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创业的分水岭吗?

职场中,中年危机确实是存在的,具体在多大年龄在不同行业不同的职业中是有区别的。

很多人搞错了方向,职场中年人的竞争对手,绝不是年轻人。

虽然年轻人想东西快,动手能力强,精力还旺盛,但中年人不应该和年轻人比这个。

本身大家擅长的东西就不是一个维度,没必要搞什么错位竞争。年轻人有年轻人擅长的东西,中年人也有中年人引以为傲的本领。

大家各自打好配合,而不是谁取代谁。

许多公司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并不是觉得这些中年员工能力不行,而是这些中年员工的能力不适应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

这就好比你本来是一个卖包子的,突然有一天发现大家早餐不吃包子改吃西式蛋糕了,你如果不会做西式蛋糕这店就开不下去。

都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而已。

不信你去看看这些裁员的都是什么企业?基本全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

这样的行业本身变化就快,大到行业技术的更替,中到组织架构的变动,小到你每天工作内容的划分,都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的。

像字节跳动,基本每半年换一次组织架构。这种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它需要适应能力更强的人,能够随时归零,重新出发。

只是从概率上来讲,年轻人比较耐折腾,脑子转的也快,所以互联网公司喜欢找年轻人。

但这和年龄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年轻人里面也有脑子转得慢不能吃苦耐劳的,中年人里面也有思维敏捷行动果断的。

所以你看人家裁的并不是所有中年人,而是那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中年人。

像我认识好几个华为的今年都三十七八岁了,人家可做得好好的,从来不担心不焦虑。每年他们还出国组织技术交流,论国际视野,论对最新趋势的把握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把的行业和公司是员工越老越吃香。比如医生、律师、金融等等,这些都要靠实打实的案例经验堆积起来自己的“竞争护城河”。

你去看病都知道要找个年纪大的老专家才放心,怎么到自己身上就觉得年纪大开始怀疑人生了?

任何行业都需要经验丰富的人。而经验这个东西,还真就要靠时间来积累,没有别的捷径。

只是有些人到了中年,经验一直不更新,10年前用这个办法解决问题,10年风云变幻后还是用这个办法。

这叫不思进取,跟年龄大不大没关系。

理清了这个逻辑,我们再来看职场中年人面临的挑战。他们的竞争对手并非年轻人,而是其他职场中年人。

并且,是那些拥有年轻人特质的职场中年人。

他们不卖老不摆谱,虚心学习,拥抱创新。他们不依赖经验,不躲在舒适区,无论何时身上都带着一股从0到1的创业精神。

这种人,放在什么年龄段都是稀缺人才。

前段时间和一个HR朋友聊天,他告诉我现在大公司里35岁以上的中年人就分两类,要么牛逼哄哄,要么凄惨兮兮,没有中间地带。

他还给我举了自己公司里的2个例子。

牛逼哄哄的A先生,工作15年。曾被公司外派到国外呆了2年,精通法语和英语,期间还去读了个MBA。回国后在3个部门工作轮岗,从经理一路晋升到副总裁。

凄惨兮兮的B先生,工作16年,其中在这家公司就呆了8年。无功也无过,8年里就涨过一次薪资,拿的钱还不如公司的新人管培生。长期在边缘部门摸鱼,每天做的都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同一家公司,差不多年龄的两个人,未来的职场发展却是天壤之别。

A先生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少,而B先生这样的人,我相信每家公司都可以找出几个这样的人出来。

大多数职场人一到中年就停止前进了。当然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可归根结底原因都在自己。

这就是机会。在大多数人开始偷懒的时候,如果你保持勤奋就能一路领先,不会被淘汰。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获得不少共鸣:

以后不会再有稳定的职场上升通道。

过去我们的思维是,35岁以前拼命打工,35岁以后慢慢往管理层爬。每一次升职或跳槽薪资就比以前多一点,就这么一直积攒到四五十岁。

可这种纵向的成长路径其实有很多问题。

首先,每个公司的管理岗位是很稀缺的,并且越往上越稀缺,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做到CEO. 所以这注定是一轮轮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

其次,越来越多公司不需要那么多管理者。原因很简单,科技的发展赋能了许多企业让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简单。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就是砍掉了多余的中间管理者,让沟通和执行不用再经过那么多层级。

最后,纵向的上升通道是越来越窄的,可横向的通道反而越来越宽。以后你可能要横跨不同行业,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

所以未来的职场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许多35岁以上的职场人,开始重复自己20多岁刚进公司的状态。他们必须重新学习,重新做执行,重新从0开始解决问题。

这段话获得了500多个点赞,说明大家都有这个共识。

如果我们用图形来表示,未来的职场晋升逻辑从过去的单一通道变成了复合通道(如下图):

这是由如今的竞争环境所决定的。过去我们说隔行如隔山,现在这种行业之间、职位之间的壁垒正在某些小地方慢慢消解。

比如如今做产品设计的需要懂营销知识,做内容运营的需要懂产品设计,做产品研发的需要懂市场趋势,做公关的需要懂流量思维。

纵向的机会越来越少,横向的机会越来越多。

35岁以后的职场人,不是重新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块,而是查漏补缺加强自己的能力短板。

有这个意识的人是亡羊补牢,没有这个意识的人那就为时已晚。

归根结底,你都是在和过去的自己竞争。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最后几个小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

1. 不要逼自己,先试着培养兴趣

面对一个新的领域,新的专业,重新学习都是困难的,但千万不要逼自己硬学。

如果你天生对此不感兴趣,再怎么逼都没用。你不会做到专精,也不会变成专家,最多只是蜻蜓点水了解一下而已。

可了解并不等于理解。如果不能沉下心钻研进去,仅仅把这当做“工作需要”,那不会做出什么亮眼的成绩。

比如做广告营销的人,都知道现在B站是品牌年轻化营销的洼地。

但你如果仅仅是为了工作去了解B站,看再多的报告和案例都无济于事。因为你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你始终都是一个外行在看热闹。

可你若本身就是B站的重度用户,每天不刷一会B站就睡不着觉,刷番剧看直播做鬼畜,那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你,既有专业的营销知识,又懂B站的流行文化,本身自己就是B站年轻人中的一员,提出的见解自然就会深刻。

2. 不要光靠想,找机会亲自下场做

很多30多岁晋升到资深经理、总监的职场人,会有这样一个想法: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去了解一线的执行工作,只需要下属每次做好PPT跟我过就行,我只用拍板做决定。”

屁股决定脑袋是没错,但长此以往,会离一线市场越来越远。

当你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不能亲自下市场去体验真实的商业情况,始终都是隔一层纱,看不透。

我曾说过,任何行业任何公司,一线市场都是离钱最近的地方。

你可以不用亲自写PPT方案写代码,但要知道哪里出问题了该怎么改;

你可以不用亲自去销售公司的产品,但要懂得如何制定销售策略提升团队业绩;

你可以不用再做那些脏活累活,但一旦公司有紧急需要,能马上脱掉西装下场撸起袖子就干,而不是站在一边旁观。

聪明的职场人,即使身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也有一只手一只眼一只耳放在激烈泥泞的前线,捕捉最新的市场动向,观察竞争对手的动态,思考和谋划未来的方向。

不要坐到管理位置,就把技术荒废了。只有会做,你才能会想,不然都是纸上谈兵。

3. 接受比你强的年轻人,互相学习

向年轻人学习,这不丢脸。

前面我说过,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本领。与其把年轻人当做要抢自己饭碗的敌人,不如把他们当做可以参考学习的朋友。

比如学习他们把想法快速付诸于行动的闯劲。虽然很多时候这种闯劲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但你可以发挥你的经验给予帮助和指导,让这股闯劲保持在正确的轨道。

活得像个年轻人,不是说穿上他们的T恤听他们的歌就是年轻人,而是思想和他们同步,行动向他们学习,充满朝气,不要死气沉沉。

再把这些与你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下,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样的你,既有年轻人鲜活的想法,又有中年人老练的经验,职场竞争力自然就上去了。

以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愿你35岁以后,依然能做个牛逼的人。

文章来源: 张良计,潇湘晨报

手机访问本站:请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微信、QQ等都可以扫描)

现在的人大多数在35岁时会有一场危机,现在的很多企业在裁员时都会考虑35岁以上的人,那些35岁还在碌碌无为的人,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某公司裁掉34岁以上的员工, xx公司一中年员工因为被辞退而跳楼的新闻。这些新闻是真的吗?

是真的,虽然我也希望它是假的,因为事实确实很残酷。

我的一个亲戚,37岁,他所在的公司破产倒闭了,他失业了。本来他的日子挺滋润的,在一个小城市工作,朝九晚五,月薪5000,双休,工作也不忙。

但是因为常年偷懒混日子,他的工作技能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而且他超过了35岁,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要他,现在勉强找到了一个月薪2000多的蓝领工作,累死累活的。

37,8岁的人找工作,为什么这么困难?因为职场上有一个潜规则:35岁法则,很多用人单位就算明面上不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超过35岁的人很难找到好工作。

有人说这是歧视,是的,这就是歧视。但存在即合理,为什么公司会这样做,肯定有原因的。

1精力。三十多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会分散他们不少注意力。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身体,有太多事需要三十多岁的人操心了。而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可以玩命的工作,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管。

2成本。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不敢漫天要价,工资可以压得很低,有的工作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随便找一个人都能做。比如会计,小公司无非就是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这种简单的账目,与其找要求工资五千的中年人做,不如花三千找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节约成本。

3体能。三十多岁的人,在职场上已经混了十几年,属于中年人了,人到中年,身体在老化,体能肯定没有年轻人好。如果连着几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估计就只有去医院待着了。

4未来发展前景。年轻人刚刚从学校出来,没有工作经验,很多事情就算暂时做不好,也还可以再培养,也许能培养一个潜力股出来。

三十多岁的人,在职场上干了十几年了,能力基本上定型了,很难再培养了。中年人工作主要靠经验。

5不好忽悠。这一点有点暗黑,但是还是有必要提一下。中年人在职场上干了那么多年了,再笨的人也混成老油条了,对很多职场潜规则都有所了解。这样一来,公司通过灌鸡汤,画大饼忽悠人卖力干活的手法不好用了,不利于公司掌控。

中年人的优势主要是工作经验、人脉和资源。不幸的是,很多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复制粘贴,把这一点经验不断用下去。另外他们的人脉和资源也几乎为零。

为了避免到了35岁时,被公司扫地出门,面临中年危机,我们要知道以下四件事。

读书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很多公众号都写烂了,我也不多讲了。但是读什么书,是很有讲究的。

心灵鸡汤类的书少看,年轻的时候,难免迷茫,这些书能让人看到希望和光明,看看也无妨。但是超过30岁,还看这些就没必要了。

实用的书才是主流,和你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书籍,投资理财的书籍,管理方面的书籍,都可以多看看。

如果志向比较远大的,还要多读“无用”的书籍,比如哲学,历史之类的书籍,哲学锻炼思维能力,教人学习其他一切知识的方法。读历史是为了发现社会运行的规律,中国历史悠久,很多事情都是不断的循环轮回,读透历史,你就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2开源节流,学会理财投资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年轻人不要羞于谈钱。只要合理合法,赚钱有哪点不对呢?安贫乐道那是古时候的事情了,而且很多安贫乐道的故事真的只是故事。

大家可能不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陶先生,是贵族后代,从来不缺钱用的,另外,还有仆人专门伺候他的生活。要不然,陶先生整天吟诗作赋,不事生产,哪来的钱吃饭?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日子过呢?

在一个公司工作,如果你学不到什么知识,工资又给得低,那你就趁早离职吧。不要相信老板说的什么“公司未来的前景很光明”;“加油干,明年就涨薪”这些话。

这些都是老板在给你画大饼,专门忽悠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的。不给高工资,只让人拼命干活的老板都是在耍流氓。留在那里真的就是被老板剥削了。他把你卖了,你还替他数钱。

另外一定要学会理财,不要发了工资就把钱存到银行里吃利息。胆子大的投资股票,胆子小的可以买一点基金;另外房地产(包括商铺),古董,外汇什么的,也可以了解一下。

时间有空余的情况下,可以搞一搞副业,做一个斜杠青年,增加收入。搞得好,副业甚至可以变成主业。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开源(赚钱)方面的,最后再提一提节流(省钱)方面的内容。年轻人往往冲动,花起钱来没有节制,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奸商利用,被什么“二十多岁没穿过,到了三十多岁就晚了”,“xx品牌才能代表生活的品质”这些迷魂药迷倒。这些无意义的消费,是你后半生幸福生活的拦路虎!

节流的意义绝不亚于开源。同样是一个月八千的收入,有的人能存五六千,有的人花的一分不剩甚至倒欠外债。日积月累数十年,会省钱的人已经有几十万的积蓄,花钱如流水的,还是什么也没有。

3混日子一时爽,后悔终身,要有一技之长。

人不可能一辈子走运的,就拿文章开头我那个亲戚来说吧,年轻时运气不错,找到一个效益好的公司,就不愿意继续学习了,开始混日子。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司倒闭了。常年偷懒,工作技能忘得差不多的他,尝到了苦头。

所以,不要掉进舒适区,年纪轻轻就开始混日子。年轻的时候,要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要注意经营高质量的人脉。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就算被裁掉,也还能找到下家。

4???锻炼身体,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人到中年以后,身体机能会慢慢的老化,会不断的走下坡路的,得病的机率也会不断的增加。锻炼身体是为了过好的下半场。

别仗着年轻,到处胡吃海喝,烟酒不离手。也不要因为工作,用钱换命。身体是1,其他都是零,没有健康的身体,后面的零就都是空的。

35岁,这场长跑到了中段,但并不是的终点,未来还很漫长,要好好经营。所以在35岁之前,就要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当有一天我们人到中年,希望的轨迹依然如我们所愿。

请用微信扫描添加本站公众号(微信:geyanbaik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岁是一个分水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