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占用民众资源发展 行不行还有相应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媒体:补贴资金被占用乱象频发 有些人“肥得流油”|乱象|补贴资金―新闻天天看
补贴本无罪,可以让成长型企业获得发展的最初动力,亦可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可当补贴成了一种生意,当补贴让企业变得抛弃实业,不会走路,有关部门可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原标题:补贴乱象谁之过? 新华网北京3月4日新媒体专电 题:补贴乱象谁之过? &中国网事&记者白靖利 本来是针对重点领域进行扶持的补贴资金,反而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被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该被补贴的领不到钱,不该领钱的反而肥得流油,造成&乱了市场、肥了中介、伤了财政、倒了干部、废了企业&的结局&& 是谁的错呢?是调研&不下轿&的&钦差大臣&,是闪转腾挪的中介,是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企业、厂家。这个链条结构之完整,分工之细致,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有人花钱租羊成养殖大户,猪倌办酒厂变身企业家,购买专利变成&科技能人&。在这些腐败乱象&化妆舞会&上,我们看到了贪婪、无耻,也看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奈,更看到了依法治国的任重道远。 我们之所以总是渴盼阳光,因为在阳光下,各种腐败的蝇营狗苟都无处遁形。要斩断一只只伸向各种补贴的黑手,就得让补贴和手都放到阳光下来,让社会尤其是与此有关各方都能够及时监督。看到一只就斩断一只,让不负责的&钦差大臣&、黑中介和不法厂家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再回到补贴这个话题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早已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本来就乱象频出的补贴政策,更应及时清理了。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晰的前提下,只知道给企业输血、喂奶,不但导致企业永远长不大,更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尽空子。 补贴本无罪,可以让成长型企业获得发展的最初动力,亦可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可当补贴成了一种生意,当补贴让企业变得抛弃实业,不会走路,有关部门可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与本文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 
Copyright & 2009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漏洞:烧政府的钱没商量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漏洞:烧政府的钱没商量
  兴建奢华文化设施、违规使用资金、部分基层文化设施成摆设……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一些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存在漏洞,亟待完善资金使用方式,加大监管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惠及民众。  资金浪费三大现象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下拨大量文化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北京市自2012年至2015年每年设立了100亿元的文化创新发展专项基金,这些资金对促进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据广东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自2009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投入2亿元,设立“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至2015年已增加至4亿元。同时近年来省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了14项文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项目。  但记者调研发现,多地文化专项资金存在浪费现象:  ――兴建奢华文化设施,支出超标。南方沿海某市一位分管文化的副秘书长向记者表示,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建设奢华楼堂馆所的路被堵死,但是一些地方的奢华文化场所却不少,造成大量浪费。  在广东省,一个利用老房子改造的文化馆耗资达8000万元。记者在这里看到,文化馆设有钢琴室,还提供一对一教学,隔音玻璃的用材都是德国进口,而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  记者调查的一些大中城市的新区,耗资数亿元的大剧院、图书馆被誉为当地的“标志性文化工程”,但是却看不到几个市民。  ――违规造成浪费。一位文化界人士坦言,他所了解的一个大城市,出于种种考量,临时上马大型音舞诗剧,违反相关资金使用规定,理由是“急事先办,事后决算”,但效果一般,浪费严重。  ――部分基层文化设施成摆设。有乡镇干部说,一个街道、村,花上百万元建设社区图书馆、农民书屋,每天开馆时间是上午九点半至十一点半,下午两点半至四点半,一共4个小时,但这时候青壮年都在外工作,哪有时间过来看书?人员工资、采购费用支出巨大,实际效果非常一般。  广东一位基层官员表示,很多文化活动是政府想出来的,与群众实际需求有差距。我们在调研农家书屋时发现,有的书屋摆放了许多收藏瓷器的书、画册,而且都是很贵的“大部头”,没人看就成了摆设。  基层干部群众反映,送电影下乡上面定了指标,可是还沿用过去的放映队模式。因为片源陈旧,村民不买账。以广东省一地级市为例,原来放映一场给350元,但现在这个价格根本招不到标。当地将两个村并在一起放,一次放两场。这样下一次村,收入就从350元变成1400元,这才勉强招到标,可是放了也没多少人看。  资金管理使用不当  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文化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存在盲目使用、补贴不当、存在腐败空间等问题。  ――“先有钱、再找事”易产生资金浪费。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单纯追求文化产业的倾向,“先有钱、再找事”容易产生资金的浪费、错配,2012年至2013年度文化创新发展资金有18.3亿元沉淀闲置。  ――多补贴国企和关系户。一位参加专项资金评审的处级干部告诉记者,补贴的企业存在两个倾向:民营企业多是关系户,还有一部分给了国企和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多是领导的关系户;而获得补贴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很多从事的与真正的文化产业相距甚远。  记者发现,在201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中,相当一部分获补贴的是各地市的报社、电台、电视台。  北京市某民营文化企业公关总监彭先生说,不少文化项目变成“烧政府的钱没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担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研究学者张铮坦言,一些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并非为发展文化,只为攒项目、要补贴。  ――存在腐败空间。相关部门审计发现,文化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不高;区县、部门对项目监管不到位,存在擅自改变支出用途、支出超标、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规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合规等问题。  广东某地政府负责人表示,各地普遍缺少对文化发展资金的科学预算评审,在资金使用中缺乏有效监督,一些项目可以随意改变支出用途,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经常不合规。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说,目前来看,文化专项资金的体量相对其他产业资金小一些,但省级财政和各市累计起来每年也不少。如何分配使用这部分资金,值得关注。一些地方有超过10个部门(单位)参与文化专项资金分配,导致多头管理、交叉重复,整体统筹力度不够。  专家支三招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当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未真正到位,重大事项和重大资金使用尚未建立起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和监督有效的依法行政程序。他们建议:  ――加强预算执行资金的监管和绩效管理。中山大学财税系主任林江等专家表示,各地应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预算执行资金的监管和绩效管理。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琪表示,资金具体使用单位必须具备从事文化领域相关工作的职能或资质,同时应对增量资金中某些类别的支出进行压缩,重点压缩大型节庆晚会、论坛展会及大制作项目开支。  ――改直接补贴的方式为发放文化消费券,让群众自由选择。韩志鹏说,发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是高效率的办法,且存在腐败的可能。建议未来改变这种补贴方式,可考虑直接给市民发放文化消费券,把选择权交给群众,让各类企业主体公平竞争。  ――资金使用上注重贴近性、实用性。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说,文化设施决不能成为政绩工程,要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贴近百姓的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DF064)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两会召开,哪些板块蕴藏投资机会[]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周春生:央企占用资源和其社会回报不成比例-财经网
当前位置: &
个股查询:
周春生:央企占用资源和其社会回报不成比例
本文来源于 日 15:38
尽管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看似是盈利的,但是实际上它们的盈利并不高,因为他们占用了相当多的资源。相比于给财政给他们补贴与这些企业给整个社会提供的回报,可以说是不成比例的。
   (一)&&
  主持人:不久之前李克强总理做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政府报告,相信您也对这个报告做了一些研究。我注意到在涉及到国企改革的时候提到了两点问题。第一点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与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财政比例”。您怎么看这个表述?
  周春生:国有企业上交公共财产实际上一直是中国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从名字上来看,“国有企业”属于国家,当然了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像中石油或者是中石化实际上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了,除了政府是大股东,还有别的股东。我觉得这些公司它通过更多地分红,一方面可以回报投资者,同时也能够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要增加这一方面上交的金额,当然也需要国有企业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提高资金的回报率。
  主持人:我注意到年1月份国资委的副主任黄淑曾经表示“今后将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的比例”,到2020年的时候要提高到30%。这个数字对于央企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也提到过要用财政手段倒逼国企提高效率和对投资者的回报率。但是像这种上交比例会影响国企内部员工的激励吗?
  周春生: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大的问题。
  首先现在国有企业的管理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尽管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看似是盈利的,但是实际上它们的盈利并不高,因为他们占用了相当多的资源。我们经常在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听到很多的意见,老百姓也认为很多国有企业是垄断企业,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包括两桶油或者是三桶油等等,这些垄断企业占有了大量的资源,相比于给财政给他们补贴与这些企业给整个社会提供的回报,可以说是不成比例的。
  我认为他们的业绩应该还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从股价上也可以看出来,中石油在国内A股IPO的时候,投资者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这些国有企业最终并没有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所以一方面数据说明中石化等大型的国企确实是盈利的,但很多资源被这些公司占用,我们目前也没有大量的收取这方面的资源费用;另外一方面来看,他们资金回报率和合理的水平相比还是比较大的,资金回报率确实比较低,好象只有5%点几。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都一度能达到才到6%甚至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国企效率非常重要。
  主持人:此前我采访过国资委内部的专家,他对于国企改革的意见是——不能把国有企业一刀切,因为涉及到有的国有企业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责,那么这部分国有企业是不是上交的比例会有所不同,或者是对这种企业的监管机制要跟纯粹从市场中获取利益里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的企业区分开?
  周春生: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在金融领域,我们知道像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相比就是有区别的。类似的还有农业发展银行,甚至是进出口银行等等这些都可以说他们是国有企业,而同时这些机构也确确实实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完全是像民营资本纯粹是一种独立行为,还承担了一些政治性的责任,更像是一家政府机构,这甚至本身就是当初设置这些机构的初衷。在美国其实也有类似于这种情况。但是,要完全区分政府机构性质的国企和纯商业化运作的国企,目前来说可能比较困难。怎么把它的政治职责和商业职能区分开来,到底多大的比例是商业职能,多大的比例是政府职能?这个要量化确确实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编辑:胡月)
新浪用户评论(0条)腾讯用户评论(0条)
暂时还没有用户评论噢~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41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标车报废补贴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