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资中国海关收税标准有什么标准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税网控股集团创始于1995年,目前在全国开...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关于个税起征点提高的视频报道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ign="middle" height="266" width="300" quality="high" src="/flashapp/player_singleVideo.swf?flvPath=/uploads/media/201107/B-.flv&xmlurl=/plus/playList.php?typeid=47&&swfurl=/plus/cms_flv_play.php/sid/171357/typeid/47/news.swf&htmlurl="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日通过,将自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8月9日发布《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对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进行明确。&
国税总局8月15日上午紧急发布声明澄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2011年47号公告)&系伪造,有人盗用国税总局名义发布公告并作出解读。年终奖仍旧按照现行的计算方法与新税法衔接。&
名词解释:个人所得税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个税计算公式&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0=45(元)。
税后工资计算器/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个税税后工资比较计算器
调整前,起征额2000;调整后,起征额3500
各项社会保险费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本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提供最新2013年十类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工资、薪金所得、个税税率表、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年度);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年度);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需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红利所得;偶然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
劳务报酬所得
特需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各项社会保险费
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1500元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
调整前: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500元
超过500元至2000元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超过100000元
个税调整前后对比
扣除三险一金后收入(元)
调整前(元)
调整后(元)
税减了(元)
税加了(元)
<span style="color: #ff万
<span style="color: #ff
<span style="color: #ff
聚焦深圳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
新个税法将工薪所得减除费标准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深圳有约170万人不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新法正式施行日前后的个税、2011年的年终奖税金等如何计算?昨日,市地税局方面介绍,本次修改后的个税法将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由现行的次月7日内延长至15日内。1、此次修改税法,对涉外人员附加减除费用如何调整?涉外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的同时,其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由2800元/月调整为1300元/月,总的减除费用标准保持现行&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起正式施行。修改后的个税法将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即坊间所称的&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意味着月工资、薪金所得在3500元以下的群体将不涉及个税。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经过此次税法修改,纳税人数从8400万人减少至约2400万人,有约6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是1994年开始施行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减除一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此次修改之前&
更多个人所得税相关阅读
个人所得税最新报道
到了9月很多单位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按照规定,只要是9月1号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都会按照3500元费用减除标准计征。记者关注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的第一张工资条。陈娜去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企业工作,每月固定工资3200&
新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将开始实施。由于此次大幅提高了个税起征点,深圳将有170多万人不用再缴个税。深圳市民今后每月会从中享受到多少实惠呢? 此次调整把每个月个税起征点2000元提高到每月3500元。税务部门调查显示&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全面实施。新个税法实施后,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9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修改为7级,相应的级距等也进行了调整。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3500元并不是泛指月薪所得&
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均属于社会保险费的范畴,那么社会保险费与公积金是否也属于纳税范围?究竟该怎样计征个税呢? 按照我国现行税法,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先扣除按照国家和省级地方人民政府规定比例&|||||||||/||
您的位置:&&&&&> 正文
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企业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有关财务处理的规定》的通知
发文单位:国家税务局文  号:国税发[号发布日期:执行日期: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总额的组成
  第三章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第四章 附 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根据劳动部、国家税务局颁发的《城镇集体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劳薪字(1991)46号〕的规定精神,我局制定了《城镇集体企业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有关财务处理的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城镇集体企业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有关财务处理的规定
  一、关于查补查退税金的财务处理
  1.挂钩年度内,企业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含汇算清缴)查补查退的税金,一律调整当年帐面的上缴税金金额计提效益工资。
  2.企业在汇算清缴结束后查补查退的税金,不调整上年帐面的上缴税金额,全部计入本年度的上缴税金中计提效益工资。
  3.企业在专项检查中被查补的偷漏税金,无论是在汇算清缴结束前,还是在汇算清缴结束后,都不得作为上缴税金计提效益工资,但要全部核入企业下年度的上缴税金基数中。
  二、关于企业欠缴税金和减免税金以及以税还贷、税前还贷的财务处理企业在挂钩年度内的欠缴税金、减免税金以及因以税还贷、税前还贷而少缴的税金,均不得视同上缴税金计提效益工资。
  三、关于工资、奖金和物价补贴的财务处理
  1.企业挂钩的工资基数和提取的效益工资按规定在成本中列支后,不得再在成本中提取职工奖励基金。但企业按规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各种物价补贴以及原材料、燃料节约奖,仍在成本中列支。
  2.企业超过规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标准工资、加班工资、津贴和自费改革工资支付的工资、劳动竞赛奖,在新增效益工资和奖励基金中列支。
  3.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分红和股金分红,在分红基金中列支。
  4.企业在挂钩年度内因经济效益指标下降,工资基数下浮时,应按下浮后的工资基数列入成本。
  四、职工福利基金、工会经费以及职工教育经费的财务处理
  1.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后,列入成本的职工福利基金按挂钩的工资基数加上列入成本的各种物价补贴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后的14%提取。
  2.列入成本的工会经费,按挂钩的工资基数加上列入成本的各种物价补贴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后的2%提取。
  3.列入成本的职工教育经费,按挂钩的工资基数加上列入成本的各种物价补贴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后的1.5%提取。
  五、实行工资同销售(工作)量及上缴税金复合挂钩的企业,在年终清算时,首先应计算与销售(工作)量挂钩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然后再计算与上缴税金挂钩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上缴税金中应扣除与销售(工作)量挂钩在成本中列支的新增效益工资而影响的所得税。
  六、关于工资基金的帐务处理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将“应付工资”科目改为“工资基金”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工资基金。在本科目下设置“应付工资”和“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1.“应付工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见附件一)。
  “应付工资”明细科目的贷(增)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准备发放的工资额;借(减)方发生额反映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发放工资后,本明细科目应无余额。
  2.“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明细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工资基金和工资增长基金。
  “工资及工资增长基金”明细科目的贷(增)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提取的工资基金和工资增长基金;借(减)方发生额反映转入“应付工资”明细科目的工资、缴纳的奖金税以及支付的罚款、滞纳金和工资下浮企业下浮的工资等。贷(增)方余额为可以继续使用的工资基金结余额。
  七、退出挂钩企业的财务处理
  1.为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企业在工效挂钩期间一般不能退出挂钩。如有特殊原因,企业需经税务、劳动部门批准后,方可退出挂钩。凡挂钩期限未满而退出挂钩的企业按以下办法处理:企业要将执行期(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下同)已在成本中列支的新增效益工资退出,同时调增当年利润总额,并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缴所得税,与该年汇算清缴应缴所得税进行对比,计算应补缴的所得税和多拿的工资。
  企业当年多拿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企 业 当年财务  累计提取 当年按调整后多拿的=决算提取的+的新增 -利润计算提取工 资 奖励基金  效益工资 的奖励基金根据上述办法计算的累计额须在退出挂钩后的第一年进行处理:
  ①将各年累计多拿的工资冲减工资基金,并将冲减后的工资基金数额转入奖励基金科目。若不够冲减,则在奖励基金科目中以负号表示;
  ②调整上年利润总额;
  ③计算累计应补缴所得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及预算调节基金;
  ④累计剩余部分按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比例分配并转入除奖励基金以外的其他各项专用基金。若少拿工资,不予补提。
  企业退出挂钩并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工资、奖金和分配利润的处理重新恢复挂钩前的办法。
  2.挂钩到期后退出挂钩的企业,对挂钩期内的利润分配和提取的工资基金不作调整。其工资、奖金和分配利润的处理重新恢复挂钩前的办法。
  3.退出挂钩的企业一律取消“工资基金”科目,同时将挂钩期内工资基金结余数或超支数,全额转入奖励基金年初数。
  本规定自日起执行。本规定颁发前执行的有关规定,凡与上述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此规定执行。
  附:一、新增效益工资的计算公式
  二、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工资清算表和编制说明
  三、企业中途退出挂钩财务处理举例说明
  四、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 附一:新增效益工资的计算公式
  (一)工资同上缴税金挂钩的计算公式公式1上缴税金 上缴税    上缴税金毛增加额净增加额=金基数×——————————————上缴税 工资 工资浮 适用所金基数+基数×动系数×得税率公式2上缴税金净增加额上缴税金净增长率=————————×100%上缴税金基数公式3新增效 工资 工资浮 上缴税金益工资=基数×动系数×净增长率式中,“适用所得税率”先按毛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级数确定,经试算后得出试算新增效益工资。如果毛应纳税所得额减去试算新增效益工资之后级数不变,则试算结果即为最终结果;如果级数变化,则“适用所得税率”降低一个级数确定,按此税率重新计算的新增效益工资为最终结果(下同)。
  (二)复合指标挂钩的计算公式与销售(工作)量挂钩的部分公式4新增效益  工资 与销售(工作)量  工资浮工资(A)=基数×挂钩的工资基数比重×动系数销售(工作)量增加数×——————————销售(工作)量基数与上缴税金挂钩的部分公式5上缴税金净增加额=上缴税金基数×〔上缴税金毛增加额÷(上缴税金基数×工资基数×与上缴税金挂钩的工资基数比重×工资浮动系数×适用所得税率)〕公式6新增效益工资(B)=工资基数×与上缴税金挂钩的工资基数比重×工资浮动系数×(上缴税金净增加额÷上缴税金基数)
  公式7全部新增效益工资=A+B附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工资清算表和编制说明
  (一)本表按工资同上缴税金和销售(工作)量复合挂钩形式设置,实行工资同上缴税金单项指标挂钩也参照本表清算。
  (二)本表第一层次“毛应上缴税金的计算”是指上缴税金中未扣除新增效益工资;第二层次“净上缴税金的计算”是指上缴税金中已扣除新增效益工资。
  (三)本表各行指标解释:
  1.第3行“复合挂钩企业与销售(工作)量指标挂钩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或工资下浮数”按第45行或第46行填列。
  2.第6行“减免各项税金转作归还借款和专用基金数”是指经税务部门批准减免的挂钩流转税,并且直接转作归还借款和专用基金,不能相应增加上缴所得税的数额。
  3.第7行“年初欠缴各项税金合计”是指年初欠缴的各项流转税和所得税。企业欠缴的各项税金不能与超缴的各项税金合并相抵计算。
  4.第11行“净应上缴税金增加额”,复合挂钩的企业按本文件附一公式5计算。实行与上缴税金单项指标挂钩的企业,按本文件附一公式1计算。
  5.第12行“应新增效益工资”,实行与上缴税金单项指标挂钩的企业,按本文件附一公式3计算。
  6.第18行“年初超缴各项税金合计”是指企业与上年超缴挂钩的各项流转税和所得税,经税务部门批准,抵顶本年各项上缴税金的数额。
  7.第21行“新增效益工资”,实行与上缴税金单项指标挂钩的企业,若19行<15行,则重新按本文件附一公式3计算。
  8.第22行“复合挂钩企业与销售(工作)量指标挂钩的新增效益工资或工资下浮数”,按第45行或第46行填列。
  9.第32行“工资下浮数”,实行与上缴税金单项指标挂钩的企业,按本文件附件一公式3计算。
  10.第39行“单列工资合计”是指属于挂钩工资范围内,但当年不参与挂钩浮动,年终工资清算单列的工资项目。该行数按当年实际发生数填列。
  11.第50行“复合挂钩企业与上缴税金挂钩的工资浮动系数比重”是指复合挂钩的企业,与上缴税金挂钩部分的工资浮动系数占全部工资浮动系数的比重。
  工资同上缴税金挂钩工资清算表编制单位:                            单位:元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一、本年毛应缴税金的计算                    |  |    |  | 1.应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房    |1 |    |  |   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           |  |    |  |--------------------------------|--|----|  | 2.毛应纳税所得额                      |2 |    |  |--------------------------------|--|----|  | 3.复合挂钩企业与销售(工作)量指标挂钩提取的新增效益    |3 |    |  |   工资或工资下浮数(工资下浮以“-”号表示)        |  |    |  |--------------------------------|--|----|  | 4.调整后的毛应纳税所得额(4行=2行-3行)        |4 |    |  |--------------------------------|--|----|  | 5.按调整后的毛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缴所得税         |5 |    |  |--------------------------------|--|----|  | 6.减免各项税金转作归还借款和专用基金数           |6 |    |  |--------------------------------|--|----|  | 7.年初欠缴各项税金合计                   |7 |    |  ------------------------------------------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  | 8.毛应上缴税金合计(8行=1行+5行-6行+7行)     |8 |    |  |--------------------------------|--|----|  | 9.核定的上缴税金基数                    |9 |    |  |--------------------------------|--|----|  | 10.毛应上缴税金增加额(10行=8行-9行)        |10|    |  |--------------------------------|--|----|  |二、本年净应上缴税金计算                    |  |    |  |--------------------------------|--|----|  | 1.净应上缴税金增加额(按本文件附一公式5计算)       |11|    |  |--------------------------------|--|----|  | 2.应新增效益工资(按本文件附一公式6计算)         |12|    |  |--------------------------------|--|----|  | 3.净应纳税所得额(13行=4行-12行)          |13|    |  |--------------------------------|--|----|  | 4.按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缴所得税             |14|    |  |--------------------------------|--|----|  | 5.净应上缴税金合计(15行=1行+14行-6行+7行)   |15|    |  ------------------------------------------  ------------------------------------------  |三、本年实际上缴税金的计算                   |  |    |  |--------------------------------|--|----|  | 1.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    |16|    |  |   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          |  |    |  |--------------------------------|--|----|  | 2.实际上缴的所得税                     |17|    |  |--------------------------------|--|----|  | 3.年初超缴各项税金合计                   |18|    |  |--------------------------------|--|----|  | 4.实际上缴税金合计(19行=16行+17行+18行)    |19|    |  |--------------------------------|--|----|  |四、本年工资增长的计算                     |  |    |  |--------------------------------|--|----|  | 1.实际上缴税金增加额(20行=19行-9行)        |20|    |  |--------------------------------|--|----|  | 2.新增效益工资(19行≥15行,则按12行填列;若19行< |21|    |  |   15行,则重新按本文件附一公式6计算)          |  |    |  |--------------------------------|--|----|  | 3.复合挂钩企业与销售(工作)量指标挂钩的新增效益工资    |22|    |  |   或工资下浮数(工资下浮以“-”号表示)          |  |    |  ------------------------------------------    续表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 4.复合挂钩企业新增效益工资合计(23行=21行+22行,若 |23|    |  |   合计数为负数,则在33行填列)              |  |    |  |--------------------------------|--|----|  | 5.未完成产品质量指标应扣新增效益工资            |24|    |  |   (24行=23行×53行)                |  |    |  |--------------------------------|--|----|  | 6.未完成其他考核指标应扣新增效益工资            |25|    |  |   (25行=23行×应扣比例)               |  |    |  |--------------------------------|--|----|  | 7.扣除未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后的新增效益工资          |26|    |  |   (26行=23行-24行-25行)            |  |    |  |--------------------------------|--|----|  | 8.核定的工资基数                      |27|    |  |--------------------------------|--|----|  | 9.实际提取的工资额(28行=26行+27行)        |28|    |  ------------------------------------------    续表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五、本年工资下浮的计算(工资下浮以“-”号表示)        |  |    |  |--------------------------------|--|----|  | 1.最高工资下浮数(29行=27行×20%)         |29|    |  |--------------------------------|--|----|  | 2.上缴税金下降额                      |30|    |  |--------------------------------|--|----|  | 3.工资下浮数(按本文件附一公式6计算)           |32|    |  |--------------------------------|--|----|  | 4.复合挂钩企业的工资下浮数合计(33行=32行+22行,行 |33|    |  |   若为正数,则改在23行填列计算;若大于29行,则按29  |  |    |  |   行填列)                         |  |    |  |--------------------------------|--|----|  | 5.实际提取的工资额(34行=27行+33行)        |34|    |  |--------------------------------|--|----|  |六、本年单列工资的计算                     |  |    |  |--------------------------------|--|----|  | 1.新安置的复转军人工资                   |35|    |  |--------------------------------|--|----|  | 2.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增人增加的工资             |36|    |  |--------------------------------|--|----|  | 3.新安置城镇待业青年增加的工资               |37|    |  |--------------------------------|--|----|  | 4.新分配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增加的工资          |38|    |  |--------------------------------|--|----|  | 5.单列工资合计(39行=35行+36行+37行+38行)  |39|    |  ------------------------------------------    续表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七、全部提取的工资额(40行=28行+39行)         |40|    |  |--------------------------------|--|----|  |八、复合挂钩企业与销售(工作)量指标挂钩工资增长的计算     |  |    |  |--------------------------------|--|----|  | 1.本年实际完成的销售(工作)量               |41|    |  |--------------------------------|--|----|  | 2.核定的销售(工作)量基数                 |42|    |  |--------------------------------|--|----|  | 3.销售(工作)量增加数(43行=41行-42行,若下降,则 |43|    |  |   改在44行填列)                     |  |    |  |--------------------------------|--|----|  | 4.销售(工作)量减少数                   |44|    |  ------------------------------------------    续表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 5.新增效益工资(按本文件附件一公式4计算,若工资下浮,   |45|    |  |   则改在46行填列)                    |  |    |  |--------------------------------|--|----|  | 6.工资下浮数                        |46|    |  |--------------------------------|--|----|  |九、补充资料                          |  |    |  |--------------------------------|--|----|  | 1.第一年挂钩工资基数中工资、岗位津贴的比例         |47|    |  |--------------------------------|--|----|  | 2.第一年挂钩工资基数中奖金的比例              |48|    |  |--------------------------------|--|----|  | 3.核定的工资浮动系数                    |49|    |  |--------------------------------|--|----|  | 4.复合挂钩企业与上缴税金挂钩的工资浮动系数比重(%)    |50|    |  |--------------------------------|--|----|  | 5.年平均职工人数(人)                   |51|    |  |--------------------------------|--|----|  | 6.未完成考核指标应扣新增效益工资的比例(%)        |52|    |  ------------------------------------------    续表  ------------------------------------------  |         项             目        |行次|金 额 |  |--------------------------------|--|----|  |   其中:产品质量                      |53|    |  |--------------------------------|--|----|  |      消耗                        |54|    |  |--------------------------------|--|----|  |      安全                        |55|    |  ------------------------------------------      附三:企业中途退出挂钩财务处理举例说明
  例:某挂钩企业,年挂钩两年,1990年经批准退出挂钩。1988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新增效益工资10万元,1989年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新增效益工资8万元。企业分配利润中奖励基金(包括分红基金)的分配比例为25%。
   1988年    ------------------------------  |       |财务决算的利润分配|调增利润后的利润分配|  |-------|---------|----------|  |应纳税所得额 |    50   |    60    |  |-------|---------|----------|  |所得税率   |   55%   |   55%    |  |-------|---------|----------|  |所得税    |  26.02  |  31.52   |  |-------|---------|----------|  |能交基金   |   3.6   |   4.27   |  |-------|---------|----------|  |企业分配利润 |  20.38  |  24.21   |  |-------|---------|----------|  |职工奖励基金 |   5.1   |   6.05   |  ------------------------------  多拿的工资=10+5.1-6.05=9.05(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31.52-26.02=5.5(万元)  应补缴能交基金=4.27-3.6=0.67(万元)  剩余部分=9.05-5.5-0.67=2.88(万元)     1989年  ------------------------------  |       |财务决算的利润分配|调增利润后的利润分配|  |-------|---------|----------|  |应纳税所得额 |    60   |    78    |  |-------|---------|----------|  |所得税率   |   55%   |   55%    |  |-------|---------|----------|  |所得税    |  31.52  |  41.42   |  |-------|---------|----------|  |能交基金及预 |   7.12  |   9.15   |  |算调节基金  |         |          |  |-------|---------|----------|  |企业分配利润 |  21.36  |  24.43   |  |-------|---------|----------|  |职工奖励基金 |   5.34  |   6.86   |  ------------------------------  
    多拿的工资=10+8+5.34-6.86=16.48(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41.42-31.52=9.9(万元)
  应补缴能交基金及预算调节基金=9.15-7.12=2.03(万元)
  剩余部分=16.48-9.9-2.03=4.55(万元)
  按上述情况计算的结果,在1990年进行处理:
  1.冲减1990年奖励基金25.53万元。
  2.调整利润分配,补缴各应缴款项。
  累计应补缴所得税=5.5+9.9=15.4(万元)
  累计应补缴能交基金及预算调节基金=0.67+2.03=2.7(万元)
  3.将剩余部分转入专用基金。
  累计剩余部分=2.88+4.55=7.43(万元)
  将7.43万元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比例转入除奖励基金以外的其他专用基金。
  附四: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税务局
您的位置:&&&&&> 正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资收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