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董事长是谁

【亿邦原创】在9月10日阿里巴巴迎来20周年之际,马云也将辞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投身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商海闯荡20年,马云不仅收获了财富和荣誉,也结识了各行业领域的商业伙伴,下面就跟随亿邦动力一起盘点,这些商业大佬眼中的马云是怎样的?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

“今天就不评论我们的同行了,因为跟马云私交也非常好,也是有竞争有合作,在一起共同投资的公司都有五六家了。有竞争有合作这是一种常态,所以也不必太妖魔化大家的竞争。大家都是十几年摸爬滚打,从小小的公司一点点很努力地去竞争。包括说电子商务,阿里巴巴也是很坚强地打败了国外的对手,赢得市场。所以说大家都是互相敬重的。”

京东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

“马云有马云的性格,我感觉在任何时候,他一定要站在更高层面看问题,不愿意跟你就事论事地探讨。他口才很好,讲话特别有激情,所有问题都要站在一个最高的高点,从人类、国家、社会。我们和阿里巴巴不可避免有一定竞争,但是二者建立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是比拼哪家公司能够活一百年,我相信我的商业模式绝对可以存活一百年,马云一定会逐步学我们,一定是的。”

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彭蕾:

“他很多事情我都不爽,也不是很看得惯,但我能够依然对他保持最初的尊敬和佩服。我知道他身上也有他的弱点,但是对于他的格局观和他的悟性,还有一些判断,还有一些他身上的魅力,还是令我很欣赏,发自内心的。”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

“我觉得马云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总是考虑得很长远,同时他也非常在乎别人,我们一直肩并肩工作,在性格上我们也非常互补。他给了我很多创意的想法,这其中蕴含着很多机会,很值得深思熟虑。我们更像是朋友,互相分享想法,有时和生意有关,有时和生意无关。”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

“我跟任正非之间不知道差了多少个马云,跟马云中间也不知道差多少个任正非,这俩都是我膜拜的对象,人家可以把公司管得很强,对我来说我缺乏这种管理的能力,我的强项在于创造力和想法,历史上证明,我也有很多好业务,像路由器和儿童手表。如果比懂技术、懂产品,可能马云不如我;但是他比我更懂领导力和人性,所以马云可以驾驭更大的事业。”

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

“马云他有几个特质,他看问题可以比较快地抓住非常实质的、非常核心的问题;另外一个看问题很有格局,能够看到很关键的核心问题。很多人觉得他眼光非常好,看问题非常远,这是他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作为朋友、同行最钦佩的地方。”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

“到了2008年,搜狐好像处在一个鼎盛时期,实际上那个时候我的管理模式是有问题的,对产品技术不够重视,或者我本人不够勤奋,我就飘飘然地享受自己的名声。我有时候在酒吧唱歌玩,那时候马云也在北京,我叫马云出来玩,他到12点才过来,待半个小时就走了,那时候他在拼命地干活。”

58同城CEO姚劲波:

“我最崇拜的企业家就是马云,因为两人要做的事情很像。马云是把中小制造业者带入互联网,我是把规模更小但总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务业者带入互联网。”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马云是互联网的大佬,不需要风口,而是自己造风。我与马总有着共同的理念:认真做梦,踏实做事,最终成为造风者。”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

“马云强大得不得了,是我们中国新一代企业家里面最成功的了。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天,我相信整个中国企业界、无数的企业家在通宵达旦地看阿里上市的全过程,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无比骄傲的。马云在美国那样的市场里面,一个中国人创造了IPO的奇迹。”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谈愿景、谈未来,怎么激励员工热情?如果自己都没有热情,怎么把别人的激情激发出来?在这方面我是非常佩服马云的,他自己有非常远大的志向,而且能够描述清楚那个未来,真的让人相信。”

“马云是中国企业家里最有格局的,这个格局来源于他的视野,这个视野和他的英语有关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话,英语不是他的语言而是他的眼界。他是中国最早因为英语好可以去全世界交流的企业家。”

“马云本身是值得交的好朋友,没坑过朋友,你就纵观他这十几年,他没坑过朋友的钱。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对马云还真是非常佩服,马云应该讲是一个企业战略家,我比他岁数要差20岁,公司资历也比他老,但是确实眼看着他说的一些事情真的做到了,而且甚至超前做到了。这时的我不得不认真去研究他凭什么有这个底气说话,说完之后他是怎么做事的。另外,他在应对不可确定的各方面因素,(这方面)我觉得他做得挺漂亮。”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

“马云长得蛮弱小的,其实气场超大,他为什么把阿里巴巴建成这么伟大的公司,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他的管理永远不是在管事,而是在管好人。我觉得马云最大的欣赏点就是远见,马云跟你谈的事都是十年之后的事,他在跟你聊这件事的时候,你总是觉得这事情不靠谱,但是他干着干着就把这事干靠谱了。”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他很会学习,到处看、到处走、到处沟通。发觉对他的企业有帮助的,那么他会去做;对他不够有帮助,那么他也会去了解,这就奠定了他的知识面。他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营销大家,我觉得跟他的知识积累、勇于创新和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

“之前没打过交道,以为他在空谈;后来打过交道之后发现,以为他空谈的那些东西,最后他都实现了,那就说明他不是空谈。马云看人应该是比较准的。”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马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感觉这个聪明并不是按照成绩。其实在整个社会当中,一个人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情商,或者是情商和智商结合。当然还要在对的时候、对的行业、站在一个对的方向上面。今天我相信阿里巴巴会很快变成最大市值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这背后很重要的就是马云这个创业者,这个创始人,他的布局。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或者说前瞻性,大胆的想象力。马云有一些自己非常执着的想法,也能够坚持下来,尤其是别人不太看好自己的事,马云看好他自己。”

“我觉得马云这个哥们就是不怎么装,他也讲很多道理,但是你觉得这个道理是真是发自内心地讲。我觉得他非常之坦诚,非常之直率。他是讲他自己认为正确的,甚至是说可能你不喜欢,但他觉得对你有帮助。按照古代人说,这叫诤友。”

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

“他的心态很年轻,你从他的公司企业文化来看,你就可以感觉得出来。他这个公司,永远是一个年轻状态的公司,整个阿里集团的业务也是这样的。团队协同的精神也非常强,你看阿里整个集团里面,从上到下只要目标明确了,像打仗似的,所有人都会冲上去。”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马云一开始就想着如何做出一件更大的事情,他是一种特别喜欢惊天动地的个性,不像我这种小富即安。马云在美国尝试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时候,他想到了中国黄页,想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做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格局上来讲,马云是一个真正的大商人的格局,我是小商人的气魄。”

华谊兄弟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

“他是一个只知道工作,平时装着会生活、基本是以装为主的人。以买艺术品为例,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如果去拍卖会去买了一幅画,我一定会一回家就拆开挂上。而马云呢,一年以后,还包着呢。”

《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

“他在双十一能做一个这样的秀,很难想到一个中国首富都能做这样一个秀。但是马云也是努力不做首富的,因为他一方面创造很多钱,第二方面他也捐钱蛮快的。他拿出阿里一定的股份捐到慈善行业。一百年以后,我们回头看马云,会看到他在公开场合承担了这个责任。”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我有一次作为人大代表视察阿里巴巴的时候,他那个时候经常说颠覆,我就说你不要一天到晚说颠覆,你把谁颠覆掉,你也被颠覆了。所以我们之间也没有矛盾,他搞他的互联网也好,我搞我的实体经济也好,各自走各自的路。我们也会合作搞促销活动,他实际上也想增加零售店的交易。”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

“你让马云来做玻璃,我相信他做不起来,你钱多没有用,不能买的。很多人说我花钱去买品牌,我说品牌不能买,这个是一个文化的沉淀,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是死心塌地搞制造业,就是实实在在做才换回来的,他们去赚快钱赚大钱,我不喜欢赚那个。”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我曾经跟马云说过,脱离了实业,互联网什么都不是,他表示赞同。不能没有马云,但不能有太多马云。至于董明珠嘛,越多越好。”

“马云先生年轻有为。对我们民族来说,最重要是代代有杰出企业家,能够投资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见到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我内心只会为他们鼓掌打气。就如朋友打高球时又远又准,我们也会高叫一句‘好球﹗’”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我认为,马云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希望从源头创新上比阿里做得还要好。”

SOHO中国董事长、联合创始人 潘石屹:

“马云现在是大神级的人物了,外界对他的看法评价有了一些神化了的感觉。我跟马云接触时间比较长,我曾写过《我的价值观》一书,序就是马云写的,内容很直接,不是耍技巧,基本上想什么说什么。”

软银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

“我们是非常好的伙伴,也是好朋友,马云一直指导着公司团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管理层,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需要建议时,他都会挺身而出。但是长久以来,他的风格就是让他下面的年轻人尽快地成长,他可以更好地思考理论层面方向性的问题。”

“七八年前,我遇到马云,一起吃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我可以意识这个,但我不了解他的业务来判断是不是买入。毫无疑问,他把阿里巴巴经营得非同寻常。”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

“他投身慈善事业后,我相信会在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收获,也会更加理解中国背景下的慈善事业。我希望他能把铸就阿里巴巴成功的新思维、新能量带到慈善行业中来。”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tc//912.shtml" data-show="true">

早在今年4月,Lark就已经在海外市场上线——其在新加坡成立了公司,并在美国设立起支持团队。经过半年左右的试水和打磨,Lark终于以“飞书”的名字向国内市场开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的总裁在线,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先生来搜狐作客。

刚刚过去的12月8号,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的PC业务,12月15号,联想又举行了“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我们向柳总、向联想控股、向联想集团表示祝贺。

现在,网友已经相当踊跃,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到年11月1日联想集团就已经整整20周年了,在您二十年的事业布局和发展里,您对联想集团这份起家产业的感情是不是更深一点?

柳传志:感情角度上说,联想集团跟神州数码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分拆以后,我自己担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工作,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李勤担任了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的工作,工作上我跟联想集团多一些。

主持人:这次和IBM的交易,无论资本市场、媒体,甚至跟IT没有相关性的人都特别感兴趣。自从40岁开始创业以来,这宗交易是不是您面临的最大一次考验?

柳传志:应该讲在联想早期,我指90年之前还是做这样的举动,把一篮子鸡蛋砸上去做一把——当时规模小啊。后来联想事业大了,风格就比较谨慎,基本上把风险控制在20-30%左右,由某个具体的事业部做风险大的事情。

这次做的收购IBM是比较难下决心,但是因为考虑的时间相当长,摸得比较透彻,后来我和董事会下了这个决心。

主持人:您说过,13个月之前开始考虑的时候,特别紧张、睡不着觉,越到后面越难做决定。这次收购把不仅是联想公司的命运转折,还有大家对联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个过程当中,您多大程度上考虑了公众怎么想这宗交易?

柳传志:考虑到公众怎么想的时候比较靠后,主要考虑做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联想唯一的一条路子,走这个路到底有多少风险。风险控制的底限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考虑实在的事情比较多。因为公众毕竟是锦上添花的事,最主要还是得考虑企业生存、业务发展的实际意义。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与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握手合影

IBM推荐新联想PC给服务客户

主持人:回到生存和实际的业务发展角度来看,大家对于这次交易的金额或者操作有一些质疑,认为IBM是在甩掉包袱,联想背了一个大包袱,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财务角度的一些问号怎么看?

柳传志:站在联想角度看,IBM PC本身的业务是我们非常看好的,因为它的毛利高到22-24%,在中国的PC市场上,我们的毛利算是高的,也只有14%。其它的一些中国同行比我们还要低一块。

那么IBM为什么拿到这么高的毛利,事业部本身还没有盈利,这有它具体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分析以后,恰恰是我们能够帮助它们解决的,这样,这个利润就出来了。

IBM自己是为了业务更专注,着重于服务和软件业务。在过去十几年之中,甩出去不少业务,比如它的打印机现在叫利盟,火得不得了,大容量磁盘卖给了日立,还有制造业,这些都是出去的,而且在新东家手里都做得很不错。IBM为了专注而放出去的业务,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没有前景的业务。这是第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集团老总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