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足的说说,然新天境生物高管团队的技术团队靠谱吗?未来有潜力不?

“ 慧眼找到有潜力的小公司,然后全力以赴,此乃生物打工人靠谱的财富自由之路!”0—这几天,生物圈热点事件——南京诺唯赞科创板上市了!看了下今天收盘情况,每股97元,当前市值388亿元。真牛!真心恭喜诺唯赞。相信这也鼓舞了生物同行们上市的雄心!公司上市了,不用说,老板赚大了,曹老板妥妥200亿身家。看着在朋友圈同样兴奋的诺唯赞销售同行们,不知道他们能挣多少钱?听说,当年华大基因上市时,销售都荣获了阳光普照奖1000元红包。不知道诺唯赞有没有阳光普照,曹老板有没有与民同乐?带着好奇,本人研究了一番诺唯赞招股书...01—先来掰扯一下诺唯赞是否属于我们生物试剂行业。当然是了,纯正的生物试剂同行,亲同行。虽然近两年诺唯赞POCT业务,借新冠之风乘势而起,从根上说,诺唯赞是实验室生物试剂领域起家,且至今生物试剂占比依然很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IVD业务主要是经销模式,而生物试剂业务主要是直销;也就是说,诺唯赞庞大的销售队伍中,大量销售是跑实验室卖试剂的。说回招股书。招股书是公开资料,是发行人为了吸引更多人买股票,向公众披露的必要企业信息。同行们可以将招股书,看作是卖股票的宣传单页。以下都是公开内容,不涉侵犯隐私。02—生物行业的企业高管,一般一年能挣多少钱?—— 薪酬100万多点!见下图。薪酬确实不低,但不想想象的那么高。平时经常听身边人说,某某小经销商老板一年赚上百万,某某经销商业务员干得好一年七八十万。是否可持续,是否真实,难说。多半没有传说中那么容易挣钱。毕竟,人们总是喜欢传播极端个例,并惯于添油加醋。也许,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有人真的很赚钱。至少从诺唯赞来看,职场精英高管们的薪酬确实如此。03—毕业后,选择了技术岗位,有没有前途?榜样在此!只听过技术转销售,没听过销售转技术。据说,做销售赚得多,做技术枯燥没前途?看看这位励志技术哥。本科学校普通,考研到南京大学,励志!硕士毕业进入公司,8年后升至副总级别,励志!现独挡一面,年薪百万不是梦,励志!看,生物读研挺有用,技术也能赚大钱!04—毕业后,一旦从事销售岗位,一辈子都只能做销售了?不是。下面这位就是销售成长的标杆,轮岗的典范。无奇不有。诺唯赞HRD竟然是销售出身,且年仅32岁。剧情应该是这样的,奥运会那年,国洋同学步入南京农业大学,开始大一生活。恰巧,学校有位老年轻老师曹林也是今年开始留校支教。4年后,国洋同学毕业后,直接来到老师公司,共叙师生情谊。一线磨砺,重点培养。国洋还年轻,年薪63万。挺好。05—既不懂技术,也做不来销售,只能进入支持部门,财富自由还有指望么?当然有指望。君岂不知,阿里巴巴励志前台之典故。下面这位是生物圈的版本。普通本科,南大硕士,3年技术支持。在诺唯赞从市场部,到服务部,再到流程IT部,能人都是多面手。年薪34万,说好的财富自由呢?06—打工人靠工资怎可能财富自由。靠股权,还是有指望的。来看看诺唯赞的员工股权激励。这才是真正的,从诺唯赞上市,看生物打工人到底能挣多少钱。这是诺唯赞部分员工股权激励。刚提到的年薪34万的黄鹃女士,在其中股权份额不算多。简单算一下,诺唯赞上市后,黄鹃女士股权值多少钱。0.8544%(占持股平台)× 3.5441%(持股平台占总)× 388亿(市值)=1175万元如此算来,年薪34万的黄女士,基本达到二线城市初级财富自由水平。无论什么岗位,都有前途!再算算其他代表性岗位:技术标杆冯速的股权市值,7000万!销售总监级别,王佳,3870万!销售经理级别,陈利峰,1175万!07—股权是真的钱么,什么人才能拿到股权激励?通常有禁售,解禁后卖出当然是钱,真金白银。诺唯赞有多个股权激励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纳入股权激励的员工大概50人左右。当前诺唯赞1400人左右,拿到股权激励概率不到3.6%。看似挺难。不过,以发展的眼光往回看,三年前诺唯赞500人,股权激励员工同样是50人左右,比例是10%。那就没那么难了。主管、经理,级别,即可有机会。本来么,股权激励就是激励骨干员工陪公司一同成长,一起努力奔向上市。在早期加入者,是一同创业打拼的伙伴,后加入者,价值远逊前者。所以,慧眼找到有潜力的小公司,然后全力以赴,此乃生物打工人靠谱的财富自由之路!08—这或许对于我们选择职业发展道路,有借鉴意义。对打工人而言,一家公司有起步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如果选择了成熟期企业,比如生物行里的大品牌外企,薪酬可能会高一些,但没有了民企股权的机会。如果选择了自己做经销商老板,来创业,有可能熬出来,更大可能长期维持公司千万流水内运转,赚点辛苦钱、风险钱。我相信,未来几年,生物试剂企业上市,定会鱼贯而进,络绎不绝!朋友们赶快寻找属于自己的平台!最牛的打工人,也牛不过老板。最后,我们共同来瞻仰曹老板个人履历。九年干上市!厉害,曹老师可以出书了。END!
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 曹倩)“感谢科创板的设立,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到并了解合成生物这个新兴产业”、“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80%的物质可以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来获取”、“基因编辑及人工智能两个技术支撑,用生物制造的方法构造任意化合物都变成可能”……日前,以“合成生物大进击”为主题的《沪市汇·硬科硬客》首期节目开始录制,科创板生物制造领域四大龙头董事长齐聚现场,包括凯赛生物刘修才、华熙生物赵燕、华恒生物郭恒华以及嘉必优易德伟,从合成生物学的特有内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竞争格局、产业政策等视角出发,深度探讨产业的发展机遇。中信证券新材料首席分析师李超担任主导嘉宾。合成生物学,这个在21世纪刚刚崭露头角的生物科学分支,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应用前景,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目前,全球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500余家,行业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嘉宾们认为,合成生物飞速发展已然成为一条“黄金赛道”,未来全球至少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来实现,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对环境更友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只要坚持做好核心竞争力,一旦产品领先,就可能会维持10年甚至20年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从较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合成生物产业化尚在初期,还面临产业链尚未形成、数据规模相比传统医药产业链还比较小等诸多不确定问题。同时,合成生物产业周期长,简单地大量资本投入也未必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成果。董事长们期望与资本市场深度互动,进一步加深对合成生物学的理解和认知,希望能给行业发展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期待产业政策对于路径指引能够更加清晰化。《沪市汇·硬科硬客》录制现场“沪市汇”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联合打造的高度融媒体的专属平台,旨在通过系列精品内容输出,为沪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权威媒体的专业力量。作为“沪市汇”的拳头子栏目,《硬科硬客》聚焦科技创新细分产业链龙头,旨在为“硬科技”发展标志性灵魂人物构建一个全方位展示和深度交流的空间,让创业科学家进行经验总结、路径复盘、行业展望以及建言献策,进一步引领、助力科创板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两大技术支撑合成生物学发展潜力巨大合成生物已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波士顿咨询预计,到本世纪末,合成生物将广泛应用在占全球产出1/3以上的制造业,创造30万亿美元的价值。而CBInsights分析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亿美元。谈及合成生物飞速发展的原因,刘修才认为,其发展和两个因素分不开,一个是社会需求,一个是技术进步。前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对绿色制造以及新材料的需求;后者则是合成生物学在基因编辑及人工智能两大核心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凯赛生物董事长 刘修才“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地球变暖,同时人类的衣食住行,包括医疗所用的所有材料都遇到了瓶颈。自然界存在很多性能很好的材料,人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能否模仿大自然,以生物制造的方式生产材料。”刘修才同时表示,“基因编辑及人工智能两个技术给合成生物带来很大的兴奋点,相信人类能以生物制造替代传统的化工制造,构造天然已经有的甚至天然不存在的化合物,用生物制造的方法都变成可能。”赵燕认同此观点,她表示,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是未来人类的一个颠覆性技术,能够去重塑地球资源、改变人们获取物质的方式。华熙生物董事长 赵燕“合成生物其实总结成三个字,叫读、写、改。‘读’就是读取生命的信息,‘写’是基因合成,‘改’即基因编辑技术,这三大底层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基础。”赵燕预测,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80%的物质可以通过细胞工厂来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对环境更友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只要在政策上出台可落地、可执行的实施细则方案,就能够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大有可为。”赵燕补充道。合成生物学的潜力不仅在于市场规模大,更在于涉及领域广。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能源、农业、化工等行业。对于各领域的前景及投资偏好,郭恒华表示,华恒生物起初专注于功能食品营养品、中间体这两个赛道,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首创实现了L-丙氨酸的厌氧发酵生产,被工信部授予“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现阶段,华恒的业务范围已拓展到功能食品营养品、日化护理品、中间体、动物营养、植物营养五大赛道。华恒生物董事长 郭恒华“只要我们坚持做好核心竞争力,我们在全球市场上的每一个创新都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一旦产品领先,可能会维持10年甚至20年的领先地位。”郭恒华强调。易德伟则认为,虽然能源和化工等行业也有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潜力,但在目前看来,医疗、食品和农业行业具备更为成熟和迅速发展的市场。应用场景的选择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动态、技术创新、竞争态势和风险管理等因素。嘉必优董事长 易德伟在今年10月公布的“2023合成生物学产业价值金榜”中,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位列前三。而这三家公司都在微生物发酵技术方面有相当的技术积累。那么,这是否表明掌握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企业更适合做合成生物?“合成生物最终要实现,最后都是细胞工厂,都是发酵,只不过菌种和工艺不一样。”赵燕认可上述说法,表示,具备了发酵技术储备及发酵能力的公司,在合成生物赛道上,可能比其他的新进入的这些公司更有优势。美国之所以合成生物遇到一些瓶颈,就是因为在微生物发酵这一块技术相对缺失。刘修才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传统的发酵企业做合成生物学有一定基础,但需要面对完全的技术手段。“自然界的微生物作为制造手段的时候,发酵调控有时候比基因改造难度更大。而从生物角度制造一类新材料,要经历多个阶段,至于哪个是卡脖子的步骤,取决于产品和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刘修才进一步解释。行业呼吁资本给时间、政策给支持作为四家已经上市的公司,相对于其他非上市公司,对于资本以及资本市场对于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无疑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嘉宾们多认为,对于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以及其长期竞争力还认知不足。“实际上,社会对合成生物的认知没有跟上,甚至投资者也没有多少能够真正理解这种绿色制造方式。合成生物学常被归类于化学化工领域,进而觉得健康性缺乏保障。”赵燕如是表示。“毫无疑问,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刘修才同时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在理解合成生物学这个行业,其本质和长期竞争力在哪里的过程中。“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成熟。以年亏损超20亿美金的Ginkgo为例,资本市场仍然给他几十亿美金的市值,这在中国不可能。”刘修才介绍,因为有了若干像Ginkgo这样的企业存在,美国的合成生物学才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恒华则提出,首先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合成生物产业有别于其他新兴战略产业,并非依靠短期资本投入就能获得成功。“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可能用资本就能烧出来,但合成生物需要人才的积累和长期的产业周期,产业链极为漫长,短时间内用资本是烧不出来的。”郭恒华表示,过程当中还要兼顾两个条件,一个是资本要愿意陪跑企业所投的科学家,第二个科学家要转型,要成为企业家。“近几年一些可喜的变化是,资本对产业认可度和投入力度都在提高,很多在前端菌种、酶工程、酶设计等方面有能力的年轻科学家,在离产业化很遥远的时候就能够拿到资本,这说明资本愿意同行业一起奋斗。”郭恒华表示,希望资本市场能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企业在产品和市场细分领域实现更多突破。“我们企业要沉住气,一方面要在短时间内让资本市场看到信心,另一方面产业也要跟资本市场保持长远的交流和解读,让资本市场理解行业巨大的产业前景。”刘修才同样强调企业自身要练内功和强交流相结合。企业家同时表达了对于政策和监管的期待。在相关政策上,除了合成生物产品添加到营养食品的“路条”获取艰难之外,产业发展规则和执行路径也需要进一步清晰化。“中外市场差距在于,在欧美,一个新产品诞生后是有路径、有规则的,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去报批,企业是第一责任主体,只要出了问题企业来承担第一责任。”赵燕表示。“我们期待资本市场、人才资源和各级政府的更多支持。当我们向下游市场发展时,需要更开放的法规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支持,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成长。”郭恒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百舸争流需形成优势互补新体系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至今,合成生物领域有超百家国内外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热钱”涌入的同时,行业涌现大量新玩家。目前,全球从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公司已多达500余家,行业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对于行业的大发展和大进击,易德伟表示,自2015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纷纷走出实验室,形成了产业应用的契机。“这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集成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技术、产业、资本如何形成有机结合,让大家能够互相合作,形成一个资源优势互补的创新体系。大家各玩各的,社会成本、技术转化成本一定很高。”易德伟称现场四家龙头可以称为“四方联”,这个“四方联”可以搞个产业创新同盟,每家都有很好的东西,比如华熙生物庞大的工程化中心可以向嘉必优付费开放,这个一定是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结果。郭恒华亦强调了“联合”“合作”的重要性。“希望国内的生物制造企业可以组建强大的应用解决方案团队,呼吁下游企业联合起来做绿色产品的应用研发,不断投入和沉淀的同时,拥抱全球领军企业并形成合作。”郭恒华表示。“看一个产业是不是好,两个标志,第一高潜质的人才愿意下来,第二资本愿意陪伴投入,这都说明这个产业一定会爆发。”郭恒华坦言,大家要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今天的规模才是产业赛道的开场,序幕才刚刚拉开。不仅是希望更多资本关注合成生物产业,几家龙头自身也在做投资引领。2023年6月,华熙生物发布的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战略引发业界广为关注。“作为第一家以产业引领的合成生物专项基金,CVC聚焦以合成生物为支撑的创业型企业。”赵燕介绍,目的是打造一个合成生物的良性生态链,华熙生物可以在研发、中试及市场化等方面去赋能,使得这些创业型企业共创共建产业生态,在产业链条当中得到共生共赢。2023年2月,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分子之心宣布获得凯赛生物、联想创投、红杉中国超一亿元战略投资。谈及投资原因,刘修才表示,“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东西我们自己做不了,但我也觉得很重要,比如做蛋白质结构预测,现在做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远远不够。”刘修才还表示,“人工智能方面,凯赛一定是外行,我们只是提供一种帮助。我赞成企业一定要赋能,我们不是一个资本投资方,而是通过做这个项目希望能学点东西,并且也希望给市场增加一些信心。”生物制造企业在ESG浪潮中凸显独特优势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统计,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李超认为,这对化石原料替代、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工艺路线替代以及传统产业升级,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生物制造,已经实现了一批基础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生物基聚合材料的绿色生产,为工业产品原料路线转变提供了范例。中信证券新材料首席分析师 李超“生物制造的本质就是绿色低碳,而做低碳,就一定要有量,必须得在碳排放的数字上面有影响。”刘修才表示。“同时,中国制造业是有基础的,但欧洲一说搞碳关税所有人都是被动防守。从生物制造角度来说,中国要从被动变成主动,先把这个产业在国内扶持起来,面对碳关税就有底气了。我不相信美国航空煤油生物基实现以后,中国的产业成本做不过它。”刘修才强调,这种大的产业只要政策到位,相信对中国企业是有利的。“华恒生物营收中有近50%来自于海外市场销售。未来10年,如果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现行的生产技术与碳排放模式,成本将是巨大的。相比之下,作为一家生物制造企业,我们在这一变革中拥有独特的优势。”郭恒华举例说,在菌种的发酵过程中采用的厌氧发酵技术,与传统的酶法生产丙氨酸相比,减少了50%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它是非常符合我们的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实际上,低碳本身是ESG的一部分,部分国家地区对ESG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有时甚至成为贸易壁垒的抓手。“要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包括在国内,肯定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建立自己的ESG管理体系。我们在公司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了ESG理念。”赵燕举例,比如在公司治理方面,华熙生物设有ESG战略管理委员会,由外部独立董事来担任;下属公司在一级部门设有ESG战略管理中心,此外还成立了28个ESG战略小组。“我自己担任嘉必优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席,我觉得这是一把手工程。生物制造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工具,人类几千年文明历程打来打去,无非是资源、生存空间你多了我少了,最后产生了武装暴力。21世纪,我们这种生物制造公司要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也会不自觉地承担起ESG的责任。”易德伟表示,从嘉必优自身来讲,试剂怎么快速挥发,如何快速渗透,从技术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ESG。此外,要从解决方案端来体现ESG精神。(央广资本眼)
  转自 学术头条    今日,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医学》的年度特刊盘点了将在 2024 年影响医学发展的 11 项临床试验。  《自然-医学》高级杂志编辑 Ben Johnson 表示,“今年上榜的有首次用于人体的疗法,如碱基编辑、新型疫苗和干细胞,还有 AI 算法、一个 App、免疫疗法等。这些都是前景可观的疗法,但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这些临床试验才能检验它们是否对患者有益。”  人工智能(AI)的应用在榜单中尤为显眼,虽然之前提出过各种可能性,但此类工具很少开展过临床试验。MARS-ED 临床试验正在评估一个 AI 模型是否能协助预测急诊救治的患者在 31 天内的死亡风险。另一项仍在进行的试验正在追踪英国 6 家医院的 15 万名患者,测试 AI 是否能从胸部 X 光片发现哪些患者需要当天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肺癌早期诊断。  上榜的其他癌症试验包括 4-IN-THE-LUNG-RUN,该试验将测试对于初次扫描中未见异常的人来说,每两年的肺癌筛查(使用 CT 扫描)与每年筛查在预防癌症死亡上的有效性是否相同。  在精神健康方面,研究人员正在评估一个 APP 是否能让从没提供过医疗保健服务的女性向社区内有严重抑郁症的妊娠第二期或第三期的孕妇提供基于认知疗法的干预。该试验将比较这个 App 和巴基斯坦郊区社区健康工作者面对面提供的 Thinking Healthy Programme 标准干预的效果。  Best Services Trial 是另一个精神健康试验,该试验通过与针对英国格拉斯哥和伦敦接受寄养照顾的 0-5 岁儿童的常见社工服务进行比较,测试一个婴儿精神健康的干预模型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疫苗是另一个关注点,包括对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疫苗 VIR-1388,以及一个对抗临床疟疾的疫苗——该试验正在布基纳法索、肯尼亚、坦桑尼亚和马里的 5-36 个月非洲儿童中开展。  此外,STEM-PD 试验将源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植入患有中度帕金森病、50-75岁患者的大脑。而 heart-1 试验正在测试 DNA 碱基编辑是否有望作为一种疗法,持续降低患有某种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图|2024 年值得关注的 11 项临床试验  Johnson 表示,“这些上榜的试验显示出正在开展的研究的广度,以及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尝试解决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自然-医学》都将密切关注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体内碱基编辑:Verve Therapeutics攻克高胆固醇遗传疾病的突破  每 300 人中约有 1 人患有杂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这是最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该疾病由 PCSK9 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一种能够降解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蛋白质。尽管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这些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在长期治疗中,大多数患者难以达到理想的 LDL 胆固醇水平。  碱基编辑治疗公司 Verve Therapeutics 进行的 heart-1 试验是全球首次进行的体内 DNA 碱基编辑研究,该试验有潜力证明基于 PCSK9 的碱基编辑治疗方法在持久降低 LDL 胆固醇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  VERVE-101 是一种目前正在研究中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旨在通过单次疗程治疗,通过使肝脏中的 PCSK9 失活来持久降低导致疾病的 LDL 胆固醇。该药物的组成部分包括编码腺嘌呤碱基编辑器的 mRNA,以及包装在脂质纳米粒子中,并通过静脉输注途径传递的导向 RNA。其中期结果已在 2023 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发布。  AI 助力早期肺癌诊断:诺丁汉大学医院开展相关试验  早期诊断肺癌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尽管近三分之四的肺癌在晚期(第 3 或第 4 阶段)被诊断,但无论在哪个阶段进行早期诊断都能够实现更优质、更有效的治疗。胸部 X 光片通常是首次进行肺癌检查的手段,若紧随其后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则有望提前明确诊断。  为测试 AI 是否适用于胸部 X 光片,诺丁汉大学医院 NHS 信托基金会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涵盖 6 家英国医院,共有 15 万名患者参与。一旦拍摄完成,AI 技术将有助于缩短进行 CT 扫描和确诊的时间。  他们此前已经证明,由放射技师即时报告胸部 X 光片可以显著提升效果,将诊断时间从 63 天缩短到 32 天。同时,研究人员还将对由初级医疗机构转诊进行胸部 X 光检查的患者进行 AI 分析。  该团队计划在 2024 年 7 月完成招募,并期望在同年取得试验结果。基于先前的研究,他们的假设是引入 AI 有望帮助更早发现肺癌,将诊断时间减少高达 50%。  研究人员表示:“AI 在医院中的实施通常缺乏对临床影响进行充分分析,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若我们的试验发现诊断时间得到显著改善,很可能会立即导致医疗标准的变更,包括在进行胸部 X 光检查时引入 AI 技术。”  VIR-1388 疫苗:Vir 生物技术展开用于预防 HIV 感染的研究  VIR-1388 是一种用于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疫苗,为评估其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Vir 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设计,覆盖了年龄在18 至 55 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且未感染 HIV 的成年人,他们将接受 VIR-1388 的三个不同剂量水平之一或安慰剂。  VIR-1388 是一种巨细胞病毒(CMV)载体疫苗,能够引起强烈、独特且持久的 T 细胞反应,有望防止 HIV 的传播。这一疫苗的设计得益于先前的 VIR-1111 概念验证试验,该试验证明了其安全性;相较于 VIR-1111,VIR-1388 的衰减程度较小,研究人员认为它应该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总体研究设计包括两个部分。A 部分将是一个引导阶段,招募少量非育龄人群,这些人对 CMV载体呈阳性,并进行频繁的安全监测。B 部分将扩大到更广泛的 CMV 呈阳性参与者,包括有生育潜力的人(他们将需要使用两种避孕措施),安全监测计划与 A 部分类似。此外,还有一个可选的长期随访研究,将参与时间延长至第一剂疫苗接种后最多 3 年。  最近,研究人员已对该研究的首批参与者进行了剂量给药。该试验由 HIV 疫苗试验网络在美国的十个研究地点以及南非的两个研究地点进行,得到了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和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拥有一种针对 HIV 的疫苗显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应用程序(APP)干预:利物浦大学开发心理健康应用以解决全球挑战  全球许多地区都面临提供足够、有效心理保健的挑战,然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缺乏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的问题尤为严重。  为应对这一挑战,由英国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的全球健康转型研究与创新资助,利物浦大学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APP),允许同一社区的同龄女性(没有医疗服务经验)向怀孕第二或第三阶段且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女性提供基于认知疗法的干预。  这项试验将对比该应用程序与在巴基斯坦农村由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的“思考健康计划”疗法的标准面对面版本。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的结果能够激发在这一重要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研究,成为全球治疗常见心理障碍的差距的改变者。  STEM-PD 试验:探索胚胎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前景  大多数帕金森病的临床试验主要关注患有晚期病症的患者。因此,那些病情较早期、可能更容易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被排除在试验之外。  瑞典斯科纳大学医院的 STEM-PD 试验致力于将从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到 50-75 岁之间患有中度帕金森病的患者的大脑中。这是人类胚胎干细胞疗法首次在帕金森病中进行测试。而且,研究的目标是中度患病者,这使得他们最有可能从这种疗法中获益。  首批患者在 2023 年 2 月接受了剂量,研究人员期望在 2024 年底之前获得初步结果。这项试验的进展将有望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并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方法提供有益的经验。  机器学习在急诊患者分层中的新进展:RISKINDEX 评分的验证  在急诊科入院后迅速确定哪些患者处于高危或低危状态,有助于患者护理的决策制定。虽然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用于患者分层的临床风险评分和分诊系统,但它们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表现通常不尽如人意。此外,许多这些风险评分仅在观察队列中进行了诊断验证,而没有验证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影响。  最近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临床风险评分,名为RISKINDEX。该评分利用 AI 模型预测在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的 31 天死亡率。通过在四家荷兰医院中的 266,327 名患者的数据中进行开发和评估,其中包括 710 万份实验室结果,RISKINDEX 的性能优于内科专家。然而,该工具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实际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  MARS-ED 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非劣效性试验。该研究的目标是确定 RISKINDEX 的诊断准确性、政策变化和临床影响,为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试验提供基础。尽管该研究的招募已完成了一半,研究人员预计在 2024 年能够看到结果。  虽然 AI 在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对其进行前瞻性验证的实例相对较少。这种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实际实施可能不如预期。如果 AI 模型经过验证,其效果可能包括识别经过临床判断后仍可能恶化的患者。医生对于 AI 模型的接受和应对方式尚难以预测,但已经观察到,尽管医生通常不会轻易改变他们的看法,但在面对 AI 模型的挑战时,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  NADINA 试验:荷兰癌症研究所领先探索新辅助检查点抑制疗法  近年来,荷兰癌症研究所在新辅助检查点抑制方面取得了先驱性的突破。在黑色素瘤中,新辅助检查点抑制与当前的辅助疗法标准相比的疗效需要在 3 期试验中得到确认,之后新辅助疗法才能被认为是这一患者群体的标准选择。  该研究所的 NADINA 试验是一项国际性、开放标签、双臂、随机分组的 3 期试验,包括 420 名在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患有 3 期切除或未知原发性黑色素瘤的患者。可切除的 3 期黑色素瘤的当前标准是辅助性的抗 PD-1 疗法,该疗法能提高无复发生存率,但在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术后的几年内,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复发,目前尚未发现整体生存的益处。  NADINA 试验旨在比较新辅助伊匹单抗((ipilimumab))加纳武利单抗(Nivolumab)与辅助性纳武利单抗在宏观 3 期黑色素瘤中的疗效。被诊断为复发性或原发性 3 期黑色素瘤的患者,包括最多三个局部转移灶,将被随机分配接受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  实验组患者将接受两个疗程的 80 毫克伊匹利莫单抗加上 240 毫克纳武利单抗,并在第 6 周进行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术。在病理学上出现部分反应或无反应的情况下,手术后将继续接受辅助性纳武利单抗(11 个疗程)或辅助性达布拉非尼加曲美替尼(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持续 46 周)。  标准对照组患者将进行前瞻性治疗性淋巴结切除术,随后接受 12 个疗程的 480 毫克纳武利单抗。主要终点将是事件无进展生存,定义为从随机分组直到进展为无法切除的 3 期或 4 期黑色素瘤、复发性黑色素瘤、新的原发性黑色素瘤或由于黑色素瘤或治疗而死亡的时间。  对抗疟疾的新突破:R21/Matrix-M 疫苗进入第三阶段临床试验  对抗疟疾的疫苗领域面临一个主要挑战,也是导致疫苗研发历经 100 多年才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即这些疫苗需要产生异常高水平的抗体反应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已有 40 多种采用相同孢子囊蛋白抗原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但只有 RTS,S 和 R21 两种显示出了有效性。RTS,S/ASO1 的疫苗效力在接种后的 4 年内从 55% 下降到约 30%,因此长期追踪至关重要。  目前,为对抗临床疟疾,牛津大学和印度血清研究所正在进行一项针对非洲儿童的 R21/Matrix-M 疫苗的第三阶段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该试验包括了标准的年龄基础和季节性疫苗接种方案,适用于 5 至 36个月的儿童。在每个组中,同一疫苗的增强剂(第四剂)将在第三剂后的 12 个月进行接种。  最初的随访期将持续 2 年,从第三剂接种后计算,主要分析将在 12 个月后进行。现在已有 2400 名参与者注册,他们将接受在布基纳法索、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疟疾流行区进行的标准疫苗接种程序。另外,还将有额外的 2400 名参与者接受在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季节性疫苗接种程序。  研究人员坚信,相较于 RTS,S,R21 将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试验后期。这种信心基于 R21 使用的纳米颗粒在表面上具有更高密度的抗原。类似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就因为具备这一特性而能够维持终身的有效性。  这项试验由印度血清研究所资助,该机构已承诺以每剂 3-4 美元的成本生产 1 亿剂疫苗。研究目前已在一个预印本网站上发布了初步结果,并在未来几年中将继续发布关于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的进一步分析。  DESTINY-Breast12 研究:评估 Enhertu 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脑转移是晚期乳腺癌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在 HER2 阳性患者中占约一半。然而,目前只有一种治疗药物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  阿斯利康进行了一项开放、多中心、国际性研究——DESTINY-Breast12 ,旨在评估三杂嘌呤杜菲钨(Enhertu),这是一种靶向 HER2 的抗体-药物结合物(ADC),对患有或不患有脑转移的参与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  这些患者都曾接受过针对 HER2 的先前治疗方案,患有晚期 HER2 阳性乳腺癌,且在转移性设置中接受过不超过两种治疗方案(不包括曲妥班)。目前,有关该治疗在颅内活性方面的信息主要基于非常小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或单一国家的前瞻性病例系列,而在 DESTINY-Breast01、02 和 03 研究中的混合人群中包括了具有活跃和稳定脑转移的患者。  在研究干预停止后,所有参与者将在停药后 7 天内接受治疗结束访视,并在 40 天内进行安全性随访评估。此后,参与者将每 3 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以了解生存状况和任何后续治疗的持续时间,直至死亡、撤回同意或研究结束。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评估药物本身,还在于对 ADC 在颅内的活性进行关键性研究,将代表使用三杂嘌呤杜菲钨治疗脑转移患者的最大规模研究。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尽管它们的体积较大,但某些 ADC 可能在颅内具有活性。  新奥尔良婴儿心理健康模型:帮助处于寄养家庭的儿童发挥潜力  当前在英国有近 10 万名儿童处于寄养家庭,其中许多面临行为挑战和不确定的未来。由于虐待和忽视而被迫离开家庭的儿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更容易面临自杀、失业、监禁以及大多数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新奥尔良干预模型成为一种方法,特别为 0-5 岁的儿童提供强化评估和治疗。  在“最佳服务试验(BeST?)”中,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该模型的首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关注相对于在格拉斯哥和伦敦的寄养家庭中接受通常社会工作服务的 0-5 岁儿童,评估新奥尔良婴儿心理健康干预模型的疗效和成本效益。  该研究将对这些儿童进行为期两年半的随访,并比较他们的心理健康结果。如果这一模型被证明是有效的,它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这些儿童的方式,不仅在英国,更可能在全球范围内。  肺癌筛查:4-IN THE LUNG RUN 试验的前景  目前,两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CT 肺癌筛查能够显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此外,一些较小规模的试验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然而,肺癌筛查的实施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包括进展缓慢和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个原因是最初的 CT 扫描在十个人中就有九个未显示出癌症迹象,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误诊。  伊拉斯谟医学中心进行的“4-IN THE LUNG RUN”试验将比较每 2 年进行筛查与那些在第一次扫描时未出现异常的人每年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对预防癌症死亡的有效性。该试验将在六个欧洲国家对 26,000 人进行筛查。如果肺癌筛查的实施得以优化,预计将会有许多人能够迅速受益于这一高质量的筛查技术,而其他人将面临比之前预期更小的危害,并且医疗费用可能会降低。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境生物高管团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