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协工作人员如何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当好排头兵

创新,正成为深圳的根与魂。图为高交会上的冰激凌机器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摄(资料照片)

多位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言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提出真知灼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深圳维持经济稳定运行,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深圳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展现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时代担当。

4 月 10 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开幕,多位政协委员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探寻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

作为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培育了华为、腾讯、中兴通讯、平安科技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主导型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2020 年,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 8446.6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 30.5%,总量和比重都位居全国第一。

" 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俨然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势在必行。" 深圳市政协委员刘权辉认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例如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多而散、企业数字人才缺乏、缺少行业数字化头部企业等,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发力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权辉建议,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整合合格有资质的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组建数字经济专家团队人才库,明确专业领域与方向并公示目录,为企业快速匹配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专家与平台,为企业提供最优方案,减少企业试错概率,降低企业成本等。

推动 " 四链 " 协同发展

深圳是创新之城,率先提出并建立 "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产业化 + 科技金融 + 人才支撑 " 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2021 年,深圳的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领跑全国。

" 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复杂系统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调动每个参与要素的积极性。" 深圳市政协委员刘丹宁建议,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科技转化率,进一步促进深圳高质量发展," 需要有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高校、企业、政府、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通过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推动深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教育链融合,以产业链为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完善教育链,加大从产业所需、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到教育优化的全链条个性化政策,推动 " 四链 " 高水平协同发展。同时,建议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 " 四链 " 融合联盟生态圈。

民革深圳市委会在《关于完善全过程创新链政策的提案》中建议,加强 " 全市一盘棋 " 的统筹规划,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协同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比如,光明科学城着力打造世界级源头创新高地,深港河套全力打造 " 科技特区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大运国际科教城等发力构建科教融合创新区,龙岗、龙华、宝安等片区加快培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4 月 8 日,深圳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30 条措施,针对六类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发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通过创新奖励和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深圳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目前,深圳已有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69 家,在国内城市排名第四、全省排名第一。" 小巨人 " 多分布于高端制造、医药生物、化工材料、光电等行业,部分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建深圳市委会表示,宝安区工信局去年 8 月分 3 个批次组织召开 " 小巨人 " 企业座谈会,发现它们在产业空间、用工、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民建深圳市委会建议,按照 " 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 " 的原则,坚持梯度培育、动态服务,重点组织年营收 1000 万元— 4 亿元之间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标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评价标准,积极开展申报,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梯队。

民建深圳市委会还建议,组织开展金融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属产品。发挥市、区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对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入股。对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邀请证券服务机构和交易所上市部门到企业参观交流,量身定制上市计划。

【襄阳政府网消息】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襄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决定》,就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全市12个县(市、区)的党委书记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转化为促进“建设美丽襄阳、实现绿色崛起”的奋进力量,以一域发展的精彩答卷,为襄阳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争光添彩。

努力在“五城共建”中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

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体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具体行动。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襄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决定》,旗帜鲜明、站位高远、路径清晰、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枣阳市全体党员干部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落实进度,切实推动“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在襄阳“五城共建”中挑大梁、打头阵、当先锋。

一是筑牢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人民立场、实践观点、科学方法,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履职尽责上、体现在服务发展上、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是强化使命必达的政治担当。我们将正确处理好立足枣阳、为了枣阳与跳出枣阳、着眼全局的关系,围绕在襄阳做引擎、在区域当标杆、在全国争进位,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推进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7+5+2”产业链延长加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努力在对接融入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干出“百强县”样子。

三是扛实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我们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工作机制。大胆使用“狮子型”“猛虎型”“‘三牛’型”干部,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清廉枣阳建设,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加快建设“五个城市”、打造“六个强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枣阳。

打造“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

宜城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打造“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

坚持高举工业大旗,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区。全面推行“链长制”,打造“211”产业集群;坚持“内招”“外招”两条腿走路,着力提升招商工作质效和产业聚集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项目的核准落户率、开工竣工率和投产达效率;举全市之力支持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引擎。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优化县域发展体系,构建“一核、两区、多点”的发展格局;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探索实施“双网格”管理,逐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三农”优先发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引领区。理顺“三农”工作机制,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弱项,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抬高宜城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

统筹生态与发展,打造襄阳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支撑区。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强化水、土、气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省级创新城。突出创新主体,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做强人才支撑,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完善相关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幸福之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深化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金南漳”一域之光为“五城共建”添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两个确立”,这是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制胜密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安排部署。结合南漳实际,我们将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五个转化”,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南漳落地生根。

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当前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通过学习宣传,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对党忠诚成为南漳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推进“1+7”清廉建设,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应勇书记在南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省委工作要求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牵引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处理好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抓好磷化工、钛化工产业附属产品循环利用,提高县域经济“含绿量”“含新量”;进一步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好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落实南漳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123”发展思路落实落细的具体行动。积极在襄阳“五城共建”中定坐标、担使命、展作为,持续擦亮“金南漳”品牌,奋力冲刺全省“百强储备”。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现“全年精彩”的必胜信心。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在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冲刺二类县前10名,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力争进入“明显进位”等次,冲刺“优秀”等次,在全省高质量综合考核中争先进位,力争“保二争一”。

着力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中共襄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决定》的出台非常及时,意义重大,在政治上体现了忠诚与坚定、发展上体现了科学与务实、作风上体现了实干与担当、管党治党上体现了严管与厚爱,令人心潮澎湃,充满奋进力量。保康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准确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襄阳“五城共建”中展现保康新作为。

坚持担当实干谋发展。聚焦发展第一要务,狠抓招商引资,做实项目支撑,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着力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全面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宜荆荆恩”文旅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打造“保神房竹”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绿色产业聚集区、文旅康养示范区,确保县域经济分类考核稳居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做好有效衔接文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推动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全面从严强党建。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大力选拔担当作为的“猛将”“干将”,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一体推进“三不”,持续深化清廉保康建设,发展好、巩固好保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5张名片 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这次市委全会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让大家更深刻地领会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谷城县上下将把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与推动谷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融入襄阳“五城共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围绕“打造工业强县、实现绿色崛起、建设美丽谷城”目标,把谷城建设成为汉江流域区域性交通、物流、商贸枢纽,“襄十随神”城市群重要支点,山区县县域经济发展标杆,全力打造汉江流域和全省工业强县、农业特县、旅游热县、生态美县、健康名县五张名片,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美城市,奋力创建全省文明县城。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盯16条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100个主导产业突出专业村,每月举办一场农产品电商博览会暨农业特县“一镇一品一代言人”活动,搅活城乡市场。四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推进“十四五”规划的主旋律,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创业,每季度举办一次“神农英雄会”。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两网”建设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以优化制度供给为关键,以对标为手段,全面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六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七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八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党建品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奋力建设“襄十随神”、毗邻豫陕中心城市

老河口市委书记 曹祖金

老河口市全体党员干部将坚决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过硬本领,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老河口市落地落实。

保持政治坚定,站稳党性立场,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准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思想武器、看家本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强化使命担当,牢记初心使命,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牢固树立“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的理念,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大抓工业、抓强工业,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省级创新型县市。开展“百企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培育5—10家产业链头部企业、50家以上的产业链核心企业,打造1个50亿元的光电产业,2个100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木业家居产业,2个200亿元的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同步发展的“1+2+2+N”产业集群。努力实现汉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县域创新中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多元化消费集聚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县域开放新高地、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市和市域治理“老河口样板”七大目标。争取到202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把老河口建设成为“襄十随神”、毗邻豫陕中心城市,在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中体现老河口担当。

全力打造区域性“五个标杆”

我们将聚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作出的系列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高质量推动现代化“一心四区”建设,在全市“五城共建”新征程中展现襄州作为、体现襄州担当。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发展方向。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结合起来,自觉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学习内容,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将“两个确立”实践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在对标看齐中融入发展大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对接全省“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以及“51020”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全市“五城共建”战略部署以及“135”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主动对标、奋勇当先,加快推进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规模优势明显、关联度高、平台支撑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板块、网状经济,全力打造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改革创新、民生幸福等区域性“五个标杆”。

在笃行实干中扛牢发展责任。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聚力项目建设、民生改善、风险防控、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襄州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确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襄州落实落地。

谱写品质都市、美丽樊城建设新篇章

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为全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重点,充分彰显了市委以实际行动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强烈政治担当,对全市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奋力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北部列阵”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樊城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的强大精神动力,奋力谱写品质都市、美丽樊城建设新篇章。

以忠诚筑灵魂,奋力谱写樊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党性的实际行动、做好工作的思路举措、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以行动抓落实,助力“五城共建”战略实施。重点围绕樊城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具有引领力的消费中心,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同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绿色发展四个示范区,积极融入“襄十随神”北部列阵,勇当襄阳“五城共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以责任强担当,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筑牢基层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强化担当精神和攻坚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牢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锻造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压紧压实“两个责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 邓卓海

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工作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必将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襄阳落地生根。高新区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巩固忠诚核心、万众一心的大好局面,为推进“五城共建”贡献高新力量。

提升政治“三力”,争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坚定拥护者。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任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真正将“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做好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践行者。

汲取奋进力量,争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充分利用理论宣讲团、文明实践站(所)、“红色驿站”“百姓大讲堂”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全员学、深入学、有效学,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蓄力量,将学习全会精神同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实干诠释担当,争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充分发挥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和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将襄阳推动“五城共建”战略目标和高新区打造“五区”的发展定位有机衔接,加快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高效率治理、高品质生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奋力打造“城市绿心”升级版

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李传寨

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是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作为襄阳“城市绿心”,鱼梁洲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全市“五城共建”大格局,进一步提升生态涵养,推动鱼梁洲高质量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作出新贡献。

持续推进全域绿化,切实提高生态质量。进一步做好中央生态公园特色文化植物园开园准备,完成凤舞九天、祥云呈瑞、爱心永驻、襄阳好风日等植物生态符号、生态地标建设,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率,做到应绿尽绿,进一步提高生态基底和绿化景观的数量、质量。

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主动融入“五城共建”,构建“一园一带一片区”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江游战略”,将环岛景观带和中央生态公园统筹打造3A级景区,加快推进盆景园和薰衣草庄园提升改造,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将水上运动、盆景文化、教育研学等业态融入其中,实现生态承载业态,业态激活生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发展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民生福祉。抓好小区改造、道路综合整治、雨水管网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真情办好惠民实事。积极推进生态立法,着力提升鱼梁洲的生态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展示功能、低碳示范功能,建设一批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康运动的好去处,建设有名有实的生态绿心,打造有特有品的诗画鱼梁,培塑有神有韵的文旅胜地,把鱼梁洲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绿洲、城市中央公园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绿色发展的样板、国内外洲岛开发利用的典范。

迎难而上 筑梦东津 追求卓越

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肖勇

本次市委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深入推动新时代襄阳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丰厚滋养,切实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东津新区将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勇立潮头、勇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作出东津贡献。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东津新区的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承载区建设,按照“地上一张网、空间六组团”规划布局,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抓中间促两边,以“迎难而上、筑梦东津、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奋力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新中心。

自觉把东津新区发展放在全市、全省大局中来谋划推进,立足区位优势和特点,紧紧围绕襄阳“五城共建”的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奋力建设以市民中心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以科创岛为核心的中央科创区、以华侨城为核心的中央活力区。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两网建设”,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加快智慧化、信息化建设,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民贴心;争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东津新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最美城区

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内容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既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工作,又找到了问题,具有很强的高度性和精确性,充分体现了市委班子的担当精神和聚焦意识,催人奋进,彰显了市委以上率下、率先垂范,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坚定政治站位、强烈政治担当。

襄城区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强化责任担当,聚力攻坚作为,抢抓市委市政府在襄城布局古城功能疏解和历史文化挖掘、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岘山城市中央公园、庞公滨江生态商务新区等“四大重点城建项目”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中心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兴业富民产业美、功能便民城市美、共享为民生活美的大美襄城,努力把襄城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美城区。

打好“四大关键战”,争当“五大引领区”。打赢打好城市更新关键战役,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赢打好开发区转型升级关键战役,打造国家级医药化工产业示范区;打赢打好乡村振兴关键战役,打造汉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打赢打好擦亮城镇关键战役,打造全市地标型卫星镇。同时,争当文旅产业发展的引领区,坚定不移提升文化旅游业龙头地位,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争当区域改革创新的引领区,深入推动“三区”融合工作,全力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高起点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争当区域协同发展的引领区,深度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全面增强襄城辐射带动、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争当全市绿色崛起的引领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争当实现共同富裕的引领区,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2022111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上海市松江区区长 李 谦

现在,我代表松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22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松江改革开放和发展史上具有新时代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两个大局”,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一个目标、三大举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从秉持新发展理念的基层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平台,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历史方位和战略空间实现开创性突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创新成果列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先后被国务院通报表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全国高质量发展十大地区之一,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得到中央、国家部委、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并总结推广,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中央和市级媒体争相聚焦报道。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17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从163.98亿元增长到250.1亿元,年均增幅8.8%,总量跃升到全市前列,连续72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040.45亿元增长到1750亿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预计数),绝对量年均增长1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从51.71亿元增长到205亿元(2021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预计数),绝对量接近翻两番。规上工业企业达1526家,规上工业产值达4355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3%。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达49家。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418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二。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外贸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市第二,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全国第四。

——城市能级和品质实现整体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完成,依法、铁腕、稳妥开展五违四必综合整治,拆违2100多万平方米,啃下了多年想啃但没有啃掉的硬骨头。完成旧住房改造436万平方米,老城换新颜,群众得实惠。作为上海五个新城之一,松江新城被赋予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沪苏湖高铁开工,923线的松江枢纽咽喉区域施工建设。首创即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三全作机制,发扬事不过夜精神,连续作战、顽强作战,抓实早、快、广疫情防控体系,科学精准迅速处置突发疫情,全区上下用担当和奉献守护城市安全、群众安宁。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4.2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被评为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地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16年来四度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6万元,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对口帮扶的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海县和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面彰显战略优势

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形成高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现代服务业为重要保障的经济发展格局。围绕“6+X”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尔、腾讯、恒驰、正泰智电港、顺络电子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落地,集成电路领域聚集超硅、豪威、新阳、移远通信、台积电等重点企业121家,人工智能领域聚集科大智能、库卡机器人等重点企业842家,生物医药领域聚集昊海生科、复宏汉霖、同联制药等企业2952家。深化产业联盟与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与中国商飞等头部企业强化产业链合作,松江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和上海西南五区携手共建产业链创新链联盟的中心节点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从3.7%上升到4.59%。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6家,五年接近翻两番,数量位居全市第三。以创新型经济引领五型经济发展,G60脑智科创基地、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研发平台集聚,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G60星链等体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在12英寸大硅片、光刻胶、新型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领域和颠覆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连续两年代表上海接受世界银行测评,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提升作出重要贡献。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争取和实央行“15+1”金融支持政策,在全市首创政府+园区+担保+银行四方协同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新机制,科创板企业上市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区域,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法治研究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深入实施“1+10”人才政策,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万多名,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55家。

(二)聚焦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升

高起点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推进,现代有轨电车T1T2线投入运营,日均客流量2.6万人次。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进入施工前期最后阶段。建成启用翔昆站、金山铁路支线春申站、车墩站公交枢纽,累计新辟调整公交线路94条。城市路网体系不断完善,打通辰塔路等区区对接道路11条,G60松江东、G50九杜路等高速立交匝道建成通车。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完成733万平方米居住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民防工程总量达到276万平方米。

生态松江建设迈上新台阶。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887.24公顷。河长制、纳管制、网格制三制并举,基本完成雨污混接系统改造,清拆整治黄浦江上游二级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全面消除黑臭河道,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4%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建成天马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湿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等重大固废处置设施,获评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建成广富林和松南郊野大型生态空间、天马生态廊道,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森林覆盖率达18.5%,蓝绿交织绘就生态松江底色。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构建运行。一网统管形成多格合一松江模式并在全市推广,建成区、街镇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网通办打造全方位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一业一证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三个美丽建设成效凸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三)坚定文化自信,“上海之根”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

人文松江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两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广富林文化遗址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构建面向长三角的人文松江活动中心,建立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出版《松江人文大辞典》首卷。全面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

科技影都集聚度逐步提高。完成上海科技影都概念性总体规划。影视产业链体系显现雏形,高科技影视基地、影视培训教育和影视公共服务平台加速集聚,昊浦影视基地启用,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星空综艺影视制作研发基地等一批重大影视项目加快推进。

全域旅游美誉度持续提升。形成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格局,全域旅游路线和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广富林文化遗址、醉白池公园、上海影视乐园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浦江之首、深坑秘境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广富林希尔顿酒店、宰相府酒店、G60科创云廊、松江印象城等高品质配套设施建成营业,云间粮仓文创园成为时尚打卡地。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健全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完成城乡居保、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居保基金管理受到国家人社部督查肯定。累计投入88.18亿元用于提高征地养老和城镇居民养老人员等群体保障水平。社会救助政策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实施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完成松江社会福利院改扩建,推广全市首家农村互助式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长护险试点累计为2.5万名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深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稳妥推进大型居住社区规划建设。筹措各类租赁房源6.6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3.27万套,区属动迁安置房新开工2.8万套、竣工2.2万套,安置在外过渡动迁居民2.1万户。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力推动教育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引进华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上外附中云间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学校67所。解决16幅历史遗留教育用地,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大班额问题。落实双减政策,素质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布局不断优化,中心医院成为交大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并升级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方塔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筹),泗泾医院升级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3家医院成功创建市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新建、迁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新增体育活动场地114万平方米。松江人民对政府实事项目满意度名列全市前茅。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信访、统计、档案、史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乡村振兴形成示范样板。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三园工程亮点纷呈。获评全市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乡村振兴农民满意度连续多年全市领先。家庭农场持续深化,农产品品牌效应凸显,粮食亩产、生猪出栏量、绿色食品认证率位居全市前列。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新一轮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4556户,形成乡村振兴示范村黄桥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9万户居民接装天然气,叶新公路实施改建拓宽,247条农村公路完成提档升级。率先在全市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搭建全市首家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过去五年,我们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政府系统作风持续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建议、批评和意见525件,办理政协建议案、提案878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最令人感动的是,全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彰显了抗击疫情硬核担当。最令人自豪的是,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彰显了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新时代松江精神,更加坚定了我们奋进新的赶考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各位代表!松江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松江区人民政府,向有大爱、有力量、有担当的松江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区域内各单位、企业、高校和驻松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领机制亟需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加快提高。城市能级还需进一步提升,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城乡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城市精细化管理还要继续下绣花功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有待加快落地,民生服务仍需提质增效。政府服务管理效能还要持续提升,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改进。我们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尽心竭力改进工作,绝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路走对了,不怕遥远。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五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高质量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至关重要的五年。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松江新时代不懈奋斗精神,坚持狠抓落实就是忠诚担当,不断增强抓工作的韧劲,持续创造不负新时代、不负松江人民的高质量发展新奇迹。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立足四个放在、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以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和松江枢纽为主攻方向,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统筹发展和安全,迈出共同富裕坚实步伐,建设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

根据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议未来五年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基本形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框架,初步建成松江枢纽,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城市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科创之城、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互联互通与智慧智能的数字之城、松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之城。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

加快科创蝶变,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增强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天地一体信息网络等国家和上海重大工程,争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在松江先行先试、落地落实。紧扣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加强科技联合靶向攻关,实现关键技术、重大装备、重点环节更多“01”的突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总量达到3500家,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等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

加快产业裂变,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做大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现代装备、人工智能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数字经济,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以“G60星链为龙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率先建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推进信创产业国家级基地建设。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双向融合,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端特色商业

加快要素聚变,在协同开放中提高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能力。对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借鉴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经验,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制度创新。落实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加快国际国内两个扇面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更大力度推动人才政策先行先试、人才计划优化整合、人才服务提质增效,大力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动,加快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建设,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二)坚持“科创、人文、生态”卓越价值取向,基本形成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框架

高标准深化新城规划。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精心编制和实施松江新城单元规划、专项规划和松江枢纽示范样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创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

高水平建设具有集中度、显示度的重点区域。建设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推进枢纽创芯岛、站前商务区等首发项目,逐步形成具有辨识度的地标性建筑簇群,打造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发展G60五龙湖产融生态圈、广富林路高端品牌商业商务集聚带。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打造华阳湖中央生态水域和特色滨水岸线。建设新城西翼产城融合功能区,加强东北部城镇圈建设,推进洞泾未来湾规划建设

集聚更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扩建学校48所,建成上外附中云间学校、华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和松江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实施松江二中、松江一中改扩建,构筑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完成松江开放大学迁建,创办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华策影视学院。深化健康松江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市一医院南部院区二期、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方塔医院总部院区等建设,启动九院尖端医疗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引进国际化医疗资源。落实公共卫生建设1+7文件,完成区公共卫生中心新建工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体育强区,优化并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基本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全覆盖,引进和办好更多高水平赛事。强化民生需求导向,建设15分钟步行可达、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圈。

(三)着眼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链接重要支撑,初步建成松江枢纽战略支点

建设面向长三角的松江枢纽建设内联外通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到2024年与沪苏湖高铁同步建成9台23线16万平方米的松江枢纽站体,通达80%以上长三角主要城市。构建综合交通中心和便捷交通换乘网络,引入站体高架系统,形成松江枢纽交通集散体系。建设多式联运全国高铁货运智慧物流中心,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供应链服务和组织能力。

构建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深化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建设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动市域线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等重大交通干线规划落地。提升中运量公交网络密度和覆盖面,增强公交线网运营服务能力。启动沪松快速道路建设,新增G60莘砖公路、S32玉树路匝道构建新城快速环路高架,提升松江交通便利度。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奋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深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进一步推动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稻米、生猪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区域主导产业。建成南郊国际农产品资源配置中心,打造叶新公路花卉产业集聚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内涵。

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加大农民进镇进城和宅基地平移集中居住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集中连片建设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促进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持续壮大和规范管理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五)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彰显人文松江文化特质

打造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实践新样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弘扬新时代松江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建好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厚植上海之根人文历史名城时代新内涵。实施人文松江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人文松江标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二陆读书台松江博物馆新馆、松江档案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展览基地发挥人文松江研究院功能加大对文化精品、优品、新品的支持力度举办上海艺术书展、平复帖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建设全域旅游近悦远来的诗意栖居地。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建设山城连景、水陆联动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旅游目的地。持续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完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上海松江农创园、浦江之首、“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加大下塘、仓城、府城等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推进辰山植物园5A级等旅游景区创建

(六)坚持“两山”理念,建设绿色生态美丽松江

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落实双碳行动方案,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大力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化约束性指标管理,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加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天马再生能源资源利用中心作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常态机制。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建设,实现水环境根本性好转,地表水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超过60%。深入推进清洁空气行动,加强重点领域减排。以更大力度做好建设用地减量,实施土壤污染治理行动。

优化生态绿色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生态空间,构建片、廊、带林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营造更加自然、更有品质、各具特色的公园绿地,形成园城相嵌的公园体系。

(七)建设人民城市,创造松江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生活

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和稳定就业,完善对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和政策衔接,统筹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养老机构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数达4%

推进更有品质的城市有机更新。完成300万平方米旧住房改造,加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力度。开展城中村拔点攻坚。加快安置房的筹措和建设,探索多元化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加强人才安居保障。

深化更加高效的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三化联动,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努力实现管理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切实让广大市民感受到市容市貌常新、景观靓丽常在、城市温度常留。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力,加强一网通办线上线下融合,打造高效便捷智能的政务服务生态。完善一网统管城运体系,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建设更有安全感的平安松江。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全面落实城市安全运行责任,完善城市安全常态化预防、管控和应急管理体系。

三、2022年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六届区委二次全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用政策举措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全社会R&D费投入强度达到4.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降低。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勇担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气象。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以“科创+产业”为抓手,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联动,勇当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以更大作为建设“三先”走廊。

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数字经济、未来科技等领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强九城市产业链深度协作,举办第五届进博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要素对接活动。建设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完善产业联盟体系,加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上海西南五区联动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实施“G60星链计划,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

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组织实施G60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推进G60脑智科创基地等重大研究平台建设,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加强产学研联动,探索建立投资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壮大以高成长性科创企业为代表的创新集群,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新增30家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院士工作站。运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G60科技创新奖。实体化运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大力集聚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健全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沪苏湖高铁工程建设。加快9台23线松江枢纽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要素资源配置门户枢纽。推进多式联运全国高铁货运智慧物流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高质量现代物流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强G60科创集团等国资平台,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发展以金融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深化落实央行“15+1”金融支持政策,加快G60五龙湖产融生态圈建设。推动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0家。深化九城市一网通办试点,拓展一批异地通办事项,逐步实现涉企通办事项登记标准的统一。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安居工程。

(二)全面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精会神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发力五型经济,充分挖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开工建设G60“科创之眼”、国科、亿帆等重点产业项目70个,海尔卡萨帝、顺络电子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首台套设备、首测试场景等创新成果先试先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紧扣产业发展导向,加大招商安商稳商力度,做到依法科学统计,不断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和经济密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增民营企业3.6万户。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190公顷,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更新,支持企业增资扩股、增容扩产。加强惠企政策精准供给,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全面提升消费能级。围绕集聚高品质消费供给,优化新城商业布局和功能,推进松江枢纽TOD建设,推动广富林文化遗址等特色商圈业态升级,提升黎明广场、地铁9号线TOD及周边商业品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办好“五五购物节”“松江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出台支持首发经济发展政策引进培育商贸平台型企业,扩大文旅康体休闲消费,发展提升健康养老消费。出台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8家,积极拓展研发、销售、金融等功能。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的机遇,持续扩大利用外资,实现合同外资15亿美元、到位资金7亿美元。推进外贸“优进优出”,做强松江综合保税区功能,大力发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新型国际贸易。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优化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三)加快建设人民向往的现代化松江新城。聚焦重点地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带动,强化功能引领,进一步完善新城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新城公共交通功能提升,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建设现代有轨电车T2线西延伸。推进沪松快速路、G60莘砖公路匝道、S32玉树路立交规划建设。建成南永丰、9号线九亭站、佘山站等公交枢纽,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配置。深入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加快外部新建、周边共享、内部挖潜等项目实施,完成3个综合治理先行项目和1个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新增社会公共停车位1600个。地下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完成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生态宜居。开展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第二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整治河道11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项目。松江污水厂和西部污水厂改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落实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完成思贤公园等10公园改建,建成4处开放休闲林地,打造一批滨水空间示范区域。

持续发力人文松江建设。人文松江活动中心投入运营,打造面向长三角展示松江新城软实力的文化新地标。加快二陆读书台项目建设,区职工综合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推动江南文化传承创新,编纂好一典六史。举办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上海(国际)创意设计双年展等品牌活动。加快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建设,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星空综艺影视制作基地完成主体结构建设。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提升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能级,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着眼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让乡村成为松江的亮丽底色。

做优做强都市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深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提升地产农产品品牌显示度。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提高种源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努力打造高精尖农业标杆。大力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加强合作社、企业带头人培养。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示范村片区化联动发展。再推动1900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路线,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诗画田园。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国家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稳妥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着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资源要素统筹能级,积极拓展新业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完成本轮农村综合帮扶,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继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对口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聚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筑城市安全常态化管控和应急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努力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压实“四方责任”,因时因势、精准有效完善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隔离场所、医疗机构等高风险源管理,严格落实高风险人员、冷链物流等闭环管理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做好应急演练、物资储备等工作。

聚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推进科技部火炬中心G60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试点建设,深化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型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5G、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底座,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的活力和动力。加快生活数字化,深入推进教育、医疗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场馆、数字景区、数字酒店建设力度,拓展智慧停车应用场景,大力推广为老服务一键通。加快治理数字化,推进一网通办迭代升级,推出一批零跑动、零材料、免申即办、智能速办事项,加快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一网统管建设,加快建设城运平台二期项目,推出15个标杆应用场景。完成政府部门信息化职能整合优化。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运行。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强化智慧公安深度应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聚焦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从严从细压实安全责任,强化隐患源头治理。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

(六)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持续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实落细减负稳岗扩就业等举措,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开展就业专项帮扶、职业技能提升等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会待遇标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优化养老托幼服务。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00张、护理型床位400张,启用运营松江社会福利院,健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网络。深化长护险试点,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进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新增11个公办托幼一体点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92%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健全残疾人、孤儿福利制度,推进阳光助残工程。

提高市民居住质量。实施60万平方米旧住房改造,加快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启动石湖荡镇塔汇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大住房保障供应力度,区属动迁安置房开工6000套、竣工5000套,安置在外过渡动迁户1000户以上,供应区属公共租赁住房1688套以上。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健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体系,持续精准补齐短板,着力提升住宅小区运行安全水平和居住环境品质。完成6个易积水住宅小区防汛能力提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五育融合育人。实施第五轮强师兴教行动计划,推进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课业辅导等校内教育质量,完善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新开办学校10所,建成上外附中云间学校,启动华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等优质学校建设。积极推进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深入实施健康松江行动。打造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一医院南部院区二期、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方塔医院总部院区、牙防所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实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康复等功能。启用广富林、九里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泗泾、石湖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启动方松、洞泾、泖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行动,新增550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完善15分钟生活圈功能,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服务站点,新增早餐供应网点50个,在家门口的“小空间”里做足惠民生、暖民心的“大文章”。推进“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新建及更新市民健身步道15条、健身点80个、多功能球场5片,积极引进和承办重大赛事。

(七)着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理念、市场的意识、法治的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实践贯穿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建设高水平法治政府。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深化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政务公开。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整改。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入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在更多领域推行告知承诺。深入开展综合监管改革,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以精准有效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全面推行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件事”就近办、集成办、极简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依托松江新城开发集团等平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

锤炼严实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持节用裕民,继续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为民服务上。健全街镇居村减负常态化机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优化“12345”热线、信访服务和人民建议工作机制。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励公务员队伍不断增强创业本领、担当自觉和工作韧劲,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艰难困苦,尚未玉成;筚路蓝缕,不懈奋斗!

各位代表!我们身处伟大的新时代,必须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汇聚起奋力创造新奇迹的磅礴伟力,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三全工作机制:即松江在疫情防控阶段与G60九城市联动,形成的全流程管控、全行业保供、全空间覆盖的工作机制,有效支撑和保障了物资需求。

2.“6+X”战略性新兴产业:“6”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战新产业,“X”指节能环保等若干战新产业。

3.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指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是反映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

4.“四网融合指以各级交通枢纽为节点,将国家铁路网、上海轨道交通网、松江有轨电车网、松江地面常规公交网这四个网络有机融合,实现公共交通之间的高效转换,打造集公路道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交通形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5.“三个美丽建设:即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6.“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由廉租住房、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征收安置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

7.“双减政策: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着力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8.“三园工程: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

9.“五位一体即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10.“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

11.“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三大任务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重大平台。

12.“四个放在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13.“四大功能20191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

14.“四大品牌2018年上海提出将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作为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

15.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主要是以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等为中心,在一定半径范围内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社区。

16.“五育融合育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出一个高质量的政协茶话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