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产业想对于美国传统纸媒的优势产业的优势

查看: 2525|回复: 3
阅读权限24威望0 级论坛币2 个学术水平0 点热心指数1 点信用等级0 点经验1817 点帖子117精华0在线时间19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拓展新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同时,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植新兴产业。凭借其在信息网络技术、资金、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美国实现了国内传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产品的智能化和轻型化、贸易和服务的电子化,重新执世界传统产业之牛耳。
美国传统产业的产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占GDP的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与欧洲经济的起飞,美国的传统产业逐步走向了衰落。美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比重从1953年的45%下降到1980年的32%。甚至在以底特律、匹兹堡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和制造中心地区形成了著名的产业“锈带”(Rust Belt)[1]。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美从业人员的比重也呈同样下降趋势,年制造业占整个非农就业的23.6%,而年降至15.1%,相应时期的私人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却从52.4%升至62.9%。另外,从美国制造业工资成本与其他国家的对比看,美国的工资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同期也越来越高。从年两国小时工资成本对比看,西德对美国从0.97∶1降为0.75∶1,法国对美国从0.75∶1降为0.56∶1,日本对美国从0.57∶1降为0.5∶1。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虽然,劳动力的高成本是削弱美国传统产业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则是设备改造滞后。
当时作为美国竞争对手的日本、德国由于采用高新技术,使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钢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采用连铸技术的钢材产量达77%,欧共体45%,而美国只有21%。美国汽车工业也存在同样问题。
为了扭转传统产业的发展颓势、重振传统产业雄风,针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82年里根政府制定了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举的战略,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使其占GDP的比重日益提高;另一方面,美国还加快了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使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1970年时,高技术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只有16%,1994年时提高到了20%,而到2000年时则进一步提高到了25%。
在高新技术推动下,美国除了将一部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外,其国内产业快速向现代产业转变。经过脱胎换骨之后,美国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生。以钢铁业、汽车业的高技术改造最为典型,针对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的钢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投资几十亿美元用于钢铁厂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改造。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电脑化;改革管理流程和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等。经过实施这些措施,美国钢铁的生产和出口在20世纪90年代保持了持续增长。1997年美国的粗钢产量为1.08亿吨,比1991年增长了22.3%。根据政府数据显示,过去5年美国钢铁出口交易额成长80%,由2003年第1季的1760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同期的3160亿美元。工业成本的降低和海外订单增加,使得美国钢铁业在2008年获利近8800亿美元[2]。
与钢铁产业的改造升级相类似,美国汽车业通过将微处理器引入生产机床,使传统机床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将程序控制器、微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引入机械产品,使传统产品跃上一个新档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提高了设计速度和产品质量。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相继出重金分别兼并了数据处理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和高技术电子系统公司,不但实现了企业的技术改造,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革新和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获得了生机。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的工业成本降到了世界最低水平,它比向来以精细生产方式获取成本领先的日本制造业成本还低40%。美国的汽车业无论在总产量还是总收入上都全部超过了日本,重新取得世界汽车业的龙头地位。
载入中......
阅读权限24威望0 级论坛币2 个学术水平0 点热心指数1 点信用等级0 点经验1817 点帖子117精华0在线时间19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请大家多多指点呀,万分感激
阅读权限22威望0 级论坛币230 个学术水平2 点热心指数0 点信用等级0 点经验1157 点帖子116精华0在线时间52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图片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有没有关于中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状的呢?
阅读权限28威望0 级论坛币1279 个学术水平12 点热心指数8 点信用等级5 点经验6956 点帖子535精华0在线时间356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积分 1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设置帖子权限道具: 提升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现在美国的论坛好多人都在骂美国的corporation把工厂转移到中国,让很多美国人失业。
论坛好贴推荐产业结构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gòu]
结构,亦称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的。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结构,主要是研究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指一国重点或结构重心由向和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别&&&&名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包&&&&括五个要素影响因素一切影响经济增长得因素变化趋势参看正文
表现为一国不同时期最适当的产业结构,其主要衡量标准是:
(1)原则(所得弹性标准),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与增加对某商品之比。如果由于收入扩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高的商品,出口增长率则可随之提高,对整体则较为理想;
(2)上升率原则(生产率上升原则)。为了使高的商品能够出口,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最佳选择是把生产上升率高的或可能性大的产业作为重点;
(3)技术、安全、群体原则,即从长远观点看,的动力是,从而对于能成为将来技术革新核心部门的,目前虽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也不能轻易放弃;
为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要求有某种程度的国家安全保障或能够保障国家威望的;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必须形成范围较广的产业群体。符合上述三条标准的结构状态,就可称之为一定时期一国产业结构的最适状态,同时也就表明该国阶段上达到水准状况。
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本身,以及技术结构,,产业组织,产业链五个要素。在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有两大、两大部类分类法,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对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部门分为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的部门,包括、、、运输邮电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产业结构示意图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对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划分是:
:(包括种植业、、牧业和)。
:(包括,制造业,电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全面变革。
:除第一、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农、林、牧、渔服务业,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和技术三种在各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与设备折旧和研究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主要指、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的技术、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就被划入。
2、资本密集型。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和金额较高的。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主要分布在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目前技术密集型包括:微电子与制造业、航空航天、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的。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的前景。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现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这套〈国际标准分类〉分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狩猎业和;B、;C、采矿及采石;D、;E、电、和水的供应;F、;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K、、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我国发布的〈与代码〉就是参照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一切决定和影响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对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地影响。知识与技术创新、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自然资源禀赋、资本规模、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等是一国结构演变过程中的基本制约因素,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是影响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和技术扩散都对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按照一般的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机器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从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质的突破。纺织的兴起、运输业的跃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都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在方面,人们开始用蒸汽泵大量地灌溉农田,并用它来推动石磨加工农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起步。人类的能源结构从以木材为主的转向以煤炭为主,动力由以人力、水力、风力为主演进到以蒸汽动力为主。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生产力再次跃升。在内燃机技术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电力工业崛起(发电、输电、配电系统),“弱电”工业产生(“弱电”技术出现,相应产生了电信业、广播业等)。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生产进一步集中化,垄断企业不断涌现,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形成了生产流水线等。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高分子合成技术及空间技术等为标志。原子能技术出现,带动一大批生产和应用原子能的崛起,其中有与原子能相关的机械设备、材料、燃料等工业。高分子合成技术引致塑料、橡胶、纤维、合成材料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众所周知。人类拥有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崭新的生产手段,大大节省了人的体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脑力,使人们能用“电脑”代替各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这是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计算机和计算机广泛使用,使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得以普遍建立,信息逐渐成为了主导产业。显而易见,这次技术革命带来了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第四次技术革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通常也称为新技术革命,以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技术(如纳米技术)等为主要标志,这次新技术革命仍在开展之中,对其具体内容目前仍然说法不一。近20年来,高新技术的涌现和高新技术的崛起,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网络技术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将对各次的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技术革命促成由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的纺织基本上是属于,而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汽车、化工、钢铁等产业群则具有资本密集的特征,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中诞生的新产业,如计算机工业、宇航工业等属于知识技术密集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新技术革命不仅促成了各个时期主导的变化,使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发生变动,而且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要成为推动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这一转化正是在技术创新这一环节实现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从动态角度看,技术创新过程是由科学研究形成新的发明,新产品开发、试制和生产,试产营销等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是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技术创新促进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而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科技含量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科技在形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同时,其他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不断向农业科学渗透、交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交叉点,拓宽了农业生产领域,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禀赋
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国结构和有重要影响。经济最早在寒带地区和沿海地区得到发展,当今许多发达国家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印证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的发展。而地下资源状况,直接影响采掘、燃料动力工业的结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的结构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在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中,确实受惠于其国内的自然资源禀赋。但自然资源禀赋绝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条件好的国家可能差别很大。因而,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往往并不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作为一国工业化发展与结构转换的道路,如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特别是日本这样自然资源奇缺的国家却在30年时间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前列。20世纪初开始,阿根廷跻身于高收入国家,其生活水平当时远远高于意大利,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如此。尽管阿根廷拥有世界上最高产的土地和大量矿产,但近年来阿根廷的危机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侧面说明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并不能保证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状况对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许多原来难以采掘的资源得到开发,并能开展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天然原料;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缓解自然资源对一国或一地区产业结构的制约。从纵向发展过程看,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作为工业化发展与的初始条件或先决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越是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可能越大。当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所取代,从而完成了起飞与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它的作用与影响会趋于减小。
是在某一时期内每一种价格时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或劳动量或劳务,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哪一个都不能成为需求。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包括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也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在凯尔斯(John Maynard Keynes)之前,经济学家所信奉的是“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理,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的现实彻底否定了萨伊定理,经济学中发生了以需求为分析中心的凯恩斯革命。人们对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对一国、供给结构、结构影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影响结构变动的角度看,个人消费结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结构、净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均对产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指出的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与过剩经济条件下,需求结构对结构和供给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居民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决定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层次,决定是否会产生排浪式消费,进而影响产业结构。
人口规模与结构
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的规定。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人口总量,质量指的是在既定的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在自然资源、资本数量与可利用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的速度或一定时期国民产出的增加取决于可资利用的劳动数量。劳动力数量增加来源于人口自然增长、劳动参工率提高(尤其是妇女劳动参工率提高)、移民和劳动时间延长。在初期,人口增长迅速,经济中劳动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推动其结构转换的起始阶段,曾经受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制约。在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力质量(劳动者身体与文化素质)起主要作用,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主要源于人力资本投资。现实经济生活中,结构的变动或某个地区的兴衰都会迫使劳动力流动,引起摩擦性事业,一方面衰退行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引起大量失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工作年龄人口中人人都有工作,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行业由于缺乏合格的劳动力而存在岗位空缺。
是在开放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结构变动的因素,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的。一般来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进出口结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结构、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进了的国际转移。在封闭经济中,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并不伴随着对外产业转移,而是在一国范围内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国际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结果。
除上述因素外,一国资本的积累程度、国际投资规模(包括本国资金的流出和国外资金的流入)、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计划命令型的发展模式与市场竞争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产业政策、历史条件、战争与和平环境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
总之,上述种种决定和影响结构的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因素可能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致互相抵触,综合地影响和决定着现有结构及它的变化规律。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如英国和,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第二,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的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发展的主导部门。
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以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起步的。
2、以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
3、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
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来进行发展轻纺工业的“补课”,而现在则要以信息化带动。
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随着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比重逐渐提高;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上升。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和利用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对传统商业服务业的改造步伐,提高流通现代水平。  在发展连锁经营方面,推动连锁经营向多业态、多业种扩展,建材装饰、中介服务、汽车、通信等行业都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和引导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运用品牌、商品和管理等优势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联合重组,推动连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抓住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的历史机遇,鼓励优势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启动农村市场。  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业方面,要重点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商业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等全市流通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通过资产联合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满足各类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同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在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加强政府在网络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信用、法制环境、网络支付等方面的投入,争取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早日投入运营,以支持大型流通业连锁集团的集中采购交易和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鼓励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采购、营销、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和服务技术。[1]1、我国第一产业矛盾的症结,在于耕地、水等资源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
人均耕地和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较多,今后每年还有大量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难题,由于,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要花费大量投资,包括水利设施的建设,机械产业结构比重图设备、动力、化肥、农药的投入等。这就使农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而又使得的人均劳动难以提高。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的低下,使得从事生产的难以增加,“增产不增收”,“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等现象还很严重,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多年来,采取的提高粮食、棉花等,“以工补农”等措施起到了促进发展的效果。但当主要农产品价格接近后,人们面临着政策上的新的选择。除了继续增加的投入,特别是,还需要开辟新的道路,采取新的措施。
2、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矛盾的根子,是农民多,收入低。
中国人均拥有的主要和住房,在世界上尚属低水平,具有发展的潜力。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目前在城市已经普及的商品在农村尚无购买能力。
3、造成比重过低状况的原因,有交通等不发达等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城市化的程度,与的程度不相适应。1、坚持金融危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把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农民收入增加。
2、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3、加大调整改造加工的力度,振兴,积极培育新的点。
4、鼓励和引导加快发展。
5、促进合理布局和。是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创始人(Willian Petty,)最先研究了。英国经济学家(Colin Clark,)揭示了以第一次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进而导致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Simon Kuznets,)对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优化 包括: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五个特征。的各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则是理论揭示的的客观必然性,是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
(1) 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结构的协调、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
(2) ,即产业结构根据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结构中由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占优势比重逐级向、技术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3) 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是我国经济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2]中共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的要求,作出了推进的部署,即形成以为先导、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我国推进指明了方向。中共通过的《》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进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是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2005年12月经审议通过发布的《促进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转变方式,推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银行的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