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GDP有哪些改变?

脱虚向实提了很多年,创业者仍在互联网行业找风口,每每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房地产仍被当作“夜壶”,钱还是流向虚拟经济。不过,制造业是经济的根基,正逐渐成为共识,这是好的迹象。任何事情,都需要转变过程。

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也是有名的制造业大省。青岛、济南、烟台、潍坊是GDP总量排名前4位的城市,淄博是传统的工业基地,临沂是山东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城市,2019年排名一下提升了2位,排山东第5位。

1、哪个城市制造业更强?

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一般主要指制造业。下面的数据来自各市的2019年统计公报

城市 第二产业增加值 GDP 占比

我们把绝对数据做了一下排序,但由于体量相差比较大,似乎可比性不太大。

其实,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的占比,能更清楚地看出制造业在一个城市经济中的份量。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能看出,济南和青岛,总量上看数据要高于其他市,但占比相对低,这与经济体量大,尤其是第三产业相对发达有一定的关系。这两个城市,一个是省会,一个是计划单列市,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显然相比其他城市有优势。

烟台的制造业一直相对比较强,从数据上也体现了这一点。潍坊的特点是县域经济比较强,既有制造业,也有农业,其下辖的寿光、诸城、青州等,都是全国知名的老牌百强县。临沂相对而言基础薄弱些尤其是工业,但沂蒙老区最近20年来发展较快,而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北方商品集散地的特殊优势。

2、淄博底蕴、实力仍在

第二产增加值在GDP中占比最高的是淄博,而且占比远远高于其他市。

众所周知,淄博是山东乃至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陶瓷之都,还有齐鲁石化、山东铝业等大批重化工企业,有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及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的完备工业体系。此前多年,淄博GDP在山东排名相当靠前。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排名有所下滑。

而从一项数据,能看出淄博的制造业基础相当不错,而且有着很强的实力。

到目前为止, 国家公布了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加上前3批,全国共有256家企业进入名单,山东共有60家企业进入名单,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淄博就占到了10家,是山东16市最多的。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淄博制造业的实力,仍是相当强的。

其实,淄博的情况是山东在全国的情况的缩影。从2019年的数据看,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是43546.43亿元、44270.5亿元和 26567亿元,而山东是28310.9亿元,与广东、江苏的差距相当大,领先浙江的幅度,要小于GDP总量上领先的幅度。四省的占比分别是40.43%、44.45%、42.58%和 39.82%,只有山东没有超过40%。这似乎与山东一直以来给外界制造业强的印象不太相符。

这说明,广东、江苏和浙江的制造业,其实已经今非昔比,不仅体量大,而且占比而大;山东虽然在绝对量和占比等数据上要低于这3个省份,但从制造业冠军数量全国第一看,其底蕴和潜力是相当大的。

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经济运行蹄疾步稳、量质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200.62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两年平均增长5.9%与全省持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0.58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3.06亿元,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46.98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3%。三次产业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3:48.1:47.6调整为4.3:49.4:46.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个、4.9个和4.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工业、批发和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四大行业增势较快,成为拉动我市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工业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比GDP增速高1.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持续向好,扩大消费引领经济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5.5%16.2%,均高于GDP增速6.1个百分点以上,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明显改善,发展韧劲持续显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GDP增速高5.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四大行业合计拉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

24日市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通报。记者从通报中了解到,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400亿元、1293.8亿元、1126.4亿元和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4.4%、10.9%和8.4%,全年任务目标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6月份,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30亿元,完成上半年计划的104%。计划新开工的155个项目中已开工107个,超额完成上半年开工任务。齐鲁医药学院、中国船舶国防动力电源产业园等1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数据居全省前列,已全部开工建设,投资完成率达到47%。

新动能培育方面,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建设进展顺利,21个新型功能陶瓷材料试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2%,20个项目竣工投产。赫达股份、凯盛新材料、美林电子、晶鑫科技等6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平台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强市方面,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增长7.9%、11.4%和15%。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铸链工程”,着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五大战新产业。1-6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比年初提高0.9个百分点。

生态淄博建设,深入实施绿动力提升工程,截至6月末,1416个项目竣工率98.66%,明确西南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关停取缔、搬迁入园、提升改造“三张清单”任务2224项,完成率达99.01%。推进以“去煤化”为核心的能源结构调整,倒闭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绿色转型,确保2020年全市煤炭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

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方面,全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济青高速、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等4个高速公路项目、S102济青线淄博段改建工程、G309青兰线改建工程等10个普通国省道项目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民生建设,预计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735元、10233元,同比分别增长8.1%、8.2%。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7.08%,比去年同期提高3.24个百分点。

据了解,下半年,我市将继续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工业强市建设,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信息化为助力,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推动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进一步细化工业精准转调“1+N”实施方案,努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重点推动100家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打造一批智慧车间和智慧园区,引领工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 

作者: 记者 沙红翠 通讯员 刘蕾 韩京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淄博gdp哪一年排第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