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全球疫情一直持续着衰落,而且还暴减了88%以上的话。那将会意味着什么?

蔡英文开始怂了,在和佩洛西会见时说了“我们承诺维持台湾海峡现状,台湾人民是务实的” “军事演习是不必要的反应,台湾总是对于建设性的对话敞开大门”这样的鬼话。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环境下说出,会有不同的含义。在大兵压境时说这样的话,明显就是认怂。

我观察台湾社会十几年了(),帮国安干过台湾间谍(),也被台湾的研究机构列为了“认知作战”的代表()。我说她怂并不是因为意气用事,而是通过十几年对台湾社会舆论观察而得出的结果。

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但我说出的是基于我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昨天佩洛西在台湾落地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扼腕叹息,觉得我们的反应太柔和。

初哥昨天就撰文说 。从今天各部门的密集表态和动作看来,昨天说的果然没错,大戏真的刚刚拉开帷幕!

而且最主要的是,在昨天国防部发布的在台湾周围展开军演的消息后,蔡英文今天下午立马怂了下来!

根据雅虎新闻的报道,蔡英文3日下午会见佩洛西时,说出了“我们承诺维持台湾海峡现状,台湾人民是务实的” “军事演习是不必要的反应,台湾总是对于建设性的对话敞开大门”这种在台独看来简直就是投降的言论 。

对于蔡英文这番讲话,岛内的舆论可以说是炸了锅一样,初哥追了一整天台湾的论坛,主要反应是以下几种:

1) 早知道要说这样的话,叫佩洛西来干什么,就是为了给自己选举骗票么?

2) 之前大陆军机离台湾岛还有好远就呛着要伴飞驱离,现在大陆演习区域都划到自家“12海里领海”里边了,反而说话如此软弱,是不是自己作践?

3) 佩洛西就不应该来,民进党放佩洛西进来 ,就是给大陆主动推动统一进程的机会。

4) 这次佩洛西来台就是被美国当枪使了,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佩洛西走后反而要承受巨大的军事和经济压力。

5) 塔绿班(台湾人民对死硬绿营台独派的戏称)只管自己高潮,根本不管台湾其它老百姓的死活,人一绿就脑残。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密集反应给台湾独派带去的压力,正在慢慢地显现。初哥昨天的判断完全没错,好戏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历史的滚滚车轮就是如此,它拥有极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我们往往过于纠结某一短暂时刻的感受,而忽视了历史进程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也就越多。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着眼于眼下的几个小时内发生的事,因此而意气用事,就容易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迷失自我。超脱于眼前的短暂的一瞬,从一个更加宏大的角度、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看问题,我们才能够透过复杂的表象看透事物的本质。

这不,在国防部围绕台湾的演习计划出台后,蔡英文立即收起了自己的台独尾巴,在佩洛西面前说出了承诺维持台海现状这样的鬼话,估计佩洛西听上去也是一脸懵逼。

蔡英文的表态,说明了我们的军演真正触碰到了她心中最深层次的恐惧。要知道这帮台独死硬派平时呛声大陆一个比一个厉害,结果一旦我们祭出了真正的实力,心里就真是一个比一个怕得要死。

这时还敢对大陆呛声么?还敢说要改变台海现状么?还敢说要台独么?

只敢颤巍巍地说一句“我们承诺维持台海现状、军演是不必要的”、这样一句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却不得不说出来的鬼话。

当然,对于蔡英文说的自己都不信的“维持现状”的鬼话,我们自然也不能相信。我们必须以极具压力、并且稳健的手段一步步推进我们的计划,而不是像佩洛西一样对台湾射后不理,留下蔡英文等一种死硬台独在风中凌乱。

从8月3日上午起,我们的各种制裁措施密集出现,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四条:

1.对台独分子及相关机构企业进行长臂管辖

2.打击台独最深厚票仓:台湾南部农民的收入来源

3.暂停天然砂出口:打击台湾建筑及芯片产业

4.对台独分子终生追责、直接拘捕台独分子,让死硬派台独知道账总是要算的

下面初哥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这四个制裁具体是怎么打击台独势力的。

1.国台办宣布对“台独”顽固分子关联机构予以惩戒

这是开始对台独势力实行长臂管辖的信号,之前我们对台独的制裁大多都是针对个人的制裁,而在本次制裁中,我们第一次动用了长臂管辖原则,对台独关联机构“台湾民主基金会”、“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关联企业宣德能源、凌网科技、天亮医疗、天眼卫星科技等企业、也就是台独的大金主进行了制裁,切断台独重要的资金来源。

2.国台办:有关部门决定暂停台湾地区柑橘类水果和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输入

打击台独势力大本营、台湾南部农民的收入来源。众所周知,台湾南部的农民是民进党的巨大票仓,他们一边吃着大陆给的农产品输入的红利,一边干着台独的事。这次的制裁直接打击这部分台独者的利益,让他们知道台独必须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对自己生活的收入来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商务部:暂停对台湾天然砂出口

这个最厉害,表面看打击的是建筑业,但很多人不知道优质天然砂也是做芯片的重要材料。先用天然砂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制备粗硅,然后通过四氯化硅制备精硅,再通过切克拉斯基单晶提拉法制备单晶硅,而单晶硅是制作芯片的最主要材料。

天然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虽然二氧化硅占全球前五大矿产的第二位置,有很多替代来源,但是和大陆的优质二氧化硅相比,开采和运输成本肯定要高出不少。台湾目前最大的天然砂来源就是大陆。砂子这东西分量沉、需求量大,无论是建筑业还是半导体行业需求量都大,价格又很便宜。

排在大陆之后、台湾第二大天然砂来源是澳大利亚,但你想想这么玩意用量这么大、还这么沉,从澳洲拉成本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对台湾的建筑行业会是一个重击。

4.国台办:对态度顽固分子终生追责;国安部:拘捕台独分子杨智渊。

之前对于台独分子,大陆还心存善念,觉得可以对其感化教育,或者通过经济手段予以统战。但没想到这批死硬台独分子吃了秤砣铁了心,拿着在大陆赚的钱就去大肆支持台独;而且还仗着自己台胞身份,认为大陆从统战出发,不敢对其怎样。那么现在好了,搞台独是吧?敢来大陆就抓你,现在抓不了你,等统一后再算账也不迟!

当初哥写到这里时,时间已经来到了8月4日。在今天,我们封锁台湾岛的大规模演习即将上演。有朋友会问,就是演习一下,现在还不收复台湾,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个意义初哥在之前已经说过了,就是历史车轮的前进需要巨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我们要学会超脱于短浅的目光去看待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历史叙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们在刚解放时不立即武力收复香港、而把香港留在英国手中,直到1997年才收复?并不是说解放时我们没有能力收复香港,而是考虑过立即收复香港的长期利益得失后,综合我们被国际封锁的现实情况,得出那时放在英国手里,比收回来对我们更加有利。

从1949到1997年这48年,就是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而这48年里我们经历和承受的雪雨风霜,就是我们的战略定力。

目前国际趋势是有利于我们的,等我们再发展几年,003航母、076两栖攻击舰、轰20、歼35隐身舰载机这些武器都服役了,我们能够把收复台湾的成本降到最小。

目前我们当然有能力收复台湾,但只要蔡英文继续夹着尾巴做人,我们可以考虑暂时不动他们。毕竟现在最关键的是发展我们自己的软硬实力,毕竟只有我们自己身子骨硬朗,才能够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承受住各种压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至于台独分子,我们随时可以像这次演习一样给他们一个大耳帖子:蹲着老实点,不要乱动!

2019年,艾媒咨询公布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市场份额排名。网易考拉以27.7%的市占率,登顶行业第一,超过天猫国际、唯品会、小红书等多家电商平台。

同年9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将网易考拉全资收购,更名后的考拉海购正式加入“阿里动物园”。

这是考拉的高光时刻,也是海淘电商行业的高光时刻。可三年后的今天,包括考拉海购在内的多家海外购平台,却集体陷入困境。

8月23日,跨境电商里的“十年老玩家”洋码头发文表示,资金出状况了,整个平台规模缩减严重,交易额只剩下数十亿元。为了节约开支,公司甚至将在年底退掉办公室,实施常态化远程办公。

再往前数,在8月12日,曾经被视为淘宝最大对手的易趣网,宣布正式关停网站所有商品、商铺的交易功能,以及用户注册、登录、充值功能,停止运营。

作为中国首家C2C电商平台,根据iResearch的数据,2003年易趣网的市占率为72.4%,同年,淘宝刚刚诞生。

再往前一个月,7月1日,跨境母婴电商平台蜜芽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决定将于2022年9月10日停止蜜芽App服务。据悉,停止服务的只是蜜芽App。未来,蜜芽还将继续在蜜芽微信有赞小程序继续为用户服务,蜜芽会员依然可以享受购物体验。

这家平台的高光时刻同样停留在2019年,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蜜芽排名第224位,估值达到百亿。

而作为海淘电商代表的考拉海购,在被收购三年之后的今天,遭遇了团队收缩,产品、技术不再升级的困境。

据晚点报道,截至2022年7月,考拉海购业务团队已从2021年时的400余人收缩至不足20人,将聚焦在以母婴、美妆类目为主的会员电商业务上。产品、技术只做维护,不再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2022财年报表的封面上,“阿里动物园”里的考拉,已经消失不见。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考拉海购APP的年交易额已不足30亿元。

几年时间过去,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跨境电商平台们面临集体困境。而曾活跃在这些平台上,以此为生的买手和代购们也遇到麻烦。

根据洋码头披露的数据,巅峰时期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而最新数据,平台中只剩下上千个买手在继续经营。

从超越行业巨头、估值上百亿,到几大海外购平台集体衰落,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海淘电商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明确一个核心观点,海淘电商平台们的衰落,并不代表跨境电商行业衰落。相反,跨境电商行业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据2021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中国海淘用户规模1.55亿人,2021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3.2万亿元,较2020年的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8%。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热情丝毫未减,甚至有愈发加大的趋势。

尤其是最近拼多多、京东、阿里等几大电商巨头在跨境领域的布局,显示出整个大行业依旧充满活力。

所以,我们重点要看的是,在行业中的海淘平台们经历了什么。

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海淘电商平台们几乎集结了“垂直电商”、“跨境电商”与“奢侈品电商”这三种行业模式的多重难题。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相较于国内电商购物,海淘的物流时效性天然较低。而在全球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下,物流的稳定性、物流的成本都出现大变动。

以洋码头为例,在创始人的公开信中,他提到,因为用户等待时间拉长而导致订单下滑以及取消订单,是导致平台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不仅是末端物流,供应链问题也给平台带来迎头一棒。受采购难度提升、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平台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及收货体验下降。

相较于大规模采购,海淘平台们在供应链商家面前的议价能力、供货稳定性方面都不占据显著优势。较弱的渠道能力,导致平台会进一步抬高末端的商品价格,将链条传导至消费者。

最后,除了送货慢、买不到之外,更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是货品质量难题。在平台成立之初,买手制以轻资产+高产品丰富度的优势,快速席卷行业。

但受限于平台的规模,对产品的质检、保真的管理相应就会下降。据黑猫投诉数据显示,洋码头历来共3348起的投诉中,与“假货”相关的内容有562起,占比高达16.8%。

平台的信誉度和产品质量,致使消费者的体验下降,进一步导致客户流失。

综合来看,上述多个难题都最终指向一个结果:消费者购物体验不够好。“多快好省”的核心需求,没有被完全满足。

受限于平台规模,海淘平台们的抗风险能力也不够强悍。之所以平台们集体在2022年大收缩,导火索就是物流供应链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资金链出现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这些问题,平台们并不是没有提出过解决方案。

比如,考拉海购专注自营产品的模式,加强对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掌控力,并且背靠阿里集团,考拉海购的物流、售后服务等多方面业务,也都进一步得到补充。

而洋码头平台,更是直接入局物流行业,据官网介绍,洋码头是跨境行业中率先自建国际物流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借助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与海关全面对接入境包裹信息,大大提高了清关效率。

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方案的竞争实力没有打过综合实力更强的电商巨头们。从这些海外购平台们的境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电商时代的结束

但作为消费者,却完全没有必要叹息,因为在行业中,已经有更好、更优质的平台出现了。

一句话总结,海淘平台们衰落,但海淘和整个跨境电商行业依旧火热。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

还是那句老话,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或暂时隐藏起来。

在海淘领域,消费者的需求逐渐被头部的综合电商平台和身边的代购满足了。

以收购了考拉的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做跨境进口业务的天猫国际2021年GMV为600多亿元。

另一家电商巨头,京东国际,开始将海淘业务与线下实体店结合。9月11日,京东国际与中国远大集团旗下远大购物中心联合打造的京东国际海口跨境体验店正式开业。

据悉,消费者可通过店内扫码、线上下单的方式进行购买。这些商品均来自京东国际,并由国内保税仓直接发货,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跨境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

艾媒咨询《2021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及典型企业分析研究报告》显示,在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中,市场份额占据前5位的分别为天猫国际、考拉海淘、京东国际、苏宁电器和唯品国际。

由此可见,相较于2019年考拉海购的领先地位,现在综合型电商平台或许才是当下跨境进口电商的主流形态。

因为从消费者购物体验的角度来看,在阿里、京东等平台购物时,已经感受不到海外购的复杂性了,从下单的动作,物流的时效,售后退换货等多个方面,已经和传统电商购物没有什么差别。

而除了综合平台之外,有大量外资品牌涌入直播间和私域流量。比如韩妆品牌雪花秀以单场直播7000万元的成绩,拿下2021年抖音双11预售期美妆品牌GMV榜第一名。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跨境进口电商依旧火热,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也在快速提升,行业中的参与者也逐渐扩张至海外品牌和直播电商平台。

总的来看,海淘电商平台们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但对于海淘这个细分赛道来说,行业的未来越发光明。

无论是成为巨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入局直播电商平台乃至私域流量,行业中涌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至于这些海外购平台,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持续衰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