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咱也听不懂咱也不敢问问下投一资圈都看好PF公`司,`为何呢?


——零城逆影画像前言: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长期优秀的投资收益,不太取决于入场时点、好运气、短期市场风格。我认为决定长期投资收益率的:一是投资理念,二是投资框架,三是能力圈,四是与时俱进。强调可解释,可复制,可持续,可适应变化。这篇文章,是我的完整投资体系,是我多年的投资,用真金白银总结出来的。这是我花大量时间,修改打磨次数最多的文稿之一,也是我自己的投资指引。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参照制定自己的投资体系。跟投了重装基兵的朋友,也可以借此判断是否要跟投我的组合。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斧正。基础投资理念:价值投资、质量风格、长期投资一、如何看待股市,筹码还是股权?股市有两种派别,把股票当成筹码还是股权?我倾向于当成股权,这才是价值投资。把股票当成筹码的派别,更偏向投机,是与人做博弈,该派别的方法有行业轮动、波段操作、短期择时、估值博弈等,关注点偏中短期,换手高。需要看技术指标、研究资金面、研究大众心理、研究成交量、基本面趋势、行业景气度、宏观经济等因素。对于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要求也比较高,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反应迅速。这些对于我来说难度很大。而且我认为投机是有人成功即意味着有人失败。这次成功也不意味着下次能成功,很难有持续性。我不认为自己是属于比较聪明那一类,难以在长期零和博弈中持续战胜他人,所以倾向于做正和博弈。我把股票视为股权,信奉价值投资,按照股权投资的理念,长期持有质量风格的基金,如张坤、焦巍、唐颐恒等,或质量风格的股票,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通过长期持有优秀企业,赚企业盈利的钱。其实也可以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待价值投资。市场上大多数人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慢慢变富,因此,选择长期投资,也算是站在了多数人的对立面。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更终极的博弈。二、投资目标:期望借助投资复利,早日实现财富自由投资目标会决定你的投资方法、投资理念和日常操作。我的人生规划是50岁左右实现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经济独立,提前退休),然后更加自由的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我不希望我死的时候,还留有很多钱,我没打算留钱给子女,我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有独立生活、赚钱养家、学习进步、幸福开心的能力。我的开销并不大,而且我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进而控制自己的开销。我的赚钱目标是攒够这辈子需要花的钱就行了。通过投资收益加速这个目标,并在人生后期利用投资收益覆盖自己的日常开销,最后在死前把钱花完就行了。所以我对短期的投资收益要求并不高,对收益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求比较高。我希望我的长期收益高于通货膨胀率几个点,这样我的本金不至于贬值,在后期如果有一定的资金规模,收益还有可能能覆盖我的日常开销。当下来看,平均每年有15%就很不错了。三、投资期限:超长期投资,投资到死既然是财富自由,肯定没那么快实现,我现在30多岁,计划50多岁退休,这期间一直会有收入,可以覆盖家庭基本开支,所以用于投资的钱,至少是20年不用的长钱。所以我的投资期限是很长的,这20年我可以承受一定的波动,优先追求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兼顾追求高收益。退休之后,可能需要吃老本,所以后面20-40年,我的投资会稳健一些,投资体系需要调整,波动率要降下来,收益率可以低一些。我期望能到死都一直在做投资,不管赚不赚钱,这是我热爱的一项事业,所以我理论上至少还可以投资40年。四、投资什么品种,买股票还是投基金?我以前炒过一段时间股票,发现想要做好,很难!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也需要很多精力。我是业余投资者,非专业出身,也没干过相关工作,亦没有从商阅历,不太懂股票分析和财务分析。没有经过训练,每天只花几个小时,单打独斗,怎么比得过那些专业投资者?市场上那么多股票,怎么研究的过来?另外股票的波动太大,年化波动率可能有50%以上,我承受不了那么大波动。买基金,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只需要交很少的管理费,就可以享有最优秀的人来帮我做投资,收益还比自己做要更好,在我看来是很幸福的事。五、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我选主动,主要是认为目前A股以散户为主,主动投资能创造更好的收益。如果将来A股有效性增强,难以做出超额收益,被动投资可能会越来越有效,也未来我可能会投资指数基金,所以我也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指数基金,研究指数也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投资。另外,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投资品种的丰富、世界经济的联通、信息的不断增加,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超越人类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也不会排斥量化投资或者人工智能投资。这个以后再说。公募还是私募:我倾向于公募基金,更公开透明,便于研究,费用也更低。如果有机会遇到合适的私募,也可以投资。六、我认可什么投资理念(偏好什么投资风格)虽然买基金是通过基金经理间接投资,但是也必须要自己对投资有一定的认知。否则,很难选到合适的基金,也很难拿的住。世界上的投资方法有很多很多种,比如低估值价值投资、趋势投资、套利交易、行业景气度等等。其中我最认可的还是质量风格的价值投资。质量风格即长期持有一些有护城河、竞争优势强、管理层优秀、行业稳定的高质量公司。代表性的投资人有巴菲特、陈光明、张坤等。关联阅读:什么是质量风格?我希望找到一些伟大的偏质量风格的基金经理,把他们基金作为组合底仓,长期持有。我觉得这样一是比较省心、不用换来换去;二是更容易积累研究的复利,而不是频繁的回到起点。第二投资理念:风格轮动,行业增强由于我是一个散户,投资经验不多,认知不够,我对自己的投资理念也不是100%有把握。另外,我是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心理,也不应该要求自己做出太多非常人能及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承受太大的波动、回撤和逆向压力。所以,在构建组合的时候,我不会将所有的仓位全部押在一种投资理念上,还会有一部分仓位采用第二种投资理念。我认可的第二种投资理念是风格轮动,兼顾做一些行业增强。即将部分仓位偏向于某种市场风格,或超配某些行业。我的组合大约有20%-50%的仓位用于这部分。质量风格的底仓相当于我的战略性配置,无论市场怎么办,我始终追寻投资中长期不变的东西。风格轮动和行业增强相当于我的战术配置,适应市场变化,这样我的组合也可以收益来源多一些,波动小一些。另外,有时候我还会做一些纯投机,比如套利、打新等,就不展开说了。一、为什么要做风格轮动A股经常会有某种风格特别明显,持续跑赢市场。最显著的有价值两年、成长两年的风格切换。比如2016-2017年,是价值风格年,陈一峰、丘栋荣、曹名长、300价值都表现较好,跑赢沪深300↓2019-2020是大盘成长和质量风格表现较好,张坤、归凯等基金经理和大盘成长、成长40等指数表现较好,跑赢沪深300 ↓再仔细的划分,还能划分出更多风格切换。比如,2019年以来,总体是成长风格强势,其中2021年小盘成长表现比大盘成长好。每种风格(或板块)在一段时间会明显跑赢其他板块,一般持续半年到两年。市场风格变化不是玄学,海外市场也出现过这种规律,背后的逻辑可能是经济的周期变化、产业机构的变化、政策导向、资金的松紧变化、人心情绪的变化、行业的发展周期、估值的均值回归等等。例如,2013-2014中小创表现好,有4G周期的因素;2016-2018中小创表现不好,有金融去杠杆、资金面收紧的原因;2019年以来的成长风格优势,有5G周期、新能源汽车、疫情放水等因素。作为基金经理,由于投资理念、能力圈等关系,很难转变风格。当他们不在风格年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业绩压力、排名压力,甚至会有大量赎回、基民谩骂等。下图某个基金吧里的帖子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应该跳出能力圈、轻易改变投资风格,这是更危险的事。持有逆风的基金会很难受,散户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能抗不到最后,底部割肉卖出。如果我们持有的全都是不在风口的基金,持续跑输大盘,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整个投资生涯。但是作为基民,我们换个风格的基金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是我们的优势,可以利用好。如果踩对了市场风格或行业,一是可以获得更多超额收益(smart beta收益和行业beta收益),二是降低逆向对抗市场的压力,避免自己承受太大的逆向心理压力。而且我认为目前A股散户还比较多,趋势比较强,波动比较大,许多投资方法都有可能产生超额收益。二、什么是风格轮动,如何操作如果我观察出了风格强弱趋势,例如成长风格近1个月、3个月、6个月都强于价值风格,则代表成长风格更强。并且判断它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就会选取更强的1-2种风格重仓。我不做短期的风格轮动,一般至少会持有半年到两年。调仓的时候对一个风格加仓,另一个风格减仓,保持总仓位不变。说白了,就是风格上的追涨杀跌,用风格择时代替仓位择时。当单只基金的风格不够纯粹的时候,我会同时配置多只同风格的不同基金,增强对该风格因子的暴露。例如,同时配置谭丽、刘旭、姜诚、丘栋荣的基金,增强对价值风格的全方位暴露。有时候,我也会对某种风格做一定的逆向投资。当某种风格已经估值过高,蕴含了较大风险的时候,我会在左侧减少一些仓位。三、谨慎投资行业、主题基金行业轮动比风格轮动要难得多,所以我不做行业轮动。行业\主题基金和全市场基金虽然都是基金,投资难度差异很大,我们作为散户,对行业的研究肯定是不够专业的,万一自己判断错了怎么办。行业基金波动也很大,经常和大盘走势完全不同,风险更大。所以,投资行业\主题基金我会很谨慎。大部分行业的短期投资机会我是放弃的,短期的主题炒作也放弃(例如元宇宙、中药),只关注少数长牛行业的投资机会。对于散户来说,想要持续超配行业获得超额收益是很难的,如果发现不了很有把握的行业投资机会,或者机会结束时,不如把仓位交给全市场选股的基金经理去做,获取优秀基金经理稳稳的alpha收益。四、当一些行业出现投资机会时,适度做增强配置大部分时候我的组合不配置行业基金,没有很有把握、很明显的机会,我一般不投。即使投的话,单一行业也不会超过15%。什么叫明显机会呢?——这个机会可能会使该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跑赢大盘。①行业发生重大变革比如光伏行业在2018年531新政出台后,很多光伏企业倒闭,龙头企业在行业变革中趁机扩大份额,产生投资机会。再比如2019年在5G技术创新带动下,科技板块大幅跑赢市场。②估值进入历史估值的较低区域,且属于被错杀的概率较大比如2018年底的医药板块,在医保局成立、药品带量采购的政策出台后,跌幅较大,但其实医药行业中的药店、医疗服务都不会受到该政策影响,部分药企实际上还受益,属于被错杀,我也在那时候积极抄底了医药。五、主要关注和参与哪些风格和行业?风格:成长、价值、质量、动量市值:大盘、中盘、小盘市场:A股、港股、中概股行业:医药、消费、科技、互联网、先进制造、金融等以上可以排列组合或叠加。资产配置层面:根据自风险偏好和投资预期选择合适的资产资产配置是千人千面的,我的资产配置是根据我个人的风险偏好、投资理念、投资目标、预期收益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并且随着我的情况变化而变化。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一、长期配置权益,长期保持满仓古今中外长期来看,股票是收益最高的投资品种。《投资者的未来》统计了过去两百年主要大类资产的收益率。由于我的投资目标远,期限长,所以我选择长期投资权益类(股票、基金、可转债等)。在我还有固定收入,没退休之前,优先考虑资产增值而不是保值。所以我基本上不太配置债券、黄金等其他大类资产,可以接受较大的波动。虽然A股短期难以判断,但是当整体处于估值合理区间时,我一般都愿意满仓。估值太高或市场过热的时候,会根据情况减仓或调仓,不过这种情况很少。理论上年轻人承受波动能力更强,我认为在年轻、资产少的时候,在用闲钱投资时,不应该为了降低组合波动率去做太多资产配置(比如黄金、债券、原油等),更不能存银行,这样只会降低自己的收益,导致资产增值速度跑输同龄人。80后90后这代人错过了房价的康波,不能再错过股市了。二、主要配置权益,极少配置其他大类资产配置虽然是资产配置非常重要,但是许多大类资产难度很大,也要耗费很多精力,所以我不会轻易投多种大类资产。比如黄金、原油、期货,需要较强的宏观判断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属于通过价格波动赚取收益的博弈资产。作为散户,缺乏宏观能力也缺乏信息来源,自己也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不认为自己在这种博弈中持续获胜,所以干脆放弃。我更喜欢股票这种有内生性收益的资产,因此,在选择大类资产时,我也主要考虑配置国内和国外权益类基金。债券也会考虑,不过收益率还是不如股票。我不是说债券没有投资价值,债券的稳定性也是一种价值。但我目前更看重收益而不是稳定。我的工作收入已经算稳定了,家里也没有什么负担。今后退休后可能会配置一些债券。最后,不管什么大类资产,我都倾向于买基金,而不是直接买该资产,中间通过了专业机构,会好一点。三、长期做多中国,酌情配置海外资产长期来看,中国的成长性最强,确定性最高,我们最容易认知。因此我会大部分配置中国资产。美国的发展可能也还行,而且他们更偏向自由市场,注重股东回报,纳斯达克100的ROE较高,我可能会在合适的时机配置一些,比如A股热度较高、整体估值非常贵的时候,或者美国连续暴跌时(类似2020年疫情期间)。不过国外市场难以研究,难以形成很深的认知,因此不敢重仓。印度、巴西、中南亚等国或许有较大潜力?但是我对这些国家完全不了解,暂时不会投资。考虑到国内外资金流动的问题,我会将大部分仓位配置在A股。港股在组合中的一般配置20%左右,中概股不一定配置。港股和中概股一直估值较低,缺乏足够的价值发现,主要是港股流动性不好,关注度低,所以我不会因为港股估值低就大幅配置港股。今后如果港股流动性改善,会加大力度关注港股。宏观研究层面:慎用宏观指导投资,只关注少数指标宏观策略很多专业投资者都做不好,我作为散户,更难研究和把握,所以我基本放弃宏观层面的研究,谨慎用自上而下指导投资。只在关键时刻考虑参考宏观因素,只关注少数指标:1、货币政策的倾向和市场流动性方向2、关注放水、去杠杆、加息等重大事件3、关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4、关注重大事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如金融系统爆雷、疫情、贸易战等等对宏观的关注主要通过一些专业机构的解读,少做自己的解读。常关注的媒体有:戴康、张亿东、雪涛、任泽平、申万宏源、郭磊、李迅雷等常关注的擅长宏观的基金经理有:刘彦春、焦巍、姚秋、过钧、张清华、王创练等。中观研究层面:做好风格和部分行业的研究和观察中观分为风格研究和行业研究。我主要研究各种风格,关注少数行业。一、深入研究各种市场风格主要研究:·有哪些市场风格·每种市场风格的特点和优缺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宏观环境会出现什么样的市场风格·目前各种风格的趋势和估值水平是怎样的·风格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风格能持续多久·什么时候会出现拐点·各种风格的相关性·某个股票,某个基金属于哪种风格?1、识别各种市场风格将那些呈现出一定不相关性的市场风格区分识别,分类研究。大类有成长、质量和价值。进一步细分,有:深度价值、质量价值、质量成长等。如果加入市值(大盘、中盘、小盘)和板块(A股、港股),还能细分出更多风格。2、观察各种风格的方向和相对强弱基金经理的风格难免有时会漂移或者是不够纯粹。所以在观察风格的时候,主要还是看各种风格的指数。比如300成长指数和300价值指数,分别代表成长和价值。进一步细分还有代表港股成长风格的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代表质量风格的MSCI A股质量指数等。3、寻找市场风格的变换规律市场风格变化是有一些规律的。比如,熊市末期,经济复苏,在熊市抗跌的白马股开始补跌,质量风格会表现差。出来的资金到低估值股票中捡便宜,价值风格会表现好。这张图是2014年熊末牛初期间,300价值 VS 沪深300 VS 央视50的对比,价值风格跑赢再比如,牛市中期,散户进场,市场的炒作情绪渐浓,小盘股由于盘子轻,更容易被拉起;成长股概念多,容易炒作,因此成长和小盘风格表现好。价值股估值偏高,价值投资者开始离场,价值风格表现一般。这张图是2015年上半年,300价值 VS 沪深300 VS 中证500 VS 中证1000的对比·牛市末期,泥沙俱下,白马股由于质地优良更加抗跌,质量风格表现较好;低波动策略由于其特殊的编制规则,也会表现较好;小盘股由于流动性差,表现最惨。下图是2015年下半年,央视50
VS 沪深300 VS 中证500 VS 中证1000↓一般流动性宽松则利好成长风格、流动性收紧利好价值风格,风险偏好降低利好质量风格等。不过这种情况近几年发生了变化,随着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结构行情,有些风格规律可能会失效,这种情况需要持续关注。二、研究行业的投资机会,适度配置买全市场的基金,只需要研究经理就行;但是买行业基金,除了研究经理,更需要研究行业。投资行业或主题基金时,我会要求自己把行业的投资逻辑搞清楚,掌握这个行业的前景、风险、政策、特点、估值、竞争格局等。有些行业比较大,有很多细分行业,那还要把这些细分行业搞清楚。只有熟悉了行业的基本面,才能拿的住行业基金。进而知道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安排多少仓位,大概要持有多久,出现什么情况要卖,等等。买入之后,。方法主要是把擅长该行业的高手的观点看一遍,还要持续的跟踪研究。行业很多,并不是每个行业都有投资机会,也不是每个行业机会都能把握,我尽可能只研究那些能存在10年以上、有复利的行业。比如消费、互联网、医药、科技;少关注那些经常发生变化的品种,偶尔才有投资机会的行业,比如有色、钢铁、煤炭等。三、偏向在左侧时进行中观研究右侧可能涨的会很快,等到右侧已经涨上来了再去研究,就来不及了,容易追高。心态上也容易变形。左侧有充分的时间研究,且不容易受心态影响。在左侧进行研究后,我会给一个心理仓位,比如计划安排5%,随着研究深入或市场涨跌,可能进一步调整心理仓位。但这个心理仓位不一定会买入,一般会等到右侧确认了再买入。节约资金的时间成本。在左侧比较极端的时候(例如估值分位数跌破10%或突破90%),也可能少量买入和卖出。微观(选基)研究层面:做好选基日常工作一、做好贴标签的工作不管是主动基金还是指数基金,都是根据一个固定的规则或方法选出来的一篮子股票,就会体现出一种风格。比如成长、价值、质量等等。或者专注于某个板块(比如中证500、科创板、港股),或者投资于某个行业或主题。这些都是标签。所以我拿到一个基金,第一步就是识别出它的策略、板块、风格或行业,给它贴上合适的标签。标签要尽可能的细分和准确,相当于工具分类,以便于在构建组合的时候选用合适的基金。我主要用标签有:按风格:质量、质量价值、质量成长、深度价值、成长、景气度(趋势)成长、均衡按方法:自上而下、量化、择时、绝对收益按结构:股债均衡、股债动态调整、积极债基、稳健债基、纯债、固收+按板块:中小盘、港股、美股、中概股按行业:医药、消费、科技、新能源、制造业、周期、互联网、金融、军工二、日常研究各标签下的基金或基金经理研究主动基金的方式主要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看业绩、换手率、规模、持仓等,定性分析主要看访谈、发言,并对照实际表现。基金经理数量太多,淘汰很快,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一般不研究任职3年以内的基金经理,不研究规模超过400亿的基金经理,不研究近一年涨幅较大的基金经理。对感兴趣的基金经理会进一步分析他的整体投资框架,进行基金经理画像,看看是否完整、可持续,并将文章发布。研究指数基金主要看编制规则、历史业绩,还需要思考该指数的因子拆分、分析收益来源是什么。三、同一标签下优中选优,定期跟踪,积极排除研究后看好的基金要分类进行定期跟踪,如果发现管理规模过大、离职、担任管理层、管理过多基金、出现负面新闻等影响“基金基本面”的情况,要酌情剔除。同一标签下的基金要经常做对比,优中选优。在这个过程中,做排除法,只保留前几名,其他的排除,不再关注和跟踪,节约精力。对比的时候,会有一个benchmark,比如质量风格,我习惯拿张坤的基金做benchmark,成长风格拿朱少醒做benchmark,价值风格拿陈一峰做benchmark。这些都是风格稳定、经验丰富的老将,如果一个新基金,跑不赢这些老将,那我觉得可能就没必要再多关注了。有时候甚至会把同标签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放在一块对比分析。四、同一个经理管理的基金,尽量选到最好的一个经理经常好几只基金,这些基金业绩也会有差异,如果选中了好的基金经理,但没选到他最好的基金,那就很郁闷了。我优先选投资范围大的、规模小的、基金经理单独管理的、机构占比高、管理时间长的、基金经理自己持有较多的、基金合同限制小的基金。五、影响基金业绩的专题性研究管理总规模、管理基金数、基金合同约定、基金公司、担任管理层、换手率、市场风格变化、投资者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等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对基金的业绩产生影响。例如随着管理规模变大,基金经理超额收益可能下降;随着宏观经济变化,小盘股不再有明显超额收益,擅长小盘的基金经理或指数基金也会难有超额收益。平时我需要研究这些因素进行集中研究,判断如何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影响的大小、每个因素的影响权重等。以上5个方面是日常基础性的研究,有时间就要做。有时候也会借鉴其他基金自媒体或者是研究机构的成果。在研究中如果发现了更好的基金,就可以纳入组合。微观(选股)研究层面:关注重点股票,个别行业探索投资个股一、了解更多个股信息,可以更快的了解基金的投资理念既然选股层面的工作都交给了基金经理,那就没有必要对个股再做太多的研究。但是也会关注一些重点股票的投资逻辑,例如茅台、万科、招行、腾讯、平安等等,这样有利于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看到一个基金经理的前十持仓,如果你都了解这些公司是做什么的、公司有什么特点,你就能更快的了解该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二、有些行业更适合配置股票有些行业,如果个股可以明显稳定战胜行业指数的,我可能会配置一些个股。一是为了获取更多超额收益,二是可以获得打新市值。这种行业一般是银行、地产、券商、保险、白酒、互联网等。行业的特征是:·龙头明显、选股相对比较容易;·龙头的护城河比较稳定,竞争格局明显;·龙头历史上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比较稳定;·很多大佬也会投资这些行业,相对比较容易抄作业。股票的投资框架需要另行构建,这里不展开说。组合构建:预设比例,动态调整投资要有组合思维,不能盯着单个品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管理组合就行管理足球队。1、重视持仓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中要有攻有守;2、重仓持仓比例的调整,而不是频繁换基金;3、组合的目标是服务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我的组合收益来源主要分为:一是价值投资;二是风格投资;三是行业增强;四是投机。一、预设组合结构比例我会有一个预设的组合结构比例。目前我是配置主动基金为主,指数基金为辅,行业基金做一些增强。组合大致的结构是:20-65%底仓 + 20-50%轮动/行业+ 0-25%均衡风格 + 0-1%投机仓位。其中:·轮动仓位包括风格轮动和行业增强;·单一基金的配置不超过15%,整个组合里行业基金不超过30%,也可能不配。·均衡风格是用来填仓位的,力争稳定跑赢沪深300;·投机仓位只参与极少数投资机会,大部分时候不参与。预设的比例不是固定比例,但是它可以指引我的组合构建方向,所以还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市场的越来越成熟,我相信只有投资于好行业、好公司才能持续跑赢市场,质量风格的有效性会越来越强,我也会逐年提高底仓的占比,比如每年增加1-2%的仓位。关联阅读:我的基金组合构建思路之组合底仓二、动态调整组合比例我会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组合大部分时候,保持比较稳健的配置。如果估值处于高位、累计涨幅较大,那么倾向于减仓;如果是估值是低位、累计跑输较多,则倾向于跟踪、观察,尽量在右侧布局。在极端的时候,甚至做出更大幅度的调整。比如2018年底的时候,我应该全仓配置质量风格,2021年初的时候,我应该减仓大部分质量风格。为了确保组合的灵活性,我会在组合中尽量保持一定比例的场内基金或场外C类,减少手续费磨损。三、尽量让投资组合覆盖更大的投资范围,配置一定的港股和中概股美股和港股也有很多优秀的中国上市公司,甚至是A股缺少的行业,比如教育、生物医药、互联网、物业等。配置一些港美股一方面可以平滑组合波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益来源。有些基金是不能投港股的,大部分基金都不能投海外市场(只有QDII可以),那么我就要保证自己的组合,尽量投资范围更大,覆盖到更多市场。一是经理选那些可以投资港股的基金,二是适度布局一些QDII基金。范围更大的基金,也可以给基金经理更大的发挥空间,有机会获得更多超额收益。四、构建模拟组合,探索组合构建思路投资是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做,肯定不能乱来。一个人或许可以建立几个组合来服务自己不同的投资目标,如育儿、养老、买房等。但是组合方法有很多种,自己在实盘投资的时候,不可能建立太多组合,否则很容易精神错乱。可以建立一些模拟组合,用于探索组合构建的思路,如果发现了更好的组合构建思路,可以用来优化自己的实盘组合。模拟顺便还可以解决一下频繁交易的手瘾。我自己的实盘基本上和重装基兵差不多,我另外还构建了21个模拟的权益类基金组合,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基业长青、追寻伟大的基金经理、黑马组合、看好就买、各显神通、季报看好、均衡教派、风中追基、一基必胜、五基登科、放浪不基、价值风格组合、成长风格组合、均衡风格组合、质量风格组合、重装基兵指数版、基业长青指数版、科技互联网增强组合、医药主题增强组合、消费主题增强组合上面这些组合,大部分看名字就能猜到是干嘛的。有机会我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介绍组合思路。后续我还会探索一些资产配置组合和固收组合。交易、换手和持有:右侧交易,不择时一、偏向右侧交易作为散户,我们更多的是市场上的跟随者而不是引领者;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着正常人都会有的心理,很难承受太多逆向的压力,这是我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所以我倾向于右侧交易。1、右侧买入可以规避压力左侧早早买入带来的折磨会让很多投资者心态失衡,怀疑自己,忍不住在底部割肉。右侧参与投资,不会自己太多的心理压力,更能帮助持有。(下图仅为举例,不代表实战)我的逆向承受能力较差,如果我在左侧投资一个品种,在别人都赚了20%,我亏了20%,虽然事后证明我是对的。但是我是个普通人,可能承受不了这么多,容易中途割肉,坚持不到最后。右侧交易是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散户,研究能力有限,情绪控制能力一般,无法承受太多逆向的压力。2、右侧卖出可以享受趋势市场总会呈现出周期性,像一个摆锤,很少会在中点。尤其是A股,趋势性会比较强,常常会在不理智的幅度上偏离很大,处于不理智的时间很长,常常会演绎出泡沫。右侧卖出,或许还能享受到市场的泡沫,到行情真正往下拐的时候再卖出,这样可以充分享受趋势。(下图仅为举例,不代表实战)3、右侧可以减少看错概率左侧,一般是买入下跌的东西、卖出上涨的东西,人弃我取、逆向而行。散户研究水平、信息来源都有限。我们真的能确保自己是对的,市场是错的吗?(下图仅为举例,不代表实战)随着市场有效性增强,越来越多时候,可能下跌的真的是不好的东西,上涨的是好东西。如果自己总是逆向而行、左侧买入,很可能会买到错的东西。右侧交易,相当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可以避免自己看错,风险更小,时间效率更高。虽然属于从众行为,但是心态上会好受很多,减少情绪对投资产生的影响。二、如何判断左侧右侧?我的右侧交易,包含了趋势线的右侧交易和风格上的右侧跟随,说实话,目前技术层面比较粗糙。趋势线主要看均线↓观察主要是看10、20、30天线是否排列整齐。风格主要看代表性指数的强弱对比↓主要观察近1、2、3、6、12月的风格强弱。右侧参与一是要果断,因为右侧速度很快,发现趋势变了要立刻调整;二是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买到很多仓位,而是慢慢加仓。三、在市场底部、行业景气度不好或黑天鹅的时候集中仓位买入质量风格我长期最看好质量风格,但是质量风格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好价格,没有也没关系,耐心持有就好。如果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大幅下跌,质量风格出现低估,类似2018年那种情况。我会将大部分仓位逆向买入我最看好的质量风格和医药消费。这时候不太会考虑什么左侧右侧、风格强弱。四、投入方式:有钱就投,不做仓位择时,不挂单,不盯盘我过去有过大量择时的经历,有时候做对,有时候做错,总的来说,贡献的都是负收益,此外还耗费了很多时间成本,所以我干脆放弃,把时间用在研究上。在估值合理期间长期满仓,不做仓位短期择时。我认为用大笔的资金分批买入或按日定投也是一种择时。有人做过测算,长期来看,哪天定投都差不多。对我来说,【何时买】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买什么】和【如何构建组合】,只要组合的构建是合理的、符合市场的,那么哪天买入区别不大的。无脑定投可以节约大量的交易时间和盯盘时间。所以,在有新增资金的时候,我不会刻意选择哪天买入,或者视当日涨跌而定。长期来看,单日A股上涨的概率一定大于下跌的概率,所以我无论何时,有钱就投。买什么是在组合构建层面决定的,而不是买入时才决定的。具体买入时,我更多的是在执行组合管理的决定。有时候我甚至会在晚上或周末买入。当我在场内买入时,一般是开盘就买,不挂单,即使成交。(当然明显溢价时不买,明显折价时不卖)总结一下:我会择价、择基、择机但不择时,择时和择价、择机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择时一般是短期判断,而我不擅长短期判断,短期我判断不出价格究竟是多少,我就不会择时。比如单看某一天,我不知道当日股价会上涨还是下跌,那么在场内交易时,我就不会去挂单等成交,直接在卖一价买入。风险控制:追求稳健的相对收益,可以适度承受波动自我评价我对风险的感受是:比较可以承受波动,对波动率和最大回撤不太敏感,但是不太喜欢组合大幅跑输市场平均水平。因此,我的风险控制主要目标是获取稳健的相对收益,不会刻意降低组合的波动和回撤。一、规避大幅跑输市场平均水平的风险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做相对收益的,我的基金组合也是以相对收益为目标的,长期来看,就会有绝对收益。我的组合3年期以工银股混为基准,一年期以沪深300为基准。如果短期跑输沪深300,这意味着我的风格错配了,我可能会调整轮动那部分仓位,尽量跟随市场。如果长期跑输工银股混,这可能意味着我的投资理念有问题,那我就放弃抵抗了,打不过就加入,直接买工银股混、其他基金组合、或者投顾产品,不再做自己的主动投资。二、适度分散配置,可以忍受一定的波动主要采用风格和板块分散的方式来降低波动,一般不会让组合集中于某一种风格,同时配置多种市场风格,同时配置A股和港股等。如果别人都在跌,那我跌也是正常的。甚至波动略大一点,回撤略高一点,我也能接受。可以承受年化波动率25%左右,最大回撤35%左右。相比波动率,更要控制的是最大回撤。主要是通过分散和控制组合整体估值来控制回撤,较少控制仓位。三、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市场整体估值很高,或出现系统性黑天鹅,基金经理普遍认为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会尝试主动降低仓位,或者配置一些擅长择时的基金经理,规避系统性风险。但是大部分时候不会有这种情况,一般都能找到结构性估值合理的板块,所以极少调整仓位。四、通过研究将风控前置,通过提高认知提升承受能力股市的波动是常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不断提高认知,提升波动忍受能力和跑输市场的抗压力。将风控前置,在研究阶段就注意风险,尽量买入净值和股价能屡创新高的品种,不要买入可能会造成本金损失的品种。我的能力圈和不做的事一、投资能力圈·擅长权益、擅长基金·擅长分析基金经理、横向对比·擅长指数基金、smart beta策略基金·擅长思考投资理念·擅长构建基金组合·对封闭基金有较多研究·对医药、消费、互联网等有一点的研究和关注,其他行业相对薄弱·固收领域正在慢慢研究补强·对FOF、基金组合、基金投顾有一点的研究·不擅长股票·不擅长判断市场·不擅长做交易和择时·保险配置需补强二、性格上的能力圈我不知道性格会不会决定命运,但我知道性格一定会决定投资收益。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曾经我也是个很挫的人,走了很多弯路,投资也遭受过很多亏损。现在我通过改变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重视学习、擅长学习、愿意学习·善于总结、反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诚实、诚恳、有正能量·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擅长写作·不擅长沟通,情商较低·逆向承受能力不足三、不做的事情市场里可以投资的品种太多了,可以采用的投资方法也太多了,很多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1、不做空,也不想去学怎么做空做空不是时间的朋友,不看好的不去投就是了。2、不融资,借钱容易影响心态绝大部分情况不去融资或借钱去做投资。除非利率很低、借款金额很小、可以灵活还款,当时股市估值很低,才可以考虑。比如有500万,借个20万,每个月还个几千还是可以的,或者临时套利借点钱也可以。绝对不能融资超过自己的能力3、不做不懂的东西看不懂的不投不认同的不投研究性价比不高的不投长期收益不好的品种少投尽量不做交易四、一般不碰的投资品种1、投资风格不太喜欢那种高换手、偏好做交易的风格,这种投资风格很不稳定,而且容易受到规模影响。只适合短期持有。港股价值,我也倾向于放弃,因为港股流动性不好,价值发现和价值回归可能会很慢,在港股主要还是投资好公司。2、行业煤炭、有色、钢铁等,周期性较强,都是跟上下游的宏观联系较大,长期来看收益并不好,研究性价比不高,干脆放弃。类似的还有国企改革、京津翼这种偏主题性的投资。3、大类资产黄金、白银、期货、原油等等。投资纪律——执行投资框架的重要保障投资是常常是逆人性,很多时候以为自己是理性的做出的决定,其实并不是。尤其是在贪婪和恐惧的极端情况下,我们很难理智。即使一两个决定是理智的,但投资是长期重复多次的事情,这过程中难免会迷茫或走样。所以,投资框架一定需要有投资纪律作为保障,严格执行,并不断优化。这样才能避免投资框架成为一纸空谈。一、研究纪律(1)一定要研究后才能买入风险源于无知,不买没研究的投资品种。不能盲目的认为有投资机会,在缺乏深入研究的情况下买入。既要研究基本面,也要研究投资机会。比如买一个基金,肯定要对基金经理进行详细的研究,买指数基金,也要经过完整分析。行业基金更要多加研究。如何确定是否研究清楚?设立一个研究清单,清单上都完成了之后,才算研究清楚。·指数基金研究清单:编制规则、历史走势、因子分析、成分股、集中度、估值、横向对比。·主动基金研究清单:①定量分析:从业经验、持仓情况、换手率、管理规模变化、持有人结构、基金经理持有情况、持股集中度、能力圈等;②定性分析:基金公司、访谈路演全看一遍、定期报告、分析投资风格、看好方向等;③同类型横向对比:业绩表现、风险控制、夏普比率、超额收益稳定性等等。·行业研究清单:行业前景、估值情况、行业投资逻辑、投资风险(2)一定要持续跟踪包括已买的和自选的,都要跟踪。关注:定期报告、管理规模、新发基金、市场观点、基金经理任职等情况。还要经常做同类型横向对比,看看自己选出的基金是否是最优秀的基金。当基金经理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关注或做出调整。比如跳槽、管理规模过大、离职、怀孕、抑郁症等等。(3)定期梳理下阶段的研究方向,有计划的开展研究以年为大方向、以周为小课题,给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比如我自己短期目前最重要的是研究均衡、价值、小盘、港股的基金经理。还要研究管理规模对基金经理影响程度。大方向就是尽快写好一本书。(4)把研究结果写出来,完善投研体系通过写作梳理出来,一方面可以思路更清晰,写作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文章发出来,也可以与大家交流探讨提高。还要定期梳理过去的文章,修改错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认识。(5)注重研究性价比和研究复利,谨慎扩大能力圈多关注长期投资机会,构建能力圈。那些短期的、偶尔的投资机会,容易分散精力,不关注也罢。二、投资、交易纪律(1)控制换手率统计每年的基金换手率,主动换手率最好不要超过50%,并且尽量要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倒逼自己加强研究,提高成换手功率。(2)减少看盘次数看盘非常容易影响情绪,进而影响投资;也非常浪费时间,把时间打碎。我会控制自己一天只在上午下午开盘、收盘的时候看四次,其他时间,如果不需要交易,就不看盘。以前收盘我老是看自己组合的净值,还做横向对比,如果跑输了就会很难受。现在我已经改正了,基本上只看自己的净值。后续我要改成一周看一次。(3)预设持有时长和卖出条件每个持仓,我都要明确是底仓还是轮动还是投机,计划好怎么买,持有多久,什么情况卖,观察跟踪的重点是什么。以下是我部分持仓的操作计划制定计划后尽量按计划执行,中途有变可以调整,如果发现买入逻辑发生变化则立即卖出,无论盈亏。(4)具体交易·尽量在晚上或周末制定调仓计划,不在盘中做决策·不择时,无脑交易·场内买入时,尽量在开盘时就买入,这样不需要一整天都看盘·场内买入时,不挂单,即时成交,可以节省交易时间·套利时,只在收盘前操作,其他时间不用看·场外买入时,开盘前即做好决策,尽量不在盘中做决策·连续大涨时不追涨,相信会有回调,耐心等回调时买入·不做T总结反省和学习提高一、总结反省我有记日记的习惯,日记主要是反省和总结,每当我发现自己的投资错误时,会及时总结。检视自己有没有执行投资纪律。每年年底也会有一次投资总结,主要总结错误。我过去通过这种方式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比如抽烟、晚睡等,培养了更加自律的自己。二、学习提高学习是投资的基础,更是生存的根基。·做投资,学习可以不断进步,适应时代变化;·做自媒体,学习才能保证持续输出好的内容;·作为一个组合管理人,学习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家长,学习也是一种示范。我希望自己每年阅读不少于24本书,并且要做读书笔记。要开阔视野,博览全书,除了看投资书籍,平时还会看一些人文、社科、心理学、传记的书,建立查理芒格说的多元思维模型。我还会每个季度阅读定期报告,经常阅读基金经理访谈。我也会通过看公众号,获取一些信息和分析。我自己经常看的公众号有:中国基金报(资讯)聪明投资者(资讯、基金经理访谈)华尔街见闻(资讯、基金经理访谈)点拾投资(基金经理访谈)投资体系的弱点任何投资体系都不可能在所有的市场环境下有效。因此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的进化。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框架的不足之处,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会失效。这样才能坦然面对,而不是反复横跳导致整个体系崩塌。我的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弱点:1、质量风格可能会存在长期收益率偏低的情况,也可能波动较大。 任何单一风格都可能存在阶段性跑输市场的风险,质量风格也不例外。这不一定是真正的风险,可能只是短期波动。面对这种情况,要学会坦然接受。真正的风险可能是收益率偏低。因为好公司是有目共睹的,而且确定性强、收益稳定,买的人很多。这就会降低该品种的预期收益率。比如贵州茅台,大家都知道好,本来公司可以带来年化20%的收益。但是买的人太多,推高了估值,年化收益率就降到了15%。有些人能接受10%的年化收益,他们进一步买入,就会进一步拉低预期收益。这时要么只能也跟着降低自己的预期收益。要么就是降低质量风格仓位,去承受一些不确定性,看能不能换取更好的收益。另外,市场普遍给予好公司较高的估值,一旦出现错判或者是踩踏,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2、风格轮动最害怕的就是市场风格来回变换如果市场没有主风向,每种风格强势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这时候跟随反复调仓,就会被来回打脸,损耗手续费。比如像2018年,所有风格全都表现不好,市场全无热点,上半年价值风格跌的多,下半年成长风格跌的多↓遇到这种看不清市场风格、市场情绪整体低迷、成交量低的情况,就要尽可能均衡的配置。就算没有smart beta,还是可能有alpha的。3、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容易顾此失彼我的投资框架既要判断市场风格,又要研究行业机会,还要日常研究基金,又要学习投资理念。要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自己并不是专职投资,还要工作和带娃,很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当时间精力有限的时候,还是要有所取舍。我一般倾向于减少对市场的研究,多持有一些不需要反复调整的基金。本来我对判断市场也不是很擅长,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对信息的反应速度也不太好。此外,在基金的挑选上面,我有时候也会参考一些其他自媒体或研究机构的结论,避免自己事无巨细的去研究。结语:以上就是我的完整投资框架,再概述一遍:在投资理念、投资目标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从资产配置、宏观、中观、选基、组合、交易等维度搭建起的投资框架,并通过纪律约束、学习、反省等完善巩固投资框架,最后,认清自己的不足,当方法失效时坦然面对。功夫在诗外,想做好投资,并不能一心全部砸在投资上面。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改善自己的家庭关系,培养健康的爱好,交到良师益友,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改善睡眠,这些都有利于做好投资。这些就不展开说了。文章很长很长,如果觉得有用,希望大家“点赞、评论、转发”三连支持我,谢谢大家!零城投资,专注基金研究,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相关分析文章。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饭圈中pf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