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种草莓17亩地一年挣多少钱?

【编者按】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大同市云州区,看了当地的“忘忧草”“脱贫宝”——黄花,这距离他在陕西点赞柞水木耳、被网友称为“最强带货员”只有二十多天。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农村考察,每到一处,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区,他总会关心过问当地的助农富农种植产业。

玫瑰、柚子、牡丹、草莓、蓝莓……这些带着“泥土”的土特产,展现出习近平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带你一起回顾!


海南三亚玉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9日下午,习近平在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向花农了解玫瑰种植管理技术。

习近平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学仁摄)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3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了解扶贫开发和水果产业发展情况,亲手帮村民摘柚子。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湘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好目标,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兰红光摄)

●山东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26日,习近平来到菏泽市尧舜牡丹产业园,走进展厅、车间了解牡丹开发情况。得知牡丹不仅可观赏、药用,还炼出牡丹籽油,开发出茶、精油、食品、保健品,总书记十分感兴趣。他拿起一瓶牡丹籽油,打开瓶盖闻了闻,询问定价、产销情况。他表示,今天长了见识,令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草莓大棚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13日下午,习近平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草莓大棚,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问草莓品种从哪里来,种植用的是不是营养钵,一亩地投入多少钱,一年纯收入有多少。

习近平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兰红光摄)

●黑龙江伊春友好林业局万亩蓝莓产业园

2016年5月23日上午,习近平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伊春市。在伊春友好林业局万亩蓝莓产业园,习近平走进种植大棚和种植园,详细询问蓝莓生长周期、浇灌方式、经济效益等情况。听说发展蓝莓产业效益很好,总书记很高兴。

习近平说,发展蓝莓产业,要高度重视研究市场规律,充分调研国内外蓝莓产业发展现状,防止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市场趋于饱和,影响可持续发展。传统林业转型方向主要集中在与农产品有关的产业上,但要打开思路,不要单打一,注重多元化。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考察。19日,他乘车前往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先后走访了村里的农业科技大棚、党群服务中心、卫生站。习近平走进一座蔬菜香菇种植棚,一侧是盆栽尖椒,一侧是香菇菌棒。

习近平说,这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4月15日下午,习近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了解该村通过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在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中,看到谷仓里装满粮食,厨房里挂着不少腊肉,温饱不愁,了解到他们家通过参加黄精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习近平表示欣慰。

习近平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江西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

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5月20日, 习近平来到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走进蔬菜大棚,了解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正在劳作的乡亲告诉总书记,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户均年增收近万元。习近平表示赞赏。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河南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17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在油茶园展厅,习近平仔细了解光山县发展油茶产业、推动脱贫整体情况。

习近平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微博)

●陕西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培训中心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这是4月20日,习近平在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培训中心,了解该村发展木耳产业情况,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习近平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谢环驰摄)

●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

5月11日下午,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乡亲们告诉总书记,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带动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

习近平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学仁摄)

资料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

       走进龙沙镇草莓基地,入眼便是大片大片整齐草莓地,龙沙因为地形、气候原因对于草莓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晚间下的一场初秋小雨,让清晨的草莓地略显泥泞,地面上清晰的鞋印便这样显露了出来,昭示着草莓地主人大早上就已经来伺弄过草莓苗。

马静,今年30岁,龙沙镇石岭社区居民,在龙沙镇2019年先进典型表彰中,她被评为“创新创业好青年”。马静大学时期学的是财务专业,毕业工作两年后回到家乡后自己承包了一片地专门种植草莓,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因为我爸在草莓种植这项工作上干了十四年,自己本身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我想着就先跟着他学吧。”辞掉稳定的工作来创业,本身还是具有风险的一件事。“最开始的第一年,不仅没有收入,还倒贴进去了几十万,买草莓苗搭棚这些,政府在这件事帮助了不少,搭棚的钱不仅给补贴,还组织我们去重庆参加技术培训,我在那个时候也学到了很多。”

“现在地里的是我们前两天刚种下的秧苗,主要有江雪、另玉、红颜这几个品种,我买的张姬还没送过来。草莓生长周期还是比较短的,九月播种,十二月结果,春节的时候就可以正式上市,价钱一般在二十元左右一斤,春节期间就会贵上一些。”草莓种植毕竟也是看天气吃饭的一项事情,有时碰上刮大风就担心把草莓棚掀翻,下大雨把秧苗给冲毁了,“政府帮助了我们这些自主创业的很多,我丈夫本来是在外地工作,后来看我的草莓地收益还不错,就辞职了,现在我们俩人就专门做这个。村里面有人看到我们在种草莓这行获益后,也跟着我们种了起来,能够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脱贫奔小康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创业的第二年马静开始慢慢有了盈利,十亩地大概赚了十五万左右,后来经过扩面积,由原先的10亩变成了现在的22亩,“种植草莓很辛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没有办法,哪行哪业不辛苦,想赚钱就得吃苦,政府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不干好怎么行呢。”马静望着草莓地说道“后来通过实践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就是要细心,有时候一个环节错了就可能导致整个环节全军覆没。”

      马静不仅通过实践得出经验,她还经常利用网络学习北方种植草莓的技巧,甚至还报了班学习,“学习别人的技巧方法,通过自己摸索能让我事半功倍,今年当我得知龙沙政府把这个创新创业新青年奖颁发给我,感到很荣幸,我也会更加努力工作,争取不辜负政府对我的栽培和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石柱生活网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石柱生活网联系。

再过1个多月,西山区西华街的草莓就落潮了,种了2.5亩草莓的张国华家粗略盘算了一下,他家今年草莓销售收入达17万元左右。

张国华家只是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西华社区众多草莓种植户中的一户。自从2013年西华社区辖区居民纷纷种植草莓以来,伴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辖区内每年的草莓销售总产值均已突破1700万元大关,多年前种韭菜、玉米、蚕豆等农作物一年收入刚够糊口相比,这里早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小康村”。

西华社区草莓年产值近1750万

西华社区离昆明市主城区仅20公里,是目前昆明周边草莓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这里种植有20多个品种的草莓350亩,平均亩产草莓3吨左右,以每亩产值5万元计算,西华社区每年的草莓产值近1750万元,草莓种植现在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张国华是土生土长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居民,今年52岁。2013年,一直跑大车拉货的他,看到浙江人在隔壁的富善村草莓种得不错,就将自家以前种韭菜的地拿出1亩来学种草莓。草莓一般8月种下后,10月就能采摘到第一批鲜果,那时候草莓价格在每公斤20—30元,但因采摘期长,可以卖到第二年的5月左右,那一年,张国华家的草莓大约卖了5万元。

“我们种韭菜,一天到晚在田里刨,每一年的收益不到3万元,还一年忙到头。但种草莓基本就是辛苦半年左右,收益却能增加很多。在我看来,我们过上的就是新农村的小康生活。”说起种草莓的实惠,憨厚的张国华一脸的兴奋。随后,他和家里人租来邻居家的地加大种植面积,并不断跟技术人员学习科学种植。如今,种了8年草莓的张家草莓园每年的草莓都种得又大又好吃,收益也越来越好。

红映村的段汝辉家今年也种了3亩草莓,收成还不错。他介绍,种草莓前,他家的地里基本就种玉米、蚕豆和花等,每年的收成基本够一家人生活。去年,段汝辉家盖了漂亮的小楼,还新买了一辆轿车,这跟草莓种植多年累积的财富有莫大的关系。

大面积种植草莓近10年,这里居民们的生活和财务状况正在被这小小的果子改变。

西华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如今,辖区3个村民小组共有180户种草莓,每年的草莓总产量超过1000吨,近几年的年总产值达1750万元。

自2013年社区居民种植草莓后,西山区农业农村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为草莓种植户发放化肥、农药等,进行产业扶持。同时,针对草莓容易遇病虫害等现状,相关部门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并不间断在必要的时间节点来到草莓地里,给种植户开展现场指导。2017年、2019年,西华“京藏香”草莓在全国“草莓节”评比中获金奖;2018年,西华“章姬”草莓在2018年西山区草莓节精品草莓擂台赛中获一等奖;2019年西华“火焰”草莓在第十七届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精品草莓擂台赛中获优秀奖。

2019年,西华草莓还利用西华社区农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一个“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模式开始酝酿形成,一年线上销售草莓2吨左右,一时间西华草莓成了昆明主城区草莓爱好者们只要想吃当天就能吃到的水果。

如今,西华草莓已经成为昆明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草莓小康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莓采摘大棚挣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