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长的问题

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全部图书&特价图书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8 ; 978-7-302-17051-8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24.2 元(69折)&&
二星价:24.2 元(69折)&&
三星价:24.2 元(69折)
免运费政策: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本书探讨的中心问题是社会冲突和经济增长如何相互影响?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经济增长问题。本书正是从此出发,提出一个将冲突行为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的“冲突―增长”理论框架。其基本假设是,经济系统中的人既可能通过经济活动(生产或交易)获利,也可能通过冲突活动获利;这样,经济行为主体便不得不将资源在冲突和生产(投资)两个领域进行合理配置,冲突领域的均衡和投资消费的均衡便共同决定了长期经济增长路径以及社会冲突的演化。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Abstract序前言第1章 导言 1.1 背景:冲突与发展  1.1.1 背景之一:经济发展和国际冲突  1.1.2 背景之二:经济发展和国内社会冲突  1.1.3 背景之三:中国的发展与社会冲突 1.2 问题、思路与方法  1.2.1 中心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本书结构与创新点  1.3.1 结构安排  1.3.2 主要创新第2章 理论述评与分析框架的提出 2.1 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2.1.1 增长理论简史  2.1.2 增长与冲突关系的研究  2.1.3 简要述评 2.2 冲突的经济学分析  2.2.1 冲突的非经济学理论概述  2.2.2 冲突的经济学研究概述  2.2.3 冲突行为的经济性质  2.2.4 冲突行为刻画:斗争成功函数  2.2.5 冲突结果及其影响 2.3 本书的分析框架  2.3.1 理论述评小结  2.3.2 分析框架  2.3.3 补充说明 2.4 小结第3章 简单冲突均衡模型 3.1 引言 3.2 基本模型 3.3 静态均衡  3.3.1 均衡解  3.3.2 冲突投入  3.3.3 净收益  3.3.4 福利损失 3.4 动态均衡 3.5 静态与动态均衡的比较 3.6 对均衡特点的进一步讨论 3.7 对效率损失的进一步讨论 3.8 对模型推广的进一步讨论 3.9 小结第4章 外部掠夺、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 4.1 问题与文献  4.1.1 关于国际冲突  4.1.2 关于国防开支  4.1.3 本章的分析框架 4.2 基本模型  4.2.1 国际冲突  4.2.2 政府和家庭行为  4.2.3 掠夺国行为 4.3 静态均衡  4.3.1 静态模型  4.3.2 反应曲线  4.3.3 均衡解 4.4 动态均衡  4.4.1 容忍策略下的增长路径 ……第5章 内部冲突、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第6章 总结:主要理论发现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附录A 第3章有关数学证明附录B 第4章有关数学证明附录B 第5章有关数学证明参考文献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第1章 导言  社会现实和理论发展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本书的研究也不例外。本书研究的背景包括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个方面,但考虑到本书理论框架和已有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关于相关理论背景在第2章阐述。本章主要阐明如何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出发,提出本书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同时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全书的结构安排以及主要创新。  1.1 背景:冲突与发展  人们在谈论经济发展时,所关心的因素更多的是物质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等概念。增长理论是解释长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分支,20世纪以来在诸多经济学家的杰出贡献下,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可以说这些变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得到相当令人满意的解释。然而有一个现象却至今没有得到主流增长理论模型的足够重视,那就是,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各种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行为(conflict)和经济发展常常是如影随形,相互交织;两者之间似乎应该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样一个基本社会现象也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  1.1.1 背景之一:经济发展和国际冲突  虽然在国际关系领域不同理论流派对国际冲突的根源有不同解释,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族等各方面的因素,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利益之争是国际冲突包括战争的重要根源。随便翻开一本世界史著作便可看到由于争夺经济利益而导致的战争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且不说在18、19世纪资本主义的迅速扩张时期,各国为了掠夺殖民财富和争夺殖民地而造成了多少血淋淋的事实。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争夺资源,谋求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获得更好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分享更大份额利润,这些都可能带来冲突。甚至可以说,对外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或争夺世界资源是一些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因素既是诸多国际冲突的根源又是各国参与国际冲突的制约性和条件性因素。这一点在大国的发展历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其经典名著《大国的兴衰》中详细研究了大国兴衰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全书的观点集中概括为:“在世界事务中,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因为各国的增长速度不平衡,以及技术上和组织上的突破可使一国比另一国具有更大优势……一旦生产力增加了,国家也就自然能较容易地担负起平时支付大规模军备、战时维持和供应庞大陆海军的重担了。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像是露骨的重商主义。但财富永远是加强军事力量的基础,而获取并保护财富又往往需要军事力量。然而,如果一个国家把过多的资源用于军事目的而不用于创造财富,那么,从长远看,就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或发动耗资巨大的战争),那么它就会冒这样的危险:为此耗费的巨资可能超过对外扩张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如这个国家已进入经济相对衰退时期,其困境将更为严重。16世纪西欧进步以来,大国体系中各领先国家(即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帝国和当今的美国等)的勃兴而后又衰落的历史说明,从长远看,由生产而获取收入的能力同军事力量两者之间有很重要的相互关系。”  ……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刘涛雄,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分别从学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政治经济学等。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著颇丰。曾任日本中央大学客座副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
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Y原英资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顾晓安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19 ¥9.3
作者:唐林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39 ¥19.1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通过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还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扩大人民的选择余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这种增长是低效益的增长,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不仅使人民得不到与经济增长相应的收入增长,而且给人民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生存环境的恶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124【正文快照】:
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在经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维栋;[J];求是;1995年11期
;[J];广东经济;1995年07期
杨芹溪;[J];广东经济;1995年07期
;[J];广东经济;1995年10期
;[J];商业经济研究;1996年04期
罗建奇;[J];计划与市场探索;1996年10期
门红卫;[J];山东经济;1996年01期
李萍;[J];新疆财经;1996年03期
刘洪元;[J];科学与管理;1996年04期
王广信;[J];理论学刊;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义青;夏庆福;;[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王子森;;[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果汇;;[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吉林大学课题组;;[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吉林工业大学课题组;;[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武义青;李冰茹;;[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李振球;;[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广西农村财政研究会课题组;;[A];加快发展广西农业产业化研讨会暨广西农业经济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省建材技术装备公司
吴立忠;[N];中国建材报;2000年
特约主持人
水工;[N];财经时报;2000年
李森林;[N];中国矿业报;2000年
杨承训;[N];光明日报;2000年
邓兰卿;[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李丽辉;[N];人民日报;2000年
朱剑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田雪原;[N];光明日报;2001年
李志经;[N];经济日报;2001年
隋映辉;[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静;[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韩孟洁;[D];四川大学;2006年
王艳平;[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张蕴萍;[D];山东大学;2007年
张忠宇;[D];吉林大学;2007年
杨聪杰;[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王晓羚;[D];四川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
南京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原因及建议
摘 要: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南京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仅“八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862.6亿元,比“七五”时期增加1.7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幅达16.1%。比“七五”时期高出8.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0年的9.6∶54.4∶36.0调整到1995年的7.6∶52.1∶40.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887元。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痕迹明显,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之间反差较大的状况仍是制约南京市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集约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是促进南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突出问题
(一)增加值率逐年下降
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率,增加值率的高低,表明一定的总产出所包含的新创造价值的大小,增加值率越高,相对而言经济效益就好。“八五”时期,南京总增加值率依次为:%、%、%、%、%,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29.6%的水平在省内居第5位,处中游水平。
从国民经济的18个主要行业看,目前除农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管理业、社会服务业4个行业增加值率呈正增长外,其余14个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