无疑问,对方如果没有李先生的确切信息,根本无从下手,银行工作人员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然而,李先生在随后重新注册网银时发现,通过柜台设置的网银密码很简单,只是由6位数字组成,很容易被破解。“而初次登录网银后,系统会提示客户,强制更改更安全的密码,可以由数字、字母组合而成,从安全指数上来说,应该更安全。”李先生表示,之前开通网银后,自己就一直没有在电脑上登录,不法分子也有可能是破解了初始密码而后进入网银,进行了随后的一系列操作。
  对此,李先生想提醒市民,在开通网银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并更改更高级别的密码。至于“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这一点,民警提醒,最好的方式,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这三个关键物品,一定不要放在一起。民警还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保管个人信息,对存有大量现金的卡,不要带在身边。对于需要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关联的银行卡,最好不要存入太多现金。
  目前,李先生银行卡被盗刷一案并没有定论。目前,李先生已经报案,警方也已介入,正在调查中。
  本报记者 薛琳 郭卫艳
  ○社会档案
  相似案件可不少大家都要当心了
  ●2014年9月,山东海阳杨女士银行卡里的5207元莫名其妙被以基金代收的名义划走。“银行卡、身份证都在手里,钱怎么会被划走呢?”从来没接触过基金的杨女士找到银行,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沟通,将被划走的5000多块钱追了回来。事发后,杨女士先报了警,然后找到了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杨女士的网银密码和绑定的手机号均被更改,5000多块钱是划到了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账户里。经过银行的沟通,基金公司答应退款。
  ●日,李先生去银行还款时发现,自己的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盗刷了600多次,总共损失了近58万元。随后,李先生在登录网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先前预留的手机号被修改,而且多出了5个陌生的手机号,而这也是李先生没有收到短信提示的原因。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手机号都是来自河南地区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网上消费记录显示这些钱都被人在网上用来购买网络游戏点卡、虚拟游戏币等。目前,警方已经立案,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卡未离身,也没有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账户内的4万多元钱却不翼而飞。日,福州的王先生登录网银时却发现,账上少了4万多元。交易信息显示,当天他的卡上分别产生了四笔交易,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天津荣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共刷走了43740元。平时账户的资金变动,都会通过短信通知,但这次被盗刷一点儿消息没有。王先生觉得奇怪,再查竟然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被改成一个归属地为海南海口的号码。
  ○特别提醒
  上网时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支付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但一些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快捷支付,不再需要银行交易密码这个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成为最后的屏障。本报提醒,在一些不能确认可信任的网站上,不要轻易输入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
  ①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把他人的手机号码设为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
  ②保护好自己银行账户的信息,不要随意外泄,银行卡的存取回执单据要收藏好或者销毁,千万不要乱扔乱丢;
  ③设为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的手机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要及时删除,更换手机号码请到银行柜台变更“预留手机号码”,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临时冻结银行卡账户;
  ④升级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等级,经常查看账户的动态,注意异常情况;
  ⑤发现遭受不法侵害,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报案,同时向网上支付平台报告,请求对不法分子的账号进行封号;
  ⑥根据消费需求,将钱少量多次地存放在与网上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上。 本报综合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
日 14:58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原标题:男子银行卡内6300元被盗 预留手机号被篡改
  手机没有收到提醒短信,太原市民李先生卡里的钱却分几次被转走了。他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办卡时在银行所留的手机号码,被莫名其妙地改了。1月14日、15日,记者详细调查了此事,并就李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试验。目前,李先生已报案,警方已介入此事,正在调查中。
  【蹊跷】
  身份证、银行卡都在身上,卡里的钱却不见了
  新年刚过,李先生无意中发现,自己工资卡里的钱有些不对劲儿。于是,到工商银行一个营业网点查询明细。结果发现,从日开始,到12月28日,先后有4笔钱从卡上划出。23日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走10元,26日是通过“银联”先后消费500元、5500元,28日还是通过“银联”,消费300元。“身份证、卡都在自己身上,家人、朋友也没有外借过,卡里的钱怎么就不见了?”正当李先生一头雾水之际,突然想起了之前收到的两条短信。他赶紧拿出手机进行查询,两条信息全都来自95588,一条是12月22日收到的,提示“您已成功注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还有一条的接收日期是12月23日,提示有10元钱通过网上银行转出,这条信息也正好能和消费明细对应上。但此后,李先生再没有收到关于这张卡的任何消费提示短信。“前两天单位刚让提交了个人身份证、工资卡账号的相关信息,说是短信服务到期了,要重新办,所以就没当回事。”李先生对自己的疏忽大意后悔不已,一下丢了6300多元钱,真有些心疼。
  【调查】
  钱已被转到一个来自广东的支付宝账户里
  那么,李先生的钱都被转到哪里去了呢?银行卡的交易明细显示,李先生的钱是通过“银联”消费的。李先生拨打了银联的客服电话95516,客服人员查询后告知:“三笔钱全都买了汇添富基金。”于是,李先生又联系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基金买入没多长时间,就被分批次卖掉了。卖掉的钱,被转到一张同名的工行信用卡上。而通过核对信息,李先生发现,这张信用卡正是单位几年前开通的年金卡,自己一直没有使用过。
  于是,李先生再次来到工商银行,查询信用卡交易明细。消费记录显示,钱已被转到一个支付宝账户里。几天后,李先生接到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的电话,告知支付宝账户来自广东。
  自己的银行卡与手机号码绑定,为什么银行卡被消费6000余元,自己只收到10元钱的短信提示?一番折腾之后,李先生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李先生通过银行的自助查询机查询发现,自己这张工资卡上预留的手机号码已经赫然变成一个陌生号码,根本不是自己当初办卡时所留的号码。客服人员告诉李先生,如果开通网银,客户随时可以登录网银更改相关信息,包括预留的手机号在内。
  银行工作人员推测:个人信息遭窃取
  李先生的网银怎么会被无端注销?预留的手机号不经过身份核对,怎么就会被随意篡改?
  14日,记者跟随李先生来到位于太原市南内环街的工商银行大营盘支行。“回想一下,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蹊跷的事情发生?”待李先生说明来意后,网点负责人李杰提醒李先生,网银被注销,可能是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账户信息被盗所致。
  李先生自己回想,这张卡虽然开了网银,但几乎没有用过。也就是在日左右,自己曾将网银和微信绑定,莫非是这里出了问题?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李杰表示,事情没有水落石出前,任何猜测都有可能,“转钱的人有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其他方式,窃取了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非法手段复制了银行卡,又通过POS机刷卡买了基金,最后又通过信用卡将钱转到支付宝。”李杰分析认为。
  对于预留手机号码被更改的事实,银行一客服人员在电脑上给李先生做了演示。只要提供网银的登录密码,可以直接在网上对预留手机号码进行更改。
  【检验】
  第三方支付不需要交易密码便可进行
  这样看来,除了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李先生的预留号码被恶意篡改。如果不是预留号码被篡改,李先生会及时发现账户异常。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预留手机号被更改”后发现,与李先生一样遭遇的人很多。很多网友预留手机号被篡改后,银行卡上的钱被消费,有的网友损失甚至高达数十万元。并且,与李先生一样,这些网友的银行卡并没有丢失。
  银行预留的关联手机号真的这么容易变更吗?1月15日,记者电话联系多家银行的客服,询问是否可以在网上,或是电话里更改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工作人员回答说,更改关联手机号,需要本人带身份证件到柜台办理。但是,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银行的预留号码是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更改的。这一点,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
  银行的预留手机号如何被人动了手脚还是不解之谜,另一个环节也让李先生感到不安:“如果我的预留手机号被人改了,第三方支付难道不需要交易密码就能轻易转走我账户里的钱?”
  关于这个环节,记者也做了一个试验。记者用从来未绑定过银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尝试绑定他人的银行卡。绑定过程要求输入银行卡的用户名和卡号。随后,对方会发送一条验证码到银行预留手机号码上。输入验证码后,就完成了绑定。然后,就可以自行设置一个支付密码。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时,只需要用到这个新设置的支付密码。整个绑定和支付过程不涉及银行卡本身的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这意味着,如果您的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
  【提醒】
  及时更改网银初始密码身份证银行卡分开放
  不管是注销网银,还是更改预留的手机号码,甚至到后来的“银联”消费,毫无疑问,对方如果没有李先生的确切信息,根本无从下手,银行工作人员的猜测也不无道理。
  然而,李先生在随后重新注册网银时发现,通过柜台设置的网银密码很简单,只是由6位数字组成,很容易被破解。“而初次登录网银后,系统会提示客户,强制更改更安全的密码,可以由数字、字母组合而成,从安全指数上来说,应该更安全。”李先生表示,之前开通网银后,自己就一直没有在电脑上登录,不法分子也有可能是破解了初始密码而后进入网银,进行了随后的一系列操作。
  对此,李先生想提醒市民,在开通网银后,一定要第一时间登录,并更改更高级别的密码。至于“包被人偷了,恰好手机、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里面,有心的人就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盗取银行卡内的资金”这一点,民警提醒,最好的方式,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这三个关键物品,一定不要放在一起。民警还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保管个人信息,对存有大量现金的卡,不要带在身边。对于需要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关联的银行卡,最好不要存入太多现金。
  目前,李先生银行卡被盗刷一案并没有定论。目前,李先生已经报案,警方也已介入,正在调查中。
  本报记者 薛琳 郭卫艳
  ○社会档案
  相似案件可不少大家都要当心了
  ●2014年9月,山东海阳杨女士银行卡里的5207元莫名其妙被以基金代收的名义划走。“银行卡、身份证都在手里,钱怎么会被划走呢?”从来没接触过基金的杨女士找到银行,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沟通,将被划走的5000多块钱追了回来。事发后,杨女士先报了警,然后找到了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查询得知,杨女士的网银密码和绑定的手机号均被更改,5000多块钱是划到了一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账户里。经过银行的沟通,基金公司答应退款。
  ●日,李先生去银行还款时发现,自己的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盗刷了600多次,总共损失了近58万元。随后,李先生在登录网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先前预留的手机号被修改,而且多出了5个陌生的手机号,而这也是李先生没有收到短信提示的原因。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手机号都是来自河南地区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网上消费记录显示这些钱都被人在网上用来购买网络游戏点卡、虚拟游戏币等。目前,警方已经立案,相关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卡未离身,也没有收到银行的短信通知,账户内的4万多元钱却不翼而飞。日,福州的王先生登录网银时却发现,账上少了4万多元。交易信息显示,当天他的卡上分别产生了四笔交易,都是通过一家名为天津荣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融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总共刷走了43740元。平时账户的资金变动,都会通过短信通知,但这次被盗刷一点儿消息没有。王先生觉得奇怪,再查竟然发现,网银绑定的手机号被改成一个归属地为海南海口的号码。
  ○特别提醒
  上网时不要轻易输入个人信息
  随着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普及,支付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了,但一些环节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快捷支付,不再需要银行交易密码这个验证环节,短信验证码成为最后的屏障。本报提醒,在一些不能确认可信任的网站上,不要轻易输入个人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
  ①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把他人的手机号码设为银行卡的“预留手机号码”;
  ②保护好自己银行账户的信息,不要随意外泄,银行卡的存取回执单据要收藏好或者销毁,千万不要乱扔乱丢;
  ③设为银行卡“预留手机号码”的手机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要及时删除,更换手机号码请到银行柜台变更“预留手机号码”,手机丢失要第一时间通过客服电话临时冻结银行卡账户;
  ④升级银行卡和网上支付平台的安全等级,经常查看账户的动态,注意异常情况;
  ⑤发现遭受不法侵害,立即冻结账户并及时报案,同时向网上支付平台报告,请求对不法分子的账号进行封号;
  ⑥根据消费需求,将钱少量多次地存放在与网上支付平台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上。 本报综合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支票签章与预留不符 审案三回银行退还罚款
- - - - 新闻- 体育- 财经- 汽车- 房产- IT- 游戏- 生活- 健康- 女人- 旅游- 教育- 求职- - -
搜狐短信强档推荐
社会版最新消息本版新闻搜索
>> >>支票签章与预留不符 审案三回银行退还罚款日14:03 金羊网-新快报  东方网7月30日消息:近日,一宗几经周折的行政诉讼尘埃落定,广州市中院作出既重实体又重程序的终审判决:商业银行未出具受委托法律文书的行政处罚违法,罚款应当退还储户。  这宗行政诉讼缘于1999年12月发生的一次支票支付行为。梁某以个人支票的形式,向其所属单位支付房改房款4.1万元。但当其单位到中国建设银行广州铁路支行划账时,该行审查发现支票印鉴与预留银行的不符,遂对梁某处以2050元罚款,并将罚款直接扣划到该行。  梁某认为该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无权对其作出行政罚款决定,起诉要求该行退还所收罚款。该行辩称:处罚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支付结算办法》规定“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银行应予以退票,并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且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进行处罚。  2000年4月,天河区法院作出判决,确认建行铁路支行对梁某处以罚款的行为违法,但驳回梁的退还罚款请求。梁不服,提起上诉。同年10月,广州中院作出行政裁定,确认原审被告是商业银行机构,属企业性质,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撤销一审判决。该案发回重审后,人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被追加为被告,建行铁路支行变更为第三人。  天河法院重审认为,商业银行虽无行政处罚的权力,但可受人行委托实施行政处罚行为。而建行铁路支行错就错在,在实施处罚时未向被处罚人出具以委托机关名义作出处罚的法律文书,缺乏委托的事实依据。因此,其罚款行为违法。而鉴于梁某签发了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违反了人行的有关规定,依法无法免责。重审结果与上次判决如出一辙。  既然罚款不合法,为什么不退还罚款?梁某认为判决重实体轻程序,有失公正,当庭提出上诉。广州中院终审认为,依照有关司法解释,一旦确认建行铁路支行罚款行为违法,就不能驳回梁某要求退款的请求。即使梁某非处罚不可,依法也只能判决建行铁路支行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遂作出如上判决。作者:赖颢宁相关专题: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手机、身份证、银行卡,被称为当今社会百姓出门必备的随身“三件宝”。这几样东西虽说生活属性不同,但却又彼此相互依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4月9日,针对近期不少市民所反映的“三件宝”同时丢失该怎么办的问题。太原警方通过官方微博为网友支招,一时间,众多网友转发,直呼“实用应急帖”。
银行卡丢了,没身份证怎么挂失?
“我的钱包丢了,现在银行卡和身份证都没了,没法挂失银行卡怎么办?”几天前,市民陈先生从大同探亲后返回太原,从客运站打车到家准备付费时,陈先生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因为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就是身份证的后六位,发现钱包丢失后,陈先生立即打车来到银行打算办理挂失业务。可对此,银行客服人员的答复却是,必须要用本人身份证才能挂失。“不挂失,担心窃贼猜对密码取走卡内数万元现金。想挂失,身份证却又不在身边。”在众多遭遇丢钱包的市民中,相信如陈先生一样面对此无解难题的人,不在少数。对此,太原警方支招,类似情况中,持卡人只有持本人身份证和银行卡才能将钱取走,但不排除不法分子冒充户主取钱的情况。如果持卡人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一同丢失,又无法在银行网点办理正式挂失。那么,为降低银行卡被盗取的风险,应在第一时间致电银行进行口头挂失。
采访中,记者拨打多家银行客服热线进行咨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持卡人通过电话进行口头挂失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开户时间和地点、账户大致余额等信息,一旦确认你是卡主后就会立即冻结账户,保护你的卡内资金安全。其中,提供正确的身份证号码是关键 (大多持卡人记不住银行卡号)。此外,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口头挂失属于临时挂失。大多银行的有效期为5天,在时效性范围内,银行会对持卡人的账户进行冻结,超过时效后,冻结会自动解除。
为此,失主应在挂失银行卡的有效期内,尽快办理好临时身份证。然后,凭借临时身份证及时到银行网点补充一个正式挂失,并补办一张新的银行卡。如果持卡人在口头挂失的有效期内无法及时补充正式挂失,也可以通过续挂的方式延长口头挂失的时效。
丢失的手机开通了网银怎么办?
现如今,很多人的手机不是开通了手机支付功能,就是安装有手机银行APP。那么,如果丢失的“三件宝”中,手机开通了上述功能,你的银行卡账户会遭遇哪些威胁呢?
以所丢的手机开通微信支付功能为例。记者点击手机上的微信图标,无需登录便可直接进入支付页面。此后,点击找回密码功能。而这个时候,微信找回密码的条件信息包括:卡号、有效期、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而这些内容信息,外人若持有你的身份证及相关银行卡,便可轻易完成提交。在正确完成上述信息的填写后,手机将会收到一个验证码,根据此验证码,便可轻易重置微信支付密码。通过测试记者发现,若仅丢失开通了支付功能的手机。你银行账号的安全,直接与手机密码和账户密码的安全系数挂钩。但若“三件宝”皆丢,此类安全关卡将变得不堪一击。“安全起见,第一时间还是办理手机银行解绑业务。”采访中,警方建议,如果丢失的手机上有使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必须第一时间办理手机银行解绑。目前有三种途径:第一种,若你的银行卡配有网银U盾,可直接登录网上银行,解除手机与银行卡的绑定。第二种,没有U盾的,可持身份证去银行办理解除。第三种,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解除手续。
此外,警方还建议广大市民,除了第一时间解绑手机银行业务,还需要前往银行营业厅更换“预留手机号码”的资料。对此,多家银行客服人员表示,预留给银行的手机号码是非常重要的客户信息,进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时,经常需要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验证码。
“三件宝”丢失勿惊慌警方支招标准操作步骤
针对手机、银行卡、身份证同时丢失,可能面对的不同情况,警方为大家专门提供了“标准操作”步骤。
首先,出现手机、银行卡等物品遗失后,失主应第一时间致电手机运营商客服挂失手机号;并致电银行卡客服,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口头挂失银行卡,其中常见银行客服为:中国银行95566,建设银行95533,农业银行95599,工商银行95588,民生银行95568,交通银行95559,华夏银行95577,招商银行95555,浦东发展银行95528,兴业银行95561,光大银行95595。
如手机绑定支付宝的失主,可拨打95188挂失;微信用户可登录/冻结微信账号;如要办理身份证,前往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即可,但需提前到图像采集点拍摄制证照片,办证时带上户口簿和相片;失主在拿到相应证件证明后,就可补办手机卡或银行卡了。
此外,针对挂失、补办新银行卡通常需要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若持卡人此时又急着用卡内的钱,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如果持卡人开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上银行,将账户内资金转移到自己另外一张卡内来规避盗刷风险。此举,不但可以节省一笔挂失费用,还可以避免耽误正常的用卡计划。不过,一定要保证在银行卡丢失时立即完成转账,否则转移资金没完成就被盗刷了,持卡人自己要承担损失的风险。
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平时不要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放在一起。设置密码的时候不要让密码有迹可循。比如生日号码,电话号码等,最好是随机组合的六位数字,并且牢记,不要随便透露。
作者:辛戈
责编:杨毅
上一篇:下一篇:
太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太原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太原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您在本站发现稿件错误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太原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太原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订阅太原手机报移动用户:
&发送短信"TAIY"到""订阅太原手机报彩信版
&发送短信"DTAIY"到""订阅太原手机报短信版
太原新视听
Copyright & 2003-.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太原日报社主办 太原新闻网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预留手机不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