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人,如何了解并加盟三头六臂官网品牌?


文/郭峰(书房记专栏作家)六七万年前,一批人从东非出发,迈过红海南边的曼德海峡,踏上了亚洲的土地,最终迁徙到遥远的东方。这些人的男性,携带C和D基因,他们是第一批黄种人。这时候的地球,处在寒冷期,海平面下降,曼德海峡显露出地面。所谓人类迁徙不同与现在的旅游,具有无目的性,是一个部落或一群人,扩大食物搜索半径,发现新的食物源,其中一部分人实现自然迁移,这个过程就是人类迁徙。每代人迁徙距离大约50公里,其实挺慢的。年轻人,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身体躁动,内心不安分,总想到外闯荡,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正是人类原始基因在起作用,也包括成年人外出旅游。第一批黄种人沿着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向东迁徙的,4~2万年前进入中国。这时的中国大地,生活着棕色人,他们身材矮小,男子大约1.5米,浅棕色皮肤,头发卷曲,身材苗条。棕色人也属于智人,北京山顶洞人正是这批人,但不是我们的祖先。棕色人种,3万年前遍布中国。第一批黄种人掌握一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弓箭,二三万年前不啻于战略远程导弹,他们杀棕色人就像马克沁机枪收割义和团,较短时期,棕色人就在中国大陆灭绝了。现在日本北海道的边边角角还生活着1.5万阿伊努人,从他们身上能看到3万年前棕色人的影子。阿伊努人,长这样也是日本人。阿伊努人分布图。正当第一批黄种人欢欣鼓舞的时候,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五六万年前,第二批黄种人从东非出发,他们沿着第一批黄种人的足迹,也到了遥远的东方。这群人的父系携带F基因,他们正是今天中国人的遥远祖先。这批人用了两三万年时间来到中国,遇到了第一批黄种人。如果说第一批黄种人拥有弓箭这样的远程武器,第二批黄种人所拥有的就不值一提,甚至不能称之为武器,但疗效好。制陶工艺。第一批黄种人捕到猎物,只能吃烧烤,烤羊肉串,烤猪肉串,但对收获的草籽就无能为力了。比如说给他一碗小米,怎么吃?总不能烤着吃吧?“师傅,来串烤小米!”有了陶器就迎刃而解了,熬小米粥呀,小米粥、南瓜汤,很有营养,有肉还可以喝忽料饭(蒙语,肉丁米汤),比烧烤环保。有了陶器,人类的食谱一下子扩大了一倍。当第一批黄种人因打不到猎物而挨饿的时候,第二批黄种人可以收集草籽熬粥喝,生存的机率大大提高。各位看官请注意,我用的是“草籽”,而不是“粮食”。这时候的人类还没有农业,一万年前,人类才进入农业时期。陶器的用途不仅仅熬粥,还可以储存搬运,储存水、储存草籽,人们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可以远离水源,还可以烧开水喝,用凉白开清洗伤口,生存的机率增大。当第一批黄种人打不到猎物挨饿的时候,喝不到洁净水拉肚子的时候,腿上挨了一箭化脓等死的时候,带着陶器的第二批黄种人就摸了上来,对他们展开屠杀,杀死所有男子,把中意的妇女留下来作压寨夫人。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出土,7000年。人类为什么能不断进化?与种族屠杀有密切关系。当人群中某人基因突变,变得更加聪明的时候,变得更加强壮的时候,这个人就成了优良品种,他生存的机率就大得多,在战斗中获胜的机率就大得多,于是他受到众多女性青睐,拥有了众多女战俘,于是妻妾成群,他的优良基因就几何倍增长。比如,拥有优良基因的男子有100个老婆,生了100个男孩,这100个拥有良好基因的儿子每人再生100个男孩,他就有1万个孙子。到了第4代,就是100万。增速惊人。明朝末年,经过276年繁殖,朱元璋拥有20万直系子孙。成吉思汗更夸张,2000万。远古时代,地球上总共才有多少人?所以,在较短时期,优良基因可以淘汰所有普通基因,人种就换了一茬,实现进化。人类就在一次次基因突变中不断进化。进化的概念:基因突变,加自然选择。在搏斗中进化。当今社会,人类失去了进化的机会。因为一夫一妻制。爱因斯坦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他拥有地球上最聪明的大脑,但他的基因不能让为类换茬,他只有一个老婆。但人类需不断地进化,下一步怎么进化?修改基因。优良基因不能通过生殖传播,那就修改吧。人类肆意修改基因的那一天,是旧人类灭亡的那一天,是新人类诞生的那一天。修改基因。第二批黄种人迅速取代第一批黄种人,他们遍布大江南北,自然包括山东。这事发生在1.8万年前。1.5万年前,父系O2基因族群的一支来到山东,其中一个男人基因又突变了,他携带O2a2c1-M134基因。1.5万年前的O2a2c1-M134,正是第一个山东人。1万年至5000年前,地球处在湿润期,山东的气候和今天的江南差不多,温暖湿润,降雨很多,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倾泻而下,郑州以东一片水乡泽国。黄河一会儿向北流,一会儿向南流,一会儿向南向北同时流,非常任性。只掌握石制、木制工具的先民毫无办法,只能住在山区。这时的山东人,也就是携带O2a2c1-M134基因的人,只能住在泰沂山区和胶东丘陵,山下一片沼泽。山东的北侧、南侧都是黄泛区,宽二三百公里,人类无法生存,山东成了事实上的孤岛,这有利于基因纯正。但同时与西部黄土高原不能产生文化、技术交流,比同期黄土高原的炎黄部落落后500年。黄潍海平原都是黄泛区,山东成了事实上的孤岛。黄土高原生活着炎黄部落,历史上有无炎帝和黄帝尚无定论,但称这些人为东羌人或西戎人总是没错的,我们姑且称他们为羌人吧。这个羌人不同与今天四川的羌族,有联系但不相同。羌人和夷人以太行山为界,太行以西的山西、陕西、河南西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东南部,生活着部落众多的羌人,有上千个部落,部落之间互相攻伐,也互相联姻。由于地理气候差异极大,羌人内部差异极大,有的半农半牧,有的完全游牧,越靠近中原越发达,越往西北越落后。我们目前只知道,河洛地区生活着夏部落;山西运城盆地生活着有虞氏,也叫舜虞部落;临汾盆地生活着陶唐氏,也叫唐尧部落;关中西部生活着有扈氏,姒姓。前3个部落正是后来夏国、虞国和唐国的前身。在陕北、晋北,生活着猃狁、獯鬻、薰育、荤粥、薰粥、严允、獯粥、玁狁等野蛮的游牧部落,字不同但发音相近,其实都是北狄人,陕北人的祖先。太行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东部、淮河流域以及辽宁的平原地区,生活着夷人,生活在山东的是东夷人,生活在河北的是河北夷,生活在淮河流域的是淮夷,生活在辽宁的是辽宁夷, 4大夷。当时的中国,除了夷人、羌人,还有生活在河南南阳、湖北的三苗,生活在江浙的百越,四川的巴蜀,等。5000年前的中国,大体上就是这个样子。上古时期,中华大地文化分布。1万年至5000年前,正值羌人的幸福时期,黄河泛滥对他们没什么影响,反而充沛的降雨使他们的羊儿肥、牛儿壮,谷物茁壮生长。这时的黄土高原气候如同今天的山东,温暖而湿润,孕育了仰韶文化、半坡文化、老官台文化、齐家文化,等。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经过千万年的冲积,形成子面积广大的黄淮海平原。它直接塑造了中国的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土壤疏松,便于石头、木棒耕作,这一点很重要。再加上适宜的气候、平缓的地理地貌和肥沃的土壤,形成了关中、河洛、汾河谷地3个农耕区。这3个地区分属陕西、河南、山西,但在地图上看是紧密联系的,可看作一个整体,共同构成当时全世界最发达的农耕区,孕育了灿烂华夏文明,与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齐名。黄土高原连着河西走廊,连着新疆,进一步连着阿富汗、伊朗,一直通到两河流域。汉唐丝绸之路,大体上走的就是这条路。1万年至5000年前,这条路走的不是丝绸,是文化。“两河”的金属冶炼技术、辐条双轮车,还有家羊黄牛,甚至制陶工艺,都是沿着这条路传到东方。羌人与西方保持着文化交流,而东夷人被200公里宽的黄泛区阻隔,文化比羌人落后500年。华夏部落和东夷部落分布图。羌和夷有三大区别。一是陶器。羌人是优美的彩陶,红胎,勾画着美仑美焕的几何图案,工艺水平很高。现在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彩陶,件件都是佳品。这样艺术堪当精湛的彩陶需要专业人员制作,而且需要各色颜料,还需要毛笔,花费的时间也长。彩陶的器形和图案与西方的彩陶非常相似,有人说有传承性,于是有彩陶西来说,有了中国文明西来说。仰韶文化彩陶。东夷人是黑陶,黑胎,也有灰陶,大汶口、龙山都有大量出土。黑陶胎厚,较为粗糙,但器形远大于彩陶,非常实用。龙山时期,东夷人发明了闻名的蛋壳陶,薄若蛋壳,技艺高超。蛋壳黑陶实用性较差,可能是工艺品,或用于祭祀。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二是崇拜的对象不同。夷人崇尚鸟,崇尚各种鸟,组合为凤凰。羌人崇尚兽,狼虫虎豹,组合为龙。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夷人是农耕民族,种庄稼的农民,生活有保障,小富即安。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播种呢?现在有历法,有节令,“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到什么时候播什么种,农民都知道。远古人不知道啊,他们草木为岁,连年都不过,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时令性很强,生死存亡的大事,怎么办?人们就留意候鸟的往来,来什么鸟,播什么种。是鸟给人们带来节令,是鸟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是鸟给人们带来丰衣足食,人们很自然地崇尚鸟,把鸟作为部落图腾。比如生活在博兴一带的蒲姑,其实是“布谷鸟”;生活在曲阜一带的奄,其实是“燕”,谐音。有人说,与黄帝大战的蚩尤,并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而是“鸠(jiū)”,蚩尤的合音。羌人生活在黄土高原,环境恶劣,气候干旱,大多数部落半农半牧,甚至完全游牧。在饥饿的趋使下,互相攻伐,大打出手,比谁的拳头大,谁的胳膊粗,崇尚的是力量型图腾,狼虫虎豹。老郭的祖先崇尚的是白犬,为什么崇尚一条狗呢?而且是白狗?老郭思索了很久,不得而知,估计与狩猎有关,但为什么是白狗呢?C形玉雕龙,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5000年前。三是语言不同。羌人说的是多音节的粘连语,夷人说的是单音节的孤立语。粘连语,像英语、法语一样,是多音节的,比较长。有一个笑话,中国人的比较短,外国人的比较长,是什么东西?是语言。孤立语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现代汉语,单音节。现代汉语继承的是夷语,3000多年了,我们现在还能辨识甲骨文,许多字普通老百姓都认识。我多次引用过,周人的祖先叫不窋、子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高圉、公叔祖类、公亶父,多音节,我们连意思都不知道。杞人的祖先叫谋娶,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因为周人的祖先、杞人的祖先是羌人,他们说着另一套语言。这可能受阿尔泰语系影响,或生活在甘肃、青海的羌人接触到吐火罗人的原因,甚至一部分吐火罗基因进入羌人血液,就是坊间流传多时的Q基因。后来,周人、杞人逐渐夷化,接受了夷语,他们的祖先叫姬昌、姬发,这就和今人的名字一样了。黄帝是羌人部落首领,名叫“轩辕”。为什么是辆车呢?“轩辕”很可能是“猃狁”,发音相近。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只能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发音。有文字后,根据流传下来的发音,取了个高大尚的豪华的名车的名字。猃狁是北狄的一个部落,生活在陕北、晋北,非常野蛮。对,黄帝正是北狄。《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山海经·大荒北经》也记载:“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犬戎就是白狄。《左传》《国语》也有不少地方记载白狄族属于姬姓,还记载白狄族居住在秦国所居的雍州范围,也就是陕北。羌语肯定留下来不少单词,混在现代汉语里,只不过我们不能识别。比如,眼也叫目,头也叫首,脚也叫足,猪也叫豚,狗也叫犬,等等,说不定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就是羌语。这只是老郭的猜测,不足为据。但羌语的个别语法保留下来了,就是“主+宾+谓”结构,比如“时不我待”“其奈我何”“唯命是听”“唯你是问”“唯马首是瞻”“沛公安在”,等等。上学时,老师说这是宾语提置,我还疑惑为什么要前置?为什么有的前置,有的不前置?老师说,记住就行了。这颗圪瘩现在才解开,原来是古羌语留下的影子。5000年前,地球开始变冷,即所谓的“尧舜小冰期”。黄土高原越来越干,越来越冷,良田变荒漠,荒漠变沙漠,庄稼颗粒无收,牛羊成群死亡,羌人的好日子到头了,他们又退回到游牧状态,互相之间大打出手,非常野蛮。反映在考古上,就是这段时期彩陶大倒退。这段时间出土的彩陶,质量低劣,粗制滥造。饭都吃不饱,哪有时间和精力研究艺术?但对于生活在泰沂山区的东夷人来说,却是一大利好。降雨减少,黄河水大幅度减少,它要么向北流,要么南流,总之不再泛滥。河床裸露出来,郑州往东二三百公里宽的黄泛区变成了良田,东夷人满心欢喜地下了山,耕种这片土地,扩张领地。山东北边的黄泛区长满了桑树,一直长到渤海边,史称“穷桑地带”;山东南边的黄泛区也长满了桑树,史称“空桑地带”。为什么叫“空”和“穷”呢?空是天空的“空”,穷通“穹”,还是天空。那就是无边无际的桑树林,是形容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这感觉,无边无际。古人的想象力很丰富。为什么长桑呢?远古人敬畏老槐树,把老槐树敬作自己的祖先,为什么不能长槐呢?桑能干啥?桑能养蚕啊!桑树是一大资源。东夷人冲下山坡,一边耕种,一边养蚕,穿着绫罗绸缎,过着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原来家里有矿啊!当年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黄泛区变良田,成了桑梓之地。同时,东夷人也接触到羌人,两大文明产生了碰撞,有战争,也有基因交流。战争初期,东夷人屡战屡败,投影在神话传说中就是黄帝战蚩尤。东夷人为什么失败?因为羌人有“四大发明”,绵羊、黄牛、条辐双轮车和金属冶炼技术。经过500年学习,东夷人迅速追赶上来,全面掌握了羌人的“四大发明”,生产力水平没了代差。之后,东夷人仰仗人口优势,对羌人展开反攻。从考古方面的体现是,这一时期的汾渭地区出现黑陶,这可是东夷人的专利啊。夷羌战争,您不要理解成东夷人和羌人的全面战争,人们既无民族概念,也无国家概念,它只是部落间的小规模战争。东夷有数百个部落,也可以理解为数百个方国,只有靠近羌的部落才与羌发生战争,远在胶东半岛的嵎夷是不会参与的。同理,羌人也只是靠近东夷的部落才参与战争,与甘肃、青海的羌人风马牛不相及,爆炸颗原子弹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说,黄帝战蚩尤只是少数部落间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很多、很频繁,是一次普通的战争。只不过别的没流传下来,这次战斗流传下来而已。东夷人与羌人战争形势图。首先挑起战争的是鲁西南的一支夷,这支夷最初生活在泗水流域,就是曲阜、泗水一带,崇尚玄鸟。玄鸟是黑鸟,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小燕子,他们认小燕子为祖先。玄夷崇尚黑色,地位越高,身份越大的人穿得越黑,谁黑谁老大,号称“黑衣大夷”。这个夷可能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玄夷”。玄夷姓赢,对这个姓您可能不熟,但他们的后人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叫秦始皇。秦始皇姓赢,叫赢政(赵政),穿一身黑衣。秦朝尚黑,汉朝尚红。秦始皇身着黑衣,号称“黑衣大夷”。“赢”是什么?是一条虫。好好的为什么姓一条虫呢?这条虫可不是一条普通的虫,它是蚕。您可以联想,地球变冷,河道干涸,长出一望无际的桑树,就是鲁西南靠近秦始皇老家的空桑地带。生活在泗水边上的玄夷喜出望外,他们兴高采烈地冲下山坡,开垦农田,采桑养蚕。秦始皇的先人其实是一批养蚕专业户,很快发了财,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也可以理解为国。这个部落叫“有赢氏”,家里有“虫”,我们姑且称之为赢国。赢国(有赢氏)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3万平方公里多大呢?海南岛3.39万平方公里,一对比您就有个大体的概念。4000年前,这样的国绝对是一流大国。赢,其实是条虫,蚕。赢国向西扩张,就与夏国交上了火,双方发生战争。夏,中国人太熟悉了,是第一个王朝。国家投资数千亿,召集数千名天文地理、文史地质等方面专家,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真实的夏没那么夸张,甚至不能称其为“朝”,它只是众多羌部落中的一员,或实力较强的一个部落。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国,也可以理解成一个部落。夏国有很多山,面积应该比赢国大一些,但人口与赢不差上下,双方实力相当。根据断代工程推算,夏于公元前2070年建国,第一代国君启,启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太康。赢国利用夏国新老权力交替之际,对夏展开进攻,攻破夏的都城。考古方面的证据是,4000年前,位于郑州新密市的新砦古城,这时候突然衰落。很显然是受到外来势力攻击,而毁灭。新砦古城正是夏初启的都城。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太康失国”,而罪魁祸首正是赢国。夏的厄运远没结束,马上面临第二波打击。第二波打击来自济南北边的有穷氏,我们姑且称之为“穷国”。叫富国不行吗,为什么叫穷国?“穷”通“穹”,天的意思,人家是天国,是传说中的天朝上国。济南西北是上文讲的“穷桑之地”,无边无际的桑树。看来,穷国与赢国一样,挑起战争的原因还是为了资源。穷国的首领叫后羿,就是看谁都不服那位,后来看太阳也不服,拿箭射太阳,一口气射下来九个太阳。后,是夷人对帝王或首领的尊称,周人称之为帝,黄帝,炎帝。这让我想起“司母戊大方鼎”。现在更正过来了,不叫“司母”了,叫“后母”。后母不是后娘、后妈,是母后,对皇后母亲的尊称,这位配享大鼎的母亲叫“戊”。司,有命令、操作的意思,比如司令、司机,“司母”讲不通啊。这点知识,初中毕业就能理解。但当初命名的时候,有大人物说话了,说这是“司母戊大方鼎”,并写进教课书。大人物说话了,各路专家就不好再说什么,其实大伙心知肚明。可见,文化专痔也不行啊!夷人的这个“后”,原先写作“昊”,发音一样,都发“hao”。昊这个字好啊,天上的太阳,那就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啊。中国人都知道!史书上有太昊、少昊,那就是大红太阳、小红太阳,就像大胖、二胖、三胖一样。有人说,太昊是黄帝的儿。这又张冠李戴了,神话传说和史书记载经常张冠李戴。“昊”是夷人系统的专有名词,炎黄部落称“帝”。从后来商国、秦国、宋国都尊太昊为祖看,太昊也是夷人系统的。后羿沿济水而上攻打夏国,一直打到郑州附近,穷夏两国展开大战,夏国惨败,后羿杀了夏国国君太康。穷夏双方实力应该差不多,人口都在50万上下。夏国这几年流年不顺,屡遭外族入侵,估计是内部政局不稳造成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人欺。古今一理。穷国虽然富,但还不具备吞并夏国的实力,后羿采取了比较聪明的办法,他扶植太康的弟弟为夏国国君,史称仲康,实际是伪政府,像溥仪一样,是儿皇帝,实权掌握在后羿手里。后羿把太康的大小老婆纳入后宫,还有美女嫦娥,过上了幸福生活。岂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羿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后羿射日。穷国东边有一国,寒国。也是个怪名。“寒”同“干”,夏以后不称“寒”了,只称“干”。干国在潍坊一带,一片沼泽。估计人们整天泡在水里,盼着快点干。干国的实力弱于穷国,多少年了一直受穷国指使,就是个小跟班。寒国国君寒浞(zhuó),一看后羿腐败了,天天和大美女嫦娥腻歪在一起,班都不上,突然发兵,杀了后羿,把大美女嫦娥揽入怀抱。寒浞逆济水而上,攻打夏国,摧毁夏国都城斟鄩(zhēn xún)。寒浞灭了夏,大功告成,整天和嫦娥鬼混,班也不上,迅速腐败了(套路都一样)。夏国少康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夏复国了!夏国复国,史称“少康复国”,在考古上的体现是,新砦古城被毁50年后,洛阳盆地兴起一座新的都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夏朝,如果算作一朝的话,其势力范围极盛时,东至河南开封,南至南阳,西至陕西渭南华县,北到山西西南运城、临汾一带,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对这一区域,夏也不是完全有效的控制,而是像明清时的朝贡体系。区域内的部落或国家,只是表示臣服,逢年过节进点贡,送点棕子、月饼,一有风吹草动,就是墙头草,马上反叛,甚至倒向敌人。夏的核心区域,仅限于洛阳盆地及嵩山附近,其他地方相当于朝鲜、越南,是藩属。夏朝只有这么大(红色部分)。4000年前,小国林立,夏国、赢国、穷国、寒国、唐国、虞国、有扈国,夏只是众多国里实力比较强的一个。很多历史我们是从商甲骨文中来的,甲骨文是商朝卜辞,内容丰富,有数万块,但没有一条关于夏朝的内容,这也是许多人怀疑是否有夏朝的原因之一。为什么后世把夏的地位推崇得那么高,以至于大多数国人心中,夏和秦汉隋唐元明清一样,是大一统的王朝?周的功劳。周是黄帝后裔,姬姓,和夏一样,都属于炎黄部落,也就是羌部落。周灭商夺取政权,而商是夷人部落,周为了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刻意抹黑商、抬高夏,说自己和夏都是黄帝的子孙,编造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比如尧舜禹禅让,比如把太昊拉入自己的体系,以示根正苗红、得位之正。商也是夷,是来自辽宁的辽宁夷。商能灭夏,因为手中有一法宝。第一批黄种人灭棕色人,手中的法宝是弓箭;第二批黄种人灭第一批黄种人,手中的法宝是陶;羌人战胜东夷人,手中的法宝是“四大发明”,绵羊、黄牛、辐条双轮车和金属冶炼技术。你看,历史印证了一位伟人的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辽宁夷战胜夏的法宝是什么呢?马。家马产自6000年前的黑海北岸荒漠,从黑海经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山北麓、蒙古草原,一路向东,一直到中国东北,几本是平坦的草原,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通道。马儿沿着草原大通道狂奔3000年,于夏朝末年来到中国东北。于是,辽宁夷拥有了马。更要命的是,辽宁夷把马和条辐双轮车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一辆所向披靡的战车啊!而此时,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东方的马,估计才到了新疆或河西走廊。南边这条路尽是崇山峻岭,光翻越帕米尔雪山估计就需要500年。东西方文明交流的4条通道,北方红色为草原通道。马在人类史上始终与战争紧密联系,人们养猪为了吃肉,养狗为了狩猎,养牛为了役使,养马,就为了战争。于是留下了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横刀跃马等成语,最高军事长官被称作天下兵马大元帅。为什么蒙古铁骑能狂飙突进,席卷欧亚大陆?就因为他们拥有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为什么希特勒在二战中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就因为他拥有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辽宁夷拥有马拉战车,就是一支快速机动的坦克部队。他们迅速南下,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河北夷。当马拉战车展现在夏人面前时,夏人还不知马为何物,结局当然毫无悬念,辽宁夷像碾压河北夷一样,碾压了夏。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不看点“老郭说史”还真不行!德国国防军。辽宁夷占领河洛地区,没有像后羿一样成立一个傀儡政权,而是直接吞并。他们成群结队地涌入夏朝故地,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在这里为非作歹,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这就是商。这一点很像3000多年后的满清。满清占领中原后,生活在东北的满人几乎全部入了关,若大的东北剩下不足16万人,黑龙江以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更夸张,剩下不可思议的2万人。这就为沙俄吞并留下隐患。商统治中原500余年,南征江汉,东征山东,西征陕甘,控制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把古华夏族群全部纳入商王国的宗藩体系,唯独不能征服山东的东夷部落。为什么,梦幻如外星般的马拉战车不能征服东夷人?两个原因。一是地形。东夷人生活在泰沂山区,没有给马拉战车修路,这支机械化部队在山区失去了优势。山下是黄泛区,一片沼泽,马拉战车同样无用武之地。二是弓箭。东夷人有高超的射箭技艺,你看“夷”字,就是个背着大弓的人,他们连太阳都敢射,还不敢射你的马?射人先射马。马拉战车在强弓硬弩面前吃了大亏。商朝控制范围。商人吃的是山西运城的井盐,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运城食盐不能满足需要。有油没盐,吃不见香甜。长久吃不上盐,空得毛都白了,商人瞄上了山东淄潍河地区的渤海盐场。渤海盐场自古就是理想的产盐区,地形平坦、背风少雨、气温高、蒸发旺盛,早在爽鸠氏时期就煮海制盐,滨州、东营、潍坊出土大量煮盐用的盔形器。直到现在,山东产盐量占全国1/3,占海盐量的75%。沿济水河道把食盐、海产品运到商朝首都,运到夏朝旧都,济水是一条繁忙的黄金水道。济水入海口崛起了一座新兴城市,薄姑,非常繁华,是大上海。商时,生活在这里的是莱夷,勇猛善战,他们控制着盐场,就是控制着经济命脉。公元前1387年左右,商人沿济水而下,攻打莱夷,抢占盐场。现在为石油而战,古代为食盐而战。商人在济水沿岸修筑军事据点,保障军事供应,同时为下步食盐运输提供保护。这就像3000多年后的日本,在铁路线上修建碉堡、炮楼。那成想,有多大脸,现多大眼,商人被打得大败。白花花的食盐就是白花花的银子,看得商人眼馋。18年后,商人重振旗鼓,对莱夷发起二次进攻,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占领了渤海盐场。有商一季,一直没有停止东征。东夷人顽强抵抗,英勇打击入侵者,打了几百年,商人始终不能完全征服东夷人。“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公元前1046年,陕西关中的周武王乘商纣王东征,国内空虚,一举灭了商,纣王自焚鹿台。灭商后,没有动东夷人,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实力不够。周人满打满算才10万人,还包括妇女儿童。商是大国,400万人,周能灭商,无异与蚂蚁吞大象,已是侥幸。面对如此广阔的土地,如此众多的人口,周人感到非常吃力,哪有力量再打东夷人,实在是力不从心。二是根据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原则,东夷应该是周的盟友。东夷与商世仇,打了几百年,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东夷人应该是周人统战对象,是友军,是盟军。事实上,周人充当了解放者角色,对周灭商,东夷人乐得其见,抱欢迎态度。三是武王身体不允许。公元前1046年灭商,3年后武王就去世了,这时身体已感不适,武王带病作业。灭商后,武王拖着病体,赶紧返回关中。武王临走时,安排三个弟弟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再叮嘱,要严密监视,不老实就揍。武王拉着三个兄弟的手,说东边的事就交给哥儿三个啦,不要辜负我的一片苦心啊。武庚是个大忽悠,不知用什么办法,把三个狱警弟弟忽悠得和自己一块造反,这就是“三监之乱”。一起造反的还有东夷五六十个方国,包括奄国和蒲姑国。今天脑子进的水,就是明天的眼泪。三个狱警弟弟坑爹啊,比“北漂”还坑爹!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周公东征,杀了大忽悠武庚,惩罚了三个狱警,平定了旧商。对参与作乱的东夷人,大肆杀戮。周公把奄国男子捉住后,全部阉割,让你过不成 性生 活,留下了“阉人”一词。姜子牙更绝,实现“四光”政策,灭国、毁社、屠君、杀民,简单粗暴,直截了当,从肉体上消灭,永绝后患。限于实力考虑,周人只打击了参与作乱的东夷人,对没有作乱的,采取安抚政策,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起初,东夷人把周人当作大救星。东夷人受商人欺负500年了,周人打跑了商人,东夷人敲锣打鼓,像欢迎解 放 军一样欢迎周人。翻身农 奴把歌唱,从此当家作 主 人。慢慢地,东夷人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周人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满口仁义礼智,实际和商人一路货色。周人不断蚕食东夷人的土地。周人发明了一套制度,把自己的兄弟子侄、王公大臣分封到新征服土地,让他们去当诸侯。这就是封建,分邦建国。周王室不断把贵族分封到东夷,挤占东夷人生存空间,是典型的殖民。东夷人忍无可忍,乘成王去世康王年幼的机会,发动起 义。周康王命自己的叔父,卫国君主伯懋(mao)父,率东八师平叛。周朝常备军分东八师和西六师,每师3000个,共4.2万人。西六师守备关中王畿地区,东八师负责关东河洛地区和殷商故地。东夷人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农民军,哪是职业军人的对手,毫无悬念地失败了。周人把参与作乱的民众迁离故土,把战俘卖为奴隶。这事不晚于康王23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朝东八师,就这感觉。被封的贵族是带着自己的族人“赴任”的,部族的全部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在所封地,也就是诸侯国,这些人被称作“国人”,是少数人,但是统治阶级,住在城里,负责征战。东夷人是多数人,被称作“野人”,是被统治阶级,住在乡下,在田里干活,负责生产纳税,受周人剥削。如果某地夷人起 义,其他诸侯国的军队马上前去支援,共同镇压。这很像满人入关。八旗分驻全国各大中城市,只负责征战,不干活,世世代代有“铁杆庄稼”,衣食无虞,吃穿不愁,慢慢就腐败了。清朝末年,他们拉不开弓,上不了马,毫无战斗力,只能提笼架鸟斗蛐蛐,被称为“八旗子弟”。“八旗”腐 败了,周人如何避免腐 败?他们有一套自我淘汰机制,公、侯、伯、子、男,爵位递减继承法。“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祖宗荫泽,最多享受5代,如果不建立新的功业,不出5代,就成平民了,和夷人一样的待遇。所以周人需要不断努力,励精图治,避免沦为平民。到了战国,各国相继改革,奖励军功,平民也可以参军,拿交割的人头说话。这就打破了贵族和平民的界线,大家一视同仁。满人没有这样的自我淘汰机制,只要是满人,生下来就有俸禄,就是国家 公 务圆,有铁饭碗。最后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公 务元群体,把国家压得喘不过气来,自己把自己压死。辛亥革命后,满人无一技之长,不能生存,只能变卖家产,甚至出现“格格卖 淫”的惨剧。提笼架鸟。公元前841年,镐京发生“国人暴 动”,许多人理解为农民起义。这是不对的。所谓国 人,绝不是农民,而是生活在城里的贵族。姜姓国家,国人姓姜,姬姓国家,国人姓姬,大家都是一家子。这很像古雅典、古罗马。生活在雅典城里的雅典人,罗马城里的罗马人,他们可能没钱,也可能没多少财富,但有政治地位,有选 举 权和被选 举 权,被称作“公民”,实际就是周朝的“国人”。国 人暴 动的起因,也不是受压迫,而是周厉王改 革。周厉王要对周人公共拥有的山泽征税,“封山川之利”,触动了国 人利益,他们不干了,把周厉王驱逐出城。周王室对暴动的国人,不是血腥镇压,而是妥协,息事宁人。从周朝对参与暴 动的国人的态度,可见国 人的地位。国 人暴 动。周厉王跑了,周朝实行“共 和”。这个“共 和”不同与现在共 和 国的“共 和”。国人把周厉王趋逐出境,大家推举恰好到京城出差的共 国君主主持国政。这位共国国君叫和,伯爵,人称“共伯和”,简称“共 和”。共 和 大爷主持国政14年,厉王去世,共和卸任,让厉王的太子继位。这段没有君王,由“共 和 大爷”主持国政的特殊时期,被后世称作“共 和 行政”。这样的历史,和欧洲很像。秦以后就没有了,秦以后不封建了,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中国进入帝制时代,没了贵族,没了“国人”。在新征服土地,周人占不到1/10,绝对的少数,如何统治,如何避免造反。周人很聪明,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移民。新征服一块土地,周人依仗周师威力,把这块土地上的一半原住民迁走。比如,把秦始皇的先人迁到甘肃天水礼县,迁得很远。空出来的地怎么办?把另一个地方的人迁来,填补。比如,灭奄后,把奄国的一部分人迁到薄姑。这样,一半是原住民,一半是新移民。关键是,新移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均优越于原住民。新移民住在城的周围,郊区,占据良田,原住民住在荒郊野外,山区。周人有意拉拢新移民,打压原住民,制造矛盾,新移民充当了周人的伪军。当新移民和原住民产生纠纷,有了冲突,发生械斗时,周人反而出面充当调解者,成了双方巴结的对象。二是意识形态建设。周人塑造了黄帝、炎帝两位人文始祖,是大家的共同祖先。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穿衣打扮都不同,都长成那样了,不要紧,黄帝、炎帝是我们的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一家人。同时,提出华夏民族概念。戎狄、蛮夷、巴蜀、荆楚、吴越、讨吃的、要账的、打光棍的,不要紧,你长得再寒碜也没关系,我们一家都是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我们都是亲兄弟。这太厉害了!我们今天是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周人更厉害,我们就是1个民族1朵花!你还好意思造反吗?你再造反就是太不懂事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你还反哥?真让哥为你着急,你太不听话了,哥揍你,那是父母管教你,打在你身上的,那都是爱啊。周人太厉害了,I服了U!你说不对,我来自荆楚,蛮荒之地,茹毛饮血,和你不是一家人。你太不懂事了,忘了本儿,你是“高阳之苗裔兮”(屈原《离骚》)。高阳是颛顼(zhuānxū)的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儿子,说到底,你是黄帝的孙子,我们是亲兄弟,怎么把自己当外人呢?你又说,别忽悠我了,我来自野蛮的吴越,断发纹身,异于中原,我们根本不是一家人。你这么说,就伤了哥的心。你是哥的大哥和二哥的后人,“太伯奔吴”,太伯和仲雍是你的先祖,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太湖边,建立新家园,太湖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哥真想替父母教育教育你啊。周人这套理论太厉害了,到了孔子时代,已深入人心,不管天南的,地北的,都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华夏民族。你看孔子,都作了鲁国的大司寇,大家丝毫没意识到孔子是来自辽宁的夷人,孔子自己也没此意识。华夏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从阿尔泰山来了匈奴人,不要紧,你是华夏民族,你是夏人逃跑到漠北变的,你是黄帝的子孙。从东北鲜卑山来了鲜卑人,不要紧,你是华夏民族,你也是黄帝的子孙。青藏高原赶毛牛的吐蕃人,汉藏一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百口莫辩。就连朝鲜人、日本人,差点也成了炎黄子孙。箕子朝鲜,徐福东渡,还有武大郎去日本卖烧饼,长得还那么像,同文同种,肯定是亲兄弟。啥也别说了,缘分啊!经过秦统一,岭南的闽粤也融入进来,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到了汉朝,就都成了汉族,一直保持到清朝灭亡。汉人(华夏)的疆域,夏30万平方公里,商100万,周200万,秦300多万,给人的感觉是打出来的。其实不对,汉人的疆域是自然形成的,农耕区即汉人区,游牧区即胡区,长城是天然的胡汉分界线。汉人出长城就胡化,胡人入长城即汉化。汉人主体疆域秦朝奠定,之后2000多年大体没变,就那么大,地理气候决定的。“汉武雄图载诗篇,鸣镝无声五十年。”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就是这意思,汉武帝那么能打,全国人口打没了一半,匈奴不还是匈奴吗?匈奴走了鲜卑来,鲜卑走了突厥来,契丹、女真、党项、蒙古、满,依次而来,杀不完,这是天然的,草原就产游牧民族,中原就产汉族,天然的。清朝灭亡,黄兴打出铁血18星旗,代表汉地18省。铁血18星旗。五色旗。袁世凯白了黄兴一眼,18星代表汉地18省,西藏怎么办?新疆怎么办?蒙古怎么办?东北怎么办?啥水平?脑子进水了?大家一想,对啊,脑子的确进水了,还“驱除鞑靼”呢,往哪驱?马上改旗,五色旗,红黄兰白黑,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革命党人就这水平,激情有余而智商不足,差一点成了最大的卖国贼。周在东夷的分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南一北,像两把拳头。一是鲁西南的泗上地区。鲁西南靠近中原,地理位置重要,周人在这里一口气封了七八个姬姓诸侯,分别是鲁国、曹国、郜国、郕国、滕国、茅国,等。意图很明确,大家团结一致,共创大业。二是淄潍河地区。淄潍河地区相当于淄博、潍坊、滨州,盛产食盐,是周朝的经济命脉,必须派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镇守。任务交给姜子牙。姜子牙绝对重量级人物,不仅是武王的老丈人,还是兵家、法家、儒家、道家的老祖宗,被尊为“百家宗师”,绝对称职。商时,在这里封了5个国,章丘一带的谭国,博兴一带的蒲姑国,高青一带的齐国,昌乐一带的纪国,青州一带的丰国。周王室把蒲姑、齐、丰3国封给姜太公,把纪国封给姜子牙的族人。纪国在商时姓己,姜子牙实行“四光”政策,把蒲姑、齐、纪、丰4国从地球上抹去,新封的纪国姜姓,和姜子牙一家子。意图很明确,兄弟俩互帮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对付敌人。哪成想,170多年后,纪国国君向周夷王告齐国的状,周王大怒,烹了齐国国君吕不辰,是为齐哀公。自此,齐纪两国结成世仇,兄弟阋于墙。公元前690年,齐国灭纪,报了一箭之仇。周王室在淄潍河流域封了姜姓国,齐国、纪国,还在安丘一带封了州国,在临淄封了酅(xī)国,在周村封了逢国,在邹平封了於(wū)陵国,后来齐国还拆分出丰国,简直是个姜姓窝。目的很明确,让姜姓人抱起团来,控制盐场,这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不能出差错。淄潍河地区有很多姜姓国,于是很多人以为姜姓部族出自这里,就连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说姜太公“东海上人”。岂不知,殷商时期的蒲姑国,是醜(chǒu)氏家族的封国,纪国,是己姓鬲氏家族的封国,跟姜姓没有丝毫关系。再者,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如果姜子牙出自这里,怎能对家乡痛下杀手,杀得鸡犬不留?不合常理。武王灭商,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姬姜联手。姬姓和姜姓是关中两大部落,世代联姻,共同灭了商,在山东封了一堆姓姜的,在河南南阳地区也封了一堆姓姜的。姜太公绝不是又老又穷,在磻溪垂钓的疯老头儿。他大有来头!你跑到北京直钩垂钓,发表一统高论,大人物就委任你国家领导人,可能吗?磻溪垂钓。齐国都城营丘(高青陈庄),爵位为侯,统治范围相当于寿光以西、章丘以东、淄川以北,面积与鲁国相当。同时授予征伐大权,是诸侯之长。召(shào)公对姜太公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意思是这片区域,你随便征伐。有看官问,给姜子牙征伐大权,那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不是。这片土地还生活着数量众多的东夷人,没被征服,需要你逐个征服。小小的齐国可谓敌国环视,实际是打入敌人内部的余则成。齐国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不断扩张领土。当然,攘的夷主要是“北狄”,北狄是周的主要对手,但捎带也攘东夷各国。孔子对管仲大加赞赏,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假如没有管仲,我们就披头散发,衣襟从左边开了。意思是夷化了。孔子说这话的时候,丝毫没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夷”。孔子是商贵族,子姓,商是东北来的辽宁夷,野蛮而残暴,是名符其实的“夷”。孔子这么说,说明孔子时代,夏商已融为一体,没有区别了。齐桓公,尊王攘夷。齐国征讨莱夷,莱夷向东逃窜,齐国后边追,一直把莱夷追到胶东。现在,从淄潍地区到胶东,一马平川,交通便利,开车两小时就到。那时不行,地球处在温暖期,降雨多,海平面高,胶河流域一片水乡泽国,是100公里宽的沼泽带,胶东半岛事实上成了孤岛。胶东半岛生活着嵎夷,与其他地区没有文化信息交流,与世隔绝,非常落后,过着渔猎生活,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夏商大战,商周大战,打成那样了,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城头变化大王旗,但嵎夷偏安世外桃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突然,莱夷的散兵游勇、残兵败将,跋山涉水,成群结队来到胶东,把嵎夷打得晕头转向。莱夷是久经沙场的兵油子,打齐国人不行,打落后的嵎夷绰绰有余。这就像2500多年后李弥的国军,在中原被打得灰头土脸、没脾气,在缅甸如入无人之境,纵横驰骋。莱夷很快征服了嵎夷,占领胶东半岛。斩草需除根。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发起了灭莱之战,齐人涉过胶河沼泽,对夷人穷追猛打。夷人继续后退,一直退到大海边。这时的夷人,前有大海,后有追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夷人扶老携幼,哀嚎遍地,不得已乘上坐简陋的舢板,冒险下海。经常有山东人问老郭,自己是东夷人后代还是周人后代?这不好说,如果在春秋以前,夷夏还比较好区分。上层社会是周人,也可理解为夏,下层社会是夷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绝不可通婚。从秦统一六国到如今,2000多年了,中国发生了无数次战争,无数次饥荒,无数次瘟疫,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史不绝书,发生过14次人口大灭,每一次都十不存一,只有少数人能通过人口瓶颈。人口大灭绝后,是人口大迁移,每次山东都是重灾区。这时候,您问我您是夷人后代还是华夏人后代,真不好说。好在现在有分子人类学,您可以到医院测一测基因,如果您是O2a2c1-M117,那您是羌人后裔,如果您是O2a2c1-M134,那么恭喜您,您是夷人后裔。一部分夷人,九死一生,来到朝鲜半岛,打算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在朝鲜生活了200年,不堪忍受朝鲜人的欺凌,再次踏上流浪之旅。夷人裹挟着部分朝鲜人,渡海抵达日本,成为日本历史上的“弥生人”。“弥生人”文明程度较高,他们征服了落后的“绳纹人”,最后与绳纹人融合,成为和族一部分。山东威海“天尽头”,传说大陆最东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巡视天下。当他来到夷人被迫下海的“天尽头”,凝望大海深处,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夷人的一份子?是否知道夷人悲壮凄凉的苦难史?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3年10月四川绵阳市盐亭县粮油购销中心站公开招聘3人考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甄选)带答案详解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415题)1.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树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
2023年11月重庆市黔江区第四季度赴外招聘159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35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带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高频考点专家甄选(共415题)1.积极强化是指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消极强化是指在行为出现时把不愉快的刺激撤销或减少,这样也可以增加行为频率。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积极强化的是:A.君子一日三省其身B.杀鸡骇猴以儆效尤C.重赏之下必有勇夫D.从轻发落戴罪立功2.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合作关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帮助企业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虎将火锅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