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包括中央国债资金拨款吗

function fixPng() {
var arVersion = navigator.appVersion.split("MSIE")
var version = parseFloat(arVersion[1])
if ((version >= 5.5 && version < 7.0) && (document.body.filters)) {
for(var i=0; i 0) {
var width = img.
var height = img.
var sizingMethod = (img.className.toLowerCase().indexOf("scale") >= 0)? "scale" : "image";
img.runtimeStyle.filter = "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 + img.src.replace('%23', '%2523').replace("'", "%27") + "', sizingMethod='" + sizingMethod + "')";
img.src = "../../../../../../images/blank.gif";
img.width =
img.height =
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部门决算公开
作者:&&&来源:
发布日期: 15:50:00
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部门决算
中央音乐学院于1950年6月正式宣告成立。学院的院史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成立的国立音乐院,至今已有七十二年历史。学院建院后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建设学校。
学院自建院以来,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完整的一条龙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声乐歌剧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学院、乐队学院、基础教育部、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此外,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2000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院。2008年学院成功申报北京市和教育部的特色专业(乐队学院和音乐教育系)和教学示范中心(歌剧和乐队中心)。
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始终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目前,在职职工总数707人(其中大学在职572人、附中在职 135人),教师417人,大学专任教师314人,其中教授117人,副教授108人;附中专任教师10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3人。离休人员50人,退休人员462人。通过培养在职研究生、出国留学及选留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
2013年图书馆馆藏资源总量: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馆藏总量约54.19万件,其中图书11.11万册,乐谱16.63万册,期刊1.53万册,音像资料24.87万件。2013年新增资源:音像资料400件、理论书册89册、期刊13册,数据库1个,数字化电子资源1000张老唱片修复音频、图片数据4.5TB。
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我院主办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音乐期刊。《学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贯彻党的“双百方针”。2010年入选了第三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我国1000多种高校社科期刊中进入教育部名刊工程的26家学术期刊之一。2013年《学报》通过名刊工程中期检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计划年度考核。2013年《学报》继续当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4家音乐类来源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之一。
至本年底学院有本科生1509人、硕士生505人、博士生85人、留学生25人,附中学生961人、远程学院学生2905人。
&&& 学校部门决算反映中央音乐学院大学本级、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经费收支情况。
2013年部门决算报表
:高等学校收支决算总表
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单位:万元
项目(按功能分类)
一、财政拨款收入
37773.27 
一、一般公共服务
  其中:政府性基金
二、上级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
四、公共安全
四、经营收入
45809.12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六、科学技术
六、其他收入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
&&& &其中:捐赠收入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
九、医疗卫生
十、节能环保
十一、城乡社区事务
十二、农林水事务
十三、交通运输
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十六、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十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十八、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十九、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二十、住房保障支出
二十一、粮油物资储备事务
二十二、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二十三、其他支出
本年收入合计
47761.70 
本年支出合计
47248.59 
&&& 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 结余分配
&&& 上年结转和结余
&&& 年末结转和结余
50297.58 
50297.58 
:高等学校收入决算表
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单位:万元
本年收入合计
财政拨款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其中:教育收费
一般公共服务
人力资源事务
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管理事务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来华留学教育
其他教育支出
其他教育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事业单位离退休
住房保障支出
住房改革支出
住房公积金
表3:高等学校支出决算表
单位:万元
上缴上级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
人力资源事务
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管理事务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来华留学教育
其他教育支出
其他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事业单位离退休
住房保障支出
住房改革支出
住房公积金
: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单位:万元
其中:基本建设资金支出
教育管理事务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来华留学教育
其他教育支出
其他教育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事业单位离退休
住房保障支出
住房改革支出
住房公积金
学校2013年收入总计47761.7万元,与2012年相比,减少1019.56万元,减少2.09%。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减少192.18万元,事业收入减少1810.00万元,其他收入增加834.70万元。学校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与上年比较发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学校按照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科目的核算口径进行了调整。
学校2013年支出总计47248.59万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783.60万元,增长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加40.86万元,教育支出增加467.7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没有变化,住房保障支出增加274.95万元。
学校2013年收入总计47761.70万元,财政拨款收入37773.27万元,占总收入的79.09%;事业收入7090.00万元,其他收入2493.79万元。
学校2013年各项支出总计47248.5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7482.05万元,占总支出的58.16%;项目支出19361.89万元,占总支出的40.98%。
按照支出功能科目划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86万元,占总支出的0.08%;教育支出45809.12万元,占支出的96.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00万元,占支出的0.28%;住房保障支出1268.60万元,占支出的2.68%。
2013年财政拨款支出总计为37921.2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600.26万元,占总支出的49.05%;项目支出19321.03万元,占总支出的50.95%。具体包括:
1.一般行政管理事务(2050102),2013年决算数为300.00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14.29%。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减少。
2.初中教育(2050203),2013年决算数为146.00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23.44%。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口径的调整。
3.高中教育(2050204),2013年决算数为3630.31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36.25%。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经费的减少。
4.高等教育(2050205),2013年决算数为32738.95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增长6.81%。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经费的增加。
5.来华留学教育(2050602),2013年决算数为60.00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50%。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经费减少。
6.其他教育支出(2059999),2013年决算数为3.53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78.57%。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口径的调整。
7.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2),2013年决算数为130.00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增长0%。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金额没有变化。
8.住房公积金(2210201),2013年决算数为465.00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1.27%。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经费减少。
9.提租补贴(2210202),2013年决算数为112.50万元,比2012年决算数降低11.59%。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经费减少。
10.购房补贴(2210203),2013年决算数为335.00万元,2012年决算数增长42.68%。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经费增加。
四、名词解释
决算收支表中的“科目名称”和“科目编码”是指在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中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划分的各项内容,是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分类,其中:
1.一般行政管理事务(2050102):反映行政单位未单独设置项级科目的其他项目支出。
2.初中教育(2050203):反映各部门举办的初中教育支出;
3.高中教育(2050204):反映的是各部门举办的高级中学教育支出;
4.高等教育(2050205):反映的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部门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的支出;
5.来华留学教育(2050602):反映资助来华留学生支出;
6.其他教育支出(2059999):反映除教育事务管理、普通教育等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
7.事业单位离退休(2080502):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经费;
8.住房公积金(2210201):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9.提租补贴(2210202):反映按房改政策规定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向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租金补贴;
10.购房补贴(2210203):反映按房改政策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向符合条件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军队(含武警)向转役复员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补贴。
1.财政拨款收入:指高等学校当年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和财政其他拨款。
2.上级补助收入:指高等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收入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学费,普通高中住宿费,高等学校学费,高等学校住宿费,高等学校委托培养费,短训班培训费和考试考务费;科研事业收入主要包括除教育部财政科研拨款以外的中央和地方科研经费拨款,以及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缴款:指高等学校附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高等学校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租金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现金盘盈收入和存货盘盈收入等。
1.基本支出:指高等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2.项目支出:指高等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3.上缴上级支出:指高等学校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4.经营支出:指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5.对下级单位补助支出:指高等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本栏目内容、排版由计财处负责。
京公网安备号 | 京ICP备号什么是教育财政拨款
什么是教育财政拨款
09-09-09 &匿名提问 发布
政府财政能力有限性导致高校资金总体供给不足。发达国家教育经费一般占GNP的5%-7%,很多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一般占GNP4%左右。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每年教育经费仅占当年GNP比例大约2%。若按人均教育经费算,比例更低,以2003年为例,尽管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总量比上年有所增长,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却比上年分别下降了0.08和0.04个百分点,有17个省级政府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具体到高等教育上,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约占教育总财政投入的20%左右,比例也很低。这些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多高校办学经费不足。见图1。 尽管我国2005年财政收入超过30000亿元,但是各级政府财力总体上是比较紧张的。政府很难大幅提升高校财政拨款数量。不仅如此,甚至一些计划目标现在也没实现,如国家规定的逐年提高国家教育财政拨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0年就应该达到4%的目标,事实上很多地区不但没有实现目标,反而呈停滞或下滑之势。 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已经由政府单一拨款,转变为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阶段。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格局近年来不会改变。 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财权不统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长期以来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我国国家预算按预算等级依次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尽管财政部1999年将教育事业费升格为“类”级,但教育基本建设费仍设在“款”级科目中,教育经费没有预算单列,导致财政性教育经费长期以来处于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 具体体现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事业,财政部门负责教育事业经费拨款,政府计划部门负责教育基建投资,在预算表格的汇总归类时,教育财政预算总额要与文化、科学、卫生部门的预算汇总成整个财政事业费预算中的“类”级和财政基本建设费预算中的“类”级。教育事业费属于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类中的款级,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属于基本建设费类中的社会文教费款级。国家预算首先在类级支出中分配,然后依次在款、项、目级中进行再分配,教育经费是国家预算第二次分配。由于教育经费预算等级较低,教育的事权属教育部门,教育的财权属财政与计划部门,教育的事权与财权相分离。教育部门财权较小,难以有效行使事权,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缺乏拨款效益的分析评价制度造成资金浪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拨款没有考虑成本补偿问题,建国以来到1985年,最初按“基数加发展”拨款;后按“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模式 拨款。 这种模式没有考虑生均成本和规模效益,往往导致拨款中的盲目性和不正当的开支行为。现在虽然采用了新的拨款模式,但所依据的“生均成本指标”是上一年的决算数而非符合本年实际的成本额,没考虑物价因素,缺乏拨款效益的分析评价制度,以及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不能准确地反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必然导致资金的浪费和闲置。世界银行作过统计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约在60%以下。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在日本大型的先进设备整个国家也没有几台,设备的使用率很高。 缺乏鼓励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我们目前缺乏鼓励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自于社会投资比例不高,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民间资本不可能追求公共产品,直接抑制了投资。 另外,我国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没有平等的地位。尽管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但是在税收上规定不具体,缺少优惠政策,来至社会的捐赠不多。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高校,教育捐赠逐渐成为与政府投入、学费并列的重要的经费来源,有效地缓解了教育经费的紧张。如美国高校来自于社会团体、校友等的捐赠,约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8%,接受捐赠的形式手段也多样化,如现金捐赠、证券捐赠、信托捐赠和实物捐赠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也就是国家对教育拨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财政部是搞国库资金预算和管理的。恭喜你!不会有什么专业考试,除非他们提前有说明。但你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财务知识。祝你考出优异成绩!
这个网页对你会有所帮助
预算国家收支,保持平衡!没有这个专业!
就如同人民银行的联行清算中心 主要做各省库与总库之间资金往来的大额支付 目前没有这个专业 但有预算会计专业
&#160; 国库支付中心简称国库预算中心.它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规定的预算内和预算外项目,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分别进行收缴,下拨和财政预算日常管理.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它的管理虽然也强调分级管理,但地方财政权利和权力都很小,主要是集中在中央财政.因此,预算中心能否即时收缴入库,涉及到财政预算计划能否按时完成的问题.而对按计划下拨则不如对收缴重视,所以经常出现&财政挤银行&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企业轻而易举地从银行拿到贷款和政府干涉银行贷款,而银行则被称为财政的出纳的原因.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开始是不允许有预算外资金从国库流出的.后来虽然放开一些,但还基本上是&大一统&的管理模式. &#160;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形势和扩权让利的发展,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采取了&分2灶吃饭&的办法,才改变了&大一统&的管理模式,从而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和权利.之后,又随着&费改税&和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中央和地方主要以税种来划分各自的收入. &#160; 由上可知,国库预算中心在整个财政资金 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60; 在计划体制下,各大学特别是经济类院校,大都有财政预算管理专业.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设制这一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少.现在,可能除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有十分稀缺的/为数不多的人之外,基本都撤掉了. &#160; 不知这样解释你是否满意?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你再提出来,我们共勉.不过,下次不要再设悬赏分了. &#160; 最后,祝你进步,成功! &#160; 如果考公务员的话,这个专业不仅有,在财政部门还有具体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你要考的话,建议你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售书的地方去买.或者区区财政部门设立的报考部门打听一下购书的地方,他们一定知道.
预算国家收支,保持平衡!
主要是来预算国家的财政收支。你说的“专业”,具体不是专业不专业的问题,而是你自己要不要去做这件事情,“工夫不负有心人”!祝你成功!
应该不会对社会招.....查不到的
相当于全社会的总出纳,负责财政资金的收支日常管理,与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出纳工作相似,但没有这个专业,有兴趣可以看看《国家预算》等书籍。
没有相关专业
国库支付中心简称国库预算中心.它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规定的预算内和预算外项目,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分别进行收缴,下拨和财政预算日常管理.
财政部预算司、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2004年工作要点
&#160; &#160;一、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 , 研究提出做 大财政收入蛋糕的政策建议。一是适当压缩国债 资金规模 , 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 按照 & 五个统筹 & 和 & 五个倾斜 & 要求 , 加大财政支出结构 调整力度。二是分析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及构成情 况 , 研究预算外资金有效的管理方式。三是研究加快税 制改革思路和加强非税收入政策 , 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60; &#160;二、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 税机制的决定》 , 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督促各地建 立合理的省以下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和稳定的出口退税 资金来源机制 ; 积极研究推行外贸代理制的财政政策 , 防范区域封锁 ;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清退累计欠退 税的具体操作办法 ; 密切跟踪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 , 及时研究解决措施 , 完善相关办法 , 努力 支持和扩大外贸出口。同时 ,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出口 退税机制的决定 , 研究提出解决累计出口欠退税问题 的方案。
&#160; &#160;三、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 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行政许可法》 的实施和行政改革的深化 , 认真研究按事权划分财权 问题 ; 改进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 , 探索引入激励约束机 制 , 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做大 & 蛋糕 & 和强化支出管理的 积极性 E 研究进一步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与完善 的措施 ; 配合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东北地 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等改革 , 研究相关财政、税收制 度改革措施。关注 & 省管县 & 体制和 & 乡财县管乡用 & 办法的进展情况 , 总结经验 , 促进横向交流。
&#160; &#160;四、贯彻落实 2002 年全国人大常委中央决 算决议和 2002 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接照全国人大 常委会的要求 , 会同审计署对现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 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 整合、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 研 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的意见。
&#160; &#160;五、深化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工作。一是做好 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的相关工作。 2004 年在 5 个中 央部门进行实物费用定额试点 , 实物费用定额的实施 范围以行政机关用房、车辆作为主要内容 , 在总结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 将细化预算编制工作与基本支出 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工作结合起来 , 逐步完善预算定额 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二是修改和 完善现行中央部门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在总结试点事 业单位定员定额改革经验基础上 , 结合事业单位体制 改革的进展情况 , 研究探讨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改 革问题。三是加强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 协 助有关司局修改、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办法。
&#160; &#160;六、加强项目支出和项目库管理工作。针对 目前项目范围过宽、数量过多的问题 , 在推进项目滚动 管理的同时 , 要进一步加强对 & 前三类支出项目 & 的基 础管理工作。一是修订《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 法 ( 试行 ) 》和《中央本级项目管理规定 ( 试行)》, 严 格按照相关规定 , 对项目库进行进一步清理 ; 二是对专 项业务工作的部门和项目进行明确的界定 , 督促相关 司局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和办法 , 细化对此类项目的 预算管理 ; 三是加强项目遗选、论证与审核等基础性管 理工作 ; 四是加强项目的排序管理 , 首先保障国家已确 定的重点项目 , 然后安排专项业务项目和与财政部协 商需跨年度安排的项目 , 最后按照项目排序安排中央 部门其他项目。真正建立起三个层次的项目库 , 明确各 自的职责和权限。
&#160; &#160;七、研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十六届三 中全会 &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 & 提出要 &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 。通过预算绩 效评价体系分析评价财政分配资金的合规性、合理性 和有效性 , 了解财政支出在相关领域、相关行业所起的 作用 , 评价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为了推进绩效预 算改革 ,2004 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一是要求中央 部门在上报 2005 年项目预算时 , 对 2003 年和 2004 年预 算已安排的跨年度项目中选择一部分附报绩效评价材 料 , 作为 2005 年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 二是在做好 有关工作的基础上 , 配合部门司选择一些重大支出项 目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量化绩效目标 , 明确绩效规 则 , 划清奖惩责任 , 为推进绩效预算打下基础 ; 三是在 总结财政支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 制定《中央财政绩效 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 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 立 ,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为提高财政投资决策水平 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60; &#160;八、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 建立科学 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结合前两年调整支出目 级科目的执行情况和中央各部门、部内有关司局反馈 的意见 , 完成制定政府收支分类全面改革方案 , 确立规范完整的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与支出经济分类体 系。做好相关软件设计、制度调整等改革准备工 作。
&#160; &#160;九、做好预算外资金 & 收支脱钩 & 管理工作。 一是组织部门司加强对预算外改革试点部门的有关情 况、支出的成本构成等基础性资料的积累、分析工作 , 实事求是地核定收费成本预算 , 从严控制支出水平。二 是通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 , 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体制 改革。
&#160; &#160;十、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的基础性工作和信息化 建设工作。一是建立中央部门基础数据库 , 包括预决算 收支数据、人员情况数据、机动车辆数据等 , 加强中央 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的分析工作 ; 二是针对现行项目库 管理软件中存在的问题 , 理清软件的需求思路 , 修改完 善项目库运行软件 ; 三是做好预算指标登记管理工作。 《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办法 ( 试行 ) 》已对预 算司、主体司、部门司在预算指标管理各个阶段的责任 和义务做了明确分工 , 认真落实部内有关司局的责任 , 注意总结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 , 完善有关规定 , 建立起 责权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预算指标管理机制。 四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 & 金财 工程 & 的建设 , 完善中央部门预算软件系统 , 不断增加 部门预算软件功能 , 形成完整的部门预算报送、审核、 批复、执行、调整和决算软件体系。加强中央部门预算 管理基础工作 , 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央部门预算报表体 系 , 便于部门准确、合理填报。五是进一步研究开发中 央财政收入预测模型 , 提高中央预算的准确性。
&#160; &#160;十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 完善相关制 度办法。一是全面分析县乡财政困难问题 , 提出化解 对策。收集、整理县乡财政运行情况相关信息 , 广泛征 求地方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研究机构的意见 , 形成县 乡财政问题专题报告 p 二是加强对地方财政工作的指 导 , 建立地方政府行为信息收集制度 , 完善中央对地方 政府行为监控体系 , 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协调 机制 , 推动市、县级部门预算改革 ; 三是关注债务问题 , 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 , 结合我国国情 , 研究债务管 理体系和地方财政担保问题 , 防范财政风险 ; 四是应对 全国范围或部分地区突发自然、政治、社会等影响国家 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 会同部内有关司 , 研究制 定《突发事件财政应急预案队五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 研究设立和调 整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 ; 六是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 2004 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 , 会同部内有关 司 , 研究制定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的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试点办法 ; 七是做好《预算法》修订的前期研究工 作 ; 八是在进一步调查研究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 础上 , 结合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 , 制定《中央部门 预算结余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 通过对部门结余资金的 规范处理 , 提高中央部门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 提高预算 分配的准确性。
&#160; &#160;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
&#160; &#160;一、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160; &#160;( 一 ) 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
&#160; &#160;一一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完善《中央单位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 研究 制定《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条例》、《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条 例实施细则》和《财政资金专用支票和汇兑凭证管理办 法》 , 研究推行政府银行卡等先进结算工具 , 研究制定 有关专项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管理办法 , 包括《车 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管理办法》 以及中央二级和二级以下预算单位工资直接支付、中 央对地方专项转移交付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等方面的管 理办法。
&#160; &#160;一一完善国库集中收缴管理制度。在重点解决好 非税收入的收入退付问题基础上 , 研究制定《政府非税 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及《非税收入退付管理办法》 等配套办法。
&#160; &#160;一一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基础制度。研究修订《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研究制定代 理银行代理财政业务手续费标准等规定。
&#160; &#160;( 二 ) 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实施 工作
&#160; &#160;一一扩大和深化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 点。在实施改革试点的 82 个中央部门基础上 , 再增加 60 个左右 , 使总数达到 140 个左右 , 将大多数中央部门纳 入改革试点范围 ; 同时 , 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 , 深化 预算单位级次 , 进一步实现规范化操作。另外 , 扩大车 购税交通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财政直接拨付改 革。
&#160; &#160;一一扩大中央部门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试点。实施 收入收缴改革的中央部门要在现有 35 个的基础上 , 再 增加 15 个左右 , 使总数达到 50 个左右。
&#160; &#160;一一加大指导和推进地方实施改革的力度。要求 省一级全部实施改革试点。已经实施改革的省份 , 进一 步扩大改革范围 , 大部分地市级要实施规范的改革 ; 同 时创造条件 , 向县级推进。研究县及乡镇国库集中收付 制度改革问题。在推进地方支出支付管理改革的同时 , 加大推动地方实施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力度。适时召 开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
&#160; &#160;( 三 ) 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建设围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和 & 金财 工程 & 的总体规划 ,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 共 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160; &#160;一一继续推进与部门、银行及收入征收机关的联 网工作 , 为 & 财、税、库、行、部门 & 的全面联网打下 重要基础。
&#160; &#160;一一研究整合国库管理内部子系统 , 继续完善支 付系统功能 , 实现用款计划系统与支付系统的集成 , 研 究总预算会计和财政决算系统的改造等。
&#160; &#160;一一全面推进地方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收缴 管理系统建设。在全国推行集中支付系统 , 组织开发并 推广非税收入收缴系统 , 建立统一的收付系统实施、升 级管理制度。
&#160; &#160;一一进一步扩展国库管理系统功能 , 考虑建立采 购定单合同管理系统 , 积极推进现金预测和财务分析 等系统建设的前瞻性研究。
&#160; &#160;一一推动国库收付系统安全方案的实施 , 确保财政资金支付安全。
&#160; &#160;一一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 , 逐步实 施监控系统与有关系统的连接 , 拓展系统功能 , 加强系 统基础数据维护 , 全面提升动态监控的技术水平。
&#160; &#160;( 四 ) 进一步加强国库动态监控管理。通过 国库动态监控系统 , 加强事前事中监控 , 运用各种有效 核查方式 , 及时纠正和处理试点资金支付违规问题 , 进 一步发挥国库动态监控的威慑作用。建立健全国库集 中支付内控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管理制度 , 研究制定 国库集中支付违规处罚规定、国库集中支付投诉管理 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主管部门通报财政国库监控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 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动 态监控的良性互动机制。
&#160; &#160;( 五 ) 加强国库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160; &#160;一一研究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关 问题。一是扩大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范围 , 深化 单位级次。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改革范围;建立支出支付与收入收缴的协调机制;讲改革实施到所有级次的中央预算单位。建立规范的支付管理工 作程序 , 并研究二级以下单位工资直接支付问题。二是 研究实施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的直接支付改革。 三是研究国库集中支付的供货商管理问题 , 逐步将供 货商信息纳入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四是加强信息 系统建设 , 实现制度与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五是完善 收入收缴改革 , 建立规范的收缴管理工作程序 , 逐步将 中央单位非税收入按新的收缴方式进行收缴 , 实现财 政部门对收入的全过程监控和即时的信息共享。
&#160; &#160;一一研究探索国库现金管理问题。一是研究国库 现金制度框架体系和总休运行模式 , 眼踪调研国库存 款计息问题 , 开展国际合作。二是完成《中国国库现金 管理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 , 并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 , 争取尝试性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 作。四是继续完善中央财政国库资金基础数据库 , 提高 中央财政国库现金流预测水平 , 并与中国人民银行配 合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160; &#160;一一组织研究预算会计改革。以我国国情为基础 ,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 研究建立我国新的预算会计休系 问题。同时研究相关配套制度等问题。
&#160; &#160;二、进 -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按照 & 突出重点、循序新进、协调发展 & 的思路 ,着重做好 & 上规模、建机制、抓规范 & 工作。
&#160; &#160;( 一 ) 采取有效措施 , 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 &#160; &#160;度改革
&#160; &#160;一一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要在方式、范围、深 度和形式上制定相关措施和办法 , 确保完成 2004 年全 国政府采购规模 2000 亿元的目标。
&#160; &#160;一一完善管理与执行职责 , 建立管理职责与执行职责相分离的相互协调的集中采购管理体制。
&#160; &#160;一一以采购信息公开透明为突破口 , 促进规范化管理。
&#160; &#160;一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休系。研究起 草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研究制定政府采购非招标采 购方式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与执行协调工作机制 规定、政府采购供应商处罚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行为规 则、分散采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办法 等制度规定。
&#160; &#160;一一以落实政策规定为契机 , 逐步发挥政府采购 制度政策功能。制定《软件政府采购办法》 , 以软件行 业为契机 , 实施购买国产品的政策功能。会同有关部门 制定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国货认定标准 , 为采 购活动提供依据。
&#160; &#160;( 二 ) 继续完善运行机制 , 进一步实施规范 化管理。完善政府采购程序 , 提高采购效率。做好政 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工作 , 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集中采购机制考传体制 , 从计划、内容和程序上做好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考 核。加强业务培训 , 努力建设高素质政府采购干部队 伍。加强政府采购宣传力度。适时召开全国政府采购工 作会议。
&#160; &#160;( 三 ) 加强调查研究 , 解决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有关政府采购政策制度的研究发挥政府采购 政策功能调控经济的作用及措施。加大对 WTO 规则的 研究力度 , 为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作好准备。开展国 货认定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继续加强对县一级采购 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 , 提出县一级政府采购管理 模式。
&#160; &#160;三、不断推进国债市场化改革
&#160; &#160;( 一 ) 加大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力度
&#160; &#160;一一完善国债市场法制环境 , 配合有关司做好《国债条例》的修订和申报审议等工作。
&#160; &#160;一一促进国债市场统一 , 实现商业银行进入证券 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国债现券交易 , 加大跨市场发行 国债的力度 , 提高国债跨市场转托管交易效率 , 为逐步 形成完整、统一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奠定基础。
&#160; &#160;一一拓宽国债投资渠道 , 通过商业银行柜台或证 券交易所向城乡居民直接发行不可流通可提前兑取的 记账式国债 , 深化商业银行柜台交易记账式国债试点 , 引导社会保障、住房改革等基金进入国债市场投资。
&#160; &#160;一一丰富国债发行品种 , 实现短期国债的均衡、滚动发行 , 增加基准期限国债的发行品种和额度。
&#160; &#160;一一推出新的国债交易方式 , 制定国债开放式回 购、国债远期交易管理办法并择机推出 , 协商解决新发 行国债发行期内质押式回购交易问题。
&#160; &#160;一一提高国债信息管理水平 , 开发国债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债风险监控系统。
&#160; &#160;( 二 ) 开展国债管理前瞻性研究工作
&#160; &#160;一一研究国债市场发展长期规划 , 制定市场发展的长期目标、分阶段目标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等。
&#160; &#160;一一研究国债掉期、国债融券等新的国债交易方式 , 为稳定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创造条件。
&#160; &#160;一一研究国债做市商制度 , 重点研究制度本身以及必需的市场环境等。
&#160; &#160;一一研究国债统一托管问题 , 包括国债统一托管框架、统一方式与步骤以及统一后的结算制度安排等。
&#160; &#160;一一研究推出国债预发行制度 , 提高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 , 降低国债发行成本。
&#160; &#160;一一开展国际间研究合作 , 包括区域债券市场合作及与 OECD 组织国债市场发展合作。
&#160; &#160;四、继续做好预算执行和总预算会计工作
&#160; &#160;( 一 ) 进一步改进预算执行分析方法和分析 手段 , 力争使预算执行分析水平再上一个新台 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 认真分析党和国家的 方针政策和重大经济措施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 检查各 项收支执行中贯彻方针政策的情况 , 及时对财政经济 形势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加强重大政策调整对经济以 及财政收支影响效应的专题分析 ,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 考。着手规划和研究建立预算执行分析系统 , 进一步完 善句、月报表报告制度 ,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 加强定 量分析 , 研究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细化反映所有财政 性资金收支情况的数据库 , 提高报表编制的效率及预 算执行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160; &#160;( 二 ) 规范和简化预算拨款管理流程 , 提高资金审核拨付效率。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 接 , 配合布关司做好预算指标管理工作 , 包括预算控制 数、部门预算和调整预算下达、提供的及时性、准确性 和完整性 , 提高预算执行的水平。研究简化和完善分月 用款计划编报、审批和下达等管理流程 , 提高预算资金 支付的效率。做好中央补助地方资金的测算、调度工 作 , 保证地方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 放及出口退税等重点支出的资金及时调度搜付。
&#160; &#160;( 三 ) 巩固、规范、完善银行账户管理工作
&#160; &#160;一一开展财政部门银行账户规范管理工作。对各 级财政部门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 , 要求各级财政 总预算会计须在账户统一开设、资金统一调度和资金 统一核算的基础上 , 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财政专户 , 研 究制定财政部门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和账户管理内部工 作程序 , 进一步强化各级财政部门银行账户管理。
&#160; &#160;一一继续做好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审批以及相关工作。严格规范账户财政审批工作 , 把好账户财务统 管、开立审核和审批备案 & 三关 &, 建立账户审批后的 备案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工作 , 加强动态监控和档案管 理。各地财政专员办就地履行好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 账户的日常监管职责 , 做到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化和制 度化。完善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财政审批、备案等内 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160; &#160;( 四 ) 做好总预算会计工作
&#160; &#160;一一做好中央预算资金拨付、核算、国库资金测算 及调度等日常工作。根据预算和单位用款计划 , 结合资 金入库情况 , 测算并合理调度资金 , 保证用款单位的资 金正常、及时到位。细化总会计核算管理 , 做好与各中 央预算单位对账工作。
&#160; &#160;一一强化中央总预算会计基础管理 , 完善内部分 工和约束机制 , 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加强对各地财政 总会计工作指导 , 适时召开部分地区总会计工作 座谈会。
&#160; &#160;( 五 ) 继续做好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决算、中央和地方财政总决算编审工作 , 认真组织设 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组织实施 2003 年部门决算的 编报工作。拟订新的政府收支决算的统一编报方法 , 修 订统一的决算表格。对各地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 绩效考评。
&#160; &#160;五、加大改革宣传力度
&#160; &#160;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 是从源 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 具有重大的政治 意义。这些改革 , 作为财政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 , 涉及 到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 因此 , 要进一步加强改 革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 , 全面宣 传和介绍我国实施国库管理改革的重大意义、作用及 改革成效 , 使社会各界、相关部门了解改革、支持改革 并积极参与改革 , 促进改革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60; &#160;六、加强队伍建设 , 不断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160; &#160;国库部门人员新、业务新、任务重、责任大 , 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完成国库工作各项任务的根 本保证。要继续坚持 & 两个文明 & 一起抓 ,& 两手都要 硬 & 。深入学习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 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廉政建 设规定 , 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思想和政治素质。强化业务 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不断更新知识 , 开拓视野 , 进一步 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牢固树立 & 国库无小事 & 观念 , 进一步增强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发扬良好的 工作作风 , 强调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 提倡奉献精神 , 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大局。形成全司、中心干部讲团 结、讲大局、讲奉献 , 民主决策、依法行政、讲求效率 和热情服务的新气象。
&#160; &#160;
我上学的时候是学财政专业的,这个专业有一门课程是国家预算学,专门讲关于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这个部门是按照国家每年的财政预算计划进行定时拨款的具体执行部门,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祝福你!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把好财务支付的大门。
这里有您的答案!
祝你进步,成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部国债发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