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信托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2021年,信托公司们渡过了不平静的一年。

  面临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到期,信托公司们正在不断寻找方向。非标转标、去通道、压降融资类信托……这些仍是公司展业过程中的方向和准则。

  回望全年,无论是“一二把手”的变更,还是股东结构的调整、重组,以及天价罚单的出现,都在见证信托行业所不断面临的动荡和洗牌。

  信托资产总规模稳住20万亿

  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信托业便已进入转型期,随之而来的是行业资管规模的持续下滑。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达26.25万亿元,紧接着连续13个季度环比下降。直到今年二季度末,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资产规模渐趋平稳,并出现了首次回升。

  截至三季度末,全行业信托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较2017年4季度末峰值下降22.11%,规模变化趋向平稳。

  继续压降融资类信托,通道业务能请尽清

  “压降”是信托艰难转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2021年也是一样。

  据证券时报报道,早在今年2月召开的年度信托监管会议上,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有关监管人士就在会议上明确表示,2021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继续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加大对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

  临近年末,监管部门再次发出提醒。11月,多家信托公司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压降指令”,要求进一步推进“两项业务”的压降工作。按照要求,各信托公司以2020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2021年必须继续压降约20%的比例;至于通道类业务,监管部门给出的处理意见是,“应清尽清、能清尽清”。

  监管要求之下,通道业务不断收缩,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3季度以来快速回落。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信托功能来看,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由2017Q4的15.65万亿元降至2021Q3的8.55万亿元,同期占比由59.62%降至41.83%。融资类信托由2020Q3的4.86万亿元降至2021Q3 的3.86万亿元,同期占比由23.71%降至18.88%。

  房地产行业风险不断,信托公司接连“踩雷”

  2021年,房地产行业加速洗牌,华夏幸福、恒大集团等大型房企接连出现风险事件,此前将房地产信托作为业务重点的信托公司很难不受到影响,相关业务则需要慎之又慎。

  今年5月,蓝光发展被曝拖欠3家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的支付。风险出现的同时,多家公司开始采取措施,交银国际信托、中航信托等分别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股权冻结等方式确保利益。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华夏幸福(600340.SH)、恒大集团等大型房企。华夏幸福12月21日披露的最新公告显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78.05亿元。

  标品信托火爆,证券市场成为信托资金第二大投向

  “两压一降”、房地产信托遇难,信托公司转型应该怎么做?标品信托成为了不少公司的发力方向。

  今年一季度以来,随着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占比不断提升,证券市场已超过基础产业,跃升并保持为资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领域。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8.12%,环比增长9.22%;证券市场信托占比升至19.50%,同比上升6.6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98个百分点。其中,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65万亿元、2.13万亿元和0.28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54%、57.36%和10.75%。

  具体来看,光大信托、平安信托等多家公司布局主动管理TOF/FOF业务,促使此类业务出现“井喷式”增长。用益信托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21年有43家信托公司布局了TOF/FOF业务,TOF/FOF业务新增成立规模1052.28亿元。TOF业务新增规模以外贸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华润信托、上海信托、中航信托等老牌头部信托公司为主。

  重组、新股东加入,化险为夷刻不容缓

  公司的经营发展与股东结构密不可分。

  在前期多项风险的聚集之下,风暴中的信托公司重组进程始终牵动着投资者的心。

  今年7月,安信信托复牌的同时抛出重组方案,拟向上海砥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砥安)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90.13亿元。本次非公开完成后,安信信托股权分布将发生变化,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砥安,持股比例为44.4%。

  同样在今年7月,已被中国银保监会依法接管1年的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均被延长接管期限1年,至2022年7月16日止。随后,两家公司纷纷宣布,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者参与重组,但目前均未有重组进展曝出。

  年初因64岁董事长“锤击”54岁女总经理而被广泛讨论的华信信托,也在7月再次发布重组投资人招募公告。早在2020年11月,公司曾公告征集战略投资者,欲引入资金34亿~68亿元。

  此外,8月初,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针对华融信托存量债务情况,拟与主要机构债权人协商“债转股+股权转让”方式对华融信托实施股权重组。

  12月初,四川信托发布《风险处置工作进展情况通报》, 表示将加大重组推进力度,进一步与省内外有意愿、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沟通接洽,为适格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创造条件。

  多家公司重组的同时,也有上市公司选择入手信托公司股权。

  其中,宁沪高速(600377.SH)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投资紫金信托不超过20亿元,增资后,公司将持有紫金信托20%的股权。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民生信托5.9455%股权转让至洋河股份(002304.SZ)。

  信保基金、AMC获批可参与处置信托风险资产

  为了帮助信托公司化解风险资产,监管部门也出台了新的政策。

  5月,银保监会下发通知称,为推进信托业风险资产化解,促进信托行业转型发展,同意信托公司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处置信托公司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

  根据界面新闻获得的资料,通知内容显示,处置信托业风险资产可以探索多种模式,比如:向专业机构直接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向专业机构合作设立的特殊目的载体卖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委托专业机构提供风险资产管理和处置相关服务、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反委托收购等。

  此外,银保监会鼓励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探索其他处置模式,如专业机构批量买断信托业风险资产包,并通过批量转让、证券化、财务重组或管理重组等方式进行后续处置。

  信托公司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开启清理倒计时

  7月30日,为治理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市场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信托公司回归本源、转型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

  《通知》要求,自印发之日起,信托公司严禁新增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已设立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不得新增对境内外企业的投资。

  信托公司可选择保留一家目前经营范围涵盖投资管理或资产管理类业务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该公司仅可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且不得控制、共同控制被投资方或对被投资方施加重大影响,不得参与被投资方的日常经营,投资年限不得超过5年。

  整顿异地部门箭在弦上

  据证券时报报道,10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整顿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信托公司在一年之内完成对异地管理总部的整顿,要点包括中后台部门迁回注册地或与注册地部门合并,所有异地部门的员工总数应占信托公司员工总数的35%以内等等。征求意见稿还提到,董事长(含副董事长)、经营管理层、监事长(监事会主席)应常驻注册地办公,不得在异地设有办公场所。

  半数公司出现高管变动,22家董事长、总裁换人了

  行业艰难转型期,高管加速流动。

  据统计,截至目前,2021年通过监管批复“持牌”上任的董事长、总经理共25人,涉及23家信托公司。若加上副总经理、运营总监、财务总监、首席风险官等在内,高管变动情况更为繁多,行业内半数公司均有变动。

  单从“一二把手”的变更情况来看,14家公司变更了董事长,最早的是金谷信托董事长李洪江,最近的是百瑞信托董事长赵长利;11家公司变更了总经理、总裁,最早的是北方信托总经理黄河,最近的是平安信托总经理戴巍。

  其中,中诚信托、外贸信托两家公司在今年完成了董事长、总经理双变更。中诚信托总裁安国勇、董事长李祝用先后获批,两人均来自人保系,相比前任都是信托业“新人”。外贸信托总经理刘剑、董事长李强分别在1月、4月获批。

  监管罚单增加,还有3490万元史上最大罚单

  合规经营是信托公司必须遵守的“红线”,但仍有公司不断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据统计,今年以来,针对信托公司,银保监会及各地的银保监局共公布了20张罚单,相比于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时间集中于前三季度。

  其中,“信托一哥”中信信托今年被公开罚单2张。年初公告显示,由于尽职管理不到位,向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项目提供融资,中信信托被要求责令改正,并处50万元罚款;8月,由于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中信信托再收50万元罚单。

  兴业信托也收到了2张罚单,且处罚时间十分临近,一张罚款230万元,另一张罚款150万元。

  罚单金额最大的当属四川信托。3月,由于公司治理不健全、违规推介TOT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13项违法违规事项,公司被开出3490万元罚单,也是信托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年中,原总裁陈军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8年,实控人刘沧龙也被曝出被正式逮捕。

  此外,华澳信托、建信信托所收罚单金额超400万元,长城新盛信托、国联信托、中泰信托、紫金信托、中原信托罚单金额超100万元。

世联行:世联小贷拟向云南信托发行设立的信托转让贷款债权资产

天安财险持新时代信托产品逾期

德林家族办公室:海外信托架构与中国资本市场的 " 和解之路 "

转型效应释放信托报酬率回暖,业绩 " 黑马 " 后陕国投剑指金控平台

起底外贸信托、泛华金融 " 房抵贷 ":利息竟是合同 2 倍

1、世联行:世联小贷拟向云南信托发行设立的信托转让贷款债权资产

世联行 ( 002285.SZ ) 公布,为加快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世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及降低融资成本,世联小贷拟向云南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设立的 " 云南信托 - 云联 15 号单一资金信托 " 转让贷款债权资产,初始转让信贷资产不超过人民币 1.05 亿元 ( 以实际协议签订为准 ) 。此次信托期限不超过 60 个月 ( 具体期限根据信托发行时间最终确定

同时,云南信托拟委托世联小贷作为本次信托的资产服务机构,为全部信贷资产的管理、回收、处置提供相关服务 ( 具体以相关协议为准 ) 。此外,世联小贷拟向云南信托及信托受益人出具《差额支付承诺函》,拟为本次信托的相关税费、费用、信托受益人的本金及预期收益承担差额补足义务;为确保本次信托项下受益人届时能提前退出,世联小贷拟按照《云南信托 - 云联 15 号单一资金信托资金信托合同》的规定实现其收取预期信托利益的权利,世联小贷愿意按照《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的条款和条件,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受让受益人持有的 " 云南信托 - 云联 15 号单一资金信托 " 项下的全部信托单位对应的信托受益权。

2、天安财险持新时代信托产品逾期

8 月 15 日,天安财险母公司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西水股份 " ) 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日,天安财险持有的 " 新时代信托蓝海信托计划 " 中到期且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的信托产品又增加 1 笔,累计达 12 笔,合计投资规模共计 143.3 亿元。

8 月 11 日,西水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 8 月 11 日,天安财险持有的 " 新时代信托蓝海信托计划 " 中共有 11 笔信托产品到期且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合计投资规模 126.5 亿元。经初步核实,这些信托产品存在重大减值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西水股份 7 月 18 日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 6 月,天安财险持有的逾期信托产品合计投资本金为 60.4 亿元。天安财险投资信托产品的逾期金额经过 20 多天的 " 沉淀 " 后几乎翻倍。

3、德林家族办公室:海外信托架构与中国资本市场的 " 和解之路 "

科创板开板一年余,日前,德林家族办公室首席执行官贺之颖发现,在科创板数百家已获受理上市的公司中,已经出现了海外家族信托的身影。

海外信托结构特有的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等功能,使得在境外资本市场通过离岸信托结构持股上市公司的架构广受欢迎。相比之下,境内监管机构对 IPO 审核项目关注的是 " 发行人的股权清晰稳定 ",而海外信托因被认为 " 持有人权利不清 " 与该要求相违背。在过去,实务操作中,监管层审核会对海外信托结构,甚至包括中国国内信托代持计划,审核更为严格,对股东一层一层向上追溯。

整体而言,一直以来,国内监管机构对申请 A 股上市发行人中的境外信托持股情况十分谨慎,而该审核要求又与海外信托原有的家族传承计划的私密宗旨相悖。由此,海外家族信托架构一度被中国上市监管机构拒之门外,成为有上市计划的企业、企业创始人以及境内外投资人需要权衡考量的诸多 " 矛盾 " 之一。此前,为了满足国内上市审核要求,不乏在上市前拆除境外信托持股结构的案例。

4、转型效应释放信托报酬率回暖,业绩 " 黑马 " 后陕国投剑指金控平台

2019 年,陕国投以营收同比增长 70.89%、归母净利润增长 82.03% 的成绩创下该企业自 1994 年上市以来的新高,也成为新晋业绩 " 黑马 "。虽临此高基数,今年陕国投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据最新半年报,上半年陕国投实现营业收入 9.26 亿元,同比增长 11.3%; 实现利润总额 5.47 亿元,同比增长 19.09%,实现净利润 4.08 亿元,同比增长 17.3%。截至 2020 年 6 月底,公司存续信托规模 2,756.85 亿元,信托主业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5.79 亿元,同比增长 38.85%。

5、起底外贸信托、泛华金融 " 房抵贷 ":利息竟是合同 2 倍

近期,外贸信托 " 因借款人周某 55 万元未按时归还而处置借款人 110 万元的房屋 " 的行为,被法院认定涉嫌以 " 套路贷 " 的方式诈骗,并将外贸信托涉嫌犯罪的线索和材料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多位广州地区外贸信托 " 房抵贷 " 借款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贸信托是通过泛华金融服务集团(下称 " 泛华金融 ")发放贷款的,双方有多处违规、违法的行为,部分案件已经立案。

所谓 " 套路贷 ",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借款人签订 " 借贷 " 或变相 " 借贷 "、" 抵押 "、" 担保 " 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外贸信托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 任何个人或机构制作虚假的贷款材料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我司曾通过网站、微信、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进行真实借贷等内容的普法宣传。如发现相关违法情况,可向我司提供详细信息,我司将依法处理。"

这个问题太大啦。应届生选择建议还是以平台为主,至于券商研究员和信托,就2019年就业趋势,个人认为难易度不太一样,前者可能要难一些。但后者收入要看具体的团队。

我公号里一篇文章《信托真的不求你们稀罕|槽王君》或许可以帮到你。

2012年的某一天,小R神神秘秘跟我说,他准备应聘到某中型信托,问我意见,彼时我并不清楚信托的趋势,只在电话中草草告诉他信托似乎不稳定......

2013年的某一天,我跟入职信托的其他同学吃饭,他们主动将吃饭的地点定在了比较高档的中餐厅,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正襟危坐的和同学在“应酬标配饭馆”吃饭。

坊间关于信托的传说很多,那两年传的最多的便是,某某进入信托后,年薪两百万。大声的告诉我,有没有觉得很像现在的某些行业年薪百万的传闻,

要不怎么说,历史都惊人的相似呢...(磨指甲)

赶紧喝口奶茶压压惊,带上脑子来看看信托这些年。

阅读全文、接受暴击,大概需要10分钟。

开篇先简单说下什么是信托?

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恩,不管你懂没懂,反正我没懂....

总之,信托和银行租赁一样啦,就是想办法给企业融资的一个机构,只不过银行融资是给贷款或者理财资金,募集是来自银行理财或者同业拆借或者吸收的存款;

而信托发放的是信托贷款,募集来源信托计划资金(相当于给合格投资者定制的大额理财),这样懂了不?

(没错,所有金融机构本质都一样)

来看一则旧闻:2013年,68家信托公司全行业净利润达451.6亿元,2013年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8%,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2013年超过10亿元大关的信托公司增加到13家,其中中信信托以31.4亿元在净利润排行中名列第一。其实这则新闻也更加说明了当年信托业的风光。

如果你还看不出来,槽王君再拉几个数字:

与其他金融子行业相比,信托公司的人员非常精干。截至2014年末,68家信托公司员工人数达到16,501人,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15%。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其他政府机构公布的数据,2013年金融业从业人员为762.7万人:

其中,银行金融机构3,949家,从业人员355万人,占金融从业人员总数的46.6%;

保险机构135家,保险系统职工人数为350万人;

证券机构115家,从业人员共23万人;

信托公司68家,从业人员14,404人;

公募基金91家,从业人数为11,114人。

以上数据显示,信托公司从业人数仅比公墓基金多出3290人,而平均员工数量也仅比公募基金多出91人,基本与期货持平,远低于银行、券商等其他金融子行业。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券商都要求高学历了吗,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

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槽王发现了信托业的专一,那就是,他们真的n年如一日的,没有牌照扩招,永远的68壮士----68家持牌信托,比豪门还专一......

那几年,可真是信托的爽年,可以说,没被银行和券商录取进到信托的学生,都爽翻了呢。

但是,槽王君可并不是想说,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朋友都是走狗屎运的糊涂虫,毕竟2013年后,信托的好已经逐渐在学生中传开了,

你,还在为进不了投行抱头痛哭吗?

你,还在为去银行只能坐柜而郁郁寡欢吗?

你,还在为进不了公募而垂头丧气吗?

只要你会认三个表,百万年薪不是梦!

所以直到2014年,信托业的招聘门槛已经相当高了。(插播一句:我希望大家意识到,其实所有的金融细分行业,都不会一直吃屎,或者一直在风口,而是风水轮流转好吗!)

槽王君打开排名稍微靠前,但还未到顶尖信托的招聘启事(2014年的),真的是很费劲才看到的2014年校园招聘公告,大家看看:

总体感觉,信托当年极少招人

鉴于上述众所周知的趋势,信托行业在进入2015年后又是一番新景象。2015年,信托业的主要客群出现了政策的波动,详见中的时间曲线图,因为2014年底颁发的国发43号文,监管力度严,覆盖面广,其核心思想为“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不允许政府出兜底函,且仅允许退出平台名单的融资平台新增非政府类负债”,so,同属银监监管的信托行业自然对融资平台是碰也不敢碰(在此政策上和银行同进退),错过了一万个亿。

与之相对的是,此刻因为资管新规还在平行宇宙里打豆豆,融资平台依然可以通过债券进行大量融资,所以在信托沉寂的时间里,债券民工在疯狂捞钱。那时候信托有多惨,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信托总监半夜找银行小妹续命。

2015年的某一天,槽王君正在忙于对接一个信托计划的资金(那时候虽然没有代销,但是银行表外和信托计划还可以愉快玩耍),领导突然通知:用A信托来做管理人,拿到批复之后槽王来对接合同。槽王君心领神会。

(那时候的信托,能做的业务极少,本来融资平台就被一道砍掉半条血,真正好的资产都发债了,恰逢地产又在慢慢收紧,除了少部分信托敢做拿地,也能拿到好项目,大部分信托都靠合作银行投喂通道业务续命)

或许是领导一稿多投,又或许某些同事悄摸的给了其他的信托渠道飞鸽传书,晚上,槽王君冷不丁接到B信托公司的电话,委婉的表示某某业务他们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槽王君如实告知自己并无生杀大权有事找领导。对方听罢只说以后有机会不要忘了兄弟

挂掉电话槽王细想,不过是万分之五的通道费,而且很明显这信息渠道不够准确,要么是B信托不清楚业务来源或者我的真实职务,否则必不会让这信托总监三更半夜打电话来争取合作机会?(当然,后来自然还是用的领导指派的信托)

故事二:头牌信托以身试法,成分蛋糕通道。

2017年的某一天,那时候各大信托还在拓展业务困境的尾声,仍然可以出“费用”。槽王君托管某只债券因销售困难,遂通过某头牌信托通道作为管理人向FA切分费用,当然该信托为明面上的投资人。

记得当时走FA协议的时候,主承积极无比,应该没少跟头牌信托要返点吧。这是后话,最后还是没发出来....

全程槽王君虽然没看到该信托的负责人,不过就主承那颐气指使的劲儿,估计信托的底气也不比故事一的那一位强到哪里去。(现在已经不允许信托做此类操作了)

一切的一切,信托民工苦苦捱过,市场回报信托的,是2017年开年的一个暴击-----2017年2月13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通过官方微信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以下简称“4号文”),对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等行为进行了规范。从文件中禁投的5类房地产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可见,通过私募资产管理计划,以委托贷款、信托计划、受让资产收(受)益权等方式获取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将受到直接影响。业内人士认为,“4号文”之下,因为方式的限制和融资渠道再度收紧,房企在这些热点城市无论是在拿地、项目并购,还是公开举牌等环节都将受影响。“4号文”明确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的,暂不予备案。这些热点城市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合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天津、福州、武汉、郑州、济南、成都等16个。这16个城市与2016年11月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下发的《关于CISP系统“资管月报”报表更新相关事项的通知》,以及银监会《关于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相关业务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中限制范围一致。此次调控,与此前对房企融资的限制形成统一,调控具有连贯性。

细读“4号文”可见,重点在于禁投五类房地产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即委托贷款;嵌套投资信托计划及其他金融产品;受让信托受益权及其他资产收(受)益权;以明股实债的方式受让房地产开发企业股权;协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认定的其他债权投资方式。文件中所称“明股实债”,是指投资回报不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不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收益或亏损进行分配,而是向投资者提供保本保收益承诺,根据约定定期向投资者支付固定收益,并在满足特定条件后由被投资企业赎回股权或者偿还本息的投资方式,常见形式包括回购、第三方收购、对赌、定期分红等。

表面上说是打击私募,明明就是不让信托活。鬼都知道,信托除了吃融资平台,当然就吃地产了。监管态度十分强势:

2014年后使劲浑身解数杀入信托行业的精英们鬼哭狼嚎,甚至有人在2017当年离开了这个行业。在一片肃杀中,信托迈入下一个周期。

俗话说的好,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某诗人已经气活)。言而总之,落到谷底,是为了重新崛起,金融行业的周期轮动永不灭

2018,信托“主动”通道元年。

不良资产风险的大量暴露让中小银行痛苦不堪,市场热钱的迅速消散让低评级企业频频报雷。资管新规的落地让证券资管行业安静如鸡,蠢蠢欲动的是险资,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2018年,在高评级企业融资饥渴和险资充沛的前提下,险资直接融资(保险债权计划、股权计划)已经不能满足AAA主体的实际融资需求了。

信托作为险资马甲,又从坟墓里原地复活了。

你以为它是个银行贷款,其实

2018年,槽王亲自参与N单高评级企业用险资的业务,有直融也有信托外壳的,竟让槽王君对险资这“矜持”的来客刮目相看。

多少不符合保险债权计划标准的项目,被套上信托计划的外衣批量的装车送到险资资管的闺房中。你以为又回到2015年那个夜晚了?NO,这次可是两级分化。

那时候也有个奇葩现象,不缺融资的企业,不缺想挣钱的险资,而缺能当通道的信托,2018年,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搜银保监会发布的处罚公告,68家信托共有60多家信托受到了处罚,也就是一年内不能作为资金来源是险资的信托计划管理人,剩下为数不多的四五家幸运鹅,就靠接此类通道业务爽到飞起。

还有个别信托人员,朋友圈竟然出现了“我们作为未受处罚的唯一五家信托之一“,可谓明码标价卖牌照。这怪谁呢,资管新规已经一棍子打晕了券商资管,信托因其破产隔离和对接融资平台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时之间,成了“通道”抢手货。

明明是通道,还要打着主动管理的旗号收到千五,槽王也是服了。不过这也是2018年真实的信托市场。

随着跨入2019年,人民银行放水后,险资脸上笑容渐渐消失......信托又琢磨起新的生计,走上转型之路。

估计信托大佬们也在思忖:
牌照如此稀缺,为何总在夹缝中求生存,到底何时信托才能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号,又或者能坦坦荡荡成为应届生最想从事的金融细分行业?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信托er很快就意识到闷声发大财好处多多,不求你们稀罕:

就好比6年前他们稀缺的招聘需求,他们不需要“投行名利场”加身,也不需要当中小企业的“救世主”,自然也不需要学生们用脚投票。

一、有迅速转向代销,打通各家银行代销白名单的信托(此处专指通过总行风控后单笔的合法代销,非飞单销售),如中信信托、平安信托等。

此类模式优势:来钱快。我们不募集,我们只是银行理财池的搬运工;

此类模式劣势:一旦银行内部代销风控政策发生变化,则信托将会出现大量资金断供现象。所以此类信托一般背靠“大树“,除了做大规模多找银行“备胎”,一般一定会有一家忠诚的“银行”,不断供。

二、也有转向成立自己的财富团队的信托(国内现有68家信托公司,不是每家公司都设有财富中心。),如中诚信托、外贸信托、华润信托、中融信托等...

此类模式优势:财富团队在,粮就在,不做无资金来源的投资。不管银行风向怎么变,财富团队在,我们就有粮。

此类模式劣势:贵及抗声誉风险能力弱。君可知一位信托资深财富经理的人力成本几多?(当然任务也很重)而成立信托财富中心的租金、招待费等成本更是难以估计;

更别说,这些财富经理全靠名声在江湖上混,要是她们(此行业女多男少)销售的某信托理财兑付有问题或底层资产出现舆情那么不仅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受到损害,更别提给信托财富端造成的声誉风险,可谓是“毁于一旦”。

写到这里,相信各位看客对信托会有更客观的认识,因篇幅有限,槽王并没有展开说信托在地产业务中的诸多玩法,如果今天的文章能让你多认识一个行业,别老是盯着那几个“风口”,那就算是槽王君这篇文章没白撸。

最后,粘贴一张信托业TOP10名单,看看有没有你的新老东家。

最后,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搜一搜最新的信托管理规模和校园招聘要求。wink~

欢迎关注本号并后台发送“职业困惑”进行金融细分行业职业咨询。槽王君自2018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职业咨询以来,共为近200位“棚客”(粉丝昵称)答疑解惑、规划职业方向、解读职场困惑、分享传递金融圈职业规划信息,应届生110位(含62位海归留学生)、职场人士65位。

晒出部分咨询记录(抹去提问人信息,供参考咨询详略度,就是这么体贴

更多案例详见公号首页-职规案例。愿每一份努力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亲爱的棚客,“好看”流程走一波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语外贸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