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渭南市 华县 大明镇哪个快递到

当前位置:陕西渭南市华县瓜坡镇
> 陕西 > 渭南市 > 华县 > 瓜坡镇
陕西渭南市华县瓜坡镇
行政代码:行政级别:镇长途区号:0913
车牌号码:陕E人口:约1.6万人人口密度:489人/km2面积:32.7km2邮政编码:714000身份证前六位:610521隶属政区: 华县 瓜坡镇相关网站:华县旅游指南华县特产介绍渭南品牌网渭南旅游指南渭南特产介绍陕西品牌网陕西旅游指南陕西特产介绍
  华县辖镇。1949年设瓜坡区,1956年改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城西,距县城9公里。面积32.7平方公里,人口1.6万。陇海铁路和301国道穿境而过。辖南沙,三小、张岩、瓜底、沟岭、井沟、三留、故城、马泉、湾惠、姚郝、过村、良侯、井堡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化工、建材、运输、建筑为主。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杂果为主。草莓种植已成规模。境内有陕西省化肥厂等大型企业,为华县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以下地名与瓜坡镇面积相当:
瓜坡镇特产与美食华县大葱地膜洋芋柳枝香椿白封肉华州大白菜时辰包子合阳黑池羊肉糊卜到瓜坡镇必去著名景点宁山寺华县郑桓公墓猴王诵经蕴空禅院华县李元谅碑杨松轩墓园元君庙-泉护村遗址瓜坡镇区划 123 陕化社区
121 三留村
220 马泉村
220 三小村
220 湾惠村
220 故城村
220 姚郝村
220 南沙村
220 良候村
122 瓜底村
220 张岩村
220 井沟村
220 沟岭村
220 井堡村
220 东赵村
220 北沙村
220 君朝村
220 闫岩村
220 田杨村
220 庙前村
220 李托村
220 黄家村
百度推广 瓜坡镇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瓜坡镇怎么看? ---说两句吧!
上一篇地图: 下一篇地图: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字体: 】【】【】【】【】【】
特别行政区:
【请先按 省-市 查找所在的市(内含辖区内区县和乡镇地图) 】大明镇初级中学 -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网欢迎您---了解华县首选678114华县网|打造华县一流网络媒体|新闻,旅游,文化,信息,娱乐,社会,图片,音乐 - 国联网
| 中国区县联盟网 全面整合地方资源 打造本地网络最大媒体 |
大明镇初级中学
来源: 本站原创
  现校址在太平寺西北。前身是大明小学,校址在太平寺,亦称大明寺。学校创立于民国十一年(1922) ,初名为私立太平寺小学,民国三十三(1944)改为中心国民学校。 1949 年解放后县上改名为华县第十九完全小学,校长崔伯协。后又改为县第二十完小,校长吝春昌,继任杨效儒。
  1957 年附设民办初中 1 班,学生 68 名,教师 2 人。 1958 年“大跃进”时,大明管区(即今乡制)在算王村东今校址,修建校舍,兴办民办农中,由崔逸善负责校务,原小学附设的初中班并人,改为农中班。 1962 年县根据省教育厅指示,将农中 95 %改为冬学留 5 %的精神,进行调整,华县仅保留大明及莲花寺(校址在时村)两农中。时大明农中设有一、二、三 3 个年级,教师 5 人,工人 1 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了一个时期。
  1971 年“中学热”时,大明小学又设初中班,后改为七年制学校,至 1976 年学校迁至现校址,校长邹治文。大明小学原校址扩人大明公社(即今大明镇政府)院内。学校一度曾设高中班,一届毕业后,二届生并于高塘中学。至 1985 年学校面积已扩展到 40 . 9 亩,校舍面积 1985 平方米,学生 11 班, 655 名,教职工 36 人,其中公办 22 人,民办 14 人。 1986 年学生王卫平获渭南地区初中数学竞赛第 2 名。
1992 年新建教学楼 3 层 18 个教室,建筑经费:国家投资 5 万元,群众集资 32 万元。 1994 年国家投资 2 万元,乡政府投资 31 万元,建学生宿舍楼 2 层 13 间。
  1993 年县上发展职业教育,改该校为初级职业中学,学生 9 班 450 名。学校实验田果园 7 亩,花椒园 3 亩。
  1995 一 2 002年先后集资 20 余万元修建了面积 546 平方米的第 2 幢教工楼,投资 35 万元建成 140 平方米的会议室及师生食堂与水房 4 间,投资6000余元改造了 12 间宿舍, 2 万元购置了生活锅炉,保证了师生生活用水, 1 . 5 万元修建厕所总共 10 间。先后购置课桌凳 230 套,投资 2 . 76 万元。建微机室投资巧万元,完善电教设备投资 8 万元,增加了物理、生化仪器室 2 个,使学校理化器材与体育器材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997 年,中考有 8 名学生考人中等专业学校, 62 名学生升人高中学习。 1998 年,中考有 8 名学生进人全县个人总分前百名, 29 名学生考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升学率达 52 . 4 % ,其中颜永红在中考复试时获渭南市个人总分第 1 名。 1999 年中考有巧名学生进人全县前百名, 4O 名学生考入中等专业学校, 49 名学生升人高中,升学率达 62 . 7 % ,其中吴照平在中考中取得了全县个人总分第 1 名。
1997 年 4 月获“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历任校长还有刘继新、杨德发、李逢春、王景哲、东少川、同志英、李铭中、罗俊生等。 1995 年张忠孝继任。
  附记: 1998 年初教育局抓素质教育试点工作,该校系重点之一。年终该校在其 《 总结汇报 》 内“存在问题与设想”中提出该校“职业中学名不副实的问题”,并提出学校的设想,“将拿出方案与局职教股联系,取得支持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后改革设想落空,原因是学生毕业后,职业无保障,众多家长不愿让学生上职业学校。因而学校虽为职校牌子,实则初中课程,毕业学生中考未被录取愿继续学习者,仍上初中补习班。
☆相关文章您的位置:首页 &
& 华县地图
经济发展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1.104亿元,较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6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7.737亿元,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76.5%,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为15.1%,下降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4:76.5:15.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7.76%。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6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02%,其中县属投资102989万元,增长73.06%。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43.5万元,增长29.93%。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4,涨幅为6.4%。全县共引进项目34个,总投资96.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35亿元。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0099万元,较上年增长32.1%。年末全县总人口356703人(其中公安户籍人口为347993人)。全年出生人口3243人,人口出生率9.09‰;死亡人口2097人,死亡率5.88‰。人口自然增长率3.21‰,计生率99.2%,性别比为106.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20元,比上年增加2255元,增长24.61%。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47元,比上年增加576元,增长24.31%。全县在岗职工23924人,职工工资总额60759.8万元,增长16.7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244元,增长13.85%。自然特征华县地势南高北低,在土地构成上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583.4毫米,无霜期283天。享有“中国钼业之都、中国无公害蔬菜基地、中国少华山、中国皮影之乡”四张名片美誉。钼储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钼资源矿石量达14亿吨,钼金属128万吨,是世界六大钼矿床之一。华县的钼产品85%以上出口,年可出口创汇8.5亿美元,出口创汇占到陕西的1/5,占世界钼冶金炉料市场的8%—10%,产品遍布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各地。科技普及2007年全年引进推广新技术14项,新品种20个。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2个,共开发新产品2个,申请成果鉴定1项。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084人。县辛辣蔬菜研究所的“鲜红类圆柱型干鲜两用三红胡萝卜细胞质型雄性不育性系选用与利用研究”填补国内空白;无公害蔬菜脱水加工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华州红梨示范推广项目列入省科技推广计划;金堆钼业公司新型高强韧钼合金产品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之中。环境绿化工业废水处理率较上年提高10%,酸雨频率降到25%,城区居民燃气率达80%,城区地下饮用水水源、桥峪、涧峪、水夫峪等地表饮用水的水源合格率在100%。依法关闭重点污染企业2家,取缔非法小选矿14户。全县化学需氧量削减量420.8吨,二氧化硫削减量1798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5.02%,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5%。保障保险现有社会福利院1所、民政养老院1所。2007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6562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3432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35327人。全县农村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102人。城乡建设以县城南扩、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为总揽,不断加大县财政支持城市建设工作力度,全年共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3个,完成投资1.6亿余元,其中县财政投资5000余万元,为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开通了站南路,完成了东环路、子仪大街、杏林南路、吴溪路、少华北路的改造工程,建成了东西排污渠,投资2000余万元的南山大道已完成管网铺设和路基平整工程。少华广场建成开放,电力综合服务楼主体竣工。落实创卫工作责任制,完成了吴溪路、咸林路等城区主干路人行道硬化,更新改造了华州路、咸林路、少华路路灯,实现了主干道全天保洁、主要街道人行道硬化和所有街道的亮化。杏林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吴家农贸市场开工建设,县城中心农贸市场完成征地工作。城区乱停乱放、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行为得到整治,县城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村道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6亿余元,其中县财政投资3000余万元,共新建通村公路312公里,硬化巷道路216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乡乡、村村、巷巷”通水泥路目标。水利电力全县有12座水库,6条南山支流,水资源总量为3.3亿立方米。同名华县西汉置华县,属泰山郡。遗址在山东费县城东北20公里方城镇境内。东汉初省华县入费县。约在桓帝时析费县复置华县,仍属泰山郡。晋费县属琅琊郡。刘宋复省华县入费县。交通通讯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101省道横贯东西,西南铁路、华金和华洛公路沟通南北,郑西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在建。有地方公路131条,通达里程1000多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余户,互联网用户达7000多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行政区划2011年7月,陕西省政府撤销华县撤东阳乡并入高塘镇,撤金惠乡并入大明镇,撤销毕家乡并入柳枝镇,撤销辛庄乡并入赤水镇,调整后华县辖10个镇:华州镇、杏林镇、赤水镇、高塘镇、大明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金堆镇。华州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西关、大街、吴家、电力、红岭)、19个村委会(崖坡、铁马、西关、温巷、大街、城内、吴家、马斜、张场、团结、西罗、王堡、吝家、王什字、杜堡、杨巷、赵村、宜合、先农)。杏林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给排水公司、复肥厂)、14个村委会(杏林、梁西、李庄、三溪、梓里、磨村、龙山、城南、李坡、车湾、灰池、天岩、康坪、老官台)。赤水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赤水)、33个村委会(赤水、台台、新城、麦王、薛家、新村、样田、楼梯、罗家、郭村、桥家、南会、程高、江村、水城、南吉、沙弥、位三庄、太平、城里、辛庄、李家、薛史、马庄、候坊、贾家、王里渡、刘家、雷家、姚家、李家、陈家、步背后)。高塘镇辖41个村委会(北村、朱张、铁里、同家、吉饶、南堡、吉家河、柿村、二合、枣园、腰村、处仁口、东峪、圣山、寺底、刘堡、老年、西湾、大王、罗吝、寺前、薛底、忠靳、南麦、堡底、西峪、南堡、拆头、留马、小村、安饶、宋斜、候崖、胡磊、东阳、朝良、泽口、里寺、江村、南候、北候)。大明镇辖30个村委会(大明、吕塬、里峪、高楼、桥峪、渔池、赵家、水渠、三义、杜湾、孙堡、白泉、方寨、沟南、唐安、算王、马场、李岩、寺王、杜源、兴国、北耐、毛沟、下李、薛马、雷西、马峪、崔马、韩凹、汤坊)。瓜坡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陕化)、23个村委会(三留、马泉、三小、湾惠、过村、故城、姚郝、南沙、良候、瓜底、张崖、井沟、沟岭、井堡、东赵、北沙、君朝、闫岩、孔村、田杨、庙前、李托、黄家)。莲花寺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石碴厂、时村农场)、27个村委会(袁寨、长寿坡、党家河、白家河、高家河、南马、西马、罗纹、北马、八里店、三合、少华、乔堡、南寨、肖场、白石、龙潭、荷草、水峪、西寨、何巷、瓦头、东罗、庄头、时堡、汀村、由里)。柳枝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柳枝)、20个村委会(新庄、沟峪、伏中、南关、上安、丰良、孙庄、张桥、梁堡、西沟、石沟、王宿、北拾、彭村、毕家、孟村、北刘、秦家、钟张、拾村)。下庙镇辖21个村委会(下庙、南解、秦家滩、惠家、滨坝、牛市、简家、吊庄、王巷、什字、新建、三吴、沟家、东周、西周、姜田、杨相、车堡、甘村、康甘、田村)。金堆镇辖3个社区居委会(寺坪、金堆、石可)、14个村委会(寺坪、西川、东坪、西坪、芋坪、粟峪、粟西、大粟西、任家滩、武坪、草坪、铁炉、车台、罗涧)。历史沿革,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封庶弟姬友于今城关镇附近,筑有郑邑。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设郑县,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后又在西部今赤水镇郭村增设武城县。秦属内史。西汉析郑县、武城二县地于今侯坊附近置沈阳县,郑县属京兆尹,武城、沈阳二县属左冯翊。王莽始建国改武城县为桓城县、沈阳县为制昌县。东汉初废武城、沈阳入郑县。北魏于县兼设东雍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名华州,并于县兼置华山郡。北周时郡治移今拾村,四年县治又移今郭村;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州废,属京兆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9年)复置华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太州,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华州。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又更名太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再复名华州,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州治今城关镇,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县治移今故郑村;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华州升为兴德府,兴华三年(公元900年)复为华州。蒙古初废郑县,辖地归华州直辖;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郑县,后又废入华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华州为直隶州,十三年降为散州,属同州府。1913年废华州置县,县以州名,属关中道。1933年属省。1939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70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起属渭南市至今未变。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