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纺织企业苦撑

中国面料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 原料带动产品价格下滑 纺织业两极分化明显
原料带动产品价格下滑 纺织业两极分化明显
  今年可谓棉纺行业的变化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结束,棉花目标价格直补政策的出台,以及棉花抛储价格的下调,给棉纺织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目前,2014年已经过去近半,在各种因素的变化下,今年上半年棉纺织企业运行情况怎样?政策变化给行业运行带来了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了解情况。
  正如某位企业负责人所说,目前可以说是棉纺织行业向好的阵痛期,未来是好的,但过程很痛苦,须付出较大代价。对棉纺织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棉纱库存及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风险,下游企业下单谨慎,企业不得不及时出库规避风险。企业普遍反映,传统的旺季今年并未出现,行业整体形势较去年同期更加困难,企业开工不足,下游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原料带动产品价格下滑
  棉花抛储价格下调,高企的国内外棉价差终于开始缩小。有企业表示,一直以来期盼的国内外棉花市场接轨,终于开始有所进展,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棉价仍存在差距。自4月1日起,我国棉花价格开始下调,目前,内外棉价差已缩小到2000元/吨以内,相比之前每吨的3000元、4000元甚至5000元以上的差价明显缩小,这已经很难得了。湖南某棉纺织企业生产负责人说道。
  有市场人士分析,在纺织市场逐步步入季节性淡季的情况下,棉花价格的下降,对棉纺织企业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地区的棉纱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棉纺织企业反映,端午节过后进入6月,国产普梳高配32支报价为25000元~25500元/吨,40支报价为26500元/吨,精梳32支报29000元~29500元/吨,40支报价为30000元~30500元/吨,价格较5月底下降100元~150元/吨,成交量继续下滑。山东滨州某棉纺织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因夏装制作将近末期,棉纱市场消费逐渐转淡,目前各地纺企常规纱都或多或少的面临库存压力,越来越多的厂家采用以销定产策略生产棉纱。目前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环锭32支销售报价29500元/吨,40支30300元/吨,较上周继续下调200元/吨。下调原因是因原料成本降低,在弱市场情况下下调成品以换销量。
  我国国内棉花价格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进口纱市场平淡。据介绍,目前,普梳21支A级进口印度纱报22000元/吨左右,比同等规格国产纱价格低500元/吨左右,价格优势并不明显。贸易商介绍,由于担心后市风险,棉纱进口步伐明显减慢,目前全国港口外纱库存不超6.5万吨,且常规中低端纱线缺货,后期价格难涨难跌。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6月,国内棉花价格已现平稳,由此带来的棉纱加工成本也随之止跌企稳。混纺棉纱和进口纱继续争夺纯棉纱市场,棉纱销路无法继续打开,反而面临萎缩。未来棉纱价格还将在稳中继续走弱,企业开工率还将继续下滑。
  开工不足企业消库存为主
  采访几家棉纺织企业发现,目前多数企业开工不足,由于企业及下游市场对棉纱产品市场信心不足,企业降价销售以求快速出货现象较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的4月棉纺织企业生产报告中指出,受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出台,纱、布价格持续阴跌,纯棉、化纤短纤纱布代表品种价格均环比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浓郁。下游订单极为谨慎,非刚需不下单,棉纺织企业不得不降价并加快出货速度以规避风险。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企业数据显示,4月纱库存环比增加0.06%,其中纯棉纱减少3.01%,棉混纺纱和纯化纤纱环比分别增加5.27%和1.98%.布产品库存环比增加3.28%,其中纯棉布、棉混纺布和纯化纤布库存环比分别增加2.83%、5.17%和6.20%.布销售量环比降幅明显大于产量环比降幅。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纱、布库存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失,纺织企业努力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库存。但下游需求疲软导致销售困难仍使纱、布库存增加,尤其布库存增加明显。企业反映,往年的旺季至今还未出现,整体形势不如去年同期。
  山东一家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不敢开足工生产,棉价肯定是越来越便宜,所以产品价格未来肯定会下降,如果库存积压太多,后期会赔得更多,所以企业现在都不敢多生产,订单有多少,生产多少货。江苏也有棉纺织企业表示,现在企业产品大量使用非棉纤维,以规避棉花降价带来的风险,只有少数老客户的订单,仍然生产纯棉产品。
  中小企业苦撑大企业淡定
  面对政策变化的阵痛期,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相当痛苦,成品库存居高不下,资金周转紧张,又不能停工停产,说艰难度日也不为过,能做的也只有减少棉花原料采购,增加进口棉配比,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一些大型企业,却仍然显得非常淡定。
  采访中一家大型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上半年企业的生产情况良好,产品订单不减,随着新型纤维的使用,产品利润率还有所增加。
  虽然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棉纺织行业用棉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也促使了棉纺织企业开始寻求自身之变,加快企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却因种种原因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在棉花高峰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表示,政策的影响使我国一部分棉纺织企业利润率上涨,出口额不断增加,还有一部分则严重亏损。他介绍,2013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口径利润率超过10%,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的16%,但是利润总额占到了全行业的43.6%,且这个趋势是持续在增加的。追踪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发现,企业亏损时高时低,但是明显两极分化在加剧。业内人士提出,为了应对当前的困难,棉纺织企业在不断地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学习和运用政策,企图在市场的淘汰洪流中保全自身。
分享与收藏:&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 -
兄弟站点: -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5十天内免登录
今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有望维持一成的增速
中新社北京6月9日电 (记者 闫晓虹) 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各类非织造布14.4万吨,增长约一成五,国外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而且由于非织造布行业的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所以未来其产量将会恢复到较高的水平。预计今年中国纺织品行业出口有望维持一成左右的增速。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9日透露,中国国内市场是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军事国防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今年一季度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销售、利润和投资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出口保持了约6.6%的增速。
据悉,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虽然以满足内需市场为主,但是国际市场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一季度,行业出口各类产业用纺织品45.3亿美元,增长约6.6%。产业用塑料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制品、非织造布和包装袋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五类产品的出口额占总量的七成三。
从出口地区看,亚洲的出口占比依然最高,并且保持了较高增速,但是速度与以前相比出现小幅下降,特别是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只有6.44%;而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出口增速则反弹明显,成为带动中国产业用增长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非欧盟国家在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比较小,增速也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今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缓慢复苏,对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出口有积极意义。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其在中国的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不高,对整体出口形势影响不大。预计其全年的出口能够维持一成左右的增速。
(原标题:今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有望维持一成的增速)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出口企业苦撑人民币升值:为保客户只能降价
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桑海波 实习生 李智 齐兴据国家管理局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对、中间价分别升值约2.6%和19%。升值导致企业出口签约和利润受到影响。有市场人士用定量分析直观反映出这种冲击: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记者从山东省内多家从事水产加工、丝绸纺织的出口企业了解到,部分企业订单缩水两三成,保住利润还是守住市场?企业正遭遇两难境地。日元贬值20%,吃掉全部利润出口订单丢失或缩水,成了出口加工企业最大的烦恼。“目前来看,企业三分之一的出口订单受到影响。”美佳集团副总裁郭晓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非常”,像美佳这样的出口企业遭受影响较大。如果说贬值幅度还在承受范围内,日元近20%的贬值幅度就很难承受了。“日本客户采购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价格成为了首要因素。国内产品价格高的话,对方就会考虑越南、泰国等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国家。”郭晓华说,目前来看,精深加工转移周期长一些,低级产品转移比较快,受影响的主要是这一部分订单。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潍坊华裕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明伟。他告诉记者,“由于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企业的外贸订单减少了20%左右。”记者了解到,华裕丝绸是通过中间商对欧洲等国家地区出口,并不直接进行外汇结算。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中间商受到的影响非常大,加工企业也不能幸免。“一笔订单,原先毛利8%就可以做,但是现在考虑上人民币升值对利润的影响,中间商会把毛利提高到9%-10%。”郭晓华说。郭明伟说,“中间商想要保住利润,要么提高产品价格,这样的话出口订单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价格提不上去,只有逼迫加工企业让利。”“采购方利润也就20%-30%,日元贬值20%后,相当于把利润全部吃掉了。”烟台水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传林也表示,日元贬值直接影响到了日本采购商的购买力,来自日本方面的订单明显减少。为保住客户,只能降价“到底保住利润还是保住市场,企业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美佳集团副总裁郭晓华说。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经济环境没有改善、汇率风险,出口企业经营遭遇困境。郭晓华说,“以对日出口为例,日元贬值,日本客户国际采购的成本大幅度提升,但市场价格不可能马上提上来,客户希望我们能够降价,而国内企业降价的话,直接损失的是利润,如果不降价,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降低。”“为了保住客户,只能通过降价、让利,即便略微亏损,也要维持客户关系,因为大部分日本客户是长期合作,一旦中断了再联系就很难了,所以大家还在艰难地维系。”郭晓华说,虽然眼下困难重重,但合作双方预期市场未来会有改善,现在只有想办法保住市场。“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虽然我们通过中间商出口,已签订的在手合同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后续合同肯定会受到影响。中间商要维持一定利润,势必要压低价格,这样的话,订单接不接就是一个问题。”华裕丝绸副总经理郭明伟说。人民币升值多少,企业利润亏多少除了订单缩减,人民币升值,出口加工企业要结汇时面临汇率损失。美佳集团是一家水产品大型加工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国家,郭晓华说,企业出口业务多以美元进行结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多少,就相当于企业利润亏损多少。同时,人民币快速升值,因为生产周期造成的成本损失,对出口加工企业也是非常不利的。郭晓华说,企业一般是先采后卖,原材料进货后还有一段在库时间,比如,以6.5美元/公斤购进的原料,因为美元贬值,现在可能只要6美元/公斤,实际上导致了生产成本增加。如果从国内采购原材料的话,采用人民币结算,由于人民币处于升值过程中,对出口型企业来说也不是好事情。不过,人民币升值对于企业生产成本造成的影响,不同企业看法不同。烟台水星董事长孙传林介绍,企业60%-70%原材料从国外进口,人民币升值的话,从国外采购原材料的成本相应降低,会对冲掉部分汇率风险。“我们会根据市场的状况,及时调整原材料采购渠道,并且争取做到快进快出,减少原材料的积压。”孙传林说。转内销降成本“面对汇率波动造成的影响,企业没有非常好的解决办法。”美佳集团副总裁郭晓华说出了大多数出口企业的苦恼,“我们只能从降低成本、内部挖潜上入手”。郭晓华说,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尽量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增加一些设备来减少人工成本。此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换代,有些低等级的产品被淘汰。华裕丝绸副总经理郭明伟则表示,目前来看,企业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是很大了,因为劳动力、原材料、电水费等成本都在涨,不会降低。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经营困难,华裕丝绸一方面积极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改变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国内穿丝绸的人并不多,存在一定的市场,关键是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郭明伟说。人民币结算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央行和商业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采用人民币结算,出口企业可以避免结算时的汇率风险。不过,由于国内出口企业在谈判中不占优势,大多数出口企业仍旧以美元结算。“像马来西亚一些国家,如果把产品价格压低一些,他们就会接受人民币结算。”烟台水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传林说。锁定汇率除此之外,烟台水星还通过买断汇率方式来控制风险。比如,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23时,该企业买断了3000万美元,把汇率提前锁定了。现在升值到6.17,企业仍可按照6.23的汇率结算,企业只需从中支付少量手续费,成本并不高。“如果判断准外汇走势,当人民币升值时,采用这种方式可减少结汇损失。”孙传林说。(齐鲁晚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divohuo]
信托产品名称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上海企业年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