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业务系统要多人使用,有公司企业员工管理系统还有上下游伙伴,系统安全问题好解决吗?

2.1 业务活动识别与财务活动分析
本章学习目的:
·了解企业业务过程和财务活动分析内容
·理解财务管理过程与其他业务过程之间的关系
·理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过程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主要信息技术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成
·了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方法
·明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财务人员的职责
·掌握Excel的基本应用方法
本章关键词:
财务活动分析、流程整合、技术平台、系统开发、实现工具
信息系统是对企业信息活动进行处理和管理的系统。而企业信息活动是利用一定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及其业务活动进行数据采集、维护、报告的一系列活动。企业的信息活动离不开业务活动。因此,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理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处理流程,需要首先认识企业的业务过程。
2.1.1 企业基本业务过程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获利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一目标只有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被顾客接受后才能实现。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称为业务过程。任何产品或服务都是通过一定的业务过程生产完成并最终到达顾客方的,因此,每一个企业都有业务活动。为了提供产品或服务,每一个企业又都至少有获取/支付、转换、销售/收款三个基本业务过程。
(1)获取/支付过程。获取/支付过程是企业从上游获得所需要的各种原材辅料、零部件、数据等需要被加工的任何有形或无形资源,并为此支付款项等资源的业务过程。此处所指上游既可以是企业外部的上游供应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上游车间、部门等。支付的内容是资金等可以用价值计量的资源。
(2)转换过程。转换过程的目标是将获取的资源转换成客户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通过转换过程,原始的输入变成完工的商品和服务。转换过程贯穿整个企业,它形式多样,依赖于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类型,使用的技术和资源,管理者、政府、社会、客户的限制,以及客户和管理者的偏好。
不同企业的转换过程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企业由于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同,转换过程也有很大差别。转换过程的核心是从投入到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和这些活动的分布结构。
(3)销售/收款过程。销售/收款过程的目标是向顾客销售和交付商品及服务,并收取货款,它包括一系列与交付商品和服务给客户并收取款项有关的活动。只有通过销售/收款过程,企业的产出才能够真正到达下游,产出的价值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此处所指下游既可以是企业外部的下游顾客,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下游车间、部门等。支付的内容是资金等可以用价值计量的资源。
上述三类基本的业务过程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而且周而复始,持续不断,我们对它们加以区分只是为了简化分析。
2.1.2 业务处理过程
在处理基本业务过程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环节进一步将企业业务过程细分为主要过程和支持过程。业务过程的细分虽然会因不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内容及划分的详略标准不同而变化,但是它们存在一定的共性。以制造企业为例,其主要过程包括采购过程、库存与存货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支持过程包括财务过程、人力资源处理过程和其他过程等。
1.采购过程
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资源供给,这一过程由企业的采购过程完成。由于采购货物的不同用途,采购分为不同的类型:下订单采购、资产采购和日常消耗采购。其中下订单采购是为生产需要采购物料;资产采购是固定资产的购置;日常消耗采购主要是低值易耗品的购买。
采购过程在制造业主要表现为以资金换取物料、资产等;商业企业则表现为以资金换取商品、劳务和资产;服务业则主要为取得服务、用品及相关资产而付出货币资金。
2.仓库和存货过程
为了保障生产经营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企业要不断地购入物料、耗用物料或销售完工产品,这些可以统称为存货。仓库和存货过程就是企业存货流动、循环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转换过程的一部分,它将生产过程与采购过程、销售过程联系在一起。
3.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依据生产计划领用原材料,实施加工与制造,直到形成完工产品为止的过程。生产过程既是企业实物资产的转换过程,还是为实现这种转换而投入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过程。
4.销售过程
销售过程是指企业以提供货物、服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来交换并收取经济利益的日常经营活动。制造业的销售活动主要是提供货物,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主要是提供服务。
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过程,是物料在企业内流动的终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作为企业供销链的一个环节,销售管理是把从客户和购货机构获得的订货需求信息传递给计划、生产、仓管等,并从仓库获得货物配送给购货单位,完成货物的流动。
5.人力资源过程
人力资源过程是企业的支持活动,它主要包括招聘选拔、员工职业发展、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考勤管理、薪资管理等过程。人力资源过程为采购、销售、生产、仓存业务提供人员支持。
6.财务过程
财务业务包括财务管理过程和会计过程。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那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财务管理过程以资金为对象对企业业务过程涉及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工具对企业业务过程进行计量和反映。财务过程为业务活动提供支持。
7.其他业务过程
除了财务、人力资源外,为了保证企业主要业务过程的实现,还需要其他业务过程,如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
2.2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和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业务活动的发生引发了物质活动、信息活动和管理活动。此处的“物”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等物资,业务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人力及货币、证券等资金。信息活动是对企业业务过程、物流及管理活动的信息进行反映和管理的活动。与物资流转过程相对应的是资金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资金不断地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2.2.1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
企业再生产过程也是资金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一项项财务活动组成,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中,与各方面发生着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就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中简单地描述了财务管理过程。
随着再生产过程的延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经过获取、转换和销售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金、固定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各种不同形态,然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形成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1.筹集资金
筹集资金是再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它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和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取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项理财活动。
2.投放与使用资金
投放与使用资金是企业将筹集的资金采用不同的方式投入到再生产中的过程。一部分用于构建厂房、设备形成劳动手段,即形成固定资金;一部分用于采购材料物资等劳动对象,形成储备资金,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
3.耗费资金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者使用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即形成成品资金。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消耗各种材料、物资,发生固定资产损耗,支付工资和各种费用。资金耗费的过程也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的过程。
4.收回与分配资金
资金的收回主要包括通过产品销售取得销售收入,使成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以及将资金直接投放到证券市场获得投资收益两个过程。
收回与分配资金将企业取得的收入和收益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用于重新购置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支付工资、费用,参加生产周转,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一部分用于依法缴纳各种税款、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还有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
2.2.2 财务管理过程与其他业务过程之间的关系
从2.2.1节所描述的财务过程可以看到,财务管理过程与业务过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把这种联系抽取出来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财务过程与业务过程的关系。描述了财务管理过程与业务过程的关系。这一关系也正好反映了财务管理活动是从资金运转的角度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的运转进行管理的本质。
2.2.3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过程的关系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成财务目标,进行财务信息业务处理的直接工具。它要从财务管理过程获得财务业务数据和信息,然后借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自己特定的财务方法和规则,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且以报告的形式,向财务信息使用者传达企业的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入分配的情况。简单地描述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对应关系。
部分是财务管理过程,下部分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虚线表示财务业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离”过程。
财务业务数据可以直接实时传递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工成各类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
2.3 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整合和再造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建立在全面业务流程整合基础上,达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
2.3.1 业务流程整合的思想
企业全面业务流程整合离不开对企业过程进行分析与改造的管理概念和思想,业务流程重组(BPR)、业务流程管理(BPM)都是近些年比较有影响的典型代表。
1.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业务流程重组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美国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它的含义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应该对原有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重新构思、重新设计和重新构建,形成一个合理的新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效益。BPR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博士和著名的咨询顾问钱皮(Champy.J)在他们的名著《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中给出的“对企业的业务过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Dramatic)改善”。作为一种强调进行革命性变化的思想,BPR强调对业务过程的重构应该是:
根本性的。突破原有的定式,摆脱原有管理思想的一切束缚,采用全新的视角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务过程。
彻底性的。从企业根本目标出发,从根本上对业务过程进行思考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构建业务过程,实现问题的彻底解决。
戏剧性的。业务过程重构的最终目的是在根本性思考和彻底性重新设计的基础上,使企业能够实现突破性进展,得到戏剧性的飞跃。
业务过程重组强调应该遵循以企业目标为导向、面向企业流程,以价值为标准分析流程、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BPR的提出确实以其概念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1994年,根据当时的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及咨询公司的调研表明,75%~80%的美国大公司已经开始重组。当然,BPR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1994年,CSC Index顾问公司做的调查结果中也显示有67%的企业认为实施BPR的效果很小或失败。再加上实施BPR的大量投入,应该说“70%的BPR项目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2.业务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管理活动从来都不是被动的管理业务活动及其相关流程的,而是在现有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控制和管理。总结BPR实施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由此出现了业务流程管理(BPM)的概念。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与业务流程重组不同的是,业务流程管理更强调流程的规范化及流程改进的渐进性、持续性。为了达到业务流程整合的目标,业务流程管理的开展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层次。
(1)规范流程。业务流程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规范业务流程,使企业现有业务过程变得更加规范、高效。
(2)优化流程。BPM强调在规范流程的基础上,对于不理想的流程应该首先立足于优化,而不是立刻推倒重来。流程优化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考虑上下游企业,首先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流程作为优化对象,从而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效益。
(3)再造流程。对无法优化的流程进行再造,从而可以在降低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
2.3.2 基于事件驱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事件驱动相关知识
事件驱动(Event Driven)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在企业业务活动分析中,一个业务过程一般认为是完成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而将业务过程中的单一活动表示为事件。为了更为清晰地理解企业业务过程,我们进一步把业务过程详细划分成管理事件、业务事件和信息事件三类。管理事件是管理者在计划、执行、控制和评价业务过程时的决策活动;业务事件是业务人员完成管理决策目标的活动;信息事件是利用一定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的数据采集、维护、报告的活动。这三类事件的关系可以用表示。
管理决策之后将开始业务活动,即触发业务事件。同时管理事件也触发信息事件,对管理活动信息进行处理;业务事件执行会触发对业务事件信息进行处理的信息事件,同时又会反过来触发对业务事件进行监督、控制和分析的管理事件;信息事件会触发对本身进行管理的管理事件。
将实时信息处理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企业在执行业务活动的同时,将业务数据输入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基于这种模式构建的信息系统称为基于事件驱动的信息系统。
基于事件驱动设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了源数据仓库的共享。系统结构将使物理上分散的企业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集中,支持不同层次、综合性的信息需求。按业务事件规则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及存储后,可建立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库。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
(2)业务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流程之间能够紧密合作,各部门信息孤岛的不协调和低效状态可以得到缓解。信息处理规则能够打破职能壁垒,根据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进行信息加工。
(3)通过实时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将各业务事件的财务控制规则嵌入,能够实现事中控制。也就是系统能够将违反规则的活动实时地向负责人发送异常情况报告,或者阻止舞弊活动的执行,从而使企业风险预防的能力大大提高。
2.事件驱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事件驱动信息系统是基于业务过程和事件构建的系统,这个过程也是资金运动的过程。因此从财务管理的对象出发,根据业务过程和事件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工具(定义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最终形成不同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事件驱动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实现集成,包括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集成、业务过程和信息处理过程的集成、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集成。根据美国著名学者比尔·麦卡锡和J.S.戴维的观点,事件驱动信息系统一般应该。
业务过程和业务事件发生时,通过记录事件的内容、时间、当事人、相关事项和发生地点五方面的信息,采用不同的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形成所有反映该业务过程和事件的数据并集成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再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利用信息报告工具生成用户需要的信息,如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方法和工具,在数据仓库中存储的业务事件数据基础上生成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各类使用者需要的信息。
2.4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平台
2.4.1 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主要信息技术
财务管理信息化中除了应用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工程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构建起信息平台外,为了完成财务管理的目标,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注重以下信息技术的应用。
1.因特网、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技术
(1)因特网(Internet)技术
Internet是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TCP/IP),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在物理上连接起来的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系统。它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组建的全球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利用Internet主要可以完成以下主要处理。
1)收发电子邮件(E-mail)。Internet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可以使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间的通信。
2)远程登录(Telnet)。通过Telnet可以像当地用户一样访问远地系统资源。
3)文件传输(FTP)。主要是完成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完整的文件复制。
4)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通过WWW可以访问遍布在Internet上的链接文件。WWW界面丰富多彩,包括普通文字、超文本(Hypertext)、图片、动画、视频、音频媒体等。WWW的使用方法也很简便。
5)电子公告牌(BBS)。Internet用户可以利用BBS书写、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进行交流。
企业各部门及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因特网方便、及时地共享信息,达到集成、协调管理的目的,而且成本低。
(2)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
Intranet是按照Internet的连接技术,将企业内部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在物理上连接起来的网络系统。它与Internet的不同在于:Internet是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中传输信息和数据的,而Intranet是在一个组织机构内部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这些信息和数据包含了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
1)Intranet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企业只有先建立良好的Intranet和比较完善的标准及各种信息基础设施,才能顺利扩展到E-Business。
2)由于Intranet应用从一个中心位置集中发布和管理,各用户采用一致的网络浏览器,使得从决策支持、客户服务、生产工程到分销渠道操作、销售自动化和执行信息系统这一系列建立在Intranet上的商务应用更加有效和流畅,各部门可以更有效的联系和协作。
3)实现信息高度共享。Intranet上信息存放位置是单一的,即一个信息只存放在网上的一个地方。不管用户处于什么位置和时区,Intranet技术都允许他们共享知识和信息。
4)信息存取更加方便、快捷。利用Intranet技术,网上用户可以快速得到想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Intranet集中发布产品、服务和市场信息,提供快速且可控的进入公司相关数据库的通道,这样各部门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协作并保证系统用户及时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5)Intranet可以动态地、可交互式地存取信息。它不仅允许通过服务器上的“搜索”功能来查找信息,还允许将新的信息自动加入到用户的系统中,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涉及的信息和数据的实时交换。
(3)企业外部网(Extranet)技术
Extranet是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的Intranet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销售代理等的网络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的网络。在概念上,Extranet是界乎Intranet和Internet之间的。对有些价值链来说,通过价值链中的几家公司共享一个封闭的网络(无Internet存取),即可以实现价值链各伙伴企业的信息共享,还可以避免由于因特网的安全问题为企业带来的风险。
从技术上看,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都建在相同的网络设施上,但是它们的规模和应用还是不同的。Intranet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换,大大提高了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率;Extranet是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组织在一起,共同分享彼此的信息,进行网上交易的平台;Internet则是将全球的因特网用户连接在一起,应用更广、更全面。
2.电子商务技术
正如开始时电子商务叫做E-Commerce,后来随着应用扩大到事务处理,又被叫做E-Business一样,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内涵是不断扩充、完善和发展的。至今并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对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设施来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商务活动形式。
站在企业的角度,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是面向市场的以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企业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和Internet完成交易活动前的广告宣传、网络营销、咨询洽谈,交易中的网上定购、产品发送、网上支付、业务协作,以及交易后的意见征询、售后服务等商贸活动的全过程。其次,电子商务还要面向企业内部,充分利用Intranet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与企业开展的电子商贸活动保持协调一致。电子商务具有传统贸易活动无法相比的优势和特点。
(1)电子商务平台是开放性的,商务活动摆脱了距离和范围的限制,得以在全球范围的大市场中进行。企业面对的客户是全球化的,顾客的范围因Internet网络的覆盖面而变得无边界,电子商务的应用使许多服务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连接自动地完成,使有些服务能够无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交易的手段、机会和服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在世界范围内共享信息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特征之一。这要求在相同技术应用的条件下,企业要共同遵守相同的商务规则,为全球商务活动达到统一奠定基础。
(3)安全性成为电子商务必须考虑和面对的核心问题。交易过程中的支付安全、网络环境的安全,如信息的完整性、不被篡改和保密性等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从技术、法律和组织等多个环节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措施,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
(4)商务活动是一个协调的过程,它需要客户、生产方、供货方及商务伙伴的协调。电子商务拓展了商务的空间、时间范围的同时也对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开放的、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商务确认、电子税收分配机制等。
3.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技术
(1)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DW)
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决策主题的、由多数据源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与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管理手段主要用于业务处理,而数据仓库主要用于分析型处理,即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
财务管理中,数据仓库可以用于企业对决策分析信息的管理需要,使各类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仓库中获取各自需要的信息。
(2)数据挖掘(Data Mining, DM)
数据挖掘是提取有用信息的“数据产生”过程。它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并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发生行为做出结果预测的过程。数据挖掘最早来源于人工智能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数据挖掘的方法和工具。数据挖掘综合了多个学科技术,其根本目标是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数据挖掘的功能在于其能够发现的信息和知识的类型。
(3)商务智能技术(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虽然目前对商务智能技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它的前景却被许多人看好。泛泛地说,商务智能技术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商务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及定量分析的技术策略、过程与工具。商务智能技术的核心使命是改善商务决策水平,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及时、正确、可行、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与数据挖掘技术相比,商务智能技术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与企业目标一致。从技术上看,它是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等先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应该说商业智能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4.信息系统集成(Integration)技术
集成是将某一系统或某一系统的核心部分、要素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集成是一种思想和方法,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它被广泛用于构造复杂系统和解决复杂系统的效率问题。笼统地说,信息系统集成可以起到消除信息孤岛、优化业务流程、动态监控绩效、实现协同商务及持续改善管理的作用。
按照信息平台的层次,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划分为物理集成、数据和信息集成及功能集成。物理集成是系统运行和开发环境的集成,是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硬件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在内的统一、高效、协调的平台,实现各用户应用和管理的协同与高效;数据和信息集成是通过数据与信息的统一设计规划、存储和管理,达到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都能够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功能集成是通过各部门业务处理功能的统一规划、选择和分配,从应用上实现协同处理。
按照集成的内容,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划分为过程集成和企业集成。过程集成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通过过程之间的协调,消除过程中各种冗余和非增值的子过程(活动),以及由人为因素和资源问题等造成的影响过程效率的一切障碍,从而使企业过程达到总体最优的集成。企业集成包含企业内集成和企业间集成两层含义,企业内集成是指在过程集成的基础上,企业内全面实现“人、管理、技术”三者的集成;企业间集成是企业与其上下游伙伴企业之间基于外部网络实现信息交换与事务处理的协同。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EAI)是一种面向业务,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集成技术,它实现了整个企业数据库、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及其他重要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进而达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4.2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既包括网络化基础设施,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应用系统、工具软件等软件系统。从底层向上可以划分为以下部分:网络化硬件基础设施、支撑软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企业应用模型、企业个性化配置系统、安全保证体系。
1.网络化硬件基础设施
网络化硬件基础设施是指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通信设施和其他机房设施等在内的所有硬件构成的系统。网络化硬件基础设施构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硬件环境。它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的物质基础,是财务管理实现计算机化处理和网络通信的前提条件,若不构建适合的硬件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
2.支撑软件系统
支撑软件系统是由操作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计算机语言、其他工具软件等构成的基础软件系统。它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软件系统的安全影响应用系统和系统业务内容的安全。
3.应用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系统是企业选择和实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单体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一般包括资产管理系统(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几大子系统)、筹资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收入管理和利润规划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几部分。针对集团企业,除了上述进行财务管理必需的功能系统外,战略规划系统、风险管理系统、集团预算管理系统、集团资金管理系统和财务结算等都是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选择的应用软件系统。
4.企业应用模型
各企业可能属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规模、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业务流程等,因此,各企业可能对信息化的需求和应该采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存在巨大差异。应用模型是指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模型,比如企业的业务模型、业务流程模型、功能模型、组织结构模型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定义应用模型。比如选择需要的功能系统,利用相应的支撑软件平台定义企业业务处理的工作流、定义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业务需要配置各种系统参数、初始化应用系统;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定义角色和各级用户并授权等。
5.企业个性化配置系统
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应用模型选择应用系统中能满足自身业务和管理需求的功能系统,然后根据应用模型的需求配置参数、初始化,最终构建出满足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的个性化系统。
6.安全保证体系
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对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和信息处理内容安全的所有要素构成的体系的总称。从内容上,它既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制度建设、安全机制的构建、信息安全机构设置,也包括技术平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安全保障技术、安全控制措施,还包括经过认证的安全产品的选择等。
2.5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与其他信息系统一样,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部门多,不仅涉及技术,还涉及管理、业务、组织和行为。
2.5.1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确定之后,就要按照一定开发方法的要求进入系统的开发阶段。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描述了完成软件开发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方式,它指出在完成软件开发各阶段任务时所需要的详细工作办法,并给出工作中所生成的文档格式,提出了工作完成质量的评价标准。至今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开发方法,常见的如结构化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的结构化方法与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模型的结合。它是迄今为止应用最普遍、最成熟的系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方法,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规划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底层;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体系统。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系统,一般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5个首尾相连的阶段,称之为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这些阶段主要内容如下。
(1)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主要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各阶段实施进度,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是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它以系统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为出发点,对系统现行系统和目标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系统化的分析,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任务是调查管理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在此基础上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基础上设计系统物理模型的过程,其主要的任务是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就是进行程序设计及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系统转换及系统投入试运行。这一阶段的成果除了最终实现信息系统外,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如程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
(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运行阶段是在前面各阶段基础上正式开始系统的运行,主要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系统维护和系统评价三方面工作。
2.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按照人们对现实世界习惯的认识论和思维方式来研究与模拟客观世界的方法学。它将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均视为“对象”,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自己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系统时,强调在系统分析阶段以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为主线,全面、详尽、系统地描述系统的信息,用以指导系统设计。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一般分4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即明确系统要干什么。
(2)面向对象分析(OOA)。在繁杂的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数据和操作等。
(3)面向对象设计(OOD)。对分析的结果做进一步的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的形式确定下来。
(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设计阶段整理出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
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系统分析和设计是反复进行的,充分体现了原型开发的思想。
数字化变革,是企业转型的重要风口。但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仍然存在不知道该如何转型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才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上遇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特尔商用客户端与合作伙伴们基于软硬件协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一系列软件和硬件以助力企业的数字化变革。那么,当下企业究竟存在哪些痛点,而英特尔又是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变革的呢?当下企业的痛点说起企业数字化变革道路,就不得不提当下企业的痛点。不同于家庭对设备的需求,企业环境下设备需要具备高性能、可管理性、可靠性、扩展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而这几点也正是企业主要的几个痛点。首先是对生产力需求的提升,生产力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说是命根子般的存在,毕竟足够强的生产力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就拿工业渲染领域的需求来说,足够强大的性能才可以减少渲染时间,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环保。其次是可管理性的问题,设备对于企业而言往往决定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等方面,同时混合办公的兴起也让很多人选择远程办公,也正因为如此,IT设备的管理维护成为企业最大的痛点,而高性能的要求也让企业花大代价为员工配备高配置的设备。不过,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喜欢动歪脑筋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总会有人在离职前的一段时间会更换公司配备电脑的硬件,尤其台式机更是盗窃问题的重灾区,例如CPU、显卡、内存等配件。这种情况下,设备的硬件被更换时不可被及时监测,往往就会导致企业资产的损失,而这也正是当下企业最常见的痛点。再其次则是可靠性问题,这个主要出现在企业的网络安全端。就目前来看,企业大多存在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尤其是钓鱼软件和勒索软件这两种企业网络安全中最为常见的威胁,更可怕的是这两种威胁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入侵到企业网络,例如最常见的邮件附件。也许有人会觉得,钓鱼软件和勒索软件更多的是对个人设备的威胁,但是在企业网络尤其是局域网下,钓鱼软件和勒索软件的影响范围远比对个人设备的影响更大,毕竟中招以后轻则数据丢失,重则设备报废,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以说是相当严重。虽然说这样的情况大多会怪罪于IT运维管理员,但是人无完人,这些软件伪装后带来的欺骗人还是很大的,因此说可靠性也成为企业的痛点之一。至于最关键的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这点和近些年环保理念强关联,毕竟在环保时代,企业的碳足迹是会被无限放大的。除此之外,企业设备的更换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相较于家庭通常只需更换一台设备,企业设备的更换少则数十台,多则上百甚至上千台,这个金额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可谓是笔不小的支出。在这样的基础下,设备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说是相当高。如何实现数字化变革既然企业在数字化变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以及痛点,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企业的数字化变革的道路更为轻松呢?答案自然是有的,那就是英特尔商用客户端产品和平台,它包含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vPro Essentials和专为大型企业打造的vPro Enterprise,以及为满足移动用户需求的Evo vPro,其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安全防护和可管理体验。不仅如此,在不同系统以及设备启动状态未知的情况下,IT运维人员也可以借助vPro平台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而这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给企业运维带来很大的帮助。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况为例,员工在PC上误操作导致摄像头无法运行,但是马上又要进行视频会议,这种情况下去找IT运维肯定是来不及的。但是英特尔vPro平台的AMT主动管理技术,可以在授权的情况下,远程开启摄像头,这样员工就可以快速加入视频会议,完全不会影响到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而且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可谓一举两得。现在平台有了,搭建这个平台的产品自然也不会逊色,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可以带来更好的能效比,而至强处理器则可以让工作站更为高效。首先是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性能核和能效核设计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核心,而且在性能和能耗之间的控制可以更平衡。英特尔硬件现成调度器能够做更智能的任务分配。英特尔动态调优技术可以使能效更高,这些技术的加入不仅可以当下复杂的任务处理,也可以处理未来更复杂的工作负载。除此之外,基于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vPro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高便捷、全方位安全防护体验,从芯片层面提供AI威胁检测,搭配英特尔硬件威胁检测技术以及独立软件开发商的深度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安全软件在病毒查杀、勒索软件防范等方面的效率,毕竟这两类软件是当下最让企业头疼的存在。而在工作站等平台上,至强W系列处理器至高达56个核心和112线程的设计可以更高效、专业的解决数字化变革终端问题。如果将其体现到日常工作中,那就是在视频渲染等更重视多线程应用的场景中,可以具备更高的处理速度以及表现。而AVX520指令集和高级矩阵扩展特性,对于提高算力和AI性能有非常大的帮助,毕竟工作站环境下对性能的要求与普通场景还是有比较大区别的,因此多线程处理带来的高生产力尤为重要。总的来看,基于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至强处理器的vPro平台和搭载至强W系列处理器的工作站平台可以显著提升生产力,而vPro平台独有的带外管理则可以提升企业IT的远程管理能力,避免潜在威胁,提升企业安全并加速企业的数字化变革速度。结尾总体来看,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即将到来的当下,企业及时作出改动的时间十分重要。虽然说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但是只有更好的硬件平台才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同时软硬件平台的支持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看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选择英特尔vPro平台,可以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更高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员工管理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