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是如何促进绿色投资的?


· 不爱的爱情,永不会变坏。

为了更好践行低碳环保与绿色投资理念,精准进行绿色投资策略分析,凯联资本专门设立了ESG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凯联宏观研究团队、投研团队、风控团队和产业研究院相关人员组成。该委员会在项目筛选、审核、投决过程中,会将绿色投资理念作为相当重要的评分标准,进一步强调双碳投资相关的一些指标,在投资实践过程当中进行框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你那有什么好的工作机会吗?”

许久不见,GPLP君的老朋友却发来了求职的想法。

当然,这是当前投资圈很多人的现状。

伴随着募资的难度加大,在一级市场,很多投资经理选择了休假,或者有时间的时候,偶尔做一些咨询工作。

“没以前那么忙了,但是总是要找点事情做,要不实在闲的难受,又不能投项目。”该朋友表示说。

对此,GPLP君总结为,归根结底,问题的本质还是募资的问题。

那么,GP将如何解决募资问题呢?

“我们在过往历程当中看到,有些机构,由于其LP过于集中,要么集中于机构资金、要么集中于政府资金,不够多元化,只要其中有一环出了问题或变化就会出现LP管理风险。2018年以来,很多基金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凯联资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合规的多样化LP构成,受到的环境变化影响并不大,同时凯联资本也于2019年成立了S基金,去接盘同行业机构的资产包,帮助同行伙伴度过难关、也帮助资产包中的被投企业更好的发展。”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哂时表示说。

GP抗周期风险的秘籍:GP需要注意LP构成

公开资料显示,在风险投资市场,自从2018年以来,股权投资行业一直处于洗牌中,资管新规以后,由于每家机构LP的构成不同,面临募资的情况不一样,当然,大部分GP由于LP结构单一,这导致其出现了各种募资难题。

比如,据GPLP君了解,有的企业募资额总是很难突破,有的企业无法解决市场化募资难题等问题。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过度集中是一个问题,LP的来源和被投企业都要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抗周期抗风险。”在李哂时看来,GP需要做好LP管理,在LP和被投企业的中间,寻找到一个对大家都比较合理的平衡状态才是解决GP募资难的关键问题,举例来讲,GP与国资LP进行资金层面合作时,国资LP对GP的尽调非常详细也非常专业,在过去,如果国资LP出资占比达到20—30%,往往会在投委会决策当中要求有一定决策权,不过,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现在相对更灵活了一些,国资LP更专业了、也越来越懂市场了”李哂时表示,

不同的国资之间差异巨大,以往与凯联有紧密合作的个别地方政府或国资机构,其在投资上表现的越来越独立,并直接参与到早期投资中,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也需要大量外部资源的补足,因此也会继续选择像凯联资本这样更加有特色的GP,继续补充其更加市场化的特色和更加灵活的功能。

在与国资合作不断加深的同时,如今的凯联资本更倾向于选择更市场化的,更专业的、更懂产业规律和更加理解资本市场规则的国资LP作为合作伙伴,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双向选择。

在国资不断成熟的时候,险资也同时在悄然发生变化——“险资在过去都是基金管理公司长期投资的LP,但是现在险资纷纷成立了自己专业的团队,甚至进入到很多行业细分领域的不同赛道,这让GP又多了一份选择。

私募基金托管难 风险投资行业正在洗牌

在募资难的同时,私募基金托管难也正在成为投资圈的一大现象,成为风险投资圈变相洗牌的一个方式——近年来,金融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风险问题,银行对于托管业务也呈现谨慎的态度,托管门槛提高,将私募股权基金推入托管难的境地。

“现在国家和监管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家创新中的支持作用非常重视,但行业生态中还是有一些环节需要完善,做托管业务的银行越来越少,银行普遍不愿意新增基金托管业务。”对托管难的问题,李哂时表示,现在备案一支新基金,像凯联资本这样在历史上合规并且业绩较好的GP机构通过绿色通道机制可以备案秒过。

客观而言,合规基金必须要在银行进行托管后,方可募集。

“我们在一个几百人的行业群中,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主要合伙人,现在每天大家研究分享的内容就是互相研讨哪些托管行可以做托管,基金怎么可以更加顺利的实现备案成立。”不过李哂时表示,对这个行业难题,只能整个行业一起共同解决。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绿色投资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如今“双碳”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凯联资本等诸多优秀投资机构已意识到坚守绿色投资是各投资机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如何促进绿色投资?当前阻碍有哪些?

凯联资本认为,首先,从需求侧(企业端)看,一些企业的转型意识比较薄弱,对转型的趋势和风险没有足够的认知,不懂要转型;一些企业认知到要转型,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很多企业都感知到了转型压力,但对于所属产业和企业自身未来转型的路径和目标是不清晰的,所以不愿主动转型;近年来,在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还有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压力,没有将低碳转型纳入考量;此外,最核心根本的阻碍是,由于环境违约成本依然较低,一些企业认为不必转型。

凯联资本表示,从供给侧(金融端)看,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绿色金融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总量仍有不足。从量上来看,2022年上半年绿色信贷达到19.55万亿,占本外币贷款余额的9.47%,不到10%。绿色债券发展速度快,2022年上半年,大概新增4000多亿元,占境内总债券发行额度的1.29%,占信用债发行规模的4.49%,整个比例还比较小。另外市场上也有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创新,但总量较小;

二是当前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结构不够平衡,以绿色信贷为主,绿色债券为辅,其他金融业态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支持更为不足;

如何促进绿色投资?展望未来,凯联资本认为,融机构作为提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服务的行业主体,需重点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权益等多种形式,撬动民间绿色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的项目投资,缓解环境问题对于财政的压力。凯联资本也将持续关注在绿色新能源领域出色的创新型企业,通过持续布局,在给投资人带来良好回报的同时助力低碳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联资本口碑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