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陶氏理论陶氏盆腔积液是什么意思思?

一、邓小平关于证券、股市的论述  中国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倾注着“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款款深情。尽管邓小平没有直接研究和论述过证券、股市问题,但我们从邓小平的若干讲话及文章中,不难把握其关于推进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关于证券、股市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衡量证券、股市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尺是生产力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他认为,应该对人们讲清这个道理,例如我们在衡量证券、股市等的存在价值时,应该以是否对生产力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为重要标尺。也就是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表现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所以,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才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反之则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以证券、股市为例,证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资本融资的一种形式。证券需要流通,需要交易,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证券市场。股市就是证券交易的场所。在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证券、股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证券市场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滋润,短短十多年时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正是邓小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判断和衡量股市存在价值思想的伟大实践。第二,要善于利用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既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包括证券、股市这些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因而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显而易见,邓小平所说的吸收和借鉴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其中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证券、股市等方面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和经营管理方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原本是与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概念,没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只不过我们过去受“左”的思潮影响,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于是把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如股份制、证券市场等,统统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甚至认为这些东西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其实,证券、股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功不可没。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种事完成了。这就是证券、股份的集资功能,当今世界上的许多知名的大公司,无一不是通过证券、股市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毋庸置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百年来在建立证券市场、进行股票交易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1986年11月,邓小平在京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先生时称,“要利用你们的经验,从你们那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2]邓小平欣然接受了约翰.范尔霖赠送给他的一枚精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证章。而邓小平回赠给美国客人的是一张面值50元人民币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的股票。他们的互赠之举,预示着利用证券、股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已开始与世界证券市场接轨汇合。但是,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曾对证券、股市有过太多的误会。由于我国与国外隔绝太久,以致在证券、股市这个大课堂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证券、股市的ABC所知甚少。如此等等,这就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充满波折,即使建立后其运行也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举例来说, 1991年,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人民币特种股票—真空电子B股。由于会计制度方面的问题,中方做的财务报表与国际上规范的会计报表不符,因而美林证券、瑞士银行等境外承销团表示,如果此问题不解决,真空电子B股就难以在国外发行。后来中方聘请外方会计师重新制作报表,真空电子B股才得以顺利发行。[2]此次B股发行风波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证券、股市也概莫能外。第三,要敢于实验,大胆敢闯,让实践对证券、股市做出正确的回答。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4]邓小平的这番讲话,是在深圳实地考察股市的情况后,对广东省和深圳市的负责同志讲的。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实验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的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拿过来用。[5]在这里,邓小平从根本上回答了证券、股市的“姓社姓资”问题。证券、股市只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而是姓“商”(商品经济)。它是与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的东西,而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如果把类似证券、股市这些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的东西,都一概认为是姓“资”而拒绝采纳,无疑是作茧自缚,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6]这就是问题的要害。包括股票、债券等在内的证券,其实都是虚拟资本的典型形式。这些形式无论在什么时代,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不存在姓“资”和姓“社”的问题,邓小平一语中的。因此,邓小平鼓励人们要大胆实验,坚决搞好证券、股市工作,让实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证券市场做出正确的回答。1989年“六四风波”以后,西方一些人士预感中国股份制试验可能发生倒退。此时,邓小平以充满睿智的目光洞若观火,他希望此时中国上空能升起数颗信号弹,向世界表明: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就是一颗闪亮耀眼的信号弹。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镕基同志,曾当面向邓小平汇报过上海希望建立证券交易所的设想。邓小平说,好哇,好好干,不要害怕。[1]一年后,即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而鲜有人知,当初这一震惊世界非同凡响的重大举措,来自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的决策。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有关讲话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经磨难。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就明确提出股份制改革方案,以代替当时推行的承包制。同时一些企业,如北京天桥百货、沈阳金杯汽车等开始了最初的股份制改革实验。但是,股份制终究是新事物,一开始便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者的主要论据,便是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的,搞股份制就是复辟资本主义,就是搞私有化。直到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其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根除了“左”的毒瘤,股份制改革才得以大范围的推广,证券市场才得以继续发展。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多个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提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思想认识的统一,我国的股份制改革才得以在大范围的国有企业中推广,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中一些企业也进行了股份制改组。至今为止,在沪、深上市的股份公司已经达到1 300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通过改制和上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经济效益一般比非上市企业要好。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如企业股份制改造明显加快,促进了我国单一所有制的调整,使股份制逐渐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证券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不断增多,投资基金、认股权证、企业可转换债券、投资受益债券,以及期权、期货等虚拟资本相继出现等。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我国经济的证券化率(证券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显著提高,近年来约为50%。证券市场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扩大了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目前在沪、深两市投资的开户数已突破7 000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 300多家,是1992年53家的20多倍。境内股票市价总值达4. 5万亿元,是1993年0. 35万亿元的近13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在配置资本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作用效果、作用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结构。只有完善结构,才能把资本市场孤立的各个组成要素变为一个系统,资本市场各个组成要素的属性和功能才能变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资本市场结构是否完善,既是资本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尽管中国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内幕交易等。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将重点解决运行机制和增长方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按照邓小平关于证券、股市的论述,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全面、有效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完善支持经济运行的现代市场体系,必将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涉及资本市场建设的各个主要环节。落实好这些要求,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状况会发生大的改观,功能和作用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发挥。因此,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将成为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如前所述,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限于市场建立早期各方面的局限和市场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不够规范、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仍然偏低、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等。因而要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出发,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和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例如,在解决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不流通等对市场影响重大、涉及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问题时,必须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当前,要重点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并根据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情况,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从建立中小企业板入手,逐步积累经验,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增加融资渠道。200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成长性和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是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第一步,这对证券市场无疑是长期利好,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正式启动。再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应该适应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而协调发展。但从我国融资结构来看,间接融资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的格局一直没有被打破。1999年和2000年,我国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比重曾经达到13. 26%和27. 94%。近几年,这一比重又出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 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这一比重分别只有9. 76%、6. 35%和2. 18%。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经济主体的融资过分地依赖间接融资,不仅增大了金融机构的压力和风险,而且降低了融资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金的有序流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扩大直接融资的任务和要求。因此,要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出适应不同投资者需求的新产品。建立由市场主导的创新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要积极扩大公司债券发行,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把拓展债券市场作为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保持市场稳定、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的必然选择。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仍然偏小,持续增长能力受到制约,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要积极扩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补充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渠道,规范发展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力量,使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仅要推进资本市场服务业的开放,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服务业的准入和“走出去”,而且要通过资本市场实行资本流动的对外开放,如B股市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QFII(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引入等,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有选择、有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系统整合市场资源,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使广大投资者共享市场资源,逐步创造上市证券跨市场交易和结算的条件。我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早期的盲目扩张和长期的清理整顿后,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稳步发展期货市场,要在完善法律法规、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实际需要出发,审慎扩大交易品种,鼓励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使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在股票的发行和上市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规范发行程序和上市监管。要逐步强化股票发行程序中市场化的风险分担和约束机制,减少乃至消除行政权力的介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要改革发审委制度,强化对发审委活动的社会监督,实行保荐人制度,以市场主体约束逐步取代行政约束,这些改革将对提高发行公司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排头兵,上市公司要加强规范运作,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自身。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盈利水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员要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水平,作为公司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化诚信意识,明确上市公司及其它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上市公司要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高驾驭和正确运用资本运作的本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参考文献][1]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2]申银十年风云录[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3]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 2004-01-31.[4]蒋少龙·红色股市初长成[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 (1).[5]晓 亮·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N].中国经济时报, 2003-11-18.[6]扩大直接融资[N].人民日报, 2004-03-16.
摘要:道氏理论起初来源于新闻记者、首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和道琼斯公司的共同创立者查尔斯·亨利·道(1851年—1902年)的社论。在其去世后,由威廉·P·汉密尔顿、查尔斯·丽尔和E·乔治·希弗总结出来。道氏他本身从未使用过“道氏理论”这个词。道氏理论是所有市场技术研究的鼻祖。道氏理论是所有市场技术研究的鼻祖。尽管他经常因为“反应太迟”而受到批评,并且有时还受到那些拒不相信其判定的人士的讥讽(尤其是在熊市的早期),但只要对股市稍有经历的人都对它有所听闻,并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但人们从未意识到那是完全简单的技术性的,那不是根据什么别的,是股市本身的行为(通常用指数来表达),而不是基本分析人士所依靠的商业统计材料。道氏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几十年。1902年,在查尔斯·道去世以后,威廉姆·皮特·汉密尔顿和罗伯特·雷亚继承了道氏理论,并在其后有关股市的评论写作过程中,加以组织与归纳而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理论。他们所著的《股市晴雨表》《道氏理论》成为后人研究道氏理论的经典著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理论的创始者——查尔斯·道,声称其理论并不是用于预测股市,甚至不是用于指导投资者,而是一种反映市场总体趋势的晴雨表。大多数人将道氏理论当作一种技术分析手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种观点。其实,“道氏理论”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其宝贵的哲学思想,这是它全部的精髓。雷亚在所有相关著述中都强调,"道氏理论"在设计上是一种提升投机者或投资者知识的配备或工具,并不是可以脱离经济基本条件与市场现况的一种全方位的严格技术理论。根据定义,"道氏理论"是一种技术理论;换言之,它是根据价格模式的研究,推测未来价格行为的一种方法。理论起初来源于新闻记者、首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和道琼斯公司的共同创立者查尔斯·亨利·道(1851年—1902年)的社论。在其去世后,由威廉·P·汉密尔顿、查尔斯·丽尔和E·乔治·希弗总结出来。道氏他本身从未使用过“道氏理论”这个词。理论内涵道氏理论断言,股票会随市场的趋势同向变化以反映市场趋势和状况。股票的变化表现为三种趋势:主要趋势、中期趋势及短期趋势。主要趋势:持续一年或以上,大部分股票将随大市上升或下跌,幅度一般超过20%。中期趋势:与基本趋势完全相反的方向,持续期超过三星期,幅度为基本趋势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短期趋势:只反映股票价格的短期变化,持续时间不超过六天。牛市的特征表现为,主要趋势由三次主要的上升动力所组成,其中被两次下跌所打断,如:疲软期。在整个活动周期中,可能比预期的下跌得低,每次都比上次更低。在整个活动周期中,通常由几次中期趋势的下跌和恢复所构成。道氏的理论基础道氏理论有极其重要的三个假设,与人们平常所看到的技术分析理论的三大假设有相似的地方,不过,在这里,道氏理论更侧重于其市场涵义的理解。假设一:人为操作 ——指数或证券每天、每星期的波动可能受到人为操作,次级折返走势也可能受到这方面有限的影响,比如常见的调整走势,但主要趋势不会受到人为的操作。有人也许会说,庄家能操作证券的主要趋势。就短期而言,他如果不操作,这种适合操作的证券的内质也会受到他人的操作;就长期而言,公司基本面的变化不断创造出适合操作证券的条件。总的来说,公司的主要趋势仍是无法人为操作,只是证券换了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和不同的操作条件而已。假设二:市场指数会反映每一条信息 ——每一位对于金融事务有所了解的市场人士,他所有的希望、失望与知识,都会反映在上证指数与深圳指数或其他的什么指数每天的收盘价波动中;因此,市场指数永远会适当地预期未来事件的影响。如果发生火灾、地震、战争等灾难,市场指数也会迅速地加以评估。在市场中,人们每天对于诸如财经政策、扩容、领导人讲话、机构违规、创业板等层出不尽的题材不断加以评估和判断,并不断将自己的心理因素反映到市场的决策中。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市场总是看起来难以把握和理解。假设三:道氏理论是客观化的分析理论 ——成功利用它协助投机或投资行为,需要深入研究,并客观判断。当主观使用它时,就会不断犯错,不断亏损。 我可以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市场中95%的投资者运用的是主观化操作,这95%的投资者绝大多数属于“七赔二平一赚”中的那“七赔”人士。而我,幸运地成为了一个客观化的交易师和投资者。道氏理论的五个“定理”定理一:道氏的三种走势(短期,中期,长期趋势)股票指数与任何市场都有三种趋势:短期趋势,持续数天至数个星期;中期趋势,持续数个星期至数个月;长期趋势,持续数个月至数年。任何市场中,这三种趋势必然同时存在,彼此的方向可能相反。长期趋势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辨认,归类与了解。它是投资者主要的考量,对于投机者较为次要。中期与短期趋势都属于长期趋势之中,唯有明白他们在长期趋势中的位置,才可以从分了解他们,并从中获利。中期趋势对于投资者较为次要,但却是投机者的主要考虑因素。它与长期趋势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如果中期趋势严重背离长期趋势,则被视为是次级的折返走势或修正。次级折返走势必须谨慎评估,不可将其误认为是长期趋势的改变。短期趋势最难预测,唯有交易者才会随时考虑它。投机者与投资者仅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关心短期趋势:在短期趋势中寻找适当的买进或卖出时机,以追求最大的获利,或尽可能减少损失。将价格走势归类为三种趋势,并不是一种学术上的游戏。以为投资者如果了解这三种趋势而专著于长期趋势,也可以运用逆向的中期与短期趋势提升获利。运用的方式有许多种。第一,如果长期趋势是向上,他可在次级的折返走势中卖空股票,并在修正走势的转折点附近,以空头头寸的获利追加多头头寸的规模。第二,上述操作中,他也可以购买卖权选择权(puts)或锁售买权选择权(calls)。第三,由于他知道这只是次级的折返走势,而不是长期趋势的改变,所以他可以在有信心的情况下,渡过这段修正走势。最后,他也可以利用短期趋势决定买,卖的价位,提高投资的获利能力。上述策略也适用于投机者,但他不会在次级的折返走势中持有反向头寸;他的操作目标是顺着中期趋势的方向建立头寸。投机者可以利用短期趋势的发展,观察中期趋势的变化征兆。他的心态虽然不同于投资者,但辨识趋势变化的基本原则相当类似。自从8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以及电脑程序交易的影响,市场中期趋势的波动程度已经明显加大。1987年以来,一天内发生50点左右的波动已经是寻常可见的行情。基于这个缘故,我(维克多·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的作者)认为长期投资的"买进--持有"策略可能有必要调整。对我来说,在修正走势中持有多头头寸,并看着多年来的利润逐渐消失, 似呼是一种无谓的浪费与折磨。当然,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数个月或数年以后,这些获利还是会再度出现。然而,如果你专注于中期趋势,这些损失大体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认为,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以中期趋势作为准则应该是较明智的选择。然而,如果希望精确掌握中期趋势,你必须了解它与长期(主要)趋势之间的关系。定理二:主要走势(空头或多头市场)主要走势:主要走势代表整体的基本趋势,通常称为多头或空头市场,持续时间可能在一年以内,乃至于数年之久。正确判断主要走势的方向,是投机行为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预测主要走势的持续期限。了解长期趋势(主要趋势)是成功投机或投资的最起码条件。一位投机者如果对长期趋势有信心,只要在进场时机上有适当的判断,便可以赚取相当不错的获利。有关主要趋势的幅度大小与期限长度,虽然没有明确的预测方法,但可以利用历史上的价格走势资料,以统计方法归纳主要趋势与次级的折返走势。雷亚将道琼斯指数历史上的所有价格走势,根据类型,幅度大小与期间长短分别归类,他当时仅有30年的资料可供运用。 非常令人惊讶地,他当时归类的结果与目前92年的资料,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例如,次级折返走势的幅度与期间,不论就多头与空头市场的资料分别或综合归类,目前正态分布的情况几乎与雷亚当时的资料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进在于资料点的多寡。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注意,因为它告诉我们,虽然近半世纪以来的科技与知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驱动市场价格走势的心理性因素基本上仍相同。这对专业投机者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面临的价格走势,幅度与期间都非常可能落在历史对应资料平均数的有限范围内。如果某个价格走势超出对应的平均数水准,介入该走势的统计风险便与日俱增。若经过适当地权衡与应用,这项评估风险的知识,可以显著提高未来价格预测在统计上的精确性。定理三:主要的空头市场(包含三个主要的阶段)主要的空头市场:主要的空头市场是长期向下的走势,其间夹杂着重要的反弹。它来自于各种不利的经济因素,唯有股票价格充分反映可能出现的最糟情况后,这种走势才会结束。空头市场会历经三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参与者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维持过度膨胀的价格;第二阶段的卖压是反映经济状况与企业盈余的衰退; 第三阶段是来自于健全股票的失望性卖压,不论价值如何,许多人急于求现至少一部分的股票。这项定义有几个层面需要理清。"重要的反弹"(次级的修正走势)是空头市场的特色,但不论是"工业指数",或 "运输指数",都绝对不会穿越多头市场的顶部,两项指数也不会同时穿越前一个中期走势的高点。"不利的经济因素" 是指(几乎毫无例外)政府行为的结果:干预性的立法,非常严肃的税务与贸易政策,不负责任的货币或(与)财政政策以及重要战争。个人也曾经根据"道氏理论"将1896年至目前的市场指数加以归类,在此列举空头市场的某些特质:1.由前一个多头市场的高点起算,空头市场跌幅的平均数为29.4%,其中75%的跌幅介于20.4%至47.1%之间。2.空头市场持续期限的平均数是1.1年,其中75%的期间介于0.8年至2.8年之间。3.空头市场开始时,随后通常会以偏低的成交量"试探"前一个多头市场的高点,接着出现大量急跌的走势。所谓"试探"是指价格接近而绝对不会穿越前一个高点。"试探"期限,成交量偏低显示信心减退,很容易演变为"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维持过度膨胀的价格"。4.经过一段相当程度的下跌之后,突然会出现急速上涨的次级折返走势,接着便形成小幅盘整而成交量缩小的走势, 但最后仍将下滑至新的低点。5.空头市场的确认日,是指两种市场指数都向下突破多头市场最近一个修正低点的日期。两种指数突破的时间可能有落差,并不是不正常的现象。6.空头市场的中期反弹,通常都呈现颠倒的"V-型",其中低价的成交量偏高,而高价的成交量偏低。有关空头市场的情况,雷亚的另一项观察非常值得重视:空头行情末期,市场对于进一步的利空消息与悲观论调已经产生了免疫力。然而,在严重挫折之后,股价也似乎上丧失了反弹的能力,种种征兆都显示,市场已经达到均衡的状态,投机活动不活跃,卖出行为也不会再压低股价,但买盘的力道显然不足以推升价格……市场笼罩在悲观的气氛中,股息被取消,某些大型企业通常会出现财务困难。基于上述原因,股价会呈现狭幅盘整的走势。一旦这种狭幅走势明确向上突破……市场指数将出现一波比一波高的上升走势, 其中夹杂的跌势都未跌破前一波跌势的低点。这个时候……明确显示应该建立多头的投机性头寸。定理四:主要的多头市场(也有三个主要的阶段)主要的多头市场:主要的多头市场是一种整体性的上涨走势,其中夹杂次级的折返走势,平均的持续期间长于两年。在此期间,由于经济情况好转与投机活动转盛,所以投资性与投机性的需求增加,并因此推高股票价格。多头市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对于未来的景气恢复信心;第二阶段,股票对于已知的公司盈余改善产生反应; 第三阶段,投机热潮转炽而股价明显膨胀--这阶段的股价上涨是基于期待与希望。这项定义也需要理清。多头市场的特色是所有主要指数都持续联袂走高,拉回走势不会跌破前一个次级折返走势的低点,然后再继续上涨而创新高价。在次级的折返走势中,指数不会同时跌破先前的重要低点。主要多头市场的重要特质如下:1.由前一个空头市场的低点起算,主要多头市场的价格涨幅平均为77.5%。2.主要多头市场的期间长度平均数为两年又四个月(2.33年)。历史上的所有的多头市场中,75%的期间长度超过657天(1.8年), 67%介于1.8年与4.1年之间。3.多头市场的开始,以及空头市场最后一波的次级折返走势,两者之间几乎无法区别,唯有等待时间确认。4.多头市场中的次级折返走势,跌势通常较先前与随后的涨势剧烈。另外,折返走势开始的成交量通常相当大,但低点的成交量则偏低。5.多头市场的确认日,是两种指数都向上突破空头市场前一个修正走势的高点,并持续向上挺升的日子。定理五:次级折返走势次级折返走势:就此处的讨论来说,次级折返走势是多头市场中重要的下跌走势,或空头市场中重要的上涨走势,持续的时间通常在三个星期至数个月;此期间内折返的幅度为前一次级折返走势结束之后主要走势幅度的33%至66%。次级折返走势经常被误以为是主要走势的改变,因为多头市场的初期走势,显然可能仅是空头市场的次级折返走势,相反的情况则会发生在多头市场出现顶部后。次级折返走势是一种重要的中期走势,它是逆于主要趋势的重大折返走势。判断何者是逆于主要趋势的"重要"中期走势,这是"道氏理论"中最微秒与困难的一环;对于信用高度扩张的投机者来说,任何的误判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财务后果。判断中期趋势是否为修正走势时,需要观察成交量的关系,修正走势之历史或然率的统计资料,市场参与者的普遍态度,各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整体状况,"联邦准备理事会"的政策以及其它许多因素。走势在归类上确实有些主观成分,但判断的精确性却关系重大。一个走势,究竟属于次级折返走势,或是主要趋势的结束,我们经常很难,甚至无法判断。我个人的研究与雷亚的看法相当一致,大多数次级修正走势的折返幅度,约为前一个主要走势波段:介于两个次级折返走势之间的主要走势)的1/3至2/3之间,持续的时间则在三个星期至三个月之间。对于历史上所有的修正走势来说,其中61%的折返幅度约为前一个主要走势波段的30%至70%之间,其中65%的折返期间介于三个星期至三个月之间, 而其中98%介于两个星期至八个月之间。价格的变动速度是另一项明显的特色,相对于主要趋势而言,次级折返走势有暴涨暴跌的倾向。次级折返走势不可与小型折返走势相互混淆,后者经常出现在主要与次要的走势中。小型折返走势是逆于中期趋势的走势,98.7%的情况下,持续的期间不超过两个星期(包括星期假日在内)。它们对于中期与长期趋势几乎完全没有影响。截至目前为止(1989年10月),"工业指数"与"运输指数"在历史上共有694个中期趋势(包括上涨与下跌), 其中仅有九个次级修正走势的期间短于两个星期。在雷亚对于次级折返走势的定义中,有一项关键的形容词:"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任何价格走势起因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而不是技术面的调整,而且其价格变化幅度超过前一个主要走势波段的1/3,称得上是重要。例如,如果联储将股票市场融资自备款的比率由50%调高为70%,这会造成市场上相当大的卖压,但这与经济基本面或企业经营状况并无明显的关系。这种价格走势属于小型(不重要的)走势。另一方面,如果发生严重的地震而使一半的加州沉入太平洋,股市在三天之内暴跌600点,这是属于重要的走势,因为许多公司的盈余将受到影响。然而,小型折返走势与次级修正走势之间的差异未必非常明显,这也是"道氏理论"中的主观成分之一。雷亚将次级折返走势比喻为锅炉中的压力控制系统。在多头市场中,次级折返走势相当安全阀,它可以释放市场中的超买压力。在空头市场中,次级修正走势相当于为锅炉添加燃料,以补充超卖流失的压力。19世纪20年代福布斯杂志的编辑理查德。夏巴克,继承和发展了道氏的观点,研究出了如何把“股价平均指数”中出现的重要技术信号应用于各单个股票。而在1948年出版的由约翰 迈吉,罗伯特 D 爱德华所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查尔斯 道及理查德 夏巴克的思想,现在已被认为是有关趋势和形态识别分析的权威著作。道氏理论的缺陷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论及道氏理论时作者们常会使用的“第二猜测”,这是一种只要道氏理。论家在关键时刻,他们所产生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就会经常不断产生的指责(遗憾的是,经常如此)。即使是最富经验、最细心的道氏理论分析家已认为,在一系列市场行为无法支持其投机立场时就有必要改变其观点。他们并不否认这一点——但他们认为,在一个长期趋势中,这样暂时性的措施所导致的损失是极少的。许多道氏理论家将其观点定期发表出来,有助于交易者在交易 ,在前面章节中,如果读者留意这样的记录,就会发现当时所给出的阐述 ,就是事先由当时公认的道氏分析家做出的。 “信号太迟”的指责。这是更为明显的不足。有时会由这样十分不节制的评论,“道氏理论 是一个极为可靠的系统,因为它在每一个主要趋势中使交易者错过前三分之一阶段和后三分之一 阶段,有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中间的三分之一的阶段。”或者干脆就给出一个典型实例:1942年一轮主要牛市以工业指数92.92开始而以1946年212.5结束,总共涨了119.58点,但一个严格的道氏理论家不等到工业指数涨到125.88是不会买入的,也一定要等到价格跌至191.04时才会抛出,因而盈利最多也不过分65个点或者不超过总数的一半,这一典型事例无可辩驳。但通常对这一异议的回答就是:“去找出那么一个交易者,他在92.92(或距这一水平五个点以内)首次买进,然后在整轮牛市中一直数年持有100%的头寸,最终在212.50时卖出,或者距这一水平五个点以内”,读者可以试一试;实际上,他会发现,甚至很难找出一打人,他们干得像道氏理论那样出色。由于它包括了迄今为止过去60年每一轮牛市及熊市所有的灾难,一个较好的回答就是详细 研究过去的六十年中的交易纪录。我们有幸征得查理 道尔顿先生的同意将其计算结果复制如下 。从理论上讲,这一计算结果可以表明这样的情况。一笔仅100美元的投资于1897年7月12日投入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股票,此时正值道氏理论以一轮牛市出现,这些股票将在,并且 只有在道氏理论证明确认的主要趋势中一个转势时,才会被售出或再次买入。【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氏盆腔积液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