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工资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涨不过房价

“工资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是世界性的现象,幸亏中国青年有经历过高增长时期的父母,才得以稍占优势。
推陈致新
“工资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是世界性的现象,幸亏中国青年有经历过高增长时期的父母,才得以稍占优势。
近期,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了中国、美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9个国家的年轻人住房情况。报告指出,中国的80、90后年轻人住房拥有率高达70%,遥遥先进第二名墨西哥(46%),也是美国该项指标(35%)的2倍水平。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父母之所以愿意倾尽全家积蓄为后代买房,“丈母娘”刚需功不可没。
中美青年住房拥有率差距这么大,看起来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其实背后有经济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住房拥有率如此之高呢?
中国青年买房的首付,很多来自于父母。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长期维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速长期在10%以上,这让父母那一代人积累了不少资产,可以帮助子女买房。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降到7%左右,且老龄化时代到来,养老支出增加,青年一代买房的难度将逐步上升。
丈母娘为什么喜欢逼女婿买房?很大的原因是买房是最直接的甄别手段。传统社会可以找左邻右舍来打听未来女婿的底细,而如今人口流动大,很难再通过他人来打听底细,因此,小伙子家底如何,通过有没有房子来判断,更加简便省事。另外,中国的丈母娘是最精明的丈母娘,她们也懂得买房越来越难,如果没有房子做依靠,很难相信其会给自己女儿更好的生活,因此,没有房子很难取信于丈母娘。
所以,丈母娘的择婿偏好背后,不是因为丈母娘的生活习惯老套,而是经济形势在决定丈母娘的偏好。
而西方青年自有房屋拥有率低,原因也是经济方面的,而非他们不喜欢安定。以美国为例,经济增速长期在1%-3%,青年自然难以有积蓄买房,而且父母也很难帮得上忙,因为美国的储蓄率总体上远低于中国。另一方面,美国房产税很高,拥有房产不仅是拥有资产,同样也是一个负担。因此,没有足够的准备,年轻人不敢轻易买房。
“工资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是世界性的现象。在这份报告中,除了中国和马来西亚,2017年其余7国的实际工资增长幅度都被预测在低于2%的水平,而发达国家的房价涨幅大体都在5%以上的水平。而这是全球连续多年的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宽松货币在全球都推高了房价,同时,却无助于经济的真实增长。幸亏中国青年有经历过高增长时期的父母,才得以在这全球性的难题中稍占优势。
另外一个现象是,全球人口都在向大城市集中,即便是像日本这样的老龄化国家,人口也越来越多地涌向东京等特大城市。中国青年尽管自有住房比例高,但这些自有住房和他们流向的地区,未必是吻合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青年人在大城市租房住。而且,未来这个趋势还将加大。
作者:邓新华(学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美尔雅期货美尔雅期货
微信号 whqh888
功能介绍 做一流的衍生品服务专家!客服热线:400-700-0068
发表于
来源:智谷趋势(zgtrend)
作者:夏虫 暴雨
在2023年,会有哪些重大事件影响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跟大家盘一下。
猜想一:GDP增长能恢复到5%以上吗?
2023,普通人拼多多,国家拼经济,能拼到什么程度?
看官方将2023年经济增速定到多少。
经济学家们也分成了两派,有“高5派”和“低5派”。不过,体制内的专家或国内学者,大多还是“高5派”,主张经济增速应保持5%以上。甚至有专家称“GDP增长5%是底线”。
几天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GDP最终核实数同比增长8.4%,上修0.3个百分点,比初步核算数足足增加了5567亿元!
别看只有0.3,小小的数字暗藏玄机。意味着2022的GDP增速可以更低,由于2022年经济基数较低,就给2023留了更大的反弹空间。
2022年中国经济呈现较大波动,第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是4.8%、0.4%、3.9%,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为3%。四季度不少人阳在家,所以2022全年增速要超过3.5%,压力不小。
我更倾向于认为,2023年“超5”是底线。5%,是中美经济能否逆转的关键点,也是中国人信心和预期的关键点。
过去大家认为中国经济赶超美国是毫无悬念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2019年底中国GDP占美国的比例为66.8%,但到2021年底这一比例已升至76.1%。但2022年前三季度下降到68.3%,可以预见全年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如果要回升至2021年76.1%的高点,则要么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明显高于5%的增速,或者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
5%,有可能吗?
猜想二:疫情会在今年五月份结束吗?
新冠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眼下,国内主要流行的是BA.5.2和BF.7,二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感染康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能让人们在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
然而,与这两种毒株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这意味着放开后,人们感染新毒株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病毒注定会持续变异,并且朝着会“传播力强、致病力弱”方向进化。
至于中国的疫情究竟能在什么时候结束?我个人乐观地认为,或许就在5月份。
参考新加坡的防疫过程,2021年9月新加坡正式开始转变,从清零转向放松,在这个过程中也迎来了第一波阵痛期,持续了3个月左右。
到今年3月份,新加坡迎来第二波疫情。虽然这波由奥密克戎带来了新的一轮感染高峰,但新加坡还是毅然迈向与病毒共存的道路。从政策的转向到社会新秩序的建立,耗时约莫在5个月左右。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面向全国讲话中,强调了国民心理的调整,“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
中国也是如此。眼下,国内针对新冠的第三款口服药获批上市,共有13款获批的新冠疫苗,整体的医疗体系也在加紧调整完善。
尽管不能完全摆脱疫情的困扰,但是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和经济生活上,都将走向新的道路。
曾经的“疫情导向型”社会,也将重回正轨。
猜想三:珠三角长三角会出现“新型用工荒”吗?
2023年,东西南北中,发财还到广东吗?
返乡潮即将来临,很多省份忙着出海抢订单时,长三角、珠三角已经打响招工“第一枪”。又是到人家门口跨省招工,又是猛砸“大礼包”请打工人就地过年,说白了就一个目的——节后稳岗留工,把“订单”敲定成“定单”。
但返乡潮逆向而行的“抢人”、留人背后,一个趋势不容忽视:吸纳了全国半数以上农民工的东部地区,农民工总量已从2015年16439万人减少到2021年15438万人,短短6年减少了1000万人。
仅珠三角地区,过去4年间就减少超500万人。
三年疫情,更是加速新一轮农民工回流。比如河南,在2022年10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省新增返乡创业137万人、带动就业900多万人。另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率达到90.7%。
很多农民工,已经不需要丢下孩子和老人跨省打工了,本地就有就业机会。那是否意味着,2023年珠三角、长三角的“用工荒”会加剧?
或许,我们要担心的是“新型用工荒”。
一方面,随着产业链的全球重组,国内的生产订单可能会减少,用工规模会萎缩。
另一方面,打工人对涨工资是有期待的,但当劳动力成本上升到临界点,工厂老板会狠下心上机器人。毕竟一台机器人抵得上10个工人。
以后缺的就不再是流水线上的农民工了,而是懂得操作自动化机器的技能型人才。
猜想四:2023年,工作会更好找吗?
经历过这三年听得耳朵都起茧的“今年工作不好找”后,这可能是还在找工作的年轻人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了。
但很抱歉的是,我们只能给一个相对不那么乐观的答案。
鉴于2023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人人都说今年是“最难毕业季”。
然而,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无疑会再“卷”出新高度。
去年,不少大学生选择了稍避锋芒,暂时回避这个拥挤的就业竞争时代。如中国政法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显示,截至8月31日,2088个本科生中,仅有163人签约就业,占毕业去向落实总数的8.7%。
都不就业了,剩下的人去哪儿了呢?——深造。数据显示,1547名本科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或读研或出国留学,这人数是选择就业人数的9倍。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眼下却是就业门槛被堆得越来越高,就业预期也被推高。
与此同时,房企和互联网大厂们还在降本增效阶段,或关闭产品线,或取消校招。2022年最后一个月,字节、B站、小米和知乎都传出了优化的消息。
当然,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老祖宗告诉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现在外卖、家政和房产中介等相对低端行业的学历高端化,越来越明显。
轻体力劳动活也突然走俏,如保安、保洁、保姆这“吉祥三宝”成了不少年轻人感兴趣的理想职业,他们在这个时代选择提前进入人生下半场。
这些工作机会,深入钻研,也能成为一行专家。
猜想五:中国会迎来60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吗?
中国很快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
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数量将在2023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第一人口大国”易主,这并不意外。因为中国人确实“生不动”了。
从2021年末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披露的数据来看,已经有超一半人口在负增长,整年全国新增人口只有48万。
2022更不乐观。育龄女性数量持续下降,年轻一代生意意愿持续低迷。根据七普数据,2021年育龄女性数量比2020年减少450多万人,2022年又比2021年减少约400万人。
从各地目前已公布的数据看,2022年出生人口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比如山东德州,2022年1-9月出生23256人,同比下降9%;安徽阜阳,截至统计年度6月,全市出生42473人,较去年同期下降18.6%。
2022年的新生儿数量尚未公布,但跌破1000万是必然的,甚至可能逼近900万。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叠加2022年庞大的感染人群……2022年可能出现了“超额死亡”。
这一减一增,我们预测中国可能在2022年就迎来60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
2023年会扭转颓势吗?
应该不会,中国新生儿的数量可能在2023年创下新低。因为要考虑新冠疫苗注射因素和未来经济预期,很多女性不愿意在2023年怀孕。
可以预见,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连锁反应将像海啸般席卷而来:幼儿园一孩难求,教师这个铁饭碗不再香,奶粉企业最好转型卖避孕套。
猜想六:今年房价还会再涨吗?
今年的房价,究竟是“涨涨涨”还是“跌跌跌”?
从来没有一样东西像房子一样,能在这么大程度上牵动全体中国人敏感的神经。
事实上,继被政策和市场痛殴两年有余后,房地产真的要重回历史舞台了。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公文中,支持消费的排序是:住房、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房地产喜提第一。
与此同时,让多头们都不敢想的是,年末房地产竟然再被重申“支柱”地位。
遍观总体形势,明年二季度开始,房地产的强势崛起,已经是板上钉钉。
然而,不管是从出生人口、居民杠杆率还是城镇化率来看,房地产已经进入中年时期,即存量时代。
需求减少,大量房子过剩,就意味着上一轮的普涨行情再难重现,因此明年必然是“K形复苏”的一年——说白了就是分化。
行业上,憋屈了三年的地产人会发现,今年还有不少房企会消失,另一部分国资属性或是优质民营房企,则会站稳脚跟,持续吞并更多市场份额。
楼市上,我们会迎来一场地方跟老百姓钱包之间的大型拉锯战,刺激政策还将陆续有来,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如愿以偿。
区域分化、地段分化、产品分化则成为主旋律。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温和增值,其余或随大市走动,或加速下坠。
因此,大城市宜抓紧做好置换,小城市则无需过多关心房价。
猜想七:互联网大佬们会高调回归吗?
大佬们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目光。
2022年关将至时,互联网大佬们在内部总结大会上纷纷发飙,尺度也是惊天,似乎在助力媒体完成年度KPI。
先有腾讯马化腾怒斥“腾讯内部贪腐问题触目惊心”“要砍掉该砍的业务”“买量是踩坑”;
再有京东刘强东痛批“中高层拿PPT欺骗自己”“要回归商业本质”;
后又有阿里巴巴张勇用最严厉的内部信,敲打阿里云,称“「客户第一」的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标语”。
大佬们密集发声,注定2023年会是互联网大调整之年。
在中国经济全力追求复苏的档口,大家期待这些互联网大佬能带领平台企业走出谷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从“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反垄断时期,到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台企业的身份就判若霄壤。
这些迹象都在表明,在反垄断期战术性归隐的互联网大佬们,似乎要重出江湖了,更多参与到大厂的实际业务中来。甚至有媒体称“现在的悬念是另一位马总何时回归”。
不过我们预测,大佬们并不会高调回归,毕竟都是深谙经济运行的聪明人。他们在幕后,也许从未离开过。
猜想八:2023年大家会报复性消费吗?
“新十条”发布后,“阳康”们躺满了三亚的沙滩,报复性旅游似乎开始了。
比旅游人更忙的是银行人,报复性存款更早到来。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余额暴增12.7万亿,创下历史新高。如果再减去贷款余额,前10个月的时间,老百姓就往银行存了9.3万亿,接近过去十年居民净存款增加的总和。
10个月时间,就堆出了过去10年的存款总和。
说明许多人,其实是手里有“粮”的,那2023年会报复性消费吗?
可能有点悬。
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23年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选择更明智,消费未降级”的消费趋势,消费者们并没有在选择品牌和产品时妥协,而是更加谨慎的进行权衡,更积极地寻找折扣和促销。
说白了,2023年还是利好拼多多的一年。大家对换手机、换汽车等大件消费会更谨慎。
一个好消息是,特斯拉、苹果,都一改过往的“高冷”范儿,频繁降价开启卷网模式。
各大渠道都有不少捡漏机会,为“吃土打工人”送来福音。
当然,我们也期待其他配套措施的跟进,消除三座大山,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真的迎来报复性消费。
猜想九:俄乌冲突会结束吗?
俄乌冲突,恐怕是去年最大黑天鹅。
你知道俄乌打了多少天了吗?
去年2月24日,普京宣布对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标志着俄乌冲突全面爆发。
这是一场人类三十年未有的大冲突,而这场大仗已经进行了312天,彻底改变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全球股市、汇市、能源、粮食和各种原材料都发生极大动荡,欧洲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陷入僵持,双方的制裁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从限制出口到各行各业,经济上的“分割”大势十分明显。
这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拖累。IMF指出,俄乌冲突使全球经济复苏遭受巨大挫折,其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
而最新的动向,是俄罗斯策动乌东四州独立并入俄罗斯。因此,在美国依旧给予乌克兰军事支援的情况下,乌克兰的反侵略军事行动必定会继续坚持下去。
在这个大背景下,俄乌双方很难重回谈判桌上。
2023年,不确定性从未远离。
猜想十:2023年会比2022年更好吗?
当新的一年钟声响起,这三年,才算真正翻篇。
自由追寻诗和远方,自由拥抱爱人的生活,在阳光下放声大笑的生活,真的要来临。我们可以真切地活在每一个具体的瞬间。
今年,一定不会比2022年更糟糕了。
或许不能一夜暴富,不能飞黄腾达,但祝愿每一个温馨小愿望都能实现。
2023,还是要满怀希望!
2023年,大家都有什么愿望呢?欢迎大家留言。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它为一个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据悉,帝都深处的人也会在睡前打开这个号。高层会议、宏观经济、城市脉络、政策变动……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End-
今日期货市场收盘上涨品种居多
其中,20号胶涨3.58%
橡胶、LU、豆一涨超2%
(点击下方即可观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智谷趋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期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美尔雅期货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字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为转载内容,如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权利人可自行通知该用户及时采取删除、修正侵权内容等必要措施或依法采取其他权利主张,美尔雅期货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但会积极协助权利人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等处理。

首页 > 科技 > 内容
2021-11-30 01:34:06
工资与房价,永远是最扎心的两个话题。
在平时的生活里,经常能听到有人抱怨,什么东西都在涨价,就是看不到工资涨。
小编有时也能在留言里看到,去看了许多售楼部,也心动了不少次,但无奈价格太高,就是不吃不喝多少年都买不起。
但是吐槽归吐槽,滁州的房价真的已经高到不吃不喝都买不起的程度了吗?滁州人的工资真的很低吗?
平均月薪5022元
滁州人你拖后腿了吗
首先,我们来看滁州的工资水平:
目前关于滁州2020年人均工资的官方数据还未出炉,但是从部分网络招聘平台上也能了解到大概的工资水平。
从招聘平台的统计数据来看,滁州2021年平均工资水平为5022元/月。
其中,薪酬区间向4500-6000元/月集中,占比为24%,也是占比最高薪酬区间;3000-4500元/月是占比第二大的薪酬区间,为22%;两者占比总和近一半。
也就是说,滁州近一半的工薪一族,工资在3000-6000元/月。
以上仅是人均薪资的水平,并不代表最终到手可以使用的钱就是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何?
4月7日,滁州市统计局公布了《滁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滁州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51元,较上年上涨5.8%,平均到每月仅为3004.25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总体上体现的是每个人一年真正可以使用的收入金额。
所以仅从数据来看,大部分人所能拿到的工资水平在滁州正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放到滁州日益上升的房价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新房均价8255元/㎡
滁州人还买得起房子吗?
滁州的房价,尤其是热点区域的房价,永远不缺热度!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滁州新房均价8255元/㎡,环比有小幅的上升!
可见,相比滁州的平均薪酬,房价依旧处于高位。
(数据来源中国房价行情网)
放眼滁州楼市,新房均价基本在8000-9000元/㎡,热门板块房价可能达到了10000 元/㎡。
细化到板块来说,各板块差异化还是很大。
主城区曾经多年没有新项目开发,一有开发就让人望而却步,滁州市区楼面价最高的地块就在这里,达到了近6500元/㎡,未来注定占据了房价“高地”;
其次是城南板块,以及其子板块明湖和高铁片区,这在滁州楼市属于中坚力量,新房均价在9000-11000元/㎡这个区间;
加速发展的琅琊新区、城东板块,尤其是城东的苏滁片区,众多利好政策倾斜、配套加速落地,新房均价目前还在平易近人的水平,为7500-8800元/㎡;
而乌衣板块因区域因素,整体开发进度偏慢,未来发展时间较长,属于滁州的房价洼地,不论是出于何种购房原因,都需要多加考虑。
除去一些其他的,假设不吃不喝不用的话,一年有6万。如果想在滁州买一套约100㎡的新房的话,小编在这里帮大家算了算:
城南板块购买一套100㎡的新房,平均约95万元,可能需要工作约15.8年才能买的起;
在主城区购买一套100㎡的新房,平均约130万元,可能需要工作约21.7年才能买的起;
在琅琊新区购买一套100㎡的新房,平均约85万元,可能需要工作约14.2年才能买的起;
在城东板块购买一套100㎡的新房,平均约80万元,可能需要工作约13.4年才能买的起;
在乌衣板块购买一套100㎡的二手房,平均约60万元,可能需要工作约10年才能买的起;
看完这组数据,假设大学毕业22岁,以滁州5022元/月的工资水准,想要在城南支付首付,每个月不吃不喝不消费,也需要将近3.2年左右才能凑齐;全款买一套房子,需要15.8年!如果想要在城南买房,最少在40岁之后才能买下。
假设在家里的赞助下,凑够了首付在滁州买了一套房子,但是别忘了,买完房子之后还有后续的月供。
以滁州平均房价8255元/㎡,最低首付两成,新房首套房贷款利率5.88%,纯商业贷款,等额本息还款30年计算,月供需要3908.63元。
这样看,不吃不喝凑齐首付后,平均工资扣除月供后,每个月仅剩1000元左右可以个人开销。
但是没有人能做到不吃不喝。
所以,现在一套的房子动辄就是近百万,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想要靠自己的实力打拼一套房产,实在是太难了……
滁州人到底要不要买房
房子不是必需品,但大多数普通人未来都需要结婚生子,婚房和学区就成了必需品。
一旦到了适婚年龄,除了被催婚、催生外,滁州人被问最多的问题是:你买房了吗?打算什么时候买?
另外,我们也能看到滁州的发展利好越来越多,例如昨天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出炉,滁州在圈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未来城市潜力将会被进一步发掘。
左右房价的因素有很多,人口需求、发展预期……这些都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我们或许改变不了。
但是,你可以改变你的现状,与其天天在抱怨房价太高的生活中度过,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去提升自己的工资。
最后,按照目前的形势,滁州未来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房价下跌几乎是不可能的,有能力且需要买房的,还是早点买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资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