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百万先生是自己创业做到行业前几名的吗?

  成功或许不知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今天推荐了一些白手起家的创业名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手起家创业名人相关。

  摆地摊起家 谈东升57元起家净赚百万

  谈东升,四川广安人,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四川人特征,个头不高,但壮实,浑身充满力量。他骨子里对于老乡邓小平无限崇拜,多次引用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意想不到的是,今年38岁的谈东升,闯荡江湖已经整整26年。

  57块钱在汉正街从头再来

  谈东升兄弟姊妹8个,他排行老六,10多岁时就想出去做点小生意。12岁时,因为调皮害怕父亲下班回家后责骂,谈东升离家出走了。他向舅父借了20元钱,一路逃票扒车,来到远嫁湖北仙桃的姐姐家。此后,他在仙桃包过砖窑,到新疆开过推土机,到福建做过外贸。最终他败走福建石狮,选择到武汉重新小本创业。那年,谈东升24岁。

  1991年来汉后,他仅有57元钱,花30元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在汉正街闯荡。他开始在汉正街摆地摊,“那时候经常为抢地摊位置打架。”谈东升说,“还好慢慢撑过来了。”

  卖钢丝球和卖葱是一个道理

  12岁离家出走后,谈东升曾回家待过一年。一次,父亲让他和哥哥把家里种的葱拿到街上去卖。父亲告诉他们兄弟俩,葱的成本是每捆2角,让他们拿到街上卖5角。哥俩到市场后,分开选了摊位。谈东升以每捆3角的价格很快将葱卖完了。哥哥却非5角不卖,结果一捆也没卖出去。年幼的谈东升并不知道这是“薄利多销”。谈东升最初在汉正街摆地摊时,成本5分的钢丝球,别人1元卖两个,谈东升1元卖4个,一个虽少赚2角5分,但销量却数倍增长。

  “你虽然不同时间,卖的东西不一样,但做生意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出奇招将过时商品卖出好价钱

  在汉正街站稳脚跟后,谈东升的生意人潜质越来越多地释放出来,每每在关键时候出奇制胜。1999年夏天,有一种叫“跳跳娃”的玩具风靡武汉三镇,汉正街很多商家都抓住了这个商机,大赚了一笔。虽然反应有些滞后,错过了最佳时机,但谈东升没有放过这次学习的机会,风风火火地赶到浙江义乌“跳跳娃”的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玩具往往是“一阵风”。此时,“跳跳娃”在市场上已出现明显滞销。“出厂价也在不停地跌,每天一个价格”。谈东升认为,趁便宜进一批货回去能赚一笔。留守的妻子很清楚武汉市场上的行情,“商品已经饱和,并且大量滞销,汉正街多数商家已经开始向义乌的厂家返货,这个时候怎么能进货呢?”

  但谈东升有自己的想法,“武汉已经火过了,但下面的地市应该有一个滞后效应”。他还是背着妻子,运了几车便宜货回武汉。这时,汉正街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了“跳跳娃”,而“跳跳娃”在二三级市场的火热如期而至。一时间,偌大的汉正街只有谈东升有货,几车货迅速卖光。虽然错过了第一波行情,但谈东升却在最短时间内赚得比谁都多。

  教人做生意留住核心客户

  在谈东升的店里打过货的人,几乎都会成为他的固定客户。“他们才是我最大的财富”。

  不管谁到店里来打货,谈东升总会很坦诚地给客户一个合理的价格,并且劝客户先到其他的店里先看看价格,“货比三家不上当”。

  谈东升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产品、价格和进货有信心。多数商品,他有把握做到全汉正街同行业价格最低。他说:“钱不是一次赚得完的,从我的手中绝不会轻易放走一个大客户”。

  对待大客户的生意,他就像对自己的生意一样上心。总是不定期地给客户打电话询问对方近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并且教客户一些经营的,及时告诉他们来自市场上游的情况,让他们及时调整战略。

  规模经营要做就做总代理

  汉正街有成千上万家商铺,商品同质化严重。“整个汉正街像我一样卖喜庆礼品的就有近60家”。同样是做礼品,谈东升希望有不一样的做法。

  “我不太喜欢与终端接触,因为这样会带来账款难收的问题。”在他看来,出路在规模经营上,“我要能够成为汉正街商户的供货商”。

  “目前,我公司的规模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喜庆礼品同行中最大的”。这得到了同行张老板的认同,“他的确是汉正街喜庆礼品扛大旗的”。仅在去年期间,谈东升的销售额就达到100多万元,“今年圣诞节会超过200万”。

  因为规模优势,谈东升的吉利礼品公司成为全国多家礼品品牌在湖北的总代理。拿到总代理权才是他最大的“王牌”。

  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进货渠道,如今汉正街市场的多数礼品商都是他的客户。

  谈东升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在今后几年之内,他要开办自己的工厂。他要学习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打造自己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争取将汉正街的小商品打入义乌市场。

  周黑鸭创始人周鹏的励志

  几个月前,全国餐饮小吃连锁品牌周黑鸭与天图创投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获得6000万元的注资。此事表明,已在全国炙手可热的周黑鸭再次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一个打工仔到底是怎样把小摊生意变成了今天响当当的连锁品牌?下面与您分享周黑鸭创始人周鹏的励志创业故事。

  耍小聪明,险些赔掉菜场小生意

  “蜗居”在武汉铭新街菜市场帮大姐酱鸭摊点打杂的19岁的周鹏怎么也没想到,10多年后竟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国连锁品牌——周黑鸭。回想起周黑鸭的辛酸起步史,周鹏还感慨万千。

  半夜起床卤鸭子,早上整理、装卤鸭;把十只、八只鸭子挨个往酒店送,没时间吃早饭;送完货后已是中午,买鸭、宰鸭、腌制,晚上六七点钟去酒店结账,已是别人吃晚饭的时间,回想一下,自己竟然一顿饭还没吃上,这时才感觉到饿。最辛苦时,周鹏中午买五毛钱两个的面包,加六毛钱一瓶的汽水,算是犒赏。做小生意初期,周鹏的梦想就是赚钱改变这种穷苦的生活状态。

  1995年,周鹏第一次创业是在大姐卤菜加工坊的旁边架起炉子,露天煮酱鸭,跟姐姐零售走不一样的销售渠道——往酒店送货。这一招其实是模仿一个温州的酱鸭店老板。在周鹏看来,温州老板的生意超好,又往酒店送货,一天下来能卖一两百只,对比每天只能卖10多只酱板鸭的自家生意,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周鹏很清楚,论颜色、味道、知名度,自己做的酱鸭肯定跟“温州老板”差得远。这时他耍起小聪明,“当时属于投机倒把”。

  “用骗取的手段不可能赢得长久的生意”,周鹏体悟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令很多人难以真正明白的道理。原本不好的生意变得更糟,周鹏一度陷入缺钱的危机。为图廉价,周鹏在大姐家旁边租了一间连窗户都没有的破房。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身无分文的周鹏那天晚上睡得很沉,早晨醒来却发现衣服被小偷钓到外面,最要紧的是为联系生意特意花1800元重金买的BP机也丢了。陷入“经济危机”的周鹏又遭此一劫,“走投无路跟朋友出门抢劫的心都有了”。

  赔掉生意又丢掉长辈看来本不该买的BP机,心急如焚的父亲骂着“败家子”赶儿子回家谋事。一连串的打击让周鹏暗下决心:“做不好酱鸭死也不回家”!

  频繁跑香料市场,找香料老板请教香薰料的味道、功效,借来香料古书逐字研究到深夜,买数百只鸭反复试验,周鹏花费几个月终于找到一种让人吃后难忘的味道。

  1997年,周鹏把二姐从四川请来帮忙,在武汉集贸市场朋友的屋檐下支起一个带玻璃罩子的铁皮货柜散卖酱鸭,玻璃罩上贴着“周记怪味鸭”的招牌。刚开业时,一只酱鸭卖22元。一个月下来,生意最好的一天才卖了132块钱,最惨的一天只卖掉一只,明显亏本。“没赚到一分钱,真的灰心起来,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两个月的房租都交了,只能硬着头皮再撑两个月”。如果不是刚交完两月房租,周鹏就被迫败撤回老家了。

  挤掉如意鸭赚得第一桶金

  接下来的一个月,生意更加难做,菜场一条街上竟然陆续来了三家竞争者。

  通过合理分配商品价格,周鹏找到了诀窍。他买回来的鸭一般5块到8块钱一只,但卖出去的价格肯定是10块钱。通过价格调整,鲜明的价格优势让生意突然变得火爆起来。几个月后,如意鸭成为周记怪味鸭的手下败将,以关门告终。

  年底结算,周鹏账面上有一万多块钱。到了1998年,周鹏的生意超好,因为味道很好,即使后来调高价格依然能卖得不错。生意最好时一天卖掉500多只,很多时候卖到下午两三点钟就能收摊,这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生意越做越好,周鹏接着又在大江路菜市场开设了第二个摊点,还请来几个老乡帮忙。据周鹏透露,那年他赚了30万块钱,第一次感觉到做生意很有成就感。那时小作坊也只有几个员工。

  2000年左右生意又迎来一个惨淡期,除了众所周知的“非典”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遍地都是的假冒怪味鸭的冲击。周鹏萌生出朴素的品牌保护意识。

  摊点生意直走下坡路,生产作坊也极不稳定,一年内他辗转搬家三次,后来终于花40多万在汉口火车站旁边买下一块地,修建起了四层楼房。那时小作坊已有三四十人规模,小作坊有了生食、熟食的简单划分。

  30万元买“开加盟店”教训

  2004年时,周鹏有再次做大周黑鸭的意愿,那时他了解到重庆有家做卤菜的“棒棒鸡”已经有几十家店面,这家店有个特点:只做直营,拒绝加盟。卤菜居然也能做这么大?!周鹏突然对周黑鸭品牌有了十足的信心。

  开加盟店是企业快速扩张的路径之一。周鹏看到一同行开出34家加盟店,“我们的味道比他们好,质量比他们高,并且有很多亲戚想加盟。”2006年,信心十足的周鹏一下在南昌开出11家加盟店,快速赚进20多万元。

  “假货漫天,加盟店质量难以掌控,尽管都是亲戚管理店面。”这是盲目开店吃到的苦果。周鹏立马采取行动,严惩问题店面,又花几十万块把剩下的店面高价回收上来。“我们这个行业最大风险是食品安全危机,做加盟难以掌控质量”,这是周鹏花30万元买回的教训。

  2008年,公司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年,员工规模从60多人快速扩张到400多人,店面也由8家增长为50多家,销售额也突破亿元。“这都是现代化管理收到的效果”,周鹏尝到了做企业的甜头。

  “我认为周黑鸭能从作坊走到品牌,都因为有个梦想。开始可能纯属为赚钱,现在的梦想就是想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变革,尽管还未实现,但我们一直努力朝这个方向去走。我们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

  刘强东的10年:从草根创业者到“霸道总裁”

  刘强东,今年41岁。祖籍江苏省宿迁市,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2014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目前京东已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

  众所周知的是,刘强东在2004年创立了京东,那一年很重要;众所不知的是,刘强东在2005年还做了一个更重要的决定——半年内关闭所有线下实体店,京东破釜沉舟,彻底转型做电子商务。而同一年,黄光裕成为中国首富,国美、苏宁的线下连锁店模式依然受到市场热捧。质疑声中,刘强东的敢想10年开始了。

  10年间,刘强东完成了从“草根创业者”到“霸道总裁”的完美进化;10年后,所有人都在感叹刘强东当时的决定多么有前瞻性,只有他自己知道个中的压力与艰难。下一个10年,他将目光放在了一手打造的“一站式”在线投融资平台——京东金融,他说10年后,京东70%的净利润将来自于金融。

  三大战役成就“霸道总裁”

  京东在美国上市后,曾有人问刘强东,随着公司上市自己成为亿万富翁,在心态上是否会有什么变化时,他回答说:“没上市之前,我应该也是亿万富豪。”

  价格屠夫、颠覆者、破坏者、搅局者……像这样有争议的称呼,还能列出很多,都是业界赋予刘强东的。2008年大战3C传统渠道商、2010年与当当网图书大战,到2012年主动“约架”零售业龙头苏宁电器,“先发制人”是他的一贯战略,“烧钱”是也成为京东早年扩张的主题。

  曾有人因此质疑京东,一方面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抢占用户资源,另一方面用不断的资金投入“绑架”投资人,甚至放言“投资京东就是一个无底洞”。刘强东对此一笑置之,“我觉得烧钱有两个结果,有的钱烧掉呢是化作了一滩灰烬,什么都没有,还有一种烧钱的话,钱烧到了之后留下了非常高的竞争门槛。”京东显然属于后者。

  而每次的“约架”,刘强东都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而成为众矢之的。2010年,刚刚赴美上市的当当网遭遇了京东图书的价格战,刘强东宣称,京东决定率先降价促销,比对手便宜20%。而京东此举,也遭到了出版社的集体“封杀”。“事实上,当时全国有300多家出版社反对,”刘强东回忆,“但是,几个月后,我们每天的图书订单量就接近3万元,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如今,已在图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京东已经看淡了价格战,“我们现在一年的图书销售额比当当少三四个亿,但不会为了图第一的虚名而劳心费力,价格战还是很辛苦的。”

  说走就走的任性“东哥”

  生活中的刘强东不多,但是每年都会放下一切,用十几天的时间独自开车去沙漠越野,目前他几乎走遍了国内的沙漠,刘强东说,“在公司每天都被一些琐事打扰,在大沙漠孤寂的环境下,能好好思考。另外,在大沙漠,公司管理层联系不上我,也正好考验一下公司的管理制度。”

  在内部,刘强东的管理以强势霸道著称,京东成立以来,只要他在北京,每天早晨8点半的晨会,他必定出席,已到公司的前10名员工必然有他,这对很多员工来说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对待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刘强东显得过度严苛,但是在基层员工面前,他平易近人,被很多人称为“东哥”。他很喜欢和基层员工,特别是配送员聚在一起,员工聚餐每人带一个果冻,吃完果冻后用果冻杯喝白酒已成为京东独特的酒。

  京东上市前夕,刘强东还曾“任性”出走,赴美充电八个月。那段时间,投资人徐新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她不得不一一安抚其他投资人。对整个公司敢于大撒把的他,对一些细节甚至有点琐碎的事情,却非常关注,三八节的早会上,他会关心是否给位于江苏宿迁的客服中心女员工准备了礼物;冬天气温较低时,他还会在早会上关心配送员防寒的问题是否做好。

  2014年5月,京东完成上市。刘强东后来这样讲京东的上市之旅,“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我只做了1%的事,99%的事情都是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

  随着京东的日益壮大,擅长“单打独斗”的刘强东越来越重视团队的力量,坚决放权给管理层,他每年都会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100个管理培训生,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工人或农民家庭,没有傲人的家庭背景,但是却有着一股干劲儿,身上多少有点刘强东自己的影子。

  刘强东经常会和管培生座谈,赴美学习期间还亲自给他们写信,还曾带着管培生去他最爱的沙漠里看沙子,讲述他的沙子哲学,“沙漠中沙粒无数,最幸运的沙子,也只是偶尔能够浮到表面上来,享受一次阳光、享受一次春风而已。当然,还有很多粒沙子,可能一辈子没有见过任何阳光,一直埋没在下面。”

  做有责任的“企业家”

  刘强东曾自诩为“苏北阿甘”,从小地方走出来的他从不掩饰自己是农民出身,而功成名就之后,也在不断反哺自己的家乡,他把京东的客服中心、科技园和云计算基地都放在了宿迁,给当地带来了不少就业。

  京东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是刘强东却很反对业界对“互联网”的神化,在他看来,“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帝国,但是它永远不会脱离一直以来的经济规律,传统的经济规律永远是用户体验、成本、效率”。而京东金融的布局,也是根植于用户的体验和商品的应用性。

  目前,京东白条的业务全面向大学生群体和农民群体两个细分市场扩张。学生群体一直是刘强东比较关注的,他在成都、玉树等地领养了10个孩子,并承诺,他将负责提供这些孩子们的婚房。而给农民群体提供贷款,则来自于刘强东的切身经历,在农村,借高利贷的情况比较普遍,利息很高,而京东白条不需要担保,不用调查,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就能完成评估过程,实现贷款,利息还比银行低不少。

  关注刘强东的人不难发现,几年前他的演讲,都是关于京东的物流、客户的体验、同行的竞争等等,而现在,刘强东会说,“没有把谁当成竞争对手,永远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他以前是一个创业者,现在越来越像一个企业家了。

  1992年,高考状元刘强东面临报志愿的抉择,身为“理科学霸”的他,分数可以轻松考上清华物理系,但是他却瞒着父母,报考了人大社会学系,“高中时的一位老师鼓励我走仕途,造福一方百姓,考人大就是为了今后做官的。”因为心中怀着为家乡父老做点事的心愿,刘强东还在2015年带着太太——网络红人奶茶妹妹回到家乡,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一万元的红包。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刘强东提到他所认为的最为实在的社会责任,就是“跟一群正直善良、互相关爱尊重的员工一起合法干净地成功,过有尊严、有信心的生活”。

白手起家创业名人相关文章:

我觉得写文章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会比较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感觉真实。说自己以前经历过的事,其实就是回忆,不过我倒是没有写回忆录的习惯,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把投资百万运营网站这件事,以我目前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网站为什么会运营失败分享给大家

我是在2012年9月份进去的这家网络公司,当时面试很顺利。一个技术总监和一个运营总监一块面试的我,当时面试的问题不多,现在回忆起来,只能记住运营总监当时看了我填写的简历表以后,又重复了问了我句:你叫冯东阳是吧?然后又问我一句:seo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当时回答的貌似是用户体验和网站跳出率。最后,老板还出来问了我几句,现在依稀只记得他问我当时每天能发布多少外链。我当时没加思索的回答,100多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技术总监问我,你看哪个是老板?我环视了一下屋内,却把运营总监当成了老板。我面带微笑的说,应该是那位是老总吧?没想到技术总监尴尬的给我指了指坐我对面的一个年轻人,说他年轻,因为看起来他和我年纪相仿,不过25岁左右!

网站功能没完善 团队已初具规模

我当时进入公司的时候,大概看了下有20多个员工吧!销售人员占的有七八个。技术部有两个优化,两个美工,一个技术总监,一个运营总监,一个编辑。再加上前台、财务的人员。算起来有20个左右。这对于运营一个刚起步的行业网站说已经不小了吧!最重要的是,步入公司看规模的话,比一般的那种蜗居在社区里面的小网络公司排场多了!整个办公室大概有500平方左右吧!

运营2个月网站问题初现

我们运营的是一个地方人才网站,当时的网站的各个功能模块,运营这块已经策划好了,包括以后的盈利模式。老板对运营很有信心,也对自己很有信心。据说,老板之前是做销售出身的,之前也是考察了很久才决定做运营人才网站的!他觉得做这个很有前途,因为在当时,本地的几个人才网站已经开始有颓废的迹象了!

我刚开始去的时候,做的都是发外链编写伪原创文章的工作,跟众多苦逼的SEO一样。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好事是谷歌PR值升到2了。坏事是,百度权重依然是1,排名依然止步不前!流量也少的可怜!

更重要的是,公司已经呈现负运营状态,光出不进!每个月算算人员工资加上房租、水电费,得10万左右吧!而公司目前一直没有盈利!销售人员开始着急,因为产品没完善,连基本的服务流程都没搞清楚,还有基础的会员功能也没完善!财务很着急,每个月都是往外出银子,一直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老板更着急,已经到了坐立难安的地步。他一直吵着要上竞价,运营和技术却不赞同,因为网站大部分功能都无法使用!

被迫转让 投资百万只坚持了一年

现在回忆起来,好像这个运营人才网这个项目,只坚持了11个月左右,而据我所知,老板已经砸进去100多万了,但是愣是没听见个水响。我不知道老板最后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他以后还会再去开类似的公司,做类似的项目。反正是到2012年11月左右,老板把公司转让给了另一个老板!具体转让情况我这边并不清楚。当然,这个事件的本身的重点不在这。现在我只想给大家分享下我认为这个项目运营失败的一些原因:

1.前期考察工作不足,缺乏对项目的整体把握

来公司一段时间后,我忍不住向技术总监老杨(杨召峰)询问了公司的一些情况,他说老板在做这个项目之前,说他考察了很久,也做足市场调查工作,他认为做这个项目可盈利性非常大!

那我问老杨,有没有相关数据报告呢?老杨回答:没看到!!

我跟老杨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对此事的看法是,或许老板就没有深入过市场做过调查,而其本身也缺乏对市场环境的预判能力!之前也没有运营大型网站的相关经验,我到现在还很纳闷,为什么,公司都开半年之久了,运营总监才到位!

2.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没有互联网经验,盲目入市

老板的家境据说还是比较殷实的,但是很显然,他还是比较年轻,易冲动。话说我目前也有这个毛病,头脑简单易发热,做事,一想就去做了!也没考虑过后果,只想到比较乐观的一面,没把风险给想象出来!所以,我认为这个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老板没有认清目前的市场形势,也不清楚网站运营的一些流程。他是想当然的认为买一套成熟的人才系统,然后找程序随便修改一下就能用了!但是事实是,是买了一个成熟的系统,但是,根据运营总监的方案,里面许多功能还是需要自己开发的。这就造成了工作时间上的浪费!

而做销售出身的老板没有互联网这块的运营经验,我来之前,据说运营总监也是刚来到公司不久,比我仅早了一个月左右!而在这之前,公司已经浑浑噩噩的过了半年之久!

运营的策划能力还是可以的,各个盈利点,网站栏目都策划的很到位。但是对于团队管理这块,还是有些不足!整体说来就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还是缺乏经验!

3.网站前期盈利模式不明朗

老板当初想建立这个网站的目的是利用人才网商家下载简历收取费用。就是给你公司开了一个会员账号,每天下载5份简历是免费的,然后5份以后就要收费了,模仿的某个人才网做得!还有就是商家的一些广告位去盈利,再有就是我们当时网站功能有一个在线坐席的功能,就是可以让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利用摄像头进行面试,不过这个功能没有完成!开发周期太长了!最后也没上线!等于是中途夭折了!

如果前期靠这样的方法去盈利的话,真的能支撑公司的运转吗?我觉得前期得盈利模式特别不明朗!缺乏一些细节性的规划!

4.运营资金安排不当,几个月下来钱已花去大半

不知道所有开公司做企业的老板,有没有对自己的资金做过规划,反正这个项目的钱,前期都已经花去大半了。据说当初老板是让别人给开发的一套系统,但是后来因为一些矛盾(开发价格问题)中途的时候,那家公司不给合作了!老板没办法,后来又买了成熟的人才网管理系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买了一个个人版的系统,之前那么多钱都花了,为什么不多加几块钱买一个企业版本的呢?实在是想不通!

这个问题我是现在咨询了老杨,前天我们还一块去吃饭,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还聊到这个问题,我们也一致认为这个项目运营的太过草率了!老板对这块了解的太少!包括公司团队管理这块也太缺乏经验!前期得团队组成到后期的人员匹配,这中间浪费了太多时间!

前段时间,有个人问我,自己有资金想运作一个培训行业的网站,我问他想投资多少?他说100万吧!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看到别人运营的网站很成功!获得了各种投资,最后还尼玛上市了!!我曾经也想过,如果这100万资金放我手里,我应该如何去操作?前期是招聘人员开发系统还是用成熟的?是先成立公司还是先成立个工作室?资金如何分配?

虽然这个项目运营失败了,但是我还是觉得老板还是很不错的,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就是在国庆节放七天假的时候,虽然公司没有盈利,但是依然给每个员工发放了一些礼品!所以,感觉这个老板还是特有人情味的!

所以,不管如何,就算曾经失败过,我们依然应该坚强勇敢的走下去,看一些成功励志型的文章或许能让你血脉喷涌、蠢蠢欲动!但是,阅读一些失败型的文章,则能让你学会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