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钱不可计数和不可估量的区别是什么

美国施压人民币的真正用意是夺取中国的货币控制权
给忽悠人民币升值的网络马甲们纠纠错
一、外汇
1、中国95%以上外汇在谁手中?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有多少?约2.8万亿美元。
货币品种:美元为主;存放在那里?主要在美国各大银行和英、美、日金融公司。
2. 人行靠什么获得这些外汇?
主要是用中国各商业银行法定保证金(这几乎是各大银行的自有资金);其次是增发人民币(这必然会引起国内通货膨胀)───以这些人民币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外汇进行强制兑换,结算后收纳到中国银行手中。理论上,这些外汇不是政府的钱,仍然是外汇储户的,这天文数字的外汇储备,是民间和外来投资者在中国银行中的存款。
为什么对进入的外汇进行强制结算?因为中国不能允许在国内市场直接流通美元或者其他外国货币───任何人无法直接用美元或日元或英镑在中国买卖商品。这是关系国家主权的货币发行权和控制权问题。
如果允许外币比如美元在中国国内市场直接流通,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本国货币的发行权。
事实上,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也不允许在美国市场直接使用人民币。
3.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的庞大的外汇储备是政府的钱?
因为企业或者个人的外汇被银行用人民币直接收购以后,再想换回来是受到国家外汇管制制度限制的,并且是有限额的。
那么,当银行用人民币收购到这些外币后,既然储户无法自由兑换,那么银行就有实际的控制权支配它们,所以庞大的外汇被看成是国家银行的,当然是有道理的。
二、中国政府操控“汇率”了吗?
近来奥巴马亲自出面要求中国政府将人民币(汇率)升值,美国国会也就"中国是否汇率操控国“举行听证会,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1.中国政府在上海办有一个外汇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当然外国人和中国普通公民是不能参与的。包括人行在内的全国几千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在此交易,人民币对外汇的汇率是在这个市场产生的。
2.一个市场上,如果有一家老板掌握了95%以上的商品货源,那他所规定的出让价格也就足以决定该商品的市场价格。同样,在上海外汇交易所,人行抛出的美元买入、卖出价,也就是"市场价"。
市场价格不是消费者需求决定,而是控制商品供给源的资本决定。这是粉碎一切新自由主义市场价格谬论的普世原理。
三、人民币升值的弊和利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四个对象的不同立场去估量,才说的清:
第一,要从货币交易的立场估量。
第二,要从商品交易的立场估量。
先谈货币交易。货币不仅可以买卖商品,也可以直接买卖货币。用货币买卖商品的数量是货币的币值。用一种货币买卖其他货币的数量则是汇率。
币值不等于汇率。每个人都知道,目前用人民币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币值在不断贬值───因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在人民币买卖货币的金融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在不断升值。因为中国政府被美国逼迫不得不操纵让人民币汇率升值。
1,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以买卖货币为业的外资投行(高盛、大摩、索罗斯、“芭比”娃娃等)是一个巨大的获利机会。这个道理其实与购买投资股票,而股票升值后套利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我在人民币升值前用美元购进一笔人民币,那么在人民币升值后我把人民币抛出从银行换回美元,那无疑我将大赚一票美元。
2、同样道理,如果我有一笔欠中国银行的美元债务,当人民币1S=8Y时,我欠银行100美元=800元人民币。那么当人民币升值到1S=6Y后,我所欠债务就缩水而变成100美元=600元人民币。美元债务中内涵的人民币数量自动减少了200元。
换句话說,我手中只要有600元人民币就,可以兑换为100美元,然后归还欠债。
再来谈用人民币买卖商品:
3、对于一个出口企业来说,在人民币升值后,所得到的一笔美元数量能换回的人民币将少了,这对大多数出口企业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
比如我卖100双鞋子,10S一双,得到1000美元。这笔钱汇回中国,升值前我从银行可以领到8000元人民币,那么现在我只能领到6000元人民币。
假如我在中国生产一双鞋的成本是7元人民币,那么在升值前,每出口一双鞋我可以赚1元利润,现在升值后我反倒要发生1元的亏损。砍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没人做,我只能关掉工厂解散工人关门歇业了。
一般来说,中国出口企业的纯利润最多5%到10%,许多出口企业就靠出口退税那点钱活命。
如果人民币升值5%,将有一半以上出口企业生存困难。如果升值10%,那么大多数出口企业只有关门大吉。更要命的是,中国的出口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国现有数千万人在外贸出口企业打工工作───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他们的失业,继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能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弥补升值的损失?要知道“中国制造”所以能横行四海,就是靠价格低廉,靠中国农民工人工劳力成本的廉价,靠做代工。
中国商品卖高价将完全丧失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4.但是对于卖进口商品给中国的那些外国商家,人民币升值将大为利好。肯定是好,因为买同样数量的进口货,所需要的人民币要比升值前大大减少了。
人民币升值多少,卖洋货的净利润就赚多少,一点都不含糊。
除以上之外,人民币升值,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后果:
银行购入美元,在升值前如果是1S换人民币8元收货,那么升值后只能按照6元换1S卖出────8元买进6元卖出,这是大砍头的赔本生意───这个差价的大窟窿该如何填补?
比如,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才仅仅1%,据说就已经造成了1.8万亿人民币的亏损窟窿───问一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老爷们,你们的资产负债表怎么去平衡?
但帐总是要做平的,把这个窟窿堵上只有三条:
一是发行债券,可人行自有资金才219亿,发行1.8万亿的债券,好像是个笑话,以后谁来替你还哪?
二是用国家财政收入填补,虽说政府财政收入年年上升,可年年用光还不够,哪有巨资拨1.8万亿来填这个窟窿?
三是最后一个办法,那就是人行追加发行1.8万亿货币来填窟窿。可这样一来,后果自然是市场物价进一步飞涨────所以人民币升值,必然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同时伴随制造一大批倒闭的出口企业和千万计的失业大军。
五、那么,捧着这天文数字的外汇,汇率不变就无忧了吗?
人行买美元来自各商业银行的钱(保证金)要不要给利息?当然要给!这是金融机构的自有资金,是活命钱。
再说人行也是银行,哪有银行白用别人资金不付利息的?!
但是美元,尤其在现在国际金融风暴后经济不景气时期,基本是零利息(除了买美国国债)。
而国内的贷款利息至少7%以上,一进一出,你也可以算出,每天有多少损失?再说这边把钱白白存在外国银行,这边国内多少中小企业缺资金对银行翘首以待,对国内民间经济的发展,影响和损失不可估量。
当局当然知道这每天的巨额损失,也在想办法止损。因为这个损失最终要用超发货币来填补。
前几年,国务院放行6000亿国债用来从人行购外汇,建投资基金到国外投资,结果频频出师不利(如两房、黑石),不知几多血本无归,如今泥牛入海无消息,杳无信息,似乎就要不了了之。
这几年,当局放松了民间的外汇购买,说是每人每年5万美元,其实有钱者50万,500万都可购买,让民间出国旅游和网购等消费,目的就是为减持外汇。但中国百姓消费有限。可现在出口还是大额顺差,这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还在膨胀。
六、因此,大家不要被人民币升值不升值的问题所迷惑。就是人民币升值一百倍,美国照样会不满意。
问题的关键是: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是否如美国人所说的“中国是在操控汇率”必须放弃?前几天日本政府“干预”日元汇率事,日本央行抛出二万亿日元抑制日元的升值。那么中国是否敢让人民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上自由兑换?
果如此,人民币将立即先升而后大贬值。
因为高盛、大摩、芭比、索罗斯等美国金融恶魔立即会在人民币升值最高位上,把他们近年通过炒作中国房地产和股市所赚到的的大把人民币抛出,然后大赚一把美元。把巨额的金融窟窿甩给中国银行────这个窟窿的后果是银行大量增印人民币转化成为恶性通货膨胀───最后只能让老百姓买单
把全部压力扛在自己身上。
其实,美国根本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不升值,他施压人民币的真正目的集中在所谓“操纵人民币汇率控制权”的问题上。
通过夺取汇率控制权,最终将中国市场的货币发行权夺取到美国英国手里,这才是他们施压中国所想要的真正东西!
附: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http://www.pbc.gov.cn/publish/html/2010s04.htm
「 支持乌有之乡!」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牛伽网2023年06月14日330数字货币的市场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货币开始进入上市公司的范围内,数字货币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货币市场的背景随着比特币价格在2017年飙升,数字货币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数字货币市场,想要分一杯羹。目前,各大交易所上市的数字货币数量已经超过2000种,这极大地推动了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数字货币的成功让更多公司开始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以提高安全性。数字货币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数字货币进入上市公司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数字货币的流行看起来已经不可避免。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使用数字货币相关技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我们可以看到,数字货币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1.数字货币让上市公司减少成本相对于传统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可以减少上市公司的中间费用,更快捷地进行转账。数字货币交易需要短短几秒钟完成,而传统的银行转账则需要数天时间。上市公司利用数字货币快速、便捷的支付方式,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2.数字货币可以扩大上市公司的市场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使得支付过程更加安全、透明。区块链技术可以证明数字货币的来源和去向,因此,数字货币交易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更加可靠,更具保密性。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接受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方式,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更广阔的市场。数字货币的扩散效应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机会和增长空间。3.数字货币让上市公司的交易变得更加透明数字货币所使用的区块链技术让交易变得更透明。数字货币能够减少非法交易的存在,因为交易过程中记录下了每次转账的所有信息。数字货币的流通也可以被查阅并追溯,例如,比特币的流通记录都可以被查询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数字货币交易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打造了更加透明和公平的交易平台。数字货币可以带来不可估量的盈利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让许多人获得了高额的收益。这些收益不仅来自于数字货币本身的升值,还包括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企业和项目投资所获得的收益。随着数字货币行业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涉足数字货币行业,可以从中获得重大的盈利。1.数字货币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数字货币交易所在上市前必须要获得相应的监管批准。这也使得数字货币交易所成为上市公司的不错选择。例如,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在2021年4月公开上市,市值一度达到80亿美元。2.数字货币开发公司的成功案例数字货币的成功也启发了一些上市公司开发数字货币服务,将其应用到实际业务中。比如台湾的一家保险公司上市后,开发了一种名为“ManulifeMOVE”的智能保险产品,将计步器与数字货币结合,以奖励用户保持活动量。3.数字货币对上市公司的风险影响数字货币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当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剧烈时,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市值和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导致公司的股价下跌。为了避免类似的风险,上市公司需要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并密切关注数字货币市场的情况。总结:数字货币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金融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数字货币的成败将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战略和市值产生深远的影响,上市公司需要学会如何利用数字货币的机会,规避其中的风险。");
$("#new-reward").show()
});
$("#close").on("click",
function() {
$("#new-reward").hide();
$("#reward-mask").remove()
});
$(".payment-way").bind("click",
function() {
$(".qrcode-img").hide();
$(".qrCode_" + $(".payment-way").find("input[name=reward-way]:checked").val()).show()
});
中国银行史上的首位董事长叶景葵,执掌大型银行30年,倾心振兴实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与一些银行家收藏红酒或直接收藏金钱不同,他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藏书家作为中国银行史上的首个董事长,叶景葵既有协助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坚守银行信用而抗拒中央政府“停兑令”的闪光片段,更在执掌大型银行30年间,倾心扶持民族工商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在民国多姿多彩的银行家队列中,叶氏潜心藏书、校书,发起设立图书馆,是赫赫有名的藏书家。大清银行末代监督叶景葵真正的银行家生涯,是在一个银行特大案件暴露后开始的。1911年三月,大清银行上下乱成了一锅粥:长期担任总行一把手的监督张允言被降职;营口分行总办罗怡被逮捕;中央派出的调查组来到银行彻查账目……大清银行的这场地震,源自“厚德银行案”曝光。两年前,营口分行总办罗怡利用职权,将大清银行60万两银子私自放给厚德银号,而厚德银号正是他和大清银行理事顾思远合伙私设。同时,罗、顾进一步滥用职权,从大清银行上海、重庆等分行借出巨额资金。银号改为银行后,资金越借越多、且无法还款。1911年二月,度支部一纸奏书将案情曝光。朝廷随即“空降”38岁的叶景葵,整顿和挽救“大厦将倾”的大清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大清银行是清朝网点最多、规模最大的银行。叶景葵临危受命,在于其谙熟财政金融并富有改革精神。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浙江杭州人,1874年生于书宦世家。早年的叶景葵热衷科举,曾在1898年进京赶考,碰上变法维新,科举失利的叶景葵进入张元济办的新学堂――通艺学堂,渐生自强维新之心、实业救国之志。1902年,叶景葵入山西巡抚赵尔巽幕府,从此踏入仕途。一年后赵任湖南巡抚,两年后任盛京将军,叶景葵均随行南北,即使考中进士也放弃而未离左右。在盛京担任文案总办时,叶景葵力倡改革,设财政总局,整理财政,并担任会办,“剔除积弊,未及两年,所入骤增,逾千万”。叶景葵善于理财和勇于改革的一面,得到充分展现。在盛京期间,叶景葵为集资招股修路的浙江铁路公司筹集到股款11万多元。1907年,浙路公司为解决巨额股款的保管和运用,拟成立银行,并取“振兴实业”之义,在杭州创办浙江兴业银行。筹备中的银行资本额为100万元(1万股、每股100元),浙路公司投资40%以上,其余招募商股。公司再次请叶景葵为银行招股。当时,人们对银行所知不多,招股无从谈起,叶景葵“自认股五千元,而将招股事据实辞谢”,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现代商业银行――浙兴银行首批股东。1908年,叶景葵受四川总督赵尔巽之邀,出任四川转运局驻沪总办。当时,浙兴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是其老友樊时勋,叶景葵与浙兴银行高层关系日密,并遥领汉口分行经理近三年,直到1911年春奉旨署理天津造币厂监督,才离沪北上。在造币厂屁股尚未坐热,再次空降大清银行。叶景葵走马上任后,一面处理案件清理,一面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叶景葵起用一批专才,参酌英、日银行制度,改革总行体制,加强对分行的领导,力图改变此前的“人治”色彩,代之以制度管理。1911年10月初,叶景葵奉度支部之命,查办吉林官钱局火灾,并考察东三省币制。这时,武昌起义爆发,刚从吉林行至沈阳的叶景葵闻讯星夜回京,然而北京大清银行已关门歇业。11月5日,叶景葵辞职南下,结束了短暂的大清银行末代监督的生涯。中国首位银行董事长1912年,叶景葵南下后被浙兴银行选为董事。同一年,汉冶萍公司召开股东会,推举叶景葵与其挚友李维格并为经理。但仅仅一年,盛宣怀掌权,叶、李去职。就在这时,沪杭甬铁路收归国有,政府决定将浙路公司股票分期偿还,成立浙路股款清算处。叶景葵由浙路公司大股东蒋抑卮推荐,出任清算处主任。清算过程中,蒋抑卮购入浙路公司出让的大部分浙兴银行股票,成为银行最大股东。这时的浙兴银行,杭州本行与上海、武汉分行各自为政,经营乏力。1915年,叶景葵与蒋抑卮等对其进行了彻底改革:将本行从杭州移至上海,成立总办事处,增设京津网点;改组董事会,选举叶景葵、蒋抑卮、樊时勋等七人为董事;叶、蒋、樊为办事董事,为领导核心;推叶为董事长,全权负责。浙兴银行是我国金融史上最早实行董事长制度的银行,叶景葵成为我国首位银行董事长。1916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抵抗北洋政府“停兑令”时,叶景葵支持中行上海分行继续兑付,代表浙兴银行作为中行商股股东,出面组织中行商股股东会,并任副会长;同时拿出浙兴银行财产向外资银行抵押借款,支持中行上海分行作兑付之用。挤兑风潮平息,中行上海分行抗命成功,浙兴银行声望也大幅提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可计数和不可估量的区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