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收入财政收入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

霍邱县20211-12财政收支情况简析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亿元,占年初预算114.9%,超序时进度14.9个百分点,同比增收4.5亿元、增长23.6%。完成非税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分部门看,税务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占年初预算%,超序时进度同比增收亿元、增长%;财政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占年初预算%,序时进度同比亿元、增长%。

全县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占年初预算的%,同比减少15亿、下降16%。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共完成亿元,占总支出的%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月份,我县共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4亿),上级补助收入0.6亿元,调入资金0.8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亿元(含再融资债券收入0.4亿元),上年结余0.2亿元,收入合计亿元。

 1-12月份,全县共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28.4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相关支出14.7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0.3亿元、省专项支出0.4亿元、调出资金3.5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9.5亿元,结余0.1亿元。

三、收支运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好于预期。

霍邱县2021年1-12月份各税种税收完成情况表(全口径)

2、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今年以来,财政部门积极调结构、优支出,着力保障社会保障、教育等重点领域支出,同时在服务民生和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1-12月份,民生支出6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增幅较大。加快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截至12月底,全县2020年(发行12.2亿元)、2021年(发行12.0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分别支出12.2亿元、10.45亿元,支出进度为100%、86.8%,分别居全市第1位、第2位,有力支持了公共卫生、职业教育、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公益性项目建设。

四、1-12月财政收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县域经济,近年来,随着铁矿资源的大批量开采利用,与之相关的产业逐步占据了我县经济的主导地位,税收及经济贡献率都日益增加。但税收呈现出对重点行业高度依赖、税收结构单一、铁精粉价格不稳定等影响。

(一)税收高度依赖重点行业

占税收总收入比重(%)

(二)铁精粉价格“五连跌”

铁精粉价格被称为铁矿业税收的“晴雨表”,2021年以来,铁精粉价格一路走高,进入7月份以来,受国际国内因素影响,铁精粉价格由一路飙升至1492.4元/吨,较上年同期750元/吨上涨742.4元/吨。自进入8月份以来,铁精粉价格实现五连跌,1280.5元/吨、1084.7元/吨、949.2元/吨、825.6元/吨、811.4元/吨。铁精粉价格连续下达波及我县相关产业税收。

(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明显

1、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同比减少较多。截至12月底,上级下达我县转移支付资金48.1亿元,上年同期,上级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5.1亿元,较上年减少17亿元。主要是:去年因疫情下达的特殊转移支付4.4亿元、移民迁建上级专项资金4.5亿元今年没有,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减少2.5亿元等、均衡性转移支付较减少3亿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减少0.7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减少1亿元;2、去年消化了2017和2018年度一次性奖励5.3亿元(其中:教育支出4.3亿元),列入当年支出;3、部分资金支付方式发生变化。今年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大多纳入直达资金管理,需直接拨付给个人和企业,不得拨入专户。截至12月底,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共计16.5亿元(直达资金16.3亿元,参照直达资金0.2亿元),支付16亿元,支付率96.9%。

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做好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始终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的原则不动摇,依法征税,坚决落实政策应减免尽减免,坚决禁止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以及以清缴补缴为名增加市场主体不合理负担。强化税源监控,开展经济分析。2021年我县167户重点税源企业创造了我县84.16%的税收,根据二八原理,税务部门将持续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预测及管理,为精准预测收入工作打好基础。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形成数据支撑详实、分析透彻的税收经济分析材料为税收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做强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霍邱县2022年1月财政收入分月预测分析表

截至本月底 预计完成额

加强调度,加快支出进度。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遵循零基预算和无预算不执行的基本原则,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地方财政运行监测,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资金支出监控力度,确保资金按序时进度支出,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是加强财政风险防控。加大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加强对金融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严控财政金融风险。重点加强对财政性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监管,加大“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构建防范财政资金风险机制。

是抓好其他重点工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持续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直达资金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存量资金清理、预算公开等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推进2022年全县民生工程实施、做好市民生工程督查整改工作;做好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落实涉农整合资金实施方案,通报整合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对整合资金使用绩效的监督检查;抓好隐形债务数据核查、社会保障、扫黑除恶、金融监管、非税征管、政府采购、政府性债务管理、国资管理、营商环境、四送一服、“小金库”及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等工作。

附:1.霍邱县2021年12月份财政收入月报表(附表一)

2.霍邱县2021年12月份财政支出月报表(附表二)

    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

    呈:税务局,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局班子成员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

所谓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充裕与否。
财政收入:财政分配关系。
从动态的角度看,财政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财政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财政收入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m)。
2.工资收入(个人所得税)
(三)财政收入的重要性
1.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
2.是政府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
3.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广义和狭义的财政收入
广义: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财源,包括预算内收入(指纳入政府预算的财政收入)和预算外收入(指不纳入政府预算的财政收入)。
本章所讲的财政收入也是狭义的财政收入。
所谓财政收入的分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方法,对财政收入进行科学、系统的排列和组合。

注:政府因发行公债而产生的债务负担,尤其是利息负担,要靠未来财政收入的增长来解决,因此,通常又把公债视为未来的税收。
(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依据
财政收入的分类依据主要有四大类。
1.不同性质和不同特点的财政收入,表现为相应不同的财政收入形式。也就是说所谓财政收入形式,实际上就是政府利用什么名称、
采用什么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的问题。例如,政府以强制的、无偿的方式取得税收收入,而以有偿方式取得债务收入等等。这里所说的
税收收入和债务收入就分别属于不同的财政收入形式。
2.政府之所以能够取得财政收入,凭借的是政府具有的征收权力。财政收入分为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例如,税收
就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而政府接收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非强制性财政收入。
3.经济作为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对财政分配过程和财政收入本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通过对
财政收入入来源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反映出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成分和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情况及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
4.政府在财政收入的筹集和使用中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责和权限的划分,必须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按照
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将财政收入接税种划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通过这种分类,有利于分析研究财政
收入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上下
级之间的纵向配置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正确处理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和预算关系,有利于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利的
稳定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根据财政收入分类的四大依据,我们可以对财政收入做出如下的分类。
1.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分类(按财政收入项目分类)
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
作用:这种分类方法突出了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财政收入分类方法,在我国的财政统计工作中经
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类方法。
(1)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0%以上。
根据我国现行税制,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①根据流转额征税的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
营业税和关税等;②根据所得额征税的所得税类,包括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③根据资源征税的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④根据财产征税的财产
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⑤根据行为征税的行为税类,包括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各种税收的相互配合运用,
使我国现已形成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税制体系。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
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属于财政资金范畴。广义地说,非税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
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收入。
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
①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②政府性基金。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③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实行特许经营项目
的有偿出让收入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门票收入,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取得的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
④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
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
⑤彩票公益金。这是指政府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的专项财政资金。
⑥罚没收入。这是指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执行处罚的部门依法实施处罚取得的罚没款和没收物品的折价收入。
⑦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非定向捐赠货币收入,不包括定向捐赠货币收入、实物捐赠收入以及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或者其他民间组织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⑧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事业单位收入,这部分收入必须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⑨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这是指税收和非税收入产生的利息收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息。
⑩其他政府非税收入。这是指除税收以外的政府财政收入。
此外,广义的非税收入还应包括国债等债务收入。
所谓债务收入,是指国家为筹集财政收入,按照还本付息方式向国内个人、团体和向外国的借款收入。它包括发行公债收入,向外国
政府、国际组织借款收入和其他借款收入等。
以前,债务收入、列入政府预算,现在,不列入一般预算收入,而是债务收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
【例题多选题】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不同,财政收入可分为( )。
解析: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是以财政收入的征收权力为标准的分类。
2.以财政收入的征收权力为标准分类
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
(1)强制性财政收入。强制性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依据强制性财政征收权力所取得的财政收入,主要内容包括:
②罚没收入。罚款和没收品收入、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款收入。
③强制公债。即政府发行的,在公债应募条件中规定凡符合应募条件者必须认购的公债收入。
(2)非强制性财政收入。非强制性财政收入是政府依据法定的非强制性财政得的财政收入。主要内容包括:
①国有资产收益。这是国家依据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获取的财政收入。
③规费收入。规费收入实际上相当于政府因提供特殊服务而取得的一种报酬。
国家征收规费收入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某些行为进行管理和统计,取得收入则在其次。
④其他收入。如捐赠收入等。
3.以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标准分类
按照财政收入的来源进行分类,包括两种具体的分类角度:
(1)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资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外商
独资经济收入和个体经济收入等等。
(2)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农业部门收入、商业流通部门收入、建筑业收入、邮电通讯
4.以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分类
以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为标准,按税种可以将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中央税。中央税种应是税源集中、收入较大的税种。我国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均划为中央税,如关税、消
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2)地方税。地方税种应是税源分散、与地方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的税种。我国将税源分散、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如契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种应是那些既能兼顾各方面经济利益,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积极性的税种。我国将
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和证券交易税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地方税。
解析:A、C属于中央税。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适量的财政收入是介于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财政收入量。
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适度的财政收入规模可以使各市场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恰如其分的互补关系,
使资源的消耗获得最优的整体效益。
第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若政府财政集中过多,就会改变个人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投资和消费的量的变
化。税负过高,也会降低企业纳税人从事投资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致使再投资与消费之间结构失衡,迸而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第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公共需要和个别需要,都要以GDP所代表的产品和劳务来满
足。公共需要满足程度与个别需要满足程度的最佳结合点,实际上就是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重。
财政收入规模有多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有多快,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和社
会因素,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市场价格变动。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各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一国的经济
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
生产技术水平(即技术进步)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就有了充分的财
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是收入分配的一个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条件既定的
条件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规模也是不同的。
一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分配模式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
政府的分配政策,最主要地反映在税收政策上。
只要政府调整其收入分配政策,就必然会引起政府收入规模的变化,
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防止平均主义与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初次分配领
域和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
政府财政收入己经完全货币化,而货币收入必然受价格对币值的影响,因此,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分配,必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的
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上涨是正常的现象,当价格
持续大幅度地上涨时就形成了通货膨胀;反之,价格持续地下降就会形成通货紧缩。
市场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1)当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时,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2)当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时,财政收入名义正增长,
(3)当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大体一致时,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增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引发市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二是现行的财政收
引发市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一般来说,连年的财政赤字通常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当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造成流通中过多的货
币投放时,财政就能通过财政赤字从GDP的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GDP只有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
的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即价格上升导致财政收入增长,因此,此时的财政收入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GDP正常增量
的分配所得;二是价格再分配所得。后者就是西方财政学者所说的"通货膨胀税"。
决定市场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
①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纳税人使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使财政在价格再分配
中所得的份额有所增加。
②以比例税率为主的流转税制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
③如果实行的是以定额税率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则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虽然有名义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财政收入作为政府的理财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因素、体制因素和社会因素。
【例题单选题】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
(一)财政收入的顶目构成
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是指按财政收入形式分析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这种结构的发展变化,是我国财政收入制度变化的反映。
税收收入占我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达90%以上,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在财政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同时允许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合资经济、外资经济、股份制
经济和城乡个体经济。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及其他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它们为财政贡献的税收等收入也逐步增加。而它们所提供的财政收
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同这些经济成分的增长速度不相称。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对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说明各生产流通部门在提供财政收入中的贡献及其贡献程度。这里所说的部门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部门分类,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二是按照现代意义上的产业
分类,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两大部门。
随着房地产、商业、金融和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财政收入来自于这些部门的份额呈现上升的态势,这些行业已经成长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非
现代产业结构分类可将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的生产物取之于自然,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等;
第二产业的属性是取之于自然的加工生产物,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等工业部门。以上两大产业部门都是有形物质财富
第三产业部门则属于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包括商业、金融业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公益事业等部门,简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收入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