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用什么会计网上报名系统系统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教改班”简介
一、什么是 ACCA ? ACCA 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 现更名为国际注册会计师 ) 的英文缩写。 该协会成立于 1904 年,是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国际会计师团体,以培养国际性的高级会计专家和财务管理专
 一、什么是 ACCA ?
ACCA 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 现更名为国际注册会计师 ) 的英文缩写。 该协会成立于 1904
年,是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国际会计师团体,以培养国际性的高级会计专家和财务管理专家著称,现有会员、毕业生和学员约 30 万人,分布在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ACCA 水平及资格全球公认。
二、我校 ACCA 方向的培养模式
教改班与国家审计署大力合作于2007年开始招生,该种方式将国际化办学与国际专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特色。主要表现在:
、核心课程与国际完全接轨: ACCA 培养计划中的14 门核心课程紧跟国际潮流,全面引入国际最新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信息系统最新知识。
、全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14 门核心课程均采用国际同步的最新英文原版教材,充分体现职业届最新思想和最先进技术。
、双语教学:本方向第一学年将发挥外语院校的特点, 强化英语,从第二学年起,用英语或双语开始 14 门 ACCA 核心课程的教学。
ACCA 方向的特色:一次付出,多重回报
1 、获得西安外国语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完成 ACCA
教学计划后,可获得西安外国语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2 、获得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 ACCA
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即可申请获得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 ACCA 会员),可以在其姓名之后加上 ACCA 或 FCCA
作为标志,专业资格全球公认。
3、参加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际交流项目攻读硕士学位。
(1)英国格拉摩根大学(University of
Glamorgan)
通过ACCA考试中的F1--F9大部分课程,无需雅思成绩可到该校深造;
三年级学生赴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读一年本科和一年硕士,可以获得三个学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格拉摩根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
四年级学生赴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读一年硕士课程,获得该校硕士学位。同时可免费加读5门ACCA课程。
(2)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共 9 门课程考试后,向该校提交一份 5000
字的英文研究和分析报告及主要能力陈述书供校方评估,就有机会获得该校应用会计的荣誉理学学士学位;
获得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荣誉)理学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者,不需取得硕士学位,可直接参加我国博士生入学考试,节约
2-3 年宝贵时光;
ACCA 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提交论文,可以继续申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MBA
(3)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康莫斯分校(Texas A&M University-Commerce,
四、 ACCA 中国会员的职业前景
根据 ACCA 北京会员的一份调查,78%
的会员担任中高层职位,担任财务总监的会员占 21% ;其中具有 2 年工作经验,年薪超过 10 万人民币的会员比例为 88.8% ,年薪超过 30
万元人民币的比例为 7.8% ;具有 3-5 年工作经验,年薪超过 30 万元人民币的比例为 37% 。
作为国际上最权威的会计师职业组织,
ACCA 一直被誉为&财务届的&MBA&,被称为&会计世界的金饭碗&。其资格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得到欧盟立法以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承认。取得 ACCA
资格之后,会员有资格直接在欧盟国家执业,同时,也是留学和移民国外有价值的参考。
五、ACCA全球统一考试科目
第一阶段&&知识课程KNOWLEDGE
会计师与企业
Accountant in Business (AB)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
Financial Accounting (FA)
第二阶段&&技能课程SKILLS
公司法与商法
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 (C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M)
Taxation (TX)
Financial Reporting (FR)
审计与认证业务
Audit and Assurance (AA)
Financial Management (FM)
第三阶段&&核心课程ESSENTIALS
专业会计师
Professional Accountant (PA)
Corporate Reporting (CR)
Business Analysis (BA)
选修课程OPTIONS (四门中任选二门)
高级财务管理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AFM)
高级业绩管理
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PM)
Advanced Taxation (ATX)
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
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
根据ACCA总部规定,从2008年起,对于成建制班的学生参加ACCA考试,F1&F5给予免试(由本校教师自行出题考试),学生只需要考完后续的九门课程,即可获得ACCA证书。
六、ACCA考试安排
ACCA考试每年在全球举行2次,分别在6月和12月。每个考试周内,同时举行所有课程的考试。试卷全部为英文,由英国ACCA命题、阅卷。每个考生一次最多考4门,最快4次考完。满分100分,50分及格。自第一次报名考试年度算起,单科考试成绩10年内有效,成绩全球认可。无论留学、工作或移民,都可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继续学习和考试。
七、奖励政策
我们对学习和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奖励政策。对ACCA单科成绩全球第一、大陆第一到全校第一名的学生,单科成绩在85分(P阶段课程80分)以上的学生,商学院给予都给予一次性现金奖励和表彰。
八、收费标准
&&&&& 按照 ACCA
和国家审计署规定及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物价局等行政机关核准标准收费,除了缴纳正常的学费外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经济能力。
按学校标准收费
ACCA培训费
共计40000元(含14门教材费)
注册费、年费
1070元、1050元
第一次是注册费,以后每年交一次年费(当年交费按英国通知为准)
共交费约12580元
考试费按当年考试门数交
咨询电话:029---&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广博的文化...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
序号 姓名 职务 负责工作 办公电话 手机 1 唐占华 党委副书记 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序号 姓名 导师 就业单位 1 欧仁侠 代燕 昆山龙腾光电 2 李罡 秦永左 华为技术有限公...
一、 拟接收调剂专业和人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作者的其他原创文章
国内外学者们基于债券市场的相关研究均显示,发展债券市场能够通过改善社会的融资机构提振经济发展,且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重视发展债券市场。让我们来看一看债券市场是如何发展其积极作用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社会金融体系的缺陷以及在发展中国家中过于倚靠银行业系统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广泛的意识到一个运行稳定和流动性强的公司债券市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如果国家经济发展要维持快速稳定的步伐,则需要一个健康的公共融资体系,该融资体系基本可以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等。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由于金融市场的缺乏,银行贷款一直是主要的融资来源。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的情况下,银行体系很难保证在有效和合理的机制下为企业提供长期融资,如此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瓶颈。而通常来讲,建立有效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则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方法。 公司债券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 在所有的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经济的增长需要足够的社会债务融资来支持,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再难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将长期资本提供给实体经济。 债券市场宏观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经济活动的促进和市场机制的优化上,其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
在企业融资中过于倚靠银行业融资将会使银行承担过高的风险,这样一方面会给整个经济带来极高的系统性风险,一来会在银行方降低贷款的供给,或者提高贷款的利率(借贷成本的上升也会转移到其它融资渠道,比如信托); 2.
公司债券是良好的长期融资工具,可以为企业的长期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 3.
为投资者提供了可长期投资的产品; 4.
因为公司债券可以随时转让,这样一方面为投资者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了由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溢价,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5.
债券作为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可开发性,且其各种衍生产品和合约同样具有极高的风险管理价值,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和借款者的各种需求。 6.
通过发挥市场效应,可以推动债券市场的透明度提升,并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
而这些作用背后的关键在于: 一、银行系统无法在满足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足够长期资本的同时,控制和抵抗住未来的外部冲击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二、大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在这时开始了其经济转型,以基础建设为主的政府公共投资开始缩水,更多的投资将有私营个体来完成。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将经历下图所示的变化:
微观层面: 公司债券市场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债券市场融资的优点在于其相对于股票市场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的多种优势。为了解债券融资的具体优势,可以将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及银行信贷分别进行比较。
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 当社会和市场为企业提供足够多的融资空间,使其能方便地筹集资本以加大财务杠杆时,经济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其潜在增长。与股权融资相比较,债券融资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 1、避免了股权融资稀释公司所有权; 2、比股权融资要低得多的市场期望收益率(一般情况下)。 首先,在很多情况下,公司的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并不希望在股权融资的过程中其股权份额遭到稀释,当下的阿里巴巴放弃在香港上市则是部分处于这种考虑,马云提出的“双重股权结构”也正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对阿里巴巴战略和业务上的绝对主导权,然而这项提议最终被港交所拒绝。这个案例中,控股股东对稀释股权的抵触可以略见一斑,尤其是从作为创始人的控股股东角度出发。在抵触股权稀释的前提下完成公司的发展,债券融资成为了合适的选择。 其次,对公司而言,股权融资比债券融资的成本更高,两个原因,其一在于一般情况下,股票投资本身承担了比债券投资更高的风险,因此股票投资者通常期望获得更高的回报;其二在于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通常是免税的,而公司利润在派发红利之前则要进行扣税。 再次,在公司金融的相关研究领域,美国学者Stewart
C. Myers和 Nicolas Majluf在1984年提出了富有盛名的啄食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该研究从公司管理者的心理出发,得出了并解释了公司管理者喜欢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倾向债券融资甚于股权融资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股票发行会产生一种负面的信号,市场将倾向于认为发行股票的公司对经营缺乏信息并且认为当前公司股票处于被高估的状态,而发行债券会让市场预期该公司有可以获利的投资项目,从而产生正面的信号。虽然这仅仅是从心理预期产生的效果,但也显示出了选择股权融资的一些负面效果。 从以上几点看来,虽然无法说债券融资优于股票融资,但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债券融资对于企业来讲的确有着很大的优势。
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是发达国家的私人企业融资的两种最常用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由政府机构支持下建立的银行体系,对于支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基础建设有着极大的优势,其成长较快,其占企业融资比重大大高于债券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也通常被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本节基于二者的比较将主要围绕微观层面。
对企业融资而言,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方面: Ø
融资规模:债券发行的规模要明显地高于银行贷款,对于较小规模的资金需求,不适合使用债券融资募集。 Ø
融资期限:债券融资的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银行贷款的期限一般较短,或者为滚动贷款。 Ø
还款方式:
债券的本息还款通常有固定期限,轻易不做调整,而贷款的还款方式则较为灵活。 Ø
债券融资的总成本通常要低于银行信贷,当然也取决于市场环境。 Ø
债券发行可以进行产品设计,采取分级结构,或加入可转换,可召回,可回售等期权,发行后债券依然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具有流动性。银行信贷基本不可设计,不可流通。
从整体上看,债券更适合长期的,大规模的基于投资机会(如固定资产购买和投资等)的融资,而银行信贷更适合于短期的,小规模的,基于日常经营(如购买存货和其它流动资产账目)的持续融资。相对于银行信贷,债券融资对公司经营和管理现金流的能力更高,债券的发行,利息支付和本金偿还都有严格的要求,无法控制现金流稳定性的企业,在发债上将面临困难。因此企业在财务和公司金融方面的知识准备,也是发展公司债市场所不可缺少的。
导读: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在美国遭遇大规模做空和股价的集体下滑,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他们会对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公司认为会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和缺陷。另外,这中间也不乏有些中国上市公司是遭遇做空机构的恶意做空。对于那些在做空机构和SEC的风波中倒下的公司,证明了他们的财务诚信的确是存在问题的。
2010年以来,中国公司从当初登陆美国股市受到热烈追捧,到因财务造假问题遭遇美国做空机构质疑频频做空,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正在经历一场诚信危机。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12年12月将五大会计事务所的中国分支诉上法院,
再次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摊上了台面,令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信誉一落千丈,其中涉及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诚信、会计事务所操守和中美跨境监管对接等多个问题。
2011年至今,已有40余家中国上市公司因被指责财务造假被停牌或者退市。中国公司的财务丑闻引发多家做空机构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大规模做空。从2013年以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数量急剧减少,多家公司取消了原来的上市计划,极少数上市成功的公司则惨遭破发, 现在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已几乎处于冰冻状态。对于那些依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SEC的调查可能会造成这些公司因找不到审计公司做财务报表而被迫退市。并且,SEC的起诉将不利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信誉,除个别有极其突出业绩的公司,其它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会继续深幅下滑,这也可能会让很多中国公司迫于压力而不得已私有化。由于投资者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信心下降,导致中国上市公司未来在美国的融资成本也将大幅上升。
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在美国遭遇大规模做空和股价的集体下滑,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他们会对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公司认为会普遍存在相同的问题和缺陷。另外,这中间也不乏有些中国上市公司是遭遇做空机构的恶意做空。对于那些在做空机构和SEC的风波中倒下的公司,证明了他们的财务诚信的确是存在问题的。而那些在经历两次风波后依然在在美挂牌交易的中国上市公司是否也百炼成钢,能够经得起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更多考验呢?
为了化解中国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我们需要完善我们的诚信约束体系来重塑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诚信形象,以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
第一, 化解跨境监管冲突:目前,中国政府不允许境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向第三方泄露其审计公司的底稿,而美国的监管政策则要求中国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其审计公司的详细资料,其中可能会涉及中方认为是公司的商业秘密。两地相互矛盾的监管规定,令一些中国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左右为难。中美目前尚未对同一企业的上市准入程序和上市后监管措施达成有效的对接。
本文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中美资本市场监管的跨境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而且会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去努力。
第二, 推动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和加强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要促使股权多元化,降低股权集中度,提高治理机构的有效性;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重视监管人员的独立性;建立管理者激励体制,可以采取增加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等手段,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除了在满足监管部门在信息披露的要求外,
还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需要。
第三,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金融监管体系,增加违规成本。证监会应该借鉴国外的金融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清楚、公平、透明和执行连贯的市场规则,
让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有法可依。 并且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监督, 增加违规成本, 让作假者有“得不偿失”的顾虑, 把体制和系统的风险降到最低。
第四, 整顿上市公司重要融资中介会计事务所的职业操守。借鉴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先进经验,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提高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水平 是我国中介机构在竞争中适应国标标准。 同时, 政府机构也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并严惩其违规的行为,必要时可以处以终身吊销其会计师执业执照。
第五, 上市公司要建立和投资者沟通的良好机制。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危机处理制度、聘用投资关系公司一届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加强与投资人的沟通和交流,缩小双方的信用鸿沟。
第六, 加强投资者在投资领域的教育。政府及非盈利性机构可以向公众通过媒体和其他途径向投资者传授在投资领域的知识,减少盲目跟风投资。投资者也要充分利用非营利性机构进行的有效财务调查,
正确认识中国概念股从而进行投资活动。
总之,防范公司财务欺诈任重而道远。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既需要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的完善,更需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尤其是美国在防范财务欺诈方面所制定和落实的制度,
建立严密的防范体系来有效地治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行为。除了解决制度的问题外,我们还要提高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要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让投资者也越来越懂得捍卫和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样,重大违规操作才能够扼杀在萌芽中,让投资者的财产得到保障。
通常的会计学,泛指对公司生产中的各项价值活动进行度量,监测和预计,在获得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上,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以控制未来的价值活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效益的一门重要的管理科学。事实上,很大程度上企业的会计准则和规程,是由企业的会计师依据不同的业务流程,基于准确衡量各项价值活动,稳定跟踪并有效支撑解决企业各项价值活动相关决策的原则而建立的信息体系。由于会计系统的建立具有主观性,其基础原理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在会计学的科学本质之外,它更像是一门艺术学科。
在很多的企业里,特别是大企业中,财务信息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财务系统中的很多项目, 如退休福利津贴,资本租赁合同或者按绩效评估的薪酬体系,都无法严格按照既定且严谨的科学准则来进行度量和记录,需要建立在会计主管(通常是财务总监,或首席会计师)的主观评估准则上。而会计主管通常会基于自己对企业价值活动的深刻理解,尽可能地真实和准确地度量这些财务项目,而这种度量方法往往存在非常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由于外在审计人员和政府监管机构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处理存在较大盲区,且企业财务度量系统存在过大的主观自由度,极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系统中出现谎报财务数据的情况。
如果在上市公司中出现类似的捏造财务数据的情况,会在相当程度上造成资本市场的估值偏离,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判断。而当形成大范围的财务欺诈,更将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国民经济。因此,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学者和监管机构为了可以发现和预测企业财务欺诈而去研究那些造假公司的共同性。本文也是抱着同样的意图,来讨论和回顾一下通常被尝试用来预测一般企业倒闭和破产的那些模型的演变。
Altman的Z值模型 Altman(1968)是研究预测企业倒闭领域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之前的单变量分析的模型都太片面, 而且他们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都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的模型都是一次只检验一个财务比率,并且强调个别比率的重要性。但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及能力常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还会有相互矛盾的情形,因此单变量分析模型虽然简易,却遭受诸多批判。Altman认为多变量分析模型(MDA)才是最合适的统计工具, 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Altman 集合了33 家破产公司为标准, 再按行业分别随机抽样, 选取为破产公司为配对样本, 按照流动性、盈利能力、杠杆比例、偿付能力和经营活动评估了22 种财务比率。经逐步多元性分析, 萃取到5种最具备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构成一条类似回归式的函数, 进而求算 Z值, 也被称为Z-score模型。这五个比率分别是: 1. 营运资本/总资产 (WC/TA): 这个比率通过测量企业的净流动资产和总市值的比例对检测一个企业的流动性给出了很重要的信息。 2. 留存收益/总资产 (RE/TA): 留存收益是衡量一家公司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累积盈利能力。通常年轻的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足够大的累积盈利,而且企业比较容易在早期出现破产的情形。因此,相比其他成熟的企业,他们往往具有较低的RE / TA比例。 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EBIT/TA): 这个比率是用来测量一个企业资产的生产力。一个公司的存在最终是取决于其资产的盈利能力。
4. 股本市场价值/总债务的账面价值 (MVE/TD): 一个公司如果无力偿债,其资产的市场价值(股权加债务的价值)低于公司负债。因此,这个比例越低,那么这个公司就越可能资不抵债而最终导致破产的几率就比较高。 5. 营业销售额/总资产 (SL/TA): 这个比例通常被称为资本周转比率,它说明了一个企业的资产可以创造的销售量的能力。
这个模型的公式如下: Z=1.2WC/TA 1.4RE/TA 3.3EBIT/TA 0.6MVE/TL 0.999SL/TA
在这个模型里,如果一个企业的Z值高于2.99就被认为“非破产”组,如果有Z值低于1.81,则该公司被认定为“破产”。介于1.81和2.99之间的灰色区域,因为有误判的漏洞,因此被认为是“无知区”。Altman的Z值模型对于预测企业破产的前一年的准确度接近95%, 对预测企业破产的前两年的准确度下降为72%。因此,Altman的多元性分析模型对于企业失败的预警只限于短期有效,超过两年以上就不适用。
Ohlson的O模型 由于Altman 多变量分析法在使用上有诸多限制, Ohlson(1980)建议以Logit回归分析法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他搜集了自1970年到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未破产公司利用9个变量构建了三个财务预警模型。 实际结果显示第一个模型的正确率超过了96%。
Altman的Z值和Ohlson的O值在实际中都是经常使用的财务预警模型。这两个模型框架非常类似于在下文中将提到的Beneish的M值模型。
Jones的琼斯模型 琼斯模型的理论是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收入的变化会导致相应的营运资本的改变,从而会改变公司的应计利润;而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也会相应的减少公司的应计利润。因此琼斯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以及固定资产原值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企业在预测期限内的可操纵性应计。
修正后的琼斯模型 修正后的琼斯模型和原始的琼斯模型的唯一不同的就是调整了收入在应收账款中的变化。修改后的琼斯模型假设信用销售(应收账款部分),所有的变化都是由于管理层的盈余管理。Dechow(2002)发现修改后的琼斯模型可以更好的预测出企业财务欺诈的情况。这两种模型也经常被引用和被称为用来检测管理层对企业收入数据的处理程度。通过这两个模型的框架可以推理到一个企业如果有较高的自由裁量权,那么它进行盈余操作的机会就比较高。
Dechow and Dichev的DD应计质量模型 Dechow 和Dichev(2002) 构建的应计质量的计量模型是基于盈余等于现金流加上应计项目的理论。这个模型的因变量是流动性应计项目,而自变量为本期、前期和后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然后进行回归,最后不能被解释的流动性应计项目中的部分就用来度量应计质量。Dechow et al(2002)提出流动性应计项目反映出已实现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程度就是应计质量的体现。从实证检验来看,两者匹配程度越低,则应计质量越差。DD模型检验的应计质量主要受应计估计误差影响的观点进行预测的,不需要考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而操控性估计误差主要由管理层的动机引起,而非操控性误差则来源于管理层的失误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Beneish的M值模型 Beneish发现,盈余操纵通常是因为人为地抬高收入和降低成本,所以资产账户中与公司盈余同时变动的变量能起到预测性的作用。他还发现,销售增长具有区分能力,因为样品操纵者的主要特征是:在操纵行为完成当期的前一期,操纵公司通常有较高的增长速度。经研究他还发现,他选取样本中的操纵者通常通过记录虚构的、不应得的、不确定的收入或记录虚构存货,不当的资本成本来高估盈余额。样本中利润操纵的公司通常都是较年轻、正在成长的公司,它们这样的特性使得它更容易接受监管机构的审查(Beneish,1999)。Beneish认为操纵可能性的增加通常由于以下原因: (i) 应收账款的不寻常增加 (ii)毛利率恶化 (iii)资产质量降低 (iv) 销售增长 (v)预提费用增加。
Beneish的M值模型可以用来帮助揭露那些可能操纵盈利的上市公司。它是通过一个八因子模型来给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进行打分,分数较高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嫌疑。M-score显示可以成功检测样本数据中76%的有盈余操纵行为的上市公司。
这个模型包括八个变量。根据下面的八因子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盈余管理给出一个分数。
M Score = -4.840 0.920 x DSRI 0.528 x GMI 0.404 x AQ 0.892 x SGI 0.115 x DEPI - 0.172 x SGAI - 0.327 x LVGI 4.697 x TATA 注意:分数大于-1.78表示一个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有操纵其财务数据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对应计质量的计量模型的批评一直围绕在计量操控性应计上有相当大的错误。事实上,一些模型实际上将盈余随机分为操控性应计和非操控性应计部分(Guay, 1996)。而本文中讲到的Beneish的模型并没有试图区分企业是否有操控性应计,相反,它着重对公司业绩的财务状况,直接来寻找违反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公司。
本文相关的原创文章
导读:因我国证券市场的违规成本低廉,相关违规造假的上市公司仅承担罚款、口头警告等惩罚。严重者,才执行相关责任人严惩等措施。至此,提高市场的违规成本,甚至引入强制退市制度颇显重要。
新一轮的退市制度改革给予市场更多的期待。其中,新政中重点强调了五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实施主动退市制度;明确实施违法公司的强制退市制度,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披违法,一年内交易所作出终止交易的决定;严格市场类强制退市指标;完善配套制度安排,设置退市整理期及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
根据这五大重点,笔者总结出几个关键词,其中包括主动退市、强制退市、欺诈违法及投资者保护等。
实际上,上述措施对老股民来说并不陌生。
谈及主动退市,实际上该举措在国外成熟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就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其年均退市率达到6%,但其中属于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占比却高达半数以上。
显然,当上市公司不再需要维持上市地位的时候,则可采取主动退市的措施。然而,就该举措来说,中美两地市场之间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其中,美国证券市场因具有严厉的监管体系及严格的惩罚措施,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非常高。一旦当地的上市公司涉及违规的行为,则会承担巨大的违规成本。相反,因内地市场的违规成本相对低廉,而内地市场也经常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话。因此,采取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难免会让投资者认为是“不怀好意”。
谈及强制退市,对内地市场来说确实是一大进步。
根据相关的规定,明确实施违法公司的强制退市制度,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披违法,一年内交易所作出终止交易的决定。
多年来,内地市场的违规造假现象并不少见。其中,从早期的银广夏、亿安科技,再到近期的万福生科、南纺股份等,上市公司违规造假等行为深刻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然而,因我国证券市场的违规成本低廉,相关违规造假的上市公司仅承担罚款、口头警告等惩罚。严重者,才执行相关责任人严惩等措施。至此,提高市场的违规成本,甚至引入强制退市制度颇显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因我国的《证券法》已有长时间没有进行大规模地修改完善,由此也为相关政策的落实设置了障碍。至此,政策还需法律的支撑,若缺乏这个基础,则政策的执行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最后,谈及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是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从未间断的热门话题。然而,投资者保护提及多年,相关的政策落实效果却不如人意。
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是,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匹配,为普通投资者的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自2010年4月股指期货成立至今,我国证券市场就呈现出期现市场间交易制度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因投资门槛的限制,大资金大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此外,根据股指期货的相关规则,机构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于是,在过去市场长期处于下跌的趋势下,因机构持有了大量的现货,实质上是鼓励机构进行空头套期保值。由此一来,也加剧了市场下跌的动力。对于只能单向交易的普通投资者而言,确实是巨大的不公平。
退市新政,实质上是修正过去被严重扭曲的市场制度。不过,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也必须加快完善证券法的全面修订,从而为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创造法律的基础。
笔者郭施亮认为,退市新政的出台预示着中国证券市场在制度建设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退市新政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仍需进一步地观察。
不可否认,退市新政提及多年,政策却发生了反复地修改与完善。但是,对违规造假的上市公司来说,并没有感到明显的震慑力。一直以来,公司力求上市,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上市的目的,更有不少公司高管在公司上市之前,就设计好一整套的套现方案,以实现迅速致富的目标。显然,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同时也是可悲的。
与上述公司相比,老干妈、娃哈哈等一批优秀的知名企业却长期不肯实施上市的计划,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保持企业的纯洁性,避免受到资本市场中的巨大利益骚扰,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持久性发展。确实,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层面来看,它们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退市新政,是一项振奋人心的重大举措,此举预示了“万福生科们”的好日子也即将结束。不过,纵观过去多年新政的执行力度,笔者还是不能对退市新政抱以过分的乐观。显然,若未来退市新政仍然无法赶走违规造假的上市公司,则退市新政当休矣!
导读:在全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人人都需要危机公关的年代,上市公司的危机处理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上市公司不但需要把握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需要事先做好危机的预防,防范于未然。
2014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如乐视网、伊利股份等出现众多负面消息,既有公司业务方面受阻,也有公司被唱空的消息。即使将登陆美利坚市场的阿里也与《IT时代周刊》互掐的热火朝天。从处理的方式来看,乐视网、伊利股份均主动澄清、释放利好,对维护股价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而有一些上市公司,如云南白药跨省约谈事件,却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最终搞砸危机公关,被称史上最烂。
在全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人人都需要危机公关的年代,上市公司的危机处理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上市公司不但需要把握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需要事先做好危机的预防,防范于未然。
上市公司对危机的处理,在前几年主要以删除媒体负面信息、优化百度搜索引擎、大量发布积极正面软文的模式实现。然而,上市公司应对危机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面危机、主动澄清,及时披露真实信息,并及时开展媒体正面宣传和引导,借助媒体舆论的力量树立的良好社会公众公司形象,唯有如此,才是最大限度防止危机的发生的关键。不闻不问还是主动辟谣
在A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危机事件发生后,上市公司往往只是一纸简单的公告了事,给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深谙危机公关之术。在危机发生后,除了及时公告、电话会议外,还想尽一切办法与媒体沟通,甚至分批次分赴各地登门拜访媒体,以求将危机化解到最低,在言辞方面也是诚诚恳恳。两相比较,投资者会相信谁?
更有甚者,一些公司在应对负面传闻方面不少采用的是不闻不问态度。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利益受损,折射出上市公司对股东利益的轻视。
上市公司对负面传闻不闻不问,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觉得自身并没有问题,不屑于对负面传闻进行澄清。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做法,对于未经证实的传闻证监会可以不闻不问,上市公司若不管不问,就相当于默认了传闻,等于说交由媒体舆论来对传闻“定性”,这最可怕。二是,若上市公司负面传闻是真实存在的,上市公司不闻不问,就是对股东利益的蔑视,说得严重些就是涉嫌渎职和道德犯罪。
进入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对危机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危财务危机、经营危机、媒体危机等借助新媒体能在极短时间内就扩散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根据我对我接触过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综合分析来看,很多上市公司在危机处理、媒体控制等方面早已经不能适应全媒体形势,甚至不少上市公司连最基本的公共关系部门都未设立,有意识聘请市场化的公关公司的上市公司更是极少数。
若上市公司至今还未能够建立起一套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危机防范机制,在信息迅速传播的今天,媒体审判将会率先取代司法审。上市公司危机处理是一堂必修课。危机:是“危”也是“机”
2014年以来,A股多家上市公司先后爆发危机事件。如上海家化原总经理王茁再就激励股权与上海家化对簿公堂,8月8日案件已开庭审理;曾多次被举报,三精制药董事长遭调查期间自杀;宏磊铜业股份涉违规占用资金,女董事长戚建萍被免职等。
除了高管被曝出危机新闻外,一些A股明星上市公司也利空尽出。近期,有媒体报道声称,山河智能涉嫌隐瞒数10亿关联交易,欲50万元搞定发审委。在举报人提供长达7个小时的录音中,山河智能董秘蔡光云作为主要发声者,肆无忌惮地吐槽其公司与其最大供应商和昌机械存在的隐瞒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并称找发审委委员熟人1人给5万就行,企图通过搞定发审委进行掩盖。为此,山河智能不得不被动地紧急停牌澄清。
但是,目前除了对公司股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外,这一切尚没有给山河智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足见其危机公关手法更胜一筹。
上市公司频频遇到危机,事实上,危机事件肯定会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危机公关得当,负面影响就可以在短期内消除,公司业务和股价也会很快恢复正常。反之,危机公关不当,上市公司的声誉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短期内,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价都难以挽回、恢复。不管是在A股还是美股,有过不良记录的公司往往会遭到投资者的唾弃。
危急之下,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危机公关手段,堪称史上最烂。日,光大乌龙指事件出来后,光大证券董秘竟然对一位非常熟悉的记者,断然否认了乌龙指事件的存在,说系统没问题。这一否认,引发市场、媒体对其内幕交易的声讨笔伐,瞬间光大证券一泻千里,成为评级机构中降级最高的券商,并最终被证监会罚没5亿元,背上了虚假陈述的罪名。
面对重大危机时,若公司真的存在问题,要知道捂是捂不住的,但可抓住话语主动权,及时将最新事件信息主动披露,继而更新到官方微博和官网上,将事件过程彻底透明化,避免信息混杂和坊间猜测,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声誉损害。若危机事件不大,通过主动披露的方式,反而能够打消媒体记者和市场的疑虑,反而有助于维护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
一次成功危机公关,离不开上市公司一套成熟的危机公关体系。
导读:因为资本有逐利、流动、甚至嗜血的天然属性,与上市公司打交道的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都是在商言商,一言一行均带有深刻的目的性,这是在商业规则之下的现实。本文介绍了两个方面,券商、基金、依托、私募的各类行业研究员、分析师如何更好走近上市公司的问题。然后我们再站在上市公司角度,看看他们更容易接纳什么样的分析师、研究员们。
本来不想写这话题的,在各位久经市场磨砺的专业人士面前有点班门弄斧,他们都见过形形色色的公司,阅公司无数、也阅人无数。诚惶诚恐之余,总觉得目前反应这类现象的资料欠缺点什么。多数读物为市场专家、学院派教授或者分析师的角度在看待和品评上市公司,极少有从上市公司的角度、从董秘的角度来描述他眼中的市场分析师、行业研究员和各类投资者。
“元芳,分析师、研究员来访,这事你怎么看?”不用说,对各类投资者、研究员的调研,企业内部就如何应对早就研究过了,接待常规性调研的问题早就有现存的答案,研究得滚瓜烂熟,所以没有经过铺垫和备课充分的企业调研是浪费出差费的调研,还不如“百度”、“雪球”一下来得实在!
其实一家公司如果长年没有券商、基金、QFII等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来调研,就表示这公司快被市场遗忘了,公司选择上市的其中一目的广告效应这块就失效了。在2000余只股票中,几亿股东在不断寻找好的投资标的,但偏偏就错过你,这是公司的悲哀。所以:分析师!你不去公司,董秘很寂寞。
同时也有第二层意思,有的上市公司是专职董秘,常规运行状态下的公司非定期报告和非重大融资申报工作期间,单就董秘本身的工作范围来说是不可能完全饱和的,要保持董秘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多出来的时间一般有三个消耗方向: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管理顾问、对外投资总监、与市场保持良好互动。前两个角色不是随时去折腾,那么有时确实需要这些市场互动力量出现,所以:分析师!你不去公司,董秘很寂寞。
但并不是说,上市公司需要与市场互动,就一定愿意接纳所有的人来访。毕竟上市公司有其严苛的监管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涉及商业机密),也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资本市场之外,所以你的来访不一定能营造出良好的交流氛围,来访质量自然也会有所折扣。(1)上市公司在什么时间最愿意接待分析师、研究员?
如果你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到访,事情就成功一半了,那什么时间才是公司不抗拒甚至是最希望你调研呢?
首先,你得排除掉一些时间一定不要去,董事长、总经理、董秘都不在公司的时候你不要去,但在实务工作中,就能很多调研单位闷头闷脑的来了,还不在少数。如果你运气好,碰上经验不足的证代、证券部(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肯定可以交流出许多意见之材(材料)。但只有一次,因为董秘回家听说有人来调研过,一般都有这一幕。
问:你都说了什么?
怒:啊!这也说!定都没定的事。
怒:下次记得按公告内容来。
离开直到门口,转身问:来的是哪一家?
可以想像下次再到公司,不一定有太好的收获。这里不是想说去公司调研就一定是想获得个什么内幕信息,是想说如果获得一知半解的信息,不一定是公司真正的发展方向,你对公司的价值判断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第二、你最好不要在公司业绩预告和定期报告披露前去调研,私人性质的拜访可以,如果涉及公司的业绩情况,那是太为难人了,现在监管多管齐下,一边是朋友,一边是“大棒”,可是当他不好选择的时候,就只好选择不选择,不做朋友了就不用选择了。
第三、与资本运作无关的公司性、集团性(上市公司为集团子公司)活动时,最好不要来。因为这个时候董秘的角色转换了,有那么多ZF官员、集团老大、公司董事大人、监事大人都一一到场,董秘的这个“秘”字所赋予的功能就出来,他要周旋这些人,你再一来,你说是接待还是不接待?
选择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万事可成。请选择好一个最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时机你一定要将你的时间选择过程告诉对方,不然谁知道你的心理活动,至于告诉的方式我想分析师都能得到滴水不漏),是你调研圆满成功的基础。选择好的时间出现,也是对公司和董秘的尊重,这种尊重会相互感染,正能量传递。(2)上市公司容易最反感分析师、研究员的什么行为?
第一就是不预约,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礼节,不需多言。
第二就是用调研其他公司剩余时间来公司的行为。企业调研安排一个区域的一并调研这是常有的事,最怕是我安排好工作档期接待你,你说我刚从XX公司过来,马上要去机场,只有15分钟时间。那你来干嘛,如果是朋友见见面就很好,他却说是来调研的。
第三就是调研前不做功课,本人曾经接待过一个研究员,他不是研究公司所在行业的,路过一片花香四溢的草坪,突然问我:花香有什么用处?我还真噎着,一时语塞,太高深了。
第四就是太过于技术派,一切都是基于数字模型和不针对行业特性的简单推理,因为大家都知道,行业研究的各种测算模型是基于多种假设因素的变量构成,针对不同行业也有局限性,有时在特定行业里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但你要跟着他的思路去反驳,真会把自己绕进去。
第五就是研究员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在里面,不是来求证的,而是来质疑的。对待一家新公司有疑问是正常的,既然是来调研的,那么质疑表现方式可以相对技术含量高一些。个人意见而已,每个人方式不一样。虽然你认为对该公司的情况已经摸得烂熟,不管怎样,既然来了就好好听公司描述,不能让你信服,就共同探讨岂不是更其乐融融。
第六就是最好不要直接跳过董秘与董事长、总经理联系,这个问题不用赘述,这是商业交往的基本规则。如果你和其他管理层亲如一家,但长期跳过董秘与公司接触,你长期下来会发现与公司的互动中,总是缺少那么一点“可意会、勿需言传”的东西。
有些行业大佬可能会不屑上述6条建议,认为这只是小儿科。这确实是小儿科的东西,但在长期的实务工作的,就经常会接触到犯这些小儿科毛病的朋友。如果多言了,就原谅我言者无罪。(3)跟你接触,我没有负担!愿意和你深入探讨公司的现状及未来。
要实现既不违规调研,又能最大化提炼出公司的亮点,有前面的铺垫,最好在第一次到该公司调研时,约好几家研究机构一同前往,在泛泛而谈的调研环节,人多容易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企业也不会因此有所心理戒备。良好的开端就为今后的再次调研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交谈中,最好多进行一些同行比较,多表扬企业与同行对手竞争中的优势,只有在言谈中不断强化对方的自豪感,才会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企业和个人都有被认同的心理需求,至少本人所经历和认识的企业有类似特点,不排除已经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境界企业和超凡脱谷的董秘。
第三、尽量在报告发布前向企业进行反馈。虽然说报告是研究机构独立形成,是研究员的智慧结晶,但难免会出现尺度超过企业甚至监管机关难以接受的情况,这也是形成超越工作成为私人朋友的重要途径之一。
朋友是什么?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简单的把酒言欢,志趣和价值观的趋同才是朋友形成的基础。仅有惺惺相惜还不够,还必须有一个能够共同交流的平台,比如共同事业、观点讨论或是其他形式的经常性互动交往把大家联系在一起。
第四、不能把调研以外对企业的交流内容作为分析报告的“猛料”,这会让企业再不愿接纳你,甚至是一批人、一类人。最后的结果就是双输,企业与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交流渠道由此而阻隔,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他们也关注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研究
&&&&&& 导读:上市公司往往出于种种动机会去进行报表粉饰,而在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中,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现象存在的更加普遍。本文就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几种情况和动机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投资研究人员能够对于这一现象提高警惕。
& 近年来欧美和中国市场财务欺诈案层出不穷,而究其根因,大部分是公司管理层为误导以衡量公司绩效的相关财务指标作为决策标的相关投资者,或影响广大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预期,有准备和有计划进行的财务报表干预,其最终目的通常是通过股票期权等牟取私人利益。导致财务欺诈能够蒙骗过诸多审计人员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原因则在于,公司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基于财务欺诈的基本形成原因,其产生过程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存在较大利益驱动的因素令管理层人员操纵和篡改财务数据;其二,管理人员通常会使用会计项目调整和安排伪交易的方式来操纵财务数据,以达到期望的财务结果。
&&上市公司出现捏造财务数据的情况,会在相当程度上造成资本市场的估值偏离,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判断。而当形成大范围的财务欺诈,更将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国民经济。
国外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动机研究
& 国外会计学者们对财务欺诈的动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财务欺诈是利润操纵。Barth, Elliot和 Finn(1995)在针对美国市场的研究中发现,公司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具有比其它公司更高的市盈率,而这种利润的增长一旦停止,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将出现跳水,市盈率将大幅减少甚至完全失去溢价。不久后,学者DeAngelo和skinner(1996)的研究也证实,利润持续增长并产生股票溢价的公司,在失去公司利润增长期的优秀表现后,其股价将出现极其负面的表现。而后,学者Burgstahler 和 Dichev (1997)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很多公司存在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尽量避免公司利润负增长的现象。由此看来,许多上市公司能够意识到利润增长对公司股价的正面影响,并出现强烈的维护公司利润增长的动机以通过维持公司股价保证公司股东对管理人员的评价与管理人员自身的股票或者期权回报。1999年,学者Beneish(1999)针对因长期保持高利润而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诉讼的上市公司展开了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捏造财务数据,粉饰利润以抬高股价,换取高额股票期权收益的现象是广泛存在的。
& 另外,除了对利润的粉饰外,盈余管理也是管理层粉饰财务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欧美市场中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签订的经济契约(又称劳动契约)通常采用一定的财务数据作为度量标准,管理人员为达到自己的期望标准而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 Healy(1985)发现在那些根据当期净利润制定管理层薪酬的公司中,普遍存在利润操纵的现象。管理者通过操纵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成本,影响公司净利润以期个人奖金达到劳动契约中规定的最大化程度。Dechow, Sloan和 Sweeny(1996)针对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会计执行诉讼的公司的研究中发现,通过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公司利润的公司,其动机主要是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以及尽量避免触发债务契约中当公司利润低到一定程度后,基于其投资和融资活动的诸多限制。Liberty 和Zimmerman(1986)提出,许多公司与工会组织谈判时设定的工资协定通常以当期利润为主要标的,出于此原因,公司管理层为削减公司的工资成本,捏造和隐藏部分利润,以降低公司的工资支出。D’Souza, Jacob和Ramesh(2000)进行了与liberty相似的研究,并形成了类似的结论。 Bowen, DuCharme和Shore(1995)研究发现高利润和高利润增长的公司在与客户交易,供应商应付款,贷款来源和员工工资成本等多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这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明确和清晰的动机。Burgstahler et al(1997)也提出利润增长和公司盈利是相关利益人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和有效方式,这正导致了对净利润和盈利的操纵成为管理层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 除此之外,公司还经常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取一定程度的政府援助或逃避监管部门的相关管制,如反垄断管制。如Jennifer J. Jones(1991)研究的进口贸易援助案例,Jennifer发现很多公司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调查期间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增大获取进口贸易援助的几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经历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形态较为特殊,市场环境和监管制度较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所以企业进行财务欺诈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首先,在我国针对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之前,上市公司管理层为维持高股价而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并不强。其一,国内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很多公司从国企改制而来,且国有股占上市公司股权比例极大,此部分股权在当时无法在二级市场流通。此情形下,大股东(国有股)对市场股价的变化丝毫不敏感,更不会以股票的市场价格作为衡量管理人员绩效的标准,管理人员自然地失去了调整公司盈余的动机,动机不明确,财务造假行为被自然削减。其二,公司管理层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之前,未能大量持有本公司的股票或者期权,股票价格的变动与管理层的私人利益并不相关。出于此两点,股票的市场价格既不影响管理层的能力评估,又不影响其经济效益,管理层操纵公司盈余的动机被削减到最低。
& 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的有效性还未成长完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劳动契约的缺失以及劳动契约的制定不合理,导致契约中对劳动者绩效的衡量和回报无法充分产生市场意义。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统计,我国银行业使用的贷款合同中几乎完全没有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相关条款约定,而企业债券的债务契约中也没有指定相关会计信息的度量标准,对标的公司的资产风险衡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对关联公司的财务状况评估也缺乏相关标准,其交易契约的签订主要依靠双方关系,沟通和谈判技巧。同时,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定及相关激励政策也受到这种独特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股占上市公司成分过大,且往往高度集中,这种集中的股权使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提高,往往其和管理层基于公司的信息并不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这种被削弱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管理层隐瞒股东操纵财务数据的动机和可能性被降低。且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通常为上级机构或政府机构指派,经理人市场失去了市场有效性,其经营业绩对经理人的职业发展并不存在非常大的影响,经济契约的制定更加丧失了其有效性。
& 再次,我国社会生产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政府依然占据主导角色,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体现出了这一点。在我国,证券行业监督委员会为主观证券市场的政府机构,为保证股票市场的健康,中国证监会为公司上市和增发的资格制定了许多限制。比如,凡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保证3年内净利润为正。这项监管政策,无疑为一些本身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提供了通过操纵盈余甚至对财务数据造假来达到该条件的动机。配股和增发新股的公司也需要在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上达到证监会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因此当公司实际财务数据与要求的标准存在差异时,管理者便开始操纵和捏造部分财务数据。还有一些公司,当出现业绩下坡,经营不善时,为避免被进行特殊处理(加ST)或直接丧失上市公司资格,管理层也经常进行盈余管理。
& 综合以上所描述的我国资本市场的各项特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数据造假的动机必然与欧美国家不同。目前迎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以获得股票发行和增发或者保住上市公司资格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数据造假的主要动机。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们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们会更加关注公司的股价,而财务造假的动机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且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决定了,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衡量,经济契约的普遍采用,以及各项债务契约的标准完善将成为发展趋势,最终财务数据在对公司价值的体现上将产生重大作用,这很有可能将引发大规模的盈余管理和其他财务欺诈。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和广大投资者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内容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有 472 人读过
(51人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会计网上报名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