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对沼气锅炉产业的支持力度怎样

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年)
日期: 15:17
作者:永安市
来源:农业部
点击次数:0
下载文件:&&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2年-2015年)
建设规划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
  十一五期间,永安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以稳定提升粮食基础产业为前提,在特色种植基地化、畜禽养殖标准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户经营组织化等方面典型示范初显成效。2011年,永安市政府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月永安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现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2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永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意见》,编制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 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80多万亩,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貌概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区、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到厦门360公里。
  (二)自然资源
  永安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全市土地面积441.1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68.97万亩,占总面积83.6%,耕地28.12万亩,占6.37%,水域6.86万亩,占1.56%,道路、石山及其它用地37.22万亩,占8.47%,人均占有耕地0.88亩。永安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特点。海拔高度为150-1705.7米,垂直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3-19.2摄氏度,无霜期302天,年降雨量毫米,日照充足,区域生物生长量较高。永安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2%,林木蓄积量22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100.7万亩,竹林面积100.2万亩,人均竹林面积6.7亩,居全省第一位。境内水系丰富,流量充沛,主要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达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0.98万立方米,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
  (三)社会经济
  永安市下辖十一个乡镇、四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全市总人口32.56万人,农业人口 19.06万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9.5 亿元,财政总收入20.02 亿元,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38亿元,比增7%;农民人均收入8586元,增长16%。永安市是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纺织、水泥、矿产、化工、汽车、机械、林竹产业较为发达,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省“十强县(市)”第六位。永安市还获得了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金线莲之乡、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四)农业发展现状
  永安市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永安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地域特色,以生态、优质、高效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六化”格局。
  ——特色种植基地化。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88万亩,产量 11.4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 17.68万亩,产量35.35万吨,与去年持平;园林水果面积15.2万亩,产量9.67万吨,产值2.4亿元,比增93.4%;茶园面积2.33万亩,产量1315吨;全市栽培食用菌2800万袋,产量1.7万吨、产值1.1亿元,比增分别为7.7%、19.72%、5%。建成了莴苣、烟叶、笋竹、水果、茶叶、甜玉米等产业村114个;初步形成了飞桥莴苣、优质水果、茶叶、永安黄椒、鸡爪椒、淮山、槟榔芋、甜玉米等“六个万亩规模种植基地”。
  ——畜禽养殖标准化。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9.4万头;年家禽出栏724.7万只、其中樱桃谷鸭276万只;华融禽业、金圣农牧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飞明农牧、大湖兴旺、八一茂千等公司年出栏生猪分别达到1万头以上。建成了年屠宰家禽3000万只的生产线,全市家禽种苗生产规模达到500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3.1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027吨,比增6.2%。全市现有标准化养殖场8个,标准化鱼池1668亩。
  ——龙头企业规模化。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5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三明市级36家; 2011年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总额达到12.1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5.34亿元,上缴税收2490万元;城郊(麻岭)农产品加工基地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基地;华融禽业跻身全国水禽企业20强行列;全市进行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的企业有25家,规模企业15家,带动农户20980户,增加农民收入1.35亿元。
  ——农业产品品牌化。我市农产品中,永安莴苣、永安鸡爪椒、永安黄椒、安砂鱼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全市现有获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2家(永安市绿健食品有限公司、九龙湖养殖有限公司)1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4家(洪田川溪果业有限公司、天宝岩茶叶有限公司、永安市玉禾春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永安市国佑民悦脐橙专业合作社)4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的有29个企业59个产品,认证总数居三明市前列;“天宝岩”牌茶叶、“永安莴苣”牌莴苣、“川溪牌”脐橙、华融禽业“樱桃谷鸭”等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 “永安贡鸡”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农户经营组织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5家,其中蔬菜类145家、养殖类47家、茶果类28家、林业等其它类173家,合作社注册资金8.98亿元,注册会员2800多人,带动农户近3万户,带动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我市合作社事业发展迅速,占三明市合作社总量的四分之一;虎山合作林场合作社获得全省首批省级重点示范社。
  ——科技兴农常态化。我市全面推广高效粮经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农民种养水平逐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持续提高。2011年农机总动力达17.1万千瓦,农田年平均复种指数达到209%。五新农业技术推广覆盖率76%,粮食高产创建、特色蔬菜种植、畜禽种苗生产、农村沼气工程、农业综合执法等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永安市先后获得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农业(莴苣)标准化示范县,2011年永安市被省政府列为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2012年2月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永安是闽西北交通枢纽,鹰厦铁路贯穿其中,杭广高速铁路(杭州-广州)与昆泉(昆明-泉州)高速铁路列入国家规划将在永安交汇。公路方面205国道、307省道、208省道贯穿永安。国家高速公路网在福建布局的两纵两横中一纵一横在永安交汇(泉州-南宁、长春-深圳),永安-漳州(厦门)高速公路已于2011年动工。
  《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构筑七大优势农业品加工产业集群和打造十四个特色农业品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福建省现代农业将呈现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十二五”规划设立了粮食作物的35个水稻优势产区和30个蔬菜优势产区、14个特色农产品。永安市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16个优势农产品区域的水稻、柑橘优势区域县,是《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年)》10大类特色农产品区域中的特色蔬菜、特色水果优势县。近年来,永安市又列入国家级城郊型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级莴苣标准化示范县,《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水稻、蔬菜、特色水果、禽肉、食用菌、烤烟、笋竹优势产区及油茶最适宜栽培区。
  ——经济优势。永安市是福建省的新兴工业城市,201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29.5亿元,比增14.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8亿元,比增4.8%;财政总收入20.02亿元,比增2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76元,比增15.5%;农民人均纯收入8586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十强县(市)”第六位。
  ——资源优势。永安矿藏、森林、水力、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方便,为发展工业、繁荣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广袤的林区有林地、灌木林地、疏生林地,全市已消灭了宜林荒山,林地土壤肥力89.7%为红壤,有机含量6.01%,含氮量0.21%,速效磷平均含量6.15ppm,速效钾平均含量120ppm,土壤湿润,土层深厚,潜在肥力高,适宜发展农业、林业种植产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现已发现的矿种有41种,无烟煤、石灰石、重晶石、水泥粘土为优势矿种,储量均居全省前茅。
  ——政策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各级政府也不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2011年,全市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支出涉农资金3.76亿元。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亲临我市小陶镇八一村飞桥莴苣千亩生产基地视察,充分肯定了我市的高效农业种植模式,更为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2年,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技术优势。永安市现有农林及相关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且与国家、省地科研院所、高校有长期的协作关系。近几年我市实施了国家农村沼气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高品质茎用莴苣新品种“飞桥莴苣1号”中试与示范》项目、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农业部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农业项目,科技支撑力量较强。2011年获国家级莴苣标准示范县、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系统先进单位、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制约因素
  ——农业产业特色不够凸显。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种植业比重还较大,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畜牧业生产比重有下降趋势,畜禽产业发展受环境制约影响,项目发展受到限制。农产品深加工比重小,农产品鲜销比重较大,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龙头企业作用发挥不够。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慢。龙头企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带动能力亟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较低,真正起到带动服务作用的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还比较少。我市目前已经申报的农业品牌有不少,但普遍运作能力较低,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较弱
  ——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较低。虽然我市农业基础建设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仍然较弱。农村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只达到33.78%。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84亩,随着各项建设的发展,非农用地与农业用地的保护产生矛盾。我市现有耕地资源有限,种植效益较高,导致我市高效农业用地地租居高不下,耕地流转非常缓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较慢。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较慢。乡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市乡农技推广队伍总体力量不足;农业科技服务投入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较慢。农业物资装备水平比较低,农机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设施农业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我省先进县市。
  ——农业发展保障有待加强。一是农业生产资金服务不足。农民发展农业生产项目较难从金融部门获得足够的贷款,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乡镇(街道)财政投入农业的资金较少。二是农村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利用网络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的利用率还较低。三是农业生产市场流通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滞后,农民自我服务的流通组织发展不够。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总体要求,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思路
  立足永安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稳定基础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抓好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示范引领、基础建设等四大重点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健全完善组织领导、科技服务、农产品安全、农业信息、农业投入等现代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全面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努力把我市建设成海峡西岸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发展方向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突出应用绿色生态技术,调整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特色精品农业及科技先导农业,努力把永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绿色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绿色生态农业。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不同类型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技术,广泛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重点发展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和多次增值,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绿色生态农业模式。
  ——优质高效农业。以提升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示范推广优质特色品种和高效农业种养模式,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整体上提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农业综合效益。
  ——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主要是针对永安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具有永安特色的“永安笋干”、“永安莴苣”、“洪田脐橙”、“小陶特早熟温蜜”、“青水高山茶叶”、珍稀食用菌、永安贡鸡、华融肉鸭、特种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同时大力引入和发展外来特色农产品品种,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做强做精,重在质量、重在特色、重在精品。
  ——科技先导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业“五新”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实现农业种养良种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用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物质来改造和装备我市传统农业,实现我市农业生产方式质的转变。
  (四)发展目标
  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把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着力打造海峡西岸绿色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力争综合生产能力有新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有新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抗灾害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00元,年增长12.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特色。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蔬菜、畜禽、果茶、林竹等重点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五大特色农产品占农林牧渔总产值达85%以上。至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生猪出栏达20万头;优质家禽出栏2000万只;水果面积达15万亩;茶叶3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形成10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率达50%以上;规范合作社达到100家,力争60%以上农户参与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点覆盖全市50%以上建制村;生物医药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名优水产养殖及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积极开展闽台农业合作交流,积极争创福建农民创业园,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明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支撑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五新”推广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水稻等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5%以上,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畜禽和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总总动力达24.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2%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增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良好农业规范(GAP)有效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显著增加,大宗农产品率先推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优质率达80%以上;农业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有效降低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畜禽水产养殖病死率。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105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05万亩,生态公益林基地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 %以上,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单位产值能耗(电和燃料)、用种量有所下降,化肥、农药等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农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稳步提高。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培训工作持续深化,订单式、个性化农民培训50000人次以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500 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5000 人;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六大员”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力量得到加强。
主要农产品发展目标
2015年预期目标
年均增长率(%)
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指标
2015年预期目标
年均增长率(%)
一、农业产出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农业总产值
3、林业总产值
4、畜牧业总产值
5、水产业总产值
6、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
二、技术进步水平
7、科技贡献率
8、农业劳动生产率
9、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10、农机总动力
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11、耕地保有量
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
12、有效灌溉面积
13、森林覆盖率
四、质量安全水平
14、累计国家地理标志水平
15、累计有机食品认证
16、累计绿色食品认证
17、累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五、农民收入
18、农民人均纯收入
  三、重点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的要求,针对永安市现代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着力抓现代农业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工程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的区域资源条件及发展特点,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可分为三大区域(类型):
  ——科技型集约化农业产业区。以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为手段,以服务城市副食品需求为主,重点发展蔬菜、生猪、肉禽、蛋奶、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四个街道、西洋、洪田、大湖、曹远、贡川靠近市区的部分行政村。
  ——高效型规模化农业产业区。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以规模化、集约化连片种植发展粮食、烟叶、蔬菜为主,重点推广烟-稻-菜模式,主要区域包括小陶、安沙、槐南、青水乡大部分行政村。
  ——精品型特色农业产业区。以发展种植优质茶叶、优质水果为主,主要区域包括青水、西洋、小陶、洪田、安沙、罗坊等乡镇的高山、半高山村。
  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要按照“稳定基础产业(粮食)、做强主导产业(蔬菜、畜禽、果茶、)、培育新兴产业(珍稀食用菌、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生物医药)的发展思路,重点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
  1、抓实抓稳基础产业--粮食产业
  要巩固我市粮食商品粮基地县的地位,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为我市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保持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以上,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6万亩。早稻稳定在6万亩,中稻、一季稻稳定在12-12.5万亩,晚稻7-7.5万亩,旱杂粮6万亩;提高单产水平,实现总产平稳的增长,确保粮食总产12万吨以上。一是抓好粮食作物良种示范工程,以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作为提高单产、提高品质的基础,每年在水稻主产乡镇建立新品种展示区,展示水稻新品种10-15个,全市年新水稻新品种更换率25-30%。二是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以“万、千、百”示范为载体(在小陶镇建立农业部水稻万亩示范区、福建省农业厅千亩高产示范片、三明、永安市百亩高产核心方),将五新技术组装配套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提升水稻生产科技含量。三是抓好国家水稻产业化体系项目示范和福建省优质稻产业体系项目示范。四是抓好高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粮经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提高粮食主产区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稳粮增收。五是抓好粮食生产配套服务,优化落实各项种粮优惠政策、全面推进水稻种植保险、水稻测土配方服务、进一步推进病虫统防统治,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2、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
  根据我市农业资源及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将我市的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果茶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增强特色优势。
  ——做大蔬菜产业。规划到2015年全市种植蔬菜面积继续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38万吨、销售产值8亿元左右。一是壮大规模化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力争在2015年全市飞桥莴苣种植面积达12万亩,鸡爪椒种植面积达2万亩,淮山种植面积达1万亩,黄椒种植面积达1万亩;二是建设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加快蔬菜“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设施栽培面积,到2015年建设蔬菜大棚5000亩;三是建立良种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50亩的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为核心,开展飞桥莴苣、永安黄椒、安砂小薯等永安特色蔬菜品种的提纯复壮与良种繁育,并积极发展商品化蔬菜种苗生产基地,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专业化种苗服务;四是培育产业化蔬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以飞桥莴苣、永安黄椒、鸡爪椒、安砂淮山等冷藏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做优畜禽产业。按照“提质、增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区域化、规模化布局,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推行标准化畜禽养殖。力争到2015年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达35%以上,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生猪生产2015年规划出栏生猪20万头,重点做好生态养殖集中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天盛生猪屠宰项目的建设,形成年屠宰20万头生猪的深加工能力;禽业生产要以华融禽业为龙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做强做大种苗生产自给体系、樱桃谷鸭饲养技术服务体系、饲料供给体系和产品深加工体系建设,到2015年达到出栏樱桃谷鸭1000万羽,建成南方最大的樱桃谷鸭生产基地。要突出抓好“永安贡鸡”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巩固目前我市现有的30多万套的种鸡生产基地场,到2015年,全市年出栏优质肉鸡1000万只,同时逐步扩大我市蛋鸡生产规模,蛋鸡存栏20万只以上。
  ——做特茶果产业。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要重点发展以特早熟温蜜、优质脐橙为主的水果产业;以高山茶为主的茶叶产业等特色产业。水果产业巩固水果面积15万亩,产量15万吨,水果优质率80%以上,产值3亿元。调整水果产业区域布局,全市确定2-3个主栽品种,重点发展特早熟温蜜、优质脐橙、芙蓉李等。加快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品种更新,通过高接换种或新植更新为特早熟蜜柑、红肉脐橙、日本太丘甜柿等品种。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永安现代农业科技园建立标准化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引进、扩繁无检疫性病虫害水果原种,满足生产上对果树良种更新换代的需求。加强果园标准化建设,把改善果园基础设施作为提高果树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建设生态模型的高标准果园。积极推广果园无公害、规范化栽培与品质提升技术,强化果树重大疫情防控,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茶叶产业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与宜茶山场资源状况,到2015年全市茶叶总面积达3万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4000元。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高山优质乌龙茶及低海拔山区早芽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生态茶园及无公害茶生产,提高茶叶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3、培育开发新兴产业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进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利用我市的农业资源,大力培育以工厂化珍稀食用菌栽培、水产养殖、休闲观光、生物医药为重点的新兴农业产业。
  ——食用菌产业。积极组织市场适销对路的食用菌栽培,引导我市食用菌生产逐步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2012年~2015年建成工厂化企业3个以上,日产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3吨以上,企业产值1600万元;根据乡村地域气候及原料资源不同等特点,在城郊及大湖、西洋镇建设鲜销食用菌基地、在小陶、青水、罗坊、上坪建立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组织香菇、毛木耳等“一乡一特色”、 “一村一品”的食用菌规模化栽培,在现有的基础上年增10%,到2015年乡村生产规模2200万袋,食用菌鲜菇总产量15500吨,产值11000万元。
  ——水产养殖业。根据我市水域资源条件和生产现状,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区域特色,以苗种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要达到3.5万亩,水产品产量实现1.5万吨。发展种苗生产基地,以大湖为主,建立100亩名优水产繁育基地,每年提供500万尾各类名优水产种苗。发展区域养殖基地,建设安砂水库、贡川水库为中心的2.3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以大湖、城郊商品鱼基地为重点的1000亩规范化池塘养鱼基地。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生态条件,积极引进棘胸蛙、史氏鱘仿生态养殖等特种水产养殖项目,加快工厂化人工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基地带农户的棘胸蛙、史氏鱘养殖产业体系。
  ——休闲观光农业。要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水平由一产向三产跃进的切入点。引导新建的高新农业设施(企业),主动与农业观光、产品采摘、村庄整治等方案衔接,建设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在大湖石林周边区域规划建设1000亩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茶果园同时,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地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使我市成为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开发合作区的“先行区”。充分发挥我市金线莲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扶持福建本草、天奇健、黄泥家、华芝韵生态、将军山畲药等公司做好金线莲产业链开发,计划至2015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亿元。
  (二)现代农业品牌培育工程
  1、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要采取积极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注重品牌开发和延伸,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司十农户+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司十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户”的新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突出发展养殖加工一条龙龙头企业,以生猪、肉鸭、肉鸡养殖型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重点扶持福建省华融禽业有限公司、福建天盛肉业、永安市昌民禽业有限公司、金圣农牧有限公司、永安市大湖兴旺养殖有限公司、永安市飞明农牧有限公司、福建天清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果蔬产品深加工、果蔬产品产销、种苗培育为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果蔬加工型龙头项目。重点扶持福建旺丰生态农业、永安市绿健食品有限公司、永安市宏安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吉田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永安市飞桥莴苣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发展高山生态茶产业为重点,支持天宝岩茶叶、盘龙茶业、金德茶叶等龙头企业。
  2、加强农民合作社品牌建设
  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建设,使农民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建设重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产品的示范合作社。重点培育一批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合作社“农—超对接“,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
  3、加强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
  要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注重打响永安“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围绕我市现有的永安莴苣、永安黄椒、永安淮山、永安脐橙、永安贡鸡、永安笋干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并通过品牌认证培育出一批知名农产品。二是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围绕绿健食品、安砂九龙湖、天宝岩茶叶、旺丰蔬菜等一批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加快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应用,引导和组织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
  4、加强品牌农产品市场推广
  增强创名牌意识,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多重合力,通过品牌的运作及品牌的集聚效应,大力拓展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空间,树立农产品精品形象,提高品牌农业市场竞争力。以科技创新树立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品牌龙头企业到国内外展示、展销品牌产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加强产地认定,推行标准化种植和生产加工,培育一批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试点工作,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使“安全农产品“成为品牌亮点。
  (三)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工程
  1、加强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市级示范区-乡镇(街道)示范区-行政村示范片-科技示范户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科技,注重实效。到2015年,要建成永安市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永安市(大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乡镇(街道)现代农业示乡镇8个(小陶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区、安砂台湾农业示范区、青水高山反季节农业示范区、西洋优质水果示范区、洪田优质脐橙示范区、燕西闽台休闲农业示范区、贡川高优农业示范区、罗坊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村(专业示范片)50个,示范专业大户100个。同时,建立现代农业示范企业10家、示范合作社50个。
  2、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按照永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依托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重点做好永安市(大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产品加工滞后的问题。年,要完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000亩工业用地的规划、征地、开发,总投资10亿元,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果蔬产品加工方面。围绕竹笋、蔬菜、茶叶、畜禽产品、优质粮食、水果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产品为纽带,通过加工企业进园区、加工品种区域化、加工产品品牌化、企业发展集群化,借助资金、技术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重点发展果蔬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若干家永安莴苣、鸡爪椒、安砂淮山、柑桔水果等冷藏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加工方面,将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引导现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在大湖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年屠宰30万只以上的生猪加工项目,大力开发分割肉、冰鲜肉、小包装及快速食品;同时加强招商工作,争取年屠宰1000万只以上的肉鸡加工项目落地。以贡川水东工业区华融禽业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年屠宰3000万只樱桃谷鸭的加工基地。
  3、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
  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9)24号精神,永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大湖园区含上甲基地)开展建设。目前国家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水稻育秧基地、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检验中心、果树种苗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已具雏形,功能正在不断完善;要继续加强园区管理与建设,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重点引入生物医药组培、仿生栽培、休闲农业采摘等示范项目,更好地展视现代农业科技园引领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带头效应。
  4、加强闽台农业示范区建设
  以建设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区由几个专业园区构成:一是以曹远大兴工业区为核心建设以竹产业为主的台湾农民创业园,辐射带动上坪、洪田、贡川、西洋等竹业产业集中区;二是以小陶镇八一村为核心建设以引进台湾精致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闽台精致农业合作试验区,积极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推广种植高效农业品种,带动农民发展精致农业;三是以大湖镇为中心建设台湾农业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依托永安市(大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台湾农业新品种展示园,积极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后向全市推广;四是以燕西街道为中心建设台湾休闲农业观光区,建设台湾农业文化产业创意园,茶叶产业科技博览园,休闲农业观光园;五是以安砂镇原安砂果场、云峰茶场为中心建设台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以台湾农业企业为主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
  (四)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工程
  1、抓好基本农田工程建设
  积极争取国土、农业、水利、烟建、标农项目,大力开展标准化农田建设,提高我市标准化农田比例。2011年—2015年,每年争取完成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000亩以上。其中2012年实施“国家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建设项目”。项目计划建设灌溉渠道13200米,排灌沟5500米,机耕路4500米土壤培肥700亩,项目总投资603万元。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部、省办批复的计划任务和项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检查、指导、监督工作,严把工程质量关。认真实施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争取实施一片1000亩以上的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做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认真实施农田有机质提升工程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不断提高土壤地力水平。
  2、加大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处水利工程建设。全市重点农田水利全面完成渠道衬砌,硬化,农田保灌率达到85%;小(二)型以上水库100%能正常运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加强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做到当年水毁当年修复。加强山地水利建设,使山地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在节水的同时不断水,建设山地水利雨水集蓄池等,解决山坡、旱地的高优经济作物灌溉水源问题。推进灌区和节水工程建设,以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为重点,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好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搞好末级渠道和田间工程的配套,改进地面灌水技术,采取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3、深化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年计划新建户用沼气池0.2万口,全市沼气池总量达到1.7万户以上,全市50%以上的农村居住户用上沼气;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万户。我市沼气工程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已经形成规模,今后要集中精力抓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把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基金“以奖代补”项目,继续扶持,以确保沼气服务网络长效运转,发挥已建沼气池的综合效益。积极推广沼液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生态农业示范片的建设。要重视农业环保工作,推动全市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立禁养区,建设生态养殖集中区,结合基地(场)改造,开展废物利用,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提高养殖业无害化水平。通过畜牧环保技术产业化,分步实施,全面完成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设施农业工程建设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档次低,发展滞后。今后几年,我市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级把设施农业列入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扶持项目的大好机遇,突出抓好设施农业规模的扩展,每年争取完成10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作为示范带动项目, 2012年全面完成总投资235.68万元的“永安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要认真实施每年300-500万元的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设施项目”,在建设“高标准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规模化节水节肥露地喷灌设施“、”蔬菜保鲜贮藏冷库、“食用菌智能化菇房”、“食用菌温控钢架大棚”、 “规模化生态茶园”等项目上有所突破;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投入设施农业建设,探索设施农业种植优选模式,提高设施农业的利用效率,提升设施农业的产出效益,实现设施农业效益最大化。
  四、保障措施
  要确保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体制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现代农业建设领导
  ——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为了更好的落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永安市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政府办、市农办、财政局、市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烟草局、供销社、国土局、规划局等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局,抽调部分人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为使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常态化有效运作,筹建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
  ——做好全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规划和实施。为了《永安市现代农业建设总体规划》中的项目按既定目标、序时进度实施,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要按照产业布局分工,做好专业示范园区、专项产业发展以及重大产业项目的具体规划编制,如:《永安市(大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永安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永安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详细规划》等子规划,要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细化工作方案,科学指导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制定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永安市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政府重点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永安市农业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一个标志,也是永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机遇,为了切实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要尽快出台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专门扶持政策,从财政扶持、用地优惠、水电优惠、税收政策、金融支持、工作奖励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扶持办法,支持和保障我市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
  ——抓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稳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明确市、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服务职责,履行公益性推广机构职能,确保人员编制,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发挥村级农技人员作用。结合乡土人才选拔培养,配齐村级农技推广员;要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对全市农技人员开展大规模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健全乡(镇、街道)农业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工作精神,在逐步健全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优化配置农技推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体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乡镇农业服务要做到“有服务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实体、有实验示范基地”。
  ——加强五新技术项目的落实。积极争取地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好永安莴苣、永安黄椒等永安地方特色品种得提纯复壮工作,巩固永安贡鸡、樱桃谷鸭种苗基地建设,加强新品种引进步伐,建设台湾农业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积极推广新的高效种植模式及高产配套技术,提高耕地综合产出率,认真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抓好新肥料示范推广,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积极推广新型农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推广以设施大棚、水稻机插机收等农业新机具,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强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减少污染、提高品质。
  (三)加强农业产品安全保障
  ——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推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省级地方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积极参与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争取实施省级、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推进质量安全认证监管。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GAP(农业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立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严格农资供应、种养、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管理。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作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披露机制,围绕产地环境检测、投入品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实行生产过程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加强从生产源头到餐桌消费的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
  (四)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
  ——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广泛开展宣传、学习和培训工作,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以示范社和达标社评选为抓手,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全市重点抓好50家规范化合作社试点建设。围绕“有规范的章程制度、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有健全的服务功能、有自主的经营品牌、有一定的成员规模、有明显的增收效果”为主要内容,认真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七有”规范化建设,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考评、奖励制度,开展 “七有”示范社和达标社评选活动。
  ——发挥农村各类中介组织作用。要积极发挥各类涉农协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协会、农产品市场协会和各种专业协会的建设,有效地架起农村与市场的桥梁,应当充分发挥农村与市场“媒介人”的积极作用。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应当充分发挥农户与市场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更多地吸引农村实用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带头、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五)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完善三农信息服务网络。永安市作为福建省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项目试点县,在重点做好乡镇、村两级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的同时,利用电信企业提供的有线与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络,通过以点带面,培训、引导农民使用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根据福建三农服务网三级栏目总体框架制定永安市三农服务网站、地方特色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和所辖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具体建设实施方案等,同时建立所有乡村的网页。加强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实行公益性服务与增值性服务相结合的站点,将在专人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设施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流通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收集和发布等综合信息服务。
  ——完善12316特服号码制度。12316前身是969155,其建立的初衷是为农民释疑解难,受到农民的好评。目前,农业12316重点已由农事疑难转向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纠纷、投诉,要建立农业、农村难点、热点问题的合理解决的办法和制度。要加强12316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保障人员、经费,明确服务责任制,提高服务效率。
  ——依托各类信息平台推广“五新”。发挥我市农业信息网、农业天地、《永安农业》等媒体平台优势,及时提供国内外和全省各地农业“五新”的信息,推进“五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促进农业技术成果与企业、农户对接,同时做好已对接“五新”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五新”项目取得成效。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增设农业科普知识节目,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各种科普宣传设施,大力教育引导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鼓励动员农民学技术、用技术。通过科协、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市直有关单位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为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创造条件。
  (六)加强农业发展资金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支农的力度。在2011年安排1500万元农发资金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投入额度,新农村建设资金也要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财政支农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和补助乡镇街道、农业科技服务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基础建设、示范基地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品牌培育、五新技术推广、农业项目贷款贴息和农业人才培训。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农业的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现代农业项目资金问题。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帮助农业企业解决生产资金困难;积极探索创新农业项目贷款融资的途径,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林木、经济作物、房产、大型农机具等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抵押贷款担保,解决有效担保难问题。探索组建各类农业担保公司、贷款融资公司、经济服务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服务结构,创新服务方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各金融机构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信贷的重点,提供信贷支持;各类支农建设项目要优先委托、安排各级评定的示范社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加强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工作方略,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工作,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台湾地区、国内发达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对在我市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外地客商、本地能人,加强服务指导,制定优惠政策在现代农业生产用地、用水、用电、税费减免、固定资产技改投资、技术引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沼气的主要成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