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荣式兄弟随父亲与他人合资开办了广生剑网三钱庄血案

海外电话:+86-512-
[无锡]《锡商》第一集?实业报国
[无锡]《锡商》第一集?实业报国
http://space./act/video.jspvideoId=VIDE9931第一集?实业报国?? 这是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它在无锡境内流长40.8公里。流过无锡市区的长度是14.96公里。运河两岸鳞次栉比的这些江南民居建筑,在河水的映衬下,处处荡漾着江南小城的韵味。然而,就是这座小城,一百年前却相继涌现出了众多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巨子,他们用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造就了一个在当时几乎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的精英群落——“锡商"。回望这段历史,一个个实业报国的传奇,跃然眼前。 &?? 1896年冬季的一天,一种从未有过的轰鸣声,打破了无锡这座江南小城的舒缓与宁静。一家名叫业勤纱厂的现代工厂,出现在无锡东门外的兴隆桥畔。那时,第一次听到机器轰鸣声的无锡人感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真的已经开始了。 创办这家工厂的实业家,名叫杨宗瀚。1893年,他还是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总办。在他的管理下,织布局经营良好,收益极佳。督管此局的,便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行者——李鸿章。 在李鸿章的授命下,时任中国驻英、法、德、意四国公使的薛福成,从英国购买新式纺机100部,用以织布局扩大生产规模。对于追随李鸿章多年的杨宗瀚而言,这无疑为他实业报国梦想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让这一切化为了乌有。 一天午夜时分,织布局一个车间大火,等众人发现时,扑救已来不及,机器、厂房全被焚毁。李鸿章一怒之下,撤了杨宗瀚的总办之职。面对化为灰烬的厂房,杨宗瀚满脸沮丧,心如死灰,怏怏不乐地返回无锡故里。 1895年,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除了割地赔款,条约还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办厂。从此,中国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开始要直接遭遇外国工业化生产线的竞争,这将是一场更加难以打赢的经济战争。 陆兴龙(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企业史资料研究中心主任)访谈:从1895年以后,日本的经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步一步地加强,日本成为中国当时民族危机的一个头号的敌人。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访谈: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整个民族,它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非常地艰辛。第一它开始并没有得到官方的支持,清政府并没有支持,中国历来就是轻商的。 &?? 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紧迫感骤然提升,沉睡已久的中国,开始了不安的躁动。 这张大金榜,是科举时的殿试成绩单。光绪20年,也就是公元1894年,江苏南通人张謇,名列第一甲第一名。但这位状元却无意做官,他认识到实业对民众生活的重要性,也确信实业能够拯救已经趋于沉沦的国家。 两江总督张之洞也有着相同的眼光。他热忱地支持张謇在南通筹办纱厂,走实业救国之路。就在张謇为创办纱厂四处奔波的时候,无锡的第一家现代工厂出现了,建厂之人正是几年前被罢官的杨宗瀚和他的兄长杨宗濂。他们把厂址选在无锡,厂名出自“业精于勤”,叫做“业勤纱厂”。 陆兴龙访谈:1895年以来,外国对中国经济的入侵,它就改为一个在中国以直接设立工厂为手段的这样一种经济方式,改变以前工业品的进口这样的一种方式。 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访谈:中国这时候已经属于落后挨打,被侵略、被欺负这样的地位,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外面它等于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 &?? 杨氏兄弟筹办的业勤纱厂,预计投资24万两,杨氏兄弟自己出资还未凑到12万两。而厂房已建成,需要支付工料费;向外商订购的机器已经运到,洋商追逼付款,周转资金已经用尽,眼看面临流产。 为此,杨宗瀚急赴南京,利用老关系,找到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请求帮助。刘坤一慷慨地拿出了10万两白银垫借给他。杨宗瀚答谢之后,急忙赶回无锡老家,把所筹经费仔细算了算,结果还差不少。他变卖了自己的大部分田产和妻女的首饰,凑足两万两,最后又向亲戚借款两万两充作流动资金,这才使工厂顺利开工。 &?? 当年的业勤纱厂占地40亩,厂房是一幢西式的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设有细纱、摇纱、打包、锅炉等车间。1937年11月,业勤纱厂被日军炸成了一片废墟。如今已经找不到这家纱厂的遗迹了。但1896年,从业勤纱厂传出的轰鸣声,却实实在在地开启了锡商实业报国的乐章。 &??无锡精明的商人们,历来就知晓大运河的商业价值,为了利用运河便利的航线,他们兴建的工厂,大多都紧邻运河。 &?? 太保墩上的这座建筑,就是当年的茂新面粉厂,原名保兴面粉厂,是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如今,这里已改成了工商业博物馆,红砖的外墙被重新装修、加固,厂区内再也听不到轰鸣的机器声,只有被刷新的四壁,默存着一段曾经红火的历史。 &?? 1896年,也就是业勤纱厂建成投产的那一年,无锡市的钱庄行业正是红火的时候。家住无锡荣巷的荣熙泰,看准了钱庄蕴含的巨大商机,决定支持两个儿子——荣宗敬、荣德生,到经济更繁荣的上海开一家钱庄。这年2月,兄弟俩来到上海,与别人合伙开办了广生钱庄。然而,半年后,48岁的父亲荣熙泰不幸病逝,这使得刚刚起步的钱庄一度陷入困境。但兄弟俩还是以他们的实干精神和聪明才智,努力实现着父亲的心愿。没过多久,广生钱庄便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滩站稳了脚跟,并于1898年开始,广生钱庄转由荣氏兄弟独资经营。这一年被他们兄弟看作是自己事业的真正开端。 而这一年,也是中国战乱四起的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华北,北方发生粮荒,江南的粮食大批北运。回想起26岁时,途经香港,看到码头上的工人正在装运进口的面粉,准备运往北京的情景,荣德生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由于被清朝政府规定为“洋人食品”,进口面粉是免税的。而中国进口的面粉大大超过在华洋人的食用量,绝大多数都是卖给了中国人。荣德生因此有了一个很强烈的念头——自己创办面粉厂,夺回被洋商抢占的面粉市场。 龚树标(原申新纺织九厂职工)访谈:他(荣德生)感觉到要创业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一个吃饭,一个穿衣,所以他决定要从钱庄来转向衣食这两门,要搞纺纱,要搞面粉。 荣德生将这一想法告知哥哥荣宗敬时,立即得到赞同。原来,在上海经营钱庄的荣宗敬,也已发现进口面粉价高,国产面粉便宜,其中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国人投资机器面粉业者很少,这又意味着竞争者少,因而市场极大。 陈文源(江南大学荣氏研究中心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主任)访谈:荣宗敬和荣德生他们两个人从小就不一样。荣宗敬小时候非常聪明,所以他七岁的时候就上学,上学以后老师都把他称之为奇人。他的气魄很大,敢于冒险。那么荣德生先生这个人他比较稳健,他做事情很细心。 黄汉民(上海社科院 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访谈:如果没有荣宗敬的那种魄力,这个厂就不会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荣德生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特点,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面非常有才干,特别是产品的质量这一方面他都抓得很紧、很细,因此他们两个兄弟两个人这一方面相互成为优势互补,能够把这个企业办好,所以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他的企业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 如果说,市场需求有如天时,而兄弟两人亲密无间的合作就是人和,那么,地利就是无锡本已有的米市了。 &?? 2004年,无锡启动古运河治理工程,这处河段,因保留着上世纪的诸多米厂、仓库,而被列为首期工程。 &??据历史记载,乾隆年间,无锡米市的吞吐量已达八百万石以上,光绪年间,从老北门到三里桥段,1公里长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家,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无锡已和长沙、芜湖、九江一起,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 &?? 得天独厚的办厂条件,注定了荣氏兄弟日后的辉煌,但在当时,巨大的办厂资金,该从何处筹集呢? 汤可可(无锡市档案局局长)访谈:借助于现代金融市场来做投资,运用现代金融来筹措工商业发展的资本,所以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理念,完全不同的经营的方式。 &?? 他们寻求父亲的挚友朱仲甫的支持,合资起灶,集资13股,每股3000元,荣氏兄弟各投入3000元,共集资金3.9万元。资金到位后,荣氏兄弟便买下了古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的这片土地,作为新建工厂的厂址,面积17亩。设备则是托洋行代买的4台法国石磨,以及英国生产的配套机器。 &?? 荣氏兄弟开办的这家名为保兴的面粉厂,是无锡继业勤纱厂后开办的第二家近代工厂,1901年,当保兴面粉厂破土动工之时,引起全城轰动。而热闹的背后,却也隐含了一个个危机与考验。那时,无锡城里一批士绅联名上告,说工厂烟囱破坏了当地的风水,要求勒令停建。知县一面请示上级,一面勒令停工。此时,又恰逢雨季,河水暴涨,致使工地被淹。 事情闹到这种地步,应该出乎荣氏兄弟的意料。没办法,只得求助大股东朱仲甫,利用他与官府人士的关系,办理交际,最终才获得两江总督的建厂批准。然而祸不单行,在荣德生为官司到处奔波时,他的长子因延误治疗而夭折,这件事,也成了他一生的隐痛。 日,保兴面粉厂终于正式建成投产。荣氏兄弟看着自己历经千难办起来的厂子,满怀感慨。然而,接下来该如何经营的难题,又不可回避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当时,国内已有4家自办的机器面粉厂,保兴是规模最小的一家。加之当时社会上存在着机器生产的面粉不如土粉、不仅没有营养还可能有毒的误解,致使荣氏兄弟生产出来的面粉,在市场上大受冷遇,面粉只好贱价出售,利润极其微薄。 大股东朱仲甫见无利可图,又要去广东上任,就主动退出。后经与无锡籍的上海富商祝大椿股权重组,荣氏兄弟最终以五万股成为大股东,面粉厂也改名为“茂新机器面粉厂。” 但这一切并未改变销售方面的惨淡境况。几经辗转,荣氏兄弟找来了在营销方面口碑甚好的无锡同乡——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后来证明,这一步,对荣氏兄弟的成功至关重要。 王氏兄弟努力干练,上任不满一月,就将库存面粉销售一空。1904年2月,王禹卿再赴营口,与各帮驻营口客商广联声气,除推销茂新所产面粉外,兼销进口美国面粉。供销两旺的红火,也使一直眉头紧锁的荣氏兄弟稍稍松了一口气。 为了提高面粉质量,荣氏兄弟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包装美观。之后,荣氏兄弟又从英国率先购进钢磨,工厂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茂新厂的面粉产量,也因此增至每天800包。 面粉业步入正轨以后,荣氏兄弟开始从吃关注到穿。1907年,荣氏兄弟又集资27万元,在无锡创办了振新纱厂。这个厂,也成为了荣氏兄弟进军棉纱业的开始。 这片晚清风格的园林大宅,位于无锡旧城区的西南部,是曾任中国驻英、法、德、意四国公使的薛福成令其长子薛南溟负责营建的。 就在这个宅院修建之时,身兼重任的薛福成奉朝廷之命出洋。日,薛福成结束了自己的任期,离开巴黎,登上了归国的轮船。不幸的是,由于积劳成疾和旅途劳累,薛福成于同年7月20日去世了。父亲去世后,薛南溟潜心在家读书,在整理父亲遗稿时,“愿识天下学问经济人”的字句,使他对父辈的精神有了全新的感悟。之后,他彻底放弃仕途,转向实业报国之路。 薛南溟着手设立的14家茧行、532副蚕灶,分布于无锡四乡,每年可收购到5万担新鲜蚕茧,每年春秋两季收购加工以后,送往上海销售。 1909年的一天,薛南溟来到上海考察缫丝厂的行情时,遇到了已经在上海滩闯出名头的同乡周舜卿,俩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合资开办永泰丝厂。他们投资9万两白银,购买了意大利生产的缫车312台,雇佣职工300多人。 生产之初,薛南溟对经营管理不了解,产品质量较差,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力。为了摆脱困境,薛南溟决意聘请一位精通业务、长于管理的经理。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原上海纶华丝厂的总管——徐锦荣。 徐锦荣,曾在意大利商人开办的缫丝厂任职多年,精通外国先进的工艺和生产流程。上任以后,他建立了全新的考工考勤制度,并特意把操作方法和关键环节编成口诀,传授给工人。除规定各部门每天记录汇报生产情况外,徐锦荣本人也经常到车间视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郁有满(无锡市史志办方志处处长)访谈:他们用先进的管理,就是运用知识分子,运用工程师,用工程师来管理,用技术人员来管理这个厂,就是依靠科技,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管理经验来办厂,这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 两年后,永泰丝厂生产的“金双鹿”牌优质丝,已在国内获得众多奖项,成为国产著名品牌丝。“金双鹿”创出牌子后,产品畅销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市场,并一直保持供不应求的势头。永泰丝厂因此声名鹊起,大获赢利。 敏锐的商业眼光,良好的合作氛围,使逐渐自信起来的锡商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继业勤纱厂、茂新面粉厂之后,一大批工厂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 在实业报国的理想和灵活务实的工商理念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无锡的民族工商业,呈现出了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 1910年8月的一个夜晚,一片异常明亮的灯火,吸引了全无锡人的目光。原来,这是实业家孙鹤卿、薛南溟等人,集资6万元筹建的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发电厂,在光复门外建成发电。从这天起,无锡开始了用电照明的历史。 带着满心的好奇与欢喜,无锡人凝视着明亮如月的电灯,它发出的熠熠光芒,仿佛让人看到了无锡的未来与希望。
发表评论:
已输入0/300个字
喜欢这篇游记吗?说点什么吧...
赞一下,精彩游记需要鼓励
记得收藏,或许以后会用到
好游记,值得分享给朋友
争做评论第一人
13939人浏览这篇游记
意见详细:
把您的问题或建议告诉一起游吧
截图上传:
电子邮箱*:
苏州,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无锡,温州,宁波,常州,扬州,泰州,南通,盐城,镇江,嘉兴,绍兴,金华,舟山,湖州,台州
您在:江苏 热门省市:
其它省市:
24小时服务热线:
转1景点门票
同程来电统一显示:0 或 0 或 0
海外电话:+86-512-第5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5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荣德生与共产党的合作历程
发布时间:&&&&浏览次数:
&&&&字体设置:【大 中 小】
荣德生,谱名宗铨,号乐农,生于清光绪元年七月初四(1875年8月4日)。无锡西乡荣巷人,出身寒微,家世务农。他从小比较木讷,到4岁才开始说话,父母差点以为他是哑巴,邻居戏称他&二木头&。其实他很聪明,也很好学,属于内秀型的。他虽然只读了纪念私塾,但很喜欢看书,包括中国传统的诸子百家书籍,也包括西方十大富豪的传记,由此萌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他和哥哥荣宗敬由钱庄学徒做起,1896年在父亲的资助下开办广生钱庄。1901年,在朱仲甫的支持下,集资3.9 万元(兄弟俩各出资3000元),购买4部法国石磨,在无锡西门太保墩创办保兴面粉厂,此后共开办4家茂新面粉厂,8家福新面粉厂。到1932年,12家面粉厂共有粉磨347部,固定资产总值1252.16万元,职工1699人,日产面粉能力9.65 万包,年产面粉1999.4万包,约占全国(除东北以外)机制面粉总产量的30.7%,成为&面粉大王&。1905年8 月同荣瑞馨等人联合发起,集资创办振新纱厂,此后创办9家申新纺织厂。到 1932 年,申新9个厂共有纱锭521552枚、 线锭40040枚、布机5357台,固定资产总值4185.81万元,职工31717人,年产棉纱306248件、棉布2798486匹,分别约占全国棉纺织厂纱、布总产量的18.4%和29.3%,成了中国的&棉纱大王&。(简单换算下,1936年时候,1斤大米大概6分钱的样子,也就是说1块钱可以买16斤大米。现在大米至少2块钱一斤,也就是说当时的块钱相当于现在的35倍。这样说来,短短30年,荣德生和他的哥哥就打造出当时最大的民族工商业集团,成为当时实业界赫赫有名的工商巨子和亿万富翁了。1938年荣宗敬逝世后,荣德生带领儿辈,把企业扩展到内地,修复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毁坏的企业,并建立合丰企业公司、天元实业公司、开源机器工程公司,从而形成了旧中国民族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毛泽东对荣德生有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首户,为推动中国历史进步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那么这个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是怎么跟中国共产党走到一起的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黑暗,使荣德生从失望感到绝望;而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使荣德生看到了国家富强的希望。
荣德生是个实业家,一生最为关注的就是实业救国,希望通过兴办实业,增强国力,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在抗战中,荣氏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灾难。济南、上海、无锡、武汉等地相继沦陷,这些地方的荣氏企业,除无锡的公益铁工厂和武汉的申四、福五的部分设备迁到内地、另建新厂外,绝大部分都遭到日寇破坏、抢劫和强占,损失惨重。据统计,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共计损失纱锭207484枚、布机3226台、粉磨64部,分别约占战前企业全部设备的36%、60%、18%;其中上海申新八厂和无锡茂新一厂全毁;申新三厂库存的5万多担棉花、3413件棉纱、64223匹棉布、10200只面粉袋、1万只麸皮袋、10700只棉花袋和4000吨煤,连同一部分厂房和机器设备,有的被日军抢走,有的被浇上柴油,放上硫磺、炸药,纵火焚烧或炸毁;茂新二厂库存的几万包小麦、面粉、麸皮,也被洗劫一空。整个荣氏企业直接经济损失,按战前币值计算,总价值达5281万元。而当时,100块钱可以买2头牛了。可见损失非常巨大。
荣德生又是非常爱国的。抗战开始后,荣德生捐助面粉、布匹等慰劳品,总价值达5.5万元,是无锡个人捐助&额数最巨者&。公益铁工厂则奉命停止生产纺织、面粉机器,专门制造地雷、手榴弹等简易武器,供部队作战之用。荣氏兄弟还把济南茂新四厂库存的几万包面粉和数千包小麦,用记账方式转交给第三集团军充作军粮。同时组织企业内迁重庆、宝鸡。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又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汪伪政府的&外交部长&大汉奸褚民谊,为了讨好日本侵略者,专门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荣德生,企图迫使他作出让步。荣德生拒绝赴宴,并斩钉截铁地说:&宁为玉碎,不欲瓦全!&表示宁可让日军把工厂搬空毁灭,也决不出卖工厂主权。在荣德生的影响下,荣氏企业中没有一个厂同日伪&合作&,亲属同仁中也没有一个人向日伪屈服。1944年,抗战接近胜利之时,荣德生又联络在上海的无锡籍工商界人士王禹卿、唐星海、程敬堂、唐君远等人,秘密募捐救国公债1000万元。他经常督促自己的子侄辈,要努力维持企业局面,等待抗战胜利到来。他派荣尔仁去重庆,同国民政府联系,为企业登记注册,以取得战后合法地位。
可以说,这时期的荣德生期待太平盛世早日到来,能为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做出新的贡献,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富强起来,不再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这为他后来走上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荣德生满怀喜悦的心情,投入了旧企业的修复和新事业的创建。他曾对国民党蒋介石寄予希望,能在战后通过政府向日本索取赔款,以补偿荣氏企业在战争中的重大损失;并得到政府的扶持和贷款,以便有足够的资金,致力于企业的恢复和重建,实现他的&天元计划&。
然而,无情的现实使荣德生逐渐认识到,他的美好愿望其实不过是一种幻想。国民党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政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巧取豪夺,变本加厉地压制民族工业。荣氏企业既没有得到日本的赔偿,也没有得到政府的借款,反而在收回被日伪强占和搬走的设备、财物时,多次遭到&接收大员&的无理刁难和公开勒索。荣德生愤慨地写道:这些人&层层推诿,官说官话,不顾民瘼,比之日人,不相伯仲。数年之间,变质至此,大可慨叹。&在抗战胜利后的几年中,荣德生和他的儿辈,除了在无锡创办了天元麻毛棉纺织厂、开源机器厂和广州第二纺织厂,以及上海鸿丰纺织厂、鸿丰面粉厂、宏文造纸厂和芜湖裕中纱厂等几家规模稍大的新企业,修复了申新三厂,重建了茂新一厂之外,原有的纺织、面粉企业没有得到新的发展,有些毁于战争的老厂,如上海的申新八厂,则始终没有恢复。战后荣氏各企业的生产,虽曾有过短暂的繁荣,但都没有达到战前的最高水平,而且逐年递减。1947年上海申新各厂棉纱产量比1936年减少16.5%,棉布减少一半;1948年,棉纱产量又比上年减少30%。茂、福新各厂面粉生产更不景气,1947年的总产量只有1936年的38%,1948年依然如故。国民党政府为了挽救政治、经济的全面崩溃,于日发行金圆券,实行限价,强行收缴民间金银外币,荣氏企业再次遭到公开劫掠。(1937年100元可买2头牛,1945年可买2只鸡蛋,1948年已经1粒米都买不到了。金圆券,也很快沦为废纸。)从8月20日至10月底,上海申新各厂被限价出售的纱、布两项,损失达2500多万元,损失率为50%。荣德生指斥&政府措施舛谬&,当局对民族工业的摧残,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蛋&。
更令荣德生寒心的是,他和家人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日上午9时45分,荣德生坐着私家车刚从家里出来,就遭到3名持枪男子的拦截。他们先是出示&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红色逮捕证,强迫私家车上的人全部下车,然后将荣德生塞进&沪警15044&号黑牌车,由南向西,绝尘而去。总金额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荣德生被绑案。这实际上市国民党军统特务勾结黑社会匪徒联手绑架荣德生,把他关押在四壁无窗、终日无光的黑屋子里33天。最后被特务匪徒敲诈去的赎金、付给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破案酬金,以及给一些人以莫名其妙的理由勒索去的礼金、捐款等等,共计60万美元。荣德生不仅在经济上蒙受了重大损失,身心健康也遭到严重摧残。他说:&经此折磨,骨瘦如柴,腿酸不便行走。&8月上旬,国民党官方在上海、无锡各大报纸公布了洋洋数万言的所谓&绑案真相&,荣德生指出:&闻绑案已破,匪犯逮捕,指使者起意离奇,可见人心险恶,但恐犹非&真相&。上海,万恶渊薮,正义直道不易立足,至为可慨!&&呜呼,天下无公道久矣!&日,上海市警察局根据蒋经国的旨意,以涉嫌私套港汇为借口,将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逮捕,关押77天,经特别刑事法庭审判,处以6个月徒刑,缓刑两年,先后被勒索去总价值达50万美元的财物,才获释放。1949年5月,上海地方法院又以所谓&军粉霉烂案&的莫须有罪名,对荣德生的第四子荣毅仁起诉,原定5月25日开庭审理,只因上海迅速解放,才使他避免了厄运,但已被敲诈去黄金10条、美金5000元。至此,荣德生终于认识到,国民党当局&视民力若牛马,等民意如敝屣,剥尽民脂民膏,终至自弃于民。&
正是在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荣德生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他一生吃过帝国主义无数的亏,对国民党蒋介石已不再抱任何幻想;半个多世纪艰辛手创的事业,他不忍抛弃;我们党的统战政策和秘密工作,解开了他心中的疑虑,坚定了他留在祖国大陆的决心。那时我们党通过两条渠道同荣德生联系:一是数十年至交薛明剑的女儿、荣德生创办的江南大学化工系助教、共产党员薛禹谷;二是思想倾向进步的工商界代表钱孙卿、钱锺汉父子。钱孙卿是钱钟书的叔叔,是无锡地方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做过教师、当过校长,自己并没有经营什么企业,但是他是一个很活跃的社会活动家,能言善辩,能为民族工商业者仗义执言,维护其正当权益,因而受到无锡工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他们的代言人。通过他们,地下党把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重要文件送给荣德生。他认真阅读,反复研究,还经常同薛明剑、钱孙卿等交换意见,逐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三大经济纲领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总目标,逐步认识到&共产党也是要实业的&,&我创建的宝界桥和梅园,想来共产党一定也是需要的。&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宣传和恶意攻击,荣德生态度鲜明地指出:&共产党再坏也不会坏过国民党。&
<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年11月,他来到上海,&但闻公司中一片离沪声,非香港即台湾,或竟出国,纷纷攘攘,终日惶惶,几若大祸临头,并劝余去香港,余力加劝阻,坚持镇定。&&余非但决不离沪,也决不离乡,希望大家也万勿离国他往。&荣德生对劝他出走的人说:&余平生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离大陆,跟国民党走有什么出路?&他还在无锡《人报》上公开表示&不论形势如何变化,决不离锡&。他说:&我若一走,几万个小烟囱将无法出烟,因此我决不离锡一步。&荣德生不但自己留下不走,而且坚决制止了申新三厂个别主持人企图将2万纱锭拆运台湾的错误行动;并指示,将合丰公司已经运抵台湾的54只马达全部运回上海。他密令各厂:&今后方针,以维持原有局面为原则。&凡已迁往香港、台湾、广州的设备、物资,&应一律从早出售或搬回。&这样,在他管辖的企业内,大大减少了迁厂逃资的损失。
与此同时,荣德生还积极支持钱孙卿、薛明剑等地方知名人士,在1948年底成立了&无锡县人民公私社团联合会&,开展以&保存无锡地方完整,特别是工商业&为目标的&应变&活动。1949年2月,又以联合会的名义建立&无锡工商自卫团&,在不少工厂成立了工人护厂队,申新三厂的护厂队还配备了武器,有力地支持了地下党领导的护厂、护商、护城斗争。
<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年初,中共无锡工委书记高山直接与薛明剑会面,要求工商界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并希望薛明剑转告荣德生安心留在无锡,搞好企业,发展生产。这时的无锡,作为全中国颇为有名的工商业城市,到处散播着&把实业家的产业全充公的&谣言。工商界人士人心惶惶,有些动起了把厂迁往台湾的念头。共产党对待工商实业的政策是怎样的?无锡繁荣的工商业能否留住并继续发展?正是为了协商这一连串可能会影响到无锡和平解放的问题,当时正在荣氏资本系统中任要职的钱钟汉和其他2人,作为无锡工商界和荣德生的代表,在地下党安排下,于2月17日秘密前往苏北解放区,同中共华中工委取得联系,在淮阴受到工委领导人陈丕显、管文蔚、包厚昌等多次接见。这些共产党的首长们向他询问了无锡的情况,以及荣德生等人的近况,详尽阐述了共产党的城市政策,和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钱钟汉也向组织上表明了荣德生先生坚决留下来等待解放的态度。陈丕显等领导同志表示同意荣德生等提出的合理建议,并请钱锺汉转达对荣德生的问候。陈丕显恳切地说:现在你们&已和我们共产党人交上了朋友,我们希望我们的朋友能永远交下去。&他在淮阴还曾到过当地的一家卷烟厂参观,看到生产管理井然有序。后又看到共产党和当地居民相处融洽,心里觉得踏实多了。荣德生他们了解了苏北之行的情形后,高兴地表示:&共产党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今后大家可以顺着这条路走了。&
<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国民党无锡地方当局在溃逃前曾逼令无锡工商界人士随军南撤,城防司令蔡润祺甚至企图劫持荣德生去台湾,遭到他的痛斥:&我什么地方也不去,生在无锡,死在无锡,除非你们再来绑架。&4月19日,一向十分节俭的荣德生在申新三厂特设午宴,招待宾客,并在《人报》上作了报道。他还同薛明剑商定,各自乘坐人力包车,在锡城闹市区穿行一圈,表明他们信守诺言、留在家乡的决心,对当时安定人心起了重要作用。4月23日午夜,人民解放军进驻无锡,他们露宿街头,秋毫无犯,同过去的军阀部队和蒋介石的&国军&真有天壤之别,荣德生从心底里佩服。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充满阳光的新路。与他一起留下的,有四儿荣毅仁和七儿荣鸿仁。
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给了荣德生很高的政治荣誉。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工商界的特邀代表,被推举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50年,他又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当时全国设了几个大局,比如华东局、东北局、西北局等,每个局下面管辖几个省)和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相当于省级政权机关。1949捻月26日成立,驻无锡市。辖无锡、镇江、武进、苏州、常州等几个专区,1952年11月撤销,与苏北行政区、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副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和苏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荣毅仁应邀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毛主席特别关切地询问:&老先生(指荣德生)好吗?&并勉励荣毅仁要一辈子坚持为人民做好事。周总理则亲切地称他为&少壮派&。这次接见,深深地打动了荣毅仁,使他至今&一直记在心头&。所有这一切,也深深地打动了荣德生,使这位爱国老人由衷地感到&无上光荣&。1949年9月,他就致函全国政协,对新中国如何发展农工商业,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而又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克服困难,搞好生产,荣德生提出,必须统一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民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人民银行向荣氏企业提供100亿元(旧人民币,相当于新币100万元)专项贷款,于1950年5月成立了上海申新纺织印染厂总管理处,荣德生任管理委员会主席,荣毅仁任总经理,统一经营管理上海的申新一、二、五、六、七、九厂和合丰等七个企业;不久,无锡申新三厂和广州第二纺织厂也相继加入。这样,除武汉申四仍由李国伟主持外,统一了申新系统各厂的管理,使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人民政府还在当时资金、原材料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贷款、调拨原棉、扩大代纺代织等方式,保证了申新各厂的正常开工。广大职工在党和工会的领导教育下,自觉改进生产,节省原材料,主动降低工资,降低伙食标准,团结厂主,共同克服困难,维持企业生产。从1950年起,上海申新九厂和无锡申新三厂、天元麻毛棉纺织厂等企业由亏转盈,1952年申三盈利达144.79亿(旧人民币),其他各厂生产经营情况也普遍良好。
铁一般的事实,使荣德生看到了新中国的美好前景,衷心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1952年4月,他抱病上书毛泽东主席,向领袖致敬,并陈述解放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表示要继续为新中国建设出力。5月下旬,他身患紫斑症,经多方医治无效,病情不断加重。7月25五日,荣德生口授遗嘱,由七儿荣鸿仁笔录:&余从事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六十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压迫,艰苦奋斗,幸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欣获解放。目观民族工业由恢复走向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指日可期。&&毅仁、鸿仁要积极生产,为祖国出力;尔仁、研仁再不可滞留海外,应从速归来,共同参加祖国大建设。毋违余志,是所至嘱。&4天以后,日,荣德生怀着对新时代的无限眷恋,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终年78岁。
<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日,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在新落成的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苏南区和无锡市的党政领导、各界人士、企业职工代表等1000多人出席,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华东军政委员会发来了唁电。苏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在公祭仪式上致悼词,他说:&荣德生先生是我们共产党的朋友,他的事业遍中国,对祖国建设起了一定作用,在苏南工商界中也起了带头作用。&&荣德生先生的一生,是为开发民族工商业奋斗的一生。他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有和困难搏斗的精神,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是一位民族工商业家。&这就代表了我们党对荣德生一生所作的评价。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荣毅仁作为荣氏家族的代表,继续同共产党进行合作,成为红色资本家的代表。
(作者单位:无锡市史志办公室,处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折扣钱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