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在35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提前退休的梦,99% 的上班族都做过。

尤其被工作摧残的时候,谁都想拥有一张巨额存款的银行卡,说走就走。

只是……想要抵达财富自由,真的很难。

胡润发布的财富自由门槛显示,想要在北上广深实现财务自由,起码需要 1900 万。

前段时间,我发现了国内一群正在践行 FIRE 运动的年轻人——他们拼命攒钱,过着相对低欲的生活,在 35 岁之前早早退休。

以豆瓣「FIRE 生活」小组为例,加入组员已接近 10 万人。

所谓 FIRE 运动始于美国,是指财务独立、提早退休。核心是:开源节流,赚更多,用更少。

他们多是白手起家,理性规划财富和人生、降低物欲、极简生活,靠多年累积的财富,提前拥抱了某种自由。

1- 他们为什么想要提前退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规划的?

2-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1900 万真的是入门标配吗?

3-FIRE 之后,他们有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有为风险兜底的能力吗?

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好好住」

回复「退休」,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FIRE 攻略都给你总结好了,你学fei了吗?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们的好朋友好好住

好好住也许是中国zui懂家居生活的一个号,他们的文章总能让我看到家的千万种可能。

他们总结了最全的装修干货,替你省钱省精力。

长按关注好好住,回复「1」查看海量好家分享,按户型对照着看,找到最适合你的家装方案。

他们zui了解中国人的居住现状,深入剖析当代中国人的每一个居住难题。

比如,多数人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都绕不开的「小户型」问题,这套深圳 55㎡小房子堪称教科书。

1-55㎡小房子居然捯饬出了 4 个独立房间,能容纳 5 口人?

2- 小户型也能拥有三分离卫生间和独立洗衣区?

3- 层高 2.8m,居然能玩出不压抑的 " 复式房 "?

他们审美独到,从不盲目追寻流行。

从火烈鸟龟背竹、到弗里达马蒂斯,这些网红元素的流行周期真的太短。流行期一过,只剩下一地破碎的廉价感。

1- 到底是什么让你家看起来廉价?

2- 什么东西才会真正的不过时?

他们总结了 6 个简单清晰的方法,帮你走出流行的盲区,让家拥有独一无二的灵魂。

他们在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探讨「极简消费观」。

明明女生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却有人能断舍离 200 多件衣服,一年不买新衣服。她解锁了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也想明白了 3 个问题

1- 如何避免冲动消费,让每笔钱花得值得?

2- 如何筛选适合自己的衣服,打造心动衣橱?

3- 如何护理衣物,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他们总结最真实的用户反馈,帮你挖掘便宜好用的物品,精准花对每一分钱。

不必花大价钱买,均价 10 块钱的万用神器,就能解决不少难题:搬不动的重物,扫不到的死角,用不上的鸡肋空间……通通轻松解决。

在好好住,你能从家的角度,洞见不一样的新奇世界。

前段时间,「女孩花 10 年积蓄买房入住毛坯房」的新闻登上热搜。其实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他们都选择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放弃装修,直接住进毛坯房之中。

1- 入住毛坯却成了小网红,他们到底是没钱还是博眼球?

2- 有人说这是叙利亚战后风,有人说这是极简风,放弃装修的毛坯房到底长怎么样?

3- 入住毛坯,却用着戴森和自动猫砂盆。这群年轻人到底在里面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们研究家居生活,帮你用最少的劳动力,维持家的整洁

每年过年之前总逃不过一场大扫除,但我们真的打扫到位了吗?

1- 家里有多少卫生死角需要打扫?

2- 有没有一些打扫小妙招,一秒变干净?

3- 应该用怎样的顺序打扫,才能高效省事?

他们总结了一份让保洁都直呼专业的「大扫除清单」,并将扫除顺序和清洁工具一一列出,快来一键抄作业!

自己实在懒得打扫的话,直接甩给保洁阿姨执行就好,保证榨干她的每一秒工作时间,毕竟保洁都是按时计费的。

或许你之前没有关注过家居领域,其实我也是。在我遇见「好好住」之前,从不知道普通人家竟然也能如此舒适、有趣。

KY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们在推荐一些优质公众号,大家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是否关注。此文案由对方提供,不代表本号观点,KY 发布未收取任何费用,感谢大家理解,祝生活愉快哦!

财务自由是自由人生的一个起码目标。如果这个目标没有实现,就谈不上享受人生,也无法自由地追求人生中各类精神的目标。

经过上两期的“撩财有道”,我们知道了财务自由是非工资收入大于总支出,也了解了财务自由的E-S-B-I四象限分析法。

那么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财务自由,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实现财务自由究竟需要做到哪些步骤。

总体来说,实现财务自由有三个阶段——

如何迈向财务自由之路?

第一步:懂得什么是最重要的投资

憧憬你今后想要的人生,根据你的人生价值观找到你认为必须要完成的事,在它身上下功夫,就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投资。

第二步:重新对时间和复利(持续)进行认知

时间是最大的资本和成本,复利(持续)是最大的威力

时间是对所有人都公平的资本,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几个时间点、时间段的不同——

观念觉醒、开始行动的时间越早,持续行动、专注深入的时间越长,也就能越快实现财务自由。?

普通人的习惯:收入-支出=储蓄(投资)

更科学的理财习惯:收入-储蓄(投资)=支出

经常吃土的人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每个月想留一部分收入作为储蓄但还是禁不住诱惑超支?原因就在于你还是将要储蓄的钱视作了可支出的财富,所以只有将储蓄前置,将减去储蓄后的财富视为当月消费资金,那么你的里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第四步:重新认知资产与负债

也许你认为你名下的房子、车子都是你的资产,但如果这些资产每个月还需要还,那么就变成了你的负债。重新了解后,才能过程中做出更科学的决定。

第五步:认识富人思维的现金流向

富人会用收入的一部分会来购买能够带来正向现金流量的资产,并且能通过负债的形式来购买到优质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带来的非工资性收入能补充到收入当中,当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时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第六步:了解实现自由的路径

实现财务自由的路径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在做打工族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资本、客户群体,一段时间后创业,为自己工作。随着资本的积累,就会开始进行投资,最终实现财务自由。

第二种:打工族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学习投资,并进行有价值的投资,产生一定的非工资性收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实践后逐步实现财务自由。

第七步: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

在资产配置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一下不同资产的不同特性:

债券:收益率不高,但在金融危机、股市暴跌时债券则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避险工具。

住宅地产:我们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付三成的首付拿到一个十成的房产,但房产增值则是在十成的基础上提高房价,也就是说,提升的房价就是你投资的收益。

商业地产:通常情况下商户的地产收益会高于住宅地产,收益可观,但对投资者专业素养、投资成本的要求也会更高,如果选择错误,投资就会变成泡沫。

股票:收益可观,风险大。

信托资管:起步资金高,但安全系数大、稳定性强。

:起投资金小,有固定利率,比如承诺你1年后能拿到9个点的利息。

保险:能在发生意外时帮我们规避风险,也只有在这种情况才能为我们带来收益。

在了解了这些资产的特性以后,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投资,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性。

第八步:记住财务自由的方程式

实现财务自由的要求即非工资收入>日常生活支出,而要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支出到底是多少,就要求我们有、资产盘点的习惯。要知道实现“财务自由”,比单纯的资产增值更重要!

早点确立财务自由的意识和目标,不断地通过工作和八小时外的学习来提升自己,增加收入,攒下第,相信自由的曙光正在不远的地方向我们招手。

“目标有时并不是要去达成的,它只是给你方向感。”

这是李小龙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我最近在广州“人生2.0”演讲现场所分享的一个主要话题。

上有一个高赞话题:如何看待35岁提前退休的人?

高赞回复:“提前退休会赚少很多钱,但是就当用这个钱去买自己未曾老去的时光。”

这就是在欧美目前流行的生活方式——“Fire一族”。别人等Fire,他们自己Fire自己,到了35岁就自我放飞,因为早就做好了养老和财务规划。

我认为,这样的人,或者以此为目标并且一步步去达成的人,也是达到了自由。

“财务自由”四个字,财务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

以下是我的演讲稿全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定义财务自由的?

选择A:有100万资产

选择B:有1000万资产

我相信你们心中,很自然是会以亿级资产作为你的首要选择的。

因为不久前,我跟银行做大量理财客户的朋友聊天,他说:

根据我们银行的测算,财务自由的门槛啊,在一线城市是2.9亿,在二线城市是1.7亿。对,这个数字吓死人了对吧,我们普通人通常都会仰望这个数字而觉得一辈子达不到这个高度。

所以我理解,这样去定义所有人的“财务自由”就太宽泛了。财务自由其实是可以计算的。

财务自由度,就是你能产生税后收入的资产所产生的利息,相对于你的消费支出的比例。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每个月用于理财的资产达到了100万,而你又善于理财,每年收益率10%,就是10万。

而你一个月消费+支付负债也就1.5万,那么你每年的消费支出总计18万。拿10万/18万,55%。就是你的财务自由度。

50%,我们就可以享受一种很自由的财务状态了。30%也是一个适度自由的状态了。

所以,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实现一个带N个零的数字。

它的本质,是能让我们有自主的选择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目标是道,技巧是术

我记得,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去请教一个搭建初期就负责公众号项目的IT高级工程师。

我当时的态度当然是诚惶诚恐的啦。

你知道,是我们的爸爸,IT是我的死穴,面对着能戳我死穴的爸爸,我当然是一秒进入跪舔模式。

哎呀,你就真实地写一下自己内心感受,真诚地输出就好了。

你看我,现在辞职了,到处骑行,做公众号就是为了找到志同道合的骑行朋友而已,多快乐!佛系做做就能达到这种“自由”在状态,真美好啊!这不就是我渴望和追求的吗?

于是,我相信了他,认真地写内心的感受,真诚地输出……

结果,写了十几篇还是只有惨淡的100个阅读,而且还是我自己转发才有这个阅读量。

后来经过请教了n轮大咖,学习和积累了上一年的时间,才慢慢掌握了公众号运营的一些技巧。

老实说,没有这些技巧,让公众号内容成为一本日记完全没问题,要让它成为一个可以混口饭吃的工具,除非你有过人的天赋,否则真的是挺困难的。

但是当技巧过了头,渐渐你会发现你丢了自己的初心,你把有温度的事情做成了机械重复,这件事就渐渐没有了当初的美好。

所以,到现在,我会真正地回到最初那个高级工程师给我的建议:认真地写内心的感受,真诚地输出。

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被技巧所困囿,所劫持,所绑架。

到今天,我才能理解到,高级工程师给我的其实是个目标。而中间各种技巧其实是实现的路径。

缺一不可,但是目标是道,技巧是术。一个人永远不能本末倒置。

这也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先要算自己“财务自由度”的原因。

因为这个自由度的数字,就是我们的目标,主宰了我们随后安排规划的每一步。

2、目标感能扼杀最幽微复杂的人性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感对人生的影响”。

25年后,又对这些调查对象跟踪调查,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类人:27%的人,没有目标;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第二类人:60%的人,目标模糊;能安稳地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第三类人: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他们的短期规划不断得以实现,成为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管。

第四类人: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这帮人意志力超级坚定,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为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实现了财务自由,不乏白手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

25年前,一些人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被动地让生活推动自己前进。

比如说刚刚算的,你已经达到了30%财务自由度,你的目标是达成50%财务自由度。

于是,你就会很清晰,自己每个月的消费和税后收入控制在一个怎样的范围。

很明显接着你就要倒算,你每年理财的收益率目标是多少。

有了这个目标,比如说10%,你就心安理得了——做一个公募基金的定投,就可以长期地做到10%。

我说说目标感对于自己过程中的帮助经历吧。

2014年的时候,A股行情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基金的销售机构,一个个客户挨个地打电话,说:

我现在卖一只基金给你,申购费全免,不但全免还倒贴,每10万给你补贴1k。求求你啦,买点啦……

我当时听着心想,基金销售人员一向都很高傲的,怎么就突然这么接地气了?

感觉,这个市场情况真的太糟糕了!嗯……

正是因为糟糕,所以不用考虑了,是时候买进了。

当时A股的平均市盈率才10倍左右,合理市盈率在15倍-20倍,所以我觉得当时定投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不但爽快地答应了基金销售小姐姐,还从当时2000点左右开始了定投。

果然,定投了半年之后,迎来了2015年的一波牛市。

我记得那轮牛市的盛况是怎样的呢?几乎每个同事上班都开着炒股软件,开会就低头看手机软件,上厕所也不能离开身边。

还有人告诉我:我闺蜜,靠炒股就赚了一部保时捷了!她还跟我说,10000点不是问题。

我问她,你知道10000点代表着多少倍的平均市盈率?

她哑然,但是依然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我的闺蜜!

就根据这种莫名的热闹情绪,我就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考虑到人民群众过于热忱的情绪,还有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已经是合理点位,于是在15年的4月份左右,就把那些当初基金公司还倒贴让我买进去的基金分批全部卖出了。

对于我来说,已经达到了目标,就不再去追逐过高的目标。

目标达成就离场,这是一种纪律。

于是6月份,果然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市场过分疯狂而暴跌的情况。

我回顾复盘一下,之所以我能做到大波段的低买高卖,根本的原因就是目标感。

我能够实现在低估期间心理安稳地拿着,以及在高估期间果断不贪婪地卖出,本质上都是出于对目标市盈率的判断。

有目标的人会懂得收手,静候一个再入市的时机。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在期待,在贪婪的自我陶醉里面膨胀到底。

目标让人忘却了情绪,重新找到自己的初心,而这个初心,不过就是“达到50%的财务自由度,过上有选择的平衡生活”。

贪婪和恐惧永远如影随形,它们都是人性的日常。

而目标感,总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里,保持平静,保持欢喜。

越早明白这个道理,就越容易在30岁之前走向财务自由。

在走向财务自由的路上,你总会遇到很多似是而非的交叉点。

终究原因都是搞不清楚:你到底是要多赚点钱,还是少担点风险。

所以,送给大家一句话,来自方莹的《焦虑的中产》,我特别认同:财务自由的真实含义,并不是钱的自由,而是人的自由。

你要是认不清楚,在两边摇摆中不断地渴求,那终究失去的,是你自己那份达成目标之后的坦然。

其实,财务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手段是术,目的才是道。

不再本末倒置,你的30岁,才会更自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自由之后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