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地对改善我国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下载:17次
格式:doc&&&
贡献者:Eps197272
上传时间: 20:40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合肥某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652KB
所需积分:& 7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阅读下面有关我国森林现状及其某些方面作用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我国人均有林地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一百三十四位.森林覆盖率为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2007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了带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0%的发展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的发展目标.资料二: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吨的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可供1000人正常呼吸之用,在城市区域,考虑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比人的呼吸量多2倍-3倍),保持每人30m2-40m2的森林绿地,即可维持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正常比例,使城市里人人均有新鲜的空气.(1)要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0%的目标,除对现有森林和草原进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外,还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假设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你认为哪些生态问题会得到明显改善?答: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2)森林、绿地维持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正常比例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早晨或近黄昏,哪个时间较适宜到植被丰富的山上呼吸新鲜空气?为什么?答:近黄昏.
解:(1)对现有森林和草原进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外,还应大力开展林业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包括加大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草)工程,切实落实对退耕农民的有关政策,推进“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以及搞好京津风沙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工程.同时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所谓“三步走”奋斗目标,即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 (2)森林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的氧气,不仅是植物自身的呼吸需要,而且是动物与人的氧气来源.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生态平衡.森林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积累了一天,因此近黄昏时是空气中的氧气最多的时候;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吸收了一夜的氧气,因此早晨空气中的氧气最少.故在近黄昏到植被丰富的山上呼吸新鲜空气.故答案为:(1)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2)光合作用;近黄昏;森林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积累了一天,因此近黄昏时是空气中的氧气最多的时候;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吸收了一夜的氧气,因此早晨空气中的氧气最少.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保护森林的措施、意义.解答时可以从保护森林的方法、生态价值、生态问题、光合作用方面来切入.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我国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doc8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图分类号:
学校代码:10252
号:0721502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别 管理学院
业 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
指导教师 张云 副教授
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近年来,物流业已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 我国首次把现代物流产业纳入国家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 指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 建设大型物流枢纽, 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结点,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和规模研究都是物流园区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现代物流学、系统科学、区位学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本文以上述诸多学科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从分析物流园区的基本理论入手,分别阐述了物流园区的类型划分、内涵、系统构成、功能组合,并从园区规模、管理方式和物流结点等三个方面,比较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分析物流系统布局规划与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之间的层次关系,试着提出了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研究的基本程序。
本文重点研究了物流园区的数量确定和宏观空间布局规划方法,在物流园区的数量和选址方法研究中,试着分别建立了单个物流园区的选址模型,以及多个物流园区的数量确定和选址模型,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国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现状与问题-
论文集锦-锦程物流网
物流类公司
工厂及贸易类公司
海运货运代理
散杂租船代理
空运货运代理
港务局(码头)
其他物流供应商
我国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
导读:一般认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一、中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是对物流或者物流业一个比较窄的理解,如果从“大市场、大流通”的角度来看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不仅仅包括上述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一个完整的流通市场体系,如商业批发、零售和国际贸易等。
  (一)中部物流产业发展是国家物流产业“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国家物流产业体系。
  无论是狭义的物流业,还是包括商贸流通的大物流业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行业的网络特性,只有在形成完整的网络之后,物流产业才能发挥行业优势。而中部地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腹地和交通中心,初步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我国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中心。同时伴随着中部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建设,中部地区将形成我国继东部沿海地带之后的又一个市场中心。
  在全国物流网络中,中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是全国网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2004年的数据(2005年数据尚未公布),中部六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933亿元,占全国的20.4%,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占全国的14.2%,销售额516亿元,占全国的9.2%,从投资角度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59亿元,占全国的20.4%,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占全国的22.2%,这些数据都说明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地位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全国的物流产业就难以形成完整的网络,将阻碍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促进中部地区形成大市场和大流通的主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崛起要“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而“大市场、大流通”就是要建设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品种、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多层次指不同空间尺度上,如全国、省、市、县及广大农村地区相互衔接的市场体系;多形态的市场指有形的交易市场、无形的电子交易和信息交易平台、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等各种业态齐全的市场体系;多品种的市场指商品交易、金融交易、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市场统一;全方位的市场是指运输、仓储、配送、销售等功能齐备,为生产和生活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开放统一的市场是指向国际、国内、省内全面开放的、打破了地区封锁和商品及要素流动障碍的市场。
  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的交通运输和通信信息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便捷高效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建设中部地区“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内容。
  (三)发展中部地区物流产业能够有力促进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能源基地的建设。
  按照中央的部署,中部地区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未来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农业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未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将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运用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对物流全过程多要素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从而完成物流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快速及时目标和低成本目标。从宏观上看,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可以提高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效率,从微观上看,物流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只有大力发展物流业,提高物流效率,才能降低物流成本,最终降低各生产企业的成本。
  中部地区具有优势地位的粮食、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有色金属等重要原材料都是运量大、运距长、金额相对也比较大的货物,物流成本比较高,物流业在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部地区各产业基地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发展中部地区物流产业能够促进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和国内的产业转移
  产业在国际和国家内部的转移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尤其是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的崛起带来了机遇。然而一个产业能否成功转移、能否扎根并成长起来,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非常重要,如果投资环境不好,产业不会向这个地区转移,即使是转移过来了,也难以生根发芽。而交通是否便捷、信息是否畅通,也就是物流产业是否完善和配套是构成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土地、电力、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考虑,部分产业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的省份例如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域接近,已经承接了东部转移的一些产业,例如安徽就已经充分准备承接上海比较成熟的行业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的大幅对外转移。对于中部而言,一方面是产业转移,一方面是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拓,转移进来的产业和产品要有市场,这其中的一进一出都与物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
  二、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物资流通体系初具规模,但与其内地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
  经过体制和机构调整,目前我国物资流通体系主要指批发业,既包括传统的生产资料批发业,也包括生活资料的批发业。2004年中部地区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数为2413个,仅占全国的16.2%;批发销售总额为4382.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更低,只有11.5%;从业人数41.8万人,占全国的23.4%。这些指标均低于中部地区人口在全国人口中28.1%的水平,说明目前中部地区物资流通体系并不发达,与沿海地区比较起来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其内地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外贸流通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进出口贸易量在全国的地位还有待大幅度提高
  中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不很优越(主要是远离国际市场),外向型经济起步比较晚,速度也不快。2004年中部地区外贸流通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统计,进出口总额只有418.8亿美元,占全国的3.6%,其中出口额达241.5亿美元,占全国的4.1%,进口额177.2亿美元,占全国的3.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进出口总额为349.5亿美元,占全国的3.0%,其中出口额达206.2亿美元,占全国的3.5%,进口额143.3亿美元,占全国的2.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的进出口总额要少于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统计的进出口总额,说明中部地区的商贸尤其是进出口经营能力要比企业的生产能力偏弱,在全国的地位还有待提高。
  (三)大型有形商品市场设施的建设取得较大成果,但在全国处于也只是处于中等水平上,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商品市场建设是构建大流通体系的基本环节,大型有形商品市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地区大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2003年中部地区限额以上的商品市场数目总计达10402个,占全国的19.6%,其中消费品市场7928个,占全国的19.2%,生产资料市场2474个,占全国的21.1%;商品市场成交额5767.2亿元,占全国的12.3%,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3274.6亿元,占全国的13.5%,生产资料市场2492.6亿元,占全国的11.1%。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商品市场数目和商品市场成交额在全国的地位处于中下水平;商品市场数目在全国的比重明显高于商品市场成交额在全国的比重,表明市场硬件建设快于市场发育的水平,商品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还有待提高。
  (四)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小,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运输设施布局不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范围交叉严重。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交通运输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2.&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不足,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落后。
  3.&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物流标准化程度低,不同运输方式的装备和物流器具之间的标准不一致,影响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总之,中部物流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从传统的、初级的物流向现代物流阶段过渡的时期,行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高,企业规模不大,高端客户的数量也比较少。
本文关键词:现代物流
共有评论篇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成功之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敢想、敢做、敢拼,在有生之年为证明自己而活。邱政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2014年,受国际油价的影响,航空燃油附加费呈现不断下调的状态。国际原油价格走低和全球经济增长助推航空运输业收..
未来航运市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够成功应对2015年市场上的挑战。而航运业界将在2015年应对的各种挑战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等相关规定,现对其终止申请予以公示。
由于企业的性质、规模、人员的素质以及企业发展的战略不同,每家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层次也不完全相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运营的一个必然趋势。..
1、企业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年审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去年以来上海佳豪为力挽业绩下降“狂澜”,动作频频。日前其投资设立融资租赁企业,探索“产业+金融”战略导向,谋求..
实物操作物流知识&|货运代理您好!欢迎使用产业地产网! |
中国产业地产第一交互平台
当前位置: >>
物流园区功能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 &&& 来源:产业地产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始于1999年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此后其他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纷纷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理论研究工作的滞后,物流园区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现阶段,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发展现状,采取正确的发展建设模式,并在实践中处理好关键的问题。
1.发展速度快、规划建设数量多,但都集中于沿海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目前,各省份在各省域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数量的物流园区,估计已规划的物流园区多达数百个,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速度之快。
2.由于所依托的建设发展条件和主体功能不同,物流园区呈现多种类型。不同的区位条件产生的物流需求也各不相同。物流需求、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城市化水平以及资源禀赋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各地在物流园区规划中依托自身的优势条件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物流园区,总体上形成多种多样的类型(如表1)。
表1我国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类型一览表
物流园区类型
港口物流园区
国际、国内物流物流分拨配送
深圳盐田物流园区
空港物流园区&&&&&
航空快运物流
上海的浦东空港物流园区
公铁联运物流园区&&
公路、铁路运输枢纽&&&
多式联运分拨配送
北京的良乡物流园区
工业物流园区&&&&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为生产提供物流服务
天津的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
进出口产品保税加工物流
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等
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
靠近城区的原有仓储基地
城市配送物流
大连老港区市域物流园区等
综合物流园区&&&&
区位、交通、市场等综合优势条件&&
城市或区域综合物流服务
上海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
3.政府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环境,为工业、商业以及物流经营企业创造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条件。由于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尚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较为明显,收益率较低。因此,政府在规划中较积极,而企业多保持观望态度。事实上,园区建设自身不是为了赢利,是一种社会效益的体现,城市及政府的收益来自于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求政府在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初期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4.物流园区的规划超前于经济与市场的需要。
尽管物流园区的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许多促进作用,但是物流园区的建设也要切合实际需求。普遍认为,我国的物流园区规划超前于经济与市场需要,这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重复建设的情况。
二、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模式
物流园区建设模式的选择是物流园区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研究总结国内外物流园区理论及实践成果,我国目前及未来可能选择的物流园区建设模式有四种,即物流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综合运作模式。基于目前的发展背景,考虑到每种模式的适用条件,本文认为四种模式有不同程度的可行性。
1.物流经济开发区模式
近年来,我国陆续创建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开发区。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开放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似,都具有“园区化”的特点,包括产业一致性、物质空间相对独立性和形态完整性等,因此可以考虑将开发区模式应用于物流园区,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类似于目前的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
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的双重特性,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上的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全新的经济开发区项目。
物流经济开发区同其它类型的开发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2为物流经济开发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在主体结构、整体功能和宏观政策适用对象三个方面的比较。从三者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物流园区以提供物流及相关服务为主,不同于其它两类开发区,物流园区创造的“产品”是服务。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完善的物流服务所带来的经济开发功能上。
在目前缺乏物流园区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将开发区的经验和模式应用于物流园区建设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表2&三种类型开发区比较
&&&&&&&&&&&&类型
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
物流经济开发区
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和出口加工型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
以专业物流企业为主,&还包括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
政府派出机构和企业
政府派出机构和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
政府派出机构和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
作为一种主要以外部变量为动力的外生型城市新区,其功能侧重于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吸收外资为主、工业项目为主、出口创汇为主,发展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
作为一种以内部变量为推动力的内生型园区,其功能主要是集聚并开发智力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知&识&经济&。
是一种内外变量共同推动的园区,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及基础条件,加快培育物流产业,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确保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物流运作效率和水平。
宏观政策适用对象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和出口加工型企业
具有民营科技企业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由其群体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
专业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
2.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主要是从利用市场进行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通过利用在物流产业经营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优势的企业,由其率先在园区内开发和发展,并在宏观政策的合理引导下,逐步实现在园区范围内的物流产业聚集和依托物流环境引进或吸引工业、商业企业在园区所在区域进行发展,达到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的目的。
企业是将来物流园区管理运营的主体,主体企业引导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以市场需求为立意点,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拉动”方式,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分析,由于企业本身具有丰富的物流经营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该模式降低了物流园区因功能定位不合理和需求不足等因素所造成的投资风险。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对城市经济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制度方面提出了挑战,要求有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要求能从中心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培育物流园区发展所需要的实力企业和良好的市场环境。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较大的规模,考虑到目前情况下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其适用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3.工业地产商模式
物流园区的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目的,就是建立良好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环境,为工业、商业及物流经营企业创造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条件,园区建设自身不是为了赢利,是一种社会效益的体现,城市及政府的收益来自于物流园区发展中形成的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4.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指对上述的物流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进行混合运用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由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一般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和涉及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既要求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希望在投资方面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还要求具备园区的经营运作能力的保证,单纯采用一种开发模式,可能很难达到使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的目的,因此可以综合运用物流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并不是前述三种模式的简单重叠,在考虑三种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应该确定一种主导模式,本文认为:
(1)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对物流园区所处的外部制度环境和机制环境要求较高,对其建设核心—&主体企业的实力要求也很高,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几乎没有具备相应实力的企业,因而现实可行性非常低。
(2)物流经济开发区模式是考虑到“园区化”的共性,将我国创办开发区的经验移植到物流园区建设,其最大优点在于我国有20多年创建和经营开发区的成功经验,但是物流园区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主要“产品”的特点以及其所创造的物流条件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作用的特殊性又决定其不能完全照搬创建开发区的一般套路,因而如何成功的进行经验移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这个角度讲,物流经济开发区模式作为主导模式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性的,但这并不排除局部地区采取试点的方式逐渐摸索经验。
(3)工业地产商方式是国外一种比较成熟的物流园区建设模式,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日本、德国采用的基于工业地产商模式的变形操作模式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工业地产商模式为主导的综合运作模式作为当前物流园区建设的主导模式是非常现实可行的。
三、物流园区发展对策分析
根据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正式运营的物流园区将会逐渐增多,日后物流园区逐步开始从规划建设向实际运营转变。全国物流园区将会出现新一轮的运营热潮,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在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增值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联盟协作等方面,理论和实践都将会有很大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对物流基地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另一方面物流园区的运营商要以客为导向大胆创新。
1.发展建议
物流园区建设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具有支持和放大政府对物流产业的引导作用。同时,它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常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在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将进一步明确,将更好地扮演规划者、引导者、政策法规制定者、标准制定者和秩序调控者的角色,应在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政府必须加强物流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物流园区不能简单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手抓。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运、水运、空运等不同性质的物流园区的总体协同布局,强化物流园区的多样性与协调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防止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同一地区的有效辐射半径内的重复建设。物流平台规划最好与基本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网络规划同步进行,系统考虑。
其次要注意加强运营管理能力。园区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应当进一步加强,更好发挥资源整合和社会分工合作体系优化的作用。
再次要关注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重要标志。信息化是国内物流园区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各类物流基地的兴建,信息化的作用越来越得以体现。物流园区的一大核心就是信息化,通过信息化连接物流企业、社会车辆、物流资源,集聚各类物流信息和资源,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因此,无论是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还是实际运营的物流园区,都应该高度关注信息化的实际运作,真正发挥信息化的整合协同作用。
2.科学建设物流园区应注意的问题
(1)定位应准确且遵循经济合理原则。要重视流通的作用,即商流、物流、信息流对园区发展的作用,以市场拉动需求、集聚人气。此外,应尽量利用已有的仓储及设施。
(2)与政府宏观规划相协调。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期规划时一定要与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否则将会出现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
(3)对入驻企业进行甄别并控制土地使用。从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建设过程可发现,尽管大多数企业投资物流设施是以推动物流业发展为目的,但也有个别企业或集团以土地炒作为目的。因此,在审核入驻企业资质时要严格把关,要对土地的使用以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提出要求,&以保持园区土地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评论总数: 0 条
暂时没有评论,快抢沙发吧!!!
阅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