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150名学生进行调查,12%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为你作文想成为企业家,医生,想成为企业家

/link?url=mFwMyauS4bYizEIAIf5nRM89krwydImA1phMxRlKyghFAz4_lMSrIqokmoVtvKAy46MaBlhPH_FUQTKhHK9n7yr7tShA7AtoOMzZWK5bNSGDCjqkkukj_Vb6Ki5xFc_iqYboo3dCwbQ8toDPwi3HE_
系统错误!以下是热门股票
金罗盘测评
销售毛利率
城市安防产品
通信监控产品
金融安防产品
企业网监控产品
平均折/溢价
成交量(万)
总余额(万)
公司名称: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8349万元
上市日期:
发行价:36.00元
更名历史:
注册地: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开创大道2819号六楼
法人代表:刘双广
总经理:侯玉清
董秘:黄海潮
公司网址: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020-
调查报告:百位学者企业家眼中的2014中国经济
  【编者按】:2013年,称为“改革之年”一点也不为过。2013年3月,春寒料峭之际,“两会”就吹起了强劲的“改革春风”,新一届班子上任后,“改革春风”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国,从“李克强经济学”到上海自贸区,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密集改革政策的出台,2013年的改革创举令人目不暇接,暮气被一扫而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不但是对2013年的定调,也预示着2014年将是改革再出发的一年。
  搜狐财经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财经媒体,一直关注中国改革,我们深知,改革事关国家命运,事关每个国民的福祉。为此,搜狐财经已经连续三年在岁末年初重磅推出大型“百位经济学家、企业家大调查”,邀请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最知名的企业家“会诊”中国经济,展望时代。搜狐财经此前隆重推出的《》、《》大型调查,获得极大反响。
  2014年的报告,搜狐财经特别携手长江商学院共同举办,其中,专家部分调查由搜狐财经完成,企业部分问卷由长江商学院完成调研。力求从企业家、学者两个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角度“问诊”中国经济。在企业家层面,我们关注企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正如我们在《2013年百位经济学家、企业家大调查》中指出的——“如果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能健康成长,那么中国经济就将有光明的未来;如果中国的企业因外部环境、税负过重而经营困难,那么中国经济将难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在学者层面,我们聚焦宏观政策变动,中国经济需要宏观政策保驾护航,每一项改革政策的实施都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
  那么,这个改革年,已经又将如何塑造中国经济呢?
  学者部分
  1、如何看待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改革?
  29%的学者表示对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乐观,有67%的学者表示审慎乐观,只有4%的学者表示悲观。持乐观立场的比例高达96%,可以说是历年来学者对改革最乐观的一年。乐观源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市场地位到具体领域的开放,被学者广泛誉为“力度超过预期”。
  改革是毫无疑问的2013年第一关键词。从2013年新年伊始到2014年新年的钟声敲响,“改革之声”不绝于耳,政府密集出台改革措施,学者密集解读。以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分水岭,中国似乎走上了“改革再出发”的道路。
  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改革,学者们都是怎么看待的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9%的学者表示乐观,有67%的学者表示审慎乐观,只有4%的学者表示悲观。持乐观立场的比例高达96%,可以说是历年来学者对改革最乐观的一年。乐观源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从市场地位到具体领域的开放,被学者广泛誉为“力度超过预期”。
  《决定》定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将在市场化道路上坚定前行,正如李克强总理的恩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3013搜狐财经年会上说言:“只有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我们今后所要求的消除产能过剩,结构优化,并且是我们经济的发展稳定的基础。”
  厉以宁给李克强的“中国经济答卷”打分数时,他出了“优”的评价,并表示:“现在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老师对学生给优,自然是有信心的。
  2、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加大改革谈何容易,原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就指出:“取得共识的,必须得坚决贯彻,如果贯彻不到位就是利益集团的阻碍。” 从现有迹象表明,2014年,政府会着力落实改革,正如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所言:改革是被倒逼出来的,危机是改革催化剂。
  这是一道多选题。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多年,随着人口红利慢慢衰竭,问题逐渐显现,“拦路虎”频出。在八个问题中,得票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改革力度不够大、实体经济空心化、房地产泡沫、人民币外升内贬、地方债危机、改革风险大、经济速度放缓、社保亏空严重。其中,“改革力度不够”成为学者们关心的重点,得票率遥遥领先。
  改革力度是解开后面七项问题的关键。正如在搜狐财经年会论坛上,央行前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解读的那样:“在法制框架内进行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寻求利益公约数,是社会稳步前进的制度保障,也是中国公民福祉的保障”。在她看来,其他问题也都需要做利益调整。她指出“在法制框架内推动社会前进,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是改革的最佳路径。”
  但加大改革谈何容易,原全国政协常委胡德平就指出:“取得共识的,必须得坚决贯彻,如果贯彻不到位就是利益集团的阻碍。”
  从现有迹象表明,2014年,政府会着力落实改革,正如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所言:改革是被倒逼出来的,危机是改革催化剂。
  3、2014年改革有哪些看点?
  经济学家们普遍关心土地改革,其次是人民币国际化、简化审批,户籍养老等,都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土地改革是其中重中之重。改革难度是很大的,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改革阻力肯定都是需要去面对的,我觉得改革能够成功一半就不错了”。
  2013年的改革政策出台颇多,涉及市场准入、国企改革、资本市场、土地政策,可谓多路出击。那么,2014年就将是将改革政策落实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又将有哪些改革看点?这,还是道多选题。
  受访经济学家的选择从高到低依次是:
  在一些省份、城市实施土地改革试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汇率资产和的进程,进一步简化投资和企业注册审批流程,资本市场在监管体制改革中扩容,扩大资源税改革、修改消费税、试点环境税,成立几家民营银行,修改预算法,在一些中型城市实施户籍新政,在多个城市、省份放开单独政策,要求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向国有部门分红,进一步扩大养老金和医保覆盖范围,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完成住房信息联网,改革中央政府专项转移支付。
  从中不难发现,经济学家们普遍关心土地改革,其次是人民币国际化、简化审批,户籍养老等,都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土地改革是其中重中之重。改革难度是很大的,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改革阻力肯定都是需要去面对的,我觉得改革能够成功一半就不错了”。
  三中全会的改革措施都是着眼于中长期的改革,在2014年,将有个别难点突破,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能实现所有的改革措施。
  4、 2014年中国的GDP增速是多少?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过去中国的“投资率现在已经接近了50%”,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大概难以取得过去10%、9%的经济增长速度”。
  75%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中国GDP的增速将在7%—7.5%之间,另有10%的认为将在7.5%以上,15%的认为在7%以下。
  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过去中国的“投资率现在已经接近了50%”,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大概难以取得过去10%、9%的经济增长速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崔建华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我国投资率一直很高,产能增长较大,所以现在提倡重视消费”。中国经济过去几年,都是靠投资驱动型,靠政府推动的高投资换取GDP增长,这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货币超发,在新十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上,将全面转向城镇化、消费。
  5、 货币政策基调会是怎样的?
  86%的受访经济学家选择了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中性的,6%的认为是紧缩,8%的认为是宽松。这一预测结果,与李克强总理最近的表态不谋而合,他表示“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政策最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货币超发,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新一届班子上任后,货币政策的走向就成了关注的热点。
  86%的受访经济学家选择了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中性的,6%的认为是紧缩,8%的认为是宽松。这一预测结果,与李克强总理最近的表态不谋而合,他表示“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新年献辞里也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政界、学界广泛的共识。
  6、您是否看好世界经济复苏?
  在受访经济学家里,有65%看好经济复苏,有35%不看好。虽然看好经济复苏的经济学家比例高达6成,但一些知名经济学家也表示了对世界经济的担忧。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相连,那么,世界经济又能否复苏?
  在受访经济学家里,有65%看好经济复苏,有35%不看好。虽然看好经济复苏的经济学家比例高达6成,但一些知名经济学家也表示了对世界经济的担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指出:“明年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世界经济可能有所好转,但总趋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长期增长趋势在2%左右,虽然明年可能3%,甚至更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它的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应该是2%左右”。
  7、2014年股市整体走势如何?
  高达75%的经济学家认为股市将是维持震荡,另有23%认为会显著上涨。搜狐财经发现,投行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有细微分歧,但都较为乐观。随着密集的改革措施和股市新规实施,2014年,股市在震荡中有所上涨。
  在股市方面,有75%的受访经济学家表示“维持震荡”,有23%的认为会显著上涨,仅有2%认为会显著下跌。
  IPO重启后,数百家企业排队上市,中国股市或将迎来“上市潮”。监管新规实施后,中国股市的监管方向将从过去的上市审核,慢慢过渡到强调信息公开、透明,严厉查处违规。监管和规则的改变,必将影响资本市场。
  高达75%的经济学家认为股市将是维持震荡,另有23%认为会显著上涨。搜狐财经发现,投行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有细微分歧,但都较为乐观。随着密集的改革措施和股市新规实施,2014年,股市在震荡中有所上涨。
  8、2014年您会选择何种投资方式?(可多选)
  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一向偏少,不管风险如何,股市还是成了少数仅有大众投资方式。对比上个问题中,经济学家认为股市将是震荡上涨,那么,明年在个股或行业方面将有一些机会。
  在投资机会方面,受访经济学家给出的建议按得票率从高到低依次是:
  股市、境外理财、理财产品、房市、投资创业或给家人企业、投资朋友或亲戚的企业、信托、保险、基金、参与民间放贷
  从中可以发现,股市还是首选的投资渠道,其次是理财产品,而房市也是得票率较高的选项。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一向偏少,不管风险如何,股市还是成了少数仅有大众投资方式。对比上个问题中,经济学家认为股市将是震荡上涨,那么,明年在个股或行业方面将有一些机会。
  理财产品也成了重要的投资方式,有经济学家建议不妨多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及相关的理财服务。当然,风险是第一需要考虑的。
  9、您认为中国楼市有无泡沫?2014年房价走势如何?2014年楼市调控政策将如何发展?
  有80%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楼市存在泡沫,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同时,当问及2014年房价走势时,有59%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会上涨,认为持平的有23%,仅有18%的认为会下跌。也就是说有82%的经济学家认为房价会稳中有涨。这与认为楼市有泡沫的比例惊人相似——一方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楼市有泡沫,但另一方面有认为房价不会跌甚至还会涨。
  我们决定将这三个问题一起分析。
  有80%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楼市存在泡沫,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同时,当问及2014年房价走势时,有59%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会上涨,认为持平的有23%,仅有18%的认为会下跌。也就是说有82%的经济学家认为房价会稳中有涨。
  这与认为楼市有泡沫的比例惊人相似——一方面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楼市有泡沫,但另一方面有认为房价不会跌甚至还会涨。
  在调控政策方面,有62%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会“维持现状”,23%的认为会“加大调控力度”,仅有15%的认为会“减少调控力度”。
  面对高企的房价,受访经济学家们认为,楼市调控将维持力度甚至加大,但这能否促使“泡沫”破灭呢?
  这就涉及到下两个问题的解读。
  10、您认为城镇化进程会推高房价吗?您认为土地改革将如何影响房价?
  刘胜军表示他认为2014年房价会上涨的原因是“货币超发”,邱晓华则表示是因为“总体上供不应求”,而吴庆认为是下跌。三位学者都认为城镇化会导致房价上涨,刘胜军表示这是因为城镇化“长期利好”房市,而邱晓华则认为城镇化导致“需求上升”。
  有51%的经济学家认为城镇化会推高房价,有49%的认为不会,基本是一半对一半。
  土地改革将如何影响房价?有25%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可能导致今后3—5年内房价继续上涨”,有43%的认为“会一定程度上稳定房价”,有32%的认为“将导致今后三到五年内房价逐步下跌”。也就是说有68%的经济学家表示土地改革会使房价稳中有升。
  综合以上,在受访经济学家中,有一半认为城镇化会推高房价,68%认为土地改革会使房价稳中有升。
  而今后几年都是城镇化和土地改革的年份,是不是这将预示着楼市泡沫还将继续甚至继续上涨?
  搜狐财经就此与多位经济学家进行了讨论,其中有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中欧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吴庆。这三位学者都认为中国楼市有泡沫,但在具体问题上有分歧。
  其中刘胜军表示他认为2014年房价会上涨的原因是“货币超发”,邱晓华则表示是因为“总体上供不应求”,而吴庆认为是下跌。三位学者都认为城镇化会导致房价上涨,刘胜军表示这是因为城镇化“长期利好”房市,而邱晓华则认为城镇化导致“需求上升”。
  在土地改革方面,刘胜军表示如果土地财政不改变,房价还会上涨,邱晓华表示土地改革将导致房价下跌,因为“土地是影响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
  房价是个复杂问题,涉及货币、土地、财政,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城镇化具体实施方案、货币政策的转向、财政改革都对房价产生影响。刘胜军表示“城镇化需至少20万亿,规划不好会成灾难”,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从另一个口径估算需要50万亿。这说明城镇化如何实施将直接影响房价走势。
  李克强总理一直强调城镇化不要演变成“造成运动”,城镇化应该是农民与市民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上的接轨,这些都将在中长期深远影响中国。
  企业部分
  1、您认为以下哪些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
  有高达84%的企业家认为国内的政策变动、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最大的外部因素。在具体行业方面,互联网、房地产等扎根国内市场的行业最看重国内的政策走向和经济环境变化,而制造业特别是外贸型制造业,则相应侧重于海外市场的变化。
  在衡量外部冲击方面,有高达48%的企业家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对企业影响最大,另有38%的企业家认为是“国内市场环境”,仅有14%的企业家认为是“国外经济政策或市场环境”。 这说明,有高达84%的企业家认为国内的政策变动、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最大的外部因素。在具体行业方面,互联网、房地产等扎根国内市场的行业最看重国内的政策走向和经济环境变化,而制造业特别是外贸型制造业,则相应侧重于海外市场的变化。
  在政策密集出台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呢?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切都将揭晓。
  2、 您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政策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家群体对经济政策的评价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究其原因,在搜狐财经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表示是因为2013年政府推动的“简政放权”、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举措,废除一些审批权、放开市场准入乃至反腐,都极大改善了宏观环境。
  在今年的调查中,有12%的企业家认为目前的经济政策“非常有利于”企业发展,另有58%的企业家认为“比较有利于”,也即有70%的企业家对目前的经济政策持肯定的态度,仅有28%的企业家认为“不太有利”。
  而在去年,仅有32%的企业家认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政策“比较有利于”企业发展,在当时,有高达54%的企业家认为政策“不太有利”企业发展,甚至有14%的企业家认为“非常不利于”,总计高达68%的企业家对当时的经济政策持负面看法。
  一年间,企业家群体对经济政策的评价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究其原因,在搜狐财经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表示是因为2013年政府推动的“简政放权”、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举措,废除一些审批权、放开市场准入乃至反腐,都极大改善了宏观环境。正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搜狐财经2013年会上指出的“很多人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在否定过去十年的许多做法,尤其是要砍掉那只政府闲不住的手。”
  3、 您认为宏观政策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有21%的受访企业家表示“非常大”,有53%的受访企业家表示“比较大”,认为宏观政策对企业有大影响的企业家比例高达74%。当当网联席总裁李国庆、58同城CEO姚劲波等投了“比较大”。可见,宏观政策变动将对企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已经成为历年来企业家的共识。
  有21%的受访企业家表示“非常大”,有53%的受访企业家表示“比较大”,认为宏观政策对企业有大影响的企业家比例高达74%。
  而在去年,有27%的受访企业家认为宏观政策变动对企业影响“非常大”,认为“比较大”的企业家占到了55%,有高达82%的企业家认为宏观政策变动将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今年相比去年,基本持平。
  在去年,任志强、黄怒波、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领优资本执行总裁曾令尉等企业家投了“非常大”的票,董事长刘积仁、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等企业家认为“比较大”, 在今年,当当网联席总裁李国庆、58同城CEO姚劲波等投了“比较大”。
  可见,宏观政策变动将对企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已经成为历年来企业家的共识。
  4、您所在的行业,民营企业受其他类型企业(国企、外企)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IT、科技、创意产业、家电这些行业的企业表示压力不大,而在房地产、PE/VC投资等行业面临来自国企、外企特别是国企的竞争压力就非常大。国企一般集中在金融、地产、石油、电讯等上游行业,而少涉足利润微薄或者竞争激烈的IT、家电行业,因此不同行业企业感受来自国企的压力不同。
  在受访企业家中,有17%的认为受国企、外企的竞争压力大,另有40%的企业家认为“有点大”,而另有43%的认为国企、外企没带来什么竞争压力。这一情况与去年高度相似,在当时,有24%的企业家认为“非常大”,38%的认为“有点大”,而33%的认为“不太大”,甚至有5%的认为“没压力”。
  在去年,我们做过如下分析:“IT、科技、创意产业、家电这些行业的企业表示压力不大,而在房地产、PE/VC投资等行业面临来自国企、外企特别是国企的竞争压力就非常大。国企一般集中在金融、地产、石油、电讯等上游行业,而少涉足利润微薄或者竞争激烈的IT、家电行业,因此不同行业企业感受来自国企的压力不同”。比如,当当网联席总裁李国庆、久邦数码总裁张向东、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等都选择了“不太大”的选项。
  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有资本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入股了的民企,比如顺丰速递、支付宝等都有国有资本入股,混合型企业的增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外企方面,随着中国成本的增加,不少外企在收缩业务,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少机会。
  5、 您认为今年企业盈利状况怎么样?
  在今年,有41%的企业家认为盈利状况“好于以前”,33%的认为维持正常,持乐观的企业家高达74%。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影、垂直电商、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对盈利状况都比较乐观,特别是以电影为典型的文化产业在2013年高速增长;但一些制造业企业则对盈利预期相对悲观。
  企业毕竟是追求利润的组织,良好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的最重要指标。在今年,有41%的企业家认为“好于以前”,33%的认为维持正常,持乐观的企业家高达74%,仅有23%的认为会低于预期。
  而在去年,仅有9%的受访企业家认为会“好于以前”,有55%的企业家认为会“维持正常”,32%的企业家认为“低于预期”。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影、垂直电商、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对盈利状况都比较乐观,特别是以电影为典型的文化产业在2013年高速增长;但一些制造业企业则对盈利预期相对悲观。在2013年,互联网巨头和新兴公司加速利用互联网整合传统行业,颠覆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么做大,要么就死亡,58同城CEO姚劲波就举例子说明“互联网时代可能会有一个互联网品牌的服装,把这个行业,这个品类90%利润都拿走了,后面就是很小很小,或者没法生存。”
  6、 您认为目前企业的税收负担如何?
  虽然中央政府一再表示要降低税负,李克强总理在多个会议中表示要“以结构性减税推动结构调整与改革”,并且推动“营改增”等改革措施,但在实践中,企业家们并没有感觉到压在身上的“税负巨石”减轻多少。
  企业税负过重历来都是学界、商界广泛热议的话题,在本次调查中,有高达51%的企业家认为“非常重”,38%的认为“比较重”,比例高达89%。
  而在去年,有27%的表示税负“非常重”,55%的表示税负“比较重”,认为过重的占总数的82%。两年的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家都深感企业税负太重,虽然政府多次表示要减轻企业负担,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在去年,我们就指出:“有受访企业家表示,除了法定的税,不少企业还需缴纳各种费用、摊派,严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据报道,中国已经是世界税负痛苦指数排名第二的国家,沉重的税负不但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使得“国富民穷”,政府拥有了过多的财政收入。虽然中央政府一再表示要降低税负,李克强总理在多个会议中表示要“以结构性减税推动结构调整与改革”,并且推动“营改增”等改革措施,但在实践中,企业家们并没有感觉到压在身上的“税负巨石”减轻多少。
  7、 您认为目前的投资环境怎么样?
  企业家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在上升,认为投资环境恶劣的企业家比例减少,看好投资环境的比例上升。这得益于新一届班子尤其三中全会后,政府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放开了不少垄断领域、减少了审批有关。
  在2013年,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改革”和“鼓励创新”,政府也一再强调要“改善投资环境”。根据本次调查,有25%的企业家认为目前的投资环境“比较好”,有高达49%的表示“中性”,另有26%的表示投资环境不佳甚至“非常不好”。
  在去年,有50%的受访企业家认为当时的投资环境“不太好”,有23%的认为“非常不好”,但也有18%的企业家表示“比较好”。在当时的行业分析,房地产行业、制造业的企业家普遍认为投资环境“非常不好”、“不太好”。
  两者作比较,我们发现,企业家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在上升,认为投资环境恶劣的企业家比例减少,看好投资环境的比例上升。这得益于新一届班子尤其三中全会后,政府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放开了不少垄断领域、减少了审批有关。
  8、您认为和去年相比,今年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如何?
  调查表明,企业家们认为从银行系统获得贷款的难度基本不变,融资难没有缓解,并没有得到改善。让我们回忆下去年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搜狐企业家论坛上的发言:“大量的钱被、、中国移动占用了。有人付超低的利息,就必然有人付超高的利息。”
  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等概念层出不穷,金融领域似乎酝酿着一场大变革,那么,就与企业的关系而言,融资难的问题得到缓解了吗?有36%的受访企业家认为“更困难”,49%的认为差不多,仅有2%的认为“更容易”。在去年,当时的受访企业家中,有45%的认为 “差不多”,也有36%的认为“更困难”。
  时隔一年,调查表明,企业家们认为从银行系统获得贷款的难度基本不变,融资难没有缓解,并没有得到改善。
  让我们回忆下去年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搜狐企业家论坛上的发言:“大量的钱被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占用了。有人付超低的利息,就必然有人付超高的利息。”
  或许,这是我国民营企业不被国有银行重视的原因之一吧。利率市场化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善这种情况,希望在2014年能有积极的改善。
  9、 您认为改善企业生存状态,政府最需要做些什么?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表示要减少审批项目。这些都收到了成效,呼吁“降低进入门槛”的企业家比例降低了12%。现在企业家们最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减税”上,而这就需要政府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让富于民。
  新班子上任以来,以改革姿态赢得了企业界的信心,密集的改革措施也让企业家大有期待,甚至一些措施还“超出了预期”,那么,企业界都希望哪些大的改革举措呢?
  在本次调查中,有54%的企业家选择了“更少征税”,29%的企业家选择了“更容易获得贷款”,17%的选择了“降低部分行业准入门槛”。在去年,有46%的受访企业家认为“更少征税”,25%的认为需要“更容易”贷款,而29%的呼吁“降低进入门槛”。
  2013年5月,国务院取消和下放117项审批项目,虽然目前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但按照本届政府的规划,该1700多项还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李克强总理也多次表示要减少审批项目。这些都收到了成效,呼吁“降低进入门槛”的企业家比例降低了12%。
  现在企业家们最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减税”上,而这就需要政府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让富于民。
  结语:
  在2013年年末的上次调查中,我们曾写道“不少经济学家、企业家们都对2013年的中国经济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新领导班子的亮相,让人们充满了期待。2013年,能否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新元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事实雄辩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2013年是一个新的改革元年。新一届政府一扫多年的阴霾,以一份沉甸甸的《决定》定义了2013。白纸黑字的文件是政府对改革的承诺,而一项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则是实实在在地改善中国的商业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3月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我们衷心地希望“勇气、智慧、韧性”能带领我们在2014年能收获改革的真正成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成为心理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