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在香港的保险和内地的保险有什么区别投保,应该选择哪种保险呢?

香港的保险可以说是占据了最近保险话题榜的半壁江山!随着两地重新通关,内地人士除了去香港旅行,也开始关注香港保险。有职业经理人指出:预期今年内地客赴港投保的新人寿保单总保费,有望出现“大报复式”反弹!将较去年全年录得的20.6亿港元,暴增逾14.5倍至300亿港元,恢复2019年约6成以上水平!目前港险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类型为:重疾险、储蓄分红险、人寿险、意外险及医疗险。各种类型产品的功能不同,结合其产品具体架构及运营上的优势,可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实现对资产的多功能规划!下面来简单介绍下各类保险的类型及其优势。01
重疾险 功能保障大病;根据投保额进行一笔过支付赔偿;保终身;储蓄型产品。香港优势1、全球保障:相比香港医疗产品的保障范围,香港的重疾产品是“全球保障”的。因为触发理赔的要求是“合法医院/注册专科医生的诊断书”,所以如果受保人常住境外,只需要当地的注册专科医生出具诊断报告,就符合理赔要求之一。内地大部分重疾险规定必须是“内地三甲或二甲医院”才能进行报销,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境外地区(含港澳台)的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符合理赔要求的。2、费率低、免体检保额相对较高同等或相近保障条款的重疾产品,同等保额条件下,香港的保费基本上是内地70%-80%。另外,香港重疾险产品保额可达到年收入的5-10倍要通过相应的“健康核保”、与“财务核保”即可。而一般的人,在健康状况没问题的情况下,最高免体检保额可达65万美金(合450万人民币)。《香港保险八大优势》中第3点已经阐述,内地由于人均寿命较香港短,中国内地平均寿命75岁;香港平均寿命男性82岁、女性88岁,因此重疾产品的保费要比香港贵。内地重疾保额一般情况下:40岁以下,重疾保额超过50万或寿险超过80万均需体检。3、保额递增香港的重疾产品,前10或15年有保额50%(55%)或75%不等的额外赠送,也就是说,当在前10年或15年内不幸出险,可以至少赔付1.5(1.55)或1.75倍的投保额。从第5年开始起,保额还会用“分红”的形式递增。这样的好处在于,重疾险的出险,多数情况下都在“遥远的未来”,通过保额长线分红,抵消通胀蚕食“不变的保额”。如果短期内出险,更有额外保额部分提供最大的保障杠杆。如果是内地的重疾,99.9%的产品没有“保额分红”这块,100万人民币的重疾产品,投保年龄30岁,等50-60岁时,仍然是100万人民币。3、现金价值递增现金价值也就是退保价值,由于香港的重疾险,大部分为带“财富增值”功能,因此,适当的时间退保,也相等于一笔财富。一般情况下:保单25年左右退保,现金价值基本超过已缴交总保费,也就是“回本”;保单35年退保,现金价值等于2.2倍总保费;保单45年退保,现金价值等于4.22倍总保费。而内地的储蓄型重疾产品,退保收益高的产品,一般是40年左右,回本(等于总保费),有些甚至在受保人接近100岁时,退保仍没有回本(即退保价值在数字上仍未超过总保费)。4、包含人寿保障功能香港的重疾险,出于人道主义精神,都会免费赠送一条保障:人寿保障(等同于一份人寿产品)。意思是,如果没有因为“重疾出险”,而因为“人寿出险”了,也就是“直接身故”了,同样可以获得与“重疾出险”相同的赔付金额。02 储蓄分红险 功能香港优势年复利收益达6-7%以上,中长期的高收益,且保单可多货币转换,可有效对抗未来通货膨胀问题,还可更改受保人且保单可分拆给不同家人。之前已用大量篇幅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详情可点击回顾:存款利率又下降!美元处于升息趋势,香港储蓄分红险大热!浅浅对比
香港储蓄险分红实现率要降低多少,才能与内地储蓄险持平?100%+!香港保单分红实现率超预期!03
人寿险 功能保障身故;根据投保额一次性理赔;保终身或定期保障;储蓄型产品或消费型产品。香港优势1、全球保障:与香港重疾产品一样,都是“全球保障”的。理赔时只需要出具“所在地警局或派出所开出的死亡证”,即可作为理赔的条件之一。即便受保人常住境外,一样可以理赔。内地人寿险与重疾险相类似,同样规定了必须是“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的死亡证明”,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境外地区(含港澳台)的人来说,同样基本不可能符合理赔要求的。2、费率低、免体检保额相对较高优点同“重疾产品两地区别”第二点。3、保额递增香港最大保险公司保X保险的储蓄型人寿产品,前20年保额100%的额外赠送,也就是说,如不幸在投保后20年内出险,可以至少赔付2倍投保额。从第3年开始起,保额还会用“分红”的形式递增。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旦出险(即身故),将会得到非常高的保障杠杆。可用于保障家庭支柱、或抵消“房产税”带来的资产削弱。如果是内地的人寿保险,递增幅度远没有香港高,以友邦中国的某款人寿险为例,保单第41年,保额为投保额的2倍;保单第58年,保额为投保额的3倍,那么,内地的人寿产品保额递增对货币通胀的抵消作用,远不如香港人寿产品强。4、现金价值递增现金价值也就是退保价值,由于香港的储蓄型人寿险,“财富增值”功能不俗。一般情况下:保单14-15年左右退保,现金价值基本超过已缴交总保费,也就是“回本”;保单35年退保,现金价值等于2.8倍总保费;保单45年退保,现金价值等于5.02倍总保费。而内地的储蓄型人寿产品,以友邦中国的某款人寿险为例,一般是24年左右,回本;保单35年退保,现金价值等于1.73倍总保费;保单45年退保,现金价值等于2.62倍总保费。5、免责条款少香港的人寿保险,只有一种情况下不赔——保单生效后第一年内自杀。其他任何原因引起的,只要结果是“身故”,保险公司都赔。其中,包括了因为“艾滋病、酒驾而导致的身故”。内地的人寿险,规定了,“保单生效后两年内的自杀不赔”,以及“艾滋病、酒驾导致的身故不赔”。04
意外险 功能香港优势全球保障:与香港重疾或人寿产品一样,都是“全球保障”的。理赔时只需要出具“所在地警局或派出所或医生证明”,由意外引起的,即可获得理赔。内地意外险与人寿险、重疾险相类似,同样规定了必须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的死亡证明,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境外地区(含港澳台)的人来说,同样基本不可能符合理赔要求的香港的保险产品,对“意外”这个功能引致的损失,可以通过其他产品承担。比如,“医疗险”包括了意外引起的门诊或住院、“重疾险”包括了意外引起的“手肘或脚踝以上的伤残”、“人寿险”包括了意外引起的“身故”。反而,内地不是所有的“医疗险”、“重疾险”、和“人寿险”都保障“意外引起”的赔偿。这一点,投保内地产品的客户,眼睛一定要擦亮,熟读条款。05
医疗险 功能包含大病与小病、意外、住院或门诊;实报实销;买一年保一年;消费型产品。香港优势1、保证终身续保香港的医疗产品在合约中,都会加一句”保证终身续保“,意思就是,无论“上一年个体理赔情况如何”、“健康状况如何改变”,保险公司都不会剥夺受保人“终身续保”的权利。如果因为保险公司停售某款产品,那么也会在市场上找到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提供给受保人,行使其“保证终身续保”的权利。内地的医疗险,投保时一定要看清楚条款解释,是否有写“保证终身续保”,有些条款写了“保证3年续保”等字样,要明白投保3年后,依据条款可能无法续保。2、全球保障香港的医疗产品,只要你在保障的地区范围内就医,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例如,保障地区可以有“全球含美国”、“全球不含美国”、“亚洲太平洋”等多重地理范围选择。内地大部分医疗险规定了必须是“内地三甲或二甲医院”才能进行报销,这也间接限制了病人通过保险转移境外医疗成本的可能性。3、包含进口药与非进口药香港的医疗,没有“进口药与非进口药”之说,所有的药物只要是于合法经营之药房或香港医务委员会的注册医生的诊所内购买注册医生于治疗疾病或受伤时之处方药物,以及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名单内的标靶治疗和癌症药物,都可进行报销。内地药品,分为进口药物与非进口药物,投保医疗险时需要分清楚,条款是否包括所有进口药物与非进口药物,当然,对于不能报销“境外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即便是FDA已批准上市的新药,如果在境内没有进行国家药监局登记,是不能进行报销的。4、包含特需病房、国际部、ICU重症监护室、VIP病房等医保不报销的房型香港的医疗,规定了在香港或境外其他地区的医院就医,需要遵守房型要求才能进行100%报销。而中国内地的99%医院,房型的分类方式与境外医院不同,理赔的时候“房型”的因素基本不在保险公司考虑之内。另外,由于香港的医疗,都包括了ICU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有些产品还会包括“因入住ICU重症监护室而进行的现金补贴项”。内地的医疗险,要看清楚条款,一般情况下,都规定了ICU重症监护病房费属于不保范围。有些产品包括了VIP病房,但ICU仍然不属于保障范围。了解香港保险,从港险好朋友开始!香港保险好朋友· 做您港险最好的朋友欢迎咨询交流我们耕耘的不仅是一份保险更是一份浓情的责任与关怀让您知己知彼,理智资产配置!— The end—香港保险好朋友扫描下面二维码丨添加小助理咨询点击关注【香港保险好朋友】了解香港保险,从现在开始!联系我们 欢迎有偿投稿给我们,欢迎优质原创文章!投稿信箱lovebib@outlook.com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及媒体报道,请在公众号会话窗回复“合作”

最近几年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成为一种风潮,“如何给宝宝选香港保险”开始成为宝妈们关注的话题。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香港保险,宝妈们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担忧,希望这篇文章能解决她们的问题。香港保险优劣势对比香港保险较内地保险优势通过和内地保险的对比,我总结出了香港保险的几点优势:1、保障疾病种类更多
以香港热销的重疾险保诚危疾终身保为例,它共保障69种疾病,其中包含52种重大疾病和17种早期疾病。 相比之下内地保险大都只保40种重大疾病,不包括早期疾病,也就是说癌症早期,能救活的那个阶段,香港保,内地不保。2、同等保额香港保费更便宜
香港保险的整体费率比内地低。购买同保额的重大疾病险,香港保险会比内地保险便宜20%~30%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险费率根据人均寿命、卫生条件、疾病发病率、其他风险因素等厘定。目前,香港人均寿命83岁左右,而内地是73岁左右,因此,保费率方面香港较低。3、同等保额赔偿金额更高
香港重疾险赔偿时不仅会赔付基本保额,而且每年的累计分红也会加在基本保 额里,在理赔时一并支付。举个例子,假设宝妈给刚出生的宝宝买了一份10万美元基本保额的保诚危疾终身保,如果在刚支付第一年保费就理赔,那么宝宝将获得15万美元的赔偿。假如孩子一直保持健康,在80岁时得不幸患病,届时他将获得101万美元的赔偿。如果对比内地同类产品,香港保险无论是在理赔还是分红上都遥遥领先。4、退保返还现金更高
香港保险一般都是保障终身的,不存在期满一说,但是中途随时可以退保。(刚买的前几年退保,是会亏钱的,下单需谨慎哦~)假如同样给宝宝购买20万人民币基本保额的重疾险,香港保险高出内地保险的中档回报77%和高档回报30%。5、香港的重疾险理赔形式更加灵活
内地重疾险一般是当投保人在保险期间出现重大疾病,保险公司给予一次性赔付,保险合同终止; 但香港的重疾险,理赔形式更多样,比如它有早期危疾病(得了病但还算不上重大疾病级别)可预支保额,保险合同继续,如果再次出现重大疾病,可再预支最高100%的保额。6、儿童重疾险保额限额高
内地保险儿童寿险累计不超过10万人民币就不说了,重大疾病保额的限额也比香港低很多。重疾限额虽然不是写入法律的,但大陆18岁以下孩子,根据保险公司不同,限额在30到50万人民币不等,而且即使买了不同保险公司的,一家赔付后,另外一家能否理赔出来,业内人员也觉得是未知的。而香港的限额比较高,最主要的是理赔后所有原件寄回,不影响国内医保和保险公司的理赔。7、分红高
内地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最少要将盈利的70%分红给客户;香港不同公司会有点不太一样,比如保诚,在全球承诺都是将盈利的90%分红给客户。其他公司,最低的也不会少于70%。香港保险较内地保险劣势当然香港保险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各位宝妈们同样需要注意。1、跨境结算较为麻烦, 中国是个外汇管制的国家,不管是向香港汇出外汇(如续交保费)还是从香港收取外汇(如收理赔款)都比较麻烦。但是如果去香港买保险的同时,在香港开立一个银行账户,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2、需要亲自赴港购买缴费, 签单只能在香港进行,而且需要本人亲自赴港,18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可代为投保。建议在香港银行开户后利用网银,授权保险公司每年从账户中自动支取保费,安全又省心。3、需要考虑货币汇率风险,若是 以美元标价的长期储蓄型保单,我们需要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小结:综合香港保险的优劣势来看,我个人更倾向于选购香港的保险,原因有四个 1、重大疾病险更便宜,教育险收益更高。 重疾险在上文的对比中已经详细说明,教育险我研究过一些产品,个人认为最好的就是英国保诚的隽升。虽然6%左右的收益算不上特别高,比投资对冲基金等项目要少, 但因为是美元投资,美元的通货膨胀率非常低,这就比人民币投资6%左右的收益更为保值。打动很多人(包括我)的是隽升公布的计划书:
张妈妈在宝宝1岁时为他投保了隽升储蓄保障计划,年缴费约13万美元,分5年供款,总保费约65万美元。
考核教育储蓄险,保证收益部分是很重要的,否则说再好也不靠谱。计划书很诱人,但我必须特别提醒的是:这些数额都是预期收益,实际收入可能会比这个高,也可能会比这个低。因为有保证收益部分,所以除非早期退保,否则也不会有亏本的情况。但因为有非保证收益部分,所以最终分红还是需要看保险公司的运营情况。这种情况下选择香港前三名保险公司比较靠谱,它们都是超过百年的运营,历史数据皆可作参考。2、重疾定义不同理赔更容易
国内的重疾险对重疾的定义都遵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发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而香港重疾险的定义各公司不尽相同,总体上来讲比国内的定义要宽松很多。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国内很多重大疾病险要确诊治疗甚至手术之后才能办理理赔,而香港的重疾险只需要提供诊断报告就可以办理理赔。3、美元结算
这是它的劣势,也是优势。人民币连续升值很多年,我并不确定它在未来没有贬值的风险,购买保险时选择不同货币,可以降低全部存款都是人民币的资产贬值风险,而且就目前来看,美元还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4、理赔程序相对简单
国内的理赔更为严格和麻烦,而且人为因素很多。保险公司朋友抱怨说因为内地假造单据的现象等不诚信的现象较多,导致互相信任感的缺失,最终造成的恶性循环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相信随着管理更加规范化,内地保险应该也能好起来,但就现在来讲,香港保险更规范更制度化一些。后面会跟大家说明香港的理赔程序,但我也没理赔过,听理赔过的朋友说很简单便捷,而我也更相信规范制度下的流程。选宝宝保险要注意什么?
对比了优劣势之后,就要综合考虑究竟是购买内地的保险还是香港的保险了。对于这个问题总是争论不断的,我觉得所谓对错,只是争论者本身的经济情况以及站的角度不同而已。1、宝宝首选教育基金。对于孩子而言,孩子对于重疾险的需求比不上更注具有教育基金功能的储蓄险来的重要。因为教育支出永远是占据孩子整支出的首位,下图是一个南方都市报的统计。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孩子的长大,家庭所需要付出的教育费用会高速上涨,如果不提前规划,对于家庭而言势必将是沉重的压力。
所以家庭需要在孩子年幼时提前准备,这样以后面临的压力就轻很多,下面是一个案例。
张妈妈在宝宝1岁时为他投保了隽升储蓄保障计划,年缴费12,825美元,分5年供款,总保费为64,125美元。当孩子年满18岁时,张妈妈可连续4年,每年领取约3万美元的现金用作学费。在这四年内所领取的金额约为12万美元,约总保费的2倍。
通过案例不难发现,经过合理的保险配置,张妈妈孩子长大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出国念书都不会给家庭带来过多负担。2、宝宝重疾险保额要10万美元以上。对于已经给宝宝配置了储蓄险且有富余的家庭而言,再给孩子配置一个重疾险是不错的选择。原因很简单,现在社保制度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证十分有限,孩子如果患病那么对于许多家庭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给孩子买重疾多少才算合适,我建议至少要在10万美元以上,这一点我可以从下面的治疗支出费用就不难看出:
特别是少儿重疾三大杀手(少儿白血病、双儿失聪和脑膜炎后遗症)治疗费用都非常高,低保额的保险根本不够用。3、宝宝该选择医疗保险好还是重疾险好?许多宝妈都在纠结于要给宝宝买医疗险还是重疾险。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向宝妈们科普一下二者的区别。
医疗险和重疾险隶属于健康险大范畴,这两个险种可以应对一个人生病后所面临的门诊挂号、住院、手术、康复等各种医疗费用,不过二者之间有较大差别。医疗险主要针对“门诊和住院”所产生的费用 ,而重疾险针对的则是“重大疾病”。一份普通的医疗险条款,主要保障投保人因意外伤害事故或疾病入院诊断、治疗,或接受特定门诊手术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床位费、急救车费等,而重疾险则是投保人如果被医院确诊为保险合同中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按条款进行赔付,保障内容较为单一。由上述定义可以得出结论:若预期医疗费高于保费,可以选择医疗险;重疾险价格更便宜,但长期投意义才大。
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医疗保险都只保住院,保儿童门诊的少之又少,没有哪一家医疗保险多有优势。还有两个误区:①许多人认为宝宝在两岁以下是疾病高发期,感冒发烧通常都需要住院,这个时候宝妈觉得一年的医疗费用是很高的,有保险的话就好了。妈妈们都知道,保险公司就更知道了。所以针对两岁以下的医疗保险价格都很贵,不见得能把保费赚回来。②许多人认为重疾险对于孩子的保障较少。 其实这几年香港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大部分都在重疾险中加入了对于儿童疾病的保障,普遍保障病种都在7-10种之间。综合来看我建议还是给宝宝配置重疾险较好。4、不要盲目迷信保障病种越多越好
许多宝妈在给宝宝买保险时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比多款产品,这本来是一件挺好的事,但是随着对产品了解的越多,很多宝妈开始会纠结在某些点上,其中保障病种数量尤甚,我认为大可不必。
因为保险的条款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要从复杂的产品里找到简单的要点来比较,而不是说拘泥于比如这个重疾54种,跟那个重疾55种到底有什么差别?
这种小问题是不需要去考虑的, 其实理赔90%都是癌症,也就是说还有很多疾病是特别的小概率事件,大家可以听天由命,因为即便买再多保险也有被遗漏的可能。5、投保时即做好提现规划。目前市面最受欢迎的两款储蓄险分别是保诚的隽升和友邦的充裕未来,考虑到为宝宝买储蓄险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这就涉及到了提现的问题。
首先各位宝妈别把对于储蓄险的第一印象设定为可以用10万美元滚到2000万美元。香港保险并不那么神,冷静思考,别为一些表面的描述冲动了。
因为很少人会一直持有一份保单,保单一动不动这个数字摆在那里真心挺好看的,但总会有取现需求的,而一旦提现,分红就哗哗哗地掉血!(我建议所有这类以时间换高收益的产品,都问清楚取现会产生的影响,有些保险代理不会主动说清楚。)
我建议如果是在宝宝0岁投保,30岁后才全部提出来,那么就选隽升,现金价值从30年那里开始,显出了比充裕未来更足的后劲,如果不是的话建议选择充裕未来。6、拖延犹豫是大忌,越早买保险越划算。毕竟给宝宝买保险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宝妈们会为各种小问题纠结。我觉得考虑周全是好事,但千万别因为过多的思考而错过给宝宝买保险的最佳时间。
因为保险 从来都是越早买越好,重疾险自然不必多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相同保额的情况下,保费自然会高出不少。
那么储蓄险呢?许多人认为储蓄险保费不受年龄限制什么时候买都行,但我认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生规划的问题。
举个例子,李妈妈为刚出生的女儿(0岁)着想,投保了保额为10万美元的加裕倍安保(加强版),每年需缴保费1,078美元,18年缴费,假设孩子从未领取现金,那么在55岁时她可领取164万美元,约为总保费的33倍。若在65岁时取出,届时她可领取330万美元,约为总保费的66倍。若在70岁她可领取470万美元,约为总保费的94倍。
如果李妈妈在女儿10岁的时候才买,这也就意味着当在保单达到上述相同的现金价值时,李妈妈的女儿年龄会大上个10岁,如果这份保单涉及到教育基金、退休养老等计划那么除非加大保费投入,否则收益很可能不及当时期望。选什么样的宝宝保险? 选大不选小,这里的大小是指保险公司规模。由于香港的保险公司是允许破产的,所以各位宝妈们在选择帮宝宝选择保险时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还要留意保险公司的整体规模,因为这代表保险公司稳定运营的能力,只有保险公司的稳定,面临破产风险的可能性就越低。
截至至2015年12月31日,香港共有157间获授权保险公司,那么面临如此多的保险公司,宝妈们该应如何判断其优劣呢?我认为年度整体保费是一个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因为一家保险公司一年能吸引多少人购买自己的保险,不但意味着市场对其的认可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保险公司的整体规模。基于这点,我整理出以下的排名:选热不选冷可以看出保诚和友邦分据前两名与后者差距明显,所以建议各位宝妈们选择保诚和友邦这两家。这里的冷热是指市场的热销程度,下面是我整理4款香港保险市场上最热销的产品。重疾险:01友邦加裕倍安保加强版
加裕倍安保加强版是同类产品中唯一一款通过有限供款期提供保障100岁的全面早期疾病危疾保障,它保障54种大病+39种早期疾病+7种儿童疾病,采用英式分红,若投保后首10年身故或者患大病,可以获得最高50%的额外基本保额赔偿。友邦加裕倍安保主要优势在于注重早期保障,39种早期疾病保障可以完胜市面上大部分的重疾险,而且相同保额的情况下,它的缴费期更短,总保费也更加便宜。02保诚危疾终身保
危疾终身保英国保诚公司的主力热销重疾保障产品,它保障52种大病+7种疾病+10种儿童疾病,也是采用英式分红,投保后首十年身故、大病、轻症等都可以获得最高50%的额外基本保额赔偿 ,而且对于特定六种大病设置额外20%的保额赔偿。保诚危疾终身保优势在于对儿童疾病的保障全面和为指定疾病基本设置额外保额赔偿,后者是因为其指定疾病中包含癌症、心脏病、中风这三个最常见的“人类杀手”,它们是前文中所提及“人一生在不同事件上的死亡概率”排名前三的高概率致死疾病,所以我认为十分实用。储蓄险:01隽升储蓄分红计划
隽升储蓄分红计划是英国保诚针对香港市场推出的一款收益长期稳定的储蓄险。隽升储蓄分红计划凭借着高现金价值、稳定分红(常年保持6%以上的预期年回报率)等特点,连续多年称霸香港储蓄险市场,素有“保险房产”、“富过三代”的美称,深受宝爸宝妈喜爱。02充裕未来计划2
充裕未来计划是香港最热销的储蓄型保险之一。其最大特点在于极具竞争力的长线回报潜力(最高可达6.4%.的预期年回报率),集储蓄和人寿保险特色,投保简易且保费交付灵活,特别适合希望利用较长时间为资金增值及无需短期提取现金用户。在整体经济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该计划成为父母保障宝宝未来的投资理财首选,深受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父母们喜爱。更多香港保险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点金H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的保险和内地的保险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