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全球粮食危机还会继续上升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倡导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而黄金的战略价值及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拥有藏金于民、藏金于国,我们也可以做到“手中有金,心里不慌”。

  黄金是用于定价的独特资产或是定价货币的独特资产。不是美元报价购买黄金,而是黄金报价购买美元。如果投资者能够理解这个概念,那么对后期金价能够触及到的高度就会在认识上有质的飞跃。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虫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最新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2019年,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2020年,全球预计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过1.3亿。同时,有数据显示,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近来国际米价已达到20年以来最高点,累计涨幅超过30%。而全球玉米价格自5月以来上涨13%,豆油价格上涨19%。与此对应的奶制品、肉制品价格指数已逼近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高点。因此,全球粮食价格飞涨成为后疫情时期各国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一旦该情况进一步加重恶化,势必引发对通胀水平上升的担忧情绪,从而间接或是直接利好和支撑黄金价格,甚至可能成为金市结束目前每盎司2000美元大关下方宽幅振荡走势的关键。

  国际粮价的飙升已经出现了传导效应,各国的通胀压力存在上行的风险。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加大,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愿将更加弱化,反倒是会选择进入保值功能相对较强的领域。黄金作为对抗通胀压力和保值绝佳投资品种,无疑会成为投资者的上佳选项。

  粮价大涨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危机无疑利好黄金市场后续发展,因为在通货膨胀期间,黄金能够保护甚至增加个人财富或购买力,而其他资产对此则无能为力。因此,有关物价上涨的基本面消息会增加人们对黄金需求,从而推高金价。考虑到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正面临步履维艰之际,粮食危机又不期而至,这显然会令金融市场充满相对悲观的情绪,从而有助于金市重新回归更多大型投资机构的视线之中。这其中就有类似像养老基金这样的中长线大体量机构的身影,此前就有报道称,管理着160亿美元资金的美国俄亥俄州警察与消防养老基金已批准将5%的资金配置到黄金资产中,以帮助其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并对冲通胀风险。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每当粮食危机袭来似乎都将伴随着政局和社会的动荡。在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粮价的飙升让全球饥饿人口大幅增加10亿,引发了从孟加拉到海地等地的骚乱。粮价也被公认为是导致2010年底开始的多个国家发生内乱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一般性逻辑上,食品价格上升会引起通胀,继而导致实际消费水平的衰退,而这又是让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陷入停滞的最主要因素。全球粮食危机再现势必将造成投资者对于通胀的担忧情绪及某些国家的政治动荡,此时金市的吸引力会急剧被提升,因为一旦导致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并且事件发生处又恰好位于能源富集地区,抑或是国际热点或敏感区域,那么黄金的“政治金属”属性又会推动其成就新一波涨势。我们看到,年初至今,黄金在各大类的资产中表现抢眼。这表明在动荡的金融市场中,黄金已被资金流认证为最靠谱的避风港。

  另一方面,近期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上涨或倒逼主要经济体央行进一步宽松政策出台,比如美联储、欧洲央行等,而这又会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对于黄金持有者而言,并不会继续用所持的黄金换取美元,特别是当天量的美元正在涌向金融市场的时候。道理很简单:如果天量的美元涌入,包括贸易盈余国央行或是富有的家族企业会更倾向于储蓄黄金作为一种储备,同时会选择避开美元报价。原因系谁也不会放弃保值的机会而去换取不断贬值的美元,故金价在未来的全新涨势中根本不需要大量美元涌入,只需要眼下黄金持有者抽离可供出售的黄金,当实物黄金都被隐藏起来,市场利用美元对黄金报价的需求越来越多,金价势必顺其自然地同比上升。也就是说,黄金是用于定价的独特资产或是定价货币的独特资产。不是美元报价购买黄金,而是黄金报价购买美元。如果投资者能够理解这个概念,那么对后期金价能够触及到的高度就会在认识上有质的飞跃。

近期,受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危机加剧,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令,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5月份世界谷物价格指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上升29.7%。反观国内,5月份我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仅增长了3.2%。

我国粮食价格为何能保持整体平稳?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张义博撰文指出,中国粮价之所以能够保持整体平稳,归根结底是我国建立了强有力的粮食保供稳价机制和政策措施。

6月14日,河北柏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小麦取样。三夏时节,在产粮大县河北柏乡县,夏粮收购正有序展开。 新华社发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4公斤

张义博介绍,截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为稳定粮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义博认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农情,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从严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规划建设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强化了粮食生产的资源保障。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种业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推动粮食生产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

6月7日,在河南省卫辉市刘板桥村,村民在将收获的新麦装车。 新华社发

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缓解种粮成本上升压力

张义博介绍,生产成本决定粮价,还会通过挤压种粮收益影响粮食稳定供给。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不断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了种粮农民收益。针对近期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及时建立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部署投放国家钾肥储备,中央财政两次下达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农资补贴,减轻了种粮成本上升压力。

截至2021年,全国连续8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4亿亩以上,当前农户种粮意愿平稳,2022年全国春播粮食面积约9.4亿亩,同比略增,有助于形成粮价稳定预期。

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小麦稻谷库存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张义博介绍,我国优化了粮食市场调控机制,高度重视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粮食完好仓容超过1.3万亿斤。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基本形成了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与社会责任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粮食储备结构。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小麦、稻谷库存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叠加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能够有效平抑粮食市场波动。

健全粮食现代流通体系,年度粮食跨省物流能力超2.5亿吨

张义博介绍,粮食流通和应急保障水平直接影响粮食市场稳定。为适应我国粮食跨省流通增长需要,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外部冲击,我国着力提高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两横、六纵”粮食物流八大通道,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提升了粮食物流效率。改造建设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强化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形成了中央、省、市、县的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当前,我国年度粮食跨省物流能力超过2.5亿吨,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粮食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

张义博介绍,国际粮价会通过进口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粮价。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阻断国际粮价的输入性影响,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培育发展国际大粮商,严厉打击资本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小麦、大米、玉米进口配额管理,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大米紧急储备机制,构筑了防范国际粮价冲击的“防火墙”。

数据显示,我国采取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前5个月,美国芝加哥市场玉米期货价格上涨了26.7%,同期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仅上涨了9.8%,我国玉米(中等)集贸市场价格累计只增长了4.7%。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全球粮价在近年来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以上,创下10年来新高。全球粮价上涨使得数以亿计的人口陷入贫穷和饥饿的境地,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亟待引起更多重视并加以解决。

世纪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是引发此轮全球粮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世界两大粮仓,是全球粮食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两国粮食出口在全球粮食贸易中占比较大。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看,两国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量的30%、玉米出口占20%、葵花籽油出口约占63%。近50个国家依赖这两个国家满足自身至少30%的小麦进口需求,其中26个国家逾半数的小麦进口来自俄乌两国。冲突发生以来,俄乌两国粮食和化肥出口受阻,对全球粮食稳定供应产生重要影响。

从深层次看,世界粮食生产和布局很不平衡,粮食生产和出口国高度集中,而消费和进口国呈分散状态,粮食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这种供需格局容易受疫情、地区冲突、国家政策变动、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粮食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了全球粮食贸易的繁荣,促进着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然而,近年来某些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扰乱了全球粮食贸易秩序,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本轮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再次成为欧美国家攫取世界财富的盛宴,四大跨国粮商成为全球粮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美国嘉吉、美国邦吉、美国ADM和法国路易达孚四大跨国粮商垄断了全球80%以上的粮食交易。据外媒报道,今年以来,嘉吉公司的家族财富暴增,美国ADM公司今年2月份以来的股价涨幅超过20%,法国的路易达孚公司预计今年利润增长80%。

与跨国粮商财富暴增相比,全球粮价上涨使多个国家粮食安全状况面临严峻挑战,对非洲、中东、拉美一些贫穷国家更是“无声的打击”,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食物短缺问题。为了应对粮食进口和投入品成本上升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提议设立全球粮食进口融资基金,用于满足紧急需求且仅限于向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粮食净进口国提供援助。

面对世界粮食贸易格局新形势,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一些生产国限制粮食出口,一些依赖俄乌两国进口粮食的国家开始寻找替代粮源,一些国家补充储备库存,粮源竞争加剧。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粮食生产大国扩大粮食出口,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俄乌两国冲突造成的全球供应缺口,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各国应围绕粮食安全推进务实合作,维护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冲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在千方百计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合作,努力促进全球粮食供需平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粮食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