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一款家财险,国任财险有这类保险吗?

2021年一季度,多数保险公司整体表现良好,但安心财险等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民生人寿等5家险企亏损过亿,平安财险等32家险企现金净流出过亿。

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即将再进入一个新阶段。5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今年1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布偿二代二期工程20项监管规则。

6月3日,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分析了2021年第一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情况,一季度末,纳入审议的179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6.7%,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4%。

对此,发现网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就其中的168家保险公司(84家财产保险公司、84家人身保险公司)的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进行了梳理。截至6月17日,共有161家保险公司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

在已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中,67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均值之上;68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均值之上;1家险企偿付能力指标为负;2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重点核查线;3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重点核查线。

此外,依据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网还对168家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以及净现金流进行了统计。那么,上述险企的偿付能力状况以及业绩等表现具体如何呢?发现网将带你一窥究竟。

5家险企不达标 4家低于或逼近重点核查线

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状况是必须考虑的基本指标,是保险人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2021年一季度,财产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85.4%;人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8.6%。

以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指标,在已统计的168家险企中,唯广东能源财险自保、中法人寿和华汇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0%以上,分别是1492.68%、29893.19%和2148.28%。

同时,除尚未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家险企以外,有16家财险公司和1家人身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500%-1000%之间;48家财险公司和27家人身险公司在200%-500%;16家财险公司和49家人身险公司在200%以下;仅安心财险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9.32%。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四季度末,安心财险也是唯一一家偿付能力指标为负值的险企。2020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安心财险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5.83%,相较于三季度末下降300个百分点;同期净资产和实际资本分别为-1.91亿元和-3.82亿元。因此,2021年开年,安心财险便收到监管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责令安心财险增加资本金、停止接受车险新业务并限制董高监的薪酬水平。

并且,在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7家险企中,天安财险、易安财险、天安人寿以及华夏人寿目前处于监管部门的接管状态。君康人寿表示因公司实际状况延期披露2020年年报以及偿付能力报告,预计披露时间不晚于2021年6月30日。和谐健康和北大方正人寿未在官网公布延迟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原因,不过和谐健康原实际控制人为安邦保险,2020年9月14日,安邦保险解散清算;而北大方正人寿则因关联交易报告数据错误的行为被罚30万元。

另外,按照今年3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为重点核查对象。

综合来看,一季度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1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3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逼近120%。其中,4家不达标的险企都是栽在风险综合评级上。

根据统计数据,除未披露的险企,2021年一季度,有47家财险公司和43家人身险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33家财险公司和32家人身险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渤海财险、合众人寿、前海人寿被评为C类公司。其中,渤海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2.62%,位于120%重点核查线以下;合众人寿和前海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1.64%和130.27%。

安心财险和中法人寿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2020年12月,中法人寿迎来了新股东,将注册资本增加至30亿元,化解了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危机。但根据相关要求,保险公司当季评级结果相对上季度评级结构有所提升的,暂维持上季度评级结果,连续两季度有所提升的,以当季评价结果为准,因此,中法人寿仍维持三季度评级结果,并且,中法人寿表示,公司仍需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此外,富德生命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5%,低于120%的重点核查线,较上季度末减少7个百分点。珠江人寿、上海人寿和中融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22.49%、124.85%和128.28%,逼近120%的重点核查线,较上季度末分别减少2.29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19.22个百分点。

3家险企保费超千亿 民生人寿亏损最为严重

2021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在已统计的168家险企中,除未披露的7家险企外,一季度财险公司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65亿元,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132亿元。

从单个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来看,人身险公司要优于财险公司。一季度,财险公司仅6家保险业务收入在百亿元以上,分别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和大地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358.36亿元、662.25亿元、434.41亿元、236.94亿元、157.55亿元和120.82亿元。

人身险方面,有22家保险业务收入在百亿元以上,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保险业务收入达千亿元以上,分别为3238.92亿元和1663.97亿元;五百亿至千亿中间的有6家,分别是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前海人寿和人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954.38亿元、633.92亿元、611.91亿元、580.96亿元、510.14亿元和506.6亿元;百亿至五百亿之间的有14家险企。同时,133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在百亿以下。

此外,财险公司中,10家险企保险业务收入未过亿,在后三位的是日本兴亚财险、凯本财险和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分别实现0.16亿元、0.13亿元和0.07亿元;人身险公司中,仅华汇人寿和中法人寿保险业务收入未过亿,分别为173万元和7.07万元。

再看净利润方面,2021年一季度,财险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88亿元,净亏损的有33家;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776亿元,净亏损的有22家。

其中,净利润过十亿的仅13家。财险方面是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净利润分别为89.42亿元、49.94亿元和20.97亿元;人身险方面有10家,中国人寿净利润最高,为289.55亿元,其次是泰康人寿和平安人寿,净利润分别为84.88亿元和74.32亿元。

与此同时,有9家财险公司和26家人身险公司净利在亿元至十亿之间,37家财险公司和21家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在亿元以下。

此外,共有5家险企亏损过亿,分别是中华财险、民生人寿、昆仑健康、渤海人寿和珠江人寿,分别亏损2.82亿元、6.38亿元、4.65亿元、1.78亿元和1.11亿元。亏损最为厉害的是民生人寿。

在财险公司中,有12家亏损在千万元以下,亏损最少的三家是爱和谊日生同和财险、日本兴亚财险和华海财险,分别亏损107.89万元、8.4万元和12.46万元。人身险公司中,仅中法人寿和中华人寿亏损在千万元以下,分别亏损486.76万元和473.1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背靠银行的9家银行系险企中,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在百亿之上,分别为404.25亿元、195.26亿元、188.15亿元和126.29亿元;交银人寿和招商信诺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75.83亿元和67.64亿元;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和中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49.21亿元、37亿元和19.14亿元。

同时,9家银行系险企仅工银安盛人寿和农银人寿净利润过十亿,分别为11.03亿元和10.25亿元;中邮人寿、建信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和交银人寿净利润分别为9.61亿元、7.98亿元、6.79亿元和3.44亿元;中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和光大永明人寿净利在亿元之下,分别为0.96亿元、0.88亿元和0.52亿元。

11家险企净现金流百亿以上 平安财险现金流或承压

据了解,净现金流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减去流出的余额。2021年一季度,168家险企中,46家财险公司和52家人身险公司净现金流为正,其中共有5家险企的净现金流是指未来一季度的情况;33家财险公司和21家人身险公司净现金流为负,其中有1家险企的净现金流是指未来一季度的情况。

在净现金流为正的险企中,11家险企净现金流在百亿以上,均为人身险公司。具体而言,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和太平人寿净现金流分别为3561.58亿元、1823亿元和1190.65亿元,新华人寿的净现金流情况指报告日后第一年。其次是太平洋人寿净现金流为876.88亿元;信泰人寿、国华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泰康人寿、长城人寿、中意人寿和利安人寿净现金流在百亿至两百亿之间;昆仑健康等15家险企净现金流在十亿之上,百亿之下。

(来源:新华人寿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而财险方面,净现金流表现较好的是太平洋财险,为40.37亿元;其次是国任财险和中华财险,净现金流分别为9.69亿元和9.02亿元。并且,包括国任财险和中华财险在内的,财险方面有15家险企净现金流在亿元至十亿之间。

尤为注意的是,净现金流为负值的险企中,8家险企现金净流出在十亿以上,其中平安财险和平安人寿是现金净流出最多的两家,净现金流分别为-35.11亿元和-33.52亿元。

其次,财险方面,浙商财险、人保财险和众安在线净现金流分别为-17.46亿元、-14.06亿元和-12.39亿元;人身险方面,光大永明人寿、渤海人寿和平安养老净现金流分别为-12.02亿元、-11.78亿元和-11.43亿元。

此外,14家财险公司和10家人身险公司现金净流出在亿元至十亿之间,16家财险公司和7家人身险公司现金净流出在亿元以下。现金流出最少的分别是汇友相互与和泰人寿,净现金流分别为-75.68万元和-18.93万元。

总体而言,2021年一季度大多数险企在偿付能力和业绩上表现较好,对于少数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不足的险企,也采取发债、股东增资等方式补充资本。不过,随着新修订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的正式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主体责任将进一步强化,偿付能力监管也更趋严格。

对此,业内专业人士对发现网分析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是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更好地督促和引导保险公司回复偿付能力,防范化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实习记者刘利香)

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

京东商城交易保险免费送,羊毛虽小,但聊胜于无

目前京东商城可免费领取三种保险,可:

100万保额,期限1个月。保障京东旗下所有账户。

用户的京东支付、京东钱包账户余额、京东小金库账户、京东白条内的资金被不法分子盗刷、盗转、盗用,将赔偿账户资金损失,数量有限,赠完即止。

10万保额,期限1个月。保障房屋装修、家庭财产。

由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人依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火灾、爆炸、雷电、台风、龙卷风、暴风、暴雨、洪水、暴雪、冰雹、泥石流等。

5万保额,期限1个月。保障意外伤残、身故。

若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且自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之日起180内因该意外伤害事故单独且直接导致身故或伤残的,将按合同约定赔付身故保险金或伤残保险金。该产品仅限年龄在18至60周岁之间的用户领取。

意外身故最高赔付5万元,意外伤残最高赔付5000元

可以一次免费领取三个保险,虽然只有为期一个月,但毕竟多了一份保障嘛 

如何玩转信用卡?什么理财值得投?保险又是哪家强?还请各位多多关注什么值得买(SMZDM.COM)金融频道。这里有新鲜易懂的金融资讯,让你消费更超值,财富稳增长。欢迎常来看看哟~

    金融频道全新上线!快来瞧一瞧

什么值得买是一家中立的消费门户网站,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促销折扣可能随时变化,请值友们购买前注意核实。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近两年,非车险业务领域暴露出个别风险事件,让财险业内开始集体重视非车险业务的“冒险”代价。

  “财险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我们对风险认知的浅薄,使保险变成冒险。”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近日发表观点称,财险行业下一波风险并不是来自于车险的所谓市场竞争乱象,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非车险后端的风险转移能力。

  财险公司押注非车险

  财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是指除了车辆保险业务外的所有业务,具体包括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责任险、信用险、保证险、船货险、农险、特险、意外健康险、社保类业务等。

  之所以开始探讨非车险业务的风险问题,源自行业目前正逐渐转向非车险,且近两年开始有个别公司曝出业务“踩雷”事件,造成重大损失。

  新车销量下滑叠加商业车险费改,车险市场不好做是财险公司的共同判断。基于此,各家财险公司开始在竞争车险市场的同时,逐渐发力非车险业务,认为增量可以在非车险里体现,“非车险可能比车险的机会更大”。

  “车险确实已进入比较困难的时期。”大地保险监事会主席郭敏称,从非车险看,去年的数据显示,责任险增长超30%,财险行业仍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大家在市场定位、能力建设上做一些准备,逐步进行差异化竞争,这是整个行业,特别是中小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任财险总裁王新利称,非车险的未来发展要下工夫,诸如围绕着民生,开发城市治理、政府采购类的保险。

  目前,各家险企也逐渐将车险占比降低,作为业务结构优化的方向。比如,行业龙头人保财险去年上半年的车险占比降至六成,非车险占比提升至四成,增长主要源于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农险、责任险、保证险等业务的较快发展。

  顾越是在“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所指的财险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并不是车险,而是在转向非车险过程中,对风险认知不足造成“冒险”,包括风险治理、交易对手风险累积、资本约束下的偿付能力等。从国家层面讲,也有可能造成中国风险无法分散到全球市场所带来的集中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财险业资深人士也有类似观点。例如,瑞士再保险中国区总裁陈东辉就表示,对于财险公司来说,非车险的经营与车险存在明显差异。他用更形象的话解释,“车险冒一下险也就是多亏损两年的问题,非车险冒一下险就有可能一下子把"裤子"输没了;另外,车险的冒险自己都是知道的,非车险的冒险自己经常并不知道,或者等知道已经晚了。”

  顾越认为,财产险行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中,特别是经营方向从车险转向非车险业务,风险管理是考验财产险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核心,财险行业需要具备风险定价、风险转移两大能力。

  “风险定价说明你对风险的认知和认识,非车险跟车险定价完全不一样。”顾越表示,如果说车险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和自然的风险对冲性,非车业务的风险跟车险的风险状况完全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做到科学地识别风险,进而准确地进行定价,是财产险行业的看家本领。

  “我感觉到接下来最大的挑战,不仅是进入到有很多发展机会的非车险业务领域。从很多财险公司角度讲,最大的难题不是在销售端,而是来自于后端的风险转移能力。”顾越直言,风险转移能力集中检验了一个财产险公司的资金、资源、资本之间的关系处理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网英大保险公司车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